1959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做“留传后代”的工作
鲁歌
4月29日,周总理招待来自各地的政协委员三百多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笑着向大家说:“生活在新时代的老人都不服老,都想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中多显身手”,并且勉励大家,要“把七八十年来看到的变化、掌故、把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写下来或者口述让别人记下来传给后代”。黄炎培副委员长当时就表示响应总理的号召,并且说,希望大家都来做“留传后人”的工作。
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给后代,这是老年人对青年人的责任,也是青年人对老年人的希望。其实,没有一个前辈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给后代的。但是,在旧社会里,知识成了商品,知识的传授往往处于一种变相的买卖关系,知识成为一个人的衣食饭碗,因此,师傅对徒弟就往往要留一手,杀手锏决不轻易教人。而况“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比自己强),于是杀羿”(见孟子离娄章),旧日的老年人要把所学所长传给后人总不免要带着自己的顾虑的。也有一些人要想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于后代,也往往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或者不得其人,或者难遇其会,待到白发无情侵老境,方恨薪传断绝,后继无人。
但是,今天的时代完全不同了。知识既已不复成为商品,老年人再也不必防备青年人学得本领以后于自己不利,党和国家又给老年人传授学问和本领的许多便利条件,对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莫不予以亲切的关怀,照顾他们的生活,派青年跟他们学习。在学校里的老教师更有大批学生在接受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做留传后人的工作,老年人更责无旁贷。
有些老一辈的人,觉得自己大半生活在旧时代,自己的知识学问都有着时代的烙印,与今天的时代精神不合,因而对做留传后代的工作有顾虑。当然,人们的思想总是要跟着时代前进的,对老年人也不例外。人们欢迎老一辈的人适应社会主义的需要,用新的观点重新整理旧日的所学所闻。但是,人类的文化是有继承性的,旧的知识和经验也自有它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老年人能够自己批判地传授更好,如果不能,拿出来让后一代的人批判吸收,总比精华与糟粕共同湮没为好。
有些老一辈的人说,现在青年们敢想敢做,写出书,发表了论文,制成了新产品,创造了新纪录,已经走在老一辈人们的前面了,老一辈的人还有什么可以留传给他们呢?不错,现在有不少青年确实做出了许多出色的成绩,但是,他们决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们的成绩,归根结底,还是从老一辈传授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每一个青年人的成功,其中必然蕴藏着老一辈的心血,而且他们要获取更大的成功,还必须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不断吸取老一辈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来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生活在新时代不服老的老人们,拿出你们“老当益壮”的雄心来培养教育青年一代,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吧!这是你们的责任,也是你们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中大显身手的表现。


第8版()
专栏:风土新志

包头——雄伟的城市
田林
没有到包头以前,虽然也从报纸上知道包头的建设规模很大,但是我怎么也想像不到它是如此的大,如此的雄伟。
包头市在阴山山脉东部的大青山脚下。仅仅市区,从东到西就足足有六、七十华里。巍峨的大青山自然是非常雄伟的,可是,现在它似乎也显得低矮了。包头钢铁公司刚建成外壳的一号高炉、一号高炉系统的热风炉、水塔和已经投入生产的焦化工厂的烟囱等等,所有这些,全似奇峰高耸,直插云霄。当我去到那好像摩天大厦一样的一号高炉跟前,我不由得惊喜地叫了起来:啊,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高、这样大的高炉呀!工地负责人告诉我,这座高炉的容积达一千五百一十三立方公尺。他说,在我国,目前只有鞍山钢铁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建成的十号高炉,才能和他比美。
× × ×
一到包头,我就有一个非常新鲜的感觉,包头的新市区——包头市的主体,它是全身新装,没有半点儿旧时代留下的破破烂烂、仄小局促的痕迹。新修的宽阔的马路,新盖的整齐而漂亮的工厂、工人宿舍、百货商店、影剧院和学校,新种的嫩绿的街树,工厂里面新式的机器设备……青春的活力洋溢在每一个建设工地上和生产车间里。为了争取包钢早日出铁、出钢和出钢材,今年以来,包头市的十几万职工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红旗竞赛,使技术革新和生产建设的新纪录不断地涌现。从1月以来,包头市职工提出的技术革新项目达到了十多万件,其中已经实现的一万多件,对于加快包钢的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和产品的质量,节约人力物力等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如在包钢一号高炉的工地上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摄影记者去拍施工照片,第一天去的时候,看见洗涤塔才作好底座,他没有拍,等到第三天他去拍的时候,洗涤塔已经完全作好并且穿戴完毕,矗立在他跟前了,结果他只得另找题目。包头机械厂没有大设备,过去也没有作过大机器。但是今年他们大胆地接受了作球磨机的任务。这个球磨机的大牙轮,直径达三公尺多,用什么来加工呢?工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创造出两台被称为“蛇吞象”和“小猴骑大象”的小机器,把大牙轮作出来了。包头汽车修配厂过去因为缺少配件不能修大卡车,但是职工们采取了旧件复新的办法,解决了二千七百个配件的供应问题,在4月份把包钢所有需要修配的载重汽车都修好投入了运输的行列。
× × ×
旧包头,从二百多年前,一个沿着阴山山脉游历的西藏喇嘛在这里盖起第一间茅屋起,到解放前,虽然人口也有几万,但是仅仅是一个塞外皮毛和粮食集散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工业,连手工业也少得可怜。
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先和祖国文化发祥和繁衍之地,也是后来蒙古人游牧的地区,可以想见在古代绝不是一块荒凉的地方。就是“包头”这个名字也表明包头这个地方原来也富于水草(按包头原为蒙语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由于过去的民族战争和后来的反动统治,使包头黄河中上游的许多地方变得十分荒凉。黄河中上游,曾经是过去匈奴和汉人争战之地。唐诗中“单于猎火照狼山”里的狼山,就是阴山山脉的西部;岳飞满江红词里要踏破的贺兰山,就在腾格里沙漠附近的黄河边上。王昭君就死在这里的黄河边上,昭君墓现在还在包头市区黄河的南岸。
近几十年来,旧中国的统治者给予这一带的也只是摧残和蹂躏,没有半点儿的建设。
沙漠、荒凉可以由人造成,同样也可以被人征服。在包头,有许多地方就是这样明显的对比:一边还是沙漠,一边已经变成了绿洲——农田、菜园和苗圃。
相传原来没有春天的玉门关,由于左宗棠种下了三千棵垂杨柳,也就有了春天了。而今天,战斗在包头的人们不是种的三千棵,仅仅今年春天种下的树和树苗就达到三百多万棵。现在包头正在修建着一个要挖土七十万公方的大水库。要把山洪蓄起来浇地养鱼。包头已经有了上几万亩的菜园,还有许多结着黄瓜、长着江南油菜的温室和阳畦。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已准备在一百五十万亩的沙漠地区进行飞机播种。根据实验,在阴雨天,把适宜于沙漠生长的草、树籽撒下去,很快籽种就可以在沙中扎根,而一扎上根,就再不怕风吹了。
有了我们伟大的党,有了社会主义,我们就敢于向大自然挑战。让我们为包头,这个新兴的城市的万里鹏程而欢呼吧!


第8版()
专栏:

打开“世界屋脊”下的宝库
川流
雪山巍巍,草原辽阔,这是我们美丽富饶的西藏。在这“世界屋脊”之下储存着丰富的矿藏。
可是,过去有的人却认为西藏不仅地面是高寒贫瘠,地下也没有什么矿藏。这是一种谬误的论调,西藏劳动人民和解放军战士已用农业丰收驳斥了前一种说法,而从西藏的地质情况与已发现的矿点来看,完全可以肯定,西藏高原还是一个待开发的地下宝库,在西藏形成高原的过程中,同时形成了大量矿产。
大约在好几万万年以前,西藏的北缘和南部一带都是狭长的海,经过了差不多两万万多年以后,整个西藏地区都下沉为海了。泥沙不断被流水搬向海里堆积,特别是在今天的喜马拉雅山一带,那里的海底不断继续向下凹,尽管泥沙大量堆积,仍然填不满,于是便堆起了巨厚的沉积物。由这些沉积物压紧胶结后造成的岩石,达到一万公尺以上的厚度。藏北地区比较稳定,沉积物也就较薄。
海底的下凹并不是没有止境,到了一定的程度,矛盾开始转化了。在大约六千万年前的时候,西藏地区开始了隆起的运动,运动是连续不断的,而以大约三千万年前那时最为剧烈。原来位于海平面的超过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都上升了,上升的高度达到四千五百公尺到六千公尺,上升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平均每百年上升十二公尺至十三公尺。过去下凹得剧烈的地区上升时也最剧烈,喜马拉雅一带巨厚的沉积物造成的岩石又回到地面,构成了世界最高的大山;在藏北地区则比较缓和,整块逐渐上升,造成了高原,不过在高原的各处,运动也不平衡,以致形成了盆地和山峦。
这一运动一直继续到大约一百万年以前才逐渐缓和下来,并趋于稳定,不过,根据观测,喜马拉雅山在今天仍然还有轻微上升的迹象。这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造山运动,西藏高原上的山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
在地壳运动的时候,地球内部的岩浆大肆活跃起来,有的冲出地面成为火山喷发,有的则钻到大山里冷凝为岩石,构成大山的脊骨。当大山形成以后,一方面因为地势高,一方面因为那时地球上的气候有了变化,西藏高原基本上为冰雪终年掩盖,后来地球上的气候逐渐转暖,冰雪才慢慢化掉,但是高山上到今天仍然是终年积雪。冰雪融化成水以后,有的流掉了,有的则在盆地里保留下去成为湖泊,藏北这种湖泊就很多。
西藏高原的历史面貌,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它告诉我们西藏高原是形成矿藏的大好场所。
当岩浆冷凝的时候,同时可以形成金、银、铜、铁、锡、铅、锌、钨、钼以及水晶、云母等矿产。特别是在这个地区还发现曾经有一种超基性岩浆的活动,这种岩浆含铁镁较多,造成的岩石颜色深暗,找到了这种岩石往往就有找到铬、镍以及某些其他重要的金属矿的希望。
当泥沙在海里或湖沼里沉积的时候,同时造成了煤、铁、锰、石油、油页岩和石膏等矿产。
在冰雪融化而形成的湖中,湖水不断蒸发,这些湖水里通常溶有许多盐类物质,由于蒸发,水分越来越少,浓度越来越大,以致可以沉淀出来成为矿产,这些矿产有盐、硼砂、钾盐、芒硝、天然硷等。
很久以前,在“水经注”上就记述了西藏产石盐的事,“大清一统志”中还提到了西藏出产硼砂、石盐、石青(蓝铜矿)。但是,在解放前由于反动政权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没有能进行多少调查。从1877年到1935年间外国人前往“调查”的倒有十几次。他们许多人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刺刀一起进来的,如1904年英国侵略军侵入西藏时,同时就带来了地质队和测量队。而我们只是在1940年有一支调查队到过昌都一带,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组成了西藏工作队,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仅仅在1951到1953年间的初步的调查,就发现了矿点一百多处,以后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其中有相当大的铁矿、铅锌矿、石墨矿、石膏矿、硼砂和盐类矿产,以及水晶、硫磺、云母、滑石、锰、锑、钼等多种矿产。尤其是硼砂之多,是全国少有的,有的湖泊满湖都是硼砂。西藏极为缺乏的燃料矿产也有所发现,目前已找到了煤矿,拉萨附近的煤矿已于去年正式投入生产了,在某些盆地中还发现了油苗。
总的看来,西藏是各种金属矿、盐类矿产、石油和煤等最有远景的地区。这些只不过是最粗略的调查,还有许多地方,调查队连走也没有走到。过去在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压制下,群众报矿的工作也未能展开。最近报载,报告拉萨附近煤矿的藏族同胞竟被叛匪惨无人道地挖去了双眼。但是藏族劳动人民是希望开发矿藏建设繁荣进步的新西藏的,他们不怕反动派的迫害,仍然给我们的地质调查工作以很大支持,上面说的那些矿,许多都是他们报告的。我们相信在平息了西藏叛乱和粉碎了反动的农奴制度以后,西藏的地下宝藏将在藏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量被揭露、开发出来,对巩固祖国边防和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贡献。


第8版()
专栏:读书札记

度牒
刘勉之
水浒传第四回写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以后,从渭州(今甘肃平凉)逃到代州雁门县(今山西雁门),因为官府画影图形,到处张贴榜文,缉捕很急,只好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起个法名叫鲁智深。从此,寺院里多了一个和尚,在俗世却少一个犯罪逃亡的军官,打死镇关西这一案子由于无处追查,便此了结。
在鲁达出家之前,赵员外对他说:“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照常理说,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应该由替他剃度的寺院填给,怎么鲁达在没有出家之前,赵员外的家里就买了一道度牒呢?而且度牒既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又怎么可以买卖呢?卖主又是谁呢?
原来在宋朝,度牒是可以买卖的,卖主是宋朝中央政府。公元1067年宋朝政府开始出卖度牒,一直卖到宋亡。在这两百年中,卖度牒所得的钱在政府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道度牒的价格因时因地不等,如宋神宗时官价每道卖钱一百三十千,但在夔州路则卖到三百千,广西路则卖到六百五十千。(宋会要稿六十七,一百四十。)当时中原一带米价每斗不过七、八十文至一百文,(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二五一,二五二,宋会要稿一二二。)每道度牒折合米约在一百三、四十石以上。南宋时每道度牒卖钱一百二十贯至八百贯或折米一百五十石至三百石。(宋会要稿六十二,九十六,朱熹朱文公集十六。)
度牒这样贵,什么人才能买得起?当然只有财主赵员外那样的人了。
买了度牒,只能出家当和尚,当道士,有什么好处?花这么多钱出家,说明当时的老百姓,以至部分地主,不如当和尚、道士好。
老百姓不必说了,宋代人民负担特别重,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产,当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劳役,不出身丁钱米和其他苛捐杂税,逃避了政府的剥削,吃一碗现成饭,成为不劳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地主呢?虽然对农民来说,他是剥削者,很神气。但在地主阶级内部来说,也有矛盾。因为地主也有官民之分,地主而又作了官的就有权有势,是官户。至于非官户的地主,为了保全身家财产,得想尽一切办法巴成官户,要子弟读书中进士作官,如不行,也得出钱买官告,成为名义上的官户,当时官告也可以用钱买,但比度牒更贵,再不,就买张度牒也好。因为寺院田产是可以免租赋的。(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十九、俞正燮癸已稿十三。)
此外,还有许多好处,如和尚、道士在法律上受优待,宋代法律:“僧尼道士女冠,文武官七品以下者,有罪许减赠”(长编九七)。
如果犯了杀人大罪,出家便是逃避法律制裁的有效手段。古时候还不会照相,一般人都留长头发,缉拿榜文上只能说这人脸黄脸黑,有须无须,像鲁达那样的军官,剃了头发,胡子,改穿袈裟,离开了本乡本土,外地生人便很难辨认出来了。又如同书武松在鸳鸯楼杀了十五条人命,在十字坡菜园子张青家得了一张年龄像貌相当的度牒,便剪了头发,披在脸上遮盖刺的金印,装作行者模样,一路上二龙山去落草。虽然到处张挂榜文要逮捕他,可是“武松已自做了行者,于路却没人盘诘他。”可见度牒对杀人犯罪来说是很顶事的。
正因为如此,宋朝政府就大卖度牒,成为生财之道。不但出卖,有时候还要强迫摊派呢。
北宋的度牒是雕板用黄纸印的。到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才改用绫绢织造,织造的机关是少府监文思院,和织造官告同一个地方。水浒传所说的五花度牒,实际上是南宋的事。
从买度牒这一件事来说,水浒传是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历史事实的。


第8版()
专栏:

新镰上市了(外一首)
田奇新镰上市了,社员心里笑,麦壮就得快镰割,生产队里磨石叫。镰刃钢劲好,社员干劲高,刃薄如纸明如镜,麦如苇粗迎风倒。
运麦姑娘们扛,小伙子装,一片麦穗沙沙响,一脸汗水发亮光。麦子香,汗更香,汗水洒在她脸上,好像心上洒蜜糖。姑娘看小伙,小伙瞅姑娘,耳听鞭子响,小伙心思在鞭梢上。


第8版()
专栏:

蚕娘娘(儿歌)
梁上泉幼儿园的小姑娘,太阳底下采桑忙;采桑忙,忙采桑,手上提了个小竹筐;竹筐虽小心儿大,一会就采了几百张;几百张桑叶嫩青青,几百条蚕儿喂得胖;胖胖的蚕儿吐丝长,结成茧子花一样;花一样的大茧子,花一样的小姑娘;小姑娘还要娘娘管,自己又当了蚕娘娘!


第8版()
专栏:

牧笛(套色木刻)
刘宏声


第8版()
专栏:

资本主义的西洋镜
越学越难了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