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解放军积极支援夏收夏种
劳动中普遍注意提高工效保证质量
新华社24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多部队最近组织广大官兵,积极支援驻地人公社夏收夏种。南京部队某部驻地人民公社准备收麦时,忽然刮起了九级大风。这个部队立刻停止了操练,全部出动,帮助公社抢收。某部驻地的人民公社因土地多,劳力少,今年插秧有困难。当地驻军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 开赴公社,帮助车水、插秧。有个生产队原来每天插秧十八亩,部队支援的第一天,就插了三十五亩。以后每天插秧七十亩以上。某部五连的官兵,最近训练比较紧张,为了支援夏收夏种,他们起早带晚和利用星期天,帮助公社插秧。他们说:“夏收夏种分秒必争,我们宁愿多流汗,也不能使公社插秧误农时。”
成都部队政治部在发出支援农业生产的通知中,要求各级党委主动地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作出计划和具体安排劳力,帮助当地人民公社及时收割小麦和及时栽种大春作物。这个部队的某部官兵们,10日组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劳动大军,前往成都市郊永丰人民公社,帮助社员收割了一百多亩小麦,搬运了三百多万斤肥料,栽了十五亩秧苗,翻了二十多亩田。
福建前线某部为驻地人民公社插秧九百三十多亩,拔草三十亩。有的部队首长亲自率领官兵们到田间插秧。
各部队在支援人民公社的劳动中,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质量。北京部队某部在帮助公社修水利时,开展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的群众运动。


第6版()
专栏:

协作配套开展科学研究
陕西各科学单位攻破生产上十多个重点研究项目
本报讯 记者张安南报道:陕西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各科学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和工厂、人民公社的研究机构加强协作,进行成套的科学研究,多快好省地发展科学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1月到现在,已用这种协作配套的研究办法进行了三十多项科学研究,已完成的共有十二个项目,其中大多是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如陕西省应声学研究所与西安师范学院共同研究制成了七百五十瓦超声波钻床。这种钻床每秒钟震动二万五千次,能钻切金刚石类又硬又脆的物质,可供精密机械加工之用。中国科学院西安半导体研究所和西北大学、陕西国棉六厂、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工程局泥沙分析研究室等单位的研究工作人员,互相配合,用土法研究制成了光敏电阻。它的灵敏度很高,用它装置电路可以大大地简化线路,还可以用光敏电阻控制棉卷均匀率和分析水中泥沙含量等。陕西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与农民张俊贤协作制成了小麦脱谷机。它的脱粒量每小时达二千斤,等于九个劳动力、四头牲畜一天的工作量。这些研究成果已先后投入了生产。目前,正在研究的还有:新型拖拉机、拔棉柴机、深耕犁、提水机械等二十多个重点研究项目。
大跃进以来,陕西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成绩很大。仅去年一年,就建立五个科学分院、六十六个科学研究所,各人民公社和工厂还建立了上千个研究室、组。他们成功地研究了许多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这些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研究单位之间配合不够,分散研究,发生过研究成果不成套、研究课题重复等现象。为此,陕西省领导部门,提出新的协作配套的办法来进行科学研究。具体作法是:对每一个研究项目,都找有关的科学研究部门组成一个协作研究组。然后,根据各协作单位的特长,共同协商确定本单位的研究任务。利用各协作单位的现有设备和人员,很快地开展了各项科学研究工作。
实行这种协作配套办法后,可以及时地取得成效。如新型拖拉机研究项目,就是由陕西省农业机械局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研究配套的。陕西农业机械研究所提供拖拉机及农机具对陕西各地的适应性和造型的意见,交通大学设计发动机,西北农学院和茂陵农业机械学校共同设计底盘,西安农业机械厂设计万能底盘及附带农具等,这样互相配合共同研究,避免了过去研究成果不成套的现象,可以马上投入生产。同时,可以用打“歼灭战”的战术,集中火力,主攻重点研究项目,迅速地完成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项目。例如,为适应今年小麦密植的需要,陕西领导机构便组织农民特约研究员刘恒杰和陕西农业机械研究所、西北农学院等单位通力合作,突击研究改制小型畜力割麦机。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刘恒杰根据今年小麦株密枝粗秆高的情况,提出加快转速器等意见,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赶绘设计图纸,西北农学院抽调人员参加设计,并提供了图书资料和试制的设备。这样互相协作、全力以赴,仅仅半月的时间,就把新的割麦机研究出来了。若用过去分散研究的办法,至少需要研究半年才能告成。经过田间试验证明:这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割麦机使用很灵便,可收割亩产六百至八百斤的小麦。另外,实行协作配套办法后,协作单位既有研究部门,又有生产部门,便于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产时的材料和设备问题。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在参加三十三万伏磁吹避雷器设计过程中,就根据厂里现有的设备和材料,提出用代用品和土办法来解决极片不灭弧等问题,以保证试制工作顺利进行。研究人员采纳了这一建议进行设计,结果仅用四十五天时间,就完成了二年的试制任务。


第6版()
专栏:

在科学研究中协作配套
金文
如何使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科学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极为关心的问题。陕西省科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各科学研究部门、高等学校和工厂、人民公社的研究机构,协作进行成套的科学研究,这是一条好办法,好经验。
这种办法,人们称它为“协作配套”。它的好处首先是协作面广,既有研究部门,又有生产部门;有洋办法、也有土办法,精密的大仪器、粗简的土设备都可以发挥作用,老专家、年青的生产能手都可以各尽所能。这种协作,力量很大,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产生效果。
其次,这种协作的好处,还在于可以促进科学研究配起套来。科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同生产是一样的,就是必须配套,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有大的没小的,有主的没副的,或者只注意实验室的成果,不注意在生产车间和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这种研究在生产中的实效就会减低。而各方面协作配套的研究方法的好处,就在于一开始就可以针对生产实际中提出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成套地计划,成套地研究,最后成套地得到成品。这样的研究成果,自必可以马上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需要配套,这是生产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生产实际是复杂多样的,一项生产活动关系到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问题,有大有小,有繁有简,都是一套一套的,需要成套地解决,缺一不可。过去,有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往往是单科独进,只研究某项生产中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问题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某一段工作,甚至更小。结果往往不能全面解决生产问题。(对一些尖端科学研究来说,是有很多例外的。在这里暂不论述它)现在,陕西省科学界针对这种矛盾,针对生产实际需要的配套,协作进行成套的科学研究,就可以消除二者之间的这种矛盾,可以结合得更好,拧成一根绳。
当前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增产节约,优质高产,力争完成生产任务,科学工作者们也一再提出要为这全民性的伟大任务献出力量。可以设想,在完成这伟大的任务中,会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且需要及时得到解决。如果像陕西省科学界那样,加强协作,当前生产实际中提出什么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就集中主要力量,迅速地成套地加以解决。那末,科学研究的效果就会更大。


第6版()
专栏:

铲除缠在脖子上吸血的毒蛇
西藏农牧民要求废除乌拉制度
新华社拉萨24日电 本社记者宗子度报道:西藏农奴社会的乌拉(意即差役)制度,就像缠在西藏农民和牧民脖子上的毒蛇,它凶残地吮吸着人民的血汗。西藏农牧民一代又一代地备尝乌拉制度的痛苦。
西藏封建农奴主(即官家、寺院和贵族)把种种繁杂的差役和租税加在农奴身上,这些差役和租税总起来有四个字,叫做“岗捉纳登”。所谓“岗捉”,直译是“用脚走的”,意译是人畜的劳役;所谓“纳登”,直译是“用手奉献的”,意译是缴纳的食粮财物、人畜的劳役,就是通常说的乌拉。乌拉名目繁多,主要的差役是无偿地运送持有官府“马牌”(支差的牌子)的人员和货物并供给食宿;为官府和领主作一切修建工程;为领主无代价地耕种土地和干其他杂活等。
西藏噶厦、基巧(相当专员公署)和宗政府(相当县政府)等一套政权机构,都可以发出派差役的“马牌”。“马牌”分长期和短期两种,上面写着所需牛马的头数及服杂役的人数。大农奴主、大官家和高级僧侣都有长期的“马牌”,可以随时随地任意派差役。许多官商也拿着贿赂来的“马牌”,要人民出牛出马给他驮运货物。
过去在西藏的驿站和乡村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持有“马牌”的官吏一到,村民们就得赶快丢下手中的活计,忙着腾房屋,搬桌子。给官吏住的房间墙壁用布匹围起来,中等以上的官吏还要安装带花边的篷顶。年轻的妇女就得去背水烧茶,侍候官吏。各家村民都必须拿着酥油、牛羊肉和鸡蛋来给官吏送礼。第二天一早,村民就得给官吏备好马。官吏上马时,因乡下没有上马的石蹬,就由一个农奴弯下腰,伏在地上,让官吏用脚踩着他的肩膀上马。有的官吏叫农牧民用茶叶包给他当上马蹬,上马之后,茶叶包就被他的随从们掠走了。稍有不周,官吏就要打骂和罚款。
西藏农牧民每年都要付出巨大的畜力和人力,为原西藏地方政府运送公粮、柴草等,没有牲畜就自己背着走。大封建贵族、大官家和高级僧侣外出时,常要成百上千的人支差。这样的差役,名叫“大乌拉”。派一次这样的差役,常常弄得有的差民倾家荡产,有的甚至累死途中。
藏军都有派差役的特权。足本(班长)以下的每人支一至三头牛;协敖(排长)支三匹马、四头牛;如本(营长)支八匹马、十二头牛;代本(团长)支十二匹马、二十头牛。藏军每次换防或调动时,后面都跟随着一支庞大的差役队伍。自己带有马匹的藏军不需要那样多的差役时,他们就按规定的差役数目强迫农牧民折成现金偿付,并强迫农牧民拿酥油和青稞来喂养他们自带的马匹。
“牛马差”是西藏贫苦农牧民的沉重锁链。没有马的人家,也得另外用钱去雇来当差。官吏外出总是在“马牌”上多写些牲畜,比如实际上只需要五匹马和三头牛,“马牌”上却写十匹马和十头牛,多余的五匹马和七头牛就要折价送给官吏。官吏们骑着农奴的马在驿道上奔驰,跟马的农奴无论是在冰天雪地里或高山激流间,都得紧紧跟在后面追赶,不然,就会再也找不着自己的马匹。农牧民形容这种沉重负担为“牛背无毛,靴子无底”。意思是说,繁重的驮运把牛背上的毛都磨光了,跟牛马差的人成年累月的奔跑,把皮靴的底也磨穿了。
农奴在庄园里为领主支的差役也是多如牛毛。每年春耕季节,农奴们就得带上耕牛和农具,先给领主无代价地耕种土地。秋收时,领主的田里未开镰,农奴不能先收获“份地”上的庄稼。农奴给领主耕作,有的领主只给他们一小把粗糙难咽的豌豆?粑作为食物,有的连这样一点吃食也不给。到了雨季,农奴又得去给领主修整房屋。给封建领主支差役,没有明文的规定,只要领主有事,农奴必须随呼随到。据昌都、拉萨、波密、山南等地区调查,农奴为封建领主支差役,一年中要占去二分之一以上的劳动时间。一般租种十克(一克地就是播种二十五斤种子的土地)左右的“份地”,就要出一个劳动力,长年在领主家劳动。在拉萨郊区,租种三、四克“份地”就得出一个长年劳动力。
给领主服劳役,大部分是从事非生产性的劳动,大大破坏了西藏农村和牧场的生产力,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苦。例如波密登巴村差民彭错全家是夫妇两人和四个孩子,原来种了六克“份地”。彭错的妻子因受折磨得了疯病,只能算半个劳动力,彭错又要经常服劳役,不能在家种地,因此他们大半靠借债度日,债务日积月累,达五百多克。彭错被迫无奈逃亡拉萨,后来妻子饿死,四个孩子当了乞丐。
农奴们对于派差役稍有反抗和表示不满时,农奴主就会瞪着眼喝斥道:“烧火的地方,地皮难道不烧焦吗?”(意即你种我的地就得听我支配)
在西藏,从事手工业的农奴也要为领主支差役,无偿地制作手工业产品。山南地区的泽当是全西藏织氆氇织得最好的地方,泽当人民具有这种好手艺,在乌拉制度下反而使他们增加了额外负担。原西藏地方政府以达赖喇嘛要穿衣服为名,勒令他们每年要织几十匹专给达赖喇嘛穿的“滋特”衣料。负责这件事的老织匠多吉彭错说:“达赖喇嘛一年那能穿这许多衣料,还不是那些反动官员私下瓜分了。一匹‘滋特’衣料光是染费就要七瓶银子(一瓶为五十两),而噶厦却只给二两银子的染费,还常常挑剔颜色不好,要重新翻工。”
乌拉制度对贫苦妇女特别痛苦。农奴的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领主就派管家去察看,把漂亮的姑娘叫到庄园上去支差,为领主服杂役。领主任意奸污她们,过几年又另换新人。
农奴们被乌拉制度压榨得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唯一的办法只有逃亡。西藏农村的逃亡户很多。但逃跑的农牧民只是从一个地方转到了另一个地方,逃来逃去总逃不出封建农奴主的统治的魔手。从官府的差地上逃走的农民落入了贵族的手中,从贵族庄园上逃走的又会落入官府的手里,要不就是流浪和乞讨。
现在,西藏叛乱已经基本平息,广大农牧民坚决要求废除残酷的乌拉制度。他们说:我们的肩头再不愿当马蹬了。


第6版()
专栏:

聘请优秀工人当辅导员
广州许多小学教育孩子学习工人的品质
新华社广州24日电 广州市许多小学的少先队组织,从本学期起聘请大批优秀青年工人当少先队辅导员,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学校少先队组织聘请的工人辅导员,都是学校附近工厂里的优秀共青团员或青年共产党员。他们积极地协助学校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产劳动上辅导少先队员,以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劳动观点来教育少年儿童。这些工人辅导员和学校里的辅导员每月在一起制订出少先队的活动计划,使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际,劳动生产密切地结合起来。如当中共广州市委号召清理仓库寻找原料和材料支援工业建设时,工人辅导员就向少先队员介绍工厂原料、材料供应的情况,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拾废品的活动,既加强了队员的劳动生产教育,又支援了工业生产。在全市学习向秀丽高贵品质、保护国家财产的运动中,工人辅导员们就带领少先队员参观工厂,并且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使他们有机会和工人阶级广泛地接触。每当工厂举行表扬先进生产者大会、生产跃进誓师大会等活动时,工人辅导员也都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并且组织少先队员和老工人、先进生产者举行座谈会,使少先队的活动丰富多彩。仙湖路小学有的少先队员过去不大愿意参加劳动,学习也不用功。经过工人辅导员辅导、组织参观工厂等一系列教育之后,他们在劳动时都争着多干,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附图片)
北京市少年宫雕塑小组的孩子们在专心地学习泥雕
新华社记者 纳一摄
厦门市少年儿童在风景绮丽的中山公园里写生
李开聪摄(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格鲁吉亚体操队同中国体操队举行友谊赛
新华社24日讯 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男、女体操队,今天下午在北京同中国男、女体操队举行了访华最后一次友谊比赛,结果客队双双获胜。男子队赢了中国男子队二点五分(二八二点三五分——二七九点八五分);女子队赢了中国女子队一点八二分(一八四点五一分——一八二点六九分)(男、女队双方都是计算成绩最好五名选手的得分总和)。
友谊比赛在北京体育馆比赛馆中进行了四个半钟头,双方运动员表演的各种精采的体操自选动作,都博得了六千多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格鲁吉亚男子体操队是去年全苏体操第四名,队员个个动作有力、技术平均,在六个项目的比赛中,绝大多数得分都在九分以上(满分十分)。其中跳马、自由体操、单杠和双杠四项技术水平尤为平均,最少的也得了九点三分。1958年全苏大学生体操比赛冠军、格鲁吉亚共和国冠军卡恰希泽,和苏联运动健将列·沙拉比泽,都以九点六五分分别取得了单杠和纵跳马两个单项冠军。卡恰希泽还以五十六点九分的总分(满分六十分),取得了男子个人全能亚军。
男子个人全能冠军被中国队十九岁的于烈烽夺得,他的总分是五十七点三分。于烈烽今天还以准确而漂亮的动作,赢得了三个单项冠军——自由体操九点五五分、鞍马九点六五分、双杠九点七分。
中国男子队十八岁的叶贻达也以九点七分同获双杠第一名。鲍乃健得吊环冠军,得分是九点七分。
1958年全苏第五名的格鲁吉亚女子体操队,今天也表演了熟练的体操技巧。她们在自由体操和平衡木动作中,都成功地穿插了许多轻盈优美的舞蹈动作,格外引人入胜。1957年和1958年全苏少年体操比赛冠军、十八岁的尼诺什维利,一个人就夺得了自由体操(九点五分)和平衡木(九点四六分)两个单项冠军。苏联运动健将卡扎娅以三十七点三一分的总分(满分四十分),获得了个人全能第三名。
中国女子体操队今天在比赛中不够沉着,有的队员在平衡木和高低杠比赛中连连失手,被扣了比较多的分数。表现比较出色的是十九岁的郭可愚和二十一岁的王毓玫,她们分别以三十七点六一分和三十七点三九分获得了个人全能冠军和亚军。郭可愚还以同样的分数——九点五六分,分别获得了高低杠和横跳马两个单项冠军。
友谊比赛结束以后,国家体委副主任蔡廷锴向获得优胜的体操队和运动员们发了奖。


第6版()
专栏:

加强党在学校中的骨干力量
安徽吸收一批中小学教师入党
本报讯 安徽省各地党组织,去年以来接收了一千七百八十多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入党,加强了党在学校中的骨干力量。
发展的这批新党员都是学校党支部长期培养教育的优秀分子,并根据党员的条件进行严格考查吸收的。他们在入党前后,工作都很积极负责,能团结群众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因而使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起色。芜湖一中教员陶诚身入党前,在各项运动中表现立场坚定,工作一贯积极负责,入党后在工作中表现干劲大,能团结带动群众共同完成任务。该校高三(一)班,原来是最差的一个班,在他任班主任后,由于加强了对该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学生们的学习和品德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芜湖市十一中教员汪明贤入党前工作积极踏实,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能刻苦钻研。如党支部分配他负责办细菌肥料厂,在设备缺和无技术的条件下,终于克服了困难,办起了细菌肥料厂,因而被选为出席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安庆三中副教导主任江流,刚从部队转业到学校工作,业务不太熟悉,他能坚持苦学苦钻,使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如原来是教初一语文课的,后来一直跟班教到初三。萧县王砦乡小学教员焦明诗,在教学工作中制造了很多的教具,使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高,1958年下学期辅导组抽考的六次成绩中,各年级平均分数都在九十分以上。
很多中小学教员都把新党员的模范行动作为自己的榜样,决心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早日入党。
(高文斌)


第6版()
专栏:

军民结成鱼水亲
新华社记者 张涛
驻在舟山群岛的人民解放军陆海军部队,对支援舟山群岛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和舟山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密切关系。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之一,到今年5月17日,解放整整九年了。驻在舟山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军部队,决心和当地人民一起把舟山建成一座坚强的堡垒和海上人民乐园。
部队在进入海岛初期,广大指战员就认真执行了党的指示,积极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被国民党军队破坏了的家园,派出了大批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群众工作,并且在人民群众的协助下,歼灭了海上的残匪。近几年来,部队一方面担负着保卫海防的重大任务,一方面大力支援了舟山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战士们说:“海岛就是家,人民是爹妈,军民结成一条心,什么困难都不怕!”
历年来,每逢农忙季节或是遇到风旱灾时,部队官兵就全力支援岛上居民战胜灾害。在大跃进的1958年,部队做了七十八万四千多个劳动日,帮助群众修筑了大、小水库二百八十个,积肥六十一万四千多担。去年5月间,岛上运来了十万棵地瓜秧,要在一昼夜内插完,不然就会烂掉。同时又有五百包大米,急待卸运。这时,岛上的男人大都下海捕鱼去了,只剩下妇女。驻岛部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立即帮助群众在一昼夜间完成了全部任务。去年8月舟山旱情严重,驻岛部队从将军到士兵都投入了抗旱保苗的斗争中,帮助当地人民战胜了旱灾。人民群众赞扬海岛的部队有“五抢之功”(抢救人命、风灾火险、渔船、农作物、房屋)。
在全国掀起了文化革命的高潮以后,部队连连办民校,村村教识字,派出了三百七十九名教员,帮助海岛人民办起了一百三十二所民校,还给民校捐赠了许多图书和文化用具。驻长涂岛某部战士史钦堂,从1956年8月在大岙村办民校后,一直坚持到现在,使这个村的青壮年都摘掉了文盲帽子。人民群众热情地称他“史老师”。
解放以前,这里的渔民得了病只能听天由命。现在,驻岛部队办的医院,主动地为群众防治疾病。去年一年中,为群众治病六万七千多人次,还帮助人民公社培养了一千二百九十多名卫生人员,减少了当地人民的疾病,改善了一些小岛上的卫生条件。驻岱山岛某部卫生员王斌用针灸治好了许多居民中的病人,有些聋子、哑吧也被治好了,群众都叫他“小神医”。
九年来,海军部队为护航护渔和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几十次,抢救遇险渔船一千三百多只,并且救出了不少渔民。1956年8月间,突然有十二级台风袭击舟山群岛,驻岛部队全部出动,抢救了两昼夜,并且捐献衣物,救济当地群众。由于抢救渔船、渔民而出名的一些舰艇,被渔民称为“救命船”、“海上救星”。渔民说:解放前是“前面是海盗,后面有风暴。船到南韭山,老婆孩子都拆散。”现在是“有了党引导,不怕风浪高;有了海军保,不怕海盗扰。”
人民解放军驻舟山群岛的部队大力支援海岛建设,得到了舟山地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热情赞扬。岛上人民为此写了一首诗歌,他们说:“山连山来心连心,解放军是我们自己人,同心协力建海岛,军民结成鱼水亲。”


第6版()
专栏:

他们感谢藏胞的热爱
本报记者 成一 古凡 姜庆肇
“我军平定西藏叛乱的胜利,是和广大藏族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后勤工作能保证平叛部队的充分供应,也要感谢藏胞的热爱和支援。”这是西藏军区后勤部队的代表车俊贤大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届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满怀感激和赞扬的心情所说的。他和许多来自平叛部队的后勤战士,都以亲身的经历,汇报了他们深受藏胞爱戴和热烈支援的事迹。
西藏高原上,雪山草地,冰川峡谷,常常给平叛部队的进军带来许多困难。但是,不论白天或黑夜,每当部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藏胞自动赶来架桥、修路、充当响导,或者组织起牦牛队支援大军运输。有一次,军医王秋平所在的部队为追剿叛匪进入一座雪山,道路生疏,难以继续前进。这时候,忽然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藏族牧民多朗措吉,他自动地给部队带路。他告诉战士们,他们牧场上的许多青年人都被叛匪绑走了,妇女惨遭蹂躏,牦牛和食物遭到抢劫。牧民们唯一的希望是:“金珠玛米(解放军)快来为我们报仇!杀绝这些害人的魔鬼!”多朗措吉老人闪着愤怒的眼光,迈开结实的步子,带领部队整整走了一天一夜,爬过三座雪山,越过多处森林、峡谷和沼地,终于使平叛大军神速地追上残匪,一网打尽。战斗胜利后,战士们关心地问多朗措吉老人累不累,他扛着胜利品,喜笑颜开地说:“不累,不累!别看我年纪大了,也想着在消灭魔鬼以后,过几天好日子啊!”
汽车运输部队的副政治指导员尚庆宜,讲述了他们的汽车队在完成繁重艰巨的运输任务中,处处受到藏胞支援的情形。他说:“如果没有藏胞的支援,我们的汽车队是寸步难行的。”
在雪山草地间,汽车运输队经常遇到的不仅是道路艰险,气候恶劣,而且有许多公路和桥梁遭到叛匪破坏,使车辆不能通行。可是每一次困难,都在当地藏胞的积极支援下得到克服。有一次,正当尚庆宜率领的汽车队爬上一座名叫瓦龙其瓦的雪山坡上时,突然风雨交加,冰雹袭击,眼看把前面的一段陡坡公路冲垮了,车队无法继续前进。急得司机们只好跳下车来,冒着风雨和冰雹抢修道路,以便设法通行。就在这时候,忽然自远而近地传来了一阵阵“阿罗!”“阿罗!”的呼喊声,接着从森林里出现了三百多个身着老羊皮袄的藏胞,他们手执镢头和铁锨,策马奔来:“我们是本地人,知道这样天气路要坏,所以特地赶来。你们前面的汽车,也都是我们帮助拉上山的呀。”说罢,他们脱掉老羊皮袄和长筒马靴,打赤脚同战士们一起干起来。有的搬石头,有的铲土、垫路,一群小伙子还摆下泥球记数目,悄悄地同战士们展开友谊竞赛。热火朝天的劳动,整整持续了一个下午,坍塌的道路修复了。接着,藏胞们在路边燃起火把照明,他们和战士们一齐动手,把四十多辆满载物资的大卡车拉上了山顶。第二天清早,当朝阳爬上了雪峰,汽车队又要出发了。临行时,副指导员尚庆宜代表全体官兵,向藏胞献上了香烟和两袋炒面,作为答谢他们热情支援的礼物。藏胞们也祝贺汽车队“一路平安,吉祥如意!”
在藏胞的热切关怀和奋力支援下,叛匪们破坏交通、企图阻止我军进军的阴谋屡遭失败。
模范汽车驾驶员刘勤实说,在他和他的战友们所到之处,都可见到成群的男女藏胞,热情地帮助人民解放军工兵部队抢修被叛匪破坏的公路和桥梁。有些地方,工兵还未赶到,藏胞们就已经把公路和桥梁修好了。在一个名叫光盖山的雪山下,刘勤实和他的战友们刚驱车到达一条河边,就发现河上的木桥被叛匪烧着了,烟火熊熊。他们赶紧下车扑灭,抢救桥梁,这时候有十多个藏胞也从山上跑下来了,马上同战士们一起救火。但是这座桥已经烧毁了大半,汽车不能通行了。刘勤实等正在着急,藏胞们马上招呼来山上的人,同战士们一起伐木、运石,紧张劳动了一个下午,终于抢修起一座便桥。傍晚,刘勤实和他的战友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谢别了可爱的藏胞,通过河川,翻越雪山,当夜把急需的物资送到前方,保证了平叛战斗的胜利。
车俊贤大尉是从拉萨来的,他热烈赞扬和感激拉萨人民在支援人民解放军平息叛乱中所表现的勇敢和友爱精神。他说,3月21日下午,当人民解放军在拉萨市郊清除残余叛匪的时候,许多贫苦的市民纷纷赶来帮助部队抬担架、运子弹,一些纯朴善良的老大娘也毫无惧色地冒着炮火和枪声,赶来向战士们送酥油茶和奶渣。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娘,还每天黑夜向车俊贤他们驻地的哨位上送茶水,感动得战士们一再谢绝,这位可敬的老人却总是热泪汪汪地叨念着:“金珠玛米!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救命恩人!”她控诉叛匪杀害她一家人的血腥罪行,哭诉她一生度过的奴隶生涯,要求人民解放军早日帮助西藏人民脱离苦海,过自由和幸福的日子。
车俊贤大尉还说,在拉萨平息叛乱后的第五天,全市的贫苦市民就自动组织起来一支千匹骆马的运输大队,向军区后勤领导机关要求给他们运输任务,支援大军进剿山南的散匪。许多藏族青年,还要求发给他们武器,协助人民解放军作战。有个藏族青年扎西,他是1953年从山南泽当地区逃跑到拉萨来的。那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本地的农奴主向他父亲逼粮逼债,老人家忍无可忍,说了几句反抗话,农奴主就当场用皮鞭、铁链等刑具,一气把老人活活打死了。扎西的母亲因此得病死去。一个世袭的农奴家庭只剩下扎西这个未成年的孩子了。可是狼心狗肺的农奴主仍不罢休,他还想把扎西打死。这时,邻居偷偷地告诉这个可邻的孤儿:“快跑吧,去找金珠玛米!”扎西翻山越岭,只身逃生,终于在拉萨找到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热情地招待他,后来把他安置在“八一”农场做工。从此,扎西开始了新生。他越来越认识到压在西藏人民头上的农奴制度是多么黑暗、残酷,越来越看清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是多么光明!因此,他常常闪烁着期望的目光,询问解放军的干部们:“什么时候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藏胞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青天和太阳?”
今天,西藏人民的愿望开始实现了!当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后勤部队的这些光荣的代表们,在走过雅鲁藏布江畔,穿过拉萨街头和康藏公路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全是一幅喜气洋洋的新景象。在拉萨街头,已看不见身背皮鞭耀武扬威的恶人了,也看不见敲着洋鼓、吹着洋号在街头凌辱妇女的反动藏军了。人们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个个喜笑颜开。在拉萨河谷和康藏公路的两旁,藏族农民们更是满面笑容,他们吆喝着头挂着红彩的耕牛,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春耕播种。许多年青力壮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也忙碌在田野上同藏胞一起劳动。辽阔、美丽的草原上,飞扬着牧民的欢乐歌声:
金色的太阳银色的山,
共产党的光芒照心间。
毛主席领导我们得解放,
大军平叛又帮助生产。
幸福的生活开始了,
藏族人民笑开颜。
双手高举一杯青稞酒,
只愿幸福花儿红万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