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黄金”遍地 协作抢收
徐水商庄公社工农商学兵全面配合集中力量迎接夏收夏种
武冈一些公社和东平东阿公社组织各队等价自愿互相支援
本报天津24日电 河北徐水县商庄人民公社充分发挥公社的优越性,组织工、农、商、学、兵大协作,突击小麦后期管理和夏收夏种准备工作。
商庄公社今年共种植冬小麦四千五百五十亩,虽然由于今春雨少天旱,使麦田增产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社员发挥干劲,改变了水利条件,麦子仍然长得比以往那年都好。为了将今年的麦田收好种好,公社党委根据公社化的有利条件,组织工、农、商、学、兵大协作,进行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全公社除从后勤部门抽调二千多名劳力、二十多台动力机械支援麦田管理和收种准备工作外,还充分发挥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优越性,发动了工业、商业、学校、民兵、医院等各个部门的力量,进行全面大协作,从各个方面支援配合。
公社的化工厂、机械修配厂、拖拉机站等单位,调出了八台动力机械帮助浇水,还抽出了六十名技术工人,组成修配组,自带工具零件,分片分机器包干检查修理,仅十天时间,即帮助各生产队及时修好了四十五台动力机械、一百五十六辆水车和二百五十多件其他的提水工具。公社各商业单位,也派出采购组,及时调运供应了十九吨汽油、煤炭、肥料。同时还抽出二十四名干部职工,结合供销业务,深入到生产队、组,协助队组干部领导麦田后期管理和夏收夏种的准备工作。公社中小学的一千二百名年岁较大的学生,也利用参加劳动的时间,到田里去帮工。公社医院则组织医疗队,深入田间,边医疗边劳动,支援争取夏季大丰收的斗争。
目前社队的抢收护麦组织已经建立起来,运麦道路、打麦场和存麦的仓库,正在积极准备。工业部门除继续支援小麦后期管理外,并积极赶制镰刀,保证每个劳力都有一件收割工具。商业部门也积极准备夏收夏种用的苇席子、农药。学校中的收麦队、拾麦队,也正在积极组织。
本报讯 湖南武冈今年有小麦、油菜等春收作物共九万一千多亩,普遍丰产。为了使丰产果实颗粒还家,并保证及时插上秧,县委采取了组织协作,突击抢收的措施。最紧张阶段,全县有三万二千多人参加抢收油菜,到5月11日止,全县五万四千九百多亩油菜已经全部割下来,冒雨抢运回家,并全部脱粒,未因天雨遭受损失。现在正一鼓作气,乘胜组织小麦的抢收。
夏收中,有些地区的收、种任务很大,劳力十分紧张,县委便指示他们采取等价交换的办法,协作支援。转弯公社有八千一百多亩油菜,集中在十个大队,任务大、忙不过来,塔岭大队应插二千一百亩中稻,其中油菜田有一千三百四十三亩,占整个中稻田的64%,而全大队仅五百三十人,如靠自己单独干,半个月还完不成任务。为了保证抢收抢插的全面胜利,公社党委召开了大队总支书记会议,特别说明了互相支援协作的重要性,和协作中必须实行等价交换,做到自愿互利。大家都表示拥护。这种协作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大队为单位,内部组织协作。一般都采取定人、定田、定质量、定领导、定工资的办法,直接包给来支援的队,确定报酬。采取这种办法的有六个大队二十一个生产队,支援人数达一千七百四十人,抢收了油菜一千五百多亩,抢收后又整田一千一百一十亩,并插上了中稻。二是大队与大队之间组织协作,由大队统一承包收割、犁耙和插秧工夫,议定合理报酬。由包出大队付给工资。采取这个办法的结果,抢住了季节。全县的油菜已经及时收完,小麦的紧张抢收又已开始。
本报讯 山东东平县东阿人民公社北市、太和、黑山三个生产大队,发扬协作精神,按照“物资劳动,等价交换”的原则,签订了夏收期间的协作合同。
北市生产大队位于黄河东岸,因为去秋遭受水灾,今年春夏两季缺少种子达四万余斤;在劳力和畜力上也有困难,今年共有麦田七千亩,仅有能使役的牲畜一百四十头,劳力一千三百六十四名;各种农具也较缺乏。因此,能不能及时完成夏收夏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太和、黑山两个生产大队一个是半山区,一个是山区,他们的牲畜多,饲草少;种的麦子也少。根据这种情况,公社党委组织三个生产大队的干部就相互支援、等价交换问题进行了协商,并交给社员群众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双方取得协议后,签订了协作合同。
三个生产大队的友谊协作合同签订后,各自的困难都解决了,干部和社员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大,情绪更加高涨。


第3版()
专栏:

改良工具将在夏收中大显身手
蚌埠专区夏收作物七天内可以收打完毕
本报合肥23日电 安徽省蚌埠专区全面革新并及时制造推广大批收割、运输和脱粒的夏收新式工具,使全专区一千五百万亩夏收作物可在七天中基本收打完毕,劳动效率将比去年提高一倍。
蚌埠专区已经赶制了各种夏收新式工具近四百万件,其中主要的有改良镰刀六十多万把,简易收割机和快速收割器约二千部,大鐥刀五万多把,各种车辆十四万六千多部,木船一千多只,改良石滚一万六千多条。这些新式夏收工具由于工效高,可以使一千五百万亩夏收作物在七天中基本收打完毕。在收割上,这个专区推广的新制简易收割机,每部每天可收割二十亩以上,等于十六人用旧式镰刀一天收割的总和,工效提高八倍。新制的大鐥刀,每把每天可收五亩,较人工用旧式镰刀快两倍。新制快速收割器每天每把可收三亩,较人工用旧式镰刀提高工效一倍。将原来的旧式镰刀,由短改长,由一页刃改为多页刃可提高工效10%。所有这些新制和改制的夏收工具投入使用后,在七天中共可节省工作日二百六十多万个,占所缺夏收工作日总额80%以上,再加上动员机关、部队、学校,城镇人员支援夏收,就可在七天内基本收完夏收作物。在运输上,新制和改制的各种车辆和船只,全专区每天运输装载量达二亿斤以上,比去年提高50%,在七天内基本上做到收一块运一块。在脱粒上,所有改制和新制的各种改良石滚,小型扬场机和跑场杈,工效一般都比以前提高一倍上下。新制的脱粒机还可不受阴雨限制在室内进行脱粒,也可大大缩短脱粒时间。
中共蚌埠地委正组织各级党委对已制成的各种夏收新式工具进行质量大检查,并结合收割早熟作物培训技术力量,以保证在七天内基本收打完全专区一千五百万亩夏收作物,不误夏种。
(李祥仁)


第3版()
专栏:

许昌专区新制大批麦收机具
本报许昌24日电 河南省许昌专区的大麦已经相继成熟,这个专区新制的各种式样的收割机,正在进行试割。到目前止,据不完全统计:全专区已经制出收割机七百九十部,脱粒机一千三百多部,这些收割机一般都比用镰刀割麦提高效率八倍以上。长葛县红旗工厂试制的马拉收割机,二人操作每天可收割二十五亩。一部脱粒机,每日可脱粒六千斤以上,效率最高的动力脱粒机,日脱粒达万斤以上。这些麦收工具造价也都很便宜。
这个专区的各级党、政组织对试制收割脱粒机工作十分重视,早在年初,就要求各县、市和社办工厂,都来试制小麦收割、脱粒机。各县县委和社党委都有一个到几个书记亲自领导这一工作。
下放在许昌地区的北京机械化学院的师生,不断地帮助各县解决试制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各个试制工厂职工都采取“就地取材”“多用木料少用铁”等办法大大节省了生铁的需要量。
许昌专区在大抓小麦收割、脱粒工具试制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了对夏收小件农具的修配、添置工作。截止15日统计,全区需要的七百多万件小件夏收农具,经过“查、挖、制、修、报”等办法,已经绝大部分得到解决。
(戴德义)(附图片)
四川省二千三百万亩小麦已经普遍黄熟,各地农民正在收割。这是泸县石洞公社八十一岁老人张洪兴喜看丰硕的麦穗。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聊城梁水镇公社松树李大队订出四项措施
专人管理小麦种子地
本报讯 山东聊城市梁水镇人民公社松树李生产大队,为做好小麦选种工作,确定了留种地,并组织专人加强管理。
5月初,该队组织了干部、技术员和有经验的农民等十余人,深入田间,实地检查,经过评选,根据下年度小麦的种植面积,选出五块共一百八十亩碧蚂四号种子地。
为了争取留种地小麦穗穗粒多、粒粒饱满,该大队制订了四项管理措施:(1)巧浇水。收割前再浇两次水。(2)巧施肥,施速效肥。施肥与两次浇水同时进行,第一次亩施磷钾肥二十斤,第二次施十斤,切实保证小麦秸秆粗壮,籽粒饱满。(3)继续防倒伏,防风。(4)及时防治病虫害。
管理措施订出后,该大队立即抽出一名副队长专责领导这一工作,并抽出九十多名有经验的农民专门管理这项工作,并实行了定地块、定措施、定产量、定收割、定打轧、定保管、定工分、定奖惩的包干责任制,一包到底,责任到人。现在,该大队正在根据规定的措施,积极进行留种地的管理工作。良种地的收打准备工作也正在积极进行,已做好两个专用的场园、两座专用的仓房,收打种子地的小麦的大小农具也已全部备齐。(附图片)
山东掖县西由公社社主任徐建春(中)和老农们观察今年小麦生长情况,研究采取小麦后期管理的措施。新华社记者 陈志平、李成美摄


第3版()
专栏:小常识

怎样选种
现在正是夏收选种季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选种方法,供各地参考。
穗选:也叫吊选,刁选。夏收季节,适用在麦类作物上。就是根据麦子品种的特征、特性,把形状相同、生长良好的麦穗选拔出来,单独脱粒作种。其中又有田间和场上两种穗选方法。
1、田间穗选:收获前两三天,在麦田(种子地)里,从生长着的麦穗中,按照本品种的麦穗形状,挑选成熟的留种。这种方法比较细致,不仅能保证种子充分成熟,发芽力强,更可迅速有效地提高品种纯度。但是需用人工较多,一般选留种子数量较少的时候,如繁殖新品种、选留种子地(田)所用的种子,都采用这种方法。2、场上穗选:来不及在田(地)里选穗的时候,从场院堆存的麦捆里挑选麦穗留种的方法。是田间穗选的补救方法。
株选:也叫棵选。适用在油菜、蚕豆等作物上。方法与效果都和穗选差不多,就是在田(地)里挑选好的植株留种。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在田(地)里观察植株生长情况进行选择。如从生长着的油菜中挑选分枝多、结荚密、荚长粒多、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一般在收获前,先由有经验的社员到田间观察植株形状,挑选合乎标准的植株留种。然后再全部收获。株选时大都采用边选、边收的办法,把入选的单株收割在一起晒干后,单独脱粒留种。
荚选:适用蚕豆等作物上。为了提高种子品质,选留种子地(田)所用的种子,可以在株选的基础上再进行荚选,选出粒大而多的作种,进一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纯度。
块选:也叫片选。在没有建立种子地(田)的情况下,收获以前从在大田或丰产田里挑选一块(或一片)生长整齐、品种纯度较高的庄稼,全部单独收割留种,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因为选中的一块(或一片)庄稼里,难免夹杂着不好的单株、单穗,甚至不同的品种。因而提高品种纯度的效果较小。在品种纯度较高,没有建立种子地(田)又需要选留较多量的种子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留种。
 (金照彬)


第3版()
专栏:

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在偃师召开小麦丰产技术座谈会
研究小麦密植和倒伏等问题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会同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于5月7日到13日,在河南省偃师县召开了北方小麦丰产技术座谈会。会议交流了今年北方小麦丰产和科学研究的情况和经验,参观了偃师县老城公社和翟镇公社万亩丰产方,并对合理密植、防止倒伏、收获脱粒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根据会上所掌握的资料,今年北方各地小麦大田的播种量比1958年提高了一倍左右,穗数也比去年大大增加,会上肯定了今年大多数麦田的播种密度是在合理密植范围之内,在麦苗比往年为多的基础上发挥了以密植为中心,同时提高肥水条件和耕作管理水平的综合增产作用。
会议在对小麦密植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以后(讨论结果见今天本版发表的专文),又讨论了小麦倒伏问题。今年绝大多数的大面积丰产田和大田生长正常,只部分高产试验田和少数大面积丰产田发生点片倒伏,分析原因,一致认为引起小麦倒伏的因素很多,一般说倒伏和土、肥、水、种、密以及田间管理,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以氮肥过多、浇水不当和管理不善是引起倒伏的主要原因,品种特性、个别高产试验田的播种量过高和播种失时,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大风暴雨的侵袭等等都能明显地影响倒伏的发生和倒伏的程度。由于造成倒伏因素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为了防止倒伏必须从基本上采取综合措施,从种到收始终如一地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对于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也应积极采取一切挽救措施,减免倒伏损失。
会议还讨论了收获脱粒问题。大家认为:今年小麦密度大、穗子多,收割任务大,特别是夏收、夏种同时进行,更显得异常繁重,安排不当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必须紧密地安排农活、改进收割和脱粒、运输工具,提高收获脱粒效率,并且根据品种特性适当提早收割,减少落粒、霉烂的损失。


第3版()
专栏:

为了创造合乎理想的小麦良种
本报记者 戴德义
麦籽大似豆,麦秆筷子粗,
不倒也不病,一亩产量顶两亩。
这是一位老农参观过农民育种专家龚文生培育的“内乡五号”良种小麦以后留下的快板诗。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从目前河南省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良种繁殖场里培育的“内乡五号”小麦生长情况来看,肥胖胖的麦穗已经长到四寸长,虽然它已经经历了数次疾风暴雨的袭击,但还没有一株倒伏。龚文生告诉我说:“内乡五号”到今年为止,已经整整培育了八个年头。
龚文生是内乡县龚桥村人,今年四十七岁,出生在贫农家庭,从小他就有培育小麦良种的打算。可是,在解放前他家没有一分地,他的这个愿望,直到解放后才得以实现。由于他在选育和培育小麦新品种中取得了优异的成就,1958年,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聘请他为特约研究员。
解放后的头两年,龚文生所在村的群众没有选种习惯,唯有他播种的小麦都是经过粒选的“白火麦”良种,产量连年都比别人的高。1951年春天,内乡县李敏县长特地来到他的麦田里参观。一面欣赏他那一片“青一色”的好麦子,一面向他提出了启示性的问题:“能不能选出比‘白火麦’更好的良种?”“能不能让全村全县的农民都播良种?”他满口表示:一定要想尽办法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小麦良种来。
麦子刚刚收打完,龚文生跑遍了六个区,共收集了二十八样良种。可是,他还嫌品种少,又特地跑到南阳,从技术指导站选了八样小麦种子。他把这些种子,像珍珠一样分畦并排点种在七分二厘地的试验田里,并在地头上分别插上标签。这时,村上的一些农民对这种新鲜事看不惯,有的便冷言讽语地讥笑他:“搞试验那是专家做的事,一个认识几个字的农民,还能搞出什么名堂!”
从种到收,他耐心地观察各种不同品种的小麦生长变化,即便是这一种和那一种分蘖率不同的情况,也不轻易放过,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培育结果,这三十六种小麦,虽然施入同样多的肥和水,经受着同样重的虫害,但是,生长情况各有不同,产量有高有低。其中产量高、籽粒大、抗倒伏力强的是一种没有名称的大籽麦子,二厘地收了八斤。为什么别的麦到成长后期麦叶不发黄,大籽麦麦叶尖端发黄呢?龚文生苦思了很久没有找到答案。后来,他想到他父亲曾经对他说过小麦有三不种(地不犁不种、不施底肥不种、不到时候不种)的道理,于是决定在第二次试验时分期播种大籽麦。
1952年小麦播种期到了,龚文生的良种试验田里,又撒下了三十一种不同品种的小麦良种。为了试验大籽麦的播种期,龚文生从寒露开始种起,每隔半月播种一次,每次种两行,共种了六次、十二行。第二年收打结果证明,霜降播种的两行,麦叶尖端发黄现象有了转变,产量也最高,每亩折合五百四十五斤。以后,他用这种办法又连续试验了三年,年年都是霜降播种的产量最高,麦叶尖端发黄现象逐渐消失。龚文生这才肯定大籽麦适宜在霜降播种。
大籽麦的优点虽然很多,但是,经过群众评比,它的最大缺点是芒长、口紧,不易脱粒。龚文生为了改变大籽麦的这些缺陷,在1953年小麦开始扬花的时候,选用“白火麦”、“白芒麦”、“白玉皮”作父本和大籽麦进行人工杂交。成熟后,龚文生从一个单穗上选出了十粒杂交种子,后来,把它点种在试验田里。经过一年培育,果然起了很大变化,麦芒短小了,麦粒也比较好脱了。这次作杂交试验成功以后,每年他除用人工杂交办法培育小麦种子外,还到大田里挑选自然杂交的好麦穗进行培育。
大籽麦究竟叫什么名字呢?直到1955年麦收以前,省、专区的小麦专家和技术指导站的技术员来到这里进行总结鉴定,才弄清大籽麦就是“南大2419”小麦良种。这一品种原是来自意大利的小麦种,一般认为只适宜在长江以南地区种植;解放后,南阳专区技术指导站虽然也试种过,但是,因为有些技术人员迷信于解放前对“南大2419”的结论,没有作进一步试验研究就把它淘汰了。
经人工杂交后的“南大2419”,因为是龚文生在内乡第五次选育的,所以取名“内乡五号”。它虽然比原来的“南大2419”的优点增多,但是,还没有达到龚文生所理想的要求。经过一年的杂交试验观察,麦穗中间粗两头细,麦籽有大有小。怎样才能叫麦穗两头和中间一样粗,麦籽一样肥大呢?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呀!龚文生想来想去想到一句俗话:“老子英雄,儿好汉。”于是,他就决定把麦穗两头的小籽去掉,只留中间的大籽做种。经过一年试验,穗型没有变化,又过了一年仍然没有变化,但是,龚文生并不因此而放弃这种试验。到1956年,穗型开始有了变化。就在这个时候,龚文生所在的红星农业社实行了包工包产,这给龚文生培育良种工作带来了新矛盾,不同意他搞良种试验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社员说他“搞试验影响队里的包工包产计划”,还有的人说他“光往试验田里钻,不愿干重活”。他的弟弟和他的妻子也不同意他再搞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龚文生总是以“不要光看眼前,只要培育出良种来,生产就能提高”向别人作种种解释。县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面鼓励他,一面设法帮助他继续培育良种。
龚文生得到县委的支持以后,培育良种的信心更坚强了。到1958年,他培育的“内乡五号”小麦,已经长出一种两头和中间几乎一样大的穗子,而且麦粒特别大。据计算,八千六百粒就足足有一斤,以千粒作对比,较“碧玛一号”麦重三分之一,比一般麦粒重一倍左右。从目前的麦穗观察,穗型已成直线。
八年来,龚文生作了几十种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试验;已经推广的有三种,有十五种还在继续培育。
现在,龚文生在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里,专门负责培育良种工作。他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开始到麦田里选择最好的麦穗,用穗大粒多的“内乡二○号”和麦粒特别大的“内乡五号”进行人工杂交。他说,要让人们明年来这里参观更加理想的小麦。


第3版()
专栏:

荣昌、兴义两县推广的良种小麦
“三元麦”和“兴义一号”
本报讯 一种能适应深耕、密植等增产措施、又不倒伏的小麦高产良种——“三元麦”,已在四川荣昌县培育成功。目前全县人民在抢收中,正开展选留优异良种的运动。
命名为“三元麦”的小麦良种,最早是武城乡三元农业社在南大二四一九小麦田里发现的,所以叫做“三元麦”。它的优点是穗大、早熟、子粒饱满。1955年,武城乡虹桥农业社社长喻子章领导社员用这种种子种植了六点五亩作试验。这年,南大二四一九小麦受到蚜虫危害,而三元麦生长特别良好。成熟后,喻子章便精心地进行选种。1957年种植了八十八亩,平均亩产四百二十七斤,比南大二四一九小麦增产27.5%。中共荣昌县委当即决定,采取多点试验、集中繁殖的方法,逐步推广。今年全县种植的三千八百亩三元麦,在深耕、肥足、密植的条件下,全部没有倒伏,预测产量平均亩产比一般良种小麦能多产32.4%。安富公社武城管理区虹桥大队(即原虹桥社),今年97%的小麦都采用了三元麦种,预测将比去年增产一倍以上。
根据介绍,三元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植株矮壮,穗大、粒多:一般株高八十五至一百公分,茎粗壮,节间密,穗长七至十公分,每吊有十七至二十二个小穗,每小穗平均三至五粒,麦粒长五至六毫米;二、秆硬、耐肥、抗倒伏性强。据几年试验,实行深耕和多施肥料,均未倒伏;三、成熟早、抗黑穗病、蚜虫的能力强:三元麦生长期一般为一百七十多天,属于早熟品种,在霜降至立冬期间播种;由于抵抗力强,不易受病虫危害;四、麦壳薄、无芒:麦壳经过发酵,可以作牲畜饲料。
目前,荣昌各地已组织了选种专业队,采取了先选后收的方法,掀起抢选抢收高潮。
本报讯 贵州兴义县捧鲊人民公社,到处长着一种其他地方少见的小麦:吊吊长,秆秆高,麦穗顶上无芒,像谷穗一样沉甸甸的往下垂。这个品种除了产量高以外,还具有很多其他小麦良种所不及的优点:耐寒、抗旱、抗病虫害力强,不倒伏。现已被中共兴义县委命名为“兴义一号”小麦。
这种小麦新品种,是庄稼汉杨启富由三株小麦培育繁殖起来的。1952年,杨启富在他家园子地里种了一块小麦,到含苞抽穗的时候,他发现这块地里长着三株奇特的小麦:麦秆比别的小麦高一尺多,每个麦穗足有五寸多长,像谷穗一样沉甸甸地低着头。这三株小麦在他精心护理下,比其他小麦提前十多天成熟,一共收得二百七十多粒。
杨启富把这二百七十多粒小麦,像珍珠宝玉一样地贮藏起来。第二年下种时,他用桐油、阳尘和火药拌种,并选了一小块最好的土地把种播下去。收了以后,他仍然是单藏单放。到1955年他已收到一百二十多斤小麦。
从1955年区委决定大力繁殖这个品种以来,今年已在全公社普遍开花结果。经过这几年的对比试验,使用这种良种,比其他小麦良种的收获量能增产二倍左右。
为甚么这个种子能够高产和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呢?去年,中共兴义县委曾派了技术人员,帮助杨启富找到了原因:原来,1952年杨启富种的那块小麦,混杂着小玉麦和大肚黄麦两个品种,小玉麦麦穗无芒,吊吊长,但不耐寒,子粒不饱满;大肚黄麦麦穗有芒,子粒饱满,耐寒、耐旱,但吊吊不长不大。这两种小麦混合种植,天然杂交后,综合了两个品种的优点和特性,成了一个新品种。这个新品种,适应于捧鲊公社这个边远高寒山区的气候、土质等条件。
杨启富经过技术人员的帮助,以及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爱戴,更加鼓舞了他向农业科学进军的信心和决心。现在,杨启富搞了各种作物的种子试验田,正研究和培育其他良种。


第3版()
专栏:

关于小麦合理密植
今年北方各省冬小麦的大田播种量较去年提高了一倍左右,一般大田每亩在二十五——三十五斤之间,丰产方在三十——四十斤之间,结合肥水条件和耕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每亩穗数也比去年增加了很多。一般大田约有三十——四十万穗,丰产方约有四十——五十万穗以上,每穗粒数也比往年有所增加,丰收有望。
河南偃师县万亩丰产方麦穗整齐茂密,据县里检查结果,在播种量三十——四十斤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精细加工培植,目前每亩有四十——六十万穗,平均约四十八万穗,每穗约二十五粒,5月上旬虽遭遇过一次大风雨,只有部分麦田发生倒伏现象,倒伏麦仍有恢复可能,影响产量不大。北京、天津一带的丰产田,每亩播种量提高到四十斤以上,目前已抽出八十——一百一十万较大的穗子,获得高额丰产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有不少小面积试验田,于由经验不足,播种用量过大,苗期生长过密;经过及时采用疏苗剪叶等补救措施之后,仍可能得到相当高的产量。
根据这些事实可以看出,今年一般麦田的密度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加以水肥条件和耕作管理配合得好,密植对增产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从后期生长情况看密植范围
根据目前各地大田小麦生长情况及调查研究的结果,北方冬麦区的大田以每亩播种二十——四十斤种子,保证二十五——六十万基本麦苗、争取三十——八十万较大穗子为比较合理的密植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各地还要根据不同条件进一步确定具体播种密度。首先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南部冬春气温和湿度较高,麦苗生长发育较快,北部地区相反,因之,由南到北,种植密度可以逐渐适当加大一些。其次,也要考虑到同一地区存在着地形、土质、耕作、栽培等条件的差异。例如:平原、丘陵和山地,水地和旱地,歇茬和回茬,早茬和晚茬等,肥料和水分等条件都不相同。一般地讲,条件好的密度应较大,差的密度应较小;高寒地区密度应较大,平原地区密度应较小;晚播的密度应较大,早播的密度应较小;整地质量差的密度应较大,好的密度应较小。总之,要根据每一块麦田的特点,具体规定。此外,品种不同,分蘖力强弱、种子大小有差别;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也有高低,都需要在确定播种量时加以考虑。
相适应的播种方式
各地反映:窄行条播是大田密植播种的最好方式,麦苗分布比较均匀,密度容易掌握,有利于透光和便于田间管理。行距以在二寸半——四寸之间为适当。撒播的隐蔽影响较大,复土较浅,发芽不齐,田间管理也不方便;窄行交叉播种稀密不匀,麦苗发育不齐,所以一般不宜采用。丰产方由于播种量较大,肥水条件较好,为防止早期封垅,影响茎秆坚实,一般以宽幅条播较窄行条播为更好。但幅度不宜过宽,行距不宜太窄,约各以四寸左右为宜。窄播基本不适用于大田密植。
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密植并不是越密越好。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播种密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决不是越密越好。今年小麦普遍由于增加穗数而获得丰产,肯定了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的主要保证。但是,根据若干试验田的观察结果,在密度过大之后,麦苗单株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出现了无分蘖、根子弱、茎秆细的现象,以致后期大量死苗,严重倒伏减产。
合理密植就是要合理安排个体和群体间生长发育的关系,要在增加植株数量的基础上保持单株的生长发育健壮,保证在一定单位面积内获得最多最大的穗子、大而饱满的粒子,以构成单位面积上的高额产量。因此,密度必须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下,和增产成正比例,密到不增产的程度,就是不合理的密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主穗和分蘖的关系
为了争取穗多穗大,究竟依靠主茎穗、还是依靠分蘖穗呢?也就是用较大的播种量而增加主茎数量,还是用较小的播种量促使充分分蘖呢?往年和今年的经验证明,主茎成穗率高,发育相当一致,成熟整齐,穗大粒大,栽培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如果基本苗数少,分蘖时期过分延长,往往穗子大小和成熟早迟不一。在目前栽培情况下,一过拔节时期,分蘖即开始死亡,特别是后生分蘖死亡很多。因此,分蘖数目虽多,但由于成穗率低,很难得到足够的穗数,高产的把握很小。今年在提高了肥水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之后,各地适当增加播种量的麦田一般都比播种量低的得到较多而比较整齐的穗子。根据今年北京郊区、河北的邢台、河南的偃师、江苏的睢宁、南京郊区等地检查的结果,在播种量二十五至四十斤的麦田内,单株结穗数都在一点三至一点六之间,其中,一个是主茎穗,零点三至零点六个是分蘖穗;以往在播种量比今年少的情况下,单株分蘖数也与今年相似。分蘖越多,有效分蘖率变动幅度越大,在大田栽培情况下争取较多的分蘖穗有很大的局限性,丰产没有依靠。但分蘖是小麦的特性,在正常的生育情况下,苗期一般生长出若干分蘖,可促使根系发育良好,幼苗健壮;虽然在拔节之后,大部分蘖逐渐死亡,但在初期,这些分蘖通过光合作用,已经起了积累有机物质、健全主茎生长的作用。争取早期分蘖,还是为了主穗的健全生长。在过度密植的情况下,幼苗拥挤,不能生长初期分蘖,以致植株生长纤弱,反而达不到高产的目的。
我们要想可靠地获得高产,依靠分蘖不如依靠主茎。因此要取得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首先要有足够的播种量与基本苗数。同时,也必须使基本苗能够生长一定数目的分蘖,使幼苗健壮。
还需搜集更多材料分析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挥合理密植这一增产技术中心环节的增产作用,还需要根据各方面的材料,抓紧小麦生长季节最后一段时期,环绕以下五个问题做好当地丰产田的分析总结。①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合理密度;②合理密度与土、肥、水条件的相互配合;③合理密度的适宜播种方式;④密植与倒伏的关系;⑤密植与品种的关系。
(这篇文章是北方十省市小麦丰产技术座谈会上关于合理密植问题的讨论结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整理写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