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增养蜂群 多产蜂蜜
全国养蜂现场会议订出具体措施
据新华社讯 为了充分交流养蜂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蜂事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部和商业部最近在广东省从化县召开了全国养蜂现场会议。
 到1958年底,全国各地饲养的蜜蜂已经发展到三百万群。各地经验证明,养蜂不仅能够收到大量蜂蜜和蜂蜡,而且通过蜜蜂传授花粉,还能大大促进某些农作物增产。如许多全国有名的油菜丰产县,都是养蜂事业比较发达的县份。为此会议要求各地积极推动养蜂事业的发展。
会议认为,我国幅员广阔,气候温和,蜜源植物繁多,对于发展养蜂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绿化大地和园林化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广种花木,蜜源日益增多。据黑龙江省调查,全省现在蜜源估计可养五百万群蜂。但1958年全省只饲养了十万群蜂,还有巨大潜力可挖。会议要求各地迅速组织力量查清蜜源,做好保护野生蜜源和逐步扩大蜜源基地的规划,有计划地迅速发展养蜂生产。
会议指出,改良养蜂方法,是当前迅速发展养蜂事业的首要关键。全国各地饲养的蜜蜂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本国蜂,这些蜂群大都饲养在竹笼、木桶等固定蜂巢中;这些旧式蜂巢只能采用落后的方法毁脾取蜜,生产出来的蜂蜜不仅质劣量少,而且影响到蜂群繁殖速度,无法控制分群。各省经验证明,只要把旧式的固定蜂巢改为活框蜂箱饲养,加上适当的管理和改用摇蜜机取蜜,就能迅速增殖蜂群和大大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如从化县江浦公社1957年将四百八十六群竹笼蜂改用活框蜂箱饲养,到现在不过一年多,就发展到五千五百多群;而且在今春不到三十天的蜜期中,平均每群生产了蜂蜜三十五斤多。会议要求各地力争在一两年内,把全部本国蜂改用活框蜂箱饲养。
会议还肯定本国蜂具有采蜜勤、产蜜多、耐寒热、善于逃避敌害和嗅觉灵敏等特点,要求各地精心选育,从当地的蜜蜂中选育出出色的好品种。代表们还认为,山野里还有很多野生蜂,收捕这些野生蜂,是解决当前蜂种缺乏和勤俭办蜂场的好办法。
会议还就蜂具改革、养蜂物资供应、蜂群的饲养管理和养蜂的科学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新华社讯 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现在正是各种果树鲜花和野花盛开的季节。被称为蜜蜂之乡的饶河县和盛产蜂蜜的尚志、五常等县各人民公社饲养的十万群蜜蜂,正在鲜花丛中忙着采蜜。到6月中下旬就可以割到大批的蜂蜜。(附图片)
四川隆昌县新生人民公社的养蜂管理员,在开花的油菜田边放蜂采蜜。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黄陆衡摄


第7版()
专栏:

从化养蜂匠师的创造性劳动
本报记者 郑世文
广东从化确是一个名不虚传的水果之乡。这里,遍地林果,四时皆花。近年来,这个水果之乡,更成了一个远近扬名的养蜂先进地区。到这里参观过的养蜂工作的人,都看到这里的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
建造“蜜蜂大厦”
来到这里,人们首先会被果林深处,一所所粉刷得雪白的房子所吸引。这就是在去年的大跃进中为蜜蜂所建造的“大厦”。这些“大厦”能调节气温,冬暖夏凉,一所能住上五、六十群蜂,有的能住到百群以上。参观了这些“大厦”,人们不禁这样想:这里的蜜蜂倒是先住起“洋楼”来了。合作化前,它们住的还是旧式的竹笼子,1956年合作化后,它们才逐步移居到“现代化住宅”活框蜂箱里来。而现在,它们已经住上冬暖夏凉的“大厦”了。
这里的养蜂匠师告诉我们,蜜蜂有这样一种本能的习性,如果它本群的后代繁殖昌盛,它们就情绪高涨,积极出勤;反之,它们就会情绪低落,不愿出勤,甚至集体逃跑。而蜜蜂幼虫的繁殖,对气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天热时,如果巢温过高,蜂群就要忙于挑水、扇风,保护幼虫,直接影响它们的寿命和繁殖;天冷时,巢温不足,又会影响幼虫的孵化。现在使用的木制活框蜂箱,由于易受外界天气影响,不能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才有这种“蜜蜂大厦”的修造。
在去年大跃进的洪流下,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大量制造活框蜂箱所需的木材,如何有效地调整巢温,适应蜂群的繁殖,这些问题,都在每个养蜂工作者的脑海里盘旋。这时,县里的技术员梁百辑就想起了野蜂穴居野处时的生活状况。他曾见过农民在深山岩洞中捕获的一群野蜂,群势强大几乎等于家蜂的十倍。他就想,这可能是因为地穴里冬暖夏凉,更适宜蜜蜂的生长。如果我们也能在地穴里养蜂成功,木材问题,巢温问题,不就是一举都解决了吗?县委支持了他的这个建议,并经过各地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从此,各地养蜂场就不断发展这个经验,从单群地穴饲养,到多群地穴饲养,进一步又发展成为现在的“蜜蜂大厦”。
操“蜂国”分封大权
这里的农民对蜜蜂的生活、组织和习性,积累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让一个不懂蜂性的人饲养一群蜂,往往不上几天,蜂群便溜个精光。但这里的农民饲养一群蜂,可以流传几代。县委很重视群众的实践经验,不断组织他们交流总结,并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实践经验加上书本知识,现在全县已有几百名农民养蜂员成为出色的养蜂匠师。他们熟练地操纵了“蜂国”分蜂的大权,能人工培育新的“女王”(蜂王),能掌握调动蜂王、并群采蜜等复杂的技术。蜜蜂世界里还有一种活像列土封疆的本能习性。每当蜂群发展到一定的数量,通常是蜂群里出现了雄蜂以后,工蜂就着手准备分家的事宜。这种天然分群,常常造成蜂群的损失。这里的养蜂员掌握了分蜂的技术以后,就再不让蜜蜂自己分群了。当需要分群的时候,就通过人工育王,进行人工分蜂,因而能够有计划地发展蜂群和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找到新的饲料
蜜蜂最大的敌害,就是险恶的天气。在连绵不断的雨天,蜂群不能出门采花蜜,就会影响它的生活和繁育。因此,替蜜蜂解决饲料,就成为管养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这里的养蜂匠师们在这方面所花的心思和获得的成就,使参观过的人都称赞不已。蜜蜂竟喜欢喝奶茶和吃鱼,说出来也许难以使人置信。但这里的实践经验却证明,蜜蜂不仅喜欢吃这两样东西,而且还是加速蜂群繁育的特效饲料。养蜂员王灶在积年累月的观察中发现,蜜蜂在盛过牛奶茶的杯中吸吮着不愿走。养蜂员王烈明还发现,蜜蜂很高兴吃菜碟中剩下的鱼汁。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最后用牛奶茶拌糖和煎鱼汁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蜂群食用这些饲料后,乳汁丰富,繁殖快,而且是越夏期恢复母蜂产卵的好饲料。
这里的养蜂员还替本国蜂恢复了名誉。过去不少人认为本国蜂采蜜能力比不上意大利蜂,给它带上了“劣种”的帽子。但这里饲养的绝大部分是本国蜂,经过革新管养技术以后,采蜜能力并不亚于意大利蜂。江浦公社五千四百群本国蜂今年春季平均每群产蜜三十五斤多。这个公社锦联队的二十群本国蜂,还创造了平均每群产蜜七十二斤的纪录。


第7版()
专栏:

春蜜丰收
广东省从化县江埔人民公社的三千群本国蜂,到4月底已采收荔枝蜜十三万斤,繁殖蜂群二千五百群,预计到荔枝流蜜期结束时,还可以取蜜两次。
江西省南昌向塘种蜂场的三千群意大利蜂,在“五一”以前已繁殖到九千二百多群,增加两倍。这个场在紫云英流蜜期组织了一千六百个采蜜群,第一次取蜜三万二千斤,预计还可取蜜二至三次。
浙江省杭州市养蜂场今春有一千零九群意大利蜂,到4月24日止已取蜜三万六千斤,预计到紫云英花谢时,平均每群产蜜五十斤以上。
上海市南汇县的四千二百四十七群意大利蜂,到4月底止,已产蜂蜜十三万斤,平均每群产三十斤,最高单位产量八十斤,预计到紫云英流蜜期结束时,总产量可比1958年同期增长155%。


第7版()
专栏:

生产单一花种蜂蜜,供应外销
由于近年来我国养蜂事业的发展,给我国有着传统市场的蜂蜜出口业务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以香味醇郁著称的国产龙眼蜜,荔枝蜜、椵树蜜、紫云英蜜,在国外市场上颇有好评。
据掌握的材料:出口一吨蜂蜜可换回三吨多钢材或五吨多肥田粉,出口十六吨蜂蜜可换回一台拖拉机。我国每年出口蜂蜜对换取外汇支援祖国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农民把蜂蜜卖给国家收益也不少,售出四十斤蜂蜜相当于白布一匹的价值;售出八十三斤多蜂蜜可以购进双轮双铧犁一架。
国外市场反映,外国消费者一般喜爱桔子花蜜、菩提花蜜、桃树花蜜、石榴花蜜等单一花种蜂蜜,因为单一花种蜂蜜色泽白洁又具独特异香,能够适合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如果我国养蜂者生产这种单一花种蜂蜜,不但可以提高价值,而且能使销路更加广阔。
(中国土产出口公司)


第7版()
专栏:

养蜂事业也要大跃进
本报评论员
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的养蜂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58年蜜蜂发展到三百万群,比1957年的一百四十万群增加了一倍多,1959年计划增加到六百万群。
养蜂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一种生产事业,也是人民公社在开展多种经营中一项投资少、收益多、收效快的好副业。它既不占用耕地,又是妇女和半劳动力可以从事的一种生产。根据广东省从化县的统计,一个养蜂员每年可以创造两千元以上的财富。该县江埔人民公社,今年在养蜂方面的收入,可以达到二十四万六千元,这笔现金收入,能作为全社社员几个月的工资。养蜂除了生产蜜、蜡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产品外,还有更大的好处是:蜜蜂在采集花蜜的同时,又帮助了农作物进行充分的授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
农业部和商业部在广东省从化县联合召开的全国养蜂现场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倡议书,倡议1959年全国蜂群数量要达到六百万群和全年产蜜八千万斤。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完成上述指标,必须在发展洋蜂的同时,大力饲养本国蜂。全国现有的三百万群蜜蜂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本国蜂种。本国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具有勤劳、耐寒耐热、善于采集分散蜜源的特点,是一种优良蜂种。但是,过去总是认为本国蜂产蜜低,不如洋蜂好,其实产蜜少并不是它的本性,主要在于饲养管理不好。各地经验证明,只要把旧式巢里的蜂群,过到活框蜂箱里饲养,再加以适当的管理,就能有效地控制蜂群的繁殖,采蜜量就可以大大的提高。
要完成1959年增殖三百万群蜜蜂的任务,再加上本国蜂过箱一百二十到一百六十万窝,就需要大量的蜂箱、巢础和细铅丝等物资,在供应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利用各种代用品,这些困难是能够解决的。广东省从化县用土坯砌成蜂室,北京、上海等地用人工黄蜡制造巢础等,都已取得了成效,克服了目前制造蜂箱、巢础原料不足的困难。这些经验应该加以总结和推广。
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因此,全面的了解蜜源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花期等情况,是发展我国养蜂生产的基本建设之一。黑龙江省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养蜂生产,合理配置蜂群,初步完成了全省蜜源植物的调查工作,根据调查计算,全省约可容纳五百万群蜜蜂,而目前仅有蜂十万群,还大有发展的潜力。这种作法,对迅速大量的发展养蜂生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加倍发展养蜂生产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养蜂技术人员。如果按每个养蜂员管理三十群蜜蜂计算,六百万群蜂就需要二十万个养蜂员。许多先进养蜂地区的经验证明,举办短期训练班、边讲边作和以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是培养新生力量多快好省的有效方法。
我国幅员广大,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到处适宜发展养蜂生产,各地应根据具体条件,妥善安排,使1959年养蜂生产来一个更大的跃进。


第7版()
专栏:

组织蜜蜂授粉,提高作物产量
福建农学院讲师 龚一飞
蜜蜂生产蜜和蜡的经济价值很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养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好处——促进油料、粮食和果蔬等农作物的授粉增产,却还没有引起各方面应有的重视。
蜜蜂授粉对农作物增产的事例是很丰富的,现分别举出一些来说明:
一、油料作物方面:(1)油菜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重要油料作物。根据试验证明,油菜是虫媒异花授粉的。经过蜜蜂充分授粉的油菜比套纱笼隔绝蜜蜂授粉的种籽产量要提高54.7%—307.1%,而且种籽含油量和后代的生活力都有显著的提高。1958年江苏省兴化县垛田乡栽培的油菜一万零三百四十五亩,平均每十二点六亩配置蜜蜂一群,结果全乡油菜籽平均亩产二百七十点五斤,比邻乡没有放蜂的显著增产,比当年全国平均亩产量提高三点七倍。此外农业部经济作物局调查了几省油菜丰产县如:上海市南汇县、四川忠县、陕西南郑县、浙江慈溪县、湖北松滋县,这些县恰恰又都是养蜂重点县。以上事例充分说明组织蜜蜂授粉是保证油菜增产的一种重要措施。
(2)向日葵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各地常用人工辅助授粉。试用人工授粉八次的效果还不如蜜蜂授粉的来得好。试验证明每十五亩向日葵配蜂一群,就可使产量提高25%—30%。
二、果树方面:(1)荔枝是虫媒异花授粉的果树。福建省龙溪县九湖乡先锋果农社有荔枝三千二百四十五亩,1958年由于该社加强果园管理工作,并配合六千五百群蜜蜂进行采蜜授粉活动,产果四百零五万多斤,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
(2)柑桔——温州蜜柑经蜜蜂授粉后,产量增加6.3%,果实的平均重量和果肉的比重都有提高。福建省福州市郊六凤洲雪柑高产园(亩产四万多斤)的总结中也肯定了蜜蜂授粉的作用。
蜜蜂授粉对苹果、杏、桃、梨、梅、柿以及其他果树也有显著增产作用。
三、蔬菜方面:(1)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花椰菜、萝卜等都属于自花不孕的。甘蓝花不让昆虫授粉是不结实的。蜜蜂给花椰菜授粉,比套笼隔绝蜜蜂的种子产量增加四倍。同样对萝卜种子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2)瓜类都是雌雄异花的。大量栽培胡瓜的地方,缺少蜜蜂地区,每亩只产二担半,而在蜂场三十丈附近的胡瓜园每亩产量竟达到二十三担。苏联利用蜜蜂进行温室内黄瓜的授粉,更收到巨大的效果,不但节省人工,同时提高产量一倍以上。
四、棉花方面:一个强盛蜂群一天内可以从棉花上采集八百至二千克的蜜,同时给棉花带来许多好处,如棉铃脱落现象减少;棉桃重量增加;后代植株生活力也因而提高。
五、荞麦方面:把蜂群放在荞麦田附近,能够显著地提高收获量,同时采到大量蜂蜜。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在秋季荞麦花期,每群可收三十——五十斤蜜。苏联实验证明,蜜蜂授粉能使每公顷荞麦多打五百——六百公斤种子。目前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中设有蜂场的还是少数。具有双重利益的养蜂事业应当迅速的开展起来,充分利用蜜蜂为今年的农副业增产出把力。


第7版()
专栏:

最大的蜜蜂
在我国南方富饶的宝岛——海南岛上,出产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在山林树枝上筑巢成排的“排蜂。”
排蜂的体形一般的比中国蜂大二至三倍,比意大利蜂也大一倍左右。这种蜂的飞翔能力也远比一般蜜蜂强,大约可飞出十五至二十里远的地方去采蜜。排蜂的群势很大,能维持几万只工蜂的强群。工蜂的采集花蜜能力也很高,加上分泌蜂蜡和造脾能力都强,在野外找到的一个排蜂巢,常常可采割一百多斤蜜和三——五斤蜂蜡。
这种野生的排蜂能不能驯化饲养呢?广东省农业部门已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了解到海南的排蜂不像传说那样凶恶,是可以接近的。目前,广东省农业厅已组成排蜂研究小组,准备在一两年内,用驯化和杂交方法,培育出生产力强、授粉力高的优良蜂种。
(毕炳昂)


第7版()
专栏:

这间在荔枝林中的房子就是从化县的“蜜蜂大厦”。右上角图是从化良口公社的养蜂员在“蜜蜂大厦”里工作的情形。本报记者 李瑞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