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人和鬼
吴晗
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讲迷信,相信有鬼。
据说鬼也和人一样,有好鬼,有恶鬼。有大鬼,小鬼,男鬼,女鬼,好看的鬼,难看的鬼,文鬼,武鬼,以至大头鬼,吊死鬼等等。总之,人世间有的事,鬼世界里也都有。
有了鬼的故事,自然也有说鬼话的书。从太平广记所引的灵鬼志,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都专门有几卷讲鬼的。清朝有几个人特别喜欢讲鬼故事,一个是蒲松龄,他写了聊斋志异,一个是纪晓岚,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还有一个是袁子才,也喜欢讲鬼。
蒲松龄和纪晓岚笔下的鬼,形形色色,什么样子脾气的都有,其中有些鬼写得实在好,很使人喜欢。他们通过鬼的故事来讽刺,教育活着的人,说的是鬼话,其实是人话。也写有一些活人,看着是活人,说的却是鬼话,做的是鬼事。
大体上说来,虽然鬼是从人变的,人死后是鬼,但是人却又怕鬼。另一面,人虽然怕鬼,却又喜欢听鬼故事。
怕的原因是,据说鬼又要投生变人,屈死鬼投生之前,总得要找一个替身,将人变鬼。以此人们谈鬼就怕,更不用说见鬼了。倒过来,据说人死了就成鬼,人和鬼到底有关系。自己没有作鬼的经验,听听别人的也好,以此又喜欢听鬼故事,大概也是借鉴的意思吧。
自从有了科学知识,自从有了唯物主义,懂得科学和唯物主义的人们不再相信有鬼了,但是,研究一下过去的若干鬼故事,从中了解这一时代的社会相,也毕竟有些好处。
何况,死鬼虽然不存在,活鬼却确实有之呢!他们成天张牙舞爪要吃人,青面獠牙吓唬人,鬼头鬼脑摆弄人,鬼心思,鬼主意,鬼行当,鬼伙伴,总之有那末一小撮活鬼在兴风作浪,造谣生事,播弄是非,造成紧张局势,摆出鬼架子,鬼威风。你愈怕,他就愈狠,非把你吃掉不可。
对付活鬼的办法是大喝一声,你是鬼!揭穿他,让人人都知道这是鬼。把鬼揪到阳光底下,戳穿鬼把戏,鬼伎俩,让人们认识鬼样子,鬼姓名,鬼亲眷,鬼朋友。鬼在人们中间孤立了,也就搞不成鬼玩意了,或者变人,或者真的变鬼,这倒不妨随他的便。
要对付活鬼,首先要不怕鬼。道理是你不怕,他就怕。这里有几个鬼故事是很有意思的。
第一个是蒲松龄写的青凤。说有一个狂生叫耿去病,听说有一个荒废的大宅子闹鬼,堂门自己会开关,有时还有笑语歌吹声。他搬了铺盖去住,在楼下读书。晚上正在用功时,一个披发鬼进来了,脸黑得像漆一样,张着眼对他笑。耿去病也对着笑,顺手把砚台的墨汁涂上一脸,面对面瞪着眼睛看。鬼看着不对头,满脸羞惭溜走了。
第二个是纪晓岚写的吊死鬼。说是有一个姓曹的,住在一个人家。半夜里有一个东西从门缝进来,像一张纸,变成人形,是个女人。他一点也不怕。鬼又披发吐舌,作吊死鬼模样,他笑说,头发还是头发,只是乱一些,舌头还是舌头,只是长一些,有什么可怕。鬼又把头摘下来,放在桌上,他笑说:有头都不怕,何况没头?鬼没有办法,一下不见了。后来又住这房子,半夜门缝又响了,刚一露头,他就嚷,又是这个讨厌东西!鬼一听只好不进来了。
另一个是大鬼。说戴东原的族祖某人胆大不怕鬼。住进一个空宅子,到晚上,阴风惨惨,出来一个大鬼,说,你真不怕?答:不怕。大鬼做了许多恶样子,又问,还不怕?答:当然。大鬼只好客气地说:我也不一定赶你走,只要你说一声怕,我就走了。他说,真是岂有此理,我实在不怕,怎能说假话。你要怎样就怎样吧。鬼再三央告,还是不理。鬼只好叹一口气说,我在这儿三十多年了,从来没见过你这号顽固的人,这样蠢才,怎能住在一起。只好走了。
还有一个大眼鬼。南皮许南金胆很大,在和尚庙里读书。夜半忽然墙上出来两个灯,一看是一个大脸孔,两个灯是一双大眼睛。他说:正好,要读书,蜡烛完了。拿一册书背着墙,坐下就朗诵,念不了几页,灯光没有了,扣壁叫唤,也不出来。又一个晚上上厕所,一个小孩给拿蜡烛,不料这个大眼鬼又出来了,对着人笑,小孩吓倒在地下,他捡起蜡烛,就放在大眼鬼头上,说没有灯台,你来得正好。大眼鬼仰着头看,一动也不动。他又说:你哪里不好去,偏要到这里来!听说海上专有人赶臭地方走的,大概就是你了。万不可以对不起你,随手拿一张用过的手纸抹鬼的嘴巴,大眼鬼大呕大吐,狂吼几声,就不见了。从此再也不来了。
这几个故事很不错,蔑视,鄙视,仇视种种形色的鬼,完全合理。人气盛了,鬼气就衰了;人不怕鬼,鬼就怕人了。
不但对死鬼该这样,对活鬼也该这样。
人不可以迷信,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但也不妨研究研究鬼话,鬼故事,从中得到益处。讲人话的书要多读,讲鬼话的书,我以为也不妨读读。


第8版()
专栏:

给小朋友介绍一出好戏
兵辛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你们一定正在为自己安排最有趣和最有意义的活动吧?这里,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可以作晚会演出的节目,那就是大型儿童剧“革命的一家”(发表在剧本月刊五月号上)。这个戏,是中国儿童剧院根据陶承同志的“我的一家”集体改编,由罗英、赵鸿儒两同志执笔写的。
剧本富有戏剧性地表现了陶承同志一家对敌斗争的英勇行为。戏一开始,马上就把人带进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的反革命枪声中去。跟着,杨辛(即欧阳梅生)一家就与敌人展开了艰苦而又曲折的斗争。在那斗争中,使我们很鲜明地感到,虽然当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可是革命的力量却是前仆后继,越斗越坚强,越斗越壮大了!
剧本塑造了青年英雄杨志雄
(即立安)的形象,使我们具体地看到他的共产主义的精神品质。例如,志雄小时候性格非常倔强,可是有一次他的算术没考及格,父亲责备了他,他的倔强也表现在勇于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上。不久,在白色恐怖的迫害下,党和父亲都暂时离开了他们,全家生活陷于无助的地步,但是我们看到志雄没叫一声苦,没掉一滴眼泪,毅然走到码头上去当小苦力,帮助母亲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就在这段生活里,他对敌人埋下了刻骨的仇恨。后来,当他又回到党和父亲的怀抱中,他就用火样的热情要求革命工作,于是他当上了小交通员。看起来,再没有比能为革命工作更使志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了。我们能常常感觉到他思想里闪烁着机警与才智的火花。就在他作小交通员的时候,有一次党组织在他家里开会,保长却推着新自行车闯来,于是他马上断定了保长一定很爱他的车子,就故意去玩那辆车子,终于使保长赶快推车走掉了。他在上海作青工部部长的时候,那时他早已由共青团员成长为共产党员了。有一次,国民党警察要搜查一个工人,而这个工人身上正放着志雄刚才交给他的传单,于是志雄马上伪装成敌人,不但掩护了工人,而且把警察好好训了一顿。这使我们更突出地感觉到,渗透在他每一个行动里的那种把自己作为党的驯服工具的精神。最后,当他被捕入狱、临刑前的时刻,虽然原著在这里没有作正面的描写,可是剧本却为我们创造了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不能忘记志雄是怎样坚定地反击着劝他投降的国民党党棍——毛头鹰;也不能忘记志雄是怎样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劝慰朋友,鼓励母亲,虽然他自己就要走向刑场,在我们的耳边,还久久地响着他高声朗诵“海燕”的声音,说着这样的话:我最亲爱的党!我永远是你最忠诚的儿子!
这个戏在艺术处理上,也是很容易为小朋友们看得懂的。它表现了比较丰富的思想内容,但是并没有大段沉闷的对话,而是通过人物的鲜明动作表现出来的;它有曲折的故事,但每一场的戏剧纠葛、线索却很单纯明快。


第8版()
专栏:

晨(木刻) 傅文淑


第8版()
专栏:

雅尔塔随笔
伍廷根
不久以前,我们曾有一次雅尔塔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这个美丽的地方已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4月初的一天早晨,我们从莫斯科的伏努科夫机场乘飞机前往苏联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就在这个半岛上。它背山面海,飞机不能直达,只能飞到克里米亚的第一大城西姆菲罗波尔。在西姆菲罗波尔的机场上,我们看到一架直升飞机,据说是飞往雅尔塔的,因为丛山峻岭难不住直升飞机。为了更好地欣赏明秀的山川,我们没有乘直升飞机,却坐上汽车沿公路进发。
克里米亚半岛伸入黑海,沿岸大都是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的海滨疗养地。十月革命以后几十年来,苏联政府在海岸边上修建了无数的疗养所,供广大的劳动人民来此休养。汽车过处,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人民有劳动的权利,人民有休息的权利。”
约走了一半路程,汽车经过库图佐夫喷泉。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克里米亚曾被土耳其等外族入侵,1774年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当时还是一个年轻的中校),大败土耳其军队于此。后人在古战场上立下他的雕像,修了一个喷泉,该地即称为库图佐夫卡以作纪念。
快到雅尔塔的时候,汽车经过马山得拉,这里有一座规模很大的葡萄酒厂。克里米亚盛产葡萄,公路旁边的平地和山坡上尽是葡萄架子。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如果是在夏末秋初的季节,漫山遍野都将结满各种颜色的葡萄,使半岛变得更加美丽。除了作水果供食用外,葡萄多用来酿酒,这里出产的葡萄酒是很有名的。由于气候温和,克里米亚南部的植物非常繁茂,种类之多竟达两千种以上,因而有“绿色宝库”之称。
在苍黄的暮色中,我们来到了雅尔塔。
只要一和这城市接触,马上就会被它的优美和雅静所吸引。它不像繁华的都会,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喧嚣的市廛,但却是非常好的居停、休养的胜地。这里人口不多,约只有五万人,人们的住宅是一座座两层的小洋房。房子前面都有一个小庭院,百花正在开放。走在街上,夹道都是鲜花,随着习习的海风向游人散发出阵阵的香气,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大花园。
海边是一条整齐宽阔的马路,这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旅馆,餐厅,百货店多设在这里。我们看见工人们在修饰露天餐厅和冷食店,准备迎接夏天的游客。这里的游泳季节很长,从5月到10月。在这段时间里,天气较热,人们可以在黑海边作海水浴。海滨马路的石栏外就是烟波浩渺的黑海。码头上停着许多小游艇,供人们到海上遨游,此外还有大客轮常来往于敖得萨、西瓦斯托波尔之间。来雅尔塔休养、游览的人终年不断。休养所和旅馆经常人满。随着共产主义建设的发展,苏联人民的生活日益美好,人人都有休息、疗养的机会。这座五万人口的小城市每年接待休养、游览的人竟达五十万之多。
雅尔塔曾留下许多作家和诗人的足迹。大诗人普希金,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都不止一次地到过这里,马雅可夫斯基还写下了称赞这地方的诗篇。契呵夫在雅尔塔的故居,现在已作为博物馆向游人开放。从1899年起,契呵夫到这小城来疗养肺病,一直住到1904年5月1日才离去。由于肺病的加重,他在两个月之后,(7月2日)就在德国的一个疗养地逝世了。契呵夫的许多作品都是在雅尔塔的住所里写成的。他的朋友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列维坦等都曾在这房子里作客。房子的女主人——契呵夫的妻子在我们访问故居前不久(今年3月21日)去世。
离雅尔塔不远有一座华丽的建筑物,周围绿树成荫,环境非常优美,那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将它改为集体农庄庄员的休养所。1945年2月斯大林同志与罗斯福、丘吉尔在这里举行了会谈,并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在取得对法西斯德国的彻底胜利后立即向日本宣战,在我国东北粉碎了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在明媚的春光里参观了这座沙皇的夏宫。里面一片寂静,原来休养者们午睡正酣呢。
雅尔塔的数日遨游,使我们深深感到在人民的政权下,劳动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8版()
专栏:

矿区春色(国画) 溥松?


第8版()
专栏:

敬老会席上口占
周瘦鹃
正是姹紫嫣红牡丹怒放的季节,四月二十九日下午,黄澄澄的阳光,普照着政协礼堂的第二会议室;周恩来总理特邀来自祖国各地的三百八十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茶话会,为了表示敬老之意,所以邀请的委员们,年龄都是在六十以上的。大家欢天喜地活力满身。我也觉得突然年青了。如此盛会,不可无诗,因口占二绝句,以博诸老一粲!
白发满堂集众贤,
春光未老百花妍;
欢呼共祝人长寿,
更祝宗邦万万年。
心犹炽热身犹健,
骁将黄忠是我师;
跃进声中浑忘老,
不须更诵夕阳诗。
(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诗)


第8版()
专栏:

一个工人的艺术形象
谢逢松
电影“常青树”塑造的老工人洪师傅,是一个比较好的艺术形象。
洪师傅的性格,确实很像一棵久经风霜、坚韧不拔、生命力旺盛、永不雕谢的常青树。
作者从两方面来刻划他:描绘他对待劳动的态度;描绘他对待人的态度。
通过他对待劳动的态度,使人们看到老一辈工人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旧社会里受尽了迫害,喝够了苦汁,因此,对今天光明、幸福的新社会满怀感激之情,从心底里发出热爱,立志要多做工作,要多劳动,恨不得一天能干上一百年的活。党为了照顾洪师傅的身体,把他送进疗养所去疗养;洪师傅听说自己班里的生产赶不上别人了,便急着要回厂里来。所长觉得他血压比较高,不答应他回厂。他于是急了,嚷道:“什么血压、关节炎,这都是几十年的老病,不碍事!”由于他的坚持,终于获得批准回厂。他一回到厂里,就像出笼之鸟,脱缰之马,全心身地投入生产中去了。他劳动,他搞创造发明,他与一切妨碍生产大跃进的人和思想进行斗争。
要塑造一个先进工人的形象,如果离开了他对劳动的态度的描写,离开了他与社会的这种新关系的揭示,那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本片作者看到了这些,首先着力去表现洪师傅忘我劳动的精神,去描写他与党、与国家、与社会的亲密关系,就给他作为一个先进工人的典型性格找到了最可靠的依据。写了这些,洪师傅这个人物就像高大的树木有了扎根的土,活起来了。
一棵树从土里长出了树干,并不等于就是一棵完美的树,它还必须有茂盛的枝叶,一个先进工人写了他积极生产的一面,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因为一个劳动者的精神世界是非常丰富的,要展现他的完美的性格,还必须透视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常青树”的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但表现了主人公在生产大跃进中的冲天干劲,创造发明;而且还写了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他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他对周围人的明朗态度。
比如他与党的亲密无间,对党的赤诚,他的单纯,甚至天真,他那颗不老的心,就是从他与周书记的关系中表露出来的。他决心要研究改进烘炉的效率,但又“怕搞不好闹笑话”,对谁都瞒着,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日夜埋头钻研。后来周书记告诉他:“一个人到底能干得了多少呢?一个脑子总不如十个脑子聪明,多少个创造发明不都是大伙帮助搞成功的吗?”他一听这话,如梦初醒,顿时像一个小学生算对了一道算术题那样欢悦。他想参加党,但写了申请书又久久不敢向党呈递。终在一天深夜,他十分激动地向周书记倾吐了自己的愿望:“像我这样大的年纪的人,党还能接受吗?”当周书记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党就需要这样的人”时,他又像小孩子在冬天里见到太阳一样高兴。他这些纯真的感情的外溢,便使人看到一颗天真美丽、蓬勃向上的心。
但从他与老友顾师傅的关系中,我们又看到他的倔强和敦厚。他们是同一条道路上走过来的人,在旧社会里,他们一同受苦受难,甚至连酒都是一起戒的。现在,顾师傅因为生产没有搞好,闹起情绪来,并开了酒禁。面对这情况,洪师傅没有劝他不要喝酒,而是拿过杯子说:“当年我们两个一道戒的酒,现在要开两人一道开!”结果,顾师傅酒也不喝了,气也消了,进步了。这里充分展现了洪师傅的真挚的感情和倔强的性格。
他与大儿子明德、小儿子明俊的关系,写得细致动人。明德当上车间主任,责任重了,洪师傅夜里时常睡不着觉,为他“捏把汗”。但是,当明德为了个人的荣誉,思想停滞起来,妨碍生产大跃进的时候,洪师傅却又坚决和他展开斗争。
影片比较清楚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个闪烁着共产主义道德光辉的人物,这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的倔强性格的老工人,是一棵历久不衰的常青树。


第8版()
专栏:

最大的和最小的书
世界上最大的书是雕刻在希腊特维教堂的墙壁上的古代编年史,每页宽达四十公尺。
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书是十八世纪中国的四库全书,它共有八十五万三千四百五十六页。
世界上最小的书是1896年在意大利的帕多瓦出版的,上面印有伽利略的书信。它的尺寸是16×11公厘,约等于人的母指那样大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