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移栽烟苗 又早又好
山东河南等省紧抓烤烟增产措施
本报济南16日电 山东省各烤烟产区的人民公社,正积极准备移栽春烟。今年山东省昌潍、济宁专区的烟农们,采取温床、火炕等先进经验为十万亩春烟培育的烟苗畦畦枝叶茂盛,有的已长出五、六个真叶。各地畦育的麦茬烟苗,大部分也已破土抽芽。目前,广大烟农正加紧整地、修畦,准备提前移栽。
今年山东省计划种植烤烟一百三十万亩,比去年收获面积扩大二万亩,烤烟的单位面积产量也要比去年有很大增加。各产烟地区的中共党委在组织烤烟生产中,首先结合人民公社的包工、包产同烟农们签订了预购合同,把种植烤烟的计划和保证增产的各项措施,都及早安排到生产队或小组,使生产计划落实扎根。因此各地人民公社都根据去年许多大面积烤烟增产的经验,抓紧进行春灌、翻地、增施底肥、推广营养土育苗等重要增产措施。
为了帮助烟农提高烤烟单位面积产量,山东农业和商业部门除每亩烟田另外供应十斤化学肥料外,还通过签订预购合同,发放预订金一千多万元。 (王换吾)
本报郑州16日电 河南省烤烟产区九十万亩早烟,在“立夏”前已经基本移栽完毕,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季节,移栽的烟苗又肥又大,成活率高,这是人民公社化后在烤烟生产上出现的新气象。目前,这里的各烟区正在查苗、补苗,加强田间管理。
河南著名烤烟产地许昌专区,今年烟叶育苗期普遍提早半个月左右。为了防御风、霜、冻害侵袭,全专区三万八千多亩苗床都安置了防风保暖设备。
今年这里的栽种烤烟的人民公社,根据去年烤烟丰产经验,还因地制宜地贯彻了农业生产“八字宪法”。许昌专区今年的八十万亩早烟,每亩平均施底肥一万斤,深翻一尺左右,移栽株数也由去年的每亩一千五百株,密植到两千株。为了消灭水旱灾害,这里的大部分烟田实现了园田化,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 (刘传勋)
本报昆明16日电 富有声誉的云南烤烟开始栽种了。提早到来的绵绵雨季,催着人们早早动手。在蒙蒙细雨里,全省几万烟农正在河谷和平坝里,紧张地进行整地、施肥和移栽。全省一万多座烤房也提前在雨季前着手进行了整修和准备好了烤烟的燃料。
云南今年计划种烤烟六十多万亩,面积虽比去年略有缩减,但单位面积产量力争成倍提高,使总产量较去年仍有较大增加。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全省各公社的各族烟农,都用较好的水流地来种烤烟,并为烤烟准备了足够的优质底肥。这里的占总面积30%的丰产田,更是精雕细琢,整地和施肥都比往年好。
各烟区在播种以后进行了许多防抗自然灾害的工作。今年这里的烟苗受到数十年未有的大雪、冰雹和病虫害的侵袭。许多烟区采取了各种办法和灾害进行斗争。占全省烤烟面积三分之一的玉溪专区的很多地方,都及时进行了补种。目前,全省两万多亩烟苗,已有五寸高,四、五个叶片,生长得茁壮旺盛。
云南烤烟是全国烤烟中最优良的一种。用云南烤烟叶烤出的烟叶,颜色金黄、光泽鲜明、有显著的清香,烟叶中含糖量是全国烤烟中含糖量最高的一种,尼古丁的含量不多也不少,合乎标准。它是制造中华牌等高级卷烟配料中的主要原料。 (田良耕)
本报贵阳16日电 我国烤烟主要产区之一的贵州省的各族烟农,正在抓紧当前适宜季节,又快又好地移栽烟苗,到5月上旬,已移栽烤烟近四万亩。经过检查验收,移栽后的烟苗生长健壮,碧翠成行,成活率在95%以上。
烤烟是贵州省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今年全省计划种植面积扩大到一百万亩,单产也要求比去年提高很多。
这里的烤烟丰产经验证明,烤烟移栽的早,不但幼苗成活容易,可以早熟早收,保证烟叶质量,还能不误水稻插秧。今年这里的烟农,从4月中旬,就抓住“早、密、快、好”四个环节,比往年提早半个月抢栽烟苗。今年有些地方在栽烟的时候采取提高工效30%—50%的流水作业的办法,由四、五人分别操作,随打窝,随施底肥,随栽烟、淋粪。


第7版()
专栏:

蚌埠专区移栽春烟
本报合肥16日电 占安徽省烤烟生产面积90%以上的蚌埠专区,为了在去年获得全专区平均亩产二百二十多斤的丰产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烤烟产量,除适当扩大播种面积外,将继续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这个专区今年计划植烟五十多万亩,将比去年扩大十多万亩。根据往年证明栽得早产量高的经验,全区二十多万亩春烟地,大部分在去冬就普遍深耕一至三次,深度在一尺左右。由于普遍选用良种,温床育苗,苗床地耕的深基肥足,现在幼苗都长得又肥又壮,早育的春烟苗已有八片以上真叶。目前,春烟苗已普遍开始移栽。 (李祥仁)


第7版()
专栏:

烤烟丰收的三个关键
本报评论员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之一。增产烤烟不仅是满足国内广大人民的需要,并且可以出口换回必需的建设物资,支援国家建设。根据河南、山东、安徽等省重点产烟县的调查:烟田面积一般虽只占耕地面积10%左右,但经济收入则占农业总收入的50%左右,因此,它又与产烟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曾经规定:“随着粮食问题的解决,应当逐步提高棉、麻、蚕丝、大豆、油料、糖料、茶叶、烟叶、药材等工业原料作物在全部农业生产当中所占的比重”。
今年全国烤烟生产要求在不扩大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比去年增产一千万担。这是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必须抓好移栽、管理、烘烤三个中心环节。
从当前烤烟生产情况看:今年各地育苗面积比去年扩大三分之一,烟苗在苗床期基本没有遭受病害;4月下旬河南省已完成早烟移栽面积的50%,贵州省个别县已移栽了80%,都比往年提早半个月左右。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早烟移栽工作并没有结束,特别是占全国烟田面积一半左右的晚烟,还在育苗阶段,因此抓紧早烟的移栽,并采取措施,防止晚烟烟苗遭受病虫害,使晚烟移栽时有足够的健壮烟苗,保证完成国家的播种面积计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首先完成了播种计划,才为完成今年烤烟增产计划创造了起码的条件。
做为烟田管理,推广先进技术是提高烟叶产量的根本保证。1958年在各项增产措施中,证实了留杈烟、留二茬烟是一项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丰产田的杈烟和二茬烟约占全部产量的40%左右。群众赞誉为“一季烟叶、三季收成”。但是去年经验证明:正茬烟生长得愈好,二茬烟和杈烟的增产效果也愈显著。因此能否达到一季烟叶,三季收成的目的,关键在于作好烟田管理。由于烤烟是利用叶子的作物,对水、肥的需要特别多,尤其是杈烟生长期短,还必须施用速效性的肥料,才能得到叶多、叶大的效果。今年各地水利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为烟田准备足够的肥料,就成为烟田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工作。除了多施农家肥料和土化肥,促使正杈烟的旺盛生长,为杈烟丰收打下基础以外,更要有计划地在现有商品肥料供应量的基础上,为培育杈烟安排一定数量的化学肥料,使它充分发挥增产效果。
为了保证烤烟的丰产丰收,还要作好烟叶烘烤的准备工作。现在离收烤烟叶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要抓紧时间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力争作到“生产一片,烘烤一片,片片烤好,不丢一片”。今年烟叶烘烤上的主要问题是烤房不够和烤烟所需的煤炭、炉条、麻绳等物资供应不足和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努力设法及时供应烤烟煤和修建烤房,一方面还要积极推广节约用煤和提高烤房利用率的先进经验。据河南许昌县和山东益都县的经验:烟田集中的地区,利用万竿左右的大烤房,比现有的一般小烤房可节省煤炭30%—50%,节省劳力70%—80%;采用挂黄烘烤可以大大缩短烘烤时间,提高烤房利用率一倍。这些办法都是符合多快好省的方针的,要积极提倡和作好技术传授。
此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不仅出口和城市需要品质好的卷烟,就是农村也需要一部较好的卷烟了。因此今年在推广各项增产措施中,要避免只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重视提高品质的作法,以保证烟叶产量、质量的双丰收。


第7版()
专栏:

种烟能手——龙在江
本报记者 刘扬深
龙在江从十七岁种烤烟,到现在已经十八年了。不管是他自己栽种的,还是别人在他指导下栽种的,烟叶都长得又多又好,连年丰收。去年他领导的新铺生产队,两千亩烤烟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七斤,比1957年提高了一倍多。
是不是他栽培烤烟的田地特别好呢?完全不是。到贵州贵定县新铺乡去过的人,都会发现那里原是一个山坡,地势高寒,土壤瘠瘦。但是,这个地方解放以后,一直是我国西南各省最著名的烤烟高产区之一。
在新铺,一提到龙在江,连七、八岁的小孩也都能告诉你一些故事。人们说,只要他到那里看一看,就可以断定这块土地适不适合种烟;说他种的烟叶,害虫和病菌都不敢侵犯……。
记者最近访问了这位种烟能手。他正同群众一道移栽烟苗,一边熟练地把一株株烟苗移栽到地里,一边给一些新学种烟叶的社员示范。利用休息时间,龙在江介绍了他在栽培烤烟上的一些主要经验。他说:“实际上,我的种植经验也不外农业‘八字宪法’里已经总结了的那些,只不过是我把它们具体化了。就拿密植来说吧。过去这里烤烟一贯是种稀大窝,一亩地种个千把两千窝就了不起。自从水稻密植在这里见了成效以后,我就想:水稻密植能多收谷子,烤烟密植难道就不能多收烟叶?当时我向一些老农谈这个问题,他们不相信,认为这样做会降低质量。可是,我在1957年秋天,发现有一个生产小队的烟地,每亩种二千七百株,比一般的要多种五百来株;结果,收的烟叶不仅产量比一般高,烤出的烟质量也很好。”
正是在这个事实的启示下,龙在江和社员共同研究出了烤烟合理密植的办法,并且在去年春天在贵定召开的全省烤烟现场会议上作了介绍。去年贵州省烟叶增产一倍以上,是同推广合理密植分不开的。今年新铺生产队准备继续采取密植这项增产措施。
“但是,我又不赞成无条件的密植。”龙在江认为,要想烟叶高产,不仅要株数多,还要使每一株的叶片长得多,长得又长又大,长得厚实、油分大。如果不顾条件,种得过密,尽管株数多了,可是通风透光不好,加上管理不便,烟的总产量和质量肯定是提不高的。
新铺农民虽然有几十年的种烟经验,却长期以来认为“肥土不能种烟”,说“在肥土上种的烟叶烤不黄”。因此,当地过去在烟地里不施底肥。1952年春,他在烟地施底肥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这样做既能直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又能改良土壤。就是在这一年,他创造了平均亩产三百七十三斤的新纪录,当选为西南地区烤烟生产模范。从此,烟地施底肥的经验也在全贵州省传开了。
种烟的农民们常为一种历来很难防治的烟苗病害所苦恼,就是根腐病。当烟苗长到两尺多高的时候,往往根部发病腐烂,以至死亡。过去碰到这种情况,只好忍心把烟苗拔去烧掉或深埋,以免蔓延。龙在江也有过这种痛心的经历。他下决心研究防治这种病害的办法。经过他的不断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两种防治办法:一种是深翻土地,犁一尺深左右;另一种是对初发生根腐病症状的烟株,实行
“客土法”——把烟株根部四周的老土挖去,换上别处的泥土,把根部壅好。这样,根腐病就简便有效地被防治了。由于龙在江在培植烟叶上作出了巨大成绩,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各地去传授技术。最近,他又应聘到贵州农学院讲学。


第7版()
专栏:

烤烟丰产经验
农业部经济作物局
1958年全国烤烟出现了大面积的高额丰产纪录。许多烤烟产区,在创造这些高产纪录的同时,还摸索出一套丰产经验,学习和推广这些经验,将有助于各地争取今年烤烟更大的丰收。
烟田也要深耕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观测:烟草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最深达到一百二十二厘米,宽达一百三十六厘米。主要根群分布在七十到八十厘米范围以内。河南襄城县的调查:烟田深耕一尺的,比耕七寸的增产16.4%;深耕二尺半的,比耕八寸的增产27.9%。这个事实有力地驳倒了资产阶级学者的烟草为浅根作物的陈腐观点。
增加总叶片数
过去一般认为烤烟每亩产量超过五、六百斤,就会降低烟叶品质。特别对用增施肥料来提高产量有很大顾虑。1958年的生产实践打破了这个论点。由于过去烤烟栽培的指导思想只是在主茎上的几个叶片做文章,因而增施肥料后往往造成烟叶的粗筋暴梗,组织粗厚,烟味辛辣,品质降低。而1958年各地在深耕、增肥、增水的基础上采取了合理密植和培育杈烟的措施,大大增多了每亩烟田的总叶片数。情况改变了,多施肥会影响烤烟品质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增加单位总叶片数,首先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株数。河南省许昌等县的丰产经验是每亩植烟一般以二千到二千五百株为宜。过密,烟田的通风透光不良;过稀,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都对增产不利。至于密植方式,从去年经验看,以宽窄行(放大宽行,缩小窄行和株距)和宽行密植(放宽行距,缩小株距)较为适当。
培育杈烟是增加每亩叶片数最有效的方法。据1958年烟草研究所的丰产试验,杈叶为主茎叶数的二点八到三点三倍,占总产量的40%左右。因此创造高产,必须培育杈烟。培育杈烟应以烟株生长健旺为前提,道理很简单,就是母大儿肥。但是早、晚烟的留杈部位有所不同。早烟收烤得早,杈烟的生长期长,一般可以挂“刺刀”(即留顶杈)和留二茬(即留底杈)并举;而晚烟收烤较迟,杈烟生长期较短,以留“刺刀”为宜。在合理留杈后只要注意杈烟的及时打顶、抹杈和增施肥料,杈烟的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培育杈烟影响烟叶质量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根据去年各地丰产田的典型调查,每亩基肥施用量最少的在三万斤以上。农家肥料的肥效持久,而且为完全肥料,能不断满足烟草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要,因此重施基肥是丰产的基础。另根据烟草研究所的试验:烟草生育期间,以打顶前、后的二十天需肥量最大,约为全部需肥量的45%—62%。因此必须提早在移栽后的三十天以内分次进行追肥。晚烟由于移栽后气温高,生长较快,以提前在移栽后的二十五天以内结束追肥较好。
抓住时机进行灌溉
为了充分发挥肥效,争取丰收,还必须破除“烟草不怕旱”的错误观点。因为这一观点的存在,是往年忽视烟田抗旱,而严重影响烟株生长发育,造成所谓“早花”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农经验:烟田浇水必须抓住烟草的定根(移栽时)、还苗(栽后五—八天)、伸根(栽后八—十五天)、旺长(栽后二十—三十天)、摘心(即打顶)、平顶(即顶伸张期)及留杈等七个生长阶段进行,才能保证烟叶的高产优质。每次浇水量,应根据看天、看地、看烟的原则酌量增减。
早栽、早收、早烤
早栽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延长烟草大田生长期,使烟叶能够充分生长成熟,这对晚烟的增产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早栽又可以为早收、早烤和培育杈烟创造条件。去年河南在4月下旬移栽的早烟,不仅使烟田的追肥、灌溉、培土等管理工作和麦收前后的农忙季节错开,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在8月中旬,就基本上将主茎叶片收烤完毕,使二茬烟的生长期延长到六十天以上,保证了丰收。由此可见,早栽、早收、早烤三者是互相关联,一环作不好,就影响其他增产技术的执行。(附图片)
河南著名烤烟产地襄城双庙公社的社员,在大面积丰产烟田里平整土地,准备栽种烟苗。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第7版()
专栏:

烤烟出口价值高
烤烟出口对增加国家收入,换回建设物资,有着重要的意义。据估计,从1950年到1958年出口烤烟的总值可换回五百多万吨肥田粉;仅河南一省,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口的烤烟总值可以换回像鞍山无缝钢管厂同样规模的全套设备七套。


第7版()
专栏:

增产烤烟千万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