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大搞技术革新 川江运量猛增
本报讯 四川省内河航运大搞技术革新,运力大增。
四川内河航运大部分依靠木帆船。几年来,虽然年年都添造大批新船只,增加不少新船工,但由于木帆船运输方式落后,远不能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
从去年下半年全民大炼钢铁开始,运力跟不上运量的矛盾就愈加突出,在四川省党、政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川江大小航道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命,实行了木船拖带化、夜航、改良船型,实行绞滩和港口装卸机械化,发展机动木船等,运力大增,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增加运力十八万吨,相当于现有木船总吨位的45%,在今年第一季度运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仍超额1.9%完成了钢铁、粮食等运输任务。
木船拖带化的实现,是川江水上运输的巨大创举,拖带形式有吊拖、绑拖和吊绑拖。泸州港曾以一只装载量一百二十吨的木船拖带八只木船,经过八十七处滩险安全到达重庆。渠江河上一只主船曾拖带三十四艘木船航行了上百公里。现在全省实现拖带化的木船已达一万多只,占总吨位的一半。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岷江、乌江等主要河道上都已基本上实现了木船拖带化。实行木船拖带,一般可节省劳动力30%到50%。全省去年下半年以来,八万吨因缺乏劳动力而停驶的木船便全部参加了生产,一年可多运物资二百多万吨。
船工们在长江夜航的启示下,又从去年下半年起,在渠江试行了夜航。木船工人自己动手用木材、竹材和煤油灯制成土灯标。目前,全江已设置土灯标的有四百多公里,有一万五千只木船可以昼夜兼程,使船只利用率提高了一半,其中仅渠县港一年就可多运物资七十多万吨。贯穿四川中部的沱江流域安上土灯标,实行夜航以后,使运输量加了一番。过去内江地区的制糖厂,经常因为甘蔗运输跟不上影响正常生产,沱江实行夜航后,甘蔗供应已得到了保证。
在改革运输工具方面,川江集中了省内各地和省外各种船只的优点,根据川江滩多、水浅、漕口小的特点,将吃水深、载量小、航速慢的船只改造成吃水浅、载量大、航速快、容易操作而又安全的船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大船工先后创造的有“鱼肚船”、“七合一”、“九合一”、“双翼船”、“四翼船”、
“三节船”等许多种。一般都是增载不增人,提高载重量10%到60%。全省通过改良船型挖出的运力已达十二万吨。这些船型适用于大小河流,特别在滩多水枯的航道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全省各地正在大力推广“鱼肚船”,据初步计算,如果所有船只都改造成鱼肚船,全省就可以挖出运力十九万吨。
内河运输劳动强度最大、消耗人力最多的是船只过滩(特别是逆水)和港口装卸两个环节。船工们形容拉滩的痛苦说:“脚蹬鹅石手扒沙,腰干弯酸腿震麻”。过一次滩,至少要耽误一、两个小时。因此船工们对技术革命的要求也最迫切。从去年下半年,乌江、涪江、嘉陵江、长宁河、清流河等二百多个港口所辖航运区域,就已安装上了船工们自己创造的土绞滩机,实现了绞滩机械化。机械绞滩可以加速船只周转,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这些河流实行绞滩机械化后,一年可多运一百多万吨货物,相当于增加了四万吨运力。各地港口、码头的船工们还创造了木轨运输道、土起重机、梭槽等装卸工具。较大的港口如长江沿岸的江口、猫儿沱、泸州和铜梁、广元等地,现在都已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装卸,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涪陵专区等地还试制成功一种煤气机动船,载重量比原来可提高一倍以上,航速比普通木船要快三倍,并可节约劳动力80%。全省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内新造船只五万吨,以适应下半年钢、煤、粮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目前达县、乐山等专区已先后制成一万多吨投入生产。四川省最近两年还先后开辟了边远山区的通江、略阳、马边等小河支流六十九条,每年增加一千多万吨的运输量。乌江流域涪陵附近的二百多个滩险经过半年整治后,提高了水位,运量提高40%,现在不仅木船畅通,并已开始通行轮船了。今年全省还计划继续整治和开辟航道千余公里,以增加运输线路,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附图片)
来自四川各地的木船正满载粮食开进重庆港,准备装轮船东运出川。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第6版()
专栏:

让八万里河川舟楫畅通
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 丘先忠
充分利用一切河流,发展水上运输,是四川省根据独具的天然条件提出的。在四川省五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百多条大小河川纵横密布,总长八万多里。从边沿山区到腹心地带,从城市到乡村,河流分布均匀,水源充足,常年通航。现在四川省正式通航里程共有一万三千二百多公里,以长江为主干,嘉陵江、沱江、岷江、乌江等为分支,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天然水运网。
四川内河航运除了长江和嘉陵江使用一部分轮船运输外,主要是依靠木船运输。1958年全省木船完成的货运量,约占各种运输工具总运量的40%左右。内河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大、成本低,一条只通行载重十吨木船的小河支流,就相当于一条公路的运输能力;而木船运输的成本只有汽车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像四川这样大的省,内河航运既担负了长途干线的运输任务,又是火车、轮船、汽车短途集散物资的重要工具。因此,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内河航运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四川河流虽然常年通航,但是滩多水急,暗礁丛生,运效很低。解放后,我们对航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开辟工作,变水害为水利,特别是1958年广大农村结合水利建设,发动群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征服了险滩、炸除礁石、疏通航道,开辟了大城河、思蒙河、蒙溪河、麻渡河、洋溪河、燕子河、通口河等小河支流五十六条,共长一千一百多公里,这些河道的整治和开辟,对保证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大足县龙水区组织四千人的治水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整治了大小支流三十条,修石埝十九座、土坝四十五处,村村通航,实现了水网化。去年这个区共运输物资七千多吨,并从运输战线上节约出九万多个劳动力。三十条河流经过整治后还可以灌溉田土二万五千亩,增加耕地四千八百亩,每年可增产粮食一百三十多万斤。
在大力整河开河的同时,水上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木船职工,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有鱼肚船、七合一、三节船等优良船型,绝大多数的险滩都装上了绞滩机,无数的支流小河推广了双翼船,长龙般的木船拖带运输遍及万里江河,运输效率成倍提高。
我们利用了四川水上运输这个优越条件,1958年减轻了陆上运输的压力,弥补了火车、汽车、轮船等现代运输工具的不足。重庆各钢铁厂需要的生铁、矿石、煤焦等主要原料和燃料,目前已有60%用木船运输。今年以来,木船已承担了把80%生铁运到重庆各重点钢厂的任务,每月运量达二万吨。
四川是全国出产粮食的主要省份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川粮从水路外调,成群结队的木船,把四川年年丰收的粮食从嘉陵江、涪江、渠江运到长江沿岸和铁路沿线,运进城市供应职工和居民。许多偏僻的地区如川东南的秀山、酉阳,川北的通江、巴中、南江一带,过去运粮大部分是靠人力肩挑背运,运量小、成本高,一年年大量粮食积压下来变成了“死角粮”。去年全省开辟了小河流,把多年积存的“死角粮”也逐渐运出来了。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四川省内河运输在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上更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年下半年,许多工业区和经济作物区都有大批的木船组成专业运输线,把产、销区域连接起来,使工厂生产的化肥、农药、农械等生产资料及时运到农村供给农业生产,四川盛产的广柑、生猪、榨菜、银耳、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出省外。每年通过内河运输线分散到农村的化学肥料和农具、农药都不下数十万吨。
建设河道还有投资少、收效快的优点,如修一公里公路要投资五万元,修一公里铁路要投资四十万元,而开辟一公里航道仅需三、四千元,只相当于修公路投资的十分之一,修铁路的千分之八。因此,发动群众整治航道,开辟支、小河流,筑坝蓄水,提高水位,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所有能利用的河流都能通航,是解决目前运输力量不足的重要办法。


第6版()
专栏:

川江民歌
清早起来把船放,
日夜川江航行忙,
不怕凶滩与恶水,
放滩拉纤全在行。
太阳出来照陡岩,
陡岩底下有船来;
头船装的莲花白,
二船装的油菜苔。
嘉陵江,弯又长,
江上船只来往忙;
上水装的新农具,
下水装的全是粮。
×××
太阳落在山脑壳,
快快飞船在会合。
手起篙落船如箭,
一片篙声一片歌。
一片篙声一片歌,
唱得太阳起山坡。
全民都在大跃进,
叫我哪能睡得着!


第6版()
专栏:

船工的创造
鱼肚船
乐山造船厂老工人冯顺和创造的鱼肚船,是四川省目前水力运输上最优良的船型,吃水浅、载运量大、分水力强,过滩安全稳当,不受航道限制。
这种船是在原有船只基础上改制的,制作简便,只在船舷两边加上鱼肚形的“护笼”(就是合板),以增加船只的浮力就行。护笼的长度,从龙枋头起,到后脚窝止,逐步向外伸延,成为弧形。高度从下面铺杆起(即空船的吃水线以上),逐步向外倾斜到七十度与船面相平。护笼的宽度要以船只和航道条件来决定。改一只鱼肚船,只增加零点六立方公尺木料、一点六斤铁钉、零点六斤桐油,而载重量能提高60%以上,每吨货运输成本能降低80%。
土灯标
夜航简易土灯标是滩多流急的渠江木船工人创造的。这种土灯标是用竹子或木料制成的三角形底盘,上面安上椎形支架;支架悬挂一个带颜色的玻璃油灯,作为标志。把这种灯标设置在漕道的两侧和明暗礁上,便可以指示航行。一只土灯标的成本仅值两元左右,每晚耗油二两到三两,但可以使航运效率翻一番。
三节船
三节船的外形与一般木船一样,但是可以拆开分为三节;下水作木船的拖驳用,上水拆开装在主船上。按配额,一只船可节约三个劳动力。
这种船分前、中、后三节。前后二节构造一样。连接的方法是用两根压筋,分别卡在前后节的接头处,然后以螺丝钉旋紧。
缆车式水力绞滩机
缆车式水力绞滩机是绵阳港造船老工人唐天文创造的。这种绞滩机不用人力操作,完全靠水力,消灭了几千年来拉船过滩时的强烈的体力劳动,比原来人力拉滩,可以提高工效十倍多。
这种绞滩机大部分是用木头制成的。在滩头上安装一个牢固的滑车,用一根比滩长一些的鍖绳或纤藤,通过滑车,两头各拴一只带有阻水箱的小船。过滩时,把行船拴在滩口下的小船上,把滩上小船的阻水箱放好,小船便被急流猛向滩口冲击,把滩口下的船迅速拉上来,两个小船一上一下交叉操作。滩愈陡、愈长、水流速愈大,行船上滩的速度也就愈快,效率也愈高。(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岷江上的歌声
雷映志
嘿,鱼儿鱼儿你听着,哎,嘿!
嘿,有个船工冯顺和,嘿,前走!
嘿,创造出了鱼肚船,嘿,前走!
嘿,样子和你差不多。嘿,前走!
嘿,鱼肚船儿好操作,哎,嘿!
嘿,险滩恶水都能过,嘿,前走!
嘿,以运保钢跑得快,嘿,前走!
嘿,伙计划桨真快乐。嘿,前走!
嘿,鱼肚船儿省工料,哎,嘿!
嘿,造船只要一天多,嘿,前走!
嘿,节省船工增运力,嘿,前走!
嘿,多快好省人人说。嘿,前走!
这是一首新近流行在岷江上的号子。冯顺和是四川乐山运输公司造船厂的一位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今年乐山运输公司的运量比去年增加了两倍,这个造船厂必需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前制造一万零五百吨木船,才能适应今年运量增长的要求。2月中旬,厂方宣布了这项造船任务以后,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有材料,完成这项任务没有问题。”
但是,冯顺和却另有打算。他算了算:制造这批船只至少需要四千立方公尺木料、十万斤铁钉、四万斤桐油。目前,这些材料都是国家建设非常需要的。就是把船造好了,也需要增添两千多名船工,到哪里找这么多人呢。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只要多从改良船型方面想办法,也可以提高船只的载运量。这样,既减少制造船只的任务,又节省人力物力。从那时起,他时常考虑改良船型的问题。
他在修理木船的工地上仔细观察了几种木船的船型,看见了去年制造的一种“九合一”的木船。这种船集中了九种船型的优点,载重量一下子提高了20%。他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发现这种木船的主要特点是船体的浮力大,所以载重量就大。于是,他找到了增大船只载重量的门路,就是设法增大船体的浮力。
但是,怎样改良船型才能增大船体的浮力呢?
一天,他站在岷江岸边,一排木筏迎面驰来,木筏两旁绑着竹制的“护笼”,筏子的浮力增加了,行驰很快。他猛然想到:如果在木船两旁也安上“护笼”,不是也会增大船体的浮力吗。他向党支部谈了他的想法,支部书记王伯高支持他,建议他和工人们作一次试验。
一个晴朗的早晨,冯顺和在支部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工地,和造船工人一起研究改良船型,经过一番商量,大家决定先挑一只小船试一试,又采纳了木工范友林的建议,把原来设计的“活护笼”改为“死护笼”,这样可以保障航行的安全。工人们用一天多功夫就制成了一只外型像鱼肚的木船。
鱼肚船在乐山港口试航的那一天,搬运工人紧张地往船上装粮食,一会儿装完了四十二吨,装载工作停止了。可是,船上的吃水线,还高高地露出水面以上,驾长(即掌舵的)向工人们喊道:“继续装载”,工人们又装上了三十八吨粮食。驾长看一看吃水线,才说:“不装了”。一支原载重四十二吨的木船,现在足足装了八十吨。
这个造船厂决定在二季度内把乐山运输公司七百多只木船全部改为鱼肚船,到4月底已改了四十多只。全部船只改为鱼肚船后,平均以提高运力60%计算,可以增加运力一万一千多吨,超过了今年计划新增加的一万零五百吨的造船任务。每吨运力的造价比新造船只降低80%以上,可以替国家节省六十多万元。


第6版()
专栏:

万里江河航运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