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的新阶段
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 中共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书记 沙纳(藏族)
在过去三年中,甘孜藏族自治州经历了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这就是,在全州辽阔的农村和牧场,基本上完成了民主改革的任务,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这次改革是从1956年开始分批进行的,到去年底,才在全部农业区和部分牧区基本结束。民主改革后,互助合作运动蓬勃发展,自治州呈现一片从未有过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1949年前后人民大革命的继续,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胜利。全自治州以藏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飞速向社会主义跃进的阶段。民主改革的完成,使甘孜藏族地区根本改变了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了千百年来被束缚和压抑的生产力。这对自治州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开展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无疑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自治州的落后面貌将会迅速改变。自治州人民将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作出更多贡献。
千百年来,反动的、黑暗的、残酷的、野蛮的农奴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自治州人民的头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无代价地为农奴主种地、服役、纳税、出征;遭受着借三还四,借二还三,甚至借一还二,几代无法还清的高利贷的残酷剥削;呻吟在农奴主们挖眼、削肢、掏心等残忍的刑罚和皮鞭之下。生产长期停滞在“刀耕火种”的低下水平。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这个地区曾经组织群众开荒,也曾经以发放农具和各种救济粮、款的方式大力领导群众发展生产,开展民族贸易、文教卫生以及兽疫防治等事业,增加人民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众生活有了改善。但是,由于社会制度没有改变,群众的痛苦并没有根本解除,因此,人民自发地起来与封建主斗争的事件日益增多。有的规模相当大,如巴塘县的三个区曾有一千二百多户群众抗租、抗债。许多群众签名盖章向人民政府提出改革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改革已成为不可遏止的怒潮。中共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和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接受了群众的要求,在和上层人士进行充分的协商,取得了他们的同意后。在“发动群众、上层协商”的方针下,从1956年起,在全州分批地进行了民主改革。
但是,少数极端反动的上层分子却想永远保持他们黑暗的统治。他们在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策划和指挥下,勾结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打起“保卫民族”和“保护宗教”的旗帜,掀起了反革命叛乱,企图阻止藏族人民前进。他们胁迫部分群众上山,袭击政府机关,残杀群众,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事实证明,正是他们违反了本民族的意愿,从而受到藏族人民的唾弃。在广大群众的反击和人民解放军的支援下,他们很快的就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经过民主改革,自治州藏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获得了彻底解放。在农村中,有70%的农户分得了土地,贫雇农每人平均分得四亩左右的耕地;有80%的农户从高利贷的盘剥下解放了出来;约有五千户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开始了自由的新生活。在改革中,有占成年人80%以上的人参加了农民协会和牧民协会;数以万计的农牧民组织了人民自己的武装,锻炼和涌现了成千上万的积极分子。许多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
通过民主改革,自治州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体会到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和对劳动群众的关怀。封建统治阶级所造成的民族间的仇视与偏见一扫而光。民族关系起了根本变化。汉族人民和藏族人民在改革中结成了比大海还深的友谊。人们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热情的歌颂,用民族间的大协作和团结的行动来表达这一切。解放了的人民,用惊人的热情和干劲,掀起了生产热潮。1957年,完成民主改革的地区就获得了历年来最大的丰收。去年,人们又战胜了二十年来未有的干旱,使全州增产粮食19%多。在1956年,全州出现的第一批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去年,占农户总数30%的人家都入了社,今年春季入社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63%,并建立了一批牧业生产合作社。许多农业社在一年或两年间就超过了当地富裕农民的生产和收入水平。合作化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广大干部积累了丰富的办社经验。
本着“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今年全州计划:在已基本实现农业初级合作化的地区,秋后基本实现高级合作化;其余地区,秋收前后基本实现初级合作化;全州在今冬明春争取基本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牧区大力建立初级社。交通、邮电、文教、卫生、商业等各项事业都要求有相当的发展,力争全面大跃进。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加上全国兄弟民族的支援,和五十多万以藏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和冲天干劲,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不长的时期内,彻底改变自治州的落后面貌。


第5版()
专栏:

建设繁荣幸福的新家园
掀起合作化运动新高潮
本报讯 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族农民,在全州农村完成民主改革后,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合作化运动新高潮。最近两个多月来,自治州除泸定汉族地区早已实现公社化以外,各地建成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六百多个,入社农户由占总农户的30%增加到63%。在农业社带动下,全州人民正以冲天干劲投入春耕生产,力争今年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产。
在这两个多月中,在康巴地区的自治州的广大农村里,到处出现了家家户户奔向合作化的动人景象。在1956年就已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的东部、北部许多县,90%以上的未入社农民,也都纷纷报名要求入社;去年年底才完成民主改革的南部地区,广大群众也积极提出申请,要以搞好生产的行动迎接建社。人们拉着干部一次、两次,甚至五六次地申述自己的心愿。得荣县团结乡农民在讨论建社时一致提出,“明天办不如今天办,今天办不如马上办”,全乡劳动人民都报名入了社。甘孜县农民洛绒银巴提出申请后,不等批准就积极和社员们一块下地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康定、甘孜、道孚等十个县都迅速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有些地区的互助组直接转为高级农业社。
获得了彻底解放并组织起来的农民,立即以高度的热情投入春耕生产。他们发挥了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纷纷订出今年比去年更大跃进的计划。
破除封建的陈规陋习和迷信思想,成为今年自治州春耕中突出的特点。过去,农民们犁地、下种都要“打卦”选择日期,“忌日”不出工,许多地方不敢修水利,怕挖断“龙脉”;男不背屎、女不犁地、不用屎尿等等不利于生产的做法,都一扫而光。雅江县农民今年破除了“打卦”下种的迷信,就及时抓住了生产季节,比去年提早了十天到十五天。康定县营官社的妇女,今年就全部参加了春耕,并且有二十五个妇女当了步犁手。
为了保证今年生产的大跃进,在广大社员们带动下,各地普遍以深耕、增施肥料、合理密植、兴修水利为中心,大力改进耕作技术。许多地区农民不等冰雪全消就开始下地。在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和播种工作中,到处出现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新气象,出勤率达90%以上。雅江县八角楼乡农民带着铺盖、口粮住到高山上积肥,翻过三四千公尺的高峰,渡过雅砻江急流去寻找肥源。德格县汪布顶乡农民用绳子从悬崖上吊到山洞里去取鸟粪。各地农民还普遍展开了群众性的红旗竞赛。据各地报告,全州今年每亩耕地平均施肥七千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两倍多,施肥的耕地面积由过去占总面积的40%,上升到80%左右;深耕从过去的三寸左右增加到五寸以上,高产田达到一尺以上,用种量比去年增加一半,平均每亩三十斤左右;水利灌溉面积已达到耕地面积的一半,比去年扩大两倍。
自治州从1956年开始分批进行民主改革以来,到去年年底,在全州农村已胜利结束。随着改革工作的进展,各地先后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到去年年底,全州共建立了六百多个较小的农业社(包括部分高级社)。这些农业社在过去两年中显示了比单干的巨大优越性。据康定、丹巴两县统计,有80%多的社在一年或两年内就赶上或超过了当地富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去年,全州许多地方在空前干旱的条件下,增产了19.6%,而一些合作化运动较好的县则增产了30%至40%。两年来,自治州各地农民还不断到内地学习办社经验,参观大跃进的成就,受到很大鼓舞和教育;自民主改革后,从封建农奴制度下解放的农民,他们因生产资料十分缺乏,迫切要求组织起来。这一切就汇合成为这次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基础。(于竞祁、李德森)


第5版()
专栏:

欢度草原第一个自由快乐的春天
塔公牧区牧民载歌载舞
本报讯 民主改革后的塔公牧区,已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春
日景象。三千多个从封建牧主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的牧民,正以空前未有的劳动热情,迎接草原上第一个自由快乐的春天。
两个月前,民主改革刚刚胜利完成的时候,牧民们忍不住自己的兴奋心情,在草原上燃起火堆,一连好几天歌舞通宵,到处举行跑马比赛,人人见面都要互敬青稞酒,有说不完的欢乐。就在这欢乐的日子里,建立了第一批牧业生产合作社,三分之一的牧户入了社。全区牧民在当地党组织和新建立的牧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合作社为核心制订了今年发展牧业生产的规划。牧民们提出今年要在全区开垦出一千二百亩饲料基地。原来计划全区今年牲畜增殖8%,牧民们说现在我们是为自己劳动,要发展快些,他们提出要精心饲养母畜,并坚决地把今年的增殖率提高到24%。最近,这里还引进了一批盖茨羊、荷兰牛、北京马等优良种畜,一些青年牧民正在学习人工授精和兽疫防治等技术。
民主改革完成后,人民政府立即就在这里开办了一所小学,祖祖辈辈没有接触过文化的牧民们,迫切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读书识字,学校原计划招生五十名,可是要求入学的儿童却有二百多,有的牧民怕学校住不下,就自己带来帐篷搭在学校旁边。为了满足牧民的愿望,又有两所小学正在动工兴建。卫生所、兽防站、贸易公司等为牧民服务的机构,也已纷纷建立起来。
草原上黑暗痛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牧民额然古金在改革前租了牧主家十二头牛,每年全部收入缴了租金还不够,欠牧主的债一年比一年多,一年吃不上一顿糌粑,靠野菜、野果充饥,最后,牧主抢走了她的帐篷、家具,她没有办法,只有卖掉她唯一的两岁女儿,才算偿清了债务。额然古金只得和丈夫一道流亡他乡。直到改革时,她才回到家乡,分到了八头牛和一顶新帐篷,加入了合作社。她在社里积极干活,上月预分中,仅副业收入一项她就分了六十元。过去,被牧主逼迫逃亡的事件经常发生,许多人流浪异乡,死于道途,不能像额然古金这样幸运地活到今天。塔公牧区过去许多牧民住不上帐篷,成年累月地栖息在岩洞。现在,每家一天都是四、五餐酥油糌粑(牧民习惯少吃多餐),不但人住进了新帐篷,连牲畜也有帐篷遮盖。最近一个月里,全区七百多户牧民中就有二百多户嫁女娶媳,一百多对从前到处流浪,无法成家立业的青年男女牧民,也到人民政府登记结婚了。


第5版()
专栏:

雪山上升起太阳
  太阳从东方升起,
  雪山上映出万道金光,
  像毛主席在问我们,
  “生活过的怎么样?”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
  只有请他老人家,
  看看我们脸上的红光。
×××
  一棵树上三枝桠,
  三枝桠上三朵花。
  一朵献给蓝天,
  毛主席的恩情比蓝天还高;
  一朵献给岩石,
  共产党的领导比岩石还坚强;
  一朵献给江水,
  藏、汉人民的情谊比江水还长。
×××
  共产党领导我们打开了幸福之门,
  藏族人民得到彻底解放。
  像雪山上升起了太阳,
  痛苦的生活雪化冰消。
  民主改革推翻了旧制度,
  藏族人民得到了新生活。
  像天空的霹雳,
  万恶的农奴主低头了。
×××
  用木碗舀水,
  一辈子也舀不干。
  用木犁耕地,
  永远也提不高。
  细小的水流,
  汇成了滔滔的澜沧江,
  走合作化的道路,
  美好的希望就能实现。
康巴民歌


第5版()
专栏:小资料

小资料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康藏高原东部,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西接昌都地区,东连四川盆地,南邻云南,北靠青海,面积约十五万平方公里,相当安徽省大小。境内有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和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壮丽山川。全州共有人口五十四万,主要为藏族,有四十四万多,其余为汉、彝、回等族。资源丰富。据1958年调查,各地蕴藏有云母、石棉、黄金、煤、铁、铅、锌、水晶、石膏和冰洲石、绿柱石等三十六种矿产。丹巴一带云母矿蕴藏量和质量闻名全国。沿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大片森林,为我国已发现的少数大林区之一。麝香、虫草、贝母、知母为四大特产,其中麝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由于品质优异,被称为“炉香”(炉即指打箭炉,是康定旧名)。鹿茸、旱獭皮等也都质好量多,全国有名。(附图片)
甘孜藏族自治州图


第5版()
专栏:

国家扶助 内地支援
工业交通建设发展迅速
本报讯 甘孜藏族自治州近几年来,特别是民主改革以后,全区的工业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家扶助和内地支援下,自治州现在建成投入生产的国营和地方国营厂矿已有五十五个,包括炼铁、采煤、电力、造纸、农具制造、水泥、开矿等各类厂矿。去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已经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7.85%,生产三十二种产品和大量云母、绿柱石、冰洲石等稀有工业原料。丹巴云母矿是我国最大的云母矿之一,去年开采了六百多吨云母,供应内地工业需用;道孚铁矿开采了二百多吨优质矿石支援重钢。而在解放前,全州仅有一个破旧的小水电厂。完成民主改革的农业区在去年全民办工业的高潮中,办起了一批乡、社工业,生产化肥、农药、奶粉等二百多种产品。康定县的一些小工厂,就生产土化肥两千多万斤,制造和修理了农具四十多万件,有力地支援了农业。解放前,全区没有公路,各主要城镇间只有崎岖的小道或驿道相通,旅行用年、月计算行程。康藏公路通车几年来,全州又新建了五条公路,共长一千三百二十五公里,二十一个县中有十三个县可通汽车。自治州南部重镇理塘县通车后,茶叶由每包四十元降低为十二元多,食盐由每斤一元五角降为三角。大量机器和新式农具运到了遥远的山村,而这些地区的土特产也变成了畅销货。无怪藏族人民把公路称为“金桥玉带”。
随着工业、交通建设的发展,藏族工人阶级的队伍也成长了起来。现在全区已有藏族工人七百多人。他们在汉族工人的帮助下,学会了各种生产技术。在康定洗毛厂,占全厂工人四分之一的藏族工人,已普遍达到二级工的技术水平,他们中有15%的人,被评为自治州、省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丹巴云母矿的藏族青年突击生产队,是全国性的先进生产单位。
今年,自治州的工业、交通建设将有更大的发展。国家计划投资总额超过了前八年投资的总和。各地除扩建原有一些厂矿外,还要新建一批直接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厂。一座发电能力一千三百多瓩的水电站正在加紧施工。今年,全区还要新修两条公路,通往自治州最北的牧区石渠和最南边的乡城。


第5版()
专栏:

藏族人民的好儿女
本报记者 于竞祁
1950年冬天,甘孜藏族自治州正式诞生。从此,这块辽阔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几年来,广大藏族人民在党的教育培养以及在推翻农奴主统治的斗争,在生产建设的实际工作锻炼中,干部的队伍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都是藏族人民的好儿女。
永远和群众在一起
道孚县的昂旺次列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当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来到高原上的时候,昂旺次列还是一个受尽苦难的贫苦农民。他在支援进军当民工的过程中,深深为人民战士关怀和爱护藏族人民的作风所感动。从此,他积极接受党的教育。1953年,他首先带头响应人民政府号召,改进技术,发展生产,在全县第一个试种了比当地小麦产量高得多的南大(正)小麦良种,第一个使用新式步犁,推动了许多农民采用良种和使用新式农具。当年,他就被选为省的劳动模范。这以后,他一直担任省人民代表。
昂旺次列为了团结藏族同胞求得解放,当民主改革一开始,他就整夜地到从前和自己一块受苦的伙伴家里谈心,倾诉过去的痛苦,宣传党的政策。当时,他被选为农协会主席。封建主们有的威胁他,说要暗杀他,有的企图收买他,他丝毫没有动摇。因此,民主改革后又被群众选为副县长。
几年来,昂旺次列始终保持着优良的品质。他经常下乡去工作。到了地里拿起犁头就和大家一块劳动,休息时和他们谈心,了解各种情况,征求群众意见,耐心宣传党的政策。在去年,并领导群众战胜了三十年来所未有的旱灾。
像岩石一样的坚强
1956年,当自治州开始民主改革以后,在西藏反动上层的策动下,一些极端反动的封建主们发动了叛乱。他们用尽狠毒的手段对付积极拥护改革的藏族干部和群众。折多山深处普沙绒乡藏族女副乡长扎波阿巴,她过去是一个饱受封建主鞭打的放羊娃。民主改革中,她积极向工作组反映情况,检举他们隐瞒财产的罪恶,因而受到封建主们切齿的痛恨。反动的封建主木吉阿中组织叛乱时,突然地袭击住在扎波阿巴家的工作组,抓住了扎波阿巴。匪徒们用木棒、枪托打得她遍体鳞伤。木吉阿中逼着她交出住在另一家的一个工作干部。但他们没有能从扎波阿巴口中得到一点东西。她愤怒地向匪徒们说:“打死我也不说。”就在匪徒们要杀害她的头一天晚上,他趁匪徒们喝醉酒的时候挣脱了绳索,逃出了关着她的屋子。
这以后,她的身体更瘦弱了,但她仍然坚持工作。民主改革后,她积极领导群众建立农业社。
为了建设家乡
甘孜县的贡呷当钦选择了学技术。现在,这个从前放牛的孩子,已成为一个出色的藏族水利技术员了。
1951年,贡呷当钦离开了家乡,到了原西康省水利厅的训练班去学习。没有文化学技术,这几乎是不敢想像的事,然而,贡呷当钦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这条道路。他首先把精力集中在学好必需的数学上。他抓住了每一个空隙时间看课本,做习题,每天直到深夜。他从小学的加减法开始,坚持每题必做;有时,一个难题做上两三天,也毫不灰心和动摇。就这样,他用半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算术课本,学会了打算盘,接着,又开始学初中代数。他从当翻译而成了一个真正的水利技术员。
在他工作过的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艰苦工作的事迹。为了寻找最简捷的水渠路线,他曾用绳子吊在悬岩上进行测量,有时和群众一道找水源,接连几天在大山里奔跑,饿了吃点糌粑,晚上睡在岩洞里。去年,他被选出席了全州的先进生产者代表会。
在今天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里,像昂旺次列、扎波阿巴和贡呷当钦这样的事例,几乎是无法一一列举的。他们是全自治州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乐园的带头人。他们的成长,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新生,一个民族的未来!(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5版()
专栏:

藏族一农家
经过民主改革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从封建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广大贫苦农牧民,开始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康定县瓦泽乡邓珠彭错家,就是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千万家藏族农奴中的一家。他家分得了土地和牲畜后,即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家九口人,所有劳动力都积极参加社里的各种劳动,去年从社里共分得四千斤粮食,开始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的两个小女儿已进了小学。
本报记者 孙忠靖摄(附图片)
邓珠彭错全家九口人在和睦团聚的吃早饭。
邓珠彭错是营官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队长。他领导社员在丰产田里除草。
邓珠彭错的妻子拉甲在为全家打奶茶。
邓珠彭错的父亲慈村,今年六十八岁,是一位有五十年经验的老铁匠。他现在仍积极参加社的农具修配厂工作。他正在教学徒制造尖锄的技术。
邓珠彭错的二女儿巴觉(共青团员),是一位干活能手和能歌善舞的好姑娘。图为她在工余给社员表演踢踏舞。
邓珠彭错的三女儿单珠勇宗(左),四女儿勇宗(右),在家里复习功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