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人心所向
马铁丁
有关西藏平叛新闻一则如下:“我军某部在4月17日翻越启里拉雪山时,因为脚痛而掉队的战士周士荣、严玉运二人,在罗许附近和叛匪骑兵布交西残部遭遇,这两个战士当时端起冲锋枪只打了三个点射,打死叛匪三名,打伤一名。匪首布交西慌忙率领残部举手投降。两名战士俘掳九十六名叛匪,缴获步枪二十九支、手枪一支、土枪十四支、马九十五匹、刀七十六把、子弹六百三十九发。”
真是大军所至、敌人土崩瓦解、望风披靡,或则一触即溃,或则不触即溃。
是它们的武器不良吗?是的,武器不能算好;
是它们的指挥无能吗?是的,指挥的才能也确实差劲。
然而,英帝国主义的侵略军,曾是武器精良,曾是指挥坚强的,却在藏族人民的铜墙铁壁之下碰得头破血流。
两名解放军战士,两支冲锋枪,比起二十九支步枪、还有其他大量武器来,也不见得占什么优势。近百名叛军,全无斗志,举手投降了。……
归根到底说明了一件事:人心之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人民中孤立的一切反动派管你怎么横行霸道,终究是纸老虎。只要人民觉悟起来,组织起来,人民的敌人迟早会走上一条大体相同的道路:一触即溃,或不触即溃……
藏族人民的心,向着谁?又背着谁?他们背着反动派,背着随时有挖眼睛、割鼻子、抽脚筋、五体分尸的危险;背着马费、料费、草费、垫子费、拉卜费以及其他巧立名目的敲诈勒索。他们向着共产党、向着毛主席、向着中央人民政府、向着人民解放军、向着走向自由幸福的康庄大道、向着社会主义祖国的团结和统一、向着娜觉玛的歌声!你知道娜觉玛的歌声吗?娜觉玛本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奴女,早年丧夫,一生中曾在远方讨饭行乞,流浪过二十五次。云南解放了,这个奴女从此获得了新生,不再受人压榨了,再用不着四处流浪了,生活逐步改善了。心情舒畅,从而“永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她唱着:
“毛主席是纯金的太阳
晒暖了藏民的心
晒去了我脸上的皱纹
我娜觉玛也成真正的青年人。”
娜觉玛的道路是全体藏族人民的道路,也是西藏地区藏族人民的道路。她的歌声是全体藏族人民的歌声,也是西藏地区藏族人民的歌声,这歌声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皓日当天,光芒万丈,万物更新,欣欣向荣;平息叛乱,民主改革,西藏地区苏醒了。西藏地区藏族人民的心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藏族人民必然起来用自己的双手,而且果然用自己的双手粉碎奴隶的锁链!藏族人民前面的幸福之路,浩瀚无垠!


第8版()
专栏:

莫里哀名著“悭吝人”的演出
凤子
我们生活在首都北京,片刻间,帷幕拉开,我们却似乎被带进了十七世纪的欧洲国家。世界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名著“悭吝人”中所塑造的舞台形象,帮助我们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时间上相距约三百年,空间隔了大洋大洲的地方发生的这一切,对我们说来并不陌生,剧中主人翁阿巴公这个人物,我们看来也相当熟悉,他那极端自私自利、视钱如命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刚刚亲手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又和平改造了资产阶级,我们国家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才不过十年,对阿巴公这个人物自然会感到似曾相识了。
剧本“悭吝人”所以是世界名著的典范,可以说主要是创造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阿巴公。悭吝人的吝啬劲儿到了什么程度?剧中人拉弗赉史说的好:“赠送是那么让他嫌恶的字眼,以至他从来不说:‘我赠你一个早安’,而是说:‘我借给你一个早安’。”当然我们认识这个人物更多的是从人物的行动得来的,例如阿巴公和儿子争夺玛丽亚娜吵之不休的时候,老实而又胡涂的雅克大师傅热心地给他们调解,阿巴公高兴得一边说要奖励这个好厨子,一边掏口袋,这时候,雅克受宠若惊地伸手等待赏赐,结果却看着阿巴公掏出手绢擤鼻涕。这只是人物的一个微小的动作,这个微小的动作像个显微镜似地使我们看透了这个人物的灵魂深处。
剧本对这个人物的刻划当然不只是这么几笔,可以说是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从一出场怀疑拉弗赉史起;同儿女谈婚姻问题,逼女儿嫁给昂赛末老爷,布置请客,一直到丢失了装有万元金币的箱子,如丧考妣地伤心恸哭……这么些事件都是通过阿巴公和他周围的人的行动发生发展的。从人物关系安排的情节,包括一些细节,安排的可说是细针密缝。当然,无巧不成书,何况这是喜剧哩,更需要高度的夸张。“悭吝人”的夸张手法,达到艺术的高峰,夸张是从人物出发的,夸张没有脱离人物的规定情景,因而越夸张越令人感到真实。例如戏并不太多的雅克大师傅,雅克对主人可说是忠心耿耿,他调解父子的矛盾,向老爷反映人们的议论,从动机到方法能说不是出自好心么?可是挨屁股的是他,第一个被调查的也是他,雅克这个人物不就是那样的社会里所谓老实人的典型吗?作者借雅克的嘴说了句一针见血的话:“我到是该怎么行事才算好呢?因为说实话挨了一顿棍子,撒谎么,他们又要绞死我!”这个人物不但在戏里起了重要的穿插作用,通过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阶级社会的本质,认识到阶级社会里什么叫做真理,和是非。因此他的挨打、他的撒谎,明明是夸张,却感到真实。
感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们的劳动,使我们通过舞台艺术形象重读了剧本。愈读愈觉得这是个好剧本。观众的笑声不是测量演出效果的唯一准绳,不过,演喜剧而没有人笑却也值得演出者思索的了。但从北京人艺的演出效果来看是正常的。看来导演花了些苦心,作了些尝试,也收到一定的效果。特别在节奏掌握上,能够突出高潮。喜剧的速度要快些,但快也要有节奏,也要逐渐的达到高潮。利用仆人上场兼导具捡场,也非常自然,外国是否有过不知道,地方戏曲改革以后,由龙套或戏少的角色兼捡场我们已经习惯了。“悭吝人”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揉在一起到也很调合。
阿巴公这个人物田冲创造的形象是可信的,看出演员体验了并掌握了角色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冷静地在批判角色,因而使观众相信了这个爱钱如命的典型人物的存在。体验角色而不是冷静地在批判角色,恐怕是如何创造被批判的人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无疑的阿巴公是被批判的,他之被批判是演员艺术表现的后果,批判他的权利应该属于观众,而不应该是演员自己。另一个使人相信的人物是朱旭创造的雅克大师傅,那么一个老实而又胡涂的人,演员并未朝老实、胡涂方面演,作为人物会自以为聪明、能干,既然在诚实上挨了屁股,那就学个乖吧,又自作聪明的撒了一个谎,谁知“撒谎还要上绞架呢?”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是有矛盾的,可笑也就在这里。
有些角色创造的形象都很光彩,如周正的瓦赖尔,胡宗温的玛丽亚娜,梁菁的福劳辛。不过,有的人物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如瓦赖尔,给了观众很好的印象,他是个贵公子,为了爱丽丝,不得不扮演侍从的角色,不得不奉承阿巴公,他的奉承就是演戏,假戏要真做,真中也有假,那分量分寸需要掌握。阿巴公叫他说服爱丽丝嫁给昂赛末,所有正面奉承阿巴公的话实质是讽刺阿巴公和阿巴公所代表的阶级社会。这一场和最后在调查员面前承认和爱丽丝的爱情那一场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所不同。同样是侃侃而谈,而表现的方式似乎变化不大。胡宗温表现了玛丽亚娜的庄重、贤淑、文静的一面,演员对人物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可是玛丽亚娜究竟还是个女孩子,正在热恋着克雷央特,因此在庄重、贤淑、文静、忧愁之外,应该有正在热恋中的女孩的天真和爱娇。这也许是使观众感到玛丽亚娜给人第一个印象像成年妇人的主要原因吧?
对人物理解的不够全面,人物形象创造的不够丰满,必然会削弱喜剧应有的效果,覃赞耀的拉弗赉史严格的说是未尽到职的。演员看来太老实,只是念出了词而未触摸到人。被阿巴公搜身、念债权人的清单这两场戏都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他虽是个穿插人物,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挨阿巴公的骂到偷箱子,人物的心情、行为是合乎逻辑的,他和老主人间的矛盾间接地把全剧推向高潮。导演对角色的选择上,这个人物似乎是不太恰当。
总的看来,表演风格不是很统一的,田冲、朱旭、梁菁是在演喜剧,有的演员却像是在演正剧。
排演这样一个古典名著是有许多许多困难的,对当时当地社会生活的不够了解,观众不应该,也不能提出苛责,这里只是就戏论戏,就人物谈人物,顺笔提了点个人粗浅的看法。应该肯定的是“悭吝人”的演出丰富了我们的舞台艺术,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话剧艺术可以通过名著的演出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需要。
演出世界名著跟随而来的问题是剧本文学的翻译工作,外国话,古代人物的语言,如何合乎我们的口语?既要保持它的时代的特征而又能为我们广大人民所能接受,这些是新问题。这些问题赵少侯同志的译文基本上可说是解决了,这是个很好的译本。假如有些外国文法再中国化一下那就更顺当了。
最后提一个小建议,“悭吝人”这个词极不通俗,何不改为“看财奴”或是“爱钱如命的人”?


第8版()
专栏:

寿阳曲三首
赵朴初
——五月五日由北京飞莫斯科途
中试拟元人小令
中试拟元人小令垂天翼,负朝阳,九千公尺高空上。雪一般白云儿似海洋,又一次乘风破浪。报零下,五十度,喜我辈胜寒高处①。看鳞鳞冰解贝加尔湖,知春意已来蒙古。好歇息,新天地,加餐频劝殷勤意。一小时一千五百里,飞到头还在一家里②。
①机舱外高空气温零下五十度,舱内零上二十度。
②降鄂木斯克机场小憩,航空站工作同志受苏联和平委员会备盛馔殷勤款待。


第8版()
专栏:

柳营曲   前人
——莫斯科芭蕾舞剧院观演“巴黎圣母院”
多少恨、不须言。芭蕾舞能教悲剧传。神权下的阴险,陋巷里的熬煎,一一激心弦。看掌中轻举翩翩,惊足尖急奏旋旋。身疑风柳外,神动月花前。是飞天,飞下九重天。


第8版()
专栏:读书笔记

一个范例
——读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想到的
迟蓼洲
“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是列宁在六十年前写的一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著作。
列宁写这一本书,一直继续了三年多。他在流放期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尽了各种办法搜集一切他所需要的材料,而写完每一章,又都经过当时在一起流放的社会民主党人阅读过和讨论过,就是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他还不断地根据更新的材料,在新版上作了许多补充。看过这本书的人,首先感到的是列宁引证了非常丰富的统计材料。为了研究农民之分化为农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过程,列宁特别利用俄国地方自治局的统计材料,但是当时那些地方自治局的统计学家们,常常带有偏见地整理统计材料,把它们错误地加以分类,大大地减低了它们的价值。这样,就不得不使列宁十分细心地去考查和整理这些统计材料,并且自己重新进行计算,制成图表,给这些数字以科学的分类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从而为俄国经济发展描绘了一幅真实而鲜明的图画。
列宁在回答民粹派对他的某些统计材料的非难时说:
“要怎样才能不用统计材料也可以解决问题,——这个秘密,严峻的批判家没有揭示出来,因而我继续坚持着下列意见:宁肯负叙述枯燥的罪名,而不愿使读者认为我的观点是根据从‘资本论’所作的
‘引证’,而不是根据对俄国统计材料的研究。”
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堆数目字都有它的重要意义。不仅有些统计数字需要细心地加以审查和甄别,特别是,为着能真正地说明问题,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也非有长时期的统计材料不行。对于这一点,列宁是反复加以强调的。例如他指出过:资本主义工业底发展只能循环式地进行着,因此,要比较各个时期,就必须采取好多年的统计材料,然后才能把特殊繁荣、高涨底年代和衰落底年代划分清楚。又如列宁为了研究欧俄的谷物生产,但是由于当时收获的巨大波动,使得个别时期或个别年代的统计材料完全无用。为此,他特别指出他的一个论敌只从十年中的八年统计材料作出了一些最大胆的结论,就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方法;而列宁自己则引用将近三十年的统计数字来分析十九世纪后半世纪的欧俄谷物生产的特点。
这样一本书,显然是一种巨大研究工作的成果。这里没有“概念游戏”,也没有任何粗枝大叶,东拼西凑,把毫不相干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痕迹,而是用最丰富的事实和马克思主义分析来达到不可辩驳的科学结论。
不仅“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是如此,可以说,一切有科学理论价值的著作,无一不是详细占有材料,进行有系统的周密的分析的结果。“资本论”就是一个最光辉的例子。这是因为,只有对大量事实的分析和综合,才能充分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只凭片面的事实和个别的例子,或者东鳞西爪的凑些琐碎事实,是不能构成理论的。正如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必须要有描写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即黑格尔的所谓“这一个”)一样,一篇经济问题的文章,如果没有必要的统计材料或根据大量的材料加以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实在很难说具有多大的科学价值。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发展社会科学的时候说:“应当鼓励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有系统的、长时间的努力,充分掌握有关的资料,从事独立的、创造性的研究。”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要攀登社会科学高峰,或者企图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播种一粒什么新的种子,就应当从事独立的、创造性的研究。那种认为在学术上可以“速成”的观点,以及从概念出发来研究概念、而轻视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的教条主义作风,正是阻碍目前学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学习列宁写作“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那种辛勤的态度,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就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第8版()
专栏:祝你健康

感冒
傅连暲
感冒是一种多见的疾病。感冒有两种,一种称为流行性感冒,另一种称为普通感冒;前者是一种比较重笃而流行甚快的急性传染病,而后者则一般较轻,即是俗称的伤风感冒。
常见而较轻的病,往往易被人们忽略,以致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这里,我想谈谈普通感冒的问题。
普通感冒,主要是上呼吸道的炎症:首先是鼻炎,如鼻腔粘膜的充血肿胀而鼻塞,炎性渗出和粘膜分泌亢进而鼻涕增加,刺激局部而致喷嚏反射;又如炎症犯及喉头则声音嘶嗄,炎症犯及气管则咳嗽频生。除此而外,全身也有头痛发热的中毒性症状。倘无其它并发症,一般经过为四至七天。
这种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患后所能引起的免疫时间很短,常易反复发生,久之,对人的健康就有很大的损害;再者,它也有可能引起鼻窦炎、中耳炎、乃至肺炎等危害较大的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和幼儿不应忽视感冒——这个常被人目为微不足道的疾病,还有它严重性的一面。
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是一种病毒,它是比细菌还小得多的微生物。平常在鼻咽腔等处即可找到的几种细菌(如葡萄状球菌,肺炎双球菌,发否氏杆菌等)也可因身体一时抵抗力减弱发生致病的作用(注)。或者病毒作用在前而细菌的损害在后,从而加剧了疾病的变化。
由于普通感冒的病原是微生物,因而它具有传染性;患者咳嗽、喷嚏所散出的带菌飞沫,健康人吸入就有致病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感冒的病原,可以是自身原存在的微生物,只是某种原因引起身体抵抗力减弱而发病,所以感冒也可以不是来自外界的传染。至于引起身体一时抵抗力减弱而致感冒的常见原因,是大家熟知的风寒雨湿,而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也可能助长感冒发生。
为什么同样与病人接触,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为什么同样受风寒雨湿,有的人感冒,有的人则安然无恙?
应该了解:病原微生物以及风寒雨湿等是决定致病与否的外因,而身体抵抗力的状况是决定致病与否的内因,最终人的生病或是不生病,是取决于这两种因素的对比,而内因往往更加重要。例如有的人冬天可以在冷水里游泳,而毫无影响,而有的人微受风寒就会感冒。前一种人是因为长期锻炼获得了对于寒冷很强的适应能力,而后一种人则缺乏锻炼,如长期在室内工作不喜外出的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就很差。在这里,感冒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身体对寒冷适应能力的强弱,而遭受寒冷的程度,则居于次要的地位。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老年人和小孩容易患感冒和患后更应注意其后果的意义了。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发病论的情况。
感冒的治疗,民间常用姜汤发汗,或蒸气吸入等方法,效果都很好。中医的治疗常是按照病情和患者体质的差别,有的使用发散,有的施以补益,有的用和解之药,深得辨证施治之妙。有人讥讽西医治疗感冒是“头痛发烧,阿司匹林三包”,这虽然说得简单了些,但是毕竟西医在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方面应向中医学习。然而西医也有其优点,如他们掌握了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诊断方法,能精确的诊断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一点上似乎中医又略逊一筹。所以就从治疗感冒这个病来说,中西医要彼此学习就相得益彰了。
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老年人,我知道许多老年人常为感冒所苦。要战胜这一疾病,一方面固应注意治疗,而更应注意的是预防。预防之道,杜绝传染来源(如避免接触病人,或患者戴上口罩)是其一端,而经常到户外活动,节制疲劳,及各方面培植体力,是预防感冒更为重要的一端。
(注)从纯微生物观点出发,有人认为除伤风病毒传染而外,鼻咽腔寄生菌引起的不应称为普通感冒,实际在临床上,二者很难区分。


第8版()
专栏:

出海(国画) 丁茂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