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序《蔡文姬》——
郭沫若
“人体解剖是猿体解剖的钥匙”
幼时发蒙,读过《三字经》,早就接触到“蔡文姬能辨琴”的故事。没有想到隔了六十多年,我却把蔡文姬戏剧化了。我不想否认,我写这个剧本是把我自己的经验融化了在里面的。
法国作家福楼拜,是有名的小说《波娃丽夫人》的作者,他曾经说“波娃丽夫人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我也可以照样说一句:“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
但我和福楼拜却又不同。福楼拜说波娃丽夫人就是他,那是说那部小说是照着他的想像写出的。所以他又曾经这样说过:“《波娃丽夫人》没有一点是真的。这完全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其中没有一点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没有一点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
《蔡文姬》却恰恰相反,它有一大半是真的。其
中有不少关于我的感情的东西,也有不少关于我的生活的东西。不说,想来读者也一定觉察到。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但是这些东西的注入,我是特别注意到时代性的。蔡文姬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是完全不同了。我在写作中是尽可能着重了历史的真实性,除掉我自己的经历使我能够体会到蔡文姬的一段生活感情之外,我没有丝毫意识,企图把蔡文姬的时代和现代联系起来。那样就是反历史主义,违背历史真实性了。
当然,人体和猿体总有相似的地方。马克思也说过:“人体解剖对于猿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因此在《蔡文姬》剧本与现代之间,读者或观众可能发生某些联想,是在所难免的。我在时代性的区别上是尽可能采取了客观的态度,我也希望读者或观众也尽可能采取客观的态度。再有一点我要声明,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以前我们受到宋以来的正统观念的束缚,对于他的评价是太不公平了。特别经过《三国演义》和舞台艺术的形容化,把曹操固定成为了一个奸臣的典型——一个大白脸的大坏蛋。连三岁的小孩子都在痛恨曹操。
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同了,我们对于曹操应该有一种公平的看法。因此,我写了一篇《替曹操翻案》,这是我在《蔡文姬》中所塑造的曹操形象的基础。尽管在目前对于曹操的看法还有分歧,但我相信那些分歧是会逐渐接近或者消灭的。
从旧有的正统观念来看曹操,那是已经过时了。那样的分歧是不足道的。今天的主要分歧是从新的观点来的,便是对于曹操打过黄巾的看法问题。关于这一层,明白地说,凡是多少有一些新的历史观点的人,谁也没有说过曹操打了黄巾是应该。不同的只是对于打了黄巾之后曹操的一些设施,应当作如何评价。
不能把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曹操和黄巾
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或者评判历史人物,总得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来进行。我们不能把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曹操,也不能把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黄巾农民义军。例如,有人说黄巾义军的政治纲领是“耕者有其田”,俨然在一千七八百年前,还在封建制度上行阶段的农民,就在进行土地革命了。那是把历史课题提早了一千年。那样的说法是不合历史事实的。
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统治中,历代农民起义有它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封建制度的上行阶段,农民起义如陈涉吴广、赤眉铜马、黄巾、李密、黄巢以及其他,都不曾提出过土地问题。简切地说,他们都是“取而代之”主义者,是学统治者的办法来打统治者的,即是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受着历史条件的规约,不能超脱出封建时代的意识。到了封建制度的下行阶段,自北宋以后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北宋初年的李顺、王小波,明末的李自成,清代的太平天国,就提出了“均财富”、“均田”、“均产”等号召,而且有的还一时见诸实施。这在事实上是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然而由于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舞台,这些号召结果只是空头支票,即是一时兑现也没有可能维持长远。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也只是停止在号召的阶段而已。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有它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应该明确地掌握,然后才能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给予正确的评价。要这样从全面发展上有分析地来看问题,才能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不然是会走到它的反面的。
东汉末年的义军领袖们,很多人一起兵就称帝称王,并没有提出过“均产”、“均田”之类的政治纲领,像北宋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那样。他们的起义目的,看来只是要保证当时可能有的物质生活,要如曹操《对酒》一诗所歌咏的那样,“对酒歌、太平时,王者贤且明”,即是要以新的真命天子来代替旧的假命天子,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正宜作这样解释。我是在这样的认识之下,说“曹操虽然打了黄巾,并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
人是可以转变的。曹操尽管打过黄巾义军,不能否认他也受到农民起义的影响,逼着他不能不走上比较为人民所喜悦的道路。曹操在《述志令》中叙述过他的主观愿望,说他曾经想做一个隐居的学者,后来又想立功封侯,做征西将军,而结果却为时势所迫,做到锄豪强、抑兼并,身为宰相,贵极人臣,成就了统一中国北部的霸业。这就表明客观条件逼着他在不断改变。他又曾经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然而他到后来毕竟还是称了王,而让他的儿子曹丕称了帝。曹丕称帝后建元“黄初”,这当然有五行说的含义,和谯县出现过所谓黄龙有关,但和“黄天当立”不也有一脉相通的气息吗?因此,我说“曹操虽然是攻打黄巾起家的,但我们可以说他是承继了黄巾运动”。
我是肯定曹操的功绩的。他使汉末崩溃了的社会逐步安定了下来,使黄河流域的生产秩序得到恢复和发展,使流离失所的人民得到安居乐业。他虽然打过黄巾,而黄巾农民确是拥护他。由黄巾义军收编成的青州兵,开始时的作战力也并不强,有时纪律性也并不高,然而后来不同了,不能否认是经过了组织化。青州兵在曹操率领下转战了二十七八年,打了不少次的硬战,但等曹操一死(建安25年),他们以为天下会大乱,却击鼓整队离去,经过慰抚,大约是回魏归了队。这一史实不是很鲜明地表示着:曹操生前对青州兵的宽厚和青州兵对曹操个人的悦服吗?总之,曹操对当时的人民是有过贡献的,对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有过贡献的。除在郡国广泛开立屯田之外,在他的统治下还兴修了好些水利,不仅有利于当时,而且有利于后代。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就是痛恨曹操的人也无法否定。人民是最公正的。凡是有功于人民的人,人民是会纪念他的。谯县旧有魏武帝庙,就在北宋,也还受着民间和王室的崇敬。这些,在讨论中,有不少的朋友已经说得很详细,我就不准备再多说了。
其实曹操的为人,他的才、学、识,他的生活态度,作为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来看,已经就够特出一头地了。例如,他曾经和工人一道打刀,在当时是被人讥笑过的,在今天也有人认为无足重轻,据说和古代帝王亲耕籍田一样,是一种形式。我看不能那样看问题。曹操和工人一道打刀,是为想起兵打董卓,他当时还是一个在逃的将校,怎么能够和亲耕籍田相比呢?如果是一种仪式,那别人也就不会讥诮他了。我是特别重视这件事的。因为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知识分子就能够重视体力劳动,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请想想看吧,我们今天有些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就在一年七八个月以前,不是都还在轻视体力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吗?
建安时代的人对于曹操的歌颂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虽然肯定了曹操的功绩,但并没有否定曹操的罪过。我不仅说过打过黄巾义军是曹操生活中最不光采的一页,不仅说过他的缺点很不少,还在剧本里面通过他判处董祀死罪的情节,来把曹操由于偏信几乎错杀了好人形象化了。剧中的情节虽然是出于我的想像,但曹操由于性急,有时误杀过好人,确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过分美化曹操,和曹操同时代的人倒有过这个倾向。例如,他的儿子曹植的《七启》,那最后一启就在歌颂他的父亲。我不妨把那节文字摘录一些在下边,以供读者参考。
“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玄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于黎苗,威灵振乎无外。超隆平于殷周,踵羲皇而齐泰。显朝维清,王道遐均。民望如草,我泽如春。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又如《魏德论》中称颂曹操的几句是这样:
“武皇之兴也,以道陵残,义气风发。神戈退指则妖氛顺制,灵旗一举则朝阳播越。”
还有《武帝诔》,说曹操“九德光备,万国作师”;“怒过雷霆,喜逾春日。”又说“群杰扇动,我王服之;喁喁黎庶,我王育之”;还说他死了都还“下君百灵”。
这些歌功颂德的文字简直把曹操说得来天上有、地下无。特别是“同量乾坤,等曜日月”,“民望如草,我泽如春”等句,是值得欣赏的辞藻,但也似乎特别夸大。但是,我们根据这些,却可以看出建安时代的人对于曹操的一种看法。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他要歌颂父亲,当然不足为奇。但如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的张鲁,是被曹操打败了的人,他也竟说“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这不表明着:曹操在当时的确是颇得人心的吗?
《蔡文姬》的写作和修改
蔡文姬回国后究竟做了些什么工作,除掉《后汉书》的本传中说她凭记忆记录出了她父亲蔡邕的作品四百余篇之外,别无资料可考。四百余篇的内容倒底是些什么,也是一个无法解答的疑问。在剧本中,我说曹操要她帮助撰修《续汉书》,这虽然也是出于虚构,而在我却是有所依据的。
《后汉书》的撰述,除现传范晔的著作外,有谢承的《后汉书》,薛莹的《后汉书》,二书均已失传。谢和薛都是吴人,与蔡文姬自然无关。晋人司马彪有
《续汉书》,虽也同样失传,但据古记所载,其《礼仪志》、《天文志》都采取了蔡邕的著作。蔡邕曾续撰
《前汉书》十志,在他的文集中还保存有《上汉书十志疏》,可以为证。这些著作,由于流离散失,可能是包含在蔡文姬所追录的四百余篇的遗文中的。因此,我在剧本中说蔡文姬“在《续汉书》的撰述上提供了很宝贵的材料”,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
剧本的初稿是二月初旬在广州写出的。二月三日动笔,九日写完,费了七天工夫。但其后在上海,在济南,在北京,都修改过多少次。特别在最近,为了适应演出上的方便,还作了相当大的压缩。我感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同志们和广州、上海、济南的同志们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帮助。我感谢各地的同志们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感谢王戎笙同志,他的《谈〈蔡文姬〉中曹操形象的真实性》一文对于剧本是比较详细的注释,我征得了他的同意,收入了本书。我相信这对于读者是会有所帮助的。
我感谢文物出版社的同志们,他们本来打算把明人的《胡笳十八拍画卷》单独出版,由于知道我写了剧本,中途改变了计划,愿把画卷和剧本一道印出,并还把宋人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作为封面。这真使我的剧本增光不少了。
有关蔡文姬的史料,为了读者的方便,我尽可能地收集了起来作为附录。骚体的一首《悲愤诗》,在我看来是假托的,但也假托于魏晋文人,仍不失为重要的史料。
同被收录的几篇文章中,如《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替曹操翻案》,都和在报刊上发表时略有删改。特别是《替曹操翻案》中有一处我把史事弄混淆了。那就是把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庐江一带的农民因怕迁徙而集体渡江东逃一事,和《魏志·袁涣传》“新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一事等同了起来,那确是错误。新开屯田是在建安初年,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好几位朋友在讨论中都指责到这一点,我要向他们表示感谢。这个错误,我在文章中已经把它改正了,这是应该声明的。
因此,这部《蔡文姬》应该说是一部集体创作。当然,其中一定还有不少不妥当的地方,那当得由我个人负责。我诚恳地请求同志们、朋友们予以严厉的批评。
1959年5月1日


第7版()
专栏:

水文科学——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耳目
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副所长 叶永毅
水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缺少水人们无法生活和生产;太多了又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灾害。怎样控制水,使它保持一个恰好数量,是人们自古以来就抱有的愿望。
要想控制水,先要了解水
为了利用和控制水,我们先要了解水。例如降雨量有多少公厘,河里有多少流量即每秒钟流过多少公方的水,洪水的水位会涨几公尺高,水里所含的泥沙和矿物盐分有多少,等等。除了了解天上水(雨、雪、露、雹)和地面水(江、河、湖、沼)以外,还要了解地下水和冰川水。
了解各种水体的不同性格,利用它们的变化规律,来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便是水文科学的研究内容。
在作战的时候,我们要派出哨兵去侦察和监视敌人。在同水作斗争的时候,各种类型的水文测站,便是我们侦察和监视水情的哨兵。建国以来,在党的关怀下,水文工作有着飞跃的发展。到1958年底,由国家投资设在各地的雨量站有五千二百五十七个,设在大小河流和湖泊上的,还有一千二百三十三个水位站和二千七百四十六个流量站。在这些站上,有着将近二万个水文工作者。他们经年累月冒着风霜雨露,天天观测当地的雨量、蒸发量和河里的水位。不管在天寒地冻的严冬还是波涛汹涌的汛期,他们都要到河里测量河流的水深、流速、流量和含沙量。
把这些测量的结果记载下来,便成为“水文记录”。各年的“水文记录”,要加以系统的整理,然后刊印成“水文年鉴”。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各天的水位、流量、含沙量、雨量和蒸发量等数值。经过了若干年,又把历年的资料加以统计,印成“水文统计”,使人们很快的便可查出各条河流的历年平均水量、最大水量和最小水量。对暴雨、洪水、泥沙等其他项目,也是如此。有了这些记录、年鉴和统计,就好比有了一个人的历史档案似的,对于河流的性格,我们便可以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了。
当我们在河流上修建一座水库时,便需要算出在建筑物使用年限内,所可能碰到的最大洪水,从而确定水库的大小,以避免发生危险。修建铁路和公路的桥涵,也需要这种设计资料。对于水电站或灌溉工程,除了洪水之外,我们还要估计到可能的枯水情况,以免在那时不能保证供水或供电。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时,要计算水库的泥沙淤积量;在设计工厂的给水工程时,要估计各个时期的水质;如此等等,都离不开水文计算。
为了进行这些水文计算,我们先要统计过去各年观测的资料,并应用数学的方法,推算在未来岁月中所可能发生的各种频率的数值。例如对像官厅水库这样重要的工程,要采用较罕见的千年一遇的洪水进行设计;而对于小型工程,则可采用较低的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作为设计标准。
由于我国大多数河流,观测的年限都不太长,为了使计算成果较为可靠,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历史上发生过的情况。例如,在设计三门峡水库时,就从陕县黄河沿岸的居民中,了解到“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太阳渡、万锦滩均为陕县附近黄河沿岸地名)的传说。并由老年人指出了他们所听说的当年洪水痕迹,并从而测算出公元1843年的洪水流量。中国的丰富史籍,对我们也有很大的用处。例如对道光二十三年的洪水,“再续行水金鉴”一书中便记载着当年河臣的奏折,“……据陕州呈报,十四日辰时至十五日寅刻,复涨水一丈三尺三寸,前水尚未见消而后水踵至。计一日十时之间,涨水至二丈八寸之多,浪若排山,历考成案未有涨水如此猛骤”。清故宫档案中,还有不少记载各地雨情水情的材料。这些材料,现在正在清理中。
大跃进以来,水利建设突飞猛进,一个县就要修建成百个的水库。铁路和公路也修得又多又快,而每一千公里的线路,通常就有三千个涵洞。对着这些千千万万的水库和涵洞,我们怎能一一地进行详细的水文计算呢?水文计算手册的编制,便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困难。人们一查这些手册中的图表,便可知道任何一个地点在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年平均产水多少万方。那里的暴雨、洪水、泥沙等等水文设计数据,也都一查便得。这样,我们便可以在二三分钟中算出一个涵洞的大小,半小时内可以决定一个水库的库容。这些手册,现在很多省和专、县都在着手编制。它已成为水利建设的一个有力工具。
水文预报是防汛抗旱的眼睛
当1954年长江大水和1956年松花江大水时,汉口和哈尔滨都受到严重的威胁。全国都关心着这些城市和沿江广大乡村的安全。负责防汛的领导同志们,最迫切需要的是预见水情的变化:洪水是否继续上涨?还会涨多高?这时水文工作者们,便昼夜不息地收译从各地报汛站拍来的汛情电报。他们根据上游站当天的水位和流量,预报出明天、后天甚至大后天各个时刻沿河各地洪水位的高低。使领导同志能够及时决定采取必要措施,调拨人力器材,战胜凶猛的洪水。
为了增长预见期,还要从暴雨预报洪水。
去年各地共有二百九十条河流,总长为三万五千三百公里的河段进行了洪水预报。
对于还没有条件进行洪水预报工作的小河流,洪水情报和警报工作,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河北省的阜平县,过去沙河涨水,由于河宽水猛,年年都要冲走一些人和牲口。去年这里有了洪水警报制度,一听到上游涨水的消息,立即派人把住渡口,并赶牛羊下山,做到没有一人一畜伤亡。又如河南叶县保安公社,去年7月一次降雨二百五十公厘,水文站向党委汇报后,马上调动力量加强水库防汛。人员刚到,水已没到坝顶,幸亏及时抢救,没有出险。
黄河冬天的防凌,需要凌汛的预报;松花江的航行,也要预知开河和封冻的日期。灌溉水库的调度,水电站的运转,都要预知枯水的来量。
这些水文预报工作,都在我国的许多河流上进行着。几年来,水文预报对防汛抗旱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为指挥机关的眼睛。
农业水文保证农业丰收
八字宪法中的“水”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免除洪涝灾害,二是保证适时适量的灌溉排水,保持有利的土壤水分。为了前者,需要进行水文计算来设计水库,进行洪水预报以便及早准备防洪。为了后者,需要观测土壤的水分(墒情),控制渠道的水量,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来进行合理的排灌。研究后面这些问题的学问,可以称为农业水文。
几年来群众自己在这方面,有了很多创造。例如,前面说过的河南省叶县,在1957年时就在各社设了查墒员,经常观测土壤水分,并据以指导灌溉;哪块地先浇,哪块地后浇。群众对此很满意。新疆省于1958年提出灌区管理科学化的口号,在许多渠道上安了量水堰,根据耕地面积和作物种类,掌握配水量。避免了过去配水不匀,有的受淹,有的受旱的毛病;也节省了水量。例如小磨沟灌区,1957年浇地四万九千亩,1958年浇了六万三千亩。又如河南省许昌县榆林社,农民观测员在汛期将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含水量过大的情况,向上级汇报,乡党委当即决定挖沟排水,保证了烟叶丰收。
在利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灌区回归水进行灌溉时,要注意水的化学成分,以免浇死庄稼。对水稻的灌溉,需要掌握水的温度,以求丰产。
此外对深翻土地、横耕垅作等农业技术改良措施的保水保肥作用,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泥作用,各种灌溉制度的增产作用等,都可以通过试验,进行研究。
这些农业水文工作,目前虽然还只在不多的地区进行,相信随着农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推进,一定会普遍开展起来,成为农业丰产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
群众自办水文好处多
从上面可以看到,千千万万的群众性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运用,广大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都要以水文观测作为耳目。国家设立的水文测站网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和广大地区的需要比较究竟有限,不可能周到地为所有的地区服务。因此,用两条腿走路,即除国家投资举办水文站网作为骨干以外,由群众自办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水文站网为当地服务,是多快好省和全面地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好办法。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纲要第二十二条里,便规定了“在十二年内,基本上建成气象台站网和水文测站网,……以便预防水、旱、风、冻等自然灾害”。谭震林书记在1957年冬的沙颖河治理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希望所有农业社都有一个简易的雨量设备,由专人负责记录雨量,并对水利工程进行观测工作。
去年有好些省份已办起群众水文站了。有许多县,还设了几十个雨量站,若干地下水位站和查墒点。这些群众自办的水文站点,在国家站网的技术帮助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地置备了一些简单的观测用具,并做到随测随用为当地当前的生产服务,因而很受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
现在群众水文工作有的地区还没有很好开展起来,已开展的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推行群众水文工作,首先要突破思想关,使领导和群众都认识到水文工作的作用。并破除“水文工作是技术员专家的事,庄稼汉干不了,赔钱耽误工”的迷信思想。其次,要过技术关。国家水文站网要起骨干作用,技术上门帮助群众。第三是服务关,要做到测而为用,随测随用,当时见效。这样,领导重视,群众满意,工作也就容易巩固了。
两千多年以前,勤劳勇敢的我国人民就曾在四川都江堰的宝瓶口(地名)上,刻石为尺,观测水位高低,用以控制分流情况。三、四百年前的明、清时代,在黄河中下游就已有报汛制度。涨水的时候,用驿马飞报,也能跑在洪水的前面。我们相信在新中国,干劲冲天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比千百年前高得多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知识,一定可以大办水文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