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留有余地
吴滤
订计划,是企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年有年计划,季有季计划,月有月计划;企业有企业的计划,车间有车间的计划,小组还有小组的计划。计划是指导生产的纲领。计划订得好不好,对生产大有影响。我们订计划订了这么些年,有没有摸索出一些经验来呢?哪一种订计划的方法比较好呢?
通常,订计划有三种订法。一种是前忧后虑,左牵右挂,只看到困难,看不到有利条件,结果订出来的必然是保守的计划。另一种是满打满算,把计划订得很高,弦拉得太紧,丝毫不留余地,结果订出来的计划,稍有差池就有完不成的可能。还有一种是一方面反对保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另一方面又认真考虑物质技术条件的客观可能性,考虑到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困难,留有余地。这样的计划是先进的,建立在充分可靠的基础上的,同时又可以鼓舞群众超额完成。我们订计划应学这第三种订法:既鼓足干劲,又留有余地。
为什么要鼓足干劲呢?这是不用多说的。干劲是跃进的先决条件,干劲不足就谈不到跃进。但是,为什么又要留有余地呢?这却是有些同志还不大想得通的。其实,只要看一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不难理解留有余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指挥作战,要有后备兵力,不能把所有的部队都开到第一线去。建设国家,也要有必要的后备力量,不能把所有的财力、物力都用了出去。就连普通人家过日子,也要有些储蓄,不能一发薪就花个一干二净。这些,都是留有余地。为什么不论打仗、不论建设,大至国家、小至个人,都十分重视留有余地呢?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可以根据一般规律订出大体符合这个客观过程的计划,却不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预见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可能预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因而最完善的作战计划、最完善的建设方案,也很难百分之百地反映客观过程,总要留有余地,才能有恃无恐。
企业的生产活动也是如此。生产中有许多事情,都是一开始订计划的时候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的;即便是一些十拿九稳的事情,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同人们最初的设想不完全相同。某一种原材料预计可以充分供应,但也可能临时供应不上;某一项技术措施预计7月可以运用到生产上去,但也可能8月才能生效。因此,我们在订计划的时候,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充分挖掘潜力,力争上游;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对于不利的一面,一方面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留有余地,才不致陷于被动。这样,订出来的计划才是先进的、扎实的,既不致束缚住群众的积极性,也不致最后不能完成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有人认为留有余地会限制群众的积极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留有余地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让群众有余力超额完成计划。如果计划订得满满的,用尽一切力量才能完成,稍有差池就完不成,这对群众来说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计划订得留有余地,群众发挥积极性后不但能够完成,并且可以超额完成,这对群众说来是很大的鼓舞;即使遇到意外的困难,因为留有余地,也可以完成,这就不致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对于留有余地,有些同志总觉得难以启口。这大概也是怕“李下整冠”,被人指责为右倾保守。其实,留有余地同右倾保守是完全不同的。留有余地是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是一种争取主动的工作方法。以二十四分干劲攻十分指标,这就是优势,就是主动,就是留有余地,稳能取胜。若是有二十四分干劲,就订二十四分指标,丝毫不留余地,就十分吃紧,十分被动,到末了就有完不成计划的可能。可见,留有余地也是在生产上争取主动,以求必胜的道路。至于右倾保守,那就完全不同了。右倾保守是对胜利缺乏信心,甘居下游。一个是致胜之道,一个是失败情绪,有了这个本质的不同,何需有“李下整冠”之虑呢!
现在是5月中旬,制订6月份和第三季度的计划很快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希望在制订6月份和第三季度的计划时,有更多的企业学会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的这个重要的工作方法:留有余地,掌握主动。


第2版()
专栏:

明确责任 健全制度 生产秩序有条不紊
郝福小组人人对产品负责
据山西日报消息 山西机床厂四车间综合生产小组郝福小组改进了管理工作,生产秩序有条不紊,产品质量和产量迅速提高。
郝福小组共有九十六名工人,其中,去年9月以后入厂的新徒工就有四十六名。小组里包括车、钳、铣、钻、冲压五个工种。担负的生产任务,比去年大三至四倍,产品有一千六百多种代号,六千多道工序。试制任务比重很大。产品当中,最大的直径为二公尺,最小的不过五至六粍。生产情况十分复杂。
1月初,小组刚刚成立,由于郝福缺乏领导经验,生产秩序一度比较混乱。在党支部具体帮助下,逐步改善了小组管理工作。
首先,改进管理机构。过去组里工人参加管理,采用的是“八大员”(计划统计员、调度员、工艺员、定额员、工具材料员、安全员、考勤核算员、质量检验员)分头工作,效率不高。小组长郝福根据大家的意见,确定将八大员改成两个由工人参加管理的室:一个是计划调度室,负责管理计划、统计、调度、考勤、核算等工作;另一个是技术准备室,负责管理工艺、定额、一般产品的质量检验、机械维修、技术革新等工作。每室都有一名工人负总责,下有四至五名管理人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互相协助,进行工作,既便于组长掌握,又克服了过去一个人管一种,工作效率很低的缺点。同时,由于两室与车间的技术室、计划室直接挂钩,在贯彻车间指示时,也更为得力。计划调度室的工人,每天都能计算出前一天每个工人的生产效果,通过“劳动竞赛台,技术革新统计表”,“徒工评比台”,
“完成定额统计表”等形式,向全组公布;技术准备室,每天都能提前准备好图纸、资料、材料,工时定额以及每种产品的工艺装置(有时是提出改革工艺的意见)。这样作以后,工人们思想明确,心中有底,每天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前一天的生产效果,当天的任务有多大,需要多少工时,改革什么工具就能翻多少番。于是工人们的干劲更高了。大家反映:这两个室比八大员解决问题。
接着,这个小组又制订了一系列新的小组管理制度。一、机床责任制。郝福小组共有十部机床,他们在每部机床上,固定专人使用。谁使用,谁对机床负全责,机安员发给他一张注明机床号码、性能、磨损价值的卡片,使每个工人都了解自己使用这部机床的“脾气”和价值。因此,更便于他们在机床上闹技术革新,提高机床效率,并且经常注意检修、维护。
二、质量检验制度。郝福小组的主要产品,是车间检验员负责检验,小组的检验员,每天都根据车间检验的结果,填写废品通知单,写明废多少件,损失价值有多大,然后送给生产者本人,使本人了解自己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单纯抢工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同时也教育了别人。以前这个小组废品最多时一天曾达到一百件左右,建立这种制度以后,已基本上消灭了废品。
三、成本核算制度。郝福小组确定每月2日,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4月份每个工时的成本为三角二分钱,是全车间成本最低的小组。自从建立这项制度以后,工人们便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郝福还特别注意了对人的管理工作。今年小组的特点是新徒工多,郝福常听领导上说:迅速培养徒工,是今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关键。因此,他和小组党、政、工、团领导人研究找到了快速培养徒工的途径。他们派人到晋西机器厂去学习培养徒工经验,然后,采取定师傅,定机床,定合同,一师多徒等措施。在培养方法上,采取讲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许多老师傅都全心全意地传授技术。先是师傅干,徒弟看,后是徒弟干,师傅指导,师徒互敬互爱。因此,现在四十六名徒工中,已有二十五名能够单独操作,其余徒工在师傅指导下也都能进行操作。并有二十五名徒工进行了技术革新,最高的提高效率一百倍。
郝福小组流传着一句话“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是郝福的思想,也是全组工人的思想。


第2版()
专栏:

制定工艺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上海机械系统涌现一批质量好的单位
新华社上海15日电 上海市机械工业在制造六大设备中,不仅注意按时完成产量计划,同时注意抓产品质量,出现了不少优质高产的工厂和车间;有许多小组、生产班和工人,几个月没有出过一次废品。
5月初,上海市几十家工厂完成的可以灌溉四、五百万亩农田的排灌设备中,水泵都经过水压检验和抽水试验,防止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出厂。各厂生产的矿山用卷扬机,在出厂之前都经过了试安装、试运转。轧钢机的零件部件,是由几十家工厂协作生产的。为了保证质量,这些零件和部件在运往外地以前,也先集中到制造主机的工厂进行试装配,装配合用才交给使用单位。
最近,上海市机械工业系统又抓住优质高产这一关,明确提出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并建立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
上海市许多担负六大设备制造任务的机械工厂,在“优质高产”红旗竞赛运动中,向职工进行了高产和优质不可偏废的思想教育,发动职工展开鸣放辩论,使人人树立保证质量的观念。工厂的领导、行政、技术人员深入车间,参加劳动,改进管理工作。如上海柴油机厂第二季度要生产一千九百台柴油机,这是全厂从去年大跃进以来的最高季度产量指标。毛坯车间的铸件能否达到优质高产,是全厂生产的关键。4月初,这个厂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加强了质量观念,又采用工人、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三结合的办法,补充制定了工艺规程,结果,铸件产量质量都迅速提高,曲轴从过去日产四十根提高到一百一十八根,废品率下降到1.67%。担负六大设备电机配套制造任务的五一电机厂,经常对职工和检验人员进行保证质量的教育,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度、检验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试制成功的新产品,一定等待上级鉴定同意以后才投入生产。这样,全厂产品质量始终保持稳定,今年1月到4月,不但月月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4月中旬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召开的中小型电机质量评比会上,质量被评为上海地区第一名。上海矿山机器厂铸造车间电炉青年班今年以来从未出过一次废品,用他们的钢水浇铸出来的铸件,质量也是优良的,成为全厂的优质高产红旗班。


第2版()
专栏:

老英雄孟泰下战表
决心同本溪比高低
条件是:利用系数向二点四奋斗质量保证达到99%
新华社本溪15日电 以老英雄孟泰为首的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职工代表团,5月13日同本溪钢铁公司第一和第二钢铁厂的职工代表,签订了一项友谊竞赛合同。
他们的竞赛合同的签字仪式,是在本溪市北地俱乐部举行的。最近创造了大型高炉高产纪录的鞍钢三号高炉炉长阎明臣,在会上代表鞍钢九号和三号高炉的职工,向本钢第二钢铁厂二号高炉职工下了挑战书。他提出:三号和九号高炉的利用系数最近要达到二点二,过一个短时期准备提高到二点三,再过一个时期提高到二点四,保证99%的生铁质量合格。实现这一指标的措施是广泛发动群众,大闹技术革新,维护好炉子,进一步开展内部同工种竞赛。本钢第一和第二钢铁厂的职工代表,也相继宣布了他们的竞赛条件。
鞍钢炼铁厂工会主席刘宝义,接着代表鞍钢和本钢的三个炼铁厂,宣读了竞赛合同书。合同书上规定,三个厂的职工决心为实现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二点四的目标而努力;主动地交流提高生铁质量产量的先进经验;加强协作,进一步互相支援;在竞赛结束以后,进行评比,奖励优胜者。中共本溪市委书记处书记李文甫,在合同签字仪式上讲了话。他指出,我国钢铁战线上的两支主力军——鞍钢和本钢的职工,通过友谊竞赛,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于实现今年的钢铁生产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签订合同以前,鞍钢和本钢炼铁厂的职工,早已展开了竞赛活动。今年2月份,本钢第一钢铁厂职工向全国炼铁厂发出开展红旗竞赛的倡议以后,鞍钢炼铁厂的职工立刻响应。3月末,鞍钢炼铁厂职工代表团到本钢系统地学习了先进的炼铁经验。4月份,本钢炼铁职工听到鞍钢三号和九号高炉创造了高产纪录,又立刻派技术人员去鞍钢学习经验。现在,这三个厂之间,建立了互通生产情况的制度,经常不断派人观摩和学习对方的先进操作技术。


第2版()
专栏:

发动群众想办法寻找原料材料
旅大轻工产品逐日增长
本报讯 旅大市轻工业职工在“高质、高产、多品种”运动中取得了很大成就。职工们战胜了材料、电力不足等困难,使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产量逐日上升。第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比,棉纱产量增长了87%,棉布增长了103%,纸张增长了124%,酒精增长了11%。第一季度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7.2%,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7.6%,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这个期间,全市共增加了绝缘纸等八百一十一种新产品,以及小木器、细胶绳等一百二十多种小百货。
轻工业的更大跃进,是职工大闹技术革命技术革新,苦干巧干得来的。职工们巧挖设备潜力,使生产不断上升。旅大针织厂职工把单面织机的十六路进纱改为三十二路进纱,结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产量跃增一倍。大连皮革厂工人创造窝边机代替手工操作,使生产效率提高四到五倍。职工们广泛开展节约、代用和自己生产原料材料,自力更生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旅大文教用品厂职工把过去扔掉的斜丝木和疤结头都利用上,每立方公尺木材可多出铅笔一万五千支。旅大玻璃制品厂生产暖水瓶壳的马口铁和竹壳供应时断时续,职工们研究出用玻璃壳经过钢化代用,使用起来不易碰碎,装璜更加美观。职工学习外地经验提高了暖水瓶胆的真空度,还使保温时间由过去的二十四小时延长到三十小时。
旅大市轻工业部门的“高质、高产、多品种”群众运动,是今年年初轻工业职工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中共旅大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年初就确定今年全市轻工业产品要有新的跃进,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在轻工业部门干部中发动务虚、讨论,批判了强调困难的消极思想和片面追求产值不从市场需要出发等片面观点,从而订出了生产计划,在市委的领导下,市轻工局立即发动全市国营工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街道民办工业的五万余名轻工业职工,掀起一个以“高质、高产、多品种”为目标的群众运动。目前这个运动正在继续进行。(附图片)
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最近出产的“孔雀颂华”新花布,是用十四套彩色印成的。这种花布花样新颖,印染质量优良,永不褪色。  本报记者 赵成摄


第2版()
专栏:

鄂南煤矿动工
据新华社武汉14日电 湖北省鄂南煤矿建设工程已经正式动工。根据“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方针,这个矿区今年计划新建第一批矿井,目前开工建设的已有八对。这些矿井建成并投入生产后,明年将为国家生产一百多万吨煤炭,对改变湖北省缺煤的情况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机关对鄂南煤炭基地的建设极为重视,现已从各地老矿区调来了大批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建井施工力量。


第2版()
专栏:

玉门中罗友好热电厂投入生产
本报讯 玉门中罗友好热电厂,已在最近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
这座完全自动化的热电厂,从技术资料设计到整套发电设备,都是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供给的。在建厂过程中,罗马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派了六位专家,帮助和指导建厂。
在举行移交生产签字仪式大会上,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馆参赞维强努、专家组长康斯坦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福来格尔、麦尔格耳,石油部办公厅主任孙晓风等都在会上讲了话。


第2版()
专栏:

刘家峡一号铁桥桥墩提前建成
据新华社讯黄河上游正在修建的二座铁桥之一——刘家峡铁路专用线黄河一号大桥,已经提前五个半月完成了全部桥墩工程,只待铺设钢梁了。
这座大桥共九十墩孔,全长二百五十五点二公尺。


第2版()
专栏:

山东兴建21座简易洗选厂
据新华社讯 山东省正在淄博、枣庄等煤矿区加紧兴建二十一座简易洗选厂。在这些洗选厂中,目前已有七座完成了土建工程,预计月底即可开始洗煤;其余将在今后两个月内分期移交生产。
山东省担负着支援上海、武汉等地重点企业生铁、精煤的艰巨任务,但是全省目前只有一座年产六十万吨的洗选厂,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正在兴建的这批简易洗选厂,投资少,建设速度快,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以洗选煤九百三十万吨。这对提高全省的生铁质量和支援重点企业更多的精煤,将起重大的作用。(附图片)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一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大型洗选厂——马头洗选厂(又名峰峰中央洗选厂)正加紧建设。这座洗选厂建成后,每年能产一百二十万吨精煤供应武钢和石景山钢铁厂。
袁浩、操惠(河北日报社稿)


第2版()
专栏:

山西又建成一批新高炉
据新华社讯 山西省最近又有一批新建高炉投入生产。目前,全省还有二百多座大、中、小型高炉陆续开工兴建。
山西省今年的生铁生产任务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其中,一半任务靠现有设备生产,另一半任务需要新增加的高炉设备担负。针对这一情况,中共山西省委除了采取措施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以外,在今年年初就召开会议部署了新高炉的建设工作。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轧钢厂生产无缝钢管
本报讯 哈尔滨轧钢厂开始生产无缝钢管,结束了黑龙江省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哈尔滨轧钢厂是去年“五一”节时由原哈尔滨五金厂改为轧钢厂的。一年前,这个工厂只能生产大铁桶、门拉手等,现在,这个厂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六万吨钢材的黑龙江省的第一个轧钢厂了。不久以前,工人们在生产钢锭、线材、有缝钢管的基础上,利用旧设备、废材料,试制成功了黑龙江省第一批无缝钢管;经过技术部门鉴别,这批无缝钢管达到了国家一级的标准。
(刘长义、李大京)


第2版()
专栏:

谈谈轻工业的原料问题
郑戈桓
大跃进以来,工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也相应地改善,反映社会需要的轻工业生产也增长了,今年第一季度许多产品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很大。金笔增长80%以上,铅笔、酒精增长40%以上,纸张、食糖、食用植物油增长30%以上,其他如原盐、卷烟、肥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随着生产的增长,原料和材料的需求量自然也就大大增长。
由于轻工业的原料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农业,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限制的,在农业收获季节没有到来以前,轻工业产品需要的原料是难以做到完全满足的。另外,轻工业产品需用的一部分化工原料,同时也是冶金工业所需用的原料,轻工业必需暂时把这部分原料让给那些在当前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如采矿、洗煤、炼焦、轧钢、电站、排灌和机车车辆等设备的制造业,从而使它们迅速发展,为轻工业获得充裕的生产设备开拓道路。
所以,轻工业原料材料的增长在一定的时期内,总是赶不上生产需要的。这就是我们轻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客观困难。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我们是否在主观上就无可作为,听任这些客观困难摆布呢?绝不应该这样,也不允许这样。我们在原料材料问题上还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还大有可为。目前除了加强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工作,例如各级轻工业领导部门切实帮助各省市各企业的原料材料供应问题落实,迅速下达业经国家核定分配的指标,并组织其订货和督促检查其及时交货;督促检查省际间部门间的原料材料调拨计划的执行,并切实安排短途交通运输;在原材料的分配上注意轻重缓急,把现有的原材料用到最急需的地方等等以外,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千方百计克服原料材料困难,扩大原料材料的来源,为增加生产创造条件。
应当承认,目前轻工业原料材料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
这首先表现在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在原料材料使用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缩小这种差别,使落后赶上先进,先进的更加先进,就能马上增加产量。例如在造纸工业中生产一吨胶版印刷纸,有的工厂要用一千二百多公斤的纸浆,而先进的工厂只用八百多公斤,前者比后者多用了50%的纸浆。如果全国造纸工业用浆量都降低10%,全国一年就可多增产二十万吨纸。又如造纸工业中用碱量,以硫酸盐木浆为例,有的工厂每吨硫酸盐木浆用碱二百多公斤,但有的工厂用碱达到三百多公斤,多了三分之一,如果下降到二百多公斤,全国一年就可节约将近一万吨碱。在橡胶工业中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每双大号长球胶鞋耗用橡胶量一般是一百八十克,但先进单位只是一百六十克,低了二十克,如果所有胶鞋用胶量都达到先进的消耗定额,全国就可增产胶鞋二千多万双。其他如卷烟、制糖、油脂、酒精、肥皂、食品罐头、皮革、五金加工、火柴等轻工业部门,在原料消耗定额上都同样存在很大潜力,只要认真进行节约工作,就有可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在综合利用,采取代用品,回收废品方面,也是发掘原料材料潜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一般地说,食品工业产品如食糖、食盐、饮料酒、罐头肉品、鱼粉、油脂、蛋品、乳品等产品的原料是不好用代用品的,但是在这些产品的综合利用方面,则具有很大的潜力。这些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某一成份被吸收,另一种成份则被排弃,正是这些被排弃的“废物”,在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又成为贵重的原料;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只在一定形态下有这样的一种用途,在另一形态下又有另一种用途。这些事例是很多的。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甘蔗是制糖、造纸等的原料;但是制糖后的废蜜经过发酵可以制酒精、醋酸、丙酮、丁醇、乳酸、柠檬酸、甘油、酵母、干冰、钾盐灰等等;滤泥可以先提取蔗腊,然后制成颗粒肥料。又如鱼粉加工厂除利用了鱼的动物蛋白质作出人食鱼粉外,鱼头、鱼尾、鱼刺、鱼肚、烂鱼、不能吃的小鱼可以做成最有营养价值的家畜、家禽的饲料。又如米糠饼、棉子饼和饲料粮等都可先作酒,后作饲料,等等。综合利用不仅可以物尽其用,增加新的品种,降低成本,大大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促进轻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采用新技术生产轻工业产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回收废料和代用品方面,当前最有推广意义的是化工原料特别是“两碱”的代用和回收。“两碱”在轻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造纸工业,它一年的用碱量就占全国烧碱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因而在这方面注意节约用碱是有重要意义的。目前造纸工业的纸浆生产中采用分级蒸煮,用石灰代替一部分烧碱,可节约用碱量50%;同样,上海轻工业部门把炼钢工业的碱性炉渣加以回收,粉碎、浸渍,通入蒸汽等简单处理过程,就能得到碱液用以制造稻草浆,就能节约用碱量30%。其他如利用草木灰,对造纸厂、印染厂的废液采用土法回收,或直接将废液蒸煮斯茅草浆,或利用芒硝、土碱等等,都是值得继续试验和推广的。至于通过商业部门向城市居民收购废品,如废纸、废麻、破布、废毛、废胶、旧牙膏瓶、废塑料制品等等,也是解决原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需要提出的是轻工业产品的质量问题。由于某些产品质量不好,造成很大浪费。例如有些纸厂追求纸张重量,以致厚度大大超过标准,但是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大大减少了。因此必须批判那些把节约和质量对立起来的想法和作法,节约原料材料必须同时保证质量,保证质量也必须同时注意节约原料材料,坚持这个做法,就一定会有利于增加生产。
原料工业的发展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各个轻工业企业如果主动地积极地尽可能地自己进行一部分原材料的生产,也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例如为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烧碱和漂白粉的不足,一切有电力的大城市利用每天低负荷的时间(每天大约有十几个钟头)安装电解槽等必要设备进行烧碱和漂白粉的生产,就能解决一部分烧碱和漂白粉的需要。其他能用“洋法”则用“洋法”,能用“土洋结合”则用“土洋结合”。一切根据具体条件决定。已经搞起来的小型土法或洋法生产的工厂要不断巩固、提高它们,使它们能够过好“技术关”,从而增加收得率,降低原料材料、燃料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内部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决不能认为潜力已经挖尽了。动员企业内部蕴藏着的潜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认真展开一个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坚决地相信广大群众的力量,紧紧地依靠和动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附图片)
资中糖厂的工人们正在处理大批蔗渣,准备综合利用。
过去榨糖后的甘蔗渣都当作柴火烧掉了。现在可用它制出尼龙、人造纤维等三十多种产品。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