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争取棉花丰收要趁早
查苗补苗消灭缺苗断条 加强管理力求苗壮苗好
老棉区新棉区加强协作 播种未完成的要抓紧进行
本报讯 全国各地谷雨前播种的棉花现在已出苗六、七成以上。各地对棉花播种备耕工作抓得早、抓得好,大部棉田都达到了地平、墒饱、肥足的要求,因此棉苗都比往年长得整齐茁壮。各地的园田化丰产方的棉田,现在一般已长出一两片真叶,长得特别好。清晨,在垅齐行直的田野上,可以看到列队整齐的棉苗微微侧向初升的朝阳,随着掠过的晨风微笑。
目前,黄河流域各省,棉花播种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各人民公社正组织力量加强苗期管理。陕西省关中地区普遍学习了张秋香“锄梦花”的经验,棉苗刚显行就进行了中耕松土。山东省高唐县在“分秒必争抓查补,一棵不缺保全苗”和“寸土不闲”的查补运动中,批判了“七成凑八成,七八成苗就对头”等错误想法后,连原先空下的地头地角也补种了;同时,普遍松土一遍,对那些白地播种的棉田,也将提前追肥,补施基肥。河南省新乡专区最近组织各县棉花增产办公室主任对一百万亩丰产方棉田进行了检查,认为出苗好,苗期管理抓得紧、治虫工作搞得好,全部合乎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多数地区播种进度较慢,正在突击抢种中;播种结束的地区,也已展开棉田查苗补种和中耕除草工作。
今年全国各地搞营养钵(块)或方格育苗移栽的棉田约有一千万亩。这种棉苗,准备移栽到春白地里去,已经开始移栽,成活率很高。这类棉田将比一般直播棉花早开花十天到二十天以上,每株可以多结早桃两个到五个以上。四川省简阳县今年移栽的棉苗个别已经现蕾,预计在6月初旬就可见花。南方为夏收腾地后移栽用的棉苗,以及各地为将来移补缺株用的“太平苗”,都开始采取解除保温装备、进行大田锻炼等措施,以利于棉苗正常地生长发育。
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今年扩大棉田都在一倍左右,发展了不少新棉区。各省都很注意对新区植棉的支援工作。浙江省金华、温州两专区是今年新发展的棉区,省、专、县都分别举办了植棉技术训练班,为生产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省里还组织了慈溪等老产棉县的植棉能手到这些新棉区辅导。现在这些地区第一次种棉花的农民群众信心十足,纷纷向老产棉县提出挑战,表示要虚心地向老产棉区学习技术,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的棉花增产经验,力争秋后丰收比过老产棉区。江西省吉安专区也是新扩大的棉区,由于播种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同时不少由稻田改成的新棉田土壤比较粘重阴湿,死苗缺苗较多;当地群众并不因此丧失信心,他们一面采取了早中耕、多中耕的办法松土,提高地温,保护棉苗,一面一次又一次查苗补种和移栽。
许多产棉区为了解决加工细作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注意了工具改革。江苏省泗阳县农具厂已改装出一种中耕器,比当地现有的中耕器效率高三倍以上;试制成功的喷雾器,已经投入生产,计划在第二季度内生产二千架。各地许多人民公社大量采集了去年经过试用的野生草药根叶和树皮,保卫棉花不受病虫侵害;同时,大搞土化肥,增添和修补提水工具,要让棉花“吃饱喝足”。
目前,查苗补种和突击完成棉花播种任务仍然是很重要的问题。长江流域棉区各省因麦类密度加大,套种棉花比较困难,同时前一时期雨水频繁,播种进度受到影响,尚有20%左右的棉田没有下种。黄河流域各省播种已达到90%以上,但扫尾工作迟缓。需要引起注意。(附图片)
上图:云南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勐定@的傣族农民今年第一次种棉花。这是社员在棉田里拔草。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第3版()
专栏:短评

千方百计完成棉花播种计划
今年各地对棉花播种工作都比往年抓得早,抓得好。因此,大部棉田达到了地平、墒饱、肥足的要求。谷雨前播种的棉花,已普遍出苗六七成以上。各地所规划的大面积丰产棉田(全国约有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亩),棉苗更是出得整齐、长得茁壮,绿油油的,逗人喜爱。
但是,棉田播种面积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不是处处都很好。目前全国还有15%以上的棉田没有播种。没有完成播种计划的客观原因固然很多,如长江流域麦子密度加大,套种棉花有困难;前期雨水又较多,影响了棉花播种进度;黄河流域各产棉省播种达到90%以上后,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棉田管理上去了等等。但是,只要加强主观努力,棉花播种计划还是可以完成的。如同样处在南方多雨情况下的江苏泗阳、安徽巢县、湖北天门等县,采用育苗移栽等办法,4月底就完成了播种计划。又如河北省束鹿县八十万亩棉田,既及时完成了播种计划,又在4月底,就对早播棉田普遍进行了查苗补种和田间管理工作。那么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有不少人认为种多种少没有多大关系,只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样可以实现棉花增产计划。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没有足够的面积就不能确保棉花增产指标的实现。以一亿亩来计算,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才可以完成生产皮棉一亿担的指标:以九千万亩来计算,亩产就要提高到一百一十斤才行。面积愈少,单位面积产量就要求得愈高。可是,在目前条件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播种总面积计划不能完成,就会给总产量计划的完成造成很大的困难。只有按原计划面积或更多一点面积播种,才是更现实更稳妥的做法。因此,棉花播种面积不能减少。如果群众对于这点一时想不通,就应该向群众说清道理。如果群众同意了,而只是土地不够,这好解决。除了尽量套种以外,还可以利用一部分春白地播种。江苏省南通、苏州两专区正在利用春白地完成棉花播种计划。如果播种面积仍不能达原订的计划,还可以搞方格育苗和营养钵(块)育苗,以便在麦收后移栽。这些办法,北方或南方,都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
对已经播种的棉田也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种一亩,收一亩。断条缺苗,应该尽快补起来。看起来一亩地里断一些条、缺一些苗似乎“无足轻重”;可是,每县、每个公社不妨计算一下,如果把所有的断条缺苗加起来,不也等于减少了很大的播种面积吗?


第3版()
专栏:

赛红 赛勤 赛巧
山西沁县男女社员各级干部奋勇争先
本报太原13日电 一个以“学天柱、赶东果、追江考、赛李锐”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红、勤、巧”竞赛运动,在山西省沁县展开。据典型调查,运动开展后,劳动效率约提高26%。
中共沁县县委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研究了一些社员在提高劳动效率和改进工具方面的先进事迹以后,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个“男人学天柱、妇女学东果、干部学江考、人人学李锐”的劳动竞赛运动。并且根据
“红能促勤”,“熟能生巧”的辩证关系,号召每个社员力争“勤”、“巧”、“红”。
采取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后浪催前浪不断前进
棋逢对手,短兵相接,这是全县各地竞赛中普遍采用的形式。首先发动广大社员自报劳动日,订出分季分月投工计划,然后由社员点兵选将,直线联系,互找对手,互下战书,生产队出榜公布,坚定对垒双方的必胜信念。每七天、十天、最多半月评比一次。在这期间,互报投工情况,互相鼓舞促进,到期公布战果。一段竞赛结束之后,社员另找新的对手,树立新的对立面,开展新的战斗。
树立“标兵”,群追众赶,这是多数地区采用的形式。郭村管理区(王东果的家乡)总结了王东果的典型事例,发动了一个“妇女学东果,男人也学东果”的运动。霍富旺对王东果说:“去年你是模范,今年咱看谁是英雄!”女副主任龙兰香代表全体妇女提出了今年要出现一百七十八个东果式的“女状元”计划。于是,竞赛运动就有声有色地展开了。
城关、韩洪等地区还采取了“唱对台戏”的方式,集体竞赛。郭道公社李其中和王成中两个作业组,在水稻育秧时,同样“阵地”,同样“兵力”,同样“武器”,同样任务,两军对阵展开竞赛。结果,李其中组采用“百孔漏斗洞”(似捞面条用的笊篱)撒籽,勤巧相结合,三天内即完成育秧一亩的任务(连整地、平畦等在内),撒籽非常均匀,集体突破定额47%。王成中组虽然也在同一时间完成,突破定额21%,但撒籽不够均匀。
选定日期,大破定额,这是长盛等地区采用的形式。一般选定每月的三、六、九或逢五、逢十,定为
“突破定额日”。每逢此日,由生产队向社员交代做活地点、干什么活、定额多少、质量标准、报酬多少,使社员心中有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突破定额。以段柳管理区为例,第七生产队在4月15日的“突破定额日”里,七个妇女就有五个突破了定额。李永梅一天做了五种活,得到十七分,超过底分一倍。队里发给光荣证,管理区给写上了光荣榜。
大连环套小连环,这是目前春播阶段较为普遍的竞赛形式。大连环是区、队之间互相竞赛,互派代表到对方,边劳动,边“取经”,共同促进。小连环是在集体操作的农活上,如点种山药,由刨窝、倒圊、点籽、抓粪、复土等五种不同的操作者展开竞赛,连环监督,也叫做“前后验收”。这种方法在春播时期运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既加快了春播速度,又提高了播种质量。
培养熟悉全面业务的生产队长,尽量发挥社员的特长
培养张江考式的队长,指挥李天柱式、王东果式、李锐式的社员。全县各地为了提高领导水平,使这个运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每个管理区都由总支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亲自培养“张江考”。一般的做法是:帮助队长从短期计划、小段安排、修制定额、分配活计、组织竞赛等方面,全面熟悉业务,以生产领导生产,力争成为全队的“标兵”。这样,就在实践中提高了领导才干,带动了广大社员,促进了运动向纵深发展。白郝管理区把第二队队长粟成玉当作培养重点之后,在十一天内投工二十六个,成为全队的一面红旗。广大社员都向队长学习。除83%的男女劳力突破定额外,还出现了三十一个粟成玉式的“标兵”。许多管理区在重点成熟之后,组织各队队务干部召开了现场会议,吸取了经验,使运动很快全面开花。
劳动管理巧安排,促进社员多投工。这是绝大部分管理区和生产队在组织竞赛中采用的措施。根据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由管理区和生产队把各种农活分别等级,分别轻重、粗细、脏净、安险,定出定额,所有劳力排队评定底分,因事用人,因人制宜,尽量采纳社员意见,使社员自选“用武之地”,尽量发挥社员一技之长。这样就使广大社员都有了奋斗目标。
时不空过、路不空行的人越来越多,勤奋劳动形成风气
“天上繁星千万颗,没有今日新事多”。全县开展红勤巧劳动丰收竞赛运动虽然仅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但已经立竿见影。巧排农活、大搞革新、时不空过、路不空行的人越来越多。不挑肥拣瘦,不躲重就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勤奋不懈,诚实劳动,巧计巧干,“找虎而打”,在全县成为风气。据4月1日到20日的不完全统计:全县九万九千个男女全半农业劳力和一万多个县、社、区、队在乡干部,共报投劳动日近四万个,较原来的投工计划提高103%。从二十天的劳动实绩看:男全劳力每人平均投工二十六点三个,男半劳力二十一点一个;女全劳力二十一个,女半劳力十三点九个;干部平均二十二点七个。全县共改革推广深耕、整地、密植、运输、加工、灶具等各种工具六万多件。出现李天柱式的男社员二千九百八十八个;王东果式的女社员二千六百四十三个;李锐式的男女社员一千零六十一个;张江考式的干部七百六十五个。〔附注〕李天柱
山西壶关县红旗公社川底生产队的一个作业组组长,在去年做了六百十五个劳动日。王东果
山西沁县郭村公社的一名十九岁的女社员,她干活踏实,注意巧干,去年做了五百零二个劳动日。张江考
山西壶关县金星公社的一名生产队长,他善于联系群众,巧于安排农活,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因此工作十分出色。李 锐
山西汾阳杏花公社冯郝沟管理区的社员,他改革了多种工具,使社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第3版()
专栏:

人人争“十好” 处处见“五多”
定期评比推进增产节约
宽甸太平哨公社泡子沿大队春耕播种又快又好
本报沈阳13日电 辽宁省宽甸县太平哨人民公社泡子沿大队开展“十好”社员运动。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个个鼓干劲争上游,出现了优秀社员多、劳动出勤多、创造发明多、新人新事多、干部参加生产时间多的“五多”新气象,有力地推动了生产高潮,使全队的春耕播种做得又快又好。
这个队在去年大跃进中出现了很多先进人物。“十好”社员运动,就是通过总结这些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树标兵,定标准,然后开展起来的。经过社员评选,大家共选出三十一名优秀社员。他们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如女共产党员张永新,什么工作最艰苦,她就去干什么。她原来是个生产队长,看到养猪场问题多,就要求上猪场工作,选了十六头最瘦的母猪归她饲养。半年以后,这些猪都肥了,怀了胎。兴修水利的时候,她比一些男人干得还欢。有一回,掉到冰窟窿里去了,棉裤湿透,腿冻得打不了弯,大家劝她休息,她仍然坚持着干。把一些标兵树立起来以后,党支部又发动社员讨论:怎样才能算个好社员?大家摆出了十条标准:学习、政治、思想进步好;响应党的号召好;遵守政府法令好;按时出勤完成任务好;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好;革新技术、创造发明好;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好;提高警惕、“四防”工作好;消灭四害、清洁卫生好;互济互助、团结友爱好。够这“十好”,就是好社员。
好社员的条件订好以后,也有些人觉得:这不过是个形式,谁好谁坏,党知道就行,比不比有啥?党支部于是先作典型试验,让大家亲眼看看开展好社员运动的好处。试点是在第三小队进行的。这队有个社员叫王成富,去年曾被评为好社员,有点自满。这回被评为“九好”社员,他弟弟王成斗被评为“七好”社员,口口声声要赶过他。王成富这回着急了,自满情绪打消了,干活更加起劲了。大家看到这种情形,都觉得开展好社员运动有好处,各小队都以“十好”做标准,以当前生产为内容,看思想、看行动、看贡献,做什么评什么,小队十天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年终总评。大队设光荣簿,记载社员模范事迹;小队设竞赛榜和光荣榜。在小队里再次被评为“十好”社员,就上光荣榜;连上三次光荣榜,就上光荣簿,并给予“十好”优秀社员称号,发给物质奖励。于是,“十好”社员运动便热烈地开展了。
4月中旬,全大队进行了一次评比,大大鼓舞了社员的积极性,人人精神焕发,出现了更加生动活泼的局面。在第四小队,田增全被评为“十好”社员,大家都拿他当学习的榜样。社员李世家“一好”也没评上,他当场就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当上“十好”社员。从这以后,天天出勤,什么活重就争着干什么。三小队社员金显文,去年大跃进时劲头不大;开展“十好”社员运动以后,他提出学庆福、赶庆福(姜庆福是这个队的“十好”社员)的口号,向着“十好”标准努力,在评比会上被评为“八好”社员。宋三好老汉,已经退休好几年了,现在也来撑犁了。他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我才七十二就不能当十好社员啦!”他撑犁又稳又细,青年社员都拜他为师,夸他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第3版()
专栏:

贵州百万青年学习黄宝兰
比赛提高劳动效率
本报贵阳13日电 贵州各地农村约有百万男女青年,投入了学习黄宝兰(插秧能手,贵州省农业劳动模范),提高插秧劳动效率的竞赛运动。
贵州铜仁县江口公社女社员黄宝兰使用插秧机一日插秧九万七千窝的消息,于4月底传遍全省后,激动了广大青年男女的心。修文县的青年妇女,激动地议论这件事。她们说:黄宝兰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这个县已有一万五千名妇女决心“学宝兰、赶宝兰、超宝兰”。金沙县沙土公社官田管理区的一千二百多名青年男女,看到登有黄宝兰插秧新纪录的报纸时,立即围坐田间,展开热烈学习。他们经过三天的苦学苦钻,有七百五十个青年男女学会了使用插秧机。正安县凤仪公社马桑管理区著名女插秧手王昌华,发现黄宝兰已远远超过了自己,大吃一惊,对人说:真是强中有强。她决心赶上去。
各地青年男女在学习黄宝兰的运动中,都是劲上加劲,巧上加巧。他们积极改进插秧技术,使插秧效率步步提高。最近出现的一天插秧十五万七千六百多窝的姑娘——思南县塘头公社十九岁的共青团员刘世芬,开始使用插秧机时,插得不快也不好,但她顽强地学习和钻研,很快地发现了插秧机档板太松、秧夹过重的缺点,立即加以改进,工效比原来提高一倍以上。遵义市郊鸭溪公社社员陶明光,他在学黄宝兰的运动中,第一条措施就是革新工具。插秧机拖秧带水的毛病经过改进后,他的插秧效率比以前提高七倍。
在这项竞赛运动中,各地党组织都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并且注意表扬新出现的技术标兵。中共湄潭县委会,在绥阳公社发现十九岁的姑娘徐仁香,一日插秧十四万窝的全县最高纪录后,迅速向全县发起开展
“学宝兰、赶仁香”的插秧竞赛运动。几天后,凤冈公社的女社员黄明霞,就赶上了徐仁香,而黄明霞在赶上徐仁香的第三天,又被本队的插秧能手尚士英超过了。就这样,今年的水稻插秧进行得既快又好。
目前贵州全省已有十多万人接近黄宝兰日插二亩七分的纪录,并有一小部分人已超过了黄宝兰。
各公社随着插秧竞赛运动的热烈开展,出勤率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插秧进度大大加快。湄潭县永兴公社的插秧手们,劳动效率都由开初的日插四分提高到日插一亩五分,从而一万多亩水稻比去年同期提前二十多天完成插秧任务。许多地方原来出现的插秧劳力不足情况,也得到了缓和。


第3版()
专栏:

“多谋善断”二三事
本报记者 邓国庠
基层干部怎样才能够领导好生产?在领导生产中,如何使工作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越做越踏实细致呢?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最近访问了广东省河源县东埔公社群峰生产大队的干部。在那里,我听到了几个有重大意义的“小故事”。
多谋善断 当机立断
在春耕插秧开始的时候,这个生产大队插秧速度很慢。干部深入群众作了调查,发觉不少人对社里规定的今年的密植规格——一乘四、二乘四和二乘五不很满意。于是,便在4月3日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密植规格的意见。党总支书记廖罗添对大家说:“插秧的规格是以前定下来的,当时虽然经过大家研究,但是广泛深入地征求群众意见还做得不够。现在看看大家认为插得多密才合理?”廖新平说:“我看干部决定就可以了。”廖罗添说:“不,要插多少,应该由大家来研究决定。”但是,大家谈的意见还是不多。
廖罗添为了启发大家发言,便拿起人民日报“论合理密植”的社论向社员们细细地读了一遍。接着,大家就谈开了。廖新平说:“依我看,今年插秧,不要插得像过去那么密,否则禾苗要倒伏,要达到计划产量就没有把握。”殷石桂说:“是呀,今年插得过分密了,我说插二乘五好。去年,我们用这种规格插的最多,结果,我们生产队晚造超额完成了包产任务。”殷石桂提出的意见,很得到一部分人的赞同。但殷石金认为,再疏一点,插到三乘五更合他的心意。许多老农都觉得这两种规格都不错。
广开言路之后,大家都畅怀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廖新平提出他的主张:“我认为插七乘六最好,最密也只能插到六乘五。”他又补充说:“据我种了六十多年田的经验,这里的田(他指向室外一大片土地),过去插的是八乘六至六乘五,没有下什么肥,也从未深耕过,但长得很好,每亩收割三、四百斤。现在肥料积了这末多,又进行过深翻,如果按过去那样的规格插秧,禾秆肯定生得指头那么粗。现在插得那样密,秆身只有香枝骨那么细。”有人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展开了畅所欲言的争论。殷石金说:
“新平伯,你讲的不是真实话。现在规定的规格的确是过密了,但是退回到你所说的七乘六的疏植,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是不能多收稻谷的。去年我们横排那里,全部插的是三乘五,却不是你说的像香枝骨。这些禾长的很好,没有倒伏,割两镰就有一大扎,秆子粗壮得要咬紧牙根才割得断一捆。这三十多亩田,平均每亩得到一千多斤产量,最高的有一千四百多斤。”殷石金的话,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因为他说的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大家在讨论中对多方面意见分析、比较,大都认为按照不同的田插二乘五、二点五乘五、或三乘五的规格比较合理。
党总支部研究了群众这些意见,认为很对。规格应该比去年早造加密,比去年晚造稀些(当地去年晚造植得过于密了)。
由于新定的规格合了群众的心,插秧速度大大加快了,全大队每天插秧进度由八十来亩增加到了二百多亩,最高达到三百一十亩。结果,比去年提早半个月插完秧。社员们对大队领导干部这样耐心地倾听群众意见,感到非常满意。女社员潘亚四对廖罗添说:“廖书记,今后多开这样的座谈会好哇,上下通气,大家筹谋,今年一定可以超额完成增产计划!”
因地制宜 区别对待
在早稻插秧结束转向田间管理的时候,中共韶关地委要求在全区推广张先昌创造的自动排灌法。群峰大队的干部仔细地研究了这个经验,认为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推广的先进经验,决定在全队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社员意见纷纷: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这情况立刻引起了党总支委员的注意,便专门召开农艺师座谈会,研究推广这个先进经验的有关问题。会上,农艺师们热烈地各叙己见。他们反映了有些社员对推广这个经验情绪上抵触的原因。原来实行张先昌的自动排灌法,是要在田里开沟的;但现在秧苗已插下,要开沟就得铲掉三行禾苗。这样,一些社员就觉得心痛。他们说:“一株禾三斤谷,三行禾苗要去掉多少谷呀!”因此,他们主张早造不实行自动排灌,到下半年才搞。不过,农艺师谢宜贵认为,张先昌的自动排灌法的确是个好办法,能够节省劳力,保温、保肥,还是应该推广的。会上,许多人都赞同谢宜贵的看法,肯定了这是个先进经验;大家权衡了利害轻重,认为不能因小失大,要针对社员的思想问题,使人人了解开沟自动排灌的好处。
但是,是否在全部稻田上推广这个经验呢?在会上农艺师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第六队的李亚仁说:“这个经验很好,但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我们这里山坑田很多,这些田没有长流水,硬搞自动排灌设备,搞好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在这类田推广这个先进经验,条件还不具备。第四小队的殷石桂也同意李亚仁的意见,他还补充说:“还有一些深翻以后没有耙平的田,在早造田也还不能推广自动排灌。因为田土忽高忽低,田水还不能自流通畅,搞了作用也不大。到晚造我们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这是可以全部推广的。”
这些意见摆了出来,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都认为在推广的步骤上要因地制宜。当场大家把全队的一千六百多亩稻田排了一下,确定有八百四十多亩可以推广张先昌的自流排灌法,其他的到晚造再推广。经过修改后的推广计划,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这件事实,又一次使干部认识到走群众路线的深刻意义。
与人通气 择善而从
经常与人通气,倾听群众中间各种不同的意见,采纳合理的部分,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是党总支书记廖罗添经常采用的工作方法。
一天,廖罗添和老农杨船女蹲在一块试验田旁边闲拉话。廖罗添对杨船女说:“你看,这块条播试验田长得怎样?”杨船女摇摇头说:“禾面葱绿得很,但保证没有好收成,我敢打赌!廖书记,如果有好收成,我的半年工资送给你。”廖罗添急着问:“为什么?”杨船女不快不慢地回答说:“你搞的这块条播试验田,密的太不像话了,禾苗一分蘖就封了行,弱苗,无效分蘖的禾把肥料吸去了,到头来你就只能割得一大把草。”廖罗添问:
“依你说,该怎么办呢?”杨船女说:“补救办法有三条:第一,两行禾苗拔掉一行,余下的每行条播禾苗也要拔稀,这样,收成就能保险。第二,禾根要用脚踩断,不让它徒长。第三,不要晒田,一晒田禾苗就要弱,会坏。”廖罗添骤然听到的时候,认为这些建议都是不可以采纳的。后来,他再细细地想想,觉得不完全是这样。这位老农提出的具体办法,虽然不可以完全照办,但是却反映出了值得注意的问题,意见中也有合理的可取的部分。他接受了杨船女提出过密有害的意见;但要采取去弱留强的间苗办法,把一百一十万苗减为六十五万苗,而不是照他说的那样两行禾苗拔一行,每行再拔稀些(那样会不分良莠地去掉四分之三的禾苗,而且会变成八、九寸行距的疏植了)。对杨船女提出不晒田、踩断禾根的办法,他认为是行不通的。但是这些不正确的建议,却提醒了他注意及早防倒伏的问题。他考虑:为了蹲苗防倒不必踩断禾根,适时适当地晒田和培土还是必要的。他照这样改进了以后,禾苗生长得果然更好了。
廖罗添就是这样,常常到田头找些群众谈心,征求群众对工作和生产措施的意见,得到了许多良策。最近,在制定整套的田间管理措施之前,他就访问了七位田间管理员、老农和技术员,同他们一道分析禾苗生长的特点,商讨出中耕、施肥、管理的措施。当然,群众的意见不会完全一致,有分歧,也有争论,这是常有的事。例如对于早稻要不要晒田的问题,看法就不一致。七个人中有四个人认为早稻晒田禾苗不好生长,有三个人认为晒田可以防倒伏。经过争论,充分暴露了矛盾的各个侧面,提出了各种可能解决矛盾的对策,就使得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够从各种意见中择善而从。这次讨论的结果是多数人接受了少数人的正确意见,少数人的正确意见变成了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了要适当晒田的正确决定。(附图片)
海南岛崖县椰林公社桃万大队的拔秧专业小组在拔秧,支援抢插中稻。
杨清朗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