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济南市加强对小高炉技术管理
关关脱硫确保质量
本报讯 济南市钢铁战线上“大破四关(产量、质量、成本、焦比),猛攻高硫”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经过四十多天的战斗,已经获得了辉煌的成果。全市平均生铁合格率达到84.7%;小高炉的利用系数平均达到一吨左右;每吨生铁的焦炭消耗量,五十五到八十四立方公尺的高炉降低到九百六十七公斤至一千一百三十六公斤,三到十三立方公尺的高炉降低到一千二百六十六公斤至一千三百七十五公斤;生铁成本也由1月份的每吨三百九十八元,降低到一百七十二元。
济南市钢铁战线上获得这个成绩是不容易的。他们的生产条件并不算好,铁矿石含铁量平均只有40%左右,焦炭全部是用土法炼制的,高炉中有44.3%的容积是三至十三立方公尺的小高炉。他们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市委加强了对生产的领导,充分发动了群众积极性的结果。
2月中旬,市委第一书记亲自召开了各钢铁厂党委书记、高炉炉长和技术员的座谈会,逐厂、逐炉地检查了生产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找到了各种炉型中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的“标兵”。如省人民委员会机关炼铁厂十三立方公尺的小高炉,平均日产生铁十七吨,每吨生铁成本在一百九十元以下。接着,竖立标兵,开展了“大破四关,猛攻高硫”的战斗。
为了把群众运动搞深、搞透,各厂(车间)都以党委书记为首成立了技术革新委员会或“破四关”指挥部,很多单位的党委书记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作到了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运动中,市委、区委都注意了发挥“标兵”的作用,召开现场会和组织参观、学习,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破除迷信,找出办法,使群众运动有声有色,一浪高于一浪地向前发展。
突破原料加工、冶炼、炉外脱硫三关,是“大破四关”的主攻目标。原料加工采取“粗粮细作”的方法,去掉杂质,控制粒度,如果含水分大时,还要经过预热,以保证小高炉吃得“干、净、匀、熟”。小高炉的风机采取并联的方法,把风量提高一倍左右;管式热风炉采用多嘴燃烧的方法,将温度提高到七百多度;炉内用生石灰代替石灰石,加大了脱硫能力。对含硫较高的铁水,在炉外再加生石灰和食盐,以减低铁的含硫量。总之,三道关口,关关脱硫。
为了保证质量,还加强了技术管理工作。严格规定:不合要求的生铁,不算任务,不准外调。同时,加强化验和检查制度,规定原料和生铁要分批、分炉化验;建立工厂标签和铁的分类管理制度。
首先,根据煤炭、矿石供应情况,缩短战线,作到少开炉,多出铁。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挥十三立方公尺以上高炉的作用,凡设备完整的,全部开炉生产;三立方公尺的小高炉,大部分迁到矿区生产,只保留部分好的;淘汰市区的一点五立方公尺以下的小高炉和土高炉。
其次,整顿劳动组织,精简人员。对各种不同炉型,分别确定了编制。市内四个区的炼铁职工,由原来的一万五千人减少到九千人。
第三、实行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和健全原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制度。矿石、焦炭都合理调整了价格,按质、按量论价,既促进了各炼铁厂,也促进了矿山、煤矿、炼焦等单位的经济核算工作。(附图片)
去年“七一”才动工兴建的济南钢铁厂,现在已初具规模,炼铁、炼钢及轧钢等重要工程都进入紧张施工阶段。郑 华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独立核算各计盈亏
河南漭河钢铁厂吨铁成本逐月下降
本报郑州11日电 河南省济源县漭河钢铁厂以车间为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各计盈亏,使全厂每吨生铁的成本下降到一百八十七点七元,其中辛庄炼铁车间的吨铁成本只有一百四十七元。
漭河钢铁厂是在实行基地化的时候,将八个钢铁厂经过整顿提高合并组成的。原来的那些厂变成漭河钢铁厂的炼铁车间以后,车间职工,一方面由于他们是大厂的一个单位,缺少什么,就伸手向厂部要,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些车间的人马还是原先的那套班子,同自己的人民公社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什么,就到人民公社去拿。这样,在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上,就忽视了精打细算,铁的成本很高。
今年1月间,中共济源县漭河钢铁厂党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便在搞基地化的同时,提出了统一领导、分级核算、各计盈亏的办法,并且划清了厂与车间、钢铁工业与农业的界限,互相之间调配物资一律作价。接着,厂和车间便迅速建立了各种管理机构和制度,对财务开支、批准权限都作了具体规定。各车间还根据炉子容积的大小,制定了产量、质量和原材料消耗指标。在各个炉子上,还建立了核算卡,记载着每班的产量、质量和用料情况。这样从厂到炉,便作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计划,样样有纪录。
从各车间领导来说,因车间成了独立核算单位,在领导思想上便改变了过去只顾高产、优质而不问成本高低的那种现象。他们为了使生铁成本迅速下降,天天去看各种原始纪录,具体地分析研究生产情况。如果发现那个炉子用的原材料多,而炼出的铁少,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要是发现好的典型,就立即总结推广。
各车间在实行独立核算的同时,还制定了生产定额和超额奖的办法,这种办法,大大地推动了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各车间的职工,还利用业余时间,在第一季度里拣出乏炭六百三十吨,碎铁二百五十吨。
由于职工们改进了工具和操作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全厂人员月月减少,而产量却月月上升;2月份产量比1月份增加10%,3月份又比2月份增加21.4%。随着矿石焙烧、风量的提高和以石灰代替石灰石作熔剂等措施的普遍采用,不仅提高了铁的质量,使第一季度生产的铁的含硫量只有0.08%左右,同时,还有30%多的合格的灰生铁,而且使每吨铁的耗煤量也逐月下降。
漭河钢铁厂的成本虽然大大降低了,但是他们并不自满。目前成本最高的车间和成本最低的车间还相差一百元,就是在成本最低的车间里,各个炉子吨铁成本的高低也相差好几十元,他们正在总结先进经验,推广先进经验,以便达到全厂普遍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2版()
专栏:

力争海盐大丰收
本报评论员
在决定性的季度里夺取决定性的胜利。这句话对于海盐生产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海盐是带有季节性的产品,每年春晒季节,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四个主要海盐区,降雨量小、产量一般占年产量70%左右。今年,大跃进的客观形势要求这些地区在二季度内生产指标达到全年任务的90%以上。时间短,任务大,一分一秒都是十分宝贵的。
怎样抓紧时机保证春晒任务大获全胜呢?根本关键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搞以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红旗竞赛运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千方百计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快好省地完成国家计划。根据海盐区当前的生产情况,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又必须以制卤、水源、结晶、改革工具、掌握气象作为主攻方向。“卤是盐的娘”,要做到多出盐,必须充分发挥扬水设备潜力、挖掘引潮沟、加强水源调度,储足含盐度较高的海水,推广深卤结晶和各种立体蒸发的经验和甩撤老卤等先进经验,发挥结晶设备的效能。在工具改革方面,首先要把用工最多、劳动负荷最重的工序,实现半机械化或机械化。在气象工作上,还必须提高与天时作斗争的能力,正确掌握天气变化趋势,根据气象条件决定技术措施,雨前做到“五抢”:抢扒、抢运、抢苫、抢保、抢蒙;雨中做到“四勤”:勤排淡水,勤检查闸门,勤检查卤水浓度,勤研究雨后措施;雨后做到“五及时”:及时撇去淡卤留下浓卤,及时勾除混卤,及时放出淡卤放入饱和卤(中雨),及时根据降雨情况安排上部卤水,及时修正滩池(大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避免或减少自然条件所造成的损失。
有些人对于春晒中的气象情况是有顾虑的。万一天气多雨,生产就有完不成的危险。我们认为气象条件对于海盐生产确有影响,但是决定生产好坏的主要因素,还是人的主观努力。经验证明:在同一个场、同样气象、设备条件下,一个小组与另一个小组的单位面积产量常常非常悬殊,如辽宁旅顺盐场平均单产每公顷为一百一十八吨,而该场孙华喜小组则达二百十九吨。今年第一季度,特别是2、3月份,沿海七省的降雨量都大于去年同期,但整个海盐区的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9%。有的省还超过一倍半以上。
有人担心材料设备不好解决。其实,材料设备的困难,也要依靠群众去解决。只要发动群众,就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广东省的惠阳和两阳盐区,为了革新工具,发动群众献计、献材,短期内就解决了三十架风车、二十架牛车、三百四十座枝条架和喷雾器、二千四百个卤缸盖所需的材料。塘大盐场今年原需要增加封盖盐堆的苇席四十多万张,经过群众讨论,改进了封苫方法,并在保证不漏水的前提下,便解决了三十六万多吨原盐的封苫材料。由此可见,只要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就可以得到设备材料,战胜自然祸害。
目前,制盐工业系统社会主义红旗竞赛的阵势已经摆开,群众情绪很高,为了把运动愈搞愈热,愈搞愈细,愈搞愈深入,首先必须认真扭转某些单位领导落后于群众的现象,坚决贯彻一交、四大、两参、三结合的经验;保护群众的苦干精神,启发和支持群众巧干。对群众提出的革新项目,必须根据“洋土结合”的方针,抓紧对目前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认真研究鉴定,及时推广。
由于海盐企业面广、线长,生长分散,指挥机构必须加强生产第一线的领导,掌握情况,处理问题。及时交流先进经验。对于生产小组要适当地增加他们的权力,特别天气变化时关于收盐、保卤的处理权相应地交给小组长,使其因地因时地采取措施。发挥独立的战斗作用。
目前,制盐工业上的“淮海大战”正处在十分紧张的阶段,全体盐业职工,都应该以无比高涨的政治热情,移山倒海的英雄气概,破除万难,再接再厉,坚决打好这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


第2版()
专栏:

抓紧旺季 增产海盐
全国盐产量头四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6.69%
本报讯 制盐工业在今年头四个月内,全国产盐量超过去年同期26.69%,海盐产量超过29.33%。
今年一开始,各盐场就抓紧了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这个基本环节,展开了评比竞赛。随着运动的深入展开,群众干劲愈来愈大,革新措施层出不穷,生产纪录日新月异。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几个主要海盐区,今年无论在修滩、制卤、产盐方面,都比去年动手得早,进度也快,质量也好。河北省的塘大盐场,去年12月中旬结束生产后,就全力突击修滩,仅仅用了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今年1月4日在零下十多度的严寒中,就灌池生产,1月底全场结晶池基本灌齐,二月底产盐达二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九十多倍,而且都是含氯化钠95%以上的一等盐,彻底打破了“十有九年,清明见盐”的陈规,使海盐由季节性生产转变为长年生产。浙江以南的几个海盐区,产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一倍以上。
目前,风和日暖,正是海盐区生产上的黄金季节,在祖国一万多里长的海岸线上,正在形成一个更加壮阔、更加宏伟的海盐丰产高潮。(附图片)
淮北盐场的工人们正在盐池里将晒好的盐扒出来。
 泰 俊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编后

秘诀在个“算”字上
河南省济源漭河钢铁厂为甚么生铁成本能够从高到低?为甚么增产节约能够搞得较好?
分析原因,秘诀在个“算”字上。
“算”字内容包括很多,算收、算支、算人、算物、算产量……等等。算和不算,出入很大。不核算,或算得不精细,结果必然成本很高。但是如果一切都精打细算,就可以降低成本。
经济工作愈作愈细致,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使产品生产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而作到这一点,关键问题是精打细算。
怎样就能做到精打细算?首先,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有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有了成本核算的观念,人们就会自觉地按照总路线的尺子去衡量各个生产环节是否合理,检查各个生产过程中有无漏洞,从而设法堵塞漏洞。所以,成本观念是一切企业领导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观念。这种观念具体反映了对待国家企业的负责态度。
其次,还必须建立各种生产和管理制度,这是经济工作活动的准则。没有必要的制度,或是制度不健全,要作好经济工作,是困难的,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之中。大厂需要有制度,小厂也需要有制度。当然,各个经济单位不同,制度也不必划一,可以根据本企业情况,制订适合于本企业的各种生产管理制度。
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建立各种生产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不正是漭河钢铁厂生产提高、成本降低的原因吗?


第2版()
专栏:跃进橱窗

客货两用的玻璃钢汽车
沈阳市玻璃仪器厂与沈阳市汽车修配厂合作,最近试制成功一种客货两用微型玻璃钢汽车——“群英一号”。
这种汽车样式新颖、美观大方,除发动机、轮轴和轮胎钢板是金属外,其他如底盘翼板、保险杠、车箱等全部是用玻璃钢制成。车内有两排座位,可坐四人(连司机)。车身总重二百公斤,仅为钢板车身重量的三分之一。由于车身轻巧,行驶灵活,耗油量也少。它在平坦路上行驶,可以载重半吨,最大时速为三十五公里。 (盖太来)(附图片)


第2版()
专栏:跃进橱窗

十七种用途的收音机
上海康歌无线电行修理部最近试制成功了一种能作十七种用途的收音机。它适用于交流、直流,可作收音、扩音、对讲、无线对讲、无线广播、发报、收报、代电话机、电话会议机、耳聋机等用途。
(周五行)(附图片)


第2版()
专栏:跃进橱窗

广西制出拖轮
广西僮族自治区梧州造船厂自制成功第一艘双蒸汽机拖轮。这艘拖轮全长二十六公尺、宽五公尺,平均吃水一点三五公尺。由于它有两部主机,航行平稳;如有一部主机发生故障,仍能继续航行。这艘拖轮在试航中证明,它完全适合于浅水急流的内河航行。 (雨淋)


第2版()
专栏:跃进橱窗

巨型开沟?
一台每小时可以代替三百六十九个劳动力干一天活的开沟犁,4月7日在北京拖拉机站修理厂试制成功。这台巨型开沟犁重四吨半,高二点九公尺,长六点二公尺,适用于农业生产修筑排灌水渠。
经过试用证明:用两台C—100型拖拉机牵引,每小时可开零点七五公尺深(上口宽二公尺、下口宽零点二二公尺)的斗形水渠二点二二公里长。(李玲、宋湘生)


第2版()
专栏:跃进橱窗

新型脱谷机
佳木斯机械厂最近设计并试制出我国第一台900型双滚桶、高效率的自动脱谷机。这种机器每小时可脱谷物二吨半以上,但和同等效率的MCA大型脱谷机相比,材料却要节约90%以上。(敏光)


第2版()
专栏:跃进橱窗

织布不用经轴
武汉帆布厂直接用筒纱织布试验成功——织布不用经轴。它免去了整经工序的操作过程,节省了劳动力。
织机不用经轴,可使布机充分发挥机械效率,提高生产,并节约棉纱。这个厂预计推广后,在半年内即可节约棉纱九件,增加产量三万公尺。
(答作根)


第2版()
专栏:

漭河新事
本报记者 陆笑萍 郝健
暮春4月,位于太行山下的漭河钢铁厂里,一排排整齐的炼铁炉,整天浓烟缭绕,遮蔽天空。震耳欲耸的机器声伴随着呼呼的炉火声,昼夜响个不停。在炉群附近的孔山、大岭堂一带,也不断传来了开矿的爆炸声,那里蕴藏的赤铁矿约有二千五百万吨,含铁量达到40%—60%。炉群周围的克井煤矿,开采出来的煤炭堆积如山。从土炉通往煤矿、铁矿的几条公路上,汽车、马车拖着长长的尘土尾巴,川流不息地奔跑着。
最好的办法
这个小土炉群的钢铁基地一确定下来,中共新乡地委就给了济源县1959年产三万吨铁的任务。中共济源县委一计算,完成这么大的任务,要建多少座炉子,要多少劳力才能完成啊!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职工改革炉型。
有一天,漭河车间的老犁面炉炼铁能手史德祥,看见一个水轮机带动六个炼铁炉,他心里想,这样不是分散了风力吗?假若把炉子改得大一些,用一个水轮机鼓风,一定会多出铁。
史德祥一面想一面就动手在地上设计炉型,他想:假若把犁面炉的腹部扩大,不是可以“多吃多拉”吗?他同另一个老工人一起经过一天的苦战,用泥巴和耐火土建成了一座四尺高、容积一点五立方公尺的炉子。第二天,炉子点火了,头一天就出了八百多斤铁,接着产量上升到一千七百斤,最高达到七千二百斤,比原来犁面炉的产量提高了十几倍,大家都高兴地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大肚炉”。从此,漭河钢铁厂的产量就日日上升了。
向高产进军
大肚炉的产量虽这么高,工人们并没有以此为满足,接着他们又挖空心思,以提高炉子的利用系数,来夺取更高的产量。
在今年2月间,辛庄车间一号炉炉长郭法彦首先吹起了向高产进军的号角。他在一次大会上提出,他们用二十马力煤气机带动的一点四立方公尺的大炉子,保证日产万斤,这一下子轰动了整个车间,好大的一个数字啊!在过去,日产六、七千斤就有人感到不少了,而现在居然要日产万斤,这怎能不使人注意呢!工人孔庆平问他:“日产万斤你有啥根据?”郭法彦说:“有啥根据?过去矿石品位不高,没有焙烧,粉碎粒度又不够均匀。如果把这些薄弱的环节克服了,日产万斤一定没问题。”经他这么一提醒,第二天,许多工人便利用工余时间亲自到矿山去精选矿石,郭金娥带领着妇女把焙烧的矿石破碎得像核桃一般大,并全部过了筛。在他们誓夺万斤铁的那天,煤气机手尚新福也开足了马力,使运转速度由原来一分钟二百九十转提高到三百五十转,出铁时间很快的由四十分缩短到三十分、二十分。这一下可把工人忙坏了,上料工刚刚把料上完,炉前工就在叫喊着,出铁时间到了,要他帮助把一块块热铁拖走;做砂模的因为忙不过来,还不得不向外求援。二十四个小时后,厂里验收的人来了,称过了一块又一块,当最后的一块铁被抬走时,一合算,是一万零五百五十二斤,并且有一部分是灰生铁。郭法彦高兴地笑了,因为他们夺取了全县的高产红旗。辛庄车间一号炉正为日产万斤铁艰苦奋斗的时候,周围车间的工人们,像看“西洋景”那样都纷纷赶来参观,原来带着怀疑心情前来参观的大峪车间六号炉炉长周备玉,看到他们出铁的时间,心里一计算,扭头就走。他回去马上发动群众向万斤进军。结果达到日产一万一千一百六十五斤,真是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人人关心成本
他们生产的铁,质量这样好,但成本却很低。3月份全厂每吨铁的成本平均一百八十七元七角,其中辛庄车间达到了一百四十七元,他的成本这么低,是因为这个厂以车间为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辛庄车间在实行独立核算的时候,就制定了各种定额和超产奖励的办法鼓舞了群众改革技术的热情,采矿、运输、粉碎日日突破定额,3月份的人员虽比2月份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产量却比2月份增加近二分之一。工人们为了降低原材料消耗,在每个炉子的前面都挂上了一个用料卡片,把每班用料和出铁的数量记在上面,炉长看到那个班用料多,出铁少,就来追根究底,设法解决。有一天,车间党委书记从用料卡片上发现一号炉由于焙烧矿石提高了温度,一吨铁只用了一点三吨煤的先进经验后,立即进行推广,结果使全车间的煤耗,由一吨铁四吨煤炭下降到一比一点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少工人,背着个布口袋,手里拿着小锤,在翻浆倒渣。他们在干什么哩?原来这就是拣乏炭,拾碎铁的队伍。现在整个车间已经形成了人人办财务,个个管成本的热潮了。
现在,漭河钢铁厂的工人们正乘胜前进,他们吸取了洋炉和土炉的优点,已建成了一种土炉洋装的炉子。为国家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生铁。
这里,在工人住宅和道路两旁种植的花木和果树,已经开花结果了。漭河钢铁厂到处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2版()
专栏:

鄂城西山访基地
本报记者 曹葆铭 郭慎容
建起了一套工业
“红旗”杂志去年7月1日刊登湖北省鄂城旭光一社举办沼气站、机动磨等的经验时,鄂城全县还只有两个粮食加工厂和一个日产数吨柴煤(生活用煤)的小煤窑。现在,还不到一年,这个县就建起了一个小型煤铁基地,能出铁,出钢,出钢材。并且还以这个基地为中心,办起了能回收焦油的炼焦厂和耐火砖厂,办起了三个机械制造厂和十一个公社农具厂,使县里的工业形成了“一套”。
这个煤铁基地的分布挺有意思。钢铁厂设在县城旁边的西山,半山腰是红赭色的露天采矿场,山脚下便是响着呜呜风吼和冒着缕缕白烟的车间,其中有碎矿、炼铁、炼钢、轧钢、拉丝和制钉等。沿公路走十公里,再走小路一、二公里,便到了拥有八对焦煤井的碧石渡煤矿。炼焦厂、耐火砖厂、机械厂等设在城里和邻近的公路和铁路两旁,交通极为方便。这些厂矿处在武汉大冶电力网之内,有充足的电源。他们今年第一季度共生产了一万多吨焦煤、一千多吨铁、四十多吨钢和三百多吨耐火砖,绝大部分都用来支援了国家重点工厂,剩余部分用来制成各种机械和农具,支援了农业生产。目前,这些厂矿还在继续建设。已有两座小洋高炉的西山钢铁厂,正在安装三座小型洋高炉(最大的容积是二十八立方公尺)、两座转炉和一台皮带锻锤。炼焦厂正在建设五座二号简易炼焦炉。碧石渡煤矿也正在赶修公路、设计铁路,以便把大量的主焦煤、配焦煤赶运出来。
铁和煤的故事
鄂城的铁矿极为丰富。在西山、雷山和程潮的群山,到处都裸露着大片大片的红赭色矿体。据志书记载,三国孙权曾经采这里的钢铁
“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唐朝韩愈的父亲韩仲卿也曾在这里大搞冶炼,做到“且烹且烁,数盈万亿”。居民们也传说南宋岳飞曾在这里采铁制作兵器。但不知从何时起,炼铁竟在鄂城失传了。鄂城多少年来都不出一斤铁。直到去年7月,全民大办钢铁开始,副县长靳凤林和工业局长方子房先后去大悟三里城、武昌花山,学回炼铁技术,全县才升起了第一炉红火。紧接着,西山周围就竖起了六千来座炼铁炉,照得西山日夜通红。这就使每年都需要调进六、七百吨铁的鄂城,在去年调出了二千八百多吨铁去支援重点工厂。
但是,他们当时用的焦煤,都是远从河北峰峰、黑龙江双鸭山运来的。这些出矿价格才十多元一吨的焦煤,经过乘火车、坐轮船、搭汽车,几次转运,到鄂城就成了七十多元一吨,使生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动员了全县的车辆、船只赶运,也时常供不上生产的需要。能不能就近找到焦煤?就成了鄂城发展钢铁生产的关键。
鄂城县里能有炼焦煤吗?远在1877年,英国矿师郭师敦就给湖北的煤藏下了个断语:“煤层过薄,煤质不良,无什价值。”当张之洞在大冶王三石、武昌土地堂采煤失败后,“湖北无工业用煤”的论调,就在工业界流传了几十年。去年5月,作了二十多年矿工的王宝成、余兴发向县里反映:“过去资本家在碧石渡开过两对煤井。这里的煤能化铁、锻铁,是焦煤。”为了证实这个消息,县工业局长方子房三次过江到黄冈专署,请了一位工程师,到现场勘察。这位工程师的结论仍然是无什价值。
去年9月,县工业局副局长高寿彭又到碧石渡进行炼焦的试验。结果,碧石渡煤矿的煤层越挖越厚,煤质也越挖越好。他们开了八对井,就有五对井出主焦煤,三对井出配焦煤,而煤层都在六公寸至一公尺之间(主焦煤的煤层四公寸就有开采价值),最厚的还达到两公尺。据湖北省燃料工业厅长任子衡研究认为这里的煤藏量大约有五千万吨左右,生产规模可达到年产五十万吨焦煤。这样,不仅能满足本县钢铁生产的需要,还能帮助邻近的湖北钢铁厂和黄冈专区许多县解决很大问题。今年第一季度用这里的煤炼了三百多吨焦炭,焦炭强度很好。
由土到洋
今年一开年,这个煤铁基地又面临一个新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劳动力都要调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西山钢铁厂就由原来一万多人降为六千人,再降为二千四百人,再降为八百多人,而他们今年却要生产八千五百吨铁、一千吨钢、七百吨钢材,任务很大。碧石渡煤矿的一千六百人不减少,但产量却要从去年的八千多吨升到十三万吨。同时还要求产品质量好,成本低。
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
他们一方面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用洋设备武装这个煤铁基地,如在钢铁厂建设洋高炉、转炉,安装碎矿机;在煤矿改窄巷道为宽巷道,安装蒸汽卷扬机和水泵,用电作地面和井下照明,作排水、鼓风和机械运行的动力,等等。
另一方面是,根据土设备不足的条件,发动群众人人献计,用各种“土”办法来改造土设备,做到“四高一低”(高产、高质、高工效、高寿命和低成本)。在西山钢铁厂,工人们设法在采矿场——碎矿车间——高炉之间安装了滑丝和木轨。采出的矿石就一直滑到碎矿车间,再用小车送到高炉,可以代替每天一百二十名工人笨重劳动。同时在土炉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他们用小马达和一些木板、麻绳制成了自动上料机,过好磅秤的原料装入木盒后,就沿着斜桥的木轨上到炉顶,倒入炉里。这样一个炉子的三班上料工人,就由十八人减为三人。从炉顶引出煤气燃烧热风炉,使土炉热风化;把矿石事前筛选分类,并在热风炉旁进行烘烤,以降低焦比。改造最早的九号土炉,利用系数已达到一点一,质量90%是灰口铁。
在碧石渡煤矿,也由工人们分别在三号、四号井的平巷里安上木轨,上岔道安上竹皮滑道,井口安上木制绞车。这样,采出来的煤就由滑道滑下来,再由小车推送、用木绞车提出井口。这些改进,受到井下挑煤工人的热烈欢迎。


第2版()
专栏:

以钢为纲 全面跃进 鄂城县钢铁联合企业跃进图
鄂城县文化馆 孟庆忠、王耘、张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