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开上第一线
李旭
去年12月,我到河南许昌去过一次,正碰上农业部下放到那里劳动锻炼的同志要回北京,县里正准备欢送他们。我访问过这些同志,也到他们参加过劳动的生产队里去访问过。这些同志谈到他们劳动锻炼的收获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下乡几个月,胜坐机关几年”,他们激动地谈到群众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对他们生活上的关怀,……而现在就要离开这个亲爱的“家”,和这些朝夕相处的亲人告别,总觉依依难舍,有的说着竟泫然泪下。
当地群众和干部谈到这些同志时,也忍不住心里的激动,说这些同志是党的好干部,是群众的好儿女,说他们在生产上、文化上给了群众多么大的帮助,对他们那种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苦的作风赞扬备至。尤其是那些老大爷、老大娘,一谈到住在自己家里的下放同志时,总是“闺女”“儿子”地叫个不休,对他们的好处夸个不完。我亲眼看到群众欢送下放同志的场面,那种热烈、亲切和依依难舍的情景,真使人感动万分。火车开动了,站台上欢送的人群,还久久不肯离去,向渐渐远去的火车招着手。
几个月已经过去了,这生动的场面还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深切地体会到干部下放劳动锻炼政策的决定的英明正确,它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同时也锻炼和改造了干部自己。去年我国生产大跃进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也是和下放同志的紧密联系群众,指导生产分不开的。
去年下放劳动锻炼的同志回来了,今年另一批同志又下去了。而今年的下放,比去年又有些特点,比去年更进了一步,今年下放的除一般干部外,还有许多省、地、县委和工矿党委的负责同志,他们带头到公社劳动,到基层工作,开上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这对全国劳动人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扬光大,是领导作风更加深入的具体表现。
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下放到农村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公社社员;下放到工厂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有,将军们下放到连队去当兵。这样,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就能做到彼此了解,心心相印。一些过去不容易听到的情况听到了,一些过去不容易看到的事情看到了,群众有些什么想法,有些什么要求,也都更容易了解,生产和工作中有些什么问题,也都更容易发现,更便于和群众商量一起解决,生产和工作中有些什么好的经验,也能及时发现和推广。这对于改进和加强领导工作,是有很大好处的。同时,由于干部参加了生产,有了实际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在领导生产工作或其他工作上,也就更加具体、细致和切合实际了,这就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能更正确和比较容易地贯彻党的政策方针。
报载,许多省委和地委、县委的负责同志,前些时候亲临前线,参加生产,指导生产,他们除了和社员一道到田里劳动外,还分别与社员、基层干部和公社干部举行座谈。这样,许多新问题就能够及时发现,加以解决,许多经验都得到了及时推广。这是新的领导方法和新的领导作风,是干部下放劳动锻炼以来出现的新事物,非常可贵,是值得提倡的。
今年是继续大跃进的一年,第二季度又是生产最紧张的时候,必须调动一切力量,掀起生产高潮。省的和县的负责同志们,应当用更多的以至全部的时间,到前线去指挥督战、领导和帮助群众,万众一心为完成宏伟的生产指标而奋战不懈。
干部密切地联系群众,群众衷心地信任和爱戴干部。干部和群众,领导和被领导拧成一条绳,打成一片,这是我们任何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关键。


第8版()
专栏:

猎获(外一章)
茹芸
老猎手骑在一匹枣红色的大马上跃上了一座山岗。他勒住马缰,用望远镜探视着眼前广漠的荒原。
他从镜里面发现:一群野牛正从一片戈壁向着草滩走去。老猎手心里痒滋滋的,他信得过自己百无一失的枪法。在他眼前,仿佛闪现出那将要应声倒下的猎获物。于是,他想着勘探队餐桌上将要添一盆红烧野牛肉……。
他跨在没鞍的枣红马上,嗖地吹了一声口哨,那马就像一支射出弦的箭一样,蹬蹬蹬地向前奔去。
老猎手绕行到野牛群的背后,把枣红马隐没在一片柽柳丛中。然后,他就持着枪躲伏在一株柽柳旁边,窥探着牛群。
他瞄视着,只片刻功夫,火光一闪,枪响了。寂静的荒原,像一池湖水被投进一块巨石,一下被枪声震得晃晃荡荡。野牛群被惊跑了。那最后一只,却出乎猎人的意外,并没有被命中要害——它随着牛群,一道奔逃了。
老猎手跨上高头大马,向猎获物催马追去。
负伤的野牛,没命地狂奔逃生。
老猎手紧紧地追赶着,追赶着。他发誓:绝不放过这个就要到手的猎获物,一定要亲手宰杀这畜牲。
野牛跑进山里,猎人追进山里。
野牛仿佛在和猎人捉迷藏:它翻过一个山梁,又隐没在一个山梁里。
老猎手一边粗鲁地骂着,一边继续穷追着。现在,他已经被不熟悉的丛山包围了。
眼看就要追上了。但是,枣红马忽然渐渐放慢了蹄子,只见老猎手一骨碌从马背上翻身跳下来,用马靴踢着地上乌黑的石块,又弯腰捡起一块一块乌黑透亮的石头,端详着,端详着……。
老猎手想起地质队长,想起队长曾经在猎人所住的蒙古包里,对他讲过,这乌黑的石块叫做煤。
老猎手抬头一看,不禁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一座大山,整个是黑乌乌的——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露天煤山啊!
猎手带了矿样,重新跨上马背,他不再追赶野牛,却向着地质队驻地的帐篷,纵马驰去。


第8版()
专栏:

草原上的接生员
黎明的静静的河边,响起了清脆的马蹄声。在清澈的河水里,映现着一个骑马的女郎,正在扬鞭飞奔。
她身穿一件花布棉袄,挎着一个红十字药包,不管两条乌黑的辫子,在肩背上怎样使劲地摆动,迅猛地在草原上奔驰着。
现在,她的马驹穿行在一片星罗棋布的帐篷组成的村落里。
不时,会从一家毡房背后,窜出来一条凶狠的狮子大黄狗,呲牙咧嘴地向来人狂吠着。但等到骑马的人走到跟前,它却摇摇尾巴,表现出异常亲热的样子。原来,马上的骑者,并不是草原上的生客啊!
在一家帐篷门前,主人用无比焦灼的眼神,迎接着骑者。骑马的女郎倏地跳下了马背,随着主人,撩起毡门,走进帐篷。
大约两个时辰的光景,人们听到帐篷里传出了婴儿响亮的哭声……。
多年没有得到儿女的帐篷主人,不禁喜得手舞足蹈。刚才那副焦灼的神情,完全被满心的欢喜驱散了。他深情地望着新生的婴儿,喃喃地说:“毛主席的巴郎子,毛主席的巴郎子!”(注)
卫生所的姑娘遵循哈萨克人民的习俗,向产妇和帐篷的男主人,致了热情的祝贺。主人也用最好的祝愿,表达了对姑娘深深的谢忱。
当太阳升到中天的时候,姑娘从帐篷里走出来,辞谢了好客的主人的殷切挽留,跨上马背,又奔驰起来。她想起,另一户人家有一个产妇临产期也近了,她要赶着去探望她。
阳光普照着美丽的草原,草原上布满了羊群、牛群和马群。马上的女郎眼见这草原牲畜如云、人丁兴旺、一天天繁盛起来,心上好像有朵花儿也在盛开了。只见她把鞭子高高地举起,那马便放开蹄子,首尾一条线地在草原上跑得更猛了……。
注:巴郎子,哈萨克语,小孩的意思。


第8版()
专栏:

每天早晨(小小说) 
胡忆肖
每天早晨,我搭十六路汽车到盲人五金工厂去上班。因为我爱人在城西工作,我在城东工作,所以他不能送我上班。下车后,到五金工厂的一段路,就靠我摸着走了。晚上,同事的家里人来接他,顺便带我上车,所以还不碍事。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正当别人扶着我下车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刘阿姨,您早!”接着,就有只小手挽住我,要送我到工厂去。我感到奇怪,就说:“小朋友,你别认错了人,我是……”,他抢着说:“阿姨,您不是姓刘吗?你不是到盲人工厂去工作吗?我正是要送您去上班。”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孩子他们学校展开了“为人民做一件好事”运动。昨天他上学的时候,在马路上看到一个眼睛不好的叔叔,用拐棍在马路上点来点去地走着。这时候天刚麻亮,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他就走过去挽着那个叔叔问:“叔叔,您上那儿去?”那个叔叔告诉他上盲人五金工厂去。他就说:“叔叔,我们学校离盲人工厂不远,我可以送您去上班,每天都送。”那个叔叔很感激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家天天有人送我,只是今天有事没来。你以后最好去送我们厂里的刘阿姨吧,她每天搭十六路车来,就在前面那个站下车。”接着,又把我的模样告诉了他,所以他今天就来送我了。
我当然很感动,就说:“你是个好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我好告诉你们学校,让大家都知道你的好行为,向你学习。”这孩子本来很爱讲话的,这他可不开口了。我又追问了两遍,他说:“刘阿姨,帮助别人是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事,用不着让人家知道。我们学校有个同学,他从水里救了两个小娃娃的性命,可是他从来不说,过了两年人家才知道。”
有个冬天的早上,我爱人告诉我,外面下了很大的雪,我又有点头疼,叫我不要去上班。
我的爱人走了以后,我心里一直感到不安。我想,那个小朋友一定要到汽车站去接我,可是我没去!……又一想,小朋友要是等不到我,他会自己上学的……
我正想着,猛听到一个熟悉的、圆润的嗓子叫我:“刘阿姨!刘阿姨在家吗?”呵!原来是那个小朋友!他找到我家来了!我连忙说:“在家。你进房来吧。”他一进房,就气喘喘地说:“阿姨,我在站上没等到您,只当我来得晚,您到工厂去了。我又跑到工厂去问,工厂的人说您没去。我就想,今天下这么大雪,刘阿姨该不会在路上出事吧?所以我问清了您的地址,就上这儿来了……”
我连忙穿好衣服,摸了几个馍馍装在袋里,就同他出去了。
前天我下汽车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刘阿姨,您早!”接着,就有一只小手挽着我要送我到盲人工厂去。开始时我感到奇怪,经小姑娘一说,才知道她是那个小朋友的妹妹!她告诉我,她的哥哥升了中学,所以送我上班的任务,就交给她了。她哥哥告诉她,现在该她送我,要是她升了中学,送我的任务就交给他们的弟弟。
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示我内心的激动。我一心要把这件事写出来,告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每一个人,要写一支赞歌,赞美我们的可爱的孩子,赞美教育他们成长的伟大的母亲——我们的党!


第8版()
专栏:

诗五首
俞平伯
津浦车中
摇宕车茵误在家,不知身已在天涯。河淮长江衣带水,菜花黄绿柳舒芽。
南京城内五老村、汉府新村,昔为污水洼,今建小花园,题赠绝句
党群伟力无前古,人代天工万象春。污水沙平莲出水,百花齐放两新村。
自金陵初至扬州,追怀朱佩弦兄
昔年闲话维扬胜,城郭垂杨想望中。迟暮来游称过客,黄垆思旧与君同。(时与圣陶伯祥同行)
题赠涟水县东风人民公社。詠河网化闻将推行于全县云
水界碁枰网脉通,灌畦排涝乐年丰。眼看茅舍成华屋,花果桑林绿映红。
归京途中
才觉春回又勒春,梦中烟雨眼中尘。韶华亦似为颠倒,桃瓣飘残杏蕊新。


第8版()
专栏:台下闲谈

河北梆子两枝花
林羽
荀灌娘(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演出)
河北梆子这个古老的剧种,近年来在天津却开出了鲜艳的新花,其中之一就是小百花剧团。这个剧团都是由十几二十岁的青年演员所组成。我是早已闻名而没有见面,这次路过天津看到了他们演出的“荀灌娘”,的确名不虚传,令人十分欣喜。
他们的戏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为演员都是虎虎有生气,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人,也不只是因为他们演得的确有一定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演出里看出了河北梆子这个古老剧种又获得新的生命,用一种新的面貌来迎接观众。
“荀灌娘”是一个历史戏,但充满了一种新的精神,作者以充沛的热情来歌颂青年人,他在表扬了荀灌娘的有胆有识,以小小年纪而办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后,借全台演员之口唱出了“英雄本是少年人”这样的赞词。当然,这种赞颂的热情之所以来,决不只是由于古代的人物所引起,而是由于现在各个战线上干着更为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人所引起的。这是一种十足现代的感情。
为了表现这种感情,河北梆子就出现了新的姿态。首先在唱腔上有所改革,它使得梆子的表现力不止于是慷慨悲歌的一面,也发展了活泼轻快的一面。由于这种多方面的表现,就烘托出了荀灌娘生活的两方面,在家做小女儿的一面和男装去请救兵的一面。这种音乐上的变化,为了适应人物感情的变化,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就不能表现这个人物。梆子腔调的这种改进是一种进步,没有这种进步就难于表现出新人物、新感情。当然,我不太懂梆子音乐,这里的变化是否还可以更好一些,更加和传统联系得紧一些呢?也许是还有这种可能的。但这是艺术创作上经验还不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做法对不对的问题了。
新鲜感觉的产生当然不只来自剧本的内容和唱腔的改革两方面,年轻的演员的表演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年轻演员虽还相当不成熟,但他们是属于新时代的人物,一举一动,一抬眉一瞬目,自然流露出与前一辈人不同的现代人的生活气息,这不是做作出来的,而是生活中带来的。因此它也就特别给人深刻的印象。
就戏而论,也存在一些缺点,还可以大大加工改进。在编剧上还有不紧凑的毛病,第一、二场没有戏,只是介绍人物,似乎笔墨费得太多。第四场一开始荀灌娘的生活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城已被围,哥哥战死,母亲病死。父亲愁眉不展,她因此决心突围出城去请救兵。但这些促使她作重大决定的事情没有在事先让观众看见如何给了她以刺激,使她的心情起了重大变化,而是突然从她的独唱中间表白出来,这给观众的印象就不太深,不容易让观众体会这个决定在感情上的自然顺序,因而也不能与剧中人一同经历感情上的起伏和斗争。如果这场戏放在第五场之后,亲眼见到父亲的愁烦苦恼,因而激起她的决心,这戏就“垫”起来了第八场路上遇虎是可有可无的戏,而且老是一个演员表演也单调一些,再说,年轻的演员也太累。第九场陶侃施计是场好戏,荀灌娘这边来求救兵,杜增那边来行贿阻止救援,陶侃从中略施小计使得增援成功,应当多费点笔墨加以点染,使它成为一场引人入胜的戏。这样可能使戏的矛盾深入,而且各个角色都有发挥的余地,戏就会更加丰富多采些。
杜十娘(河北省跃进剧团演出)
这个剧团也是河北梆子中间的一朵新花,也是由年轻演员组成的。听人说,在河北梆子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天津已经树立了对立面,那就是小百花剧团和这个跃进剧团。这两个剧团的戏我都看了,确有不同的风格,而且还是比较有意识地朝着各自的目标前进的。大致说来,“小百花”在革新、创造方面有更多想法和做法,而“跃进”却更注意继承与学习传统方面。
据说“跃进”有许多好戏,可惜我只看到了“杜十娘”一出,这又只是其中“归舟撇宝”一段。但就是这一段,已经使人惊叹不止。演员只不过是一个刚学了五年戏的二十出头的青年演员,她的师父贾桂兰看中了这个徒弟,把自己这出得意之作传给了她。
看这出戏的确是一种享受。年纪这样轻的演员体会角色的感情这样深,真是少见。她几乎是一出场就把人给抓住了,立刻从她的身段和台词里流露出那种气氛,让人觉得她是经过了许多生活的波澜,非常懂得感情和珍惜感情的人物。李甲心里的鬼胎不是由他自己向杜十娘说破的,而是由她非常敏感地猜测出来的。这一点,剧本也写得好,而演员的体会也很深。她很恰当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深信李甲一方面又非常敏感到自己的出身是李甲这次苦闷的真因。“你觉得我是一个累赘!”一句话就把李甲的心事给戳穿了。但听到李甲直率的表白说已经把她卖了之后,她却反而不相信起来,说这只是他的醉话。这些地方刻划一个人的心情是入木三分的。
一切都证实了,她支持不住,强自镇定让李甲去睡了,自己前思后想没有出路,曾也想如果把百宝箱的事告诉李甲,解决了他与家庭的矛盾,那他也还不是仅仅爱一千两银子的贪财之辈,岂不幸福的爱情生活仍可保持吗?正当她充满希望要揭帐子喊李甲的时候,帐子里却传出了“一千两银子”的梦话,她周身打了一个冷战,怔住了,然后逐渐回味过来:“他把这百宝箱花完,还是要卖我的!”这下子完全绝望了,用一种非常阴沉的调子唱出自己一生从来没有被人真正疼爱,死后也没有归宿的词来,并且决心自杀,而且要用抗议的形式来自杀。
作了决定,心情反而平静了,开始梳装起来。她对着镜子戴花,看到镜子里的花和自己,再也没有力量抬手去戴,丢开花,伏在桌上抽咽了,但随即又振作起来,戴好花,恋恋不舍地向镜子里端详着,就仿佛“日出”中间陈白露对着镜子说“多么年轻,多么美”的那种心情,虽然并没有一句话。好一会才无可奈何地用无力的双手把镜子复在桌上,决心和自己的容颜决别了。
到了这一步,剧作者和演员还不肯放松。李甲被杜十娘叫起来了,看见她打扮得如此美丽,很感到诧异。在这时候,杜十娘的希望又燃烧起来了说,不是我就要走了吗?难道你在醉后给我开这样大的玩笑,使我苦恼了一整夜吗?李甲说,不是你提起,我倒忘怀了。只这一句,又重新把她的希望浇灭了。
以后的戏就不好了,松了,但那是剧本的问题,演员的表演仍然是好的,有激情的。这个年轻的演员叫李淑敏,有非常抒情的歌喉和一双富于表情的手。她的缺点是还不大会运用眼睛,常常瞪得太大。但她不失为一个有希望的好素质的演员,据看过她师父这出戏的人说,她比师父演得更细腻、更抒情,是青出于蓝的。从这点也可看出这个剧团虽很注意继承,却也在不同的方式上发展着传统。


第8版()
专栏:

桐君山下网点图(国画) 贺天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