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全面跃进形势逼人 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深刻认识学习理论的重大意义
早在二十年前,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毛主席就说过:“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讲话,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它的重要意义。
从去年大跃进以来,我们看到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都需要我们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研究。比如,唯物论辩证法在我国各方面实际工作中的普遍运用,取得了极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加以理论的总结;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的阶段论,在我国的实践中也得到了丰富的经验,也应该有所总结;商品生产、价值法则和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样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明;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怎样掌握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问题,这也是有极丰富的内容的,同样亟须加以研究。还有其他理论问题,都是一般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应该学习和领会的。现在必须广泛地展开一个理论的学习运动,以满足这个实际需要。
现在各级干部日益认识了学习理论的重大意义,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非要他们解决不可。形势逼人,使许多干部深感不学习理论就有犯错误的危险。而前一个时期的理论普及工作或多或少地在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中,也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因此,现在不但有可能进一步展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理论的普及工作,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展开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提高的工作。
对于整个理论学习运动,我们希望,既要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的倾向,又要积极地提倡认真读书和研究的风气。曾经有一种论调说:“实际就是理论。”这是错误的,是轻视理论的一种最有害的说法。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方针。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提倡敢想敢说,发挥创造性,并且养成互相讨论的良好习惯。这是关系到学风好坏的重要问题。我们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运动开展得好,就一定要坚持树立我们党中央所一贯要求的正确的学风。
(摘自北京“前线”第九期社论:必须开展一个理论学习运动)
要组织学习理论的高潮
为了提高我们工作中的自觉性,更好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以促使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大跃进,我们应当掀起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高潮。
当前的形势对掀起这样一个高潮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贡献,丰富了我们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学习内容,给我们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上,做出了伟大范例。另一方面,在这万马奔腾一日千里的跃进形势下,广大干部和群众深深感到理论的重要,产生了学习理论的迫切要求。同时,党中央所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大跃进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又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明和总结,从而提高我们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怎样才能正确地、有效地掀起这样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高潮呢?
首先,必须在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如果与实践相脱离,就失掉了生命力,就失掉了它存在的意义。在贯彻这一方针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满足于理论词句的记忆和背诵,不是把理论看作是行动的指南,而是当作医治百病的药方。经验主义满足于一知半解,井底天文,不从发展看问题,轻视理论的作用,不愿意并且害怕认真读书。
在反对教条主义的问题上,必须克服人们这样一种误解:“读大本书就是教条主义(这里说的大本书,显然是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党的方针就是联系实际。”学习上是否存在着教条主义,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如何学。如果在学习中不进行独立思考,不去领会文件的精神与实质,而是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生搬硬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同样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正确的方针政策正是指导实践的生动活泼的理论,是活生生的战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对于我们当前工作更有现实的意义。但是,我们党的方针政策都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制定的。为了追本求源,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因此,决不能认为“学大本书”就是教条主义。
在反对经验主义的问题上,应克服人们“实践即理论”的另一误解。的确,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但实践并不是理论。实践不是理论,正如原料不是成品的道理一样。实践中产生理论,需要反复地实践,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把实践与理论等同起来,实际上就是取消了理论。
其次,在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中,必须使破除迷信和认真读书相结合。我们提倡破除迷信,只是说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书本,不能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知识。我们提倡敢想敢说敢做,是为了反对那种因循旧习、墨守成规的右倾保守思想,是为了做那些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不是硬做那些事实上办不到的事情。因此,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必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学得越多、越深,就越能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实践”第五期社论:掀起学理论的高潮)
挤出时间来读书
近来碰到一些同志,谈起来,总是叫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读书。看来,读书和时间的矛盾,是需要解决一下才好。
我们的工作,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忙?是不是要一直等到不忙或不太忙的时候再去读书?
我们干革命工作,要每日每时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关心群众的一切,事无巨细,都要经心,兢兢业业的干,才称得上是人民的好干部。所以,我们不是有闲,而是有忙,忙,乃是我们做一名革命干部的正常现象,若是我们一定要等到有闲的时候才去读书,岂不是实际上不准备去读书了?这个月说,下个月该有点空闲去读点书了吧!到了下个月照样是忙,于是懊恼一次,再下个月又照样再懊恼一次,书还是没有读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时光走得很快,到底哪一天才能有读书的时间呢?
我看,这很需要分析分析工作忙的原因。事情多,责任重,这是一方面。但是,也还有另外一方面。这就是:我们的知识不广,思想水平不高,看问题不深不准不透。于是,我们总是不能打开局面,取得主动,总是弄得忙忙碌碌。假使我们的知识更广一些,思想认识的水平更高一些,看问题看得更深更准一些,不是做起工作来就可以“游刃有余”,而且效果更好了吗?
可是,知识怎么才能更广,思想水平怎么才能更高,看问题怎么才能更深、更准、更透呢?读书就是丰富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何况我们干的是革命工作,这个革命工作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如果我们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也不认真去读,连党的方针政策也不认真去研究,怎么能看得清方向,拿得定主意呢?我们的革命工作都是具体的,每一样革命工作,都需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如果我们对这方面的书也不去读一读,满足于作一个外行,怎么能不越忙越出错、越出错又越忙呢?如果我们为人民办事真正是有负责精神的,又怎能不为自己由于不读书或少读书而出了错或者延误了工作,而感到心里难过呢?
工作忙是事实,而且今后还要忙下去;忙了容易出错,更需要读书。怎么办?只有忙里偷闲去多读点书。这意思,就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我们工作虽然很忙,但是有一个情况很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不管忙到什么程度,如果区里、县里、市里召集开会,开上个半天、一天,工作也还是进行了,而且做得也未必就差一些。到底奥妙何在?无非是被逼得去作了些安排,急其所急,重其所重,各各有人负责。可见,真要安排得好,并不是连读点书的时间也完全挤不出来的。当然,挤不出读书时间的例外情况也不是绝对没有,但每次为时不过几天,总不会天天如此。我们一天到晚,总不会每分钟每秒钟都在工作,中间总会有十分钟、一刻钟的空隙,定要在这样短短的空隙中读很多书,或者定要理解得很深刻,自然是困难的,不切实际的。但是,利用这短短的时间看它几行,启发自己的思想,活动一下脑筋,作为一种休息和享受,是办得到的。我看日积月累,总会有点收获的。更何况我们还有假日,还可早点起来或者迟一点睡,真是实心实意的想读书,这一点读书的时间总可挤得出来的。
(摘自上海“解放”第九期,作者邹雨桨)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提倡读书和反对教条主义
徐非光
在整风反右的基础上,在大跃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在亲身参加革命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坐下来,认真地读点书、系统地学点理论、学点科学知识,以便认识和解决周围日新月异出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也是形势逼人,不如此便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但是,提到读书,有的人便往往把它和教条主义联系在一起。他们顾虑,坐下来读书会不会变成教条主义者?别人会不会说你是脱离实际?这种思想阻碍着一些同志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和知识。
读书不等于教条主义
事实上,教条主义和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不能在它们之间划上等号。它们之间也没有因果的关系。
读书,这是人类学习和掌握理论和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就要参加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同时又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教条主义则是因对待读书,对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错误态度和方法而产生的。因此,读书并不是产生教条主义的直接原因。列宁读了马克思的著作,成功地领导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考茨基读了马克思的著作,却变成了修正主义者。同样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在1957年中国资产阶级右派进攻的情况下,有的人很快地认清了右派的面目,积极地运用这个武器向右派展开了反击,而有的人却在右派进攻下毫无反击力量,甚至受到他们的迷惑,以至变成他们的俘虏。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轻视读书
不能有这样一种看法,似乎教条主义者重视理论,而马克思主义者轻视理论。这样一来,似乎读书、学理论便成了教条主义者的“专长”和“特权”,要想不变成教条主义者就不应当读书。
在俄国就曾经发生过这种看法,有人认为列宁主义是重实践轻理论的。斯大林曾经驳斥过这种极端错误的看法,他指出:“实际工作者忽视理论的趋向,是完全与列宁主义的精神相矛盾的,而且包含着有害于事业的巨大危险”。在中国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者也曾经污蔑过毛泽东同志是“狭隘的经验论”者,但是事实证明,在中国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是教条主义者,而恰恰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不止一次地提醒全党同志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在1938年他就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自实践,但是,它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也是盲目的。
因此,真正重视理论的并不是教条主义者,而是马克思主义者。教条主义者在表面上是重视理论的,但他们重视的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们更不懂得把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并且,有一些教条主义者,他们连书本也读得很少,甚至连一些最起码的理论常识也非常缺乏,他们也大贩其教条主义。这种“理论家”以貌吓人,而肚子里却往往是一无所有。教条主义者之所以能够招摇撞骗一时,主要还是依靠了我们党内广大党员理论水平不高的弱点。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者不仅重视实践,而且也十分重视理论的意义;教条主义者不仅轻视实践,而且也并不真正重视理论。
反对教条主义才能发展理论
一个革命的政党从来都是和教条主义书呆子不相容的,因为教条主义的存在,会把生动活泼的理论研究变成干燥无味的词句游戏,会束缚理论的发展,甚至危害革命的事业。在中国党的历史上,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吃过教条主义的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于教条主义的危害,几乎丧失了90%的革命力量。因此,我们党曾经多次地向教条主义开火,最集中的一次是1942年的整风。但是,我们在批判教条主义的时候,从来也没有反对过读书和学习理论。我们批判的只是那种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却不懂得根据中国革命的条件加以运用的恶劣作风。我们批判教条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战斗作用,为了学会在具体的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来指导我们的革命运动和具体工作。
历史的发展也雄辩地表明了,每次我们批判了教条主义之后所引起的直接结果,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下降,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飞跃发展。
搞臭教条主义,发扬读书风气
由以上可看出,教条主义并不是读书造成的,而是对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态度和方法造成的。如果光读书不参加实践,为理论而理论,为读书而读书,那么这种读书的人当然要变成教条主义者和书呆子;但是,如果正确地解决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那么教条主义就不会发生了。列宁说过,“没有工作,没有斗争,那么单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求得书本上的共产主义知识,可以说是一文钱不值,因为这种知识仍旧会是把资本主义旧社会中最可恶的特征,即理论与实践隔离的现象保持下去”。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人已经积极地参加了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社会实践不断地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理论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就不必害怕教条主义。并且,从客观的要求来看,我们的书不是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我们的理论水平不是很高,而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只要方向对头,方法对头,马克思主义的书还是要大读特读的。
当然,强调读书绝不是说,可以把整风以来所形成的重视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新风气丢掉,重新把自己关到书斋中去。我们所要的是,真正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因此,在搞臭教条主义的基础上,把读书和研究理论的学习风气大大发扬起来,这不仅不是要重新回到教条主义去,而正是满足客观上提出来的迫切要求。并且,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只有在全党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教条主义才更难于藏身。


第7版()
专栏:科学知识

石油和瓦斯——经济利益很大的燃料
侯祥麟
燃料给人类以热和光,是一切动力的主要来源。无论对于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燃料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燃料是煤炭、石油和可燃气体(简称瓦斯,包括天然气和加工所得的可燃气体)。虽然核子燃料的出现,展示了无限的前景,但由于成本、技术、防护等等问题的限制,广泛利用核子燃料还不能很快实现。从较近的前景来看,煤炭、石油和瓦斯在发展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煤炭在燃料中,虽然在数量上仍占首位,但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石油和瓦斯在燃料中的比重已在急剧增加。有个别国家,在近三十余年里,石油和瓦斯的比重从燃料总量的21%跃进到65%;同一时期,煤的比重则从燃料总量的78%下降为30%。苏联在七年计划中,也提出要把石油和瓦斯在燃料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由31%增加到51%,而煤的比重相应地从60%降到43%。苏联和其它工业先进国家之所以重视发展石油和瓦斯的生产,是因为石油和瓦斯在开采、运输和使用方面,都有很多优点,它的经济利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石油和天然气深藏地下,勘探工作比较困难;但找到油田或气田之后,开采较快,成本也较低。目前我国情况,钻一口一千至二千公尺深的井,用不到几个月,投资十万至二十万元,一般可年产石油一千多吨。因为油可以靠地层压力自己喷出来,或者用抽油泵抽出来,需要人力很少,每吨石油的生产成本和煤炭比起来贵不了多少;倘按发热量来比较,则两者的生产成本更为接近。工业发达的国家,由于人工较贵,煤的生产成本有的比石油还高。例如,苏联第二巴库的大油田,每吨石油的生产成本就只有一般煤炭的三分之一左右。至于天然气由于气井产量一般更高,成本比石油还要低好些。因此,赫鲁晓夫同志在关于七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到用天然气和石油代替煤,七年之内总共可节约一千二百五十多亿卢布。
而且石油和煤气可以用管道运输,一条直径六百毫米输油管,每年可输送石油一千万吨,以年输油一千万吨的输油管和同样能力的铁路比较,建设输油管的投资约为铁路的一半,运输成本约为铁路的40%。
石油和瓦斯最重要的优点还表现在它们的使用性能上。天然石油(也叫天然原油)主要是非常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包括在常温下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各种物质。石油虽可以燃烧,但直接用作燃料质量不好,因此需要经过加工,如蒸馏、裂化、精制等过程,产品主要是汽油、煤油、柴油和气体等,都可作为内燃机的燃料。内燃机因热效率高,而体积和重量小,飞机、汽车等运输工具一般都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就是铁道运输,今后的趋向也是用内燃机车代替蒸汽机车。石油产品和瓦斯不但是内燃机燃料,同时也是最好的锅炉和民用燃料。因为它们可以完全燃烧掉,而且热效率高,容易操作,温度容易控制,储藏运输方便,节省人力。在许多情况下,对瓦斯来说,这些优点尤为突出。工业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煤炭不直接燃烧,而是通过干馏或是气化的方法,生产各种瓦斯作为燃料。从煤中加工生产出来的瓦斯,成本要比天然气高很多,因此,大力发展天然气,用它作燃料,就更为经济。但是,在没有天然气而有煤的地区,从煤中制取瓦斯还是有利的。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就规定在扩大生产天然气与石油气的同时,还规定从煤和页岩中制取的瓦斯,增产二点二倍。
主要的石油产品除燃料之外,还有润滑油、石腊、沥青等,都是机械工业和建筑工业等方面所需要的重要材料,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在石油的加工过程中,还产生多种化工产品或化工原料,其中以加工过程生成的石油气体数量最大而成本低廉,与天然气同是发展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
用石油气和天然气来生产化学产品,在经济上的优越性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利用天然气作原料的氮肥厂,其产品成本要比以煤为原料的工厂低40%—60%,而投资也比后者低25%。除氮肥、碳黑等化学产品外,从石油气和天然气还可以生产种类繁多的有机合成产品。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酒精、洗涤剂等等。广泛使用这些产品,就可以大量地节约工业用的粮食和油脂,使人们可以享用更多的食品。因此近年来“石油化学工业”逐渐形成为一个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工业部门。
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只占全部燃料的1%,但每年开采的数量则占全部燃料开采量的38%。这是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深藏地下,不易找到,但一旦找到,由于生产成本低,一般就要大量开采,一边开采,一边扩大储量,因此年采收率很大。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勘探规模的日益扩大,新的油田和气田也在不断发现。苏联就是因为在近几年来发现了一些大的油田和气田,才使七年计划中能提出年产石油二点三至二点四亿吨、天然气一千五百亿立方公尺的雄伟计划。就是过去一些被认为石油资源很少的西欧国家,例如意大利、法国、西德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发现了一些油田和气田。可见只要不断发展技术,大力进行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的矿藏还可能大大增加,不像过去在旧技术的基础上所预料那样,石油资源会被迅速开采枯竭。
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在解放后九年多来,由于党的重视,全体石油工作者的努力,产量已有了很大的增长,勘探规模也大大扩大,仅1958年一年的钻井总进尺(所钻的每口井的深度的总和),就超过以往八年的总和,从而发现了二十二个新的油田和气田,为我国石油和瓦斯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石油加工工业除了注意制造燃料和润滑油之外,也已注意到化工产品的生产,有关部门都在为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科学基础和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准备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