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读书 谈心 想问题
——为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提倡三件事
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 王任重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导下,1958年我们讲了一年共产主义风格:敢想敢说敢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动力是什么呢?第一条是通过整风调整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使人们心情舒畅,因而同甘共苦,干劲十足。第二条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指导之下,打破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各种清规戒律,发挥了群众的大胆创造的精神。1959年还要不要提倡这种风格?肯定地说,还要。不能认为1958年已经把迷信都破除了,思想都解放了。还有不少迷信没有破除,还有不少思想没有解放。1959年要在总结1958年的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鼓足干劲,继续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提倡敢想敢说敢做,大胆革新,大胆创造,高举红旗,乘胜前进。
我们提倡的敢想敢说敢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要把破除迷信和尊重科学结合起来,要把冲天的干劲和科学的分析结合起来,而不是乱想乱说乱做,脑子一热,灵机一动,就随便去办。我们的方针是: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一定要积极地去办。如果这种事情也不敢想、不敢办,那就是保守思想,我们要反对。另一方面,明明办不到的事情,硬要去办,这种盲目性,我们也要反对。
我们提倡的敢想敢说敢做,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的。党的决议和指示,集中了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每一个党员都毫无例外地必须遵守。要在坚决贯彻党的决议和指示的过程中,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离开了党的决议和指示,各行其是。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在党组织没有修改决定以前,一面反映意见,一面坚决执行,不能阳奉阴违。凡是重大的问题,过去没有做过,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也没有讲过,这就要想一想,问一问,请示一下,不能自作主张。如果你可以这样宣布,他可以那样讲,这不是敢想敢说敢做,这叫做分散主义。对待党的决议和指示,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
敢说什么?要敢说真话,不说假话。如果是敢说大话,敢说谎话,那算什么共产主义风格呢?那是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一种恶劣作风。我们共产党人的起码态度,是诚诚恳恳,老老实实。毛主席讲过:“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整顿党的作风”)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多就是多,少就是少;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有喜就报喜,有忧就报忧;总之,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这叫老实。落后了就承认落后,努力赶上去;错了就承认错,努力改正;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虚假,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优良品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明明有缺点,讲得很漂亮;这样的人,风格最低!讲共产主义风格,首先就要做一个老实人,不浮夸,不虚假。
讲共产主义风格,还要敢于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而不要随风倒。学习先进,力争上游,永远都是需要的。但是,有些同志并不是真正地学习先进,而是按“空气”办事。听到人家一点风声,他就赶紧照办,不问一问人家究竟是怎么做的,也不想一想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和自己的情况适合不适合。事后看来,这些同志闹了许多笑话。为什么随风倒?这里面有个“抢先”的思想在作怪。有的同志怕落后,不管条件如何,事事都想站到头里。也有的同志是图虚名,好出风头。这种“抢先”的思想,和党所教导我们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共产党人要赤胆忠心地为人民工作,不要为虚名工作;要按实际情况办事,不要按“空气”办事。毛主席早就告诉过我们:“对于任何东西都用鼻子嗅一嗅,鉴别其好坏,然后才决定欢迎它,或者抵制它。”(“整顿党的作风”)作为一个领导人,不管风怎么吹,要把舵掌稳。吹歪一点是会有的,但是方向不要动摇。
我们提倡敢想敢说敢做,又强调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是不是矛盾?一点都不矛盾。毛主席解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造我们的学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脱离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乱想乱说乱做,那就不是什么共产主义风格,而是主观主义了。但是,只要我们认识了客观规律,掌握了客观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去敢想敢说敢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示我们:“在任何工作中必须坚持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并且指出:“目前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是浮夸。这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的,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不利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必须愈作愈细致,我们的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必须善于区别事物的真象和假象,区别有根据的要求和没有根据的要求,对情况的判断必须力求接近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确实可靠的基础上制定和实现我们的计划。”
要将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扬共产主义风格,需要在我们同志中间提倡三件事情,即:读书,想问题,谈心。
我们工作中有一些缺点和错误是从哪里来的呢?领导上抓得不够紧,对下面的帮助不够具体,是一个方面。但是,和许多同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不高,书读得太少,也是有关系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连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也不知道;一个农村工作干部,天天忙着整顿巩固人民公社,可是中央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还没有看过一遍;这怎么行呢?自己还没有把问题弄清楚,糊里糊涂地去做工作,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呢?在前一段人民公社化的运动中,有些同志企图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企图过早地取消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如果这些同志把“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这本书读过一遍,把中央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和指示认真学过一遍,许多糊涂思想是可以避免或者大大减少的。因此,我建议:今后大家不管怎么忙,一天至少读书一小时。至于读什么,怎么读,大家可以商量,但要注意联系实际。
要读书,这是第一条。第二条,还要多想。工作越忙,问题越多,越是要多想。人有两只手、两条腿,还有一个脑袋。做领导工作的主要是脑力劳动(当然也要有一部分体力劳动,参加生产劳动),要用脑子。我们不是提倡苦干吗?脑力劳动者们苦干,就是要苦想。做一个领导干部,领导一个县、一个公社,一天那样忙,问题那样多,如果没有坐下来想问题的时间,那就非犯错误不可。“论语”中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一个领导者的工作,做对了,对千百万群众有利;做错了,对千百万群众不利。这样重的责任,还能不“三思而后行”吗?希望同志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想问题,一定要养成“想”的习惯。
第三条是谈心。一个人想的总是有限的。两三个人、四五个人一起谈谈,不是开会,而是敞开思想谈心。特别是领导核心的几个人,对一些重要问题更要经常的多交谈,酝酿成熟了,再开会决定,分头去办。领导干部除相互之间要多交谈外,还要找下面的干部、找群众谈心。经常在脑子中想一、两个问题,经常和别人谈一谈这些问题,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别人。经过想,经过谈,经过反复比较,把问题弄清楚,找出比较好的办法,然后再去做。和别人谈话,自己首先要讲真话,要谈心,这样别人才会和你谈心。谈话中也不要把不同的意见一下子打回去,有不同的意见才能帮助你开脑筋,帮助你比较。找群众谈话,主要是找先进人物。从阶级路线来讲,在农村主要是找贫农,以及新老下中农,不能把这一条阶级路线丢掉了。要提倡和他们交知心朋友。一个公社党委书记要有这样八个、十个知心朋友,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你说真心话,工作就好办了。
1958年我们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也取得了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丰富经验。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将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结合起来。心要热,头要冷;既要有冲天的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精神。做到了这一条,我们就能够推动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继续大跃进。


第7版()
专栏:

高产 少种 多收
山西省在改革耕作制度方面的一些体会
郭忠
在1958年我国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山西省也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大量地推行了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耕作制度。这个革命性的耕作制度,是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不同条件来推行的。但是,这种制度一经推行,就以雄辩的事实告诉人们:只要认真分析当地具体条件,在高产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确定基本农田,并在基本农田中大兴水利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系统地贯彻执行农业生产八字宪法,我们就能以较少的土地,获取大量的农产品。这个事实,我们从中共山西省各县县委对“卫星田”、丰产田、一般田”的对比调查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共晋南地委调查研究室综合了该区十七个人民公社三万八千亩耕地的调查材料,其结果是:小麦,一般田的产量每亩平均一百六十斤,丰产田的产量每亩平均四百三十六斤,“卫星田”的产量每亩平均一千六百斤;玉米,一般田的产量每亩平均四百四十二斤,丰产田的产量每亩平均一千三百九十斤,卫星田的产量每亩平均八千四百一十四斤;棉花,一般田的产量每亩平均产籽棉四百二十七斤,丰产田每亩平均产量为九百七十斤,卫星田每亩平均的产量为一千五百四十五斤。像这样的调查材料,各地还很多,所有的对比材料都一致证明,采取丰产田、卫星田的耕作方法,农产品的产量就可以成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事实告诉我们,以少量的土地获取大量的农产品并不是空想,是有充分根据的。它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道路。
形成浅耕粗作广种薄收耕作习
惯的历史根源
浅耕粗作、广种薄收是和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相对立的耕作制度。它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了很多年代。山西省也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在以往漫长的岁月里,一直采用着浅耕粗作、广种薄收的耕作制度。在所谓“不种百亩地、难产千石粮”的耕作习惯支配下,耕地是在盲目地扩大。浅耕粗作年复一年的采用,土壤丰度每况愈下,产量是又低又不稳定。这种状况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在旧中国的农村里,地主阶级占有了大量土地,剥削着农民,农民的生活异常贫困,过着一种“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因此,人们为了求生,采取一种掠夺土地丰度的办法,这是不难理解的。这种办法的具体表现是:土地中施肥量很小。据晋东南地区的统计,在解放前,每亩田仅上土肥五、六十担(担以一百斤计,下同),晋中、晋南地区,每亩田为二、三十担,晋北地区每亩仅为七、八担;特别是有些地区,有50%以上的土地根本不施肥料,采用“白茬下种”的办法。在投工方面,一般也是很粗糙的。由于60%的农民负担着债务,或租种着土地,形成了农民对地主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在农忙季节里,农民往往要为抵偿债务、租额或换取口粮,必须去出卖短工、月工、季工,有的还要为地主、富农、高利贷者进行无偿劳动。这样,就使农民在农忙季节中无法在自己的土地上投工。许多田间管理的工序不能进行,一般只有播种和收获两道工序,较好的对其它工序也是潦草从事。此外,水利建设,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根本无力进行。在这样一无肥二无工三无抗灾能力的情况下,土地愈种愈瘦,产量也就每况愈下,更难维持生活。农民为了谋生,涌向未开垦的土地上去开采新的荒地;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土地也因为劳动力价值便宜,不扩大生产方面的投资。这样对土地的丰度不断掠夺的结果,生产水平不断下降。所有这些就是浅耕粗作,广种薄收的历史根源。
高产少种多收的耕作制度是发
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道路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以土地改革为内容的民主革命,以合作互助运动为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两大革命的巨大风浪以后,旧中国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民公社化以后,更给发展农业生产力提供了无比的有利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最近十几年来的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真理。据山西省一百零一个农业社的调查,生产力一般较战前的1936年超过了50%以上。在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中还普遍的采取了新的农业技术,比如:良种的选用,密植的推广,水利的兴修,病虫害的防治……等等。所有这些工作,都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但是,应该看到,所有这些成就仅仅是彻底改变农业经济面貌的开始。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在农业生产方面,彻底改革耕作制度。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后的有利形势下,在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中,经过广泛的试验证明,高产、少种、多收,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一条正确的道路。继续采取浅耕粗作、广种薄收的耕作制度,像山西这样地区,不但没有像美洲开发时代那样大片的丰饶的草原,而且原有的耕地上有机质的贫乏,耕作层的浅薄,水土流失的严重,水利灌溉工程的缺少……等等,只能使土壤更加贫瘠化。采取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耕作制度,不但可以在少量的土地上大兴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集中地贯彻执行八字“宪法”;同时,由于一部分耕地退耕后种肥田草,还可以大大地恢复土地的丰度。因此,由浅耕粗作、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转变,是完全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它是有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的。
高产少种多收耕作制度在实践
中显示的三大优越性
精耕细作和高产少种多收耕作制度的特征,首先是在高产的基础上少种,也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立基本农田制度。在基本农田中大搞基本建设工程,集中贯彻执行八字宪法,采用园田化的耕作方法,就能大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样做,不但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劳力、物力用在基本农田中,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短期内收到最大的经济效果;同时,耕地少了还创造了一种技术革命的形势,形势逼迫着人们去改变农业技术中的因循旧习,以革新者的姿态去贯彻耕作园田化、机械化、电气化等革命措施。沁县城关火箭人民公社的段柳生产队,1958年确定的基本农田为1957年总耕地的50%,在这样少量的土地上深耕的深度达到一尺以上,每亩施肥二万余斤,追肥四次;此外,还实行了优种密植,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兴修水利等措施,结果,总产量由1957年的五十三万斤,提高到二百余万斤,增加了三倍。山西省像沁县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在基本农田中大兴技术改革,执行八字宪法,就是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耕作制度所发生的第一个变化。
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耕作制度,还推动了“三三制”土地利用制度的实现。这就为林业、牧畜业、副业、渔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制度实行后,使许多土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种植野生药材等,这是第二个变化。精耕细作既然可以用少量的土地来解决粮食、棉花和蔬菜问题,就有可能腾出大批土地来植树造林,种植牧草、肥田草、鲜花、果树、药用植物等;还可以利用灌区水库大量发展渔业。这样,我们就不仅会有比较发展的农业、林业,而且还会有牧畜业和渔业;不但有丰足的农产品,还有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但积极的利用了土地潜力,同时也大大的培植了土壤丰度。晋西北的五寨县,素有“边漠荒凉”之称。很多年来,这里一直就是风大天寒,地瘠民贫,水土流失很严重的地区。但是,在去年大跃进中,他们把原有的七十三万亩耕地,采取“弃坡留坪,弃梁留沟,弃旱留水,弃瘦留肥,弃远留近”的办法,确定了基本农田二十四万亩。他们把弃耕的土地,植树造林七万一千八百三十亩,种植牧草十万零四千九百八十亩,建立了五个牧场;并且完成水库、打井挖泉、打坝等工程的土石方一千二百三十余万立方公尺。这样,不仅给农业丰收创造了条件,也为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的耕作制度的实现,大大地节约了资金和劳力,这就会促进国家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的早日实现。这是它的第三个变化。许多调查材料表明,这种耕作制度是最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也是最高的。据山西省统计局对稷山红旗人民公社的调查:生产一千斤粮食,采用一般田的耕作方法,需要二十八个工作日,丰产田的耕作方法需要十个工作日,卫星田的工作方法需要八个工作日;一千斤粮食所需要的肥料,一般田为四万二千斤,另有化肥三十斤,丰产田为二万斤,另有化肥十二斤,卫星田为一万八千斤,另有化肥十一斤。从现象上看:种植卫星田、丰产田所用的劳力和投资都很大,似乎很不经济,但是仔细算一下,产量高了,平均在每千斤粮食中的人工和肥料却降低了。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种植丰产田、卫星田的成本比一般田低,而劳动生产率却是高的。在农业生产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农村中就可以有大批的劳力、资金转向国家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的方面去。这就会加快我国工业化的速度。
推行“三田制”可以避免改革耕作制度中可能遇到的减产危险
精耕细作,高产少种多收耕作制度的实行,既然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除了要求我们有实干苦干的精神外,还需要巧干。这个耕作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危险是:耕地减少了,精耕细作没有赶上去,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赶不上退耕土地带来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年来的体会,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三田制”。所谓三田制,首先是干部的试验田,这种田的耕作体现了领导干部、技术推广站的干部、农民三方面的结合,通过试验田,提出新的丰产指标与试验各种技术措施,取得经验,指导一般。其次是基本农田,也叫做大面积丰产田,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总产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其三是退耕还林田,或退耕还牧田,退耕后修了水库的土地。这些土地,虽然种树、种草,或为水库所占用,但因为开始的一二年内,林草还很少,间作粮食作物,继续耕作、施肥,不但对林业牧草的繁殖有好处,还可以继续得到一部分粮食的收入,避免改革耕作制度中可能遇到的减产的危险。宁武县席麻洼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继续耕作的林地、草地,林木、牧草也生长的很好。他们在1956年六百亩土地上,种树五百五十亩种草五十亩。他们在这些田里实行了粮林、粮草混作,不仅使树木和草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还有一部分粮食收入。忻县地委调查研究室总结这里的经验时指出,他们这样做是三有利:退耕了土地增加了对基本农田的加工加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是一有利;退耕地中仍产粮食,这是二有利;退耕地继续耕作,种树种草长的快,这是三有利。总之,三田制给我们解决了推行高产少种多收耕作制度中的步骤与安排问题,避免了改革耕作制度中可能遇到的减产危险。


第7版()
专栏:科学知识

廉价合成原料——天然气
任新民
赫鲁晓夫同志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指出,在今后七年中,将特别重视化学工业。又说:“化学工业的发展将建立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基础上,即利用最廉价的原料(天然气和炼油工厂的煤气)……。”
苏联是一个天然气蕴藏极为丰富的国家,蕴藏量约为一万亿立方公尺,居世界第三位。根据七年计划,到1965年将达到年产量六百五十亿立方公尺,比1957年(年产二百一十亿立方公尺)要增加二倍多。
天然气有“干气”和“湿气”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干气”含甲烷80%—99%,“湿气”含甲烷60%—70%。
甲烷经过氯化可以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这些产品不但可以做溶剂使用,而且也是合成塑料纤维的重要原料。例如,由氯仿就可以制造四氟乙烯,它是合成被称为“塑料之王”的聚四氟乙烯的原料。由四氯化碳就可以合成三氟氯乙烯,由三氟氯乙烯就可以制造耐高温、耐腐蚀的橡胶、塑料和涂料。这些产品都是原子能工业,以及火箭、导弹等尖端技术所不可缺少的材料。最近,苏联科学家又研究出了由四氯化碳和从石油加工气体中获得的乙烯,经过所谓调节聚合反应生产合成纤维埃南特(尼龙7)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也可以合成尼龙9和尼龙11。
甲烷和氨进行高温氧化就可以得到氰氢酸。氰氢酸与乙炔作用就得到丙烯腈,它是制造高级人造毛和耐油橡胶的原料。氰氢酸也是制造有机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有机玻璃不但可以制造各种工业和日常用品,而且可以制造军用飞机的防弹玻璃,在国防工业上也有重要的价值。
甲烷裂化是生产乙炔的方法之一。由于天然气原料成本低廉,而且不像电石法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世界上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国家逐渐采用天然气或石油气来制乙炔。同时,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乙炔的过程中,还副产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用来合成氨、甲醇以及高级醇类,和人造液体燃料。
硝基甲烷可以由甲烷硝化制得,它本身就是有机合成的重要的中间体,也是一种高级溶剂,而且可以用做火箭燃料的组成部分。
甲烷还可以生产炭黑。炭黑可以用做填料和颜料,是橡胶工业和印刷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全世界炭黑产量不断增长,目前估计70%以上的炭黑是由甲烷制造的。
除了这些在工业上已经比较成熟的生产方法之外,还应当指出,由甲烷直接氧化合成甲醛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甲醛是塑料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但至今尚未能投入工业生产。我们相信,苏联的科学家一定会在这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
天然气的利用当然不仅这些,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种廉价的天然资源,制造出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合成材料,还应当为天然气的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从最近公布的资料来看,我国天然气的储量也相当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合理的利用。目前还只限于生产炭黑或者直接用作燃料,这是很不够的。目前我国由于电力工业还比较薄弱,且以火力发电为主,因此,以电石为基础的乙炔化学工业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我们能够迅速地建立起利用天然气制造乙炔的工业,则对我国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关天然气利用的研究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虽然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力量还较为分散,工作也有重复,缺乏组织和协调。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