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塔斯社就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会议发表声明
美国企图使亚洲紧张局势再度尖锐化
和平力量必须及时行动争取建立亚洲和平地区
新华社莫斯科7日电 塔斯社6日就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将要举行会议,发表声明如下:
东南亚军事政治集团——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例会即将于1959年4月8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幕。
自从殖民国家拼凑的这个军事集团出现以来,已经四年多。在这段期间,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本质和目的已经暴露无遗,它是作为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备战的工具而建立起来的侵略集团。这些年来,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所作所为清楚地表明,这个军事集团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阵地,是镇压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东南亚条约组织主要国家的代表为了掩饰这个集团的侵略实质和反人民实质,竟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爱好和平”。但是,东方有一句话说,老虎蹲下来决不是发慈悲。诚然,事实说明,东南亚条约组织所采取的措施总是导致东南亚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
从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军政领导人的正式声明中可以看出,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即将举行的会议上将制定这个军事政治集团进一步猖狂活动的计划。列入惠灵顿会议议程的问题的性质,说明西方国家,首先是在这个组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美国,企图使亚洲紧张局势再度尖锐化。
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即将举行的会议将首先起草战略计划,以便加紧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的备战活动。自从“巴格达条约”失掉了巴格达之后,美国和其他殖民国家就一再企图巩固它们摇摇欲坠的阵地,加强它们所建立的各种集团,其中包括东南亚条约组织。只要举出下面一个事实就可以证明这一点,1958年9月在曼谷举行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军事顾问会议曾经通过一项关于制订东南亚“防务”新计划的特别决定,这里所指的“防务”其实就是促使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国更加屈从于华盛顿的军事战略计划。
说什么这些计划是“防御性的”,这种借口很难迷惑亚洲国家的人民,他们日益开始明白,在东南亚条约组织大本营的重重黑幕中,干的是肮脏的勾当。
在惠灵顿会议上,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国将设法在它们的亚洲盟国的领土上设置核武器和火箭武器军事基地,从而使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这样的一些亚洲国家的领土在一旦发生火箭—核战争的时候变成进攻基地,这种作法对这些国家是一种致命的威胁,既然如此,又哪里谈得上什么“防务”呢?
利用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本届会议来联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和东南亚条约组织三个侵略集团的这一计划,也不能不引起各国人民严重的不安。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东南亚条约组织秘书长乃朴·沙拉信不久以前曾经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去访问。大家知道,这些军事条约的领导人打算成立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和东南亚条约组织这三个集团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协作机构。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证东南亚条约组织最后变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主要的侵略集团的附属品。如果说,以前东南亚条约组织集团是实际上从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那么,现在就是要把这种从属关系以组织形式固定下来。这样一来,东南亚条约组织日益变成一种围栏,殖民主义者和这个集团的主要头目企图把那些隶属于它们的东南亚国家关在这个围栏里。
殖民主义国家打算在惠灵顿编制反对所谓在东南亚国家的“颠复活动”的计划,这也是耐人寻味的。大家早就知道,美国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他成员国的统治集团所说的“颠复活动”,通常是指各国人民为摆脱殖民主义压迫的残余所作的斗争和加强民族独立所作的努力。
不久以前,印度尼西亚的叛乱分子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协助下,曾经打算推翻坚决反对参加军事集团的合法政府,这件事大家记忆犹新。爱好自由的印度尼西亚人民的英勇斗争粉碎了这种罪恶的计划。但是,从报纸消息看来,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将领显然没有放弃他们的阴谋。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领导人不久以前曾经企图把“在印度尼西亚的搞法”在柬埔寨如法炮制。最近几年来,美国的某些集团曾经花了不少工夫,在依附它的那些国家的协助下,经常对柬埔寨施加压力,并且企图通过制造边境挑衅事件和在柬埔寨国内策划颠复活动的办法来使柬埔寨人民放弃中立政策。大家知道,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某些成员国直接以武器和资金来帮助柬埔寨人民的叛徒,这些叛徒企图推翻柬埔寨的现政府,并且把这个国家拖上参加侵略集团的危险道路。
军事集团的领导人,首先是美国领导人的政策,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其中包括印度,也造成严重的危险,印度政府和尼赫鲁总理本人公正地提醒注意这一点。
不久以前,美国和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签订了新的双边协定,这就使操纵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人能够把依附于他们的国家同他们自己的冒险计划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由此可见,什么反对“颠复活动”的叫嚷不外是企图用新的手法在东南亚推行旧的殖民主义政策的那些人的伪装而已。如果我们正视事实,那就应该承认,正是东南亚条约组织在对那些坚持走独立的民族发展道路的国家进行颠复活动。拙劣地显示军事力量等这样一些举动,也是为殖民主义者的这些目的服务的。
为了对东南亚各国人民施加压力,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广泛举行军事演习,并且在学习使用核武器。值得注意的是,据报纸报道,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惠灵顿会议召开之前,预先安排了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
苏联一贯执行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和平的外交政策,并且坚信,要想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之间建立必要的信任和睦邻关系,以及加强各国人民的和平往来,只有采取建立集体安全的办法,而不是采取建立一些国家的军事集团和使已经建立的军事集团加紧活动的办法。
在太平洋区域和在整个亚洲建立和平地区,首先是建立无核武器地区,是在这个方面的一个重要步骤。有着远东和东南亚绝大多数人口的那些国家,坚决地捍卫和平事业和主张禁止大规模毁灭性的武器,这一事实说明有实现这一步骤的实际可能性。
和平力量为了建立这样的地区而及时采取的行动有助于使这个地区的国家对保障国际安全的共同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从而使亚洲国家免受毁灭性的核、火箭战争祸害的威胁,而使太平洋不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试验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危险场所。只有采取这种办法来解决亚洲人民所面临的迫切的安全问题,才能够使万隆会议有历史意义的决议得以完全实现,而苏联过去拥护并且还将继续拥护这项决议。


第6版()
专栏:

西欧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发表共同宣言
揭露“煤钢联营”“共同市场”灾难性后果
号召人民一致行动反对垄断资本的政策
据新华社巴黎7日电 今天在这里发表了西欧“共同市场”六国(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共产党代表会议的共同宣言。宣言号召要求停止实施“煤钢联营”集团条约和“共同市场”条约的人达成谅解。
代表会议是在4月1日和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上研究了“煤钢联营”集团的后果和“共同市场”的初步影响。
共同宣言说,“煤钢联营”集团和“共同市场”完全是垄断资本家执行他们的政策的工具,由于建立了“煤钢联营”集团和“共同市场”,垄断资本家就可以使经济主要部门加速集中,使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有利于他们的转变。这样,垄断资本家就有了新的工具来降低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来反对进步以及反对工人和民主力量的自由,并且有了更好的武器来阻止殖民地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加强它们在非洲的掠夺事业,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使德国军国主义恢复它的侵略力量,并且反对各国人民之间共处和和平合作的实际可能性。
共同宣言提出,“煤钢联营”和“共同市场”把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后果转嫁到非垄断资本集团阶层的身上。垄断资本家这种政策,特别表现为对生活条件、工资、社会福利和权利的普遍进攻,这种政策已经引起解雇工人、关闭矿场和工厂。六国的手工业者和中小企业主越来越明显地看到,他们的经济独立正在受到威胁。
宣言接着说,“共同市场”六国垄断资本家的政策还损害了民主自由、工会自由和工人权利,取消或动摇了议会权力和整个民主制度,破坏了已经受到美帝国主义损害的民族独立的基础,并且有利于垄断资本家和德国军国主义的统治。
共同宣言接着说,工人阶级的联合行动正在实现、发展和扩大。城市和乡村的中产阶级也正在认识阻止垄断资本主义的必要性。这就为六国工人阶级的工会和政治组织采取联合行动以及为它们同其他民主力量结成联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国共产党向六国社会党、所有工会和政治组织发出庄严的号召,要求它们不要辜负工人阶级、劳动农民和深受垄断资本家的政策之害的其他社会阶层的要求,而在反对大资本家的政策的斗争中取得谅解。
共同宣言说,人民群众和他们的组织的一致行动,将有助于能够击退垄断资本家、开辟通向恢复民主制和深刻的社会改革的道路的政治力量的团结。这种新的政策将能保证每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得到更平衡的发展,从而保证所有的劳动者能充分就业和有美好的生活条件。执行这样的政策就要大量削减军费,取消国际关系中的一切歧视,并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和经济关系。共同宣言最后说,在广泛的社会阶层和政界人士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意见,这种意见认为现在执行的政策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已经需要改变和停止实施“煤钢联营”条约和“共同市场”条约。有鉴于此,六国共产党认为,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会议,并且在那些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反对目前状况的人中间实现谅解。


第6版()
专栏:

推行美国侵略计划 加剧亚洲紧张局势
东南亚集团开会策划新阴谋
并将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向东南亚各国人民挑衅
新华社7日讯 惠灵顿消息:东南亚条约组织各成员国的部长们已经陆续到达惠灵顿,准备参加将于明天开始举行的这个侵略性军事集团的第五次理事会会议。会议前夕来自惠灵顿的消息表明,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将是策划对亚洲国家进行新的侵略,加剧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
据西方通讯社透露,这次为时三天的会议将要讨论下列问题:关于加强东南亚条约组织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联系的问题;在交流所谓“反颠复活动”的经验的掩饰下,策划进一步干涉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内政和从事颠复活动,讨论和批准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军事顾问们制定的“秘密战略计划”。
此外,参加这个条约组织刚刚结束的军事顾问会议的英国远东空军总司令班登3月31日在惠灵顿说,有可能在新加坡建立一个空军导弹基地。关于在东南亚国家建立核武器和导弹基地的问题,曾是这个军事集团去年举行的军事顾问会议和理事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侵略集团将在美国主使下讨论中国的内政——所谓“西藏问题”。美国副国务卿、出席东南亚条约组织会议的美国代表狄龙今天在到达惠灵顿以后公然宣称,“西藏无疑将是4月8日在这里开幕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会议上讨论的局势之一”。狄龙的谈话表明,美国正力图通过这次会议毒化亚洲地区的国际气氛,策划反对中国人民的新的挑衅性行动,并借以掩盖美国自己对东南亚各国的侵略干涉活动。
据透露,这次会议还将讨论关于这个集团中的亚洲成员国向西方成员国要求更多的经济“援助”的问题。菲律宾外交部长塞兰诺已经表示,他将在会上提出在这个侵略集团中“进行经济合作”的问题。巴基斯坦外长卡迪尔今天也说,巴基斯坦将建议“使关于(这个集团内部)经济发展的主张具有具体的形式”。
但是,合众国际社的一条消息暗示,美国将对菲律宾等国的要求继续抱冷淡态度。消息说,狄龙可能指出,地域性的“经济合作”必须包括非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国家。
据新华社讯 惠灵顿消息:新西兰国防部长库诺利3日在惠灵顿宣布,东南亚条约组织军事顾问会议3日决定,东南亚条约组织将在4月10日到29日在马来亚和菲律宾之间的海面上,举行这个军事集团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海军演习。


第6版()
专栏:

美国电台报道
杜勒斯要辞职
新华社7日讯 纽约消息: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丹·绍尔昨天引“可靠”人士的话报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已经决定辞职。
这个记者引这些人士的话说,艾森豪威尔已经同意了杜勒斯的决定。记者说,杜勒斯曾建议指定副国务卿赫脱作为他的继承人。
美国国务院的一个发言人在谈到这个消息时说,美国国务院“不知道这件事”。


第6版()
专栏:资料

美国的侵略工具——东南亚条约组织
东南亚条约组织是在美国发起和活动下拼凑起来的一个侵略性军事集团。它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等侵略集团一样,完全受美国的控制,为美国战争政策服务。奇怪的是,这个以东南亚为名的组织,它的八个成员国中,只有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在亚洲,它们的人口只占东南亚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余五个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非亚洲国家。
原来二次大战以后,美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积极从事拼凑军事联盟的活动,以实现它对这个地区进行侵略的目的。但是遭到了一系列的失败。最后只好以所谓“美澳新三国安全公约”的三个成员国为班底,拉上英国和法国以及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三个亚洲国家,凑成了这个集团。1954年9月,这八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在马尼拉集会,缔结了所谓“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建成东南亚条约组织。由于会议是在马尼拉召开的,所以又叫做“马尼拉条约组织”。
这个组织的总部设在泰国首都曼谷。它的最高机构是理事会,由成员国外交部长或政府指定的代表组成,各国政府另指定一名军事人员作为代表的军事顾问。理事会下设常任理事会,由成员国任命常驻曼谷的代表组成。常任理事会下设军事、经济、“反颠复”和新闻等委员会,各委员会又设许多专门的小组委员会。理事会每年至少开会一次。从它成立以来,已经先后于1955年2月、1956年3月、1957年3月和1958年3月在曼谷、卡拉奇、堪培拉和马尼拉举行过四次理事会会议。今年4月8日起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行的是第五次会议。
东南亚条约组织自从成立以来,就是美国在东南亚推行扩军备战和殖民侵略政策的工具。美国利用这个侵略集团,在所谓“共同防御”和“反对共产主义颠复活动”的黑色幌子下,不仅把三个亚洲成员国放在它的控制之下,而且不断地对东南亚国家进行干涉和颠复活动,在亚洲制造紧张局势。
东南亚侵略集团在它成立之初,就粗暴地违反刚刚签订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规定,擅自把南越、老挝、柬埔寨划为它的“保护地区”。几年来,美国一步步撕毁日内瓦协议,策划各种阴谋诡计,企图把南越、老挝和柬埔寨拖入这个侵略集团。为了迫使柬埔寨放弃和平中立和民族独立政策,美国在去年策动泰国和南越军队不断向柬埔寨进行挑衅,制造边境事件。同时,美国还供给窝藏在泰国和南越的以及在柬埔寨国内的柬埔寨叛乱分子经费和武器,在柬埔寨进行颠复活动。几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叛乱活动一直得到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积极支持。美国不仅通过这个组织给予印度尼西亚叛乱分子大量武器和派遣“指挥员”直接帮助训练叛军,而且还指使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败类阴谋暗杀苏加诺,来达到它颠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可耻目的。
参加这个侵略集团的亚洲成员国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都因屈从美国的反动政策而日益陷于动荡不安和困难重重的境地。由于更多的军事基地的建立,更紧地被缚到美国的战车上,这些国家在军事上丧失了自己的控制权和安全地位,随时有被拖入侵略战争的危险。由于追随美国扩军备战的政策,这些国家不得不以60%—70%的国家预算用于军费开支,弄得这些国家民穷财尽。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西欧经济混战一团
美国资本乘虚而入
本报讯 当西欧各国围绕着“煤钢联营”和“共同市场”问题正在展开经济和贸易大混战的时候,美国资本却趁机加紧向西欧“共同市场”内部渗透,实行就地办厂来掠夺当地资源并剥削西欧的廉价劳动力。
不久前,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收买了法国“西姆卡汽车公司”25%的股票。“威斯汀豪斯国际电气公司”和法国钢铁企业的一个集团联合组成“弗罗马托姆公司”,准备共同修建一个原子能工厂。美国一家制造汽车零件的“布德公司”则在法国创建了一个分公司“布法尔公司”。
在比利时,美国的“普罗忒甘贝尔公司”将在马利尼斯建立一座工厂。“杜邦公司”则打算在马利尼斯建立一座颜料厂。
在荷兰,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收买了荷兰“凯撒—福拉赛汽车公司”的几家工厂。美国“加拿大固特立橡胶有限公司”和A·K·U公司将在安亨建设一座人造橡胶厂。“杜邦公司”也准备在荷兰建立一座“奥伦丝工厂”。
不过成为美国资本主要进攻目标的则是具有巨大工业潜力和廉价劳动力的西德市场。195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史密斯—科罗纳打字公司”收买了柏林“汉曼计算机公司”的控制权。“美利坚容器公司”在西德设立“汉堡欧洲纸板有限公司”,控制了“不来梅纸浆制造有限公司”。最近,美国私人资本更开始大举向西德入侵,以便从
“共同市场”内部来控制整个西欧市场。
根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最近的消息,美国私人资本4月初在西德大批收买股票的结果已引起了股票牌价的激烈上涨。据德国金融记者说,其规模为1931年以来所从未发生过的现象。
根据这家杂志的报道,美国资本的进攻对象主要集中在西德的化学、电气、钢铁等重工业部门。用这家杂志的话来说,就是“一直集中在九家公司的股票上。它们是前法本托辣斯的三家‘继承公司’(拜耳、巴登苯胺苏打厂和赫希斯特染料公司),两家电气公司(德国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电工器材公司),莱因联合钢铁厂和‘三大’商业公司(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
该报并说,西德金融记者认为,在4月中旬纽约证券分析家协会的四十个成员访问西德以后,美国的兴趣将会扩大。同时,若干美国投资托辣斯并考虑在西德成立某种“欧洲基金”,以扩大对西欧的投资。
美国“商业周刊”也报道了美国资本向西欧“一涌而入”的情况。这家周刊说,在西欧,美国公司不仅彼此在互相争夺地盘,而且也在同欧洲公司争夺地盘,其目的在于“保持或扩大它们的市场地盘,或者去寻找新的市场。”这家杂志说:“这样就时常使美国公司能够越过不让美国货进口的关税和货币壁垒”。
英国“统计学家”杂志也不约而同地报道了美国资本最近加紧向西欧入侵的情况。这家杂志说:“自从‘共同市场’成为经济现实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争先恐后地在欧洲扎根。而使美国资本流入欧洲的决定性因素则是欧洲各国有着比美国廉价的劳动力。美国在欧洲的工厂可以按比在美国制造的产品低很多的价格把产品供应给美国。这个差别平均在10%—15%,而在有些情况下则达到30%—40%”。
这家杂志还说,目前已有一批美国经济专家打算到西德逗留六个星期以便研究扩大美国同西德实业界联系的可能性。另外一批美国财政专家则将访问英国、法国、意大利、西德和荷兰,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这家杂志并说,为了领导打入
“共同市场”的活动,现在已有一百多家美国公司在瑞士安下了大本营。而且目前参加这种活动的美国公司越来越多,已引起了瑞士的极大不安。
从1950年起,在海外各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下,美国私人对外投资为“安全”计,曾纷纷转向西欧。例如从1950年到1957年,美国私人对外投资只增加了15%,但对西欧的投资就增加了135%。这次由于西欧成立“共同市场”,更加促进了美国资本的入侵。(附图片)
原载民主德国“枭镜”杂志


第6版()
专栏:

西欧的煤业危机和剧烈竞争
张振亚
北大西洋联盟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化的根源之一,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现在经济危机正在从美国逐渐波及西欧大多数国家,其中首先突出地表现出来的是西欧经济部门中最薄弱环节的煤矿业的过剩危机。随着煤业危机的加剧,西欧“煤钢联营”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同英国、美国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也日益激化。
一年来,主要产煤国家如英国、西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销售不出去的煤,在露天矿场、煤坑口、火车站和储煤站堆积得越来越高。英国政府尽管从2月份起已开始陆续关闭三十六个矿井,英国的存煤比一年前仍然多一千多万吨。目前由于消费继续萎缩,英国的煤的存货量在以每周三十万吨的速度继续增长。在比利时,销售不出去的煤等于一年前煤存量的三倍,超过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比利时的十三万煤矿工人在2月份举行了全国性罢工,反对比利时政府封闭一部分所谓“不经济”的矿井和准备把煤的年产量减少四百万吨的“紧急”措施。在西德,鲁尔区销售不出去的煤也从七十万吨增加到一千四百万吨。目前西德销售不出去的煤和焦炭在以每周二十三万吨的速度在增长。
西欧煤业危机的这种严重发展,是战后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两年多以前,西欧各国还在为产煤量不足供应它的工业需求而苦恼。英国、西德这两个战前一直是大量出口煤的国家,1955年分别从美国输入它们所消费的2.5%和5%的煤。当时意大利也从美国输入它所消费的44%的煤。从整个西欧来说,1955年由于煤的供不应求,总共从美国输入了二千四百万吨煤,此外还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输入了四百五十万吨。1956年由于动力燃料的缺乏更趋严重,西欧煤和焦炭的入口量增加到五千万吨,到1957年这一数字再增加到五千二百万吨。“煤钢联营”集团的“高级机构”为应付煤荒不仅竭力敦促它的成员国努力增加煤的产量,而且还同美国订立了进口煤的长期合同。可是,从1958年起,西欧煤的供不应求情况消失了。
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何在呢?西欧煤的过剩危机,并不是由于煤的产量和进口量增加所形成的。在1958年,西欧最大的产煤国英国的煤产量不是增加、而是下降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西德和法国这两个大陆主要产煤国1958年的煤产量也低于1957年,比利时的煤产量甚至落到1938年的水平以下。至于西欧进口的煤,也比前一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近一千三百万吨)。因此,西欧煤的
“过剩”原因,只能从1957年以后西欧工业上升周期的结束,经济活动的开始下降中去找。
原来,从1953年起,西欧工业在大量更新固定资本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活跃有利于扩大出口的条件下,曾经出现了一个周期性经济上升。在1953年到1957年的五年中,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40%(美国只增加了27%),工业每年平均上升速度保持在8%左右。大多数国家的工业生产都接近或超过战前1938年水平的一倍。在工业生产的上升的同时,对燃料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可是,在这段时期内,西欧的采煤业却基本上仍然停留于战前的生产水平,这就造成了西欧煤的供不应求现象。但是随着1957年秋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在1958年第二季度中都转趋下降,于是整个西欧工业对燃料的需求就大大萎缩。其中尤以煤的最大用户炼钢工业生产的下降造成的影响最大。根据“煤钢联营”集团经济专家的估计,去年仅是西德和比利时钢铁工业的减产,就使西欧焦炭的消费量减少了三百万吨。而1958年除了法国和荷兰以外,实际上西欧所有国家的钢产量都在下降。英国下降了10%,西德下降了7%,意大利下降了7.4%,比利时下降了3.3%,卢森堡下降了2.9%……,这就造成许多国家对煤的需求缩减。以英国为例,1958年它的国内市场对煤的消费量就减少了八百万吨,而战后以来它对煤的消费却一向每年平均增加五、六百万吨。英国如此,其他西欧国家又何独不然。
于是,在煤的普遍“过剩”的压力下,所有国家就都采取了应急措施。它们在限制外煤进口的同时,压低煤价,竭力向国外倾销,以便把危机转嫁给他人。在这当中,英国和西德的竞争尤为激烈。例如英国为了扩大向西欧和南美的出口,不久前把它的出口煤在英国各港口的起岸价格每公吨削减十二到三十九先令;但是西德也在削价倾销,因此使英国的计划受到挫折。最近英国国家煤业局刚答应供给葡萄牙四万吨廉价煤,西德鲁尔区的煤业主就向葡萄牙建议,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数量的煤,这样又使英国失掉了一笔已经到手的买卖。在法国市场上,西德的强烈竞争,也将使今年英国向法国输出的煤由去年的六十万吨减为三十万吨。英国不仅在欧洲的市场受到西德的排挤,甚至远在南美的阿根廷,英国也在失掉它的市场。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电力公司去年曾由英国供应了二十万吨煤,但是今年这二十万吨煤却由美国和西德以更廉价的煤来供应了。
在西欧“煤钢联营”集团内部,由于有“煤钢自由流通”的规定,因此资本主义式的大鱼吃小鱼的“自由竞争”就进行得更加残酷无情。资本单薄、设备落后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的采煤业,在西德和法国现代化设备的强大采煤业的激烈竞争下,终于无法支持。比利时尽管在2月份努力把煤价压低了5%,可是仍然无法同它的强大对手竞争。它的存煤量已超过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国内出现了大量矿井倒闭,工人失业的现象,但是尽管如此,预计今年西德至少将向比利时输出三百万吨煤,荷兰则将向比利时输出一百万吨煤。比利时不得不向“煤钢联营”集团的“高级机构”发出救急呼吁,要求宣布“危机状态”:在六国中实行限额生产,并限制其他成员国煤的进口。但是这一呼吁,除了获得卢森堡和荷兰两个小国的支持以外,却遭到法国和西德的反对。煤业危机不十分严重的法国根本不愿缩减产量来输入失业,并损害法国资本家的利益。西德在限制了美国和英国的煤进口之后,已不愿过度缩减产量来减少竞争能力。煤产量极少的意大利为了继续依靠廉价的美国煤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加强出口竞争能力,也不赞成宣布“危机状态”,而竭力主张进一步降低西欧煤价。
在这种同床异梦、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煤钢联营”集团内部的纷争更为激化了。比利时在2月间曾要求这个集团宣布煤的“危机状态”,并以退出集团相要挟。但这个要求被3月2日
“煤钢联营”集团的部长理事会拒绝了,借口是如果“宣布‘危机状态’会使这个集团瓦解”。可是过了两天,3月5日,“煤钢联营”集团的“高级机构”在开了一次长达十小时的会议之后,又决定宣布:西欧煤炭市场已出现“明显的危机状态”。不过,3月23日,在该集团的部长理事会上,这个决定又因受西德、法国的反对,而被否决了。在这期间,西德曾因比利时不发西德煤的入口证而提出抗议,认为这是破坏联营协定的行动。在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煤钢联营”集团的“高级机构”最近又煞费苦心地草拟了一个统一管理本集团煤矿业的计划大纲,其内容主要包括:(一)由“煤钢联营”六国协同制定贸易政策来限制煤的入口;(二)把存煤冻结在目前的水平上;(三)用一项“富于弹性”的原则来调节生产。
可是这个计划一提出,就遭到西德的原则性反对,认为这是一种“超国家的控制”。法国故意采取了“保留”态度,说要等看到计划的细节后才表示态度。依靠入口煤来供应国内消费的意大利则提出了它的独特条件:只有西欧煤减价它才同意限制外煤入口。具有绝顶讽刺意味的是,反对“各行其是”的只有荷、比、卢三国。这些小国指出,在应付煤业危机方面,依靠整个集团要比依靠单个国家奋斗更有效果。原来它们害怕西德和法国的强烈竞争会使它们本国的煤矿业承受全部危机的重担。不过,这些小国的这类团结应付危机的主张,却无济于事。因为“煤钢联营”集团曾规定,凡有重大决定必须取得本集团内产煤量超过20%的西德或法国的首肯;这就是说,没有它们的点头,什么都行不通。
当西欧的一些大国在煤的市场竞争上,欺凌弱小国家,进行大鱼吃小鱼的时候,它们的处境却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遭到了大西洋对岸的强烈竞争。战后以来一直把西欧市场当作美国奄奄待毙的煤矿业的救生圈的华盛顿,早在1952年就怂恿西欧建立“煤钢联营”,以便逐渐把它出口的60%的煤运往西欧。1956年美国“幸福”杂志曾坦白指出,在1954年和1955年两年中,一蹶不振的美国煤矿业正是依靠了向西欧输出大量的煤才得以把煤产量提高了27%。1956年美国向西欧输出了三千七百三十万吨煤。1957年又增加到四千三百三十万吨。去年甚至在西欧存煤堆积如山的情况下,美国还向西德输出了一千一百六十万吨煤,向意大利输出了六百万吨煤(意大利在这一年一共才输入煤七百五十万吨),荷兰三百五十万吨煤,法国二百八十万吨煤,比利时一百八十万吨煤。而在这一年,英国向“煤钢联营”六国输出的煤一共才有一百六十万吨。西德向“煤钢联营”国家输出煤的总量估计也只有两千万吨左右。
美国不仅以压倒西德和英国的数量,向西欧倾销“过剩”的煤,它还通过订立长期供煤合同来侵占西欧未来的煤市场。例如目前根据合同西德就必须从美国输入四千万吨煤。如果西德取消这项合同,就必须付出重大的赔偿费,而当西德决定缩小美国煤的自由进口限额,并从2月16日起对每吨进口煤课以四·七六美元的关税;同时“煤钢联营”集团的“高级机构”也在计划限制外煤入口的时候,美国就不仅向西德,而且也向这个集体提出了恫吓,说西欧国家如果要限制美国煤的入口,美国就要削减对西欧的援助,并且还要抵制西德、意大利和法国小型汽车和西欧的机器制品和钢材的入口,来进行报复。
这种围绕着煤的“过剩”危机而展开的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将促成西欧六国“共同市场”瓦解的趋势,并加剧北美和西欧之间的贸易战。
早在今年2月,巴黎“国际论坛”周刊在一篇题为“煤钢联营危机预示‘共同市场’的瓦解”的文章中就指出,“煤钢联营”集团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工具,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战后西欧的煤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而这次既然“煤钢联营”和“共同市场”的存在加剧了市场竞争和危机景象,因此,这种情况就会反转来促进它们自身的瓦解。法国“回声报”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共同市场’实际上是,在旺季时不起作用,在经济衰退时就经不起考验”。
北大西洋集团国家就这样地在市场日益萎缩下,进行着要把对方淹死的混战。随着这种混战的激烈化,它们所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各种机构也将由动摇而走向崩裂。(附图片)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