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老当益壮
 鲁歌
最近,有许多老教师、老科学家被吸收到党的行列里来了。像八十高龄的陈垣校长,七十高龄的李四光部长,以及周培源、梁思成等同志,他们都已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在被吸收入党之后,都用“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开始了第二次青春”等语句来表示自己的心情。这对于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每一个爱国的、正直的、学有专长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们都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环境里度过了相当漫长的岁月,走过许多崎岖不平的道路。那时,他们往往怀着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但不能够实现,学了许多本领,得不到发挥。解放了,党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也给知识分子带来了希望。随着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展,学术文化事业的繁荣,知识分子的知识有了广阔的发挥作用的场所。去年,在整风运动胜利之后,出现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开始进入高潮。这也正是知识分子们“英雄用武”之时,我们可以设想得到:多少青年学生需要教育?多少科学研究任务需要进行?多少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需要总结?只就全日制的高等学校来说,去年一下由二百多所发展到一千多所,就需要多少教师来担负教学任务?这是我们知识分子真正的“百花齐放”的春天。多年渴望把自己的真才实学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在今天再也不会有什么“怀才不遇”的了。正像那些同志自己讲的:即使是垂暮之年,也仍然充沛着青春的气息。
后汉时代,马援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老当益壮”,这句话历来为一些不伏老的老年人用来自勉勉人,但在过去那漫长的年代里,正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一生潦倒,含恨以终。“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种说法,正是反映了他们的这种悒郁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老老少少都能大展鸿图的社会主义时代,才能真正使得不伏老的人们“老当益壮”,为人民作更多的贡献。在劳动人民中间,被称为“老青年”,“老积极”的可敬可爱的老人,不是比比皆是吗?
这种“老当益壮”的光辉的战斗的形象,我们最近从瘫痪了十四年、但是始终战斗着的七十八岁的福斯特同志身上看到。他给毛主席的那封长信是如何使我们感到激动啊!在他的身上,谁能找到“衰老”那个字眼的影子呢?没有!有的只是旺盛的战斗意志,对未来的坚定的信心,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不是所有立志为人民服务的老年人(不管他是不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么?年龄虽老雄心在,这正是社会主义时代老年人的胸襟。记得朱自清先生生前曾写过两句诗作为座右铭:“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如果从积极方面去看,这两句诗,也同样包含着不伏老的意味,能使人奋发,何况那“第二次青春”并不是夕阳,而是融融朝日呢!
我们所说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只是与青年知识分子相比而言,其实,一般都还在四、五十或五、六十左右的年龄,春秋正富,精力方强,八十岁的陈垣同志尚且不以“闻道过晚”而放松争取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努力,并且要以现在作为今后奋斗的起点,我们并不十分“老”的知识分子,能不更加鼓足干劲,奋起壮心吗?


第8版()
专栏:

加急电话(小小说)
吉林辉南县广播站 万龙
夜深了,东风人民公社的王大娘才从托儿所回到家里,躺到床上。正在似睡不睡的时候,忽听窗外有人喊:
“王大娘,你的加急电话!”
王大娘听到喊声,立刻坐起来,大声地反问了一句:
“是谁呀?你说什么?电话?”
“我是二生!你来加急电话啦,快到办公室接去吧!”
王大娘嘴里虽然答应着,心里可犯了疑,叨咕着:真是越老越时兴了,多半辈子也没人给我打个电话,现在还是什么“紧急”的……她穿上衣服,就奔社办公室走去了。
办公室的电灯还点着,社干部正在外屋开会,研究雨后抢种的事。
孙社长一看王大娘来了,忙站起来说:“王大娘管事真不少哇!三更半夜还有人来加急电话呢!”
王大娘顾不上答应社长,就急忙跑进里屋听电话去了。
社里安电话并不是一天了,可王大娘还没打过。她看着听筒发楞的时候,听筒里传来沙沙的声音:
“喂!你是王大娘吗?”
“啊!是我呀!你是哪呀?……你在哪说话呀?”
“我是红旗社呀!有件事托你办下可以吗?”
“行啊!啥事你说吧!……什么……点播机轱辘不够啦!把社里木工组没用的轱辘……怎么的?给你们送三个去?什么?明天最好能捎到,天头旱,趁昨天下了场透雨好种上……好吧!”
王大娘拿着听筒又楞了半天。听说了红旗社要点播机轱辘,立刻埋怨起王大爷来,觉得老伴做事太粗心,准是只忙着进城去看闺女,装车的时候就把轱辘给忘了,心里真生气,本想把这件事告诉给社长,又一想社长那个火性子脾气非着急不可,便没对社长说就往回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嘟囔着:
“就这么支援大丰收哇!嘴里说的可倒好,搞什么大协作呀?纯粹都是嘴片子。”
老两口子,今年都六十多岁了。王大爷干活不服老,因此社员们都叫他老刚强。王大娘社里有个大事小情多咱也少不下她,不该管的事她也要问上三分,因此社员们都叫他“老积极”。提起他俩,社里人没有不知道的。
去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王大爷因为是木匠手艺,又拿起锛凿斧锯参加了木工组;王大娘到托儿所当了保育员。老两口比着干,谁也不肯落后。为了提高双行苞米播种速度和质量,王大爷和木工组的几名木工研究了一台“双行苞米点播机”,每天能播两垧多地,效率很高,质量也好。县里知道信,马上在他们社里召开了现场会议,邻乡
的红旗社因为去年种双株苞米获得大面积丰收,今年计划种双株苞米的面积更多,便和东风社商量打算托他们木工组给带做一台,王大
爷一想起大协作就一口答应下来了。他一连打了三个通宵才把这台点播机做好,社里本来打算找人给红旗社送去,可巧,今天该王大爷休假,他打算进城去看闺女,孙社长一想,王大爷上街正好从红旗社路过,就派了一台大车,叫王大爷赶车给红旗社送去。人家红旗社就等着这台点播机种双行苞米呢,现在来电话说轱辘没捎去,王大娘哪能不着急呢。现在谁送轱辘去呢?社里的人正忙着呢。干脆自己连夜去一趟吧。
东方刚发出鱼肚白色,王大娘就来到红旗社了。到社长家里一问,社长没在家,说是在南沟那块地里收拾点播机已经一宿没回家了。
王大娘从社长家里走出来,就直奔南地走去了。刚拐过柳树趟子,一群人就出现在眼前,地里还明晃晃地点着几盏大保险灯。
王大娘便走到跟前大声地说:
“你们哪位是社长?”
红旗社的张社长正忙的满手泥,一听有人找他便走过来说:
“我就是!大娘,您有事吗?”
“我是东风社的,昨下晚接你们打去的电话,怕影响你们今天种地,连夜把点播机轱辘给你们送来了。”
人们听说东风社给送轱辘来了,高兴地了不得,忽下子就把王大娘围在中间了。突然一个人跑了出来,冲着王大娘大声笑着说:
“老婆子!真是老积极。连夜就赶着把轱辘送来了啊!”
王大娘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头子,便埋怨起他来:“还说呢,还不是你办事太粗心,一听说去看闺女啥都不顾了,昨天下晌从家里走的时候咋不好好检查检查呢?那么大个机器,有没有轱辘还看不见!哼!还有脸说我呢,若不是怕影响人家红旗社种地,我才不管这份事呢!”
王大爷一听,便笑呵呵地说:
“老婆子!这宝你可押错了!昨天到这里的时候,太阳都卡山了,社员们一看我把点播机送来了,都高兴地了不得,非叫我给试试。大伙一看这玩艺种的又快又好,就说一台太少了。我就向社长提出连夜再给他们突击一台,木料找来不少,就是没有做轱辘的材料,当时我寻思咱们社还有些没安装的轱辘,拿来给他们用正合适,为了赶时间,我就往回打个加急电话,本想打给社长,一想社长这两天白天黑夜地忙着种地,三更半夜正是睡香甜觉的时候,就没惊动他,才把电话打给你了。”
王大娘听了这番话,满肚子火气一下子全消了,心里暗暗地称赞道:“真是老刚强。”
早晨的太阳特别红,初春的残雪已经消融了,泥土地放散着潮气和芳香。红旗社的张社长领着几名社员操纵着两台双行苞米点播机在大地里奔驰着。社员们心里真高兴,一面鼓掌,一面望着老刚强和老积极老两口,真不晓得该说什么好了。


第8版()
专栏:

福州(三首)
林伯渠
初到福州面向大海靠群山,八闽分疆多少年;只有春雷能起蛰,才将生气满东南。
福建机器厂福建机器厂何如?争取上游力有余。超额完成新计划,热情送我决心书。
福州脱胎漆器厂漆雕精品夺天工,唯妙唯肖不苟同。齐放百花双手巧,世人从此识东风。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谈写字
 刘权
字,要写得使人一看就懂得,至少也应使人稍加辨认就知道它是什么字,如果写得过于潦草或是滥行造字,使人百看不懂,百思不解,这就不好了。
我是一个排字工人,我经常碰到一些潦草得出奇的怪字,任凭你怎样辨认,也认它不出。为了工作,只得耐心辨认,结果还是弄不出个所以然。也有些人把还没有群众基础、自己杜撰的一些“简化字”大量使用起来。“?”,如果不是在一个句子里,我想无论如何也不会读成“蜜”字;把“葡萄”简化为“??”目前恐怕也不太合适。这些莫明其妙的怪字不知道使人耗费了多少无谓的精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恐怕是因为工作太忙,为抓紧时间计,于是提起笔来,一扫而过所造成的吧。
珍惜自己的时间,以便更多的工作,这种精神原本是好的。但是由于节省了自己写的时间,却增加了对方读的时间,这就是不应该的了。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批评过这种人,说他们为了节省时间就马马虎虎地写完了事,而别人三遍五遍的也看不懂,这是不好的。我认为这个中肯的批评应该引起惯写潦草怪字的同志们的深思。


第8版()
专栏:

蝙蝠和燕子
若卢
有过这么一个童话故事:蝙蝠和燕子有一次争论起来了,燕子说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而蝙蝠则认定日入为旦,日出为夕。彼此相持不让,便打算去问凤凰,走到中途,却遇到一只鸟,鸟说:“不必去问了,那凤凰一天到晚瞌睡,懒得像训狐一样哩!”
这童话表面上是争旦夕,实际上是蝙蝠和燕子彼此暗地在标榜自己的功劳吧!因为,如果追究一下它们立说的根据,那燕子一定会说:“可不是么!我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蝙蝠却会插嘴道:“我每天日入而作,日出而息,除了严寒的冬天,从来也没有间断过啊!”
的确,每当天刚发白,燕子早已离巢飞翔去了,而暮色苍茫的时分,才可看到蝙蝠在堂前屋后,翩翩起舞。常见的燕子,乍看似乎都一样,实际上有雨燕、家燕、毛脚燕、沙燕的区别。雨燕全身是黑色,较其他的燕大,叫声非常尖锐。家燕的腹部是白的,尾部拖着两条长长的小辫。毛脚燕和家燕相近,但没有小辫。沙燕最小,从下面看,全是黄褐色的。它们的共同点,除了都能啁啁啾啾地叫以外,飞翔的姿态也相同,诗经上说:“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就是说燕子的飞,是忽上忽下的,所以有人便说它们喜欢跳舞。其实它们所以这样,只不过为了追捕昆虫而已。燕子的嘴短而大,口角差不多裂到了眼边,飞行的速度又很高——雨燕每小时可飞一百九十公里;所以死于它们喙下的昆虫,实在难以数计。有人粗略估量说,如果把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季捕食的昆虫排成一线,足可达一公里之长。昆虫学家对燕子作鉴定,都说它们对人类有益,看来是非常公允的。
蝙蝠的捕虫能力,是不是不如燕子呢?据早年的估计,一只蝙蝠在一夜间捕食的虫类,至少有三千多只。可见在捕虫这一点上,二者实在难分高下。
除捕虫以外,有一种居住在南洋一带小岛上的金丝燕(我国东南领海的小岛上也有),它结成的窠就是号称山珍海味的燕窠,它含有约57%的粗蛋白质,22%的碳水化合物,8%左右的无机盐类和少量的脂肪。不过蝙蝠却有粪便供给人们应用,中药中的夜明砂就是这种东西。粪便积累成堆,更是一种上好的肥料。
燕子和蝙蝠是不是对人类有害呢?当然难免要有一些。燕子有时就不分青红皂白,把一些小的脊椎动物也杀害了,偶然也传播寄生虫和疾病。在蝙蝠中,则有一种大蝙蝠,热带地方最多,它们以动物的血为食,甚至还吸人的血。不过这些败类究竟是少数。总起来说,害处都很小,两者还是都可以称得上是有大益的动物。
对于蝙蝠和燕子,理应一视同仁,但人们却似乎偏偏有点爱燕子而恶蝙蝠。“酉阳杂俎”殷殷劝人招燕,虽不免有迷信意味,但招引是对的,只是要注意方法。据说莫斯科的许多人工巢箱,原是为招引各种益鸟而设的,可是有很多却被蝙蝠强占了,苏联的学生们(莫斯科的人工巢箱,大多是学生们制作的)不仅原谅了蝙蝠,并且看到它们既喜欢应招,还特地为它们设置了特殊的房舍哩!


第8版()
专栏:

征服黄河
——三门峡枢纽工程速写
李桦
栈桥
劈石
浇筑混凝土


第8版()
专栏:

晚归(水彩)
 湖北沙市油脂化学厂 石天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