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谈“人多好干活”
何北仁
“人多好干活”,是句人人都知道的老话了,意思很浅显,容易懂得的;所以没有深想过。经过了一次义务劳动才发现,这句话并不像我平常理解的那末简单,人多可以好干活,也可以不好干活,要使人多能够好干活,还得有一些别的条件。
我们这次劳动是在夜间,去了四十多个人,干的活很简单:把一大堆半头砖,装上汽车,运到另一个地方去修猪圈。活虽然简单,但大家热情很高。加上那晚明月当头,春风拂面,给劳动添装了一番诗意,使得我们格外有精神了。
汽车一来,大家便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去,乒乒乓乓地向车上扔起砖头来。后边的人怕碰到前边的,一面扔一面喊前边的人小心,一时人声呐喊,砖头飞扬,看起来也的确像一场大战,不过效果却不佳,前边的人,砖是都扔进车里去了,后边的也有扔进车里的,也有碰在车梆上掉在车外的,二十多分钟过去了还没有装满车,倒先有两三个人砸了脚,碰了头。
大家都觉得这么着不行,应该想点办法。有人便出主意说,要加强一下劳动的“组织”。于是大家排成队,左边一队,右边一队,车后面再站一队,一个人拾砖,挨次传给排头,排头再把砖头扔进车里去。这样一来,三路围攻,便显得秩序井然,直到装满一车,也再没有发生砸人和碰人的事。
车开走以后,几个工人同志又看出了问题。原来我们每个人脚底下都是砖,根本没有必要排成十多人的长行从远处传递。这样传递,反而使一块砖经过十多个人的手才能上车,白白地浪费时间。他们说:“应该减少一些‘工序’。”于是又把队化小了,分多了。这次是左边四队,右边四队,后边两队,三路围攻变成了十面埋伏。每队有四至五人,三四个人捡砖和递砖,供一个人往车里扔,这末一来速度快的多了,不到十分钟便满装一车。
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劳动,使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第一,人多并不一定好干活。“好干活”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活干起来顺当、便利;一是每个人干的活多(倘是细活,就还有质量好)。在人多的情况下要好干活,就得有一个条件:这就是,能够使每个人都展得开手脚,而且便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积极性。如果不是这样,人越多反会越碍手碍脚,不好干活。
第二,要使人多好干活,就要加强劳动的组织,人越多越要有组织,集体劳动总是有组织的劳动才行。像我们这样简单的集体劳动要有组织,复杂的集体劳动就更要有组织;我们这种徒手的集体劳动要有组织,使用工具和操纵机械的集体劳动就更要有组织。而且,劳动组织越精悍严密,就越好干活,从总量上来说是人越多越好干活,但从具体的劳动组织来讲,却是越紧凑越好干活的。这就叫作大中有小,多中有少。倘说组织是集体的灵魂,也不过分的吧!


第8版()
专栏:

高歌健舞情何限
——看川剧“打神告庙”
 欧阳予倩
秀才王魁落魄济宁,贫病交加几濒于死,幸得歌女焦桂英拯救,彼此相爱结为夫妇。桂英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能安心求学,又设法资助他上京赶考。临别的时候,王魁感恩戴德依依不舍,他说没有桂英早已走上黄泉路,她是大恩人,他要把她当母亲当先生看待,永远把她记在心上。二人同到海神庙去盟誓:男不重婚,女不再嫁。王魁走后,桂英的母亲逼她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金员外,她坚守着誓约,日日夜夜盼王魁回来。好容易盼到了一封信,外带二百银子,原来王魁进京之后得中状元,另娶了一位相府的千金小姐,二百银子一封信就把桂英休了。桂英想去告他停妻再娶,明知官府不会准她的状子,无可如何,只好头顶纸钱,手举一把香,去到海神庙向菩萨控诉,她说,下民易欺,天理难容,希望菩萨能主持公道。可是泥塑木雕的菩萨也不能替她作主,绝望之余自缢而死。她的魂灵赶到京城,活捉了王魁。
这个戏据说在宋朝的南戏里就有了,明朝有王玉峰写的本子,这是川剧高腔的保留节目。过去我看过“情探”,也就是活捉一场,这次四川省川剧演出团来到北京,我才得见胡漱芳同志所演的“打神告庙”,也就是“阳告”一折。这是一场精采的表演。
一开场海神冠带秉笏端坐在神龛里。左边一个小鬼右边一个皂隶,每人拄着一根竹板子,布衫蒙头,看上去像个纸扎的,观众都以为只是木架子架着衣服。焦桂英头上挂着纸钱,垂着甩发,身上穿的是黑褶子,右手拿着一把香,底下扎着裤脚不穿裙子。她丧魂失魄般走向庙里,一上场就叫道:“王魁,贼呀!”她的这种打扮,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据说过去遭了冤屈的人,往往头顶纸钱,手举香火,沿街呼冤,四川就有这样的风俗——惨痛的呼声从她那美丽、坚强、微带颤动的唇边喷放出来。她的眼神还是那么明秀而忧郁,又充满着愤怒。她念着、唱着、走着,她的嗓音很脆亮,身段很灵活,动作简练而准确。每逢转折之处,回身亮相,并不过火,感情的贯串始终不断。看得出演员很有基本功夫,而对这个戏中人物的塑造,是费过一番苦心的。在我旁边有一位内行说:“这个演员身上很有功夫。听说她是跟周慕莲学的。”我也看出她确有师承。她叫道:“王魁,强盗,我要去告你呀!”接着就走进庙去跪在菩萨面前,向菩萨作了一连串的控诉。一个卑贱的歌女,受了贵人的欺侮,在封建社会里只能认命,就是菩萨也不能为她主持公道。她问海神:“你聋了?你哑了?……”她拿起蜡烛台来打海神。这之后,她又去恳求小鬼,叫着:“排子哥呀,排子哥!”她真是无可奈何。排子鬼也没有回答,她顺手把排子鬼推倒,自己也昏倒过去。被推倒的排子鬼起来唱道:“……小王魁他不认你,带得我菩萨倒霉,倒不如去把他会,不要在这里发威。”桂英苏醒过来,恍惚见她妈妈来逼她另嫁;转身见皂隶,当作王魁回来了,似乎又有了一线希望;忽然又想起决绝的书信,悲恨填膺,将皂隶也打倒,她自己又昏过去。皂隶鬼跳着唱道:“这妇人做事不对,你发气我就吃亏。谁不知我是小鬼,你把我当作王魁。这一下浑身打碎,只剩下一个草堆。”王朝闻同志在他所写“生活不就是艺术”一文里曾提到“打神”里的排子和皂隶,认为这两个鬼的唱词就是焦桂英的内心独白。我想可以这样解释。这样的处理在川戏里是个特点,宋元南戏里就经常有这种穿插。
桂英再度苏醒过来,由于感情过于激动,她疲乏极了,靠在神案下,闭上眼睛呆呆的想着。忽然听见天边有雁叫声。她凝神谛听,雁声忽远忽近,更鼓频传。这一段音乐很美,表演十分动人。她扎挣着站起来,夜深古庙,孤独一人,思前想后,走投无路。她慢慢地解下腰带,在手里反复理着。她唱道:“……我女儿身冤苦剖向谁?我只有将身作鬼!王魁,强盗!我作鬼,要找你辨明是非!”她自杀了。
这场戏从头到尾演得颇有层次,当桂英刚进庙的时候,她可能还存着若干幻想,发泄一顿之后可能还会想出甚么主意解除苦恼。及至打了海神,推倒小鬼,她悲恨的感情激动到了顶点。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她醒过来靠着神案静了一会。这好比一阵骤雨过去,下一阵还没来,有这么一个短暂间歇的平静。她听到雁声,感到无比的孤独,感得天底下再没有甚么地方可以安顿自己,只有一死。她解下腰间罗带,反复弄着,表达无限幽恨缠绵之意。然后高叫“作鬼也要和王魁辨明是非!”
作为一个观众,我得了以上的印象。胡漱芳对焦桂英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感情充沛,歌声嘹亮,技术熟练,都是公认的。看完戏在回家的路上想了一首绝句:
负义王魁苦桂娘。
打神告庙岂寻常!
高歌健舞情何限,
屏息千人看漱芳!
但是,也有一点小意见想在后面谈一下:对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演员,只看过他一个戏,这个戏又是头一次看,随便提意见是不适当的;但作为一个观众的感想也还是可以的。演员上了台是双重人格,他要深入角色,把自己从内心到外形化身成为剧中人,但又不宜把自己的感情和角色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所以他即使是表演暴风雨般的感情,还是应该充分控制自己,他的心应当是很热又很冷静,这也是矛盾的统一。如果所表演的角色很激动,演员也跟着激动,那就或多或少容易紧张。其次,打神是非常紧张的场面,歌舞的节拍加紧也是当然的,我对川剧高腔完全是外行,我个人觉得对排子、对皂隶的两段唱工,鼓板似乎催得稍微紧了一点。一个卑弱的女子,遭了欺侮,在茫茫人海之中,无可告诉,只得求神来主持公道,大神不理,只好向小鬼诉苦,这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多么尖锐的讽刺!桂英悲愤填膺而又柔肠百折,这几段的唱工和表演,是不是可以处理得略多一点节奏变化?还有,就是雁声究竟怎样来表现,也可以研究一下,用大唢呐表示雁声似乎差一点。桂英手里拿的香,应当是有香棒的长香,细的线香不适宜。这些都是个人的看法,或者可供参考。


第8版()
专栏:

匈牙利芭蕾舞速写
李克瑜
上图:吉普赛舞(舞剧“头巾”片断)
 下图:春天


第8版()
专栏:

勋章上的戏
苏杭
在一部影片里,如果能把富于形象性的细节安排在节骨眼上,既可避免冗长的对话,又可使电影“有戏”。最近看过苏联采色片“波罗的海的光荣”,觉得有个细节,处理得真是给整个戏添色不少。这就是主人公留托夫那颗法国“荣誉勋章”。
它在银幕上多次出现,一次和一次不同,每次都富于艺术魅力地反映出水兵留托夫不同的思想状态,几乎贯串了留托夫的全部思想转变过程。最初我们看到他为了能去领取法国“荣誉勋章”而高兴得手舞足蹈,视为珍宝,骄傲地挂在胸前。这形象地反映出留托夫还不能马上认清形势和分清敌友,对资产阶级还采取轻信态度而不愿参加“霹雷号”水兵们革命活动的心理活动。继而我们看到他戴着它高傲地在彼得格勒大街上行走时,受到一群无政府主义者的嘲弄,勋章被抢走,他愤不顾身地往回抢,而“霹雷号”水兵解救了他,他把“勋章”带好去听列宁讲话。银幕上出现海洋一般穿着白色水兵服的群众,唯独留托夫的兰色水兵服最刺眼,不,最刺眼的还是他胸前配戴的勋章和它所反映的留托夫的思想面貌。听过列宁讲话之后,他激动地说:“好哇,弟兄们,原来是这样,这我算明白了!”这句话说明真理的火花开始在他的思想里闪灼,但是那枚勋章告诉我们,他还没有完全认识真理——他去见“霹雷号”的指挥官时还是戴着它。他到党的秘密印刷所去和革命女青年留霞告别,当他知道他们缺乏资金时,我们看到一支手伸入镜头把那颗勋章放入帽子里,紧接着出现留托夫微笑、激动的脸孔。法国“勋章”终于离开了留托夫,留托夫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重新回到自己的军舰上去了。
请看,一个普通的勋章在这里给影片带来了多少的戏!由于艺术家的精心安排,它们概括了人物极其丰富复杂的心理状态,不是要比千百句对话还能说明更多的东西,而且说明得更加鲜明有力吗?


第8版()
专栏:

喂(木刻)
刘旷


第8版()
专栏:文化街头

讲解和字幕
秦犁
去听中央乐团星期音乐会的交响乐演出,内容很丰富,有世界著名作曲家贝多芬、韩德尔、海顿的古典名作,也有我国青年作曲家罗忠熔的新作“第一交响乐”的第一乐章。但特别使听众发生兴趣和满意的,是指挥在每个节目演奏之前,对作曲家和乐曲的内容作了一番生动而简短的讲解。这对还不大熟习交响乐的听众来说,的确很有好处。
于是我想到戏曲演出时的幻灯字幕。去年大跃进以来,很多剧团在演出时,把剧中人的唱词用幻灯打出来,使观众清楚地知道演员正在唱什么。有人曾经怀疑这样做有无必要,我觉得是必要的。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就有三百多。由于南北东西语言的差别,每一个剧种的唱词听起来也大不相同。不熟习某一地方方言的人,对那个地方的戏确实也不容易听懂,这势必很难领会剧情,从中受益了。
至于交响乐,不少人对它还很生疏,更需要多作些讲解。因此,不论是对外来的交响乐,或是对多彩的地方戏曲,进行讲解和采用字幕都不是一件小事情。作为一个观众,我感谢从事这一个有益的工作的劳动者们!


第8版()
专栏:

养兔子大有好处
 祥夫
如果你一家有四口人,那么只要养上五只兔子,就可以保证您一家有足够的肉吃。这是因为兔子繁殖和生长都很快的缘故。
一只母兔一年可以生兔仔三代,每胎五到十只,平均一年内就可以达到两三百只。家兔长大只要四个月,重七、八斤,就可以供食用了。
兔子肉细嫩鲜美,它所含的蛋白质比鸡肉丰富得多,总的营养价值比猪肉、牛肉都高,而且容易消化。
兔子还可以供给大量的毛和毛皮。一只成年的兔子一年可以供给一斤兔毛,价值十四、五元。毛细长(长三到五寸)柔软,能够纺织成高级的呢绒,穿在身上又轻又暖。
兔子皮绒厚而光艳,皮板细净,是做皮帽、皮衣、皮领、皮手套的好材料。一般四十张兔皮就可以做一件女宽袖外衣。
兔粪、兔尿和兔骨都可以做肥料。特别是兔粪和兔尿,含氮量和化学肥料硫酸铵差不多;其他磷、钾等肥分也不少。
兔子吃的是野草、树叶、豆渣、豆饼,不必花钱。当然,为了使兔子不生病,也应当供给它一些富有维生素的饲料,如胡萝卜、莴苣之类。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同志式的讨论
读了3月4日人民日报七版刊载的袁文殊和陈荒煤两同志讨论1957年影片问题的公开信,感到十分亲切。我反复地读了几遍,觉得这是文艺批评中的好文章。文章中表现出了谦虚、客观和尊重别人的态度,以及分析、讨论问题时实事求是的精神。袁文殊同志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陈荒煤同志评论1957年一些影片的文章中正确的、有指导意义的地方,继之,又用许多具体事实和商量的口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文章有分析、说理,丝毫没有武断和简单指责的味道。我认为只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都应该采取这种善意的讨论问题的态度。这也应该是我们时代文艺批评中崇高风格的表现。
四川雅安 王绍虞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一丝不苟
人民日报3月4日第七版上刊出了郭沫若同志的“坐地、巡天及其他”。郭沫若同志那种一丝不苟、有错即改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他认真地检查了答“诗刊”社问中两处不妥当的地方,作了详细透彻的解释,避免了“以讹传讹”的可能。对于血吸虫卵孵化问题解释中的错误,他说“是由于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这样坦率严格的自责,使我钦佩。在发觉自己的一知半解后,即查书求得全解,对学问如此认真的态度,真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江西德兴硫磺矿 钱祖耀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把照片印得更好些
人民日报过去几年来登的许多照片非常清晰美观,大家很喜爱。有的同志还经常剪贴下来,订成集子,每当翻阅的时候,就很形象地看到祖国不断改变着的面貌。最近人民日报上登的照片有很好的,但也有一些不是那么清晰明快,甚至很模糊。不知是什么原因,请设法改进。
李葆年 于列宁格勒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多刊登形势图
 人民日报以往登载有关国际问题的消息和文章,经常附有形势地图。这对读者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今后还能继续这样做下去。这儿我想提出,3月27日第五版登载了苏联外交部就美国同伊、土、巴签订军事协定发表声明的重要文章,可惜没有附上这个地区的形势图。希望注意改进。
 武汉 黄镇邦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常登些谚语
人民日报副刊在1956年和1957年曾刊载了不少谚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农谚,有其他方面的格言。短小的惊句,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聪明和智慧,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因此,很受人欢迎。我曾把这些谚语完整无遗地剪裁下来,粘贴成册,在劳动之余经常和同伴们翻看,爱不释手。但是,很久以来报纸上没有发表谚语了。对此,感到遗憾、失望。希望编辑同志能像过去那样,常选些谚语刊登。
河北宣化镇深井公社 温复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