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
专栏:

工商业者必须加强改造
孙友樵委员谈改造和服务的关系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光荣地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同时,又列席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兴奋地听到了周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李维汉副主席所作的政协工作报告,李富春主任关于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国家预算决算的报告,彭真副委员长关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以上一系列的报告给我启发、教育极为深刻,并感到莫大的鼓舞,我表示衷心拥护。
我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作出了前人从来没做过、甚至想也没有想过的丰功伟绩,大大改变了我国千百年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迈着巨人的步伐,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挺进。特别是不平常的去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民干劲冲天,不仅工业、农业飞跃进展,文教、卫生、科学技术、商业、交通等方面,齐头并进,而且人们的精神面貌,亦有很大的改变。这种全面大跃进,不是偶然的,我们深深体会到这都是由于:党的领导正确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大群众,在全民整风运动胜利的基础上,受到了总路线的鼓舞,社会主义觉悟更加提高,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因而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今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定不断地更多、更大、更全面的大跃进。同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党是领导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一切事业,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这样形势的鼓舞和推动下,我们安徽省的民建和工商联两会成员,亦与全国各地两会成员一样,感到形势逼人,认识到非进一步加强自我改造不可。但是我们中间多数人,虽然经过整风运动的教育和参加劳动锻炼,在自我改造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从各方面来看,多数人两面性依然存在,和劳动人民之间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对改造的厌倦情绪不同程度地、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种厌倦改造情绪,不仅与国家一日千里飞跃进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而且是我们工商业者自我改造前进道路上的一股逆流,有其腐蚀性和泛滥性,如不及时加以克服,必然要阻碍我们的自我改造;阻碍我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发展下去,十分危险,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警惕。因此,今年一月我们全国工商联和民建中央,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召开了联席会议,通过务虚,一致认识到厌倦改造的危害性,并承认必须继续加强根本的改造。从这里我深深感谢党给我们无比的关怀和温暖,每当我们紧要关头,党就及时地伸出了温暖的手,引导我们走上正轨。解放以来,党对我们民族工商业者和平改造政策的运用,随处体现他的温暖和关怀,所以我们工商界中人,一天一天的感到心情舒畅,生动活泼,这就充分证明了和平改造政策的完全正确。
当然,我们还需要在党的教育和帮助下,继续进行根本的改造。就拿我个人来讲,在交心以后,亦感到自满,以为改造得差不多了。这种情绪,也就是厌倦改造——不需要改造的表现,事实上是不是不需要改造呢?不是的。由于旧的毒素感染太深,彻底改造,尚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如:劳动人民,都在紧张而愉快地进行辛勤的劳动,特别是工人同志接受任务时,总是鼓足干劲和钻劲,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超额完成任务,而我接受任务时,总是考虑这个,考虑那个,畏首畏尾,顾虑多端,比之劳动人民的干劲和钻劲,差得很远;去年大搞钢铁运动时,我虽然亦是与工人同志一同吃饭,从现象看,是做到了“同吃”,但思想上觉得这样吃,营养不够,回家来总要多搞点荤菜来补充营养;在人民公社运动开始时,虽然我亦相信党领导我们一定走向更幸福的道路,但是,由于人民公社的大和公,冲击着我的小和私,因而亦有些不正确的顾虑,如:认为公社要按劳分配,自己劳动力不及别人,而又无技术专长,怕要降低生活;顾虑供给部分多于工资部分,零用钱不够等等。我这些不正确的顾虑,与劳动人民的一心一意欢欣鼓舞,迎接人民公社的热情相比,又是差得很远的。仅仅举出以上几个例子,就说明了我的政治立场问题,是不是不需要继续进行根本的改造呢?
周总理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一切成就是我国全体爱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创造的。在过去,我们团结了一切能够团结的人;在今后,我们也将继续这样做。”“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导下,紧密地团结起来,用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九年计划的积极行动,来迎接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十周年”。这一指示,更使我深受感动,深受鼓舞。感动的是: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我感到光荣,我感到有这个光荣的任务。鼓舞的是:美丽的前景,大大鼓舞了我们加强自我改造的信心和决心。具体到我们工商界来讲,摆在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改造与服务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如果把加强改造和积极服务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对国家贡献更多,对个人改造有利,也就是以积极行动来拥护周总理的号召了。
我们安徽,有些工商业者,对改造与服务的关系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只愿务实,不愿务虚,以为只要在企业搞好业务就够了,当然,搞好业务是一方面,但不可能设想政治思想没有解决的人,而能够很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认为改造与服务等于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加强改造积极服务,是我们工商业者“立中破”的过程。积极服务来推动改造,又以加强改造为动力,推动自己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样,就可以在改造与服务中,不断发挥自己积极的一面,克服自己消极的一面,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我深深地感到:改造多一分,就服务多一分,改造不好,就服务不好,不改造就根本不可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上面是我对“改造与服务”的肤浅认识,当然是很不全面的。
周总理指出:“目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就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民族独立运动的力量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力量迅速发展,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则陷入重重困难之中。正如毛主席所说:“敌人在一天天烂下去,我们在一天天好起来”。这一形势大大有利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倒霉的仅是一小撮帝国主义战争贩子,我们感到十分兴奋。但是,帝国主义存在一天,我们都必须保持警惕。反帝斗争,亦是我们当前主要任务,我坚决表示,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以政治思想改造为统帅,以劳动和实践为基础,以工作岗位为基地的途径,把改造和服务结合起来,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来支援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来迎接伟大的国庆十周年。
以上我的发言,不妥当的地方,请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最后,祝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身体健康!


第12版()
专栏:

公社干部一定要参加生产
王玉坤委员的发言主席、各位委员:
我完全同意周总理的报告和两位李副总理的报告。我们社一九五六年发展到三百二十五户,全村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高级社。到了一九五八年麦收以后成立了人民公社,全社有四十五村一万二千零三十八户,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一人,有土地一十三万九千八百多亩。我们南王庄的三百二十五户是河北省深县红星公社下面的一个生产大队。
我现在谈一谈参加田间生产,以生产带动生产的一点体会。干部参加生产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又能够加强和群众的联系。一九五六年我们的花生种早了,苗儿出得不好,社员们不满意,干部作了检讨。到一九五七年我们接受了老农的建议,立夏以后摸着土已经热呼呼的了才下种,结果苗儿出的全,收成很好。种棉花根据我们那儿的气候适合早种,社员们说,“种的早,坐桃儿也早,赶雨季来了坐上几个硬桃儿:不落铃”。我们接受了群众的意见适当的提前早播。一九五八年棉花生棉铃虫,社员们反映说:“这虫儿藏在棉铃里面,傍黑才出来,捉也捉不应。”我们发现了群众对治棉铃虫的信心不高时,就和生产队长们商量用“一六○五”喷棉花,喷了一次就见轻,第二次虫害就彻底消灭了。后来又发现治玉米钻心虫时社员的信心也不高。县委书记在我们队种了一亩玉米试验田,经过我们亲自下手用六六六灌玉米心,又去了雄穗和玉米花红线上的虫子,结果治干净了。通过这两次治虫的实际教育解决了群众对治虫信心不高的思想问题。
平常我们征求社员们的意见,有时候他们就不肯提,可是你和他一块到地里干活儿,他什么话也爱跟你讲。我在生产中发现第三生产队的队长干活少,社员们有意见。社员们说:“队长光支使别人干活,他自己却不去”。我就到第三生产队去帮助栽树,队长见我天天干活,他也不好意思不干。我又对他进行了教育。我走后三队队长干活也多了,社员们很满意地说:“我们的队长比过去好多了”。社员要是有缺点,你在干活中和他个别一谈,他很高兴说你关心他,如果你要是在大会上点他的名批评他,他就不高兴。
我和公社党委书记带头参加生产以后,其他干部参加生产的人多了,社员们干活也比从前卖力气了。去年冬天我和党委书记带头背粪筐拾粪。我们大队的秘书是学生出身的,没多干过地里活,看见我们大队主要干部都背粪筐,他自己在本村或者到外村工作时也自动地背起了粪筐。有个老汉王老逊,社里分派他们三个老汉扫街。他看见我天天背筐捡粪就对我说:“你这么积极干什么?”意思是说现在又不为个人买房置地了,你还这么积极干活干啥。我对他说:“我积极不是为了个人,背粪筐是为了给生产队积肥,要是咱们队的人都背起粪筐,地里粪多了,该能多打多少粮食。”听了这些话以后,老汉思想通了,他自己也背上粪筐连扫街带拾粪。生产小队的队长们反映:“你们大队干部到那个队干活那个队社员就楞干”。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社员们觉着,干部们黑夜开会,白天和咱们一样干活,到地里什么活重干什么,咱们还能不好好干。”干部们带头参加生产,社员们生产情绪高,一九五八年我们大队生产搞的很好。粮食产量每亩平均达到一千零一斤(包括薯类折粮),比一九五七年的亩产二百三十一斤增加了三倍多。大队和生产队集体养猪八百多头,羊二百多只,社员户养猪四百多头,羊二百多只。我们还种植了大量的果木树和经济林。毛主席提出向树要油种核桃的号召,我们就种了五十亩核桃苗。还种了二百多亩杜梨树和二百多亩柳杆子,四千棵桃树,二十亩桑树,还有其它树木一万多棵。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和公社的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分不开的,这说明干部参加劳动的重要。


第12版()
专栏:

重庆商业工作在乘胜前进
刘昆水委员的发言
一年来的成绩是:超额完成了各项国家计划;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基本保证了人民生活需要;服务质量提高;直接参与生产;人人献计,事事革新。主席、各位委员:
我除了完全同意李维汉副主席关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外,并热烈地拥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首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的政治报告和政府部门的各项报告,坚决带回到工作岗位上积极地贯彻执行。
一九五八年,是惊天动地,史无前例,飞跃进展的一年!这一年,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全民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干劲冲天,充分发挥了智慧和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获得了空前伟大的胜利,在祖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特别是在去年秋收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包含着五亿多农民的伟大创举,这些规模巨大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伴和着亿万人民的欢乐和歌颂,屹立在亚洲的大地上,成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好的形式;同时也是让朋友高兴,敌人丧胆的世界大事。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日千里地向前进展的时间里,四川省重庆市的商业工作,与全国各地一样,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个万紫千红,全面跃进的生动局面!一年来,我们广大的商业职工,在省、市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始终保持着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劲,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不断地掀起跃进再跃进的高潮,基本改变了商业面貌,成绩是巨大的。
第一,超额地完成了各项国家计划。购进方面完成百分之一百二十四点二一,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三点三九;销售方面完成百分之一百一十五点五四,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八点八八;积累方面完成百分之一百一十三点八,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点五二。在全面完成计划的同时,与全市人民一道,在职工中展开了炼钢运动,全年炼钢为一千五百八十七吨。
第二,促进工农业生产,基本保证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商业职工通过辩论,认识了生产是根本,商业是纽带;以及通过政治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的教育,在职工群众中鲜明地树立了“一切从生产出发,时时关心生产,处处支援生产”的观点,因而在业务活动中,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如为工业抗旱解决原材料及技术设备力量等;在支援农业生产方面,积极帮助解决种籽、技术设备、农肥、农药等。特别在支援炼钢生产方面,认真地贯彻了“让、援、挤”的方针,采取“挖、捞、找、代”等多种办法,有力地支援了“三大元帅”升帐。在生活日用品的供应方面,由于主动积极地组织货源,日用工业品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四,副食品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九十二,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三,革新服务面貌,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广大的营业员、服务员,通过“为谁服务,为谁劳动”的大辩论,普遍做到态度和蔼亲切,服务热情周到,与顾客之间建立了互敬、互助的新关系。同时在服务方式上,如打开柜台,敞起营业,送货下段,服务到家。在营业点设置上,普遍做到:炉边有点,田边有担。在营业时间上,也做到了朝有货车,夕有夜市,部分商店还实行了通宵营业。在服务项目上,普遍都有了增加,如方便消费者代客取款,代客寄邮等。由于服务面貌的革新,大大密切了党、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所以消费者反映说:“三八商店如家庭,售货同志如亲人,人民商店人人爱,人民商店日日新。”
第四,支援工农业生产的同时,本身也直接地参与生产。我们在搞好购、销、调、存之外,根据为工业填空补缺的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投资少,收效快的原则,在去年一共兴建了五十七个工厂,生产了一百五十多种品种,总产值达到二千四百五十五万元。商业办工业,是一个新的途径,特别是一些改装、加工和修理等的加工工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工业生产的不足,充裕了市场的物资力量;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干部,不仅熟悉商品,而且会修理装配和保养商品。同时在生产上还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如创造革新导纱机,提高工效六十二倍;用红薯提制白糖;用君达菜(牛皮菜)制造酱油;从猪的副产品中提炼出二十六种工业产品,扩大了综合利用;重庆茶厂在制造红茶时,质量已经赶上国际水平;我们还试制成功了电流表,X光机等三十种以上的精密产品。
此外,在开展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方面,已经形成了“人人献计,事事革新”的新风气。特别是广大职工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又经过炼钢等的群众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后,思想觉悟有了显著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普遍树立了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和不断革命的精神。毫无疑问,我市商业工作的成绩是光辉的。但这些成绩的获得,是和党委正确领导,群众冲天干劲,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和全国、全省范围内的大跃进形势的有力推动分不开的。
现在,以四大指标为中心,规模宏大的一九五九年计划已摆在我们面前,周总理在报告中明确地要求商业工作:全面安排市场,做好供应工作,防止供求脱节。我们相信这一任务是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的。我们应当在一九五八年的胜利基础上,继续依靠党委的绝对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广大力量,紧紧地抓住一切为生产的纲,继续鼓足干劲,全面跃进,我们的商业工作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出现更新的气象,为迎接工农业生产更大的跃进和伟大的十周年国庆作出贡献。


第12版()
专栏:

对大跃进的一点感想
喻楚杰委员的发言大会主席、各位委员:
我完全拥护周总理今年四月十八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富春副总理四月二十一日所作的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同日所作的一九五八年国家决算和一九五九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李维汉部长在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我的发言,想谈一谈对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大跃进的一点感想。
史无前例
正如周总理指出,“一九五八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般的前进,而是一个巨大的、全面的跃进。”这一年,工农业总产值的跃进幅度,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增长的总和,而跃进的绝对值还比五年增长的总和多出百分之五十左右;反映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钢、铁、煤炭、发电设备、机车、汽车、动力机械等产品的产量,在一年中都猛增一倍以上;主要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等,也成倍增产。难道这不是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么?以钢为例,我国去年一年就从五百三十五万吨一跃为一千一百多万吨。据统计,旧中国搞了几十年,包括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东北算在一起,最高年产量不过九十多万吨。如与外国比较,在总理报告中指出,英国钢产量从一百三十一万吨达到一千零二万吨,花了五十多年时间,而我们只用了六年时间。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这个事实,也鼓舞了全国人民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与工农业生产跃进的同时,全国交通运输、商业、文教和科技等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同时,一九五八年我国人民在社会组织方面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创造,这就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出现,就显示出了它的伟大的生命力,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全国一亿二千多万农户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组成了两万多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是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它不仅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最好的基层组织形式,而且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组织形式。人民公社使农业的集体所有制更加扩大了,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民公社实行了吃饭不要钱,这也是中外古今史无前例的。无怪在实行了人民公社以后,群众干劲冲天,生产一跃再跃。
不仅如此,一九五八年在全民整风运动胜利的基础上,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到处出现了生气勃勃、高歌猛进的局面。由于在干部中克服了三风五气,干部下放当工人、当农民,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并进一步发扬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干群关系有了根本改变,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大大发扬,从而在全国出现了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个局面的形成,为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创造了精神条件。
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提出了更为宏伟的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这个计划,无论在工农业的生产上和基本建设的规模上,都是比一九五八年更为跃进的计划。例如钢的产量,今年一年就要跃进六百九十二万吨,远超过一九五八年的跃进数字。这个计划的制订,既考虑了实际的可能,又考虑了全国人民的冲天干劲。因此,这个计划是积极可靠的,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完成了这个计划,无疑地将使我国国民经济更大地向前飞跃,在主要工农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已经指日可待了。
在铁路上
 我在铁路上工作。据我知道,一九五八年铁路工作也有巨大跃进,完成的运输量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九,这也是解放几年来没有的现象,基本上保证了钢帅升帐。去年修建新线、复线及专用线等共三千五百六十四公里,超过一九五七年一倍以上。我国铁路上的几个主要运输指标,如平均每公里铁路货运密度、货车净载重、货车日车公里、机车日车公里、车辆周转时间等,已经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远远甩在后面。一九五九年计划运输量从三亿八千万吨猛增至五亿二千万吨,一年增加一亿四千万吨,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增长的总和,这在中国铁路史上也是没有前例的。此外,还新建干、支线五千五百公里,新造机车、货车比一九五八年分别增长百分之五十九和一倍半左右。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九五九年的计划是更加宏伟、更加跃进的计划。
造成这个伟大跃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党的领导。千条万条,党的领导第一条。远的不讲,单说解放几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进行了三反五反、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改造、一九五七年、一九五八年全民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以及最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连串的政治改革运动,逐步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取得了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在我国,谁战胜谁的问题,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人民的思想上也基本上解决了。
党和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九五八年的实践证明,这条总路线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依靠群众,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在我国建成强大的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社会为期已经不远了。


第12版()
专栏:

在“古为今用”的原则下 如何整理祖国农学遗产
辛树帜委员的发言
各位委员:
我完全拥护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各位首长的报告。
自一九五四年党号召我们农学界,整理祖国农学遗产,各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学研究机关,才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一九五五年四月,中央农业部邀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北京座谈了整理祖国农学遗产的具体办法。此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学院、华南农学院、西北农学院等有少数对中国古籍较有修养的老教师或青年教师,小型组合,在党的领导和支持鼓舞下,从事这一艰巨而光荣伟大的工作,几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已将公元前三、四世纪的“管子”“地员”篇和保存于“吕氏春秋”的“上农”等四篇作了校释;北京农业大学出版了“中国农学书录”、“区种十种”以及“秦晋农言”等;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出版了“补农书研究”、编辑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稻、麦、棉三种以及辑释了“汜胜之书”;华南农学院研究了梯田的历史;西北农学院有“泛胜之书今释”、“齐民要术今释”,“花镜整理”、“农言著实注释”等;其他散见于各学报的论文,为数也不少。这些研究都是符合于“整理中国农业科学遗产事业规划”要求的。有一部分研究已把数千年沈埋难读难懂的一些重要古籍及其中记载的宝贵农业知识,分析、批判,有的还作了总结。有一部分研究介绍了祖国历史悠久而优越的区田、梯田和水土保持的功用以及某些主要作物的发展史等等。这一系列的祖国农学遗产的发掘,无疑的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对农学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初步成绩的获得,都是伟大英明的党的领导和提倡的结果。
祖国的医学和农学,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丰富内容,几年来中国的医学在党的重视下,中西结合更发扬光大了。祖国的农业,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创造,也有许多杰出的农学家,作了理论性的总结。自解放后,劳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农业技术的发展,更进入了突变过程,已飞跃式的前进。但是我们农学界的人士,似乎还有点“厚外薄中”的现象。党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十分英明而正确的,尤其号召我们拜农民为师,意义更是深长。但是我们在总结今日劳动人民丰产奇迹的同时;而不注意研究历史上劳动人民从生产斗争实践中证实过的经验和农学家总结过的原理原则,也是不恰当的。
最近人民日报刊载了成于思先生的文章说:“迷信古人,沉醉于故纸堆中,逃避现实,到头是‘知古不知今’,固然是永远不会有多大出息。但是忘掉祖宗,割断历史,对人类科学文化遗产采取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算是马克思主义者。”我希望我们农学界在党的领导下,在“古为今用”的原则下,认真地整理和学习祖国农学遗产,使我们更容易体会中国农业发展的过程和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祖国农学遗产,大部分保存在劳动人民的实践中。至于典籍记载,除散见于“方志”以及经、史、子、集外,属于农书范畴的:据北京农大的“中国农学书录”的初步记载,共有四百七十余种,现存者二百二十四种;佚失者一百四十三种;辑佚九种;存佚尚待进一步调查的约百余种。其中像武则天时代的“兆人本业”,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部农书(据闻日本尚有),又如杰出的学者王船山氏的“南窗外记”可能还留存在民间,这些只有待于图书界的搜罗了。佚失以畜牧兽医部分为最多:失传的五十二种;保存及残存的仅九种;存佚待调查的十四种。这种饲养医疗经验的记载的佚去,在我们大力发展畜牧兽医事业方面是一种损失。保存最多的书籍,要算园艺花卉部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园林化的建设,或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北京农大的“中国农学书录”中,尚未将有关农田水利及水土保持的书籍列入,以后似可补充。
我国农学遗产既如是的丰富多采,而今日在社会主义的光辉照耀下,农业的成就,又如是的伟大;我们农学界,从祖国农学遗产中摘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结合现代科学的最高成就,编成一套新中国的农业技术书是有责任的。党现号召编写农学专科教科书应结合中国农学遗产,那么,整理祖国农学遗产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兹提出个人对现阶段整理祖国农学遗产的工作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并设立统一领导机构:过去阶段各个研究机构,联系不够,不能发挥集体力量。此后如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或中国科学院设立研究所或研究室,统一领导各院校及研究机构的有关研究整理祖国农学遗产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一定更能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而不至重复或走弯路。
(二)综合性的农书的整理:我国公元前三、四世纪,即有综合性的农书出现,如“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此后若汉之“泛胜之书”、后魏的“齐民要术”、及宋之“陈旉农书”,明之“农政全书”等。都是总结前人或当代的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其丰富伟大是世界同时代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这些书的写作基本原则,大多类似“齐民要术”所说的:“采捃经传”——考查文献中的有关记录;“爰及歌谣”——参照无文字记载的群众经验,而由实践中得来的农谚;“询之老成”——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验之行事”——而且自己观察实践。这些农书的写作方法固然很精慎,而作者写作时又有许多卓越的识见:如北魏贾勰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说明了农业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性;北宋末陈旉的“在耕稼盗天地之时利……传曰,不先时而起;不后时而缩。故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说明了向自然斗争,人定胜天的精神;徐光启的“旱田用水疏”:“灌溉有法……此救旱也,均水田间,水土相得……此弭旱也……疏理节宣,可蓄可泄,此救潦也。三夏之月,大雨时行,正农田用水之候,若遍地耕垦,沟洫纵横,畜水于中,资其灌溉,必减大川之水。 先臣周用曰:‘使天下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也。’”是水土保持的极精方法,其他见于综合性农书方面的原理原则性记载,不胜枚举。在过去阶段整理祖国农学遗产中,综合性的农书整理和总结已完成了一部分,今后如果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系统的总结祖国农学遗产的精华和富有科学性的理论,以供农学工作者的参考,也是很有意义的。西北农学院曾从农书中,找寻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农业上有成就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原理原则,把它们系统的联系起来,初步制成了一个“农书系统图”,又初步拟出“用八字宪法的标准看祖国农学的优良传统”以待研究的一个提纲,附录在后,希望同志们指教。
不过这一类系统性综合性的农书整理,内容复杂,是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尤其是需要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同志大力帮助。
(三)关于专业性农书的整理:如畜牧、兽医、蚕桑、茶、柑橘等等,似可由专业机构完成。又富有地方性的农书,可由某一地方机构完成,例如“补农书研究”、“农言著实注释”等,都有很大的成绩,因易于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的缘故。
(四)关于农谚与方志的整理:农谚“是我国历代农民自己写出的农书,是我国农业知识的一个宝藏,如果将全国各地的农谚,加以全面的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且用现代科学知识注释出来,就可以编成一部出色的中国农书”(引北京农大“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成就”)。党是非常注重农谚的收集以及地方“方志”中有关农学资料的抄录,这些的确是我国农学遗产中的重要资料,如果运用由下而上的方法,由地方研究机构先行整理注释,再由中央领导机构集中选择、采其精华,这样我们又可以总结一些很有价值的知识。
个人对中外农学的知识,都是极其肤浅的,上面所说的这一些片面的看法,谨提供参考。最后祝大会胜利!同志们身体健康!附件一:“农书系统图”附件二:“用八字宪法的标准,看祖国农学的优良传统”提纲一、基本原则:“人定胜天”
(一)因时制宜:以星躔物候为时令指标
(二)因地制宜:
1.对土壤性质的认识:①最早的分级(禹贡)②指示植物(地员)③耕作改良(上农)
2.不良土地的利用:①灌溉(水)②荡洗盐碱(史起)(土)
3.特殊技术措施:①梯田(水)②套种(密)③间作(密)④区种(土)二、尽人力的方向:
1.顺天时,量地利:(从泛胜之“趣时和土”、“种禾无期,因地为时”发展而来。)
2.“深耕易耨”、“或芸或耔”(土保)。
3.利用绿肥、粪肥、堆肥以及各种有机质(豆科间作)(肥)
4.选种(种)及苗期锻炼(管)
5.利用无性蕃殖,战胜风土 限制(姜、芋、甘薯、蔗)(保、管)
6.慎密保藏收获物(窖藏、仓储)(保)及加工(干、鲜、腌)(管)
7.多种经营——“种必杂五种”,此外蚕桑、油料、纤维、涂料、材木、家禽、家畜、酿造同时注意(管)
8.嫁接(种)
9.保护(防霜、刮霜、去虫、兽医)(保)
10、加温栽培蔬菜花卉(保、管)三、取得的成就1.品种丰富: ①禾谷、蔬、果、油料、纤维、花卉、药材、林木……都有世界所无的优良品种。 ②引入新品种的特例:汉时的葡萄、苜蓿……唐时的蔬果(以“胡”字标识的,多为汉代输入;以“番”字标志的,多为唐代输入;以“海”字标识的,多为元、明输入;以“洋”字标识的,清及近代),宋真宗时输入占城稻(占米),元初输入棉花…… ③驯化野生植物 ④利用——(备荒)2.农田水利(水、工)3.农耕工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