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统一领导下分级管理 在互助协作中等价交换
人民公社在春耕中进一步发挥优越性
山西黎城
本报太原20日电 山西省黎城县源庄人民公社,在当前春耕生产中,统一领导解决了一系列管理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正确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
源庄人民公社分为八个管理区,春耕生产正紧张时,各管理区普遍缺乏农具,全社仅粪筐即缺五百余对。这些困难,一些管理区自己没有力量解决;一些管理区虽然有条件编造粪筐,修造农具,但因劳力不足,也办不到。为此,公社便在各管理区统一抽调了十四个劳力十七犋牲口,和有编造粪筐条件的管理区,进行变工互助,这样在几天之内,便编造了四百二十对粪筐,使各队都有了运送肥料的工具。公社统一经营的农具修造厂,集中力量,修制各种农具一千多件,基本上解决了全社农具不足的问题。
播种中这个公社又在全社范围内,统一调剂了优良品种。比如,源庄管理区种的“鸡冠谷”,三年没有调换过种籽,平均每亩只产二百七十斤。后家山、朱家峻管理区种的“母鸡嘴”和“青谷”,平均每亩产三百九十二斤,公社便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调给源庄一千七百斤优良谷种。骆驼沟大部分种当地玉茭,产量很低,公社就从源庄调去七百斤金皇后种子,保证大家适时播下了良种。
源泉管理区有一条水渠,可以浇六个村的土地。过去浇地的办法是:谁浇地,谁看渠(怕跑水)。八里长的渠道,三个人浇地,就要七个人看渠。而且常常由于争先浇地,村与村之间发生吵嘴打架事件,水的浪费也很大。今年全公社统一组织了一支六人水利队,专管浇地,既省工,又省水。最近,全社二千亩小麦,十八天就浇完了拔节水;过去,二十五天时间才能浇完。事实证明:在公社统一领导下,最能合理地利用劳力、物力和财力。
源庄公社在社员的食粮品种方面,还进行了调剂。过去,这里的情况是一部分村有谷子没麦子,另一部分村子有麦子没谷子。例如,东骆驼管理区谷子多、麦子少,每人平均只有二十斤小麦;而源庄管理区麦子多、谷子少,去年只收了七千斤谷子,苦于吃不到小米。因此,公社便按品种论价,进行调剂。
源庄人民公社在春耕播种中,在监督各管理区完成国家种植计划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源庄公社在统一领导解决管理区无力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充分注意了实行分级管理,发挥每个管理区的作用,全公社八个管理区,都根据公社的统一计划,又因地制宜地确定了本管理区的具体指标,比如,源庄,五十亩管理区土地好,又有水利条件,便规定今年粮食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五百斤,东骆驼等管理区条件较差,今年要达到粮食亩产六百斤。同时,各管理区都根据自己的指标,规定出实现指标的具体措施、劳力如何使用、每项农活的定额、完成每项农活的时间与具体要求。这样把公社的计划更加具体化,公社计划,真正变成了管理区的计划。因此,各管理区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社员的出勤率都达到95%以上。特别是最近开展学天柱、赶天柱运动以来,社员经常超过定额。源泉管理区规定锄旱地小麦、一亩半为一个定额,水地一亩为一个定额,可是,妇女们锄水地小麦一天锄一亩三分,锄旱地小麦,一天锄一亩半还多。
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因此,今年的春耕播种工作,样样超过了往年。据统计,全公社秋田每亩已平均积肥四百担。秋田全部经过了耕耙。今年的播种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月,目前,全面的春耕播种已经大规模开始。一个春耕播种质量第一的竞赛运动,正在全公社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
(郝占敖 李玉秀)
广东花县
本报广州20日电 广东省花县各人民公社全面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把公社内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春耕生产很快出现了空前蓬勃的新气象。目前,这里三十多万亩土地已经铺上一层浓绿色的早稻、花生、甘蔗等作物的嫩苗;数以万计的公社干部、生产队长和社员们,紧紧抓住当前春种春播刚完的时机,立刻转上中耕除草、查苗补苗和追施速效肥,加强田间管理工作。
花县的六个人民公社,在3月春耕大忙中,认真执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等办法。很多社员讨论这一问题时,都说:人民公社成立不久已显出无比的优越性,如今再这样做,真的是锦上添花了。他们一边讨论,一边就赶快给春播春种的生产措施加码。平均每个劳动力大约担负十三亩田的赤坭公社,耕作方法一向粗放,春耕整田至多两犁两耙,但是现在却追加到三犁六耙。这个公社的巴江、岐山等生产大队为给稻田多施底肥,在插秧前还赶夜把旧屋坭拆下来制肥,有的社员更跑几十里路去外地搜集土杂肥回来,抢送下田。花东、新华、炭步等公社原有上万亩准备不作春种的休闲田,各个生产队决定让这些田恢复种早稻以后,社员们立刻连夜去耙田整地、送底肥,并把种子全部补播好,很快地插上秧苗。
这些公社的各级干部特别是生产队长和社员,对早稻和各种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工作比过去更加关心了,各个生产队在早稻插秧当中都建立了验收制度,实行插一块管一块。有些队发现插下的秧苗不符合规格,立即返工补课,保证了每亩基本农田合理密植达到四、五十万条苗,非基本农田每亩苗数也达到三十多万条。当全县二十五万亩早稻种植面积有九成多完成插秧的时候,已有十七万多亩禾苗经过一次至三次追肥,有七万多亩经过中耕除草,同时进行了查苗补苗、清除稗草等工作。
全县各个公社在生产队长和社员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后,公社一般干部对生产领导工作更加主动、具体了。新华公社的党委书记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到重点队检查早稻田间管理工作,发现了大布生产队利用排水晒田方法管理冷底田的禾苗,长得特别浓绿的经验,一边召集老农在田头研究这个经验,一边作各类田的排水管理试验,再在全公社推广。全县六个公社已有五个公社的党委会建立了田头指挥部,把绝大部分的公社领导干部下放到那里直接指导田间管理工作。炭步、新华等公社一发现幼螟害虫,立即指挥各队扑灭了虫害。花山等公社除了生产队办的小型制肥厂、土农药厂之外,还统一兴办了较大的制肥厂和土农药厂,制出大量肥料和农药支援生产条件较差的队。各个公社一面规划好调拨部分资金、肥料支援基础较差的队,一面又加派了领导干部帮助这些队发展生产,有些队已在田间管理阶段由过去的后进队变成先进队。
这些公社在人人干劲冲天的基础上,已经展开了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之间的高产竞赛,推动春种春播和作物管理工作做得又快又好。(附图片)
广东潮安县组织了全县插秧能手大竞赛 谢逸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欣欣向荣
——记樟市人民公社春天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 杨文全
著名的广东省韶关市郊区樟市人民公社的第一次春耕生产,在全体社员夺取粮食大丰收的热劲下,比去年提早一个节令胜利完成。全社四万多亩早稻已按时按质插下秧,较早播种的二万亩薯类、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都生长茂盛。现在,那青山绿水间的广阔田野已披上绿色新装,呈现出一片青葱娇翠、欣欣向荣的景象,成群结队的男女社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施肥、除草等早期田间管理工作。
樟市公社地处粤北山区,山高水冷,一向季节较迟。但是,今年春耕生产提早进入高潮。2月初,当大地寒气袭人的时候,社员们就冒着寒风冷雨开始播种春种作物和首批谷种,使公社的土地上出现前所未有的春草未绿秧先绿的新景象。3月底,秧苗普遍长大,插秧季节已经到来,社员们又举行了万人誓师大会,在“抢时间争春色”的战斗口号下投入早稻插秧战斗。每日清晨,各生产队就金鼓齐鸣,人声鼎沸,斗志昂扬地奔向田间,耙田和插秧。全社出勤的人数达到了一万一千人,整个公社的劳动力,除极少数人坚持工业等生产外,都投到插秧中来了,做到了天天满勤。各生产队的劳动竞赛也搞得热火朝天,许多生产队上门互送战表,誓比高低,并且出现了一些父子、婆媳、夫妻和兄妹之间互相挑战应战的热闹情景。虽然由于今年早稻密植,每亩插秧时的工作量比去年早稻增加很多,但全社每人平均日插量却仍然高达八、九分田,比去年提高将近一倍。同时,公社干部进一步发扬了带头苦干、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优良作风,和农民们一起,带头奋战。公社各机关、学校和商店的二千五百名职工、师生也组成插秧突击队,到各生产队去支援抢插。因此,全社四万多亩稻田的插秧时间比去年缩短十天,整个春耕生产比去年提早二十天胜利完成。
由于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生产队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了,他们纷纷挖掘潜力,保证继续跃进。各生产队在以主要劳力首先按时按质完成公社下达的任务后,还积极利用丢荒的土地种植水稻和春种作物,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其他产品。
樟市公社今年的春耕生产是在措施更加扎实可靠的基础上进行的。公社党委按照季节的变化,紧紧地抓住了“八字宪法”的全面执行,为早稻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4版()
专栏:

保证完成甘薯种植计划
四川减种甘薯过多地区补育薯秧
安徽去年种薯较少地区适当增种
本报成都20日电 四川省今年计划种植的一千多万亩甘薯,已播种完毕;季节较早的川南地区有的已提前开始栽插。
甘薯主要产区之一的万县专区明确提出:“要过细粮关,甘薯作后盾”,使干部和群众对粗细粮的关系有了正确认识。经过检查,一些把甘薯种植面积压缩过多的,都及时补种了薯种;这个专区甘薯种植面积最初由去年的三百三十万亩压缩到一百六十万亩,现又增加为二百六十万亩,各县还加强了甘薯育苗管理工作。内江专区为了保证早栽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每亩用种量由去年的二百八十斤增加为五百斤。此外,他们还储备了大批良种,准备抓住农事生产空隙,抽出人力开展一个“见缝插针”的突击种薯运动。 (刘宗棠)
本报合肥20日电 安徽省在大抓水稻种植的同时,安排了高产作物——甘薯的生产。今年安徽全省计划种植甘薯达一千八百多万亩,比去年扩大约一百万亩。其中,特别是春甘薯,由于产量较高,今年计划种植面积将达到六百多万亩,比去年同期扩大三倍以上。
去年种植甘薯面积较少的六安、芜湖两专区,今年六安专区计划种植面积为一百五十多万亩,比去年扩大一倍以上;芜湖专区计划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60%。宣城县去年种植甘薯都集中在湾址、先进等五个人民公社,今年全县十六个人民公社都要种植甘薯。
为了解决扩大种植甘薯地区所需的薯种和技术问题,阜阳专区协助芜湖专区解决了十五万亩甘薯地所需的薯种,芜湖专区最近发动各地大办种植甘薯技术训练班,全专区已培训了农民技术员五万多人。
安徽省各地人民公社在计划上保证甘薯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以后,正在千方百计地提高甘薯的单位面积产量。今年全省甘薯育苗工作,早在“惊蛰”,就普遍采用温床、温室下种育苗,全省育苗可以保证今年计划种植面积适时栽插。
(李祥仁)


第4版()
专栏:

青海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
新华社西宁20日电 中共青海省委日前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大力发动群众,在保证完成粮食、油料、蔬菜种植计划的前提下,积极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
省委书记陈思恭在会上指出,1958年全省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获得了很大成绩。马铃薯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不但群众喜欢食用,又是制糖、酿酒、制淀粉等轻工业原料和精饲料。今年各地仍应利用庄园、宅旁、地边、地角等零星土地和积极开垦荒地,大量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凡在原计划播种面积以外增种的马铃薯,国家不征不购,由各生产队自行处理。种植马铃薯的季节已到,各地要做好准备,及早动手。种子不足的地方,应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互相调剂、适当少吃多留种子、把马铃薯切成小块下种,以及收买社员中过去留存的马铃薯种子等办法加以解决。(附图片)
这是海南岛琼海县塔洋试验农场的甘薯高产试验田。莫炳泽摄(新华社稿)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人民公社今年计划种植甘薯二千八百亩。籽种全部进行温汤浸种,以防黑斑病。 王力加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简明新闻

人工孵化对虾成功
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工孵化对虾成功。
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去年秋天,曾在青岛市附近的竹岔岛一带捕捞部分亲虾,由青岛市海产博物馆和山东省海水养殖场高温孵育室协助进行人工养育。现在,亲虾已安全渡过了冬天,在3月初旬开始产卵,现在已孵出对虾幼苗近万尾,生长情况良好。


第4版()
专栏:简明新闻

一鸭日产七蛋
青岛市崂山郊区沙子口公社石湾生产大队王秀芳老大娘喂的一只鸭子,4月8日早晨一次产了七个蛋,共重十四两半。这七个蛋和平常的鸭蛋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蛋壳较厚,颜色较青。
这只鸭子在产前腹部很大,下蛋后,各方面正常,仍是一天产一个蛋。鸭的食欲很强,每天除放到河中去啄食外,还追喂小鱼小虾等饲料三次。


第4版()
专栏:简明新闻

来亨鸡日产双蛋
银川市造林站养鸡场,最近的二十多天中,有十五只来亨鸡共下了二十二次双蛋,最多的一只下过三次双蛋。这些来亨鸡是鸡场特别挑选出来用舍饲办法饲养的。鸡舍里安装有电灯,除了让母鸡白天自由活动吃食外,夜间也喂两次食并开灯照明几个小时,让母鸡和白天一样活动。在饲料上做到多样化,精粗配合,干硬的粮食就煮软或用水泡发芽后再喂。


第4版()
专栏:简明新闻

长江开始打捞鱼苗
长江成群的亲鱼正逆水游往宜都、三峡一带。据有关部门预计,大批鱼苗即将生产。全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地的湖北省,最近已经开始打捞鱼苗。目前,湖北省沿江各县都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首成立了鱼苗、鱼种生产指挥部。长江两岸的三万多名打捞鱼苗的能手,已带着十四万多个绠网(一种捞鱼苗的工具),在从宜昌到九江一千多里的江岸线上,搭起成千的绠棚,等待大批鱼苗到来。来自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鱼苗采购人员,陆续到达武汉,准备购运鱼苗回去,发展当地淡水养鱼。


第4版()
专栏:

丰产田和夏定怀一家
本报记者 李祥仁
“两口子培养的丰产田,像他们抚养的孩子一样,长得壮实可爱!”记者最近在安徽当涂县湖阳人民公社访问,社干部和一些社员,领着我参观夏定怀两口子的小麦丰产田时,这样赞赏着。
这个公社的生产队长夏定怀和他的妻子、生产组长张水英,自从今年生产队开展力争小麦亩产千斤运动后,他们俩就带头培养了三亩小麦丰产田,在全队树立旗帜。这块丰产田,在夏定怀一家的思想感情和家庭生活上,都引起了深刻的变化。
夏定怀性情猛,做事有股热劲,但不细心,所以有的社员称他是“猛张飞”。今年元月,小麦刚露苗起身,他不管好坏,也没有征求妻子的意见,一气向三亩小麦丰产田里,施了三寸厚的土杂肥,麦苗因为压力太大,生长受了影响。夏定怀急得直冒火,好几个夜晚,都睡不好。可是他的妻子张水英,善于向别人学习,她把这事先请教公社技术员老徐,研究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帮助夏定怀用锄头在麦田行距中挖沟,把堆在麦苗上的土杂肥拨到沟里,既不影响肥效,又有利麦苗生长,同时又追了一些速效肥,结果麦苗生长茁壮。平常,夏定怀很少倾听妻子的意见,总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见识要比她多。经过这次教训,他不再轻视妻子了。他在领导生产队生产时,也力求做到“猛中求细”了。比如最近追肥,他就请教老农和发动社员,先逐丘查麦苗生长情况,进行田头会诊,看苗追肥。社员们说,夏定怀是“猛张飞”变成了“赵子龙”。
张水英虽是个生产能手,可过去干活只是上级叫干什么,她就做什么,总没有像做家务事那样主动。现在,可不像从前了。下雨了,她即使在吃饭,也丢开饭碗,像关心自己孩子的冷暖一样,跑到田里去看有无积水,对麦苗有没有影响。
夏定怀的父亲,是公社手工业中的老师傅,为人忠厚,就是不大相信新的生产改革,他认为新的改革,就是“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夏定怀夫妇开始培养丰产田,深翻土地二尺五时,他父亲总是摇着头。夏定怀在大搞追肥时,他父亲又说:“清明一田白,谷雨一田麦。”主张少追肥。夏定怀父亲几次谈论,看到儿子没有理睬他时,以后他干脆不讲了。最近,夏定怀父亲又健谈了,原因是他看到儿子培养的小麦确实长得好。他说:“麦秆长得像玉簪,如今新法就比老法强。”
“两口子培养了丰产田,使他们一家人都前进了一步。”这个公社党委书记陈松柏这样兴奋地向记者说着。


第4版()
专栏:

仍要重视薯类生产
本报评论员
几年来,特别是去年,经过各级党委的大力倡导和广大农民的努力,我国薯类作物像其他作物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这对于改善全国粮食状况和人民生活,以及活跃整个国民经济,都起了巨大作用。
今年,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发展薯类生产。
在去年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今年仍将继续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什么仍要强调重视薯类生产呢?
提倡发展某种作物或者不发展某种作物,一般都是以作物产量大小和用途多少为标准的。产量大用途多的,就要提倡,就要发展。薯类恰恰同时具备着这两个优点。它产量大,是有名的高产作物,一亩薯都能产几千斤甚至上万斤。它用途很广,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淀粉,是我们改善生活、调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很好的食粮;也是发展牧畜业一种很好的饲料。农业大发展需要大量的肥料和耕畜;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需要大量的肉食、蛋品和乳品。有了充足的饲料,我们的牧畜业就可以大大地发展起来了。薯类更是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它可以制淀粉,可以熬糖,也可以酿酒,随着我国日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它还可以制造人造橡胶、塑料等等用途极广的工业品。正是因为这种原故,我们不仅在过去粮食比较缺乏的时候重视薯类生产,在今后粮食有了极大的增长以后,仍然需要重视发展薯类生产。当然薯类产品也有缺点,比如它体积大、水分多,不易保管、容易腐坏造成浪费等。但这些缺点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和存在,比如过分地集中种植,以致不能及时收获、及时加工等等。这是工作安排问题,只要我们安排适当,条件就会变化。
应当全面地看待薯类。如果,只看到薯类的缺点,对于发展薯类生产发生消极情绪,那无论从发展农业生产本身的需要看,还是从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日用化学工业看,都是不利的。当然,去年薯类作物种植过多的地区,应该适当地缩减一些,但也不能减少太多;去年种薯少的地区,今年应当适当地多种一些。从全国范围说,薯类的种植总面积,不应该低于去年,只是要分布的更均匀些、种植的更有计划一些。这就要求各级农业领导部门根据国家计划,及早作出全面安排,并把计划落实到公社和生产队。
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全国大部地区已经到了薯类育秧、栽秧的季节。各地要赶快对薯类的种植工作做一次深入的检查,对于缩减种植面积过多的地区要发动群众补种,季节较早的地区要千方百计地加强苗田管理。此外,根据薯类生产不择土地到处都能生长的特点,发动群众利用荒坡、空地和房前屋后的小块零星土地增种一些薯类,也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作法。


第4版()
专栏:

再接再厉,力争甘薯更大丰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甘薯获得空前大丰收,单位面积产量比1957年增加172%。从辽宁到广东,从四川到福建,到处都涌现亩产万斤以上的丰产田,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所结出的硕果。
今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决战的一年。甘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是粮食作物中最可靠的一个方面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年国家粮食增产任务,必须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力争甘薯更大丰收。
今年的情况比起1958年,对甘薯生产是更加有利的,首先是通过去年的实践,从领导到群众,在甘薯生产上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人民公社化以后,鼓干劲、争上游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行动的准则。江苏宿迁、赣榆等县早在2月份就完成甘薯翻土和送肥工作,留种量比往年增加三至四倍,并且拥有数以千计熟悉加温育苗和栽培的技术员,这些都是取得甘薯更大丰收的基本保证。
目前,就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说,正是甘薯生产季节开始的时候,常言说得好:“慎始者功倍半”。仅据去年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供大家讨论研究。
加温育苗
我国除了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南部地区,可常年种植甘薯外,其余地区的甘薯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温度适宜时就开始扦插(一般叫春薯);另一种是受茬口限制,必须等前茬收获后才能扦插(一般叫夏薯或秋薯)。对于夏薯或秋薯说,不一定要进行加温育苗,但春薯就必须进行加温育苗(用酿热物或火炕),因为甘薯是多年生植物,薯块没有明显的成熟期,生长期愈长,产量也愈高,又因为它是喜温植物,在一般地区生长期是有一定限制的。加温育苗的办法就是人工创造高温条件,提前育出薯苗,腾出更多时间,让它在大田生长,以提高薯块产量,这是克服和利用自然的一种手段。
所以,怀疑加温育苗的优越性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有人以为在北方要进行加温育苗,在南方可以不必采用,事实除越冬薯地区外,春薯都应该进行加温育苗。如福建省福清和福州一带,气温是较高的,一般在4月上旬就可以栽插,但如果不利用加温育苗,就要到5月底才能长出薯苗,缩减了大田生长期,减少产量。
1958年实践证明,加温育苗的苗床面积,必须和春薯面积相适应;如果苗床面积不够,就会发生春薯夏栽的现象。每亩春薯所需的苗床面积因品种特性、排种的稀密、床温的高低、苗床管理的好坏以及扦插密度等而有出入。根据甘薯研究所调查三千多个温床结果,每四十平方尺的玻璃酿热物温床,3月中旬播种(胜利百号)量一百六十斤,温度保持在摄氏二十五至三十度(适当的温度是,初期应该在摄氏三十二度左右;出苗后保持在摄氏二十八度左右)之间,4月20日剪苗八百到一千株,4月30日剪苗一千至一千二百株,5月10日剪苗一千至一千二百株,三次共剪苗二千八百至三千四百株。这个数字可供育苗时参考。
深翻土地和施肥
通过去年实践,可以看出深翻土的增产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在冬季翻,效果更好。种甘薯的土地应该翻多深?从江苏宿迁、赣榆、宜兴等县调查结果看,深翻一尺半的比一般翻耕的最高能增产160.2%,而深翻三尺和深翻一尺半的产量没有明显区别;从我们自己作的试验结果看,翻土深度从半尺增至八寸、一尺二寸、一尺半,产量分别增加40.1%、47.7%和52.5%。根据这些结果看来,在目前的栽培条件下,翻土深度以一尺到一尺半为宜。
施肥量和施肥种类以及使用方法都直接影响甘薯产量。1958年我们在江苏宜兴、赣榆、宿迁等三县调查发现,万斤以上的丰产田,每亩施粗肥(墙土、塘泥等)达到八万至二十万斤,堆、厩肥达到一万至五万斤,说明要得到高产必须多施肥。淮北地区农民的经验是一斤厩肥、一斤薯,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约为二比一比三,肥料的种类有塘泥、墙头土、堆肥、垃圾、猪、牛圈肥、草木灰、绿肥、人粪尿等,一些丰产田还使用了海肥。在施肥方法上,基肥比重一般占90%左右,最重要的是这些农家肥料都必须经过风化腐熟后才能使用(最好在冬季施入田中)。江苏宿迁县晓店公社试验结果,施用没有腐熟的塘泥,比未施肥的反减产22.4%。
解决肥源问题,我们认为栽种绿肥是个好办法,浙江舟山一带历年甘薯产量都很高,和种植黄花苜蓿是分不开的。
高垄双行密植
甘薯在单栽或稀植的情况下,经常能结出很大的薯块,这样往往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甘薯不必密植。湖南省的经验说明,要得到丰产,在考虑薯块大小的基础上,还必须考虑到薯块的多少。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曾观察,每亩密植三千七百株比每亩稀植一千八百五十株的单位面积茎叶重量没有分别,单位面积薯块数则增加一倍,而薯块重量增加10%。这个试验说明密植比稀植产量要高。
增加每亩薯块数的方法,除用增加每亩株数外,还可以用水平扦插的办法。去年我们试验的结果,水平插比直插平均单株结薯数增加三个,产量增加11.3%;从江苏宿迁县五个公社观察结果,水平插比直插增产11%—41%,平均增产19.2%。
密植程度和密植方式是密植中的关键问题。江苏干榆县欢墩公社有一块亩产二万一千多斤的丰产田,每亩为三千一百多株,该社另一块亩产一万五千多斤的丰产田,每亩为三千五百多株;宿迁洋北公社一块亩产一万零二百斤的丰产田,每亩为三千七百多株。看来在生长期长、施足肥的情况下,每亩株数以三千至四千株较合适。
宿迁晓店公社试验结果证明:在一般施肥情况下,夏薯每亩从三千株增至六千株,增产12.9%,而每亩栽八千株比每亩栽三千株的减产4%。我们试验结果,每亩从二千株增至五千株,增产34%。又据宿迁县十个公社的试验结果:在一般施肥情况下,不拘春、夏薯,每亩栽四千株的一般比每亩栽二千多株的增产。因此,就一般田说,每亩不应低于四千株,而在和宿迁类似的地区,每亩最高不必超过六千株。
从密植方式看,高垄双行密植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前面提到的干榆和宿迁县的三块丰产田都是采取这种方式的。从道理上说,这种方式由于垄子做得较高,所以排水好;又由于垄子做得较宽,所以保墒也较好;同时,由于栽植在垄子的两边,所以通气较好,适合于薯块喜欢空气这一特点。去年曾有好多地方试用一垄三行、四行或更多的,结果里行薯块长得较小,主要是通气性较差的关系。
高垄双行密植的好处,还在于符合密中有稀这一要求。我们的试验证明,每亩同样栽五千株,2尺×0.6尺单行的比3尺×0.8尺双行的减产5%。这说明,过于缩小株距,会使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好,减低产量。
选用良种 培育壮秧
在甘薯品种问题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良种繁育问题。近年来,国内选育的几个新品种如华北117、北京553、51—16、51—93等,在不少地区已肯定这些品种比胜利百号好。如果能建立一套良种繁育制度,不但能在短期内普及良种,而且能解决现有品种退化的现象。
在甘薯良种繁育上,我们认为应该给留种田以好的栽培条件和每年不断选择,这肯定是有好处的。湖南、江苏、浙江群众的经验和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都一致证明夏薯留种比春薯好;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还证明51—93品种经连续两年混合选择,比未选择的平均单株重增加33%,并且茎叶衰退期延迟。
浅培土 多中耕
甘薯的块根欢喜土壤中有足够的空气,违反了这个特点,就会影响结薯和减低薯块膨大速度。去年有些地区,把垄土培得很厚,还有把两垄用土填并成一垄的,都没有收到好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影响土壤透气性的关系,和因扦插过深不结薯块以及多雨影响薯块膨大速度是同样道理。
培土应结合中耕进行。中耕能使甘薯在空气水分适量、地温变异大、肥分集中的优良环境下,早结和多结薯块。
防治病害
甘薯的病害很多,这里只谈谈黑斑病和毒素病问题。
黑斑病在不少地区为害极为严重,我们曾在浙江、江苏、安徽几省调查,苗床里烂种烂苗现象都和这种病害分不开,这种病除直接造成减产(包括大田和贮藏中腐烂),还间接影响到早栽和密植。据我们1958年在苏北几个县调查结果,要彻底肃清这个病害,必须贯彻综合防治的办法,既要注意高剪苗,还要杜绝其它传染途径,最好能结合良种繁育田,贯彻一系列的防病措施,就可以将病害消灭。
毒素病在胜利百号、51—93两个品种上发生得特别严重,它的为害性一般不被注意,特别在高温情况下病征就看不到了。事实上,这种病害可以使甘薯严重减产。据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它能减产20%—40%。目前防治这种病害除选用健苗外,还应结合良种繁育田,选用无病的苗,收获时选用无病植株上的薯块做种,可以收到防病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