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跃进随笔

“八字宪法”二题
讲细讲巧
 赵志俊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这是兵家的名言。意思是说了解了敌方和己方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用兵才能取得胜利。
在当前麦田管理中,要认真贯彻农业增产的“八字宪法”,但这“八字宪法”的具体运用,也要分析具体情况,好像奏乐中的锣、鼓、笙、管、弦,要用到恰恰合拍,才能奏出一部动人心弦的优美歌曲。
麦田什么时候用水,什么时候用肥,用什么肥,什么时候防霜、防病虫害,什么时候锄草等等,要求农业战线上的指挥员更加了解小麦生长情况,水、肥需要情况。要做到这一点,就得看天看地看庄稼,每时每刻细观察;按期分类巧施肥,应时适量巧浇水。这几点陕西省临潼县雨金人民公社有了经验。雨金人民公社去年有十亩小麦的丰产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五十三斤。办法是什么?一是“三看”“五结合”的巧追肥方法;二是“头水早、二水迟、三水赶”的巧浇水方法。这里的所谓巧,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的意思。
在贯彻“八字宪法”的每一条的时候,都应该作到因地、因时、因作物而制宜,运用自如,用得好,用得巧,用得准确,使“八字”字字发挥更大的威力。如果光记下个多浇水、多施肥、多锄草,是不行的。因此,要想巧就首先得细。细能生巧。有的地方提出了“描龙画凤管小麦”的口号,就是这个意思。可贵的“新皇历” 杨家衡
打开3月11日的山西日报,“沁县新皇历”立刻把你的全部视线都吸引住了。这个“新皇历”规定了全县一年贯彻“八字宪法”的农事,每月都有中心,有任务、要求标准、完成时间和具体措施。把“八字宪法”具体化、群众化了。
在革命的洪流中,应该永远走在浪头的前面,而不应该成为随波逐流的尾巴主义者。这就要有政治预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具体化。“八字宪法”本来就是来自农业生产实践,是经过综合和概括了的农业科学。而要依靠它指导实践,使得农业全线大革命,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分析事物本身的变化,集中群众生产的经验,最后从事物的一般形态中抓住本质,紧握主流。通过一个纲把群众冲天的干劲调动起来,汇成一支巨流,奔向一个方向,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过去,总有人以为农业生产的计划不好订,尤其是订全县的更难。这是一种“老皇历”。去年我国粮食等作物空前大丰收的奇迹,就是依靠了对于农业生产的全面规划,打破了旧皇历的束缚,沁县这个“新皇历”就是对“旧皇历”的进一步否定。能够制订自己的“新皇历”,形成革命的预见,应该看作是具有高度共产主义风格的一个表现。


第8版()
专栏:

革命烈士诗钞
〔选自“革命烈士诗抄”,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
登楼杂感
 李大钊
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惊闻北塞驰胡马,空着南冠泣楚囚。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倚楼。
岁晚寄友 李大钊江山依旧是,风景已全非。
九世仇堪报,十年愿未违。辽宫昔时燕,今向汉家飞。岁晚军书急,行人归未归?几载不相见,沧桑又一时。廾年余壮志,千里寄新诗。慷慨思投笔,艰难未去诗。何当驱漠北,遍树汉家旗。
狱中诗恽代英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带镣行 刘伯坚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属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就义诗 杨超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贡献给新诗人 邓中夏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路。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禽猕残除之,我行适我素。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秋水含落辉,彩霞如赤炷,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


第8版()
专栏:

在马卡连柯的教导下
——纪念马卡连柯逝世二十周年
苏联儿童劳动教养院院长 阿·尼·施维德
帝国主义大战和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初期的饥馑和经济破坏现象,给我们遗留下一批无依无靠的流浪儿。其中的一部分孩子,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共产党和伟大的列宁,采取了一切措施,来尽速地消除这一不幸的局面。党和经济机关、教育人民委员部和捷尔任斯基同志领导的儿童生活改善委员会,都行动起来,为消除儿童无人照管和四处流浪的现象而斗争。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是第一批参加这种艰巨工作的人之一。实现这个具有重大国家意义的任务,需要有共产主义的进取心和教育家的才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马卡连柯,具备了这一切条件。马卡连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在哈尔科夫附近的库里亚什组织了一个以高尔基命名的儿童教养院。成百的少年犯罪者,从这个教养院出来后,都变成了诚实、有教养和热爱劳动的人。
非常谦逊而有才干,完全富有人道精神,待人和蔼可亲,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这就是留在我脑海中的马卡连柯的形象,这个形象使我毕生难忘,在我的童年已经成为遥远过去的今天,我自己在从事教育儿童的工作。这使我特别感到马卡连柯给我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我在工作中无时无刻总是怀念着他。
……在我到捷尔任斯基公社以前,我到过基辅和哈尔科夫的好多幼儿园,我清楚地记得,每当我到一个新的幼儿园,一开始总是对我
“研究”一番。我必须不厌其详地叙述我的自传和一切习惯与缺点。然后,他们给我量身长和体重。根据这些材料做出一个结论。通常,
“研究”算是到此为止。而且大多数场合下,人们不再对我发生兴趣了。
我是在一个早晨被人送到捷尔任斯基公社来的,立刻就被领到马卡连柯的办公室。他的眼睛透过眼镜,细心地端详着我。他只问了我的姓名,就吩咐一个人把奥丽娅·哈尔拉莫娃叫来。我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个负责经管被服的小姑娘,是公社社员。当她来到以后,马卡连柯吩咐说:“给这个新社员施维德发制服,把他编入第三队!”我记不起怎样到仓库去领制服了。没过几天,我就已经熟悉了整个公社的情况、公社的规矩,并且严格地执行了井然的作息制度。
坦白地说,使我感到吃惊的是,这里没有再对我实行“研究的手续”,像在那些幼儿园里做过的那样。但是,更加使我惊讶的是,不久我知道,更确切一点说,我已感到马卡连柯对于我的情况全都清楚。我感到自己完全处于他的掌握之下,但是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愉快的,而不是痛苦的感觉。
马卡连柯善于在每一个甚至是最“坏”的学生身上,找到那怕是一丁点好的东西。这经常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善于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因此,很自然地,学生们在感受到这样的态度时,也就变得更加大胆、坚决,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而且用自己力量开始同自己的缺点和恶习进行斗争。
马卡连柯无限地热爱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学生,我们也同样地热爱他。我们不能不热爱这样的人,他给我们启发了生活的意义,他以热爱和忠于伟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精神教育了我们。
马卡连柯总是满腔热情地谈到他热爱的伟大的共产党及其英明的领袖列宁。党对于马卡连柯来说,是优秀的导师和培育者。
精通自己事业的马卡连柯,经常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对于任何一次报告、任何一次同学生们举行的谈话,他都精心地进行准备。他经常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同时又充满着无限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全副精力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教育儿童的事业。我记得,有一次人们坚持要他去休养,可是不到几天,他又回到公社来了。
马卡连柯教导我们彼此相处要真诚坦率,生活作风要艰苦朴素。他要求我们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文化水平。他使我和许多公社社员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马卡连柯经常想到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他热中于不使他的工作和儿童集体生活有任何停滞不进的现象。他决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同样也要求学生们这样做。我记得有过这样一件事。马卡连柯派出一批学生到树林里去砍劈柴。傍晚的时候,他亲自到现场去看大家的工作。马卡连柯看到堆积如山的砍好的劈柴,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做的很多。”可是,停了一会儿,他想了想之后,又说:“要知道,还是可以再多砍一些的!”
我们的导师和朋友马卡连柯,同他过去的学生经常保持着联系。他经常关照他们,关怀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提出宝贵的忠告。无论是在公社里或是从公社出来后,我都见到过这种情况。我不知接到了多少马卡连柯的来信!我以多么愉快和激动的心情不住地翻阅这些由马卡连柯以精美的书法写的这些信。他在信中使用友好的语调,尊重人,而且真诚地关怀自己的学生。
1939年,马卡连柯在逝世前不久,来到了哈尔科夫。他访问了所有他过去的学生(这些人为数不少),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而且,不知有多少从前的公社社员到莫斯科去拜访马卡连柯!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不想到首都去和马卡连柯在一起住上几天。我们去看他,正如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抱着去看自己最近的亲人的心情去看他。
马卡连柯教育和改造了千千百百的人,把他们锻炼成无限忠于共产党的事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和公民。


第8版()
专栏:

北大荒春夜(小小说)
萧英俊
下午收工后,王浩到合作社买了些吃的东西,从伙房打回了两个人的饭,回到家里。现在他正像个舞台美术工作者似的,把皮箱、小桌搬到这里,又搬到那边;往墙上贴了一张“鲤鱼跃龙门”的年画,在窗上挂上一块天蓝色的窗帘。然后,他久久地端详着这间简单的房间,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洗了个脸,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
这不是个平常的日子啊!他的离别了五年的爱人,从千里迢迢的南方,今晚就要到达这里了。王浩的心里有些激动,他默默地坐在窗边,回想着刚结了婚半个月就离开了的爱人的面貌,想着见面后该向她说些什么话。
天快黑了,外边呼呼地刮着风。虽然已经立春好久了,可是北大荒的春夜,还是带着几分寒意。这时,屋外响起了一阵哨声,连夜运肥的队伍,挑着土筐、拉着爬犁、吆喝着牛车朝地里走去了。
一霎时,村子里安静极了。一座座的房子都锁着门,窗户都黑洞洞的没有灯光。
王浩突然感到有些寂寞。他本来也要去参加积肥的;可是指导员命令他非留下等爱人不可。现在他想起场里分配的五天运肥五千吨的任务,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外边天很黑,风还刮得很猛。他想:今晚她不会来了吧!可是,万一来了呢?他有些为难。又过了很久,他实在忍不住了,决然把电灯开着,不锁门,让她来了先一个人休息着。
于是,王浩在桌上留了个字条,把饭放在炉子旁边热着,便拉着他自造的爬犁,朝地里走去。
刚走出村子,就见地里亮着长龙般的手电光。到处听到话声和笑声,还有人哼着歌、吹着口哨、热火极啦!王浩一见这情景,顿时把什么都忘了。他牵着爬犁、飞快地向肥堆奔去。
夜很深了,附近村子里的雄鸡头一遍打鸣了。指导员第三次吹哨子叫大家回去休息,可是谁也没有回去。运肥的路上,人马仍旧络绎不绝,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和对面来的人撞个满怀。
他每次送肥回来,都有一个妇女给他装犁。虽然黑夜里看不清她是谁,可是,从她装犁的速度看来,定是一个老练的劳动能手。王浩不禁问道:“同志,你是哪个组的?”
“我哪个组也不是。”那妇女答道。
“那么,你是才来的。”
“对,才来了不久。”
“啊,你倒是把好手。”
“我看你也拉得又多又快呀。”
雄鸡第三遍叫了。运肥工地上,仍旧热火朝天。王浩拉了一爬犁粪正想走,忽然刚才那个女同志又在叫他:“同志!你知道王浩住在哪儿吗?”
“你找他有什么事?”王浩说。
“我是他爱人。”
王浩猛一楞,他甩开肩上的麻绳,朝她走去。
“啊!你是玉兰?”
“嗨!你就是王浩呀?看我的耳朵,都听不出来了。”玉兰激动而深情地说。
“怎
么,你的口音全变啦?”王浩惊奇地问。
“哦!我们在家都学普通话,不讲老土话啦。”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呢?”
“到你们队里一看呀,里里外外半个人影也没有。我一瞧这里很热闹,就来了呗。”
“路上累了吧!快回去歇着去。”
“我才不呢,等天亮和同志们一块儿回去。”
天慢慢地亮了,借着第一线曙光,王浩看清了自己爱人的脸。她依旧同五年前一样年轻、秀美、健壮。刚冒出山头的半边红日,把红光镀在她的脸上。她迎风站着,多么像一朵从北大荒的沃土里绽开的迎春花啊!


第8版()
专栏:

友谊的赞歌
——看影片“白鬃野马”和“红气球”
 柯岩把忠实纯洁的友谊,贡献给亲爱的朋友,谁贡献得越多,谁就越富有。一慓悍的白鬃野马呵,是和自由的风一块儿长大的,绳索棍棒怎么能叫它屈服呢?它那高傲的心只忠于友谊。勇敢的小渔夫伏尔科呵,是在艰苦的劳动里长大的,生活告诉他一个真理,爱,这就是贡献自己。冲入烈火和浓烟,伏尔科把朋友救出险地;在大海的惊涛骇浪里,野马也决不会舍弃知己。……在梦境中,在沼泽地,朋友们曾并肩低语,唾弃谎言,踏上幸福的航程,他们走向更高的境地。二从花衣裳小姑娘的手里,气球一个一个地溜走;从白胡子老头的商店里,气球一串一串地逃走。喂!你红色,绿色……彩色的
气球呵,这样急急忙忙地往哪儿走?
“我们肩并着肩,我们手拉着手,我们排着队轻轻唱歌,去安慰我们亲爱的朋友。”喂!你红色,绿色……彩色的
气球呵,谁是你们这个幸运的朋友?“噢,请看那个草地上的小男
孩子,他为红气球吃过许多苦头,但责骂,疲劳……什么他都不
曾记住,只懊恼没能保护好朋友。”呵,红色,绿色……彩色的气
球呵,请允许我也参加到你们的行列
里头……
忠实的朋友,亲爱的朋友,忘掉你的痛苦和忧愁,把友谊永远珍藏在心底,就永远有伸给你的友谊之手。(附图片)
影片“白鬃野马”中的一个镜头


第8版()
专栏:

栽秧(套色木刻)
 林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