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积制精肥 提高肥效
  江苏浙江为夏熟秋熟作物准备优质肥料
本报南京17日电 江苏省各地在积肥运动中,大搞肥料基本建设,一面满足夏熟作物后期追肥的需要,一面积极为秋熟作物准备肥料。到目前止,全省已积秋熟肥料一百一十六亿多担,平均每亩秋熟田已积精粗肥一百五十多担。
今年,江苏各地大积大造秋熟肥料的特点是,准备早,动手早,肥料的质量好。全省自今年1月开展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以来,普遍贯彻了中共江苏省委提出的“以精肥为主、精粗肥同时并举,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同时并举”的方针。各地在为夏熟作物备足追肥的同时,都根据秋熟作物大面积高产的要求,规划了积聚秋熟肥料的数量和质量,制订了积肥计划,并全面地安排了劳动力。
为了保证秋熟作物能有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肥料,各地积极开展了肥料基本建设工作。各地人民公社大搞肥料基本建设的主要项目是:沤肥(草塘泥)、养猪积肥、制土化肥、种绿肥和积聚人粪尿等。
草塘泥是以河泥、垃圾、千脚土等粗肥为主,拌以适当数量的稻草、厩肥和青草,经过复制就是一种很好的精肥,它具有肥效高、肥力长、原料充足等特点。草塘泥的沤池又都是设在田头路边,节省了途中运肥的劳力。过去在长江两岸的水稻地区,素有沤积草塘泥的习惯,现在淮河以南地区大搞草塘泥已形成热潮。据苏州、常州、扬州等三个专区统计,目前已在田头挖造草塘泥池二百四十七万多个,单是苏州专区已积草塘泥二十一万多担。
养猪积肥,既发展了副业生产,又为农作物准备肥效高、质量好的精肥。猪灰、猪粪既适于用作基肥,又适于用作追肥。为了积聚大量的猪灰、猪粪,江苏各地一面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猪生产,一面改进养猪积肥的方法。目前,全省饲养的生猪已从1月份的七百八十多万头增加到八百一十多万头,到4月底可达到近一千万头。为了便于积聚猪灰,都采取田头建圈的办法,实行田头养猪。田头建圈养猪,增加了饲料的资源,肥料又积得多,还节省了运肥劳力。
在大搞肥料基本建设中,各地都积极发展土化肥生产。不少地区做到县县社社队队都有土化肥厂,并积极采取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原料问题。
江苏省各地本着以肥养肥的精神,加强了对四百多万亩绿肥的后期田间管理。在绿肥田中,已普遍追肥一到二次,目前,秧草一般已长有五寸多高,长势比去年好得多。此外,各地还大力加强了人畜粪便的管理。许多人民公社在田头路边和水利工地上建造了厕所和沤粪塘,许多城镇的居民、机关、工厂、学校都主动地定期送肥下乡,支援农业生产。
(姜韦才)
本报杭州17日电 浙江省广大农民抓紧插秧大忙前一段期间,突击积制精肥,争取全省约二千万亩早稻和棉、麻等春播作物都能吃饱吃好。
根据时间短、农活忙、要求高的新情况,各地在突击积造肥料中,都强调积造优质肥料、高速效肥料。杭嘉湖地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层层做出积造高速效肥料的样子,迅速推广。中共嘉兴地委第一书记李焕3月底在开过突击积肥紧急会议后,半夜赶到吴兴县道场公社,和一千多社员漏夜积肥一千多担,沤制了一塘优质肥料,然后在全专区介绍推广。接着临安、桐乡、长兴、平湖等县的县委书记也深入生产队搞沤肥试点,领导和发动社员突击积肥。
在浙南和浙西山区,各公社也根据山区特点,大抓肥效高、数量多的肥源,正在广泛开展割青草、烧灰肥突击运动。 (伊心恬)


第4版()
专栏:

  湖南多养猪多积粪
  宜章推行快速高温造淤法
本报长沙17日电 湖南各地采取养猪积肥增产粮食的办法,大力发展生猪事业。到今年3月中旬止,全省存栏生猪约有一千二百多万头,平均每户有一头多。根据农民多年来养猪积肥的经验,每一头猪一年能积肥四十担左右。以目前全省存栏生猪计算,预计今年能积肥五亿担左右,全省平均每亩稻田可施猪粪十来担。这对保证今年全省农业增产有很重大的意义。随着生猪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城市副食品的供应,而且增加了大量的精肥。长沙县由于生猪的发展,到3月底止,全县收集的家肥有一千零三十三万多担,较去年同期增加三倍多。
今年各地在贯彻发展集体养猪方针的同时,也尽量扶助一些有条件的社员家庭饲养生猪,以加速生猪事业的发展。临湘羊楼司人民公社双港大队将一百多头生猪贷给一百一十多户有条件养猪的社员后,全大队生猪也很快由一千头发展到一千三百多头。
为了保证养猪积的肥料能很好收集下田,各地都订立了家肥收集制度和超额奖励办法。一般规定15%左右的猪粪留在食堂培育饲料,80%以上的猪粪下田。
本报长沙17日电 湖南宜章县各人民公社普遍推行快速高温造淤法,加快猪牛栏淤的发酵和腐烂,增积精肥。
这个办法是宜章县一六公社下白家生产队,支部书记白冬昌与三个社员试验成功的。做法是:将猪牛栏淤全部出光后,在栏底撒下一些石灰,再垫上五、六把稻草或茅草,加一些容易腐烂的青草和树叶。每天在垫草前,在淤上泼一次人尿或污水,天天泼,天天垫,这样,稻草猪粪经过发烧,很快开始腐烂,加快了出栏时间。过去要个把月出一次栏,每次出淤六十担,现在只要七天到十天就可以出一次,一个月可以出淤一百五十多担。与此同时,还采取“三搭配”(水牛粪与黄牛粪搭配,牛粪与猪粪搭配,干草与青草搭配)的办法,促使牛栏淤腐烂。在牛栏淤出栏后,接着又泼上一些尿和污水,再采用制高温堆肥的办法,在地面上挖一个十字小沟,上面铺一层柴,柴上放一层草皮,草皮上放牛栏淤,淤上面又放草皮或塘泥、沟泥、土灰,接着是一层牛栏淤一层草皮夹塘泥、土灰等,中间还加上茶枯粉,再放一层牛栏淤,堆至六至七尺后,外面用泥封密,中间插一竹筒,一两天从竹筒淋入一次人尿或沟水茶枯水,这样,经过连续发酵,过五至七天就可以使用。如果每四至五天翻一次,过十天就成了碎烂牛栏淤,肥效比过去要提高45%以上。这个队采用这办法,十天内全队增加了牛栏淤二千二百七十五担。
中共宜章县委及时推广这个办法,3月7日,专门召开广播大会,号召各公社、生产队、作业组普遍推行这个办法,要求做到牛猪栏有人专管,牛猪栏淤有人垫造。接着又在各公社党委书记电话会上,强调专人领导,并通知每个公社派一个党委委员同一个老农到一六公社下白家队实地参观。这样一来,全县各公社立即掀起了快速造牛栏淤高潮,每天固定四万九千七百人结合其他生产搞快速造淤,从3月15日到4月1日十八天内,共造牛栏淤四百七十多万担。平均每亩田增加了优质猪牛粪十二担。
(左泽荫)


第4版()
专栏:

四川南充县火花公社十个生产大队热烈展开了高产竞赛。第七生产大队因地制宜,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一百多亩,这是社员们正在稻田里施肥。
  新华社记者 张齐才摄


第4版()
专栏:

  山上遍布肥料基地 既添肥料又省劳力
  大寨公社大办百亩百猪场
本报讯 甘肃省秦安县大寨人民公社(原中山乡)人民,创造了一种高速度发展生猪生产的先进经验——在高山深湾大办百亩百猪场。根据当地山大湾远、耕地分散、运输困难的特点,在每一百亩左右耕地中办一个有猪百口左右的饲养场,作为肥料基地,使每一亩地有一口猪为它常年积肥;同时从每一百亩田地中退耕二十五亩种饲料(一亩饲料加上野草、糠麸、秕子等能养四口猪)。使养猪和种庄稼互相依存互相支援。这个办法还可以节省大量运送肥料的劳动力投入其他方面的生产。
大寨人民公社位于陇南高寒山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亩川地;海拔在一千七百公尺到两千一百公尺间。全乡二万四千多亩耕地,只有三千四百个全半劳动力。山秃草少饲料缺乏,向来没有养猪习惯。由于地多劳力少又缺肥料,历来耕作粗放,产量低微,人民生活极为贫困。解放以来,虽然逐年有很大改善,但1957年粮食亩产量还只有一百三十七斤。全乡一千二百户只有猪七百三十五口。1958年4月,中山乡党委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原来全乡最穷的袁家村由于在1957年大力发展了养猪事业,每户全年光养猪就收入了一百多元。猪多肥料也多,粮食产量随着直线上升,因而一跃成为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的全乡最富裕的村庄。乡党委就以这个活生生的教材,教育全乡人民大力发展养猪事业。经过四个月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队为主,上山进湾,大办百亩百猪场”的养猪经验。
这个方法一出现就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全社现已办起猪场五十四座,1958年共养猪六千二百九十八口(其中有一少部分是社员私人喂养的),每户平均五点一口。比1957年底实有猪七百三十五口增加了五千五百六十三口,约七点四倍。建场以来,突出地在以下四方面显示了优越性:
一、为农业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肥料。半年来六千二百多口猪共积肥七十一万多担,秋季施在八千九百多亩地里(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6%)。这些地一季的平均亩产量就比1957年增加了86%。
二、节省大量劳动力,投入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大寨公社山大坡陡,耕地分散,土地距离村庄较远。去年办起百亩百猪场后,猪场星罗棋布地遍设在田地中间,肥料全由猪场的饲养员顺便送到地里,只此一项就节省了十一万多个劳动日。此外,由于猪场设在山上湾里,可以就近收割饲料燃料和取土垫圈,全社五十四个猪场,减少了饲养员一百零八人。节省的大量劳动力投入其他工作后,使公社的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崭新面貌。
三、符合勤俭办社的原则。在山上湾里田间建场,可以就地选择避风、向阳、干燥、近水源的地方挖窑洞作猪舍。这种猪舍不仅不用砖瓦椽梁等建筑材料,还冬暖夏凉。猪场分散,又能减少疫病。
四、符合自给性生产和商品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随着生猪的大量增加,除社员们能经常吃到猪肉外,还超额92%完成了国家的收购计划。
现在大寨人民公社计划再增建四十六个猪场,达到一百个场,共繁养生猪一万五千口;年内卖给国家肥猪三千口,支援兄弟社仔猪四千口。在饲养管理方面,除继续推广和健全行之有效的分类分群管理、以草代粮喂养、改良品种和防疫等制度外,决定推行生猪饲养档案制,逐步实现生猪生产科学化。
中共天水地委在一次生猪生产会议上,着重推广了大寨公社百亩百猪场的经验,向全专区三百多万人民提出了“大力开展百亩百猪场运动”的口号。要求通过百亩百猪场运动,使生猪数量由年初的四十一万口到年底增加到一百五十万口,并为一百五十万亩耕地建立肥料基地。 (柳梆、孙民)
  (附图片)
  苗地插图


第4版()
专栏:

  保证秧苗早生快发不出三类禾
  佛山专区增施稻田基肥
本报广州17日电 坚决在插秧前消灭空白田,力争田田有肥,亩亩足肥,这是广东省佛山专区为了保证秧苗移植本田后早生快发,防止“三类禾”出现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根据去年的经验,本田基肥不足,是秧苗移植本田后回青慢、生势差,即出现所谓“三类禾”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年佛山专区各地在早稻插秧前的检查评比运动中,突出地对本田基肥进行了逐丘逐块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不少远田和非基本田基肥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下基肥。检查后,各地立即通过总结去年出现“三类禾”的经验教训,发动群众,开展消灭空白田运动。全区共组织了五十六万个劳动力,负责突击送肥,包干消灭空白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还采取了如下的措施:第一,对远离村庄的空白田,组织“远征队”,就地积肥制肥,以减少长途往返运肥所耗费的劳动力;第二,抢修道路,实现运肥车子化。惠阳县潼湖公社在实现一牛一车和一人一车运肥后,每天运肥量由一百二十八万担跃进到一千一百七十四万担;第三,开展全民制肥运动,以提高肥效来减少运肥工作量。花县把塘泥、旧墙泥和泥炭土加上人畜粪尿堆沤五至七天后,然后送下田,同样送一担肥,但肥效则大大提高;第四,大搞田头粪坑,就地积肥,就地制肥。现在全区已挖田头粪坑四十多万个;有的地方还把猪栏搬到田头附近,就地供应饲料,就地送肥下田。到3月下旬止,在全区五百万亩早稻田中,有四百四十六万亩已下足了基肥或增加了基肥。目前,全区还保持有二十万个劳力在插秧大忙中实行边插秧边送肥。 (周方暘)


第4版()
专栏:

  春麦播种又快又好
  种完之后立即加强田间管理
新华社17日讯 北方春麦区今年的春小麦播种进度快,质量好。据农业部截至4月13日不完全统计,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和西北五省、区已播种春麦三千五百万亩,完成今年春麦种植面积计划的68.4%。春麦种植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已播一千一百万亩,比原计划多种五十万亩,吉林省已播种二百二十五万亩,比原计划多种四十五万亩,去年春麦平均亩产量最高的甘肃省,已种八百四十六万亩,完成今年春麦种植面积计划的85%,内蒙古自治区已播种四百多万亩,完成今年春麦种植面积计划的50%以上。目前没有完成春麦播种的地区,正突击播种。
今年,主要春麦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许多县和人民公社都抽调负责干部,组织春麦播种指挥部,具体指导春麦播种工作的进行。因此,加快了播种进度,提高了播种质量。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今年春麦播种比往年提早了二十多天。辽宁省许多县和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亲自种春麦试验田取得经验,在试验田召开现场会议,研究制定春麦播种技术规程,因而全省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春麦播种任务。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五团农场的各生产队之间,在“冲破头关,播种当先,苦干巧干,工效加番,保证质量,争取时间”的口号下,开展了播种春麦竞赛,因此,只用十天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全场春麦播种任务。
今年,春麦区各地人民公社都要争取春麦单位产量赶上冬麦,为此春麦播种质量比往年大大提高。据检查证明,一般的地区春麦田都深耕七寸以上,每亩施底肥一万斤左右,每亩播种量三十斤到四十斤。黑龙江省是按农业“八字宪法”的要求进行春麦播种的,春麦播种在去年伏翻地和秋翻地里,每亩施了一万斤左右的肥料,种子经过消毒。辽宁省春麦一般都是种在深翻一尺以上的土地上,每亩施底肥比去年增加半倍到一倍。内蒙古自治区已播种的四百多万亩春麦,全部种在去年秋季深耕过的地里,并且有一半以上是种在旱涝保丰收的基本农田上,一般每亩施肥一万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到三倍,良种面积达到80%以上。而且各地接受了去秋冬麦播种的经验,没有过度密植的现象。
目前,春麦已播种的地区,正组织麦田管理专业队伍深入田间进行麦田管理。肥料不足的进行追肥,土地平整粗糙的进行镇压破碎,干旱的开沟灌水,已出苗的麦田进行查苗、补苗,力争苗全、苗齐、苗壮,为丰收打下基础。


第4版()
专栏:

  山东对虾丰收
据新华社讯 对虾丰收的捷报不断从山东沿海各渔场传来,截至4月12日,全省已捕获对虾三百五十八万多斤,超过去年同期产量四倍。
自3月下旬对虾主群进入山东沿海渔场后,全省八千多艘渔船、三万六千余渔民,在南起青岛,北至蓬莱外海,东自荣成俚岛一带,到处投下网具截捕对虾。对虾群比较集中的蓬莱县,渔民的干劲特别高,五天就捕获对虾一百多万斤。
目前,对虾群的先头部分已进入渤海湾,昌潍北部沿海的渔民正严阵以待,决心在渤海湾中再掀起一个捕虾高潮。


第4版()
专栏:

  一项创举
  本报评论员
养猪工作的一项创举——在接近耕地的山上和湾里建立“百亩百猪场”,已经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寨人民公社初开红花,喜结硕果。
既然“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就可以“使得在从原料加工转到以后各个程序时,即转到半制品加工和最后制成成品时能把劳动力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列宁语,见“论共产主义社会”131页),那末,在农业中是不是也可以应用这个原则呢?大寨人民公社以实际的行动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答复。他们把肥料基地建立到耕地里去。一百头猪就是一个年产相当于六千斤硫酸铵的肥料的“工厂”;使这些“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它的最大量的“产品”的地方,这是一项最大的节约。根据有些地方的测算,农业生产中每年光运肥所用的劳动力,要占整个农作物生产过程用工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全国的人民公社,首先是占我国版图面积一半以上的山区的人民公社,都采用大寨人民公社这种做法,把猪场建立到耕地中去,这该有多么巨大的效果!既然养猪可以如此,其他的牲畜和家禽不是也可以这样么?
既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是互相结合和互相依存的,那末,是不是可以在两者中间找出一个按比例和有计划发展的基数呢?大寨人民公社也以实际的行动在这项工作中初步摸出了规律。所谓“百亩百猪场”,就是在一百亩耕地中建立一个猪场,饲养一百头左右的猪。在这一百亩耕地中,拿出二十五亩到三十亩的土地种植饲料,喂养这一百头猪。同时,这一百头猪的粪便施于其余的七十多亩耕地。一亩耕地套种各种饲料,一年几次,共可收一万斤,足够喂养三头到四头猪。每头猪一年积精肥四十担,基本上可以满足一亩耕地的需要。这样就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中间,大体上建立一个循环系统。根据大寨人民公社的材料,去年他们的部分耕地由于建立了百亩百猪场,多施了肥,粮食增产了86%。按照这个增产指数,一百亩耕地虽然抽出二十五亩种植饲料,而种植粮食的七十五亩地的产量,仍然较原来一百亩地的产量净增39.7%。还应当看到,去年他们是第一次建场,一百头猪全年的粪肥并没有全部施在七十五亩庄稼地上。按照全国各地一些不施肥和施猪粪肥的对比试验的材料,其他耕作条件相同,每亩施猪粪四十担左右,比不施肥的每亩可以多产二百到三百斤粮食。依此计算,增产数字就会更多。由此可见,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不仅是互相结合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和互相提高的关系。这种循环不是简单地周而复始的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不断上升的循环。粮食增产越多,饲料越丰富,牲畜就繁殖得更多,粪肥也就积攒得更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配合上别的增产措施,就可以更大地促进粮食的增产。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对于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美好理想也将会起重要的作用。


第4版()
专栏:短评

  给春播作物积造更多的优质肥料
在冬春积肥造肥高潮中,各地积造的肥料比去年同期成倍地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全国各地都广泛地开展高额丰产运动;为了争取夏季作物大丰收,很多地区已把绝大部分肥料用到夏熟作物上。据浙江统计,到3月底积造的六十一亿多担标准肥中,60%以上已用到春花田里去。供给夏熟作物充分的肥料当然是应该的;问题是怎样进一步保证其他作物、首先是春播作物有足够的肥料。据浙江省对去年五十三万多亩二千斤以上的早稻丰产田的调查,所用的肥料都在二百担左右,而且80%是基肥。目前浙江早稻作物的肥料,每亩只有一百二十担粗肥。按今年早稻高额增产要求,是相差很大的。
需要紧急行动起来,给春播作物突击积肥!
事物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用过去的标准来检查,今年的肥料比去年同期已成倍地增加,确实成绩很大。但是用今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作标准来检查,则又感到不足。必须乘胜前进,给春播作物准备更多的肥料。春播作物对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在全年的生产中都占很大的比重。群众也十分重视这一季作物,隆重地称之为“大熟作物”“大秋作物”。浙江省各地检查了早稻基肥的准备情况,按照早稻高额丰产指标的要求,决定抓紧插秧大忙前的空隙,为早稻突击准备基肥。这种作法是适时的,必要的。他们在突击积肥中强调积造优质肥、高速效肥,强调领导动手、层层示范、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各地都应充分利用春耕、春播的间隙,根据春播作物高额增产的要求,再展开一次积肥造肥的短期突击运动。


第4版()
专栏:

  养猪姑娘(国画)
 于衍堂


第4版()
专栏:

  父女比赛插秧
浙江省衢县常山公社东方红生产队,有个二十一岁的姑娘,名叫江松英。最近几个晚上,她参加了公社妇联召开的插秧练兵会。回家后,还把床上的稻草拖下来当秧苗,在地上练习插秧。白天,她又同姑娘们到田里去练习插秧。一天,生产队长江水清看到松英在插秧,连声称赞说:“松英的秧插得又快又好,又合标准。”
这话传到她父亲江占奎那里,江占奎不相信自己女儿能够插秧,并说:“鸭会抓粒,鸡就要饿死。”江水清说:“不信,你去看看吧!”江占奎来到田里,看松英真的在插秧,心想:我还没有教过她,她怎么会插秧呀!这时,王紫英笑着说:“占奎伯,和女儿赛一下吧!”江占奎有四十年插秧经验,样样农活都是一把手,村里人称他是“一个指头能剥葱”的能人。他自己也认为松英刚学插秧,怎么能赛过自己。他就笑着对女儿说:“松英,我们两人赛一赛吧!”松英正在整秧把,听父亲说要和她比赛,不由心里有点着慌。她想:父亲是个插秧老手,自己是个新手,怎么赛得过他?于是松英就说:“爸爸,我不和你赛。”生产队长江水清插嘴说:“松英,赛不过也是自己的父亲,没关系。”松英想到比赛是为了推动生产,便说:“赛就赛。”
哨子一响,父亲和女儿就赛起来了。这时,女儿把三天学到的本领尽往外使,父亲呢,老本领也用出来。第一次比赛结果,江占奎一分钟只插四十五丛秧,江松英一分钟插五十九丛秧,父亲输给女儿。但是,江占奎埋怨自己准备工作没做好,就说:“不算不算,没有准备好,再来一次。”江松英赛过了父亲,心想:父亲是老插秧手为什么丛数比我少呢?原来,江松英学习的是全县插秧能手柴水娜的快速插秧法,比江占奎老办法插秧要快。现在听父亲说要和她再比一次,胆子愈来愈大了。
第二次比赛开始,江占奎紧张极了,这是5×2密植插得不习惯,那里又担心赛不过女儿。他拚命插,拚命插,一分钟只插到四十八丛秧,而江松英却插到五十二丛秧,又比输了。江占奎还是不服,又说:“再来一次,三次见输赢。”
第三次比赛结果,江松英一分钟插六十八丛秧,江占奎插五十八丛秧,女儿比父亲多插十丛秧。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便开始找原因。他仔细地看着女儿插秧。江松英一行插九丛,可是他一行只插七丛;江松英左右来回穿梭插,可他老是从左到右插,脚步也没女儿退得好。看过以后,老汉服啦,感叹地说:“老办法用不得了,我也要学新办法,三天后再赛赛吧!”
浙江衢县 毛以成


第4版()
专栏:

  比翼高飞
你追我赶的插秧红旗竞赛,在江西峡江县巴丘公社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田间到处红旗飘扬,竞赛浪潮一个高过一个。
“毛家生产队一天插秧近百亩!”这消息传开后,各个队都十分注意。因为这个队的生产条件并不怎么好,劳动力也不多。开始竞赛时,他们的竞赛对手——北门队的干部轻视地说:“毛家队就是起飞,也赶不上我们。”毛家队的干部听了,当晚就发动大家献计献策。第二天,一清早社员们就按照分工出动了。社员毛松林一天插秧四亩多,创造了全队插秧最高纪录。刘太英拔了五十把秧天还没亮。社员们个个争先,干得热火朝天,秧插得既快又好,全部符合密植规格。
北门队的队长,看到毛家队插秧跑到前面去了,彻夜不眠。他想:论劳力我们比毛家队强,论田亩两个队不相上下,为什么比输了呢?最后他终于找出了答案,原来是自己有些自满情绪,放松了领导。第二天便召开干部会议,检查了骄傲自满,大家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决心赶上去。他们每天起早摸黑和社员一起下田生产,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由于干部及时扭转了自满情绪,采取了措施,又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员发挥了干劲,三天工夫就追上了毛家队。
北门队赶上来了,毛家队劲头更旺,两个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但互相却很关心。毛家队在北门队追上来以后,插秧的速度又跃进了,原来他们采用了插秧机。插秧机原先在北门队不受欢迎,社员们嫌它漏蔸、插不整齐,都不愿用。毛家队因为劳力不够,就在插秧机身上打主意,经过十多次改进,最后一天可插十一亩秧了,比手插快四倍多。他们觉得这真是个好东西,为了大家共同跃进,又派了人到北门队去传授,帮助他们使用起插秧机,以便加快插秧进度。
江西吉安 周参天


第4版()
专栏:

  老汉青年争冠军
鸡叫二遍,湖南平江加义公社第九生产队青年插秧组组长喻清桃(团员),从床上爬起后,轻轻地把青年社员喻存冬叫了起来。然后,两人又分头叫起五个组员,沿着湾曲的小路,向义口河边的秧田走去。
青年插秧组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原来这个组跟“黄忠”组、妇女组开展了竞赛。昨天竞赛结果,青年组得了第二名,红旗被“黄忠”组夺去了。青年人当然不服输。评比会后,青年组的组员们在一起商量:“老将们凭技术,我们凭干劲,一定要把红旗夺到手。”小伙子们个个精神抖擞,打算来个夜战。不料,被干部喻俊德发觉阻止了。夜战不成,只好提早下田。
老将们并没有睡大觉,不等天亮,也向秧田走去。“糟了!”“黄忠”组组长喻峨仁远远地望见一群人影,心里不觉吃了一惊。等他们走近一看,青年组每人已扯秧一百四五十把。这时,妇女组也出动了,不时传来笑声和歌声。顷刻间,田野里就沸腾起来了。
老将们一到秧田里,就紧张地干了起来。在扯秧上,显然是“毛孩子”领先了,但他们想在插秧上补救,以便保住红旗。他们一来一往“蜻蜓点水”似地不断往前赶,连抽烟、吃茶都忘记了。一个上午,一丘田就全部插完。青年组的小伙子看到老将们这股劲头,也在不断地加油。快到中午时分,青年组长趁挑秧的机会,到处“侦察”一番。“哎呀!”他不觉有点吃惊。“黄忠”组每人插秧近一亩,而自己组里每人还不到八分。就连妇女组每人也插到七分多。他回来后,趁中午休息时,几个人就蹲在田坳上商量对策。决定采取插“梭布禾”,左右轮插;又从妇女组那里学来脚系秧篓,以节省时间。另外又从队里借来两部土车运秧,一次可运四百把,大大节省了运秧时间。
下午,竞赛更热闹了。青年组由于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夺红旗的信心十足,干劲倍增。“黄忠”组一步不让,要保住红旗。妇女组也不甘示弱,力争上游。太阳快落山了,竞赛进入紧张的决战阶段。这时,几个插秧组不相上下,谁都想在最后的时刻里夺得红旗。
天快黑了,生产队长开始逐丘检查验收。他量量行距株距,又查看每丛的根数,都合乎标准,他连连点头,感到满意。“哒哒嘀……”收工的号声响了,可是人们还舍不得离开秧田,仍在插呀!赶呀!于是又不得不吹起第二次、第三次的收工号。
当晚评比结果,青年组每人平均插秧一亩六分五,夺得冠军。“黄忠”组每人平均插秧一亩五分六,暂居亚军。妇女组效率也不低,每人平均插秧一亩五分。评比会后,人们又在酝酿着第二天的竞赛。
湖南平江 赵在诚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