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条条公路养护好
  湖南、福建、广东、河南、四川、广西等地效果显著
本报讯 为了适应运输任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全国公路养护与修建职工,正在对很多公路干线和通往工矿冶炼基地的公路积极进行技术改造。
湖南省黔阳公路局,发动全区养路工人和民工一千多人,经过六十多天的奋战,消灭了全区公路上的七十二处主要急弯陡坡;全区七处渡口,用搭便桥、连船渡等方法改善了六处,从而使汽车列车通行无阻。福建省福安专署交通局为改善通往矿区、炼铁炉群和运输繁重的公路,对弯路和陡坡展开了大规模的改直削平工作。原来不能行驶汽车列车的福安至福鼎线,经改善后,已有不少单挂的汽车列车通行,日行里程达到三百六十公里,车速比过去提高40%左右。广西宜山三岔至柳城大青的煤矿运输路线,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发动民工、抽调矿工共八百多人,经十多天的突击改弯降坡、加固桥涵、修建浮桥,使全线都可以实行一车多挂运输。
到去年年底,全国晴天下雨都能通车的公路里程已达二十万公里左右。河南省去年四季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修路运动,把近六千公里的土路加铺了石子或改为砖碴路面,达到晴雨通车无阻。
为了使汽车列车过渡迅速,广东省还创造了把两三只渡船连接起来,用汽船顶推过渡的办法。这个经验正在普遍推广。这个省的潮安渡口用两船连渡每次可渡七辆车。广西南宁工区亭子渡口采用这个办法,一次可渡运汽车十二到十八辆。福建省的公路渡口全部消灭了停车待渡现象。广东、四川、广西等地,还大力改建桥梁。广西去年一年内就改建桥梁六座,改建便桥或浮桥十座。广东省今年准备大规模地改建桥梁,以便更好地提高汽车列车的运输效率。


第6版()
专栏:

  什么叫“养路”?
“养路”是养护公路的简称。当公路修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车辆、牲畜等不断通过,再加上日晒、雨淋、风吹、冰冻,使公路不断受到磨损、侵蚀。为了维护公路路面的平直和桥梁、涵洞等设备的完好,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改善原有公路的技术状况,逐步提高使用质量,使得行车永远保持通畅。这个工作就叫“养路”。养路是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做到修好一条,就养好一条。


第6版()
专栏:

  提高道路质量 保证运输畅通
  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 连柏生
一年来,全国公路交通部门新建公路十五万公里,改建公路四万多公里,还修建了许多大车道、驮运道、木轨道、滑道和索道等。这些道路的建设,不仅改进了公路运输,而且使我们从公路建设的大跃进中,找到了迅速发展道路建设的途径。
今年的公路运输要继续大跃进,除了继续建设新的路线外,应特别抓紧提高道路的质量,保证运输畅通,这是当前公路交通部门的重要工作。今年上半年,各地交通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公路的养护和改善。一方面要改善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提高通过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支线公路的养护和改善,特别要提高去年新建道路的质量,以适应短途运输的需要。我们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公路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运输效能的发挥。如果汽车的行驶速度加快,车辆使用的经济效果就好,就等于增加大批汽车。如果公路经常平整坚实,又会减少汽车燃料的消耗和机件的磨损。
要做好道路的养护和改善工作,应尽先去掉运输繁忙路线的陡坡和急弯,把狭窄的路基、路面加宽成双车道,使汽车列车能通行。对没有铺路面的土路,要利用当地的各种砂、石、砖料和烧结土、矿碴等,把路面铺好。特别是干线和通往重要工矿基地的路线,必须保证车辆能晴雨畅通。对通过量大的渡口,应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修建桥梁或浮桥,或推行连船渡运,使汽车列车能顺利渡运。山区道路险要地段,要添设护拦。夜间行车较多的路线,要把公路标志添设反光设备。对新建的道路,应该进行一次普遍检查,发现翻浆、沉陷、坍方、水毁和缺少桥涵等危险地段,应尽快设法消除。
要做好道路养护和改善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群众性的养路队伍。根据各地的经验,需要建立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专业养路队伍。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养路人员的来源,而且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修路养路的积极性,可以在广大农村中培养大批修路养路的技术骨干,有助于促进地方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现在很多地区,已在原有农业社养路队的基础上,由公社重新整顿和新建了专业养路组织;还有些地区开始把公路干线也下放到人民公社养护,原有的养路工人也下放到公社,以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应当指出,公路交通部门把养路工作纳入公社劳动计划进行统一的安排,是符合全党全民办交通的方针的。
今年,各地公路交通部门,除对已有的公路进行改善和加强养护之外,新建道路的任务也很繁重。建设新道路,要充分估计到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公社化以后县乡支线运输十分繁忙的特点。对县乡支线的建设,要有全面规划。特别是偏僻的山区,需要继续改变交通的闭塞情况。我国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0%,这些山区的资源丰富,开辟山区道路,将有助于广大山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特别是要使公路干线与支线紧密地联结起来,为公路干线集中物资,并使汽车直通矿区,为生产服务。
各地公路交通部门在道路建设上,要保证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建设速度。因此,要在发动群众参加修路工作的时候,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并提出技术标准,防止忽视工程质量和经济适用的原则。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当前测量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足,各地公路交通部门除了尽可能地把现有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参加群众修路运动,进行技术指导外,更主要的是依靠群众。不少地区在道路测量设计中,组织农民测量队,边测边学,由浅入深,从而攻破了测量关。在施工方面,除了要充分作好施工准备,加强组织管理外,还应该用办“试验田”、修示范路段、开现场训练班,以及采取领导、工人与技术人员三结合等等办法来保证工程质量。筑路材料应该采取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原则,尽可能少要或不向国家要材料。
今年道路的养护、改善和修建任务是十分繁重的。但是,我们相信,各地公路交通部门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继续深入贯彻全党全民办交通的方针,那末,道路的养护、改善和修建工程,就一定能够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对保证运输畅通,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6版()
专栏:

  石拱桥
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建筑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之一。这种桥,形式美观,坚固耐用。隋代所修建的河北赵州桥,就是一座建筑在土质地基上、单跨三十七公尺的石拱桥,至今一千三百多年,仍然屹立无恙。各地跨越大小河川的古代石拱桥,更是不胜枚举。
建筑石拱桥,不需要钢材和水泥,可以就地取材,对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座石拱桥建筑得是否坚固,主要决定于两个条件:一是搭弧形架(即桥洞)要有技术,太弯不行,太直也不行,要弯得非常恰当;二是打石方要有技术,石头要上大下小,大小也要有一定比例。1958年以来,各地在道路建设中,发扬了石拱桥的建筑艺术传统,并依靠群众智慧进一步改进了建筑技术,修造了许多经济美观的石拱桥。江西省的“土专家”,利用当地卵石和乱石,修建了不少公路石拱桥,跨径大的有十二公尺,平均每公尺造价四百多元,比一般防腐木桥还便宜。陕西省在延安的延河上,修建了一座三孔、跨径三十公尺、全长一百一十五公尺的石拱桥,极为雄伟壮观。
现在各地正在大修石拱桥并向大跨径发展。湖南、陕西、安徽等省已经设计了跨径五十公尺以上的石拱桥。其中已经开工新建的湖南石清公路上跨越深约五十多公尺峡谷的黄虎港大石拱桥,桥长六十公尺,真是“行见长虹飞架,天堑变通途。”


第6版()
专栏:

  养路山歌二首
养路工人 张三
(一)
头顶星星肩荷镐,
鼓起干劲冲九霄,
陡坡要它低下头,
急弯要它伸直腰。
(二)
过去养路多艰辛,
挑得腰弓脊背驼。
如今实现车子化,
千斤石砂一车拖。


第6版()
专栏:

  筑路工人之歌
丁绍祥
去年还在昆仑山上,
今天又到伊犁河边,
祖国的河山多么宽阔俊秀,
我们为她再绣上条条红线。


第6版()
专栏:

  银兰公路


第6版()
专栏:

  锦绣丽江架“金桥”
  连祥
在金沙江沿岸,一片苍翠,锦绣如织,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这里有穹隆峻拔、万古不化的雪山,有古木参天、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有挖不完的金、银、铜、铁、锡,有满山遍野的牛群、“马帮”。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纳西、傈僳、藏、彝、白、苗等数十个兄弟民族,繁养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这就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丽江专区。
解放以前,整个丽江专区所属的十二个县,没有一公里公路和马车道,重重高山,滔滔激流,阻隔着这里的民族之间和同内地人民的往来。那时,他们主要靠头顶背负从事运输。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交通建设,从1951年到1957年,丽江专区前后修建了三百七十二公里公路。
但是居住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兄弟,还有的从来没有见过汽车。去年全民炼钢铁,土高炉已经布满了整个丽江,但是焦煤不能及时运来,山上的矿砂又运不下来,大家决定修建一条从丽江到华坪的公路。
从丽江到华坪,全程二百七十九公里,沿线群峦叠峰、高入云霄,有波涛滚滚的金沙江从中穿过,两岸壁立,俨如削玉,巨流峪谷,不可胜数。过去这里只有绵延数百里的羊肠小道,“马帮”、行人就从这悬崖绝壁上盘山而过,一失足就有掉下去的危险。人们站在对面可以通话,可是走起路来,一两天也碰不上面。现在,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兄弟就战斗在这里,他们决心要让高山低头,要让河水让路。按照他们传统的说法,要在这伸手可以摩天的高山绝顶,为后代子孙架起“金桥”“银桥”,引来万年幸福。
在这人迹罕到的偏僻地区筑路,碰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可是困难再大,也没有几万民工的决心大。纳西族的姑娘们,过去出门都要选择吉日。可是,如今的老天爷再也管束不了她们。筑路民工们日夜奋战在烟锁雾环、阴雨连绵的高山之巅,把工地当作战场。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有县里乡里的领导干部。这里是工地也是工厂,有的人白天当石工,晚上当木匠。几千年来,少数民族兄弟习惯了头顶背负,连扁担也不会用。可是现在他们已经能造车子,很多人还成了出色的木匠。
工地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几十个兄弟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相处无间。尽管白天黑夜紧张地劳动,可是素爱清洁的纳西族姑娘,每天照样要搽粉点胭脂,打扮得漂漂亮亮。她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喜气洋溢,一面干活,一面唱着山歌。她们唱道:
花树要人栽,
大路要人开,
修起平坦道,
引得幸福来。
你若站在这些姑娘面前,看看她们那种冲天的革命干劲,那种满怀信心的乐观主义,再看看那峰峦秀美、缀如联珠的高山峻岭,人显得多么伟大,山显得多么渺小!
1958年的9月19日,在丽江—华坪公路工地上是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交通部派来慰问筑路民工的代表到达了工地。消息一传开,整个工地都沸腾了。很多人把手镐大锤抡得更加起劲,好让代表们看看少数民族兄弟是用多么豪迈的步伐在飞跃。多少人围着第一次开进这深山的汽车,摸了又摸,问这问那。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部漂亮的汽车,从这部汽车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光辉灿烂、充满无限光明幸福的远景。没有一公里公路的丽江专区,用不了多久,就要县县通汽车了。丽江人民将要从羊肠小道跨上车马坦途,疾驰猛进!
  (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山区有了公路
文县是甘肃、四川边境的一个山区,面积有六千多平方公里,人口有十三万。这里气候温和,风景秀丽,河谷里排列着块块的稻田,山坡上长的是茂密的森林,土特产非常丰富,药材就有二百多种,各种野生植物也多,还有世界稀有珍品——金丝猴。但是由于山峦重叠,交通非常险阻。历史上著名的阴平道就在这里。
解放前,这里只有三条驮运道通向外地,悬崖栈道,人畜掉崖伤亡事故经常发生,群众中流传着“上山好比上青天,江水好比阎王殿,背上东西出门去,不知回还不回还”的歌谣。国民党统治时代,为了劫取山区资源,曾以十年时间,三测三修穿过县境的一段甘川公路,耗费了无数劳动力,牺牲了不少生命,结果只挖了几段土方。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以后,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决心大修山区公路。当时,技术力量非常缺乏,他们就举办训练班,把农村中过去曾经修过公路的复员军人和工匠找了来培训民工。当年,他们就打通了拔海二千公尺的草坪梁山,炸开了白龙江上悬崖削壁,修通了文县通武都的公路。
去年,他们仅仅用了七个月的时间,又修通了一条长达一百多公里、工程更艰巨的文县至姚家渡、并通往四川的干线公路,另外还修建了通往矿区的公路一百七十公里及联接区乡的公路三十公里,工作量相当于1956年的三倍。以文县至姚家渡一段公路来说,仅石方就有五十二万方。
文县人民把修通这些山区公路当作自己的喜事,公路通车时,远近农民都扶老携幼赶来看汽车,大家边看边兴奋地议论着:那是1954年的时候,文县支援武都县十五万斤粮食,因为没有路,不能用车子,只得人来背,当时在文县五个区中就动员了三个区的主要劳动力。而1957年调运武都的粮食增至二百五十万斤,就完全是由汽车运输的。大家算了一笔账,如用人背,每人背一百斤往返需要十天,二百五十万斤粮,就要用二十五万个工日,就等于修文武公路文县所用全部劳动力的80%左右。也就是说,单单1957年运粮一项所节省的劳动力,就可低偿筑路时花费的劳动力的大部分。文县人民深切地体会到山区公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接受筑路任务时,总是想尽办法完成得又快又多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