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加速推广改良农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选样定型是重要环节
  各地为春耕春播和夏收推广了大批新工具
据新华社10日讯 工具改革运动在春耕春种中又有新的进展,对于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力起了显著的作用。在这个运动中,许多地方和公社在今年春天抓住了选样定型这个重要环节,同时建立了制造修配网,定型之后立即成批生产,加快了推广的速度。
据农业部农具改革办公室统计,各地今年推广的新工具,到3月底止已超过四千三百万件,其中用于春耕生产的绳索牵引机、深耕犁、密植播种机、插秧机、排灌工具和运输工具等就有一千三百多万件。滚珠轴承的推广也有很大进展,共制成六百四十多万套,其中有二百五十多万套已装在农具上。夏收作物较多的地区,已经开始准备收割和脱粒工具。河北、新疆、宁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等七个省和自治区,都已提前完成或提前超额完成春季的工具改革计划。
各种新工具的推广使用,显著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为力争实现更大的跃进指标创造了条件。贵州省铜仁县从耕地、运肥到播种的各个环节,全面实行了春耕工具大改革,平均提高工效一倍以上,大大促进了春耕生产。全县五十六万亩耕地,大部分耕了两次,小部分耕了一次,耕深八寸以上。两万多亩秧田,全部四耕五耙。还在3月中旬,积制的肥料绝大部分送到了田里。河北省衡水县大搞送肥工具改革,节省出大批劳力,从2月中旬以来就能调配社员去浇麦和开沟挖渠,全面抓住了备耕工作。
在不少地区,按大跃进的需要算劳动力帐,使大家充分了解提高劳动效率的迫切性必要性,对工具改革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广东省大埔县计算,现有的人力和工具远不能满足今年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这个县就计划推广五万辆车子来代替肩挑;修建二百五十一个水力加工厂,和推广插秧机、收割器以及改革其他工具。现在大埔县已经制造了运输、加工、耕作、林业等工具共两万多件,还生产了一万七千多套滚珠轴承。湖南省祁阳县为了确保粮食产量翻一番,全县五十四万亩水稻将均匀密植;以每人每天插秧两分计算,需三万人插九十天。这显然不能适应不误农时的需要。如果使用插秧机,每人每天可插两亩。同样出动三万人,九天就可能插完。现在,这个县正一边赶制插秧机,一边训练插秧机手。
许多地方今春在工具改革中都抓紧了选样定型这个环节。福建省的南平、龙岩、福安、龙溪等专区以及莆田、大田等十五县,都以推广播种机、插秧机、运输工具为中心,召开了现场会,选样定型,传授操作技术。选样定型后便于成批制造,大大加快了推广进度。河北省石家庄专区制造的三十多万件农具中,定型的改良农具约占70%。湖南省浏阳县实行干部、技术员、手工业工人、老农四结合的办法,负责新工具的定型工作。并且规定:将在全县推广的工具,必须经县定型;将在公社范围内推广的工具,必须经公社定型。全县去年和今年创造的各种工具,已有一百一十二种经过定型加以推广。
为了保证农具的制造质量和及时修理,各地今年普遍建立了制造修配网。为了把定型后的改良工具按规格成批生产,湖南省采取了指定专厂制造的办法。目前全省已基本上做到县县有农业机械厂,社社有中心农具厂,队队有修配小组或铁工炉和木工担子。
又讯 在制造和推广较大的改良农具的同时,许多地区密切注意了小农具的整修、增补。在山东省,地委、县委以及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都亲自动手,逐级检查小农具的整修增补工作。湖南省岳阳县组织工匠下乡上门,深入生产队、作业组、公共食堂和社员家里修理小农具,很受群众欢迎。到最近为止,黑龙江省的小农具修补计划已完成90%,山东、安徽、河北、江西、湖北等省已完成55%到80%不等。


第4版()
专栏:

  推广简易插秧机
  常州专区赶制机器和训练插秧手
本报南京10日电 江苏省常州专区各地,积极推广镇江市试制成功的东风四号、五号简易水稻插秧机,迎接今年的早稻插秧大忙。
常州专区各地,早在去年全国第五次水稻插秧机会议之后,就积极进行水稻插秧机的试制工作。到今年3月底止,各地的农具厂已试制成功了各种简易插秧机三十多台。在试制过程中,由于各级党委加强了领导,充分发动了群众,发扬了大胆独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因而克服了技术和材料方面的种种困难。如句容县收集矿山上不用的钢丝缆整理做送秧板上的弹簧,镇江市用竹篾代替钢丝弹簧,许多县运用办训练班、开现场会议、技术传授等办法,克服了原材料和技术力量缺乏的困难。
4月初,中共常州地委在镇江市召开了水稻插秧机选型会议。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省委农具改革办公室和省内各个专区都派代表参加。经过多次田间试验,按照多快好省的标准,从三十六台简易插秧机中评选出五台向全专区推广。其中尤以镇江东风四号、东风五号简易插秧机最受各地代表的欢迎。
这两台插秧机的共同特点是:一、插秧效率高。一人操作,每天能插四到五亩,比用手插秧效率提高五倍以上。二、插秧质量好。秧行直,边行容易对行,并且钩秧、伤秧现象很少。三、适于密植。每亩能插五万穴左右。四、结构简单,一般公社和生产队的农具厂都能制造。五个木工、一个铁工、一个钳工每天就能生产一台。五、用材绝大部分是木料,只有七、八斤铁,因而成本低,每台只有二十七元左右。东风五号还增加了一个自动行走轮。
常州专区今年早稻栽种面积在六十万亩以上,为了解决插秧劳力不足的问题,中共常州地委要求在早稻插秧前,每个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都有一台到三台简易水稻插秧机,每个公社有一个生产小组基本上使用插秧机插秧。并要求迅速为每台插秧机训练好两名插秧机手。
现在,常州专区各县已开始进行插秧机的制造和技术人员的训练工作。专区办的训练班已经结束。 (严锋明)
  (附图片)
  东风四号插秧机
1.轨道 2.秧爪 3.秧门 4.轨道支架 5.秧箱 6.棘轮7.凸轮 8.底板 9.移行拖架 10.送秧机构 11.操作杆


第4版()
专栏:

  广东南海县平洲公社“向秀丽青年突击队”积极使用公社推广的插秧机插秧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


第4版()
专栏:

  抓紧季节 保证面积 保证质量
  四川江西适时播种棉花
本报成都10日电 四川省各棉产区抓紧季节、全力突击棉花播种工作。预计全省在最近即可基本完成播种计划。
今年四川棉田计划播种面积,由去年的一百七十一万亩扩大为六百八十一万亩。为了给大丰收打下坚固的基础,各地一开始就抓紧了播种这一重要环节,采取措施,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播种计划。各重点棉产区的县、区、社都成立了突击种棉指挥部,由各级党委书记挂帅,集中优势兵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突击种棉运动。简阳县投入种棉的劳力占全部劳力70%以上。到3日止,全县就超额完成了四十万亩棉田的播种任务。各地在突击播种中,全面实行八字宪法,提高播种质量。据有关部门检查验收,一般棉田都深耕一尺;每亩施肥三至五万斤;密度一般是每亩四千到五千株。 (刘宗棠)
本报讯 江西省各地人民公社在“抓季节,抓晴天,抢时间,争主动”的口号下,开始大量播种棉花。播种质量一般都符合要求。今年江西省植棉计划面积是三百万亩,比去年扩大一倍半,皮棉产量计划平均每亩百斤,总产量三百万担,比去年增加二倍多。
为解决棉花和部分春收作物争地的矛盾,争取棉花和春收作物双丰收,各地较普遍地采取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办法。有的地区结合麦地追肥,在麦行间深锄,下足了底肥,保证了棉花适时播种。同时,许多地区召开了技术员、老农和植棉能手座谈会,交流植棉技术,总结植棉经验。 (王忠和)


第4版()
专栏:

  松毛汁防止小麦倒伏有特效
  芜湖专区普遍推广效果良好
本报合肥10日电 安徽省屯溪市屯光人民公社,用松毛汁掺磷矿粉防治小麦倒伏获得良好效果;在芜湖专区普遍推广,也有显著成效。
屯光人民公社的五千多亩小麦长得很好。但据检查,发现少数小麦有倒伏现象。这个公社技术研究组在党委领导下,参考浙江省用松毛汁防治水稻倒伏的办法,于3月4日,在试验组的丰产田里,对已倒伏的小麦喷射松毛汁,五天后,已倒伏的小麦全部恢复直立,和附近没有倒伏的小麦生长得一样。
用松毛汁掺磷矿粉防治小麦倒伏,能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具体做法是:(1)取材:采用松树上的松毛(松针)或落地的松毛都可以,但以树上采下来的新鲜松毛为好。(2)配量:松毛四十斤,水一百斤,磷矿粉三斤。(3)制法:将松毛和水约煮三十分钟(松毛发软即可),然后加上磷矿粉一起煮沸,成褐蓝色汁水。(4)用法:将制好的松毛汁水用纱布过滤后,加上一倍的清水,装入喷雾器内喷射。小麦倒伏不严重的,可以多加水。
松毛汁掺磷矿粉能防治小麦倒伏,是由于其中含有能够促使麦苗基秆壮健的速效磷、钾成份。据最近芜湖专区农业局用两种方法对松毛汁进行化验后分析:(1)用一百斤水加十一斤松毛煮沸半小时后,分析结果:含磷0.007%,钾0.0963%。(2)把松毛放在缸内,加水浸十二小时后,分析结果:含磷0.013%,钾0.007%。他们用这两种水分别对倒伏的麦苗进行试验,发现第二种效果更好些。
用松毛汁掺磷矿粉防治小麦倒伏的办法,已在屯光公社和芜湖专区全面推广。屯光公社已把疯长过甚的一千多亩小麦,喷洒了松毛汁,经三、四天后,原来倒伏的或有倒伏趋势的小麦都直立起来。宣城县城关公社庙埠大队,发现七点五亩小麦有倒伏现象;仿照屯光公社的办法,用松毛汁喷洒过后,也恢复了正常生长。目前芜湖专区已有十一万多亩麦田用松毛汁水喷洒过,效果良好。最近中共安徽省委召开的专门研究防治小麦倒伏的地、市委书记电话会议上,也要求普遍推广。


第4版()
专栏:编后

“不止不行”
古语云:“不止不行。”就是说,走路的时候,脚总是要着地的。着地的时候,就是“止”。不“止”,就不可能再迈步向前。
工具改革是永远前进的。可是,在改的过程中,必须做选样定型的工作。定型,也就是“止”。不能说,工具要不断地改进,就不需要定型。不定型,就不利于推广,也不利于继续前进。


第4版()
专栏:编后

  小小秤锤压千斤
小农具的特点之一是小。由于小,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它身材虽小但作用很大,用途也很广。小小秤锤压千斤。对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单纯因为它小而就不加重视。
小农具的特点之二是分散。由于分散,在修配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例如把农村铁木工匠组成小组,巡回到各个生产队找上门去修理,甚至到田间去修理,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4版()
专栏:

  巧匠建奇功
  ——记日升大队革新工具的人们
  本报记者 周荣
湖南衡山沙泉公社日升大队的社员们,正在使用各种新工具进行着紧张的春耕活动。这里革新和创制的新工具一件接一件地诞生了。单是早稻春耕春播方面就创造了五种新工具,推广了一百多件,节省了大量劳力。在社员中传颂着各种革新者的先进事迹。
水陆两用车的诞生
在田垅里,我看到一群社员,使用着“水陆两用车”往田里赶运腐熟的堆肥。车子在狭窄的田塍上走得飞快;一到田里就又变成了“船”,人们在田里轻快地拉着“船”跑。社员告诉我,这比一般的手推车,工效要高出一倍多。
这种车子的创制人,是社员彭继于、木工刘吉祥和公社党委书记曹吟秋。
一天,公社党委书记老曹到田边检查工作。彭继于满头大汗推着一车肥料走过来,他把肥车停在车道上,然后又用粪箕把肥从车里担到田里。待担完肥他转过头来对老曹说:“你看,这鸡公车运肥虽比人挑快,但狭路和水田都不能去,还不方便。要是造出一部水里、陆地、狭路都能走的车子,那该多好!”
老曹一听这话,觉得有理,一面问他从这方面想过没有,一面自己就开动脑筋想。老彭说想是想过,心里有个谱,只是不会绘图,不会木工活。曹书记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连忙把木工刘吉祥找来,三人蹲在田边就研究起来,边研究边改模样,哪里可用,哪里要改,还要增加些什么部件。一架“水陆两用车”的模型诞生了。车身架小、轻巧;车轮移到前边去了,原来安车轮的地方,改用木板钉成弧形船底;车子最前边,有个向下成三十度弧形的木杆,杆上装了个小轮。车子构造还是很简单,容易做。
深夜了,刘吉祥还在叮叮当当敲着凿、赶紧做。几天后,第一部“水陆两用车”诞生了。彭继于看着理想实现了,说不出的高兴。心里默想:“也算我老彭为实现高产出了个点子!”
试车那天,社员都来看。刘吉祥把三百斤肥料装上车子,推着从大车道走向狭窄田塍上,过缺口时,只见前轮(小轮)一搭上那边岸口,后轮随着又过去了。当车子推下田时,更加走得快。社员们都鼓掌叫好。
意外的启发
“水陆两用车”创制成功,群众革新工具的劲头更大了。泉水生产队长彭明秋和木工宾少桃合作,苦钻苦想,创制了一种工效比手撒高八倍的“湿润散灰器”。
开初,彭明秋想了很久,都没想出革新工具的门路来,心里急慌了。一天,他和大家往田里送火土灰肥,看到有个社员的箢箕底稀疏了点,灰从里面不断漏出来。他的心里骤然亮堂起来了。他想:队里几天后就要播种早稻了,搞的全是湿润秧田,秧田泥上先要匀撒一层薄灰才能播种;以往用手撒灰太慢了,我要做个散灰器来代替手撒灰。于是,他去找木工宾少桃,原来老宾也早在想做个湿润散灰器。两人一商量,寻些木头和竹子就做起来。
散灰器终于做成了。他们两人心花怒放,欢喜若狂。谁知拿来一试,要就是不出灰,要就是一团连一团的出。“没到工”,老彭说。“是呀,还需要改正才能用上。”老宾也若有所思地回答着。两人找来找去,还是老彭发现了弱点,于是把散灰器装灰箱底板三层改为两层,把用绳拉着散灰器前进,改为在灰筛筐上安个木柄推着前进,边推边前后摇动。改进以后,果然好用了,撒灰又匀又快。原来一人一天只能撒灰二亩,它就可以散到十六亩以上,会操纵的散得更多。
等于十六双手
早稻插秧在即。大队根据去年点播早稻亩产八百五十斤的丰产经验,决定今年在早稻和早中稻中,用30%的面积来推行点播。
木工社员宾梦凡,去年就想搞个点播器,没有搞成功。一年后的今天,他把创制点播器列为个人革新的计划,决心要让点播器来代替手完成全部的点播任务。
点播器怎么做呢?没有图样供仿效,又没有其他类似工具可借鉴。但是,他认为只要决心坚,石山也能凿穿!
说干就干,他根据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想出来的式样,做起了一部很简单的点播器。用木板钉成一个长方形的木槽,三层板,中间为活动板。底板分三路共凿五十四个眼孔,都接上竹筒作为分兜用。再把木架与木槽装好合一。试验时,第一次失败了,发了芽的谷漏不出来。原来是底板层次多了,于是减为两层,一层是活板,二层是死板。连夜改进后,便连夜进行第二次试验。谷是能漏出去,但底板又咬芽谷。第二天晚上他又连续检查,发现是底板眼孔过小和立直的关系,便立即改为斜眼,并扩大眼孔。第三次试验时听使唤了,但一部有九十多斤重,到田里去不方便。老宾第四次又把部件改小,重量减至三十斤。经过几次失败、改进,如愿地做成了直行点播器。
宾楚凡为了做直行点播器,眼睛上出现了红丝。当看到社员袁纯英和宾怀清操纵点播器,摇一下就播下五十四兜,比人工平均快十六倍时,他格外高兴,感到这是光荣和幸福。几天后,田垅里就出现了十几部同样的点播器,很快地点播着早稻。人们屈指一算,今年春播足足比去年提早了一个节令。这时,田垅到处是一片自信爽朗的欢笑声。


第4版()
专栏:

  玉米大面积丰产的几项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1958年,我国玉米获得大面积丰产,总产量已达九百亿斤左右,比1957年的总产量增加一倍多;单位面积产量,1958年亩产达三百七十五斤左右,较1957年提高接近一倍,而且出现了许多玉米千斤县和千斤乡。获得大面积增产的经验是很丰富的。
加深耕层,分期施肥
过去许多科学工作者认为耕层只能逐年加深一寸左右,一次大大加深就会引起减产。但是1958年农业大丰产的事实,把这种论断推翻了。许多地区在耕深六寸左右的基础上,进行套犁或再用铁锨深翻一次,使耕层达到一尺以上,都获得很大的增产效果。例如安徽寿县沛光农业社的玉米,在其他栽培条件相同的土地上,深翻一尺半,株高八尺九寸,每亩产量为一千一百斤,而耕深六至七寸,株高只四至五尺,亩产为七百斤。又如山西高平县红旗人民公社玉米深翻地的对比结果,深耕一尺二寸的比深耕五寸的增产61%。
1958年大面积丰产的实践证明,亩产千斤以上的玉米,施肥量一般需要粗肥二万斤以上(细肥折为粗肥计算)。
玉米需氮肥较多,但在增施大量氮肥情况下,只有同时增加磷钾肥料,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增产效果。根据1958年许多玉米丰产材料的分析,在增施肥料的情况下,肥料三要素中磷钾所占的比例,比以往增加,打破了过去只着重增施氮肥,而忽视施用速效磷钾肥料的陈腐观念。根据山西晋东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材料,增施磷钾混合肥的产量比单施氮肥的增产14.8%。
1958年许多丰产材料表明,广大农民运用了“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早施,土肥混合,层层匀施;追肥少吃多餐,分期追施;磷钾肥料早施”的新的施肥方法。
施用基肥时,有些玉米丰产地结合深翻土地分层施肥,并着重增加了中层的用量。有些丰产地在播种时还施用了含氮、磷较多的颗粒肥料或混合的完全肥料作为种肥,可以充分而迅速地供给幼苗初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在增施基肥的基础上,分期增施追肥,更能显著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如山东临沂县白庄乡爱国社的小粒红玉米,同样施基肥四千斤,其中只追一次粪干一百斤的,亩产九百三十斤;追肥二次,追粪干一百斤、圈肥一千斤的亩产一千零十三斤;追肥三次,粪干一百斤、圈粪一千斤,和鸡粪二千斤的亩产一千二百一十斤。
许多丰产田追肥实行“三攻追肥法”(攻苗、攻秆、攻穗),有些丰产田则更进一步实行了少吃多餐的“四攻”追肥法:
1、攻苗:定苗后六至七个叶子左右,一般施用腐熟的厩肥或少量速效肥料,促使幼苗健壮。
2、攻秆:苗高二至三尺左右,施用粪干、饼肥、房土等含氮或钾较多的速效完全肥料;有些丰产地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在拔节期追肥二次,促使茎秆坚硬粗壮,雌穗孕育良好。
3、攻穗:在植株抽穗前,多施氮磷化学肥料或速效的有机肥料,促使发育好的雌穗充分发展。
4、攻粒:在开花受粉前后,多追施速效的氮磷化学肥料,有些丰产田还进行了根外喷磷,促使结实饱满。
这样追肥,不但及时地供应了植株在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养分,而且避免了一次施肥过多,引起植株徒长倒伏和肥分的流失。在密植、多肥的情况下,这种追肥方法尤为重要。
合理密植,改进种植方式
在充分利用地力和保证通风透光良好的条件下,适当地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合理分布植株,是玉米增产的中心环节。
密度过高,阳光缺少,通风不良,虽然肥、水供应充足,植株也不能正常生长,空秆多,产量低。例如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夏玉米密植的试验结果,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中熟玉米品种每亩种六百六十六至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二株,以五千三百二十八株的产量最高,湿穗重一千一百六十七点六斤;从八千株开始,密度越大,生长期中玉米植株死亡及空秆越多,茎秆越细,果穗越小,产量越低。其中每亩种植一万株以上的,虽然施肥多,但产量仍然减低,空秆率高达20.6%—26%,植株死亡数达二千六百到三千六百株。
1958年广大农民创造了许多新的玉米种植方式,如大小垅法、双株穴播法、宽垅密植法等等。在增加较大密度的情况下,这些方式不仅便于田间操作,也有利通风透光,从而保证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几块夏玉米丰产田,在同样密度的情况下,单株行距株距相等的种植方式,管理不便,叶片折损较多,植株生长细弱,产量低;而采用大小垅法及双株穴播的种植方式,行距较大,便于管理,植株生长较壮,产量高。
1958年广大农民不仅有效地运用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方式,而且还扩大了玉米与马铃薯、甘薯等的间作面积。
由于豆类比较耐阴,玉米与豆类间作,更能充分发挥阳光和地力的作用。玉米、大豆间作,一般两种作物都生长正常,产量较高。间作的方式,大豆连种两行比单行好,更有利于通风透光。
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由于马铃薯要求温度和光的强度较低,一般生长较好,产量也高。
玉米和甘薯间作,一般玉米生长较好,甘薯或多或少要受到一些影响;玉米的密度越大,甘薯受影响越大。
根据过去和1958年合理密植的经验,在保证深耕多肥多水的条件下,并采用合理的播种方式时,春播晚熟品种一般亩种三千至五千株,中熟品种亩种四千至六千株,夏播早熟品种亩种五千至八千株,是获得玉米大面积丰产比较合适的密度。
适时适量浇水
玉米的株高叶大,需要水分比谷子、小麦等作物要多得多;特别是在增施肥料天气干旱的情况下,更要多浇水。水分过多也是不利的。1958年广大农民掌握了轻浇勤浇的方法,满足了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也避免了茎叶徒长和植株倒伏。浇水应根据气候、土壤和植株生育情况来决定,即群众所谓“看天、看地、看庄稼”。根据华北地区许多丰产材料来看,春播玉米一般浇水三至五次可以保证供给植株所需水分。浇水的时间和水量,大致是按如下的阶段进行:
1、底墒水:有些地区在深翻后,结冻前透浇一水,增加底墒,促使土壤下沉;也有些地区在深翻后不浇水,到播种前根据墒情决定,墒好不浇,干旱才浇。前一浇水方法有破碎土块和避免播种前浇水减低地温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的优点。底墒水一般水量较大。
2、幼苗水:这次水量较小。土壤干旱时,一般在定苗后进行;土壤湿润,则多延迟浇水时期或者不浇这一水。为的是促使根系向下深扎,并使幼苗生长粗壮墩实。
3、拔节水:这次水一般用在苗高二至三尺左右的时候,即茎叶迅速生长和雌穗分化的时期,这时叶面蒸发量较大,浇水可促使雌穗增多和茎秆粗壮。有些地区在天气过于干旱时,适当增加了浇水次数。拔节水的水量一般比幼苗水大些,但也要避免大水漫浇,防止植株的徒长和倒伏。
4、抽穗水:这次水在抽穗前浇。由于这时植株生长旺盛,雌穗发育迅速,需要大量水分,所以浇水量较大。在这段时期浇水,可保证原来分化良好的雌穗充分发育,防止“卡脖旱”不抽穗的现象。
5、灌浆水:这次水在玉米受粉到乳熟期间进行,根据降雨量情况提早或延迟。浇水量适中,对籽粒饱满、增加产量有良好的作用。
采用优良品种和杂交种
过去片面地夸大品种作用,忽视了一系列的栽培措施,使得产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是,在栽培措施提高了的相同条件下,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更能显示出来。
1958年各地都普遍采用了玉米优良品种(或杂交种)。
华北不少地区夏玉米原种植早熟品种,产量较低。许多农民除改进栽培措施外,为了更多的增产,大胆地打破了陈规,采用了中晚熟丰产品种,发挥了增产潜力。
利用玉米杂交种第一代的优势,是更有效的措施。与优良品种比较,杂交种一般可增产10%—20%或更高一些。这在我国的试验研究或生产实践上都得到了证实。有些农业社并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了大量的杂交种子(品种间杂交种)。
自交系间的双杂交种比品种间杂交种更能增产,除了在国内外的试验研究上得到证实外,在生产上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河南濮阳县新习人民公社在丰产地上的对比结果,双杂交种(农大四号)亩产一千四百九十九斤,超过当地最好的丰产品种白马牙二百六十七点四斤,增产21.8%。
上述材料说明,在农业生产上,由推广优良品种过渡到品种间杂交种,并在短期内过渡到全面播种双杂交种,是保证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
1958年各地对玉米作到了勤管理、细管理,对玉米全面丰产起了良好作用。
1、适期播种:春玉米播种过早,种子容易霉烂,幼苗遭受冻害,造成缺苗;过晚则墒土不好,出苗较迟,影响产量。1958年许多地区农民找出了当地最适宜的春播时期,一般在地温摄氏十至十二度趁墒适时播种。夏播玉米在麦收后越快越好。
玉米出苗三至四片叶时间苗,五至六片叶时定苗,定苗后还查苗补苗,保证了苗全苗壮。
2、除杂草,松表土,结合肥水勤中耕:追肥、浇水、中耕是密切结合的三项措施。1958年大都做到“久旱不雨锄,雨后草多锄”,保证田间无杂草,土壤疏松气流通。
中耕的深浅,一般是按照浅——深——浅的规则进行。俗语说“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以后不断根”。即出苗后浅中耕,划破地皮,避免了苗根受伤和跑墒过多。第二至三次中耕较深,约二寸多,并结合培土。由于这时根系向深扎,深中耕不致使根系受伤,又可以促使提早长出支持根,防止倒伏。第四次以后浅中耕一寸左右,对除草和疏松地表仍有重要作用。
3、去分蘖,治病虫,人工授粉粒饱满:一般品种的分蘖常常不结穗,消耗养分,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许多地区都做到了及时去除分蘖。多穗品种的分蘖,可以正常结穗,不要去除,以增加果穗的数量。
玉米黑粉病(俗称乌霉)是使玉米减产的严重病害之一,它可以由种子传染,也可从土壤和空气传染。许多地区做到了在播种前用0.3%的赛力散拌种,消灭种子上的病菌。此外,在田间开始发现乳白色的小病疱时,立即剥除深埋,避免成熟后再散出孢子扩大为害。
防治地下害虫,是保证玉米全苗的重要措施。许多地区在耕地时就每亩掺土施入6%六六六粉二至三斤或红矾数斤,或在播种时施毒谷,在出苗后撒施毒饵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
玉米苗高三尺左右,顶端叶子形成喇叭口时,用6%可湿性六六六兑水五百至六百倍,摇匀灌心二至三次,基本消灭了玉米螟的为害。还有采用比较根本的防治方法,即在冬季至螟虫羽化前,处理秸秆、穗轴、根茬等。
人工授粉是使玉米减少秃尖缺粒的成功经验之一。广大农民已掌握了这一措施;当玉米开花散粉时,每隔二至三天普遍进行人工授粉一至二次,少数高额丰产地区达到三次以上,对玉米增产起了一定作用。
在1958年的玉米生产上虽然有许多符合科学理论的新经验,但也有许多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如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和为了获得最高肥效的施肥数量问题,高额丰产的密植定额问题,玉米插竹签和化学药剂处理促使穗多穗大的问题,选育丰产多穗品种的问题,以及原子能利用问题等等。希望广大农民和科学工作者共同协作,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