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以人定量办法好 吃饱吃好又省粮
西铺建明公社公共食堂执行饭票制的体会
中共遵化县委第一书记  曹寿山
“以人定量办法好,吃饱吃好又节约,有集体也有自由,社员干劲比天高。”这是河北遵化县西铺建明人民公社农村食堂执行饭票制以后,社员们的一首赞歌。现在西铺建明人民公社一百三十六个食堂,已普遍执行了饭票制,两个月来节约粮食达三十七万五千斤,以每人每年吃四百斤粮食计算,够九百三十七人吃一年。
吃饭也要有个规矩
西铺建明人民公社执行半供给制,实行了食堂吃饭不要钱,解除了人民历史上愁吃愁喝的永世之忧,社员不再为柴、米、油、盐……等而操心,可以一心一意的搞好生产,以便在更大的限度内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实行吃饭不要钱后,有些社员则产生了误解:认为1958年丰收了,吃饭不需要节约;加上对食堂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建立必要的制度,不是算了吃,而是吃了算;少数年青人吃饭还搞竞赛,比多比快。因此,食堂做饭很难掌握,时而剩饭很多,时而不够吃,又得重做二回,闹得食堂和社员都不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经采取限量办法。结果饭量大的不够吃,说什么既包吃就别怕大肚子汉;饭量小的按量打回去吃不了,剩下喂猪喂鸡,也有的晒成薯干,浪费很大。这种情况在一些贫农和老年社员看来,特别是原来“三条驴腿”办社的社员看来,很不满意。他们说:“这不是吃上干饭就忘了喝菜粥吗?古语说的好:省吃要在囤尖上,莫等无粮想有粮,丰年要当歉年过,遇着歉年不挨饿。”也有的说:“照这样连吃带糟蹋,再大的丰收也经不起。”对这个问题大部分社员都非常耽心,要求吃饭也应该有个规矩,有个制度。
以人定量,节约归本人
公社党委针对上述情况,立即召开了会议,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吃饱吃好又节约的原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讨论。最后决定在平均每人四百斤的指标内,按年龄大小实行以人定量包给食堂,执行饭票制。
这个制度刚一提出来,也有些人不满意,认为吃饭受拘束;有的说一天节约一、二两粮食不顶事。为了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以“计划用粮好不好?”“浪费粮食对不对?”“怎样才能吃饱吃好又节约?”“还想不想保持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的荣誉”等为题,开展了鸣放辩论。同时算了一笔大账,一人一天节约一两粮食看来不算啥,全公社二万五千多人一年就能节约五十多万斤。推广到全县全国,这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通过回忆过去,摆事实讲道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并按群众的意见,制定了具体办法:公社按平均每人四百斤的供应标准,统一包到食堂,由食堂掌握,自负盈亏。食堂按年龄大小,身体强弱,在每人平均四百斤的指标内划分七等,实行以人定量的饭票制。计:一岁全年九十斤,二岁至三岁一百五十六斤,四岁至八岁二百五十六斤,九岁至十二岁三百一十一斤,十三岁至十七岁三百八十六斤,十八岁以上四百八十斤,铁木工人五百四十斤。此外对劳力强饭量大的社员给予适当照顾。这样一来,食堂可以根据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闲时都吃饱的原则,统一掌握,按不同定量,逐月发给社员饭票(计算单位有的是角分,有的是斤、两),月终由食堂结算。亏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补;节约下的饭票归本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这样作不仅食堂用粮有了计划,而且也符合吃饱吃好又节约的原则,达到了国家、公社、食堂、社员四满意。实行计划用粮,节约之风大兴
从执行饭票制后,两个多月过程,我们体会有以下几点好处。
1、在社员吃饱吃好的前提下,节约了粮食,杜绝了浪费现象,把吃了算,改变为算了吃,能养成社员勤俭节约的风尚。自从执行饭票制后,社员们主动提出:“冬天日短活轻,应该吃两顿饭,吃得稀一些”的合理化建议。食堂按群众的意见普遍改成两顿饭,很快从每人每天平均用粮一点二斤到一点三斤,降到零点八斤到零点九斤。西铺十一、十二两个生产队的食堂七百二十人吃饭,两个月就节省下粮食七千七百四十六斤,并且比先吃的还好,经常能吃上豆腐和粉条。
2、食堂在不突破供应指标内,可以自行调度,作到有计划用粮。过去大部分食堂是有细不吃粗,有好不吃次,有稠不吃稀。执行饭票制以后,公社把粮食消费部分的管理权限下放到食堂,大部食堂都根据农事季节,作出全年计划用粮。本着农忙多用,农闲少用,活重吃稠,活轻吃稀,全年四季都吃饱的原则,规定闲时、活轻时吃两顿饭,平均每人每日用粮零点九斤或一斤,最少不能少于零点八斤;农忙活重吃三顿饭,平均每人每日用粮一点一斤或一点二斤,最多不超过一点三斤。为了保证作到吃饱吃好生产好、身体好、节约好,西铺食堂实行管理员和生产队长两结合,管理员根据生产队作什么活,吃什么饭,下多少米。
3、实行饭票制可以解除群众的模糊认识。以前社员自家有粮也不敢露,更不愿自家做着吃。自从实行饭票制,节省下的饭票归本人,社员把几年积蓄下的粮食都卖了出来。西铺温永合一户就卖出一千九百多斤,全村一百五十七户自实行饭票制,平均每天有二十多户不去食堂打饭,吃自家的粮食。原建明社四个村就可挖出历年存粮五万斤。
4、实行饭票制,节余归本人,符合大集体和小自由原则。因为社员节约着吃,或是吃自家的陈粮,能够使食堂掌握一部分机动粮食,可以调剂一些豆类或薯类,作豆腐生豆芽或粉条,让社员吃的更好。另外社员通过节约,自己掌握了一些粮食或零钱,有时食堂的饭不对口味时,可以自己做点顺口的,也可以买点好的吃,这样使食堂和社员都不感到“死巴”。
5、节约下粮食可以发展养猪。由于实行饭票制,节约用粮和挖掘社员家中的粮食潜力,有力的推动了集体养猪和社员养猪。各食堂计划全年除保证肉食自给外,并要喂出一批商品猪来。社员节约下的粮食也可以用来养猪,如屈福忠、王凤起把节约的粮食领回来之后,各增添了一口猪。
总之,执行饭票制,以人定量,计划用粮,是作到吃饱吃好又节约,既有大集体又有小自由,人人满意的好办法,所以在遵化县十三个公社内,已经普遍推广实行。


第3版()
专栏:

从“吃了算”到“算了吃”
田连阡
“吃了算”和“算了吃”看来是同样的三个字,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和作用。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在“吃了算”的时候,不仅浪费了很多粮食,人们吃的也并不好;一旦把“吃了算”改为“算了吃”,两个月的时间就节约粮食三十多万斤,而且比以前吃的还好。
建明人民公社是以建明农业社——就是那个以勤俭办社闻名全国的“穷棒子社”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现在,这个公社继续保持并且进一步发扬了勤俭办社的优良作风,在节约粮食方面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吃饭恐怕要算是第一件大事了。在吃饭问题上,我们的要求是吃饱、吃好又节约。吃饱、吃好和节约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其实它们又是统一的,最恰当的节约常常是最好地改善生活的最重要的保证。我们现在所谈的节约,并不是要人们降低生活水平,而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是为了要人们吃得更饱更好。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正像人们都很清楚的那样,要真正作到吃饱吃好,光凭增加粮食不行,还得对粮食使用得当。
1958年大丰收,使我国的粮食产量一下子由三千七百多亿斤提高到七千五百亿斤。物质条件同过去比起来好多了,各地人民的粮食消费量都有了增加,有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吃得更饱更好的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然有了“米”,当然就可能把炊事搞得更好。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更好地使用这些“米”,使每一颗米都能发挥最大效用,这就是:实行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我国人民从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谷防饥”、“省吃要在囤尖上,莫等无粮想有粮,丰年要当歉年过,遇着歉年不挨饿。”等等古语、民谚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深刻、生动的总结。
在获得了大丰收以后,实行了吃饭不要钱以后,还需要不需要提倡节约呢?作为我国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节约永远不会过时。同时节约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不仅在大丰收以后,就是到了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实现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以后,仍然需要厉行节约。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国的人民公社:无论在那一方面的生产和基本建设中,都必须厉行节约,防止和反对因为丰收而发生铺张浪费的现象。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任何物品都是劳动的结晶,对产品的浪费,对物资的浪费,就是对劳动的浪费,就是不珍惜自己的和别人的劳动。正是由于这种原故,节约不仅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遵守的一个根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标准。
既要吃饱吃好,又要厉行节约。这就要学习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的做法,把“吃了算”变为“算了吃”,实行计划用粮;就要认真执行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换、消费和积累,都必须有计划。”


第3版()
专栏:

向措施要高产用措施保高产
晋北人民满怀信心要从高产走向更高产
本报大同6日电 1958年大跃进中改变了低产区历史面貌的山西晋北专区(原雁北、晋西北等地区),正以比去年更大的干劲和更得力的措施,掀起了今年粮食作物高产更高产的运动。粮食总产量要从去年的四十一亿斤提高到六十五亿斤,基本农田亩产量在三百零三斤的基础上,开展千斤运动。
2月间,中共晋北地委向全区农民发出了开展大面积亩产千斤运动的号召后,全区几百万人迅速地投入了以备耕为中心的高产竞赛运动。去冬以来,晋北区所积肥料每亩平均已达两万斤,最近又开展了每亩地再积万斤精肥的“肥料决战月”。在千军万马大战肥料的同时,还展开了一个大规模制造与整修农具运动,根据今年生产的需要,全区已整修、改良和制造工具六十七万件。基本农田实现耕作园田化的工作也正在展开,八万多人组成的水利专业队伍正在大战当年可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并且打破常规,采取破冰灌溉的措施,提早一个月开始了春浇。
晋北专区是全国有名的低产区,地广人稀,土壤瘠薄,风旱霜冻等自然灾害较多,加以农民承袭着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习惯,许多耕地经常是好年景亩产几十斤,歉收年亩产十几斤。一年以前,有些人还把亩产百斤粮看成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的人说农业发展纲要指标是四、五、八百斤,晋北只能是四、五、八十斤,认为晋北条件落后,根本无法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指标。可是经过一年大跃进,晋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农业生产上展开了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大破保守思想以后,普遍改变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为深耕细作,实行了基本农田制度,并结合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因而1958年的粮食比1957年增产一倍多,基本农田平均达到三百零三斤,超过1957年平均亩产量二倍半以上。
晋北地区今年的跃进计划,是采取先找措施后订指标的办法订出的。他们首先找到了今年高产再高产的十大根据和有利条件,依靠这些根据,把去年的措施加以丰富,成为保证今年高产再高产的有力措施。它们是:一,晋北广大地区广种薄收的耕作方法,经过1958年初步执行基本农田制度,已经从根本上加以改变,1959年采取积极稳步的办法进一步贯彻这一制度,全区规划了基本粮田九百四十六万亩,以此作为高产再高产的基地。二,去年秋季全区共秋耕地一千万亩,其中近二百万亩基本农田深耕到三尺,其它都在一尺以上,这为今年高产再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必须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和改良工作,在肥料、密植、整地方面都赶上去。三,去年的经验充分显示肥料对增产的巨大作用,今年积肥造肥工作还要大大超过去年,全区基本农田平均施肥量每亩可达三万斤,而且肥料质量也要比去年好。四,1958年全区水利建设大发展,对低产变高产起了巨大作用,目前,全区已有八百万亩水地,加上今年的工程,全区可达一千万亩水地,争取八百万亩水浇地成为旱涝保丰收的耕地,全区平均每人有二亩好水地。五,去年晋北主要农作物都出现了大面积高产纪录,这为今年的高产运动树立了标兵,提供了经验。综合这些经验,地委为全区六项主要作物制定出了分作物、分时期的新管理方案。各县都以六项作物管理新措施为内容,组织训练大批技术人员。通过贯彻六项作物管理方案,具体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把耕作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六,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的经验,今年全区在九百多万亩粮田中,确定种植山药蛋,玉米,高粱三种作物四百万亩,占基本粮田的42%,麦田达到一百六十二万亩,比去年扩大面积一倍多。七,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地委确定进行耕作技术大改革,今年坚决使三百五十四万亩耕地初步实现耕作园田化,要求每亩产量至少达到一千五百斤。八,去年晋北人民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山药蛋晚疫病,而且摸到一套规律,今年可确保山药蛋大丰收。九,1958年大跃进中晋北人民表现了高度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今年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后,将继续发挥忘我劳动的精神。十,经过一年大跃进,各级党组织领导经验更加丰富,在1959年要求把领导措施与群众运动密切结合,把工作作得更深入更细致。
目前,大抓措施,向措施要高产,已经成为晋北人民的行动口号。中共晋北地委要求把抓措施贯彻全年,用措施保证实现高产再高产。       (莎荫、杨义)


第3版()
专栏:

植树造林(木刻)
小津(原载新华日报)


第3版()
专栏:短评

从措施入手
山西省晋北专区正在掀起一个亩产千斤粮的高产再高产运动。中共晋北地委在部署这次战斗的时候,从抓措施入手修订计划,最后落脚到贯彻执行各项措施,在措施上大作文章,提出“向措施要高产,用措施保高产”的行动口号。这是当前有普遍意义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什么生产任务都需要人来完成,而人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措施不仅是完成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提出指标的根据。因此,人们权衡生产任务能不能完成的时候,通常是先看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完满。得当的、完满的措施,不仅是完成任务的保证,而且还能够促进和产生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指标。晋北专区雁北地区在去年大跃进的实践过程中,措施和指标水涨船高的事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这个历史上总产量没有突破八亿斤的低产区,去年年初提出“突破十亿斤大关”的口号的时候,有些人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原雁北地委组织干部、农民到河南参观、“取经”,制订了金皇后玉米十二项增产措施和保证山药蛋丰收的十项办法。措施赶上去了,指标一下子就跃到十三亿斤,而人们却对这项任务满怀信心。后来他们又总结了夏收作物加强后期管理的经验,在大秋作物田间管理中普遍推广。在全区绝大部分农田上采取了追肥、追水、防治病虫害三项新措施以后,全区的粮食总产量指标再跃为十八亿斤。全年抓措施的结果,最后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二十一亿斤。
措施和干劲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措施得力,人有用武之地,干得巧、干得得心应手,干劲就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干劲,又能保证实现措施、充实措施、制定新的更得力的措施。相反,空有大指标,措施一般化,有“钢”(干劲)用不在“刀刃”(最恰当的地方)上,事倍功半,干劲也会受到挫折。
1959年是更大跃进的一年。任务比去年大了,需要有比去年更丰富更有力的措施。多抓一分措施,就会为实现更大指标增加一分保证。因此,今年在领导农业生产大跃进中,不仅应该抓措施、订计划,使计划充分先进可靠,同时还要抓实现增产措施的措施。分作物、分季节、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抓,从准备播种到丰收,从头抓到尾,一竿子插到底。1958年大跃进的实践已经证明:哪里的措施抓得及时,抓得得当,抓得紧,抓得巧,抓得细,抓得全,那里就能实现高产的指标。山西省晋北专区去年不断地大抓措施,其结果是结束了有史以来的低产局面,一下子跃入了高产区的行列。今年,在更大跃进的新年度之初,他们在全区掀起的高产再高产运动中,又提出了“向措施要高产,用措施保高产”的行动口号。他们做得对,做得好,值得大家学习。(附图片)
辽宁省宽甸县长甸公社“三八”青年养猪场,在党的领导和饲养员们刻苦努力下,对生猪的管理、饲养、繁殖、防疫及催肥等方面都获得了一些好经验。这些经验在今年一月全县在这里召开的现场会议上,得到了推广。这是养猪场的猪圈。    
     新华社记者 肖野摄


第3版()
专栏:

加强技术管理保证高产
天津市研究麦田防碱防涝措施
铜仁县开展春播技术改革运动
本报天津6日电 中共天津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最近派人分别对盐碱、临水、河套等地区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部分麦苗黄萎、低洼地区麦田浸淘和遭受碱害。
这次调查对麦苗生长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根据当地条件和已有经验,确定了相当的技术措施。例如坝县临近蓄水区三里地以内的麦田,受水浸淘,有的地下水临近地面,有的地下水位虽在一尺以上,但土壤水份过大,使麦苗不能正常生长。对这些地区麦田的处理办法是:在临水边沿开挖深达一两公尺的截渗沟,防止浸淘;有排水条件的,应结合搞畦田工程,挖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对湿度过大的麦田,可以采取多耙地、多中耕,以达到松土、流通空气,降低土壤含水量的目的。对已经被水没顶而无法排水的麦地,可以采取移苗的办法补救。
调查中还发现部分麦苗发生黄萎现象,经过与群众座谈分析,苗黄的基本原因是缺少肥料。其次,有的是因为播种太早,下种量过大,播种深,复土厚,种子萌芽出土时间长,养分消耗过多等等原因。这些田需要大力追施腐熟的人粪尿、硫铵等速效性的肥料。结合追肥,这些麦田还要适当早浇返青水。
天津地区今年种植冬小麦八百多万亩,其中盐碱地低洼地占很大比例。这次调查对加强这些田的管理,促进增产有很大作用。(张华)
本报贵阳6日电 贵州铜仁县在总结去年春播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春播技术改革运动。
2月中旬,全县播种的五万多亩春洋芋,播种前不仅全部经过选种、深耕、分层施底肥,还采取了防冻防烂措施。已播下的二千五百亩早玉米,一般经过温床育苗,牛粪催芽,待种子露芽后才移栽到地里。为了保证红薯有长时期的温暖生长期,使薯块增大,今年全部推广红薯快速温床育苗(俗称火苕秧),目前全县培育的薯秧已占计划播种量的一半多,比去年提早一个多月,其中75%已经出土,薯苗长得壮旺。
为实现全县粮食产量加番的计划,全县以各公社、管理区、生产队的十三个科学研究所,以及成百上千个技术传授站、技术普及小组为主,发动广大社员,认真总结了当地去年水稻、玉米、红苕等作物的播种经验,并结合外地经验制订出各公社主要农作物春播技术操作规程。
中共铜仁县委十分重视春播技术改革工作。县委书记姚洪显常深入公社,亲自检查春播技术改革问题。各公社党委书记也都亲自领导这个运动。    (刘扬深)


第3版()
专栏:

造林育苗一齐抓
各地培育树苗工作比过去提早
本报讯 目前,全国各地在春季造林运动的同时,开展了一个群众性采种、育苗运动。据南方十二个省统计,已播种育苗四十六万亩,北方正积极进行准备。
今年各地育苗计划较1958年增加二倍多,广东省为了改变过去直播造林成长慢,成活率低的情况,今年大抓育苗工作,全省育苗计划达一百五十四万亩。河南、江苏、山西、辽宁、四川等省的育苗任务也都较往年大大的增加,今年的育苗工作一般都抓的早,抓的紧。过去情况是抓完造林、再抓育苗,今年大部地区造林育苗一齐抓。山西、河南、河北、江西、湖南、江苏、辽宁等省区已先后召开了专门的育苗现场会议,总结了去年育苗的丰富经验。河北省提出社社、队队、场场开展育苗运动,并要求以30%的面积作为丰产苗圃,以保质保量。许多公社成立了苗圃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育苗工作。广东省许多县、社党委亲自领导和具体安排育苗工作。
为了贯彻育苗的丰产措施,提高育苗质量,各地在总结去年丰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丰产运动。湖南省提出了五项丰产措施:深耕多犁,细致整地,(耕深一至一尺五寸,并采用套犁复耕的办法);分层施足有机肥料,适量适期追肥;防旱防涝;早期播种,适当密播;作好病虫害防治。广东罗定、高州等县,为了加强育苗技术指导,推选了一百多名老农,巡回各地指导育苗工作。


第3版()
专栏:

前后方协力争取全面跃进
蛟河县展开千斤丰产和“十员”竞赛运动
本报蛟河6日电 吉林省1958年粮食单位产量最高的蛟河县,今年决心在去年增产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个县制订了农林牧副渔五业全线大革命的规划,向全省各市县提出了开展亩产千斤的竞赛倡议。
蛟河县人民在去年发挥了冲天的干劲,使粮食的亩产量达到四百五十三斤,比1957年翻了一番以上;由于公社全面发展生产,使丰富的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林、副、渔业和工业的产植,都比1957年增长一倍半左右。在生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社员平均收入比1957年增长23%。
去年的大跃进和当前的整社运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制订了今年更大的跃进规划。今年全县粮食亩产要求达到一千一百斤,比去年增长近一倍半;大豆要达到亩产三百四十斤,比去年增长79%;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产值也都要成倍增长。在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下,社办工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长五倍以上,达到七百零四万元。
今年全县将供应国家粮食一亿八千万斤左右,大豆三千九百万斤,以及大量的木材、关东烟、肥猪、鲜蛋、鲜鱼和珍贵的山货药材等。
社员们讨论规划时认清了今年有了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土地全部深翻了,粪肥增加四倍多,加上缩垅增行搞密植,所以实现规划是有把握的。现在跃进规划已经成为巨大的动力,推动了一个以积肥造肥送肥为中心的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群众运动。据2月26日统计,全县已积各种肥九千二百多万担,部分肥料已经送到地里。全县土化肥厂有一百七十一处,生产出大量的土化肥和磷细菌肥。与此同时,正在加紧修补水库、拦河坝和打井,计划连原有工程可蓄水一亿七千多万公方,基本上能保证全部水旱田的抗旱用水。铁木农具厂正大力制造、改革和修配各种农具。编匠们正在赶编室内育苗用的箩筐,种子消毒工作将着手进行。
为了全面地实现跃进规划,县委对农村劳动力作了安排,同时普遍开始建立各种责任制,并尽力使工资制度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
为了加强对生产的领导,县委决定,县、公社和管理区的领导人必须种好试验田,县委正副部长以上干部要轮流下乡当一个月社员,管理区的干部每人全年要做九十个劳动日。继续坚持县的主要负责人包片、各部委包管理区的领导制度,踏踏实实地加强对基层的领导。
蛟河县已向吉林全省发出了开展亩产千斤和农林牧副渔五业全线大革命的竞赛倡议  (李树功)
本报蛟河6日电 吉林省蛟河县的托儿所、公共食堂和缝纫组等福利单位开展“十员”竞赛,千方百计地搞好福利工作,为全县实现亩产千斤的跃进指标贡献力量。
为了给实现全县跃进指标创造有利条件,天岗等六个管理区的十一名福利工作人员,在1月底向全县福利工作人员发出开展“十员”竞赛倡议书(十员是:食堂管理员、炊事员、粮米加工员、保育员、教养员、缝纫员、理发员、服务员、保健员和接生员),提出了各项福利工作的竞赛条件。
经过广泛宣传和福利单位的学习讨论以后,竞赛已逐步展开。全县九百多个托儿所和幼儿园普遍加强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护理,使孩子们越来越有礼貌、越讲卫生,生病率大大减少。天岗管理区新开河屯的托儿所,经常请卫生所给孩子检查身体,及时预防传染病,如熬“紫草根”水给孩子喝等,使所里所有孩子都避免了麻疹等传染病。未入所的孩子的妈妈们看到托儿所带孩子这样好,都主动要求送孩子入托儿所。现在这个所的孩子已由二十多名增加到六十七名。
全县的九百六十多个公共食堂,在“保证社员吃好、吃饱、吃得热呼、吃得省”的口号下,伙食越办越好了。各食堂为了不耽误社员们劳动和休息,普遍地提前准备饭,让社员们随到随吃。黄松甸管理区第二大队的食堂人虽然很多,但完全消灭了拥挤现象。天岗管理区七道河小队改变了排队买饭的办法,只要社员一进食堂,炊事员马上端上饭菜。许多食堂还积极改进饭菜做法,增加花样,注意节约。同时积极作好今年蔬菜生产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社员们适时换季,穿上合身的衣履和适时理发,各管理区普遍实行裁缝上门、理发到户的先进方法。
中共蛟河县委和福利部门,积极支持和领导了“十员”竞赛运动,先后开过数次电话会、广播会和现场会,及时进行了检查和交流了经验。通过这次竞赛,大大提高了福利工作人员的觉悟,使社员们进一步认识到福利工作是光荣的,增强了福利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团结,既改进了福利工作,又推动了备耕工作。目前,“十员”竞赛运动正继续向深入向平衡方面发展。计划到3月末,将进行一次评比和奖励。
(李树功)


第3版()
专栏:编后

“后勤”工作要跟上来
生产和生活从来是分不开的。不搞好生产,生活就不能改善;不搞好生活,也就不能进一步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现在,春耕生产大运动即将开始,在抓生产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做好生活福利工作,使生产前线的人个个身体健康、干劲十足地打好第一仗,对于实现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有着重大的关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虽然是军事斗争中的经验,但也适用于生产斗争。中共蛟河县委对福利工作加强领导,对“十员”竞赛运动积极支持,这种做法十分正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