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破晓之前
——从福斯特同志的信说起
刘思慕
读福斯特同志给毛泽东同志的热情洋溢的信已有一个月了。每一想起,总是禁不住深深感动,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对这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老斗士的热爱和敬意。
威廉·福斯特,提起这个光辉的名字来,我们中国人民是熟识的,是十二分敬仰的。他所写的关于美国和美洲工人运动的出色的马列主义巨著,剖析美国帝国主义的许多精辟的论文,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和给他们不小的启发。福斯特和他所领导的伟大的美国共产党的英勇斗争和艰苦遭遇,更是时刻在中国人民的念中。我们记起,在1948年以后,当反共的政治迫害的黑潮泛滥全美,美共的十几位领袖被关进监牢里的时候,中国人民是怎样热切地关怀和声援美共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怎样愤怒地谴责美国反动派的野蛮罪行。我们记起,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前后,国际反苏反共的逆流汹涌的日子里,中国人民又怎样以关切的心情注视着美共的艰辛的处境和它的动向。我们又记起,在1957年初,美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期间,我们怎样为福斯特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同以盖茨为首的修正主义分子的一场激烈斗争中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而欢欣鼓舞。
现在,我们所敬佩的,一直怀念着的福斯特同志,从他的病榻上给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来信了。这封动人的书简,充分地表现了这位美国工人阶级的光荣战士和领袖六十年来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表现了福斯特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美帝国主义的疯狂迫害和不断打击下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斗志;表现了这位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捍卫者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的不妥协精神和对无产阶级坚定不移的信心。从这封长信中,我们又看到了福斯特同志的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深厚的友情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切的爱护和关怀。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从这封充满热情的信中,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美国共产党的灵魂,看到了伟大的美国工人阶级和美国人民的灵魂。”
是的,黑夜还笼罩着美国,美共的处境还是艰苦的,福斯特同志本身就依然“受着两起治安罪起诉的束缚”,面临着牢狱的威胁。比起拥有警察、法院、监狱、核武器和导弹、垄断着议会、报纸、广播和电视的美国反动派来,党员人数不多的美国共产党看来是弱小的。但是,毛泽东同志说得好,“黑夜是有尽头的”,社会主义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美国也绝不会是例外。从本质来看,从长远来看,在美国,有光辉灿烂的前途的,真正强大的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人民利益和要求的,现在看来弱小的共产党,而决不是代表着腐朽的反动力量、穷凶极恶、貌似强大的杜勒斯之流以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和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老爷们。
而且,就是在美国的地平线上,破晓的鱼肚白色也隐约可以看到了。以美共本身而论,自从盖茨之流被清除之后,党的队伍纯洁了,党的团结加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显著增长了。同时,美国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又有利于美国的进步的民主力量,而大不利于反动派。美帝国主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比方说吧,前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和继续深化,直到现在还是不见真正好转的事实,就戳穿了美国“永久繁荣”、美国“例外论”的牛皮,粉碎了“人民资本主义”一类的神话,使得用来缓和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一类狗皮膏药不见灵光,长期以来美国“繁荣”的腐蚀作用逐渐失效。最近,美国罢工浪潮的此伏彼起,翻腾澎湃,不正是工人阶级的斗争性和觉悟提高的表现吗?
又比方说吧,在最近一年两个制度的和平竞赛中,苏联三个人造地球卫星上了天之后,继之以宇宙火箭发射的惊人胜利,再加上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和苏联七年计划所展现出的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光辉前景和在经济上猛赶美国的雄伟气魄,以及中国人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法抹煞的伟大成就,又大大长人民的志气,灭美帝国主义的威风,使得华盛顿战栗、沮丧、惶惶然如大祸之将至。杜勒斯之流对苏联七年计划的污蔑,对我国人民公社的诅咒,正是反映出美国反动派内心的惶恐。何况,从黎巴嫩、伊拉克、台湾海峡到近在咫尺的古巴,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和干涉内政的罪恶活动,失败接着失败,连它的“后院”也烧起了民族革命的熊熊烈火了。这又在美国人民的面前彻头彻尾地暴露出美帝国主义反动派的纸老虎原形,加强了美国劳动人民的斗志。的确,“美国反动势力现已到处碰壁,显示着他们的寿命不会很长了”(毛主席语)。
共产主义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连被称为“黑暗大陆”的非洲,也开始出现了曙光;美国从黑夜到黎明的日子也不会太远。骀荡的东风已在猛吹,社会主义国家正是满园春色,尽管“冷战”策源地的美国目前还在严冬之中,但春来也是不会太迟的。到那时,福斯特同志所领导的美国共产党的斗争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第8版()
专栏:

春云初展
小津(木刻)


第8版()
专栏:

天山雪水
顾工
雪水,你流吧!
天山上的雪化了。雪水顺着石壁,顺着隙缝,顺着狭谷,冲泻出来……。
雪水被沙漠上的砂粒吸干了,被炽热的太阳蒸发了,化成缕缕白雾,化成团团白云……
白云点缀着天山的山巅,但大地依然是这样地干渴、干渴。
可是今天,不,不,不能这样不再这样。
在沙漠的底下,响起洋镐的声音,响起铁铲的声音,响起人们喘息和人们喧哗的声音……。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挨一个,一个挨一个,马蹄印般地井眼;地层下,响起了潺潺地流水的声音。
雪水啊!从天山的山巅,流过山脚,流过几十里、几百里长的地下渠道,在每个农村的村口流出来了;在每个公社社员的水缸前流出来了;在每片翠绿色的根苗旁流出来了……
雪水啊!你流吧!流吧!尽情地流……
雪水啊!在今天,你也学会了唱一支轻快的欢畅的歌!
牧羊人
夜深了,寒潮来了,牧羊人支起了帐篷。
羊群挤在帐篷里面憩睡着;牧羊人在帐篷外面生起一堆火。
牧羊人围着帐篷、围着火,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黑压压的森林里,野狼发出凄厉的嚎叫;阴沉沉的山坳中,饿熊发出粗鲁的吼声……这些嚎吼,弄得天山也有些微微发颤呢!但是牧羊人还是坦然地拢着手,他只是把掖下的枪支挟得更紧些。
牧羊人想着小时候放水牛的情景;想着参军时母亲的叮咛;想着在边防、在哨棚里的生活;想着公社里的来信;想着自己用弹簧剪剪羊毛的时刻……想着,想着,他总是不自觉地噗嗤嗤地笑起来。
一颗颗星星在他身边闪现;一颗颗星星又在他脚边暗淡。
你看,山巅边又亮起一片红光!
牧羊人用力拍打了一下帐篷上的寒霜,羊群一下子都苏醒过来,跳跃起来了,围着牧羊人亲热地咩咩地叫着。
清脆地羊铃,又在溪流边,草地上,铮铮地响起……。
肥料的仓库
一支小小的侦察队,在天山里游动。
领头的是一位哈萨克族的老人,他熟悉天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后面跟着的是几位才复员的战士,他们热爱天山,像热爱遥远的乡土。他们走着,走着……
他们已经走了十来天了,他们在侦察肥源。
天山里面是有很多很多的羊窝子——不知是那一位辛勤的牧羊人留下的;他和他的羊群,在这里逗留了一个时期,这里便成了肥料的仓库。
老人和战士,在雪坡上,激起一团团雪花,他们冲滑着前进;老人和战士,在冰柱旁,砍出一道道棱坎,他们攀登着前进……。他们在一簇挂着羊骨头的树枝下,发现了一片片又黑又厚的羊肥。
顺着他们走过的路,又开来了长长的队伍,抗扁担的,背筐篓的。他们兴致勃勃,神采飞扬,他们都知道发现了营养田野的矿藏。
飘吧!飘向田野
一阵阵的狂风,一股股的灰沙,把这里的地下水渠堵塞了。
土地和人们的嘴唇,都干燥得裂了缝;新叶和才生的马驹,都饥渴得垂下了头。空气中,似乎颤动着无声的叹息。
解放军——人民子弟兵,在这个时候赶来了。
战马拉着绳索,绳索拉着吊桶,吊桶盛满泥沙,泥沙泼在地面……
人民——军队,都在一起战斗着,战斗着。
井口上的圆镜,面迎着太阳;太阳滑过镜面,钻进了井底。啊!井底是多么地热闹啊!有师长,有战士,有维吾尔族青年,有哈萨克族姑娘……他们都把身子浸在泥浆里,他们都把泥浆盛在吊桶里。忙碌、忙碌,谁也不停歇……
第二天,干枯的河床开始潮润了;
第三天,清清的流水开始喧哗了;
第四天,明亮的波浪开始翻滚了……
人们,站在堤岸上,把花,把瓜、把葡萄干,洒向水面。让这些彩色,让这些果实,飘吧!飘吧!飘向田野,飘向家园……
人们,牵着战士的手,久久不放,久久不放。是因为水光的辉映呢?是因为内心的感动?你看,人们的眼睛更亮了,人们的眼角润湿了……。


第8版()
专栏:

寄到巴基斯坦的诗
刘岚山春风煦煦的夜晚,在北京我想念着一只被囚的鹰;喀喇昆仑山虽然高触云天,但我总是听得见你的呼吸;费兹·艾哈迈德·费兹,你戴着脚镣,衔着橄榄枝。那是保卫和平的宝剑,你衔着它不倦地飞旋,无论遇见多么大的风暴,你从来不把它放弃。费兹呵,这就是你自己,这就是你越过帕米尔山峰的
诗。在黑云低压到胸口的地方,你高抬着头颅,气宇轩昂;在深夜里,你提着风雨灯,呼唤从山谷那边驰来的黎明;你站在滚滚的印度河边,吉尔达尔山低头向你致敬。就因为这样,你有罪了,迎接你的是又黑又湿的牢监。巴基斯坦的儿子,费兹戴着脚镣,衔着橄榄枝。我听见从无窗的小土屋走出来
的人们正在棕榄树下读你的诗的
声音。勇敢的巴基斯坦人,和平战士,我正在大声读着你的诗;“没有几天了”!真正没有几天
了,那破破烂烂的牢门顶什么用?它就要断落,你就要飞腾,我已准备好收听你展翅的声
音。醉人的春夜正在这里进行,我站在门口望着远方的客人。哦哦,你连自己的家也回不去,又怎能重来北京城头题诗!“放他出来!放他出来!放他
出来!”喀喇蚩,听吧,这声音来自全
世界!
1959年2月 北京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好影片也应反复上映
人民日报2月21日第八版的“文化街头”栏里,谈了上演“保留剧目”的问题。我以为不仅在剧院里上演“保留剧目”很有必要,在各个电影院反复放映好影片,也是极有意义的。
目前有些影院放映新片时间一般是一周至十天,以后这些影片就再也不见上映了。上映的新片经常像刮一阵风似的过去了,新片成了老片子,也就随着“过时”了。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电影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好的影片不但使人百看不厌,而且每看一次,对于人都有所启发。就拿影片“白毛女”来说,每看一遍都加深了观众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好多优秀的纪录片也一样。因此,有关部门注意组织影院反复放映好影片,是一项很必要的、有意义的工作。
哈尔滨市友协街 李蓝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雪和小麦”
北京航空学院学生 边瑞先
很多日子以来,同学们经常谈说“雪和小麦”的事。虽然我们今天不指靠天吃饭,但是几个月不下雪,对今年的小麦大丰收也是会有影响的。前些日子下了一场大雪,报上说这是百年来难得的大雪。雪盖地一尺,旱象解除,个个心欢喜,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好雪”,“下雪等于下白面”。过去同学们是把雪和雪人联系起来,看到雪就想到怎样欣赏雪景,然而今天是把雪和小麦联系起来,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感情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过去的一年里最显著,由于大力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使同学们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还掌握了过去所不能学到的实际生产知识,同学们同时增长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热爱了劳动人民的事业。“雪和小麦”的看法只不过是一个小例子。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同学们精神焕发,信心百倍,不少同学又重新修订了自己的“红专”规划,誓把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贯彻好。上学期是我们胜利了!这学期在党的领导下,在教师的教导下,再加上同学们冲天干的劲,必胜的信心,无疑,1959年一定会取得比1958年更大的成绩!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川流
在我国的药材中,列着一个奇异的品种“龙骨”。龙骨可不是传说中那种“龙”身上的,而是些古代的脊椎动物譬如犀牛、鹿、马等遗留下来的骨头或是牙齿。这些生物距离现在通常已有几十万年或更多的时间。
经过了这样长久的时间,骨头为什么没有烂呢?是的,许多都已经烂了,但是有一小部分却因埋在泥沙里受到保护经过了变化以后保存了下来。像这些“龙骨”多是由于有矿物质充填在骨头内部的孔隙里,使它固结起来;还有些古生物的遗体慢慢地完全被地下的矿物质代替,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形状,或者是尸体分解了,在泥沙里形成了一个空洞,当矿物质进入其中时,就像灌在模子里一样,把生物的形状保留了下来。不仅是生物本身,连生物拉的屎、踩的脚印以及爬行的痕迹也可在岩石中保存下来。传之久远,使我们在今天还可以看见几万万年前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有的生物遗体居然能不经变化就保存到现在,譬如琥珀中的虫子就像藏在玻璃棺材里一样,清楚、完好地留了下来。在苏联还发现冻结在冰中死亡了多年的大象。以上这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统统都叫做化石。
化石是写在石头上的文字,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有关地球历史的材料,譬如说有些生物是海洋中才有的,这种化石便说明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便曾指出:“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为高,柔者却变为刚。”他在这里根据化石道出了沧桑的变迁。
靠着对化石的认识以及对岩石性质的研究,我们就能恢复起地球的历史面貌,这就大大打击了宗教迷信以及各色唯心主义的思想。人是从古猿变来的,化石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在欧洲,最早认出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的是著名的学者、画家达·文西,教会对这个发现始则不承认,继则无赖地说这是上帝降洪水时罹难者的尸体。但是以后人们发现的化石愈来愈多,从这些化石中人们也逐渐找到了生物演化的规律,那些宗教的谎言便再也无人相信了。
由于古代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可寻的,因此可以根据岩层中有什么化石来确定它们生成的先后,划分出地球发展的历史阶段。又因为某种矿藏常常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成得特别多,分辨了岩层所属时代,找起矿来就更有目的更有把握了,所以化石是很有用的东西。


第8版()
专栏:西洋景

自身难保
江有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