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争夏熟作物全面丰产
浙江贵州热烈开展红旗竞赛
甘肃麦产区追肥灌水保墒忙
新华社杭州讯 一个力争大小麦亩产千斤、油菜亩产五百斤、绿肥亩产万斤的群众性竞赛运动,正在浙江平原、山区和海岛迅速展开。全省广大公社社员决心在春花作物培育管理中大干一场,争取比去年获得更大的丰收。
在杭嘉湖平原地区,平湖县首先以力争大小麦亩产千斤、油菜亩产五百斤、绿肥作物亩产鲜草二万斤的指标,向嘉兴专区各县发出了竞赛倡议。这个县在发出竞赛倡议的同时,发动各公社普遍进行了一次田间大检查,把所有的春花作物进行划类排队,逐丘逐片按照跃进指标分别订出培育措施,开展大破排水关、追肥关、虫害关、除草关、倒伏关五关运动,目前全县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正相互展开红旗竞赛。平湖县的倡议得到了嘉兴专区各县的热烈响应,嘉兴、海宁、安吉、吴兴等县许多公社都分别提出具体指标和措施参加竞赛。杭州市郊笕桥、九堡公社和萧山县瓜沥公社、富阳县常安公社联合倡议开展千斤麦竞赛后,杭州市郊和萧山、富阳两县已有二十八个公社、五十八个管理区、一百一十六个生产队响应这一倡议,参加竞赛。现在这些公社的社员们正在突击开沟排水、追施肥料、猛攻小麦返青关。
浙西、浙南山区和舟山群岛千斤麦竞赛运动也正广泛展开。天目山区的建德县提出了“三年看今年、今年看年初”的口号,各公社干部在中共建德县委最近召开的现场会上一致认为只要干劲加钻劲,大胆加细心,山区土地瘠薄,也能夺得高产。全县有十万多社员连日来冒雨进行春花排水、追肥、防冻、防虫,争取大小麦亩产千斤。舟山群岛各公社正以大小麦亩产千斤、油菜亩产五百斤、绿肥亩产万斤为条件,开展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查指标、比措施,查先进、比质量,查干劲、比效果的三查三比竞赛运动,各海岛有十多万社员投入春花培育工作。
据新华社贵阳讯 以夺取小麦油菜大面积高产,力争实现小麦亩产千斤、油菜亩产五百斤为主要内容的红旗竞赛,已在贵州各地蓬勃展开。
这场竞赛是在县、社、管理区和生产队之间展开的。为了在红旗竞赛中赢得胜利,互相挑战、应战的各县、社、管理区和生产队,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讨论,制定了切实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大方县在向邻县倡议开展小麦亩产一千五百斤的竞赛后,立即对全县的小麦和油菜田普遍进行了一次临田普查,迅速地采取了加肥加水的措施,在短期内消灭了三类苗。修文县根据群众的讨论提出了“政治挂帅鼓干劲,抓住小麦返青关,快薅快追又灌溉,力争亩产双千斤”的口号,实行了干部层层包片、社员包块的责任制。现在全县已给麦田普遍追施肥料五千斤,还给三类苗多追了五千斤含氮较多的农家肥。思南县各人民公社为了及早防治病虫害,正在筹建土农药厂,全县计划生产土农药六百一十四万斤。
为加强生产领导,保证实现大面积丰产,各地都下放了一批干部,到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通过生产来领导生产。现在,各地的丰产坝、丰产坡和丰产沟上,差不多都有县级领导干部在那里安营扎寨,加强领导。沿河县二十七个县委委员,有二十五个下到公社、管理区或生产队。
贵州省整个冬季干旱不雨,最近,接连下了几天雨雪。群众认为,这场雨雪,为力争小麦油菜更大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干劲倍增。
据新华社兰州讯 甘肃冬小麦产区各县,书记挂帅,社社奋战,切实加强麦田管理工作,力争过好小麦返青关,保证今年小麦丰收。
全省冬小麦的主要产地——平凉专区和天水专区的人民,今年要力争40%的麦田达到高额丰产。专、县、社、管理区都成立了冬小麦管理指挥部,各级党委书记挂帅,逐级划片包干指挥生产。两个专区的各县人民公社,都在大搞追肥、春灌和镇压保墒工作。
冬小麦播种面积占全省一半的平凉专区人民,经过去年一冬的努力,使五百万亩冬小麦吃饱喝足、暖暖和和的渡过了严寒。目前大地回春,小麦已开始返青,他们又以双倍的力量投入了补苗、施肥、灌水、镇压、背冰、防虫等细致的田间管理工作。全专区追足万斤肥的麦田有三百六十六万余亩,经过镇压保墒的麦田有二百四十多万亩。1958年粮食亩产千斤县的文县,提出“苦干巧干一百天,突破小麦千斤关”的口号,组织力量,给十三万亩小麦普遍进行了灌水、追肥和铺草。其中,铺过两次草的有十一万亩,有七万亩达到“二肥”“二水”,一万多亩达到“三肥”“三水”“三铺”。所有的高产田都要求作到“六水”“五肥”“四铺”,保证穗多粒大,籽粒饱满,力争亩产三千斤。
甘肃冬小麦产区建立的小麦管理责任制,对全省一千万亩小麦安全越冬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最早推行责任制的武山县,最近又召开了现场会议,总结出三十条具体经验,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小麦的返青、壮苗、拔节、孕穗、结实等主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管理办法;加强和整顿了麦田管理的领导和专业队伍,真正做到了“路路有帅,方方有将,块块有兵,人人有责,点点不漏”。


第3版()
专栏:

三阳公社发动群众大鸣大放
计划落实 措施有力
本报长沙2日电 湖南平江县三阳人民公社在制订生产计划中,充分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以后,一致决定今年的粮食在去年平均亩产一千零五斤的基础上,增加到二千五百斤,农副业(不包括工业)总收入要达到一千九百五十八万八千元,比去年增加两倍。现在,全社人人信心很高,正大干特干,保证实现这个更大跃进的计划。
开始讨论今年生产计划的时候,公社党委便决定围绕生产计划的指标和措施,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使群众认识到更大跃进的有利条件,看到困难,同时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让计划在每个社员思想上落脚生根。
在辩论中社员们摆出了实现今年更大跃进的有利条件:例如实现了公社化,吃饭不要钱,群众再不耽心吃饭的问题了,能专心搞生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统一使用资金,调配劳动力;有了去年大跃进的丰富经验;今年的备耕工作和物质基础也比去年雄厚很多。单是生产资金一项,去年此时很少有现金,而今年公社却存有现金七十二万元。
在辩论今年生产跃进有利条件的同时,公社党委还就社员特别关心的几个问题组织社员进行了辩论。第一个问题是:今年劳动力紧张有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算了三笔账:第一、去年搞农业的只有一万二千人左右。今年大批妇女解放出来,即使抽调一部分人搞工业,搞农业的还是达到一万六千多人,比去年可以多作八十万个劳动日。第二、去年有一些人每月要在家里搞几天自留地和砍柴等。今年参加劳动的人都无牵无挂,可以天天出工,估计要比去年多做七十二万个劳动日。第三、大闹工具改革,共可节省劳力一百九十七万个。这样算来,劳力紧张的问题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今年产量能不能再加番?在辩论中,大家分析了去年的各项增产措施,主要是抓了水、密、肥这几条。而密这一条有的地方就抓得不好;肥料抓了数量却又忽视了质量,特别是合理施肥注意得不够;早稻普遍发生了倒伏现象。去年对深耕几乎没有抓。今年有了去年的经验,就可以把“八字宪法”执行得更好更全面。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又通过群众讨论,订出了今年的增产措施,这就是:第一、深翻土地。普遍深翻到八寸以上,比去年耕深四寸左右;全部水田做好三犁五耙;对二千八百亩不好深耕的土地,采取加厚土壤的办法,普遍加一层土,保证有八寸以上的泥脚。第二、保证用水,已整修了的一千二百五十处水利工程,能保证抗旱六十天;并建立起管水制度,调整好水系。第三、肥料每亩田施一千担优质肥料,在插秧以前施足底肥。插秧以后,每亩追施一百斤土化肥,并且注意合理施肥。第四、密植。每亩五万来兜,五十来万籼,即使一籼只结壮谷六十粒,每一季也可保证亩产一千五百斤。第五、广用良种。早稻普遍推广南特号、浏阳早等良种,晚稻全部用晚粳。第六、搞好工具改革,从这方面节省出劳动日一百九十七万个。第七、防治虫害。强调秧田治虫一次,第二次中耕和打苞以前是虫害发生季节,连续治两次。自制土农药八万斤,现已有四万二千斤。第八、作好田间管理。实行计划“三到田”,一、根据自然条件,确定每丘田种植什么作物种子。二、产量到丘,规定每丘田的全年产量和每一季的产量。三、措施到丘,具体规定每丘的犁耙次数、深耕程度、密植兜数、追肥数量、中耕次数。
经过详细辩论生产计划以后,社员们看到了有利条件,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办法,信心更高了,干劲更大了,工效普遍提高。原来每天每人平均积肥三十二担,后来提高到四十九担。甲山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凌豆生,原来说无论如何不能产两千斤,现在他说:“账不算不清,话不说不明,大家一辩论,心里通了窍,二千五百斤的担子我担承。”现在这个社的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各大队之间开展了红旗竞赛。每亩已有肥料四百三十多担,四千八百多亩秧田已经整理好了,春收作物正在进行第三次加工追肥。
(李沁源)


第3版()
专栏:

浇足返青水
章庭 文松(原载大众日报)


第3版()
专栏:

灯不拨不明 理不辩不清
城门公社讨论增产规划
本报福州2日电 福建闽侯县城门人民公社在2月上旬开展了一次以密植为中心的全民大辩论,这次辩论大大提高了社员的增产信心,他们自觉地订出了全年水稻保证亩产三千斤、力争四千斤的先进指标。水稻亩产三千斤的指标实现后,全公社今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四千五百万斤,比1958年翻一番多。
密植还是稀植?
春节那天,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等负责同志到城门公社潘墩大队,登门访问了农民过春节的情况,同时他还向社员们了解春耕准备工作情况。社员们说,今年翻土深,动手早,肥料比往年积得多。他们对今年农业大跃进表示信心很足。当叶飞同志询问今年早插稻秧密度时,在场的老农潘为增首先说,今年应该插八寸见方(稀植)。富裕中农潘代贵、潘玉贵立即支持他的意见。在场的社干部黄宝洛则主张5 ×2寸,军属潘作通赞同他的意见。在场的青年和妇女又还有另一些密植主张。叶飞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即向城门公社党委会建议,利用休假时间,在全公社开展一场密植大辩论,通过辩论,制定增产指标和措施。紧跟着一场大辩论就在全社十六个大队中有领导地展开了。这场历时五天的大辩论,贫农、下中农、富裕中农都参加了,真正形成全公社舆论的中心。鸣放初期,主张早稻插八寸见方稀植的是少数,主张插6×3寸、6×4寸密植的也是少数,主张插六寸见方的则是多数,部分富裕中农怕密植多花工,光说低产稀植的好处,不说密植高产的好处;有些老农民被经验主义束缚着,也主张稀植。
摆事实,讲道理
在潘墩生产队辩论会上,贫农潘思流不同意潘代贵等人提出的八寸见方作法。他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去年我们改变了八寸见方插法,插秧距离缩小到6×5寸、6×4寸,取得了粮食大丰收。今年粮食要比去年更大跃进,插秧距离不能倒退回去。”潘仲西举出潘代贵亲眼见过的事实说:“队里去年有一亩一分早稻,插秧距离是6×4寸,亩产达到一千零五十斤,而队里八寸见方田地平均亩产只有四百多斤。”贫农潘公增、下中农潘梅惠也补充说,一般稻根向周围伸展不了三寸,八寸见方太浪费土地、浪费肥料了。经过几次摆事实,算细账,潘代贵也不坚持八寸见方了。老农民潘为增在会上听到这些鲜明事实后,对插八寸见方也动摇了,回到家里和他儿子一商量,他儿子也鼓励他学习先进,于是他鼓起了勇气。在第三次辩论会上说:“八寸见方是老皇历,用不着了。”
在螺州、上洋、杜园等其他十五个大队的辩论会上,都通过摆事实说道理,证明主张稀植的人们的认识是错误的。全公社经过这场密植大辩论后,绝大部分社员都同意实行6×3寸、6×4寸密植,原先主张稀植的社员也纷纷改变了主张。
组织对比试验
但是城门大队以富裕中农林友天为首的林知佑、林传富、林知铭等四人,依然坚持八寸见方,强调这是三代老规矩。主张6×4寸密植的林知祥等多人斗志昂扬,决心和他们竞赛。大队支部研究后,决定划出一丘田,分成两边:一边是八寸见方,一边是6×4寸密植,相互竞赛。各队在讨论密植规格中,还决定每队都划出三、五亩或八、九亩搞5×2寸、4×4寸、4×2寸等多种多样的密植试验,以创造经验,指导今后生产工作。
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在密植规格确定后,大家又讨论了其他各项增产措施。全社现有肥料比去年同期翻三番,平均每亩有肥料一千五百担。今年水利修得好,在去年水利系统化的基础上,普遍挖了排水沟,并兴修了十七条小型水利,大大便利了灌溉排水。今年田地犁得早,全社一万四千多亩稻田在“冬至”前已犁完,丘丘达八、九寸深,比去年加深一半。积肥备耕动手早,种子足,有把握适当提早季节下种。经过分析有利条件后,社员们对密植的信心更加强了。经过算细账、比措施、鼓干劲,各队所订的指标,普遍超过亩产三千斤的要求。
通过这场辩论,干部们也进一步掌握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树立了遇事和群众商量的作风,特别是增产指标和措施交给群众讨论,让群众自己制订,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几天中他们共献计七千多条。社员们主动地提出了当前肥料准备尚不适应增产要求的情况,因此,在密植辩论的同时,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积肥造肥新高潮。在四天中,全社共积造肥料一百多万担。各个生产大队都提早播下第一批种子,准备提早插秧,力争夏季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把计划交给群众
李沁源
现在,许多人民公社正在制订今年的生产计划。这也是备耕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怎样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呢?正确的作法,是把生产计划交给群众,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出大字报,讨论实现计划的可能性和具体措施。这样可以使群众认识到实现计划的有利条件和具体做法,也看到执行计划的困难,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劲鼓得足足的,同心协力为完成计划而斗争。在讨论过程中,广泛吸取群众正确的意见,可以使计划订得更完满,更可靠。这样做,就能使计划在每块土地上和每个社员身上落脚生根。湖南平江三阳公社正是这样做的。这种作法值得提倡。
有些同志认为,去年大跃进了,群众思想已经解放了,他们相信共产党讲的话不会错,无需再那么认真地去发动,群众就会一股劲地去干。说群众在去年大跃进的鼓舞下,对争取今年更大跃进的信心更足,这是对的。但是,人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客观实际。我们今年要争取的是比去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在这个斗争中,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足以保证取得胜利。同时,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会出现一些困难。所有这一切有利的和困难的条件,都应该让每一个社员清楚地了解。群众看不到有利条件,信心就很难提高;看不到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准备,一碰上困难,信心和决心也可能动摇。把计划和措施项项都交群众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充分地揭露矛盾,认识解决矛盾的办法,就可以大大提高群众觉悟和认识水平,大大增强群众对更大跃进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许多地方正是在制订和修订生产计划的过程中,发动了群众,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鼓足了群众的冲天干劲,才取得了大丰收的果实。我们必须记住这一条经验。


第3版()
专栏:

田间“参谋”
本报记者 梁光景
江苏省扬中县兴隆人民公社在三麦千斤运动中,多数生产队块块田间有“参谋”。这些田间参谋,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有生产经验和思想进步的社员。
2月初,一般地区麦苗还未返青的时候,这个公社的两万多亩三麦已经是满田春色,好的已有五、六个叶子,稍差一点的也有三个叶子。到处麦田管理得细致,肥多水也足,不见一块三类苗。
记者在四大队第五生产队访问时,副队长陆朝富对我说,田间参谋在麦田管理工作上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个生产队四百多亩麦田就有九十多名田间参谋。田间参谋的职责是:管麦苗生长情况,保证苗全、穗大、粒多,达到千斤指标;管农活质量;管水沟通畅,保证雨住田干;管检查病虫害;管小孩、鸡鸭、牛马不到田间蹧蹋麦苗。
田间参谋在田间管理工作上,已经有了显著效果。青年妇女杨桂芳,是第五生产队二十一圩上?十一号田的田间参谋。当她在1月中旬负责管理这块麦田时,发现有一亩多麦苗长得不大好,她马上向劳动组长刘德广建议,在这亩田加施猪灰肥,现在这块田麦苗长得很整齐。记者访问这位女社员时,她说对自己负责管的田,每天总要抽空去望几遍,这块田能实现亩产千斤,也是自己的光荣呵!
我还遇见好几位田间参谋,他们说:“有了责任田,就可以各显神通”。他们都想方设法使自己所管的麦苗,要比左右邻近田的麦苗长得好。负责二十一圩上?三号田的刘德荣,在未担任田间参谋以前,喊到哪里去做活,就到哪里去,工作被动得很。但是当了田间参谋之后,他的责任心增强了。他精心研究自己负责的田麦苗生长情况,做到了看苗下肥,现在他管的这块田基本上是一苗一穗,每穗有四十到六十粒籽,估计能达到亩产一千三百斤。哪一块田管得好,立即就互相学习,而且形成群众性的各显神通的竞赛。现在块块田头有参谋,生产队干部就能够分工固定地深入在一个组内参加劳动。队干部开一次碰头会议,就可以了解全队麦苗的生长情况。块块田头有参谋,这不仅是简单的责任制问题,而且是田间管理工作上的群众路线。事实证明,这种作法已经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今年小产丰产找到了最可靠的保证。(附图片)
河南省长葛县董村人民公社在小麦高产试验田里打好了木制麦床,预防密植的小麦倒伏。 新华社记者 刘健生、陆笑萍摄


第3版()
专栏:

常年配种 一胎多羔
内蒙古大搞畜牧业技术革命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牧民和农民,大搞母畜一羊两产和一胎多羔的畜牧业技术改革,迎接新的牧业生产高潮。
多年来,内蒙古草原牧场上的成百成千万头母畜,一直是依靠自然交配,一年一产的。随着牧区人民公社化,广大牧民进一步掌握畜牧生产的科学技术,那种局限于季节配种的惯例,正被常年配种的新规代替着,自治区各族牧民和农民,为了高速度发展畜牧业,去年夏季就提早配种了百万多头冬羔,现在这批冬羔,已全部出生,成活率达95%左右。结合冬羔和目前春羔的接产,牧民们又采取各项母畜催情措施,组织人工授精技术力量,开展了冬春羔产后的配种工作。这是自治区畜牧业生产上出现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
提高母畜“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改革运动也已展开。昭乌达、伊克昭和乌兰察布地区各人民公社,现在一方面接产春羔,一方面组织人力加强母畜产后管理,选择健壮母畜在发情前注射妊娠马血清。把妊娠已四十到一百二十天的健康母马血清,注射给发情前的母羊,来提高产羔率,是去年大跃进中内蒙古畜牧业生产上开始试验成功的一项创举,并且收到了良好效果。锡林郭勒草原巴伊尔乌拉人民公社巴音锡里大队,去年秋季给四百四十七只母羊注射妊娠马血清,进行了多胎配种试验,现在这批母羊开始生产,已经畜羔的一百五十多只母羊,只只都产了双羔。
(密吉德道尔基)


第3版()
专栏:

缺粮变余粮 高产更高产
三江侗族自治县展开生产竞赛
据新华社讯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今年争取全县水稻平均亩产五千斤。全县十八万各族人民,雄心勃勃,正为实现这个指标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友谊竞赛运动。
三江侗族自治县在1958年以前,一直是个缺粮的山区。去年,这个县的侗、苗、瑶、僮、汉等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思想大解放,第一次大面积种植早稻,经过一年苦战,一跃而成为余粮县。现在,经过全县干部和各族人民的讨论,已制定出比去年更大的跃进计划。为了实现今年跃进计划,自治县采取的措施是:
(1)贯彻“八字宪法”,进行技术革新。全县95%的田深耕达到八寸以上;每亩计划施肥五千担。(2)大搞群众运动,大张旗鼓地掀起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友谊竞赛。这个县竞赛评比的口号是“生产大跃进、永争第一名;英雄齐比武,看谁得冠军”。(3)坚持民主管理,干部带头参加生产,推广先进经验。准备下放一批领导骨干加强对社、队的领导。(4)苦干、巧干,安排好劳力。今年要突出地抓粮食,保证70%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5)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突出地抓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和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
现在,水稻亩产五千斤的跃进规划正激发着三江侗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的干劲。立春那一天,过去这里的民族风俗习惯,人们只是拿着鸡毛,面向四方,表示“迎春”,播种工作要等到桐树开花的季节才开始;今年不同了,立春前不仅完成了深耕和田头杂草的三光(除光、铲光、烧光)任务,秧田管理、积肥、耙田、播种等各项工作,都比1958年提前了两个季节。


第3版()
专栏:

广南僮族苗族大力发展油料作物
本报讯 云南省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大力发展不与粮棉争地的木本油料作物,争取做到油料自给和支援城市。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种下油茶、油桐等一百五十多万亩,较1958年以前扩大一百多倍。加上草本油料作物,预计全县今年内可产油七百三十八万斤,平均每人有油二十二斤。到1967年,全县茶油总产量将达到三亿多斤,平均每人有植物油一千斤。不仅可以充分满足本县各族人民的食用需要,而且可以调出大量茶油支持国家建设。农民的收入也将大大增加。
现在,各公社正加强幼林培育工作。明年,依靠这些幼林和继续种点花生,就可以解决全县的食油问题,同时还可以外调一分部。
(陈渭庚)


第3版()
专栏:

新疆哈拉俊牧区加强保畜
本报乌鲁木齐讯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阿图什县哈拉俊牧区党政领导,结合整顿牧区人民公社,大抓牧业生产。这个牧区针对当前牧区收获“产羔”季节的具体情况,排列出七个重要项目,在全区开展“七查”运动(查牧场、查棚圈、查草料、查接羔人员配备、查羊羔成活、查一般牲畜和种畜的喂养、查牲畜交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大推动了当前的保畜工作和接羔育羔工作。
这个牧区共有三个乡,在查草料、查棚圈中,发现三乡草不足,立即组织力量由天山牧区中运出两万五千三百三十把青干草,解决了母畜产羔所需的饲草。一乡圈棚不够用,区上给调剂了十个毡房,使产羔母羊和羊羔都有了棚圈住。
这个区在“七查”运动中发现,要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更重要项目之一是必须提高牧放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技术知识。为此,在一乡举办了牧工训练班,让现有十九个学员学习八届六中全会决议、气象知识和饲养、兽医等课程;并准备对所有牧工进行轮训。


第3版()
专栏:

怎样防止小麦倒伏?
河津县小麦防倒伏经验介绍
王志英
小麦倒伏和不倒伏,对产量关系很大。根据历年经验:倒伏的一般减产均在10%—20%;如果在扬花期卧倒,减产将在30%以上。
1958年,山西省河津县出现的五个高额丰产单位,每亩产量都在二千斤以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不倒伏,或倒的迟、倒的少。从他们的加工管理措施和小麦生长情况看,主要是施肥浇水合理,植株分布均匀,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肥料供应得当,不但生长迅速,而且茎秆发育粗壮、匀称。
综合他们的经验,有下面几点:
多下种,播幅宽
1958年河津县五个高额丰产的行距都是二点五到四寸,每亩播种量都在三十斤以上,每亩株数少的也在六十万株以上,多的还到七十二万多株,一般生长良好,没有倒伏或倒伏很少。
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播幅宽。五个丰产单位最窄的播幅也在二点五寸以上,宽的还有达四寸的。因为播幅加宽后,植株分布均匀,每株都有一定的营养面积,不但减少了水分蒸发,相应地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既利于根系发育,同时上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加强,所以小麦生长健壮,发育匀称,不仅避免了倒伏,而且成熟一致。
推迟拔节水
增多孕穗水
小麦倒伏和基部一、二节间的强度关系很大。因此,在一、二节的生长期加强管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浇水作用更为显著。
柴家乡柴家农业社1958年亩产二千二百多斤的麦子就是这样管理的:在麦子开始拔节时,虽然天气干旱,需水迫切;但他们比一般地迟五天浇水,在孕穗期却连浇了两次。丰产地的麦子不但没倒,而且籽粒饱满。其他地块由于浇的早,倒伏了50%。其原因是麦子在拔节起身时,适当控制水分,使细胞壁加厚,这虽然暂时抑制了一下生长,但植株组织紧密。尤其是正当起身时机,这样做,可以使基部一、二节短而壮实,给防止倒伏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使籽粒饱满,穗大粒多,产量提高,在孕穗期浇水不但次数要多,而且量要大。这期间麦子需水最为迫切,加上拔节水推迟了,所以这时水分应充足,使小麦发育健壮,生长迅速。
早施钾肥
五个双千斤以上的高额丰产单位在施追肥方面,一般用的是混合肥料,单一肥料少。冬季和早春追肥都是人粪尿和腐熟的厩肥,拔节后根据禾苗生长情况追施了混合肥及单一性质的肥料。从小麦本身生育的要求看,这是极其合理的。因为小麦植株构成的主要元素是氮、磷、钾、钙、镁、铁,硫也是不可缺少的。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光施硫酸铵和硝酸铵,则氮素过多,形成生长迅速,组织松散,使细胞膜的组织层减少,不但容易倒伏,而且易受病虫侵袭。相反的只施磷钾肥料,氮素又不能很好被利用。城关乡福利农业社副主任刘志民培育的亩产二千二百多斤试验田就是同时施用氮磷肥料的。他在拔节期每亩追硫酸铵二十斤,过磷酸钙十斤,麦苗长的油绿,又很茁壮,没有徒长现象。
从1958年高额丰产小麦的生长情况看,钾肥必须早施。虽然小麦由生长的第一天开始直到开花为止,都从土壤中吸收到钾肥,但从实践中看,早施还是好一些。如城关乡福利社主任和副主任同样培育的试验田,在施草木灰时(每亩施量均是五百斤),副主任是在“清明”节麦苗刚要起身时施入的,而社主任却在“谷雨”节才施入,结果副主任的试验田在成熟时有部分呈半倒伏,可是社主任的试验田在扬花后期就全部倒伏。
早春耙耱镇压
早春耙地镇压,一方面使土壤紧密,麦根严实,避免冻害。更重要的是,通过镇压可以适当抑制一下生长,使分蘖节接近土壤,引起水分流入,加速形成新的二次根,使大蘖生长缓慢,小蘖迅速赶上,这样麦苗不但壮实而且生长整齐,对防止倒伏作用很大。
群众历年经验也是这样。河津干涧乡勤俭社的小麦,每年返青后拔节前,总要耙一次,耱一次,紧接着碾压一次。群众反映说:这样虽然可以损伤一部分麦苗,可是长起来的麦秆子粗壮,而且坚硬,同时生长齐整、匀称。
看天浇水,深耕
多施基肥
风天不浇水,尤其在生长后期
(孕穗到扬花期)更应注意。据城关福利社试验,这一点对防止倒伏也有很大关系。该社一块丰产试验田正当扬花开始,刚浇水后,即来了一场大风,结果这块地比其他地块倒伏严重。浇水过后,地下湿软,由于麦子后期已经身重,遇上风的强大压力,加上根部湿软,势必造成倒伏。
1958年河津亩产二千斤以上的高额丰产单位的土地,一般都是耕的深,基肥施的足。耕深均在一尺以上,基肥的用量最少也在一万三千斤以上,多的还达到二万斤,都是采用分层分期施肥。小麦是深根作物,土壤疏松加上底肥充足,肥料性质又很完全,所以根系就会很好发育,也避免了由于氮肥过多,枝叶繁茂,上、下部不够平衡的现象。这一环也是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