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艾地同志离京前向我国人民发表广播演说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将进一步巩固
两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成就是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贡献
新华社28日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总书记艾地在离开北京以前向中国人民发表了广播讲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播送艾地同志讲话全文的录音。广播讲话全文如下:英勇的中国人民,亲爱的同志们!
由我率领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即将结束在中国的访问。通过北京电台的广播,我代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代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并且以我个人的名义,十分感谢亲切和友好地接待我们并向我们介绍有关中国的发展情况的中国人民及其领导人。
同志们!
我们在中国的两个星期,虽然只访问了北京和武汉,就已经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这个期间,我们很荣幸地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了解了中国最近的发展情况,并且就我们保卫和巩固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共同任务交换了意见。
从与中国的领导人的会谈中,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大跃进,对于现在正在中国大规模进行的工业建设,对于在文化方面的各项努力,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对于人民公社并对这一已经把中国各民族的99%的农户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的远景,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中国期间,我们曾经参观了北京电子管厂、农业展览会、人民大学、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长江大桥、武汉重型机床厂、居民委员会、四季青人民公社、长城、十三陵水库、北京妇女挑花生产合作社等等。在整个访问期间所见所闻甚多,要通过电台的广播来谈我们所有的观感,是不可能的。
我们获得的深刻印象是:领导者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并且进一步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计划以及他们的统一的意志,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群众的思想、生活目标和统一的意志。这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于领导方面所想的和所做的是符合人民的愿望和需要的。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是团结一致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和逐步走向数世纪以来人类所渴望的共产主义社会,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是一致的。困难当然有,而且今后还会有,但是对人民来说,目标已经明确,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道路已经指出来。达到这个目标的保证也有了,这就是在极其严重斗争中久经考验和锻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统一意志。朱德同志在十三陵水库的纪念碑上题词说“移山造海,众志成城”这是很对的。
我想趁这个机会,特地向中国农民转达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全体党员的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他们已经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在将来进一步建设共产主义的最好的社会组织。我所指的就是这一现在已经组织了五亿中国农民的社会组织——人民公社。
帝国主义如果不攻击人民公社,那就不是帝国主义了。他们说,人民公社破坏了家庭生活,小孩被迫离开了父母,妇女必须放下家务参加生产。这当然是帝国主义的谎言,他们自己也知道是在撒谎,但他们总认为还有人会相信谎言。因此,他们就到处推销这些谎言。
我想,对于中国农村妇女来说——我知道,印度尼西亚农村妇女一定是这样认为,各国的农村妇女也是这样认为,每天在厨房给烟熏并不是什么天堂,因此,如果有人坚持人民公社应该设立公共食堂,他们不是别人,而是那些得到她们的丈夫支持的妇女。此外,妇女也特别关心人民公社增设幼儿园和托儿所这件事情。有了这些,他们就可以在下地劳动的时候寄托孩子,劳动完了,再把孩子接回家去。不光是中国妇女,也不光是印度尼西亚妇女,我想,美国的妇女也都不愿意像在旧中国时代那样背着孩子在地里干活。而这种现象,迄今在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亚非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国家,是仍然存在的。
对于任何地方的妇女来说,依赖丈夫的收入过活,并不是幸福的。正是因为如此,我充分了解,为什么人民公社的妇女们对参加生产、得到工资并和丈夫一起共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会有那么巨大的热情!有了人民公社来作为武器,使自己从黑暗的旧社会影响的残余中完全解放出来的中国妇女是多么幸福啊。
当然,人民公社并不仅是为了解放妇女,不仅是人民可以吃饭不要钱,不仅是使儿童们在托儿所和幼儿园得到很好地养育的地方。我率领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还亲眼看到,并且直接听到了这样的说明:1958年出现的现在已经包括了大约五亿农民的人民公社,是一个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组织,是在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以后又经过了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之后的必然发展。人民公社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加强社会主义和走向共产主义的最正确的社会组织。对于中国来说,要达到这一目的,比它更容易更迅速的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我认为,继苏联七年计划之后,中国人民公社的发展,对于目前我们世界今后的进展,也将会有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这种估计,是不过分的。
同志们:
正如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以及其他爱国人士包括苏加诺总统在内所经常说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并不是新的友谊,目前这个友谊非常好,正如最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苏卡佐·维约普拉诺托兄在雅加达所说的一样。我深信,中国人民最近和将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将会进一步巩固这个固有的和亲密的友谊。印度尼西亚人民在赶走殖民主义、在打败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以及在摧毁帝国主义者的颠复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时巩固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友谊。
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和平劳动中,美帝国主义企图阻挠,而在统一全中国方面,还有台湾没有解放。同样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在争取完全的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也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一部分领土即西伊里安,尚未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管辖之下。这些事实进一步巩固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友谊,并进一步加强了具有革命传统的两国人民的意志。正如朱德同志所说的,只要众志成城,一切都能够做到。社会主义的中国将日益强大,台湾必将回到它的合法的所有者中国的怀抱。同样的,印度尼西亚将取得完全的民族独立,西伊里安也必将解放,重新归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版图内。
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在反帝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贡献。这个贡献加上其他亚洲人民的贡献,必将形成为建立像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所建议的远东和平,或者实现像苏加诺总统1956年10月在上海发表的演说中所建议的建立太平洋沿岸各国间的和平的力量。
印度尼西亚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具有革命传统和热爱和平的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社会主义的中国万岁!
中国工业和人民公社继续前进!
亚洲及世界和平万岁!


第3版()
专栏:

全苏工会代表大会向苏共中央作出保证
动员全苏职工提前完成七年计划
新华社莫斯科27日电 全苏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经过五天的会议以后,在今天下午胜利闭幕。到会代表在一致通过的大会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中表示,保证动员全体苏联职工力争提前完成宏伟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积极努力建设共产主义。
苏联党和政府的领导人苏斯洛夫、科兹洛夫、基里钦科、穆希金诺夫、福尔采娃、波斯别洛夫等出席了大会的闭幕式。
大会在今天上午批准了经过修改的苏联工会章程,并选出了新的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和检查委员会。 
全苏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苏联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召开的。大会根据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的精神,全面地讨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工会工作的问题。这次大会在组织广大职工迅速发展苏联国民经济、提高职工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增进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福利等方面将起巨大作用。
大会在进行期间,曾听取了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格里申关于工会工作总结和苏联工会在实现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方面的任务的报告和关于苏联工会章程的部分修改的报告,代表们并对以上报告进行了讨论。
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四十个工会工作者或工人代表先后在讨论中发了言。他们一致表示拥护近年来党所制订的旨在提高工会作用的措施,并一致指出,近年来工会享有的权利已大大扩大。他们指出,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后,工会工作负有更大的任务。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保证胜利实现党代表大会的决议,进一步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积极参加经济生产管理工作,严格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
代表们在发言中都指出,苏联工会今后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职工的共产主义觉悟。工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地宣传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广泛组织职工大学、夜学和社会教育。必须进一步改进在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职工俱乐部和职工报刊的工作。
在讨论中,代表们都一致表示,必须继续加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工人运动的联系。
新华社莫斯科26日电 全苏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今天上午结束了对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格里申的报告的讨论。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格里申的“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的工作总结和苏联工会在实现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方面的任务”的报告的决议。大会在下午进入第三项议程——对苏联工会章程的部分修改。
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书记古烈耶夫作了关于苏联工会章程的部分修改的报告。古烈耶夫指出,最近几年来党在苏联的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工会也进行了改组,因此有必要对工会章程进行修改和补充。
古烈耶夫指出,这些修改意味着苏联工会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时期的作用日益增强。现在,工会应该更广泛地吸引劳动人民来管理生产,参加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代表职工同国家机关和经济机构研究劳动问题、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文化问题。同时,工会还应该更积极地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团结一致而斗争,支持劳动人民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正义斗争。
在谈到工会的机构和职能方面的改变时,古烈耶夫指出,这是为了使各工会机构的领导人更接近地方工会组织,更接近劳动人民群众。
古烈耶夫说,在关于工会会员权利这一章中,补充了扩大会员权利的新条款。工会会员有权不仅向工会机关提出关于工会工作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提出关于经济组织方面的问题,有权提出关于改进它们的工作的建议。古烈耶夫接着说,各地方的工会委员会应该参加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工作,领导常设生产会议、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合理化建议者和发明者协会的工作,监督职工遵守劳动法和安全技术条例。各地方的工会委员会有权提名企业领导人的候选人,同时未经工会委员会的同意不得解雇职工。


第3版()
专栏:

赫鲁晓夫接见哈马舍尔德
新华社莫斯科27日电 据塔斯社索契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今天在索契接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并且和他谈了话。


第3版()
专栏:

尼赫鲁就我国西藏叛乱发表声明
印度无意干预中国的内政
人民院议长拒绝在议会就西藏局势举行特别辩论
印共议员指出任何这种讨论都等于干涉他国内政
新华社28日讯 据印度新闻处新德里电讯,印度总理尼赫鲁3月23日在人民院就中国西藏地区局势发表声明。尼赫鲁说,“最近关于中国西藏地区所发生的事件的消息自然在我国引起很大的注意。”他说,“上星期在3月17日,在讨论为外交部提出的要求的过程中,我简略地提到那里的紧张局势。我提到曾发生意愿方面的冲突,虽然最近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暴力行动。”
尼赫鲁指的是他3月17日在人民院的讲话,在那次讲话中他对中国西藏地区的局势“表示关切”。
尼赫鲁接着说,“后来我们从我们驻拉萨的总领事那里收到较详细的情报。看来关于达赖喇嘛的各种谣言在拉萨引起了激动情绪。在大约两周以前,有一大批西藏人进入了印度总领事馆。他们向我们的总领事谈到这些谣言和他们感到的不安。三天以后,有许多西藏妇女到我们的总领事馆来,要求我们的总领事陪她们到中国外事处,为她们提出某些要求作见证。”尼赫鲁说,印度总领事对这些妇女说明不能陪她们去。
尼赫鲁谈到3月20日“中国军队和西藏分子之间突然爆发了战斗”。印度总领事馆中了一些流弹,但人员和财产均未受到损失。他说,“显然,拉萨的局势已经平静了一些”。尼赫鲁说,“人民院将了解,这是一个困难而微妙的局势,我们应当避免采取任何会使这个局势恶化的行动。我们无意干预中国的内政,我们同中国有友好的关系。在1954年签订了中印协定(按指中印两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潘查希拉原则就是在这个协定中第一次规定下来的。”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在尼赫鲁发表声明之前和以后,人民院的一些议员,特别是人民社会党的议员要求就中国的西藏局势问题举行特别辩论。共产党议员丹吉反对举行这样的讨论,他说,任何这样的讨论都等于干涉他国的内政。如果北京要讨论辛格被捕或讨论关于印度土地改革的内战威胁,那就会提出许多抗议。
尼赫鲁说,另一个国家中发生的事情有时可能有些关系,因此在外交辩论中常提到这些事情。但是举行特别辩论将具有影响深远的后果,并且树立不好的先例。
议长阿延加尔拒绝举行特别辩论。他说,我们同中国有最友好的关系。本院从来不讨论他国的内政问题。他又说,有人提出论点说,如果战斗发展下去,就可能有大批人来到边境。“如果他们来了,那时我们再研究这个问题。”


第3版()
专栏:

就我国西藏局势问题
英外交次官答复议员质询
新华社28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外交次官罗伯特·阿兰25日在下院回答关于西藏局势的质询时说,1950年11月工党政府外交次官顾内斯特·戴维斯曾经声明:“我们很长时期以来一直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但是只是根据这样的谅解,即:西藏被认为是自治的”。阿兰说,“这仍然是女皇政府的态度。我们目前收到的消息并不说明西藏的骚动对世界和平有了任何威胁。但是,我们将继续仔细研究从那个地区可能发出的任何可靠的消息”。


第3版()
专栏:

赫脱就我国西藏局势发表声明
诬蔑和攻击我国讨伐叛乱
竟对拉萨叛匪被肃清表示“难过”
新华社2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3月25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由于消息过于简略,他无法对西藏局势下结论。艾森豪威尔避免回答关于外界援助西藏叛匪的可能性问题。
第二天,3月26日,美国代理国务卿赫脱又发表声明,诬蔑中国政府“破坏了协定”,并且用恶毒的字句攻击中国军队讨伐叛乱,说什么这是对“一个勇敢的民族”的“残酷的镇压”。赫脱对叛匪在拉萨地区被迅速肃清表示“难过”和“深为震惊”,并且说什么美国从西藏叛乱中“看到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又一个令人鼓舞的范例”。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的官员们说,美国很难做什么事情来支持西藏的叛乱,即使这样做“在政治上是相宜的”。这些官员们还说,把武器供给叛乱者的唯一切合实际的方式将是空运,这意味着飞过印度的领土或者中国本部。


第3版()
专栏:

越南国际委员会作出结论
费耳特到南越活动违反日内瓦协议
新华社河内28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国际委员会在2月17日写信给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联络代表团,通知人民军方面说,国际委员会已经作出结论,认为美国太平洋地区部队总司令费耳特去年9月19日进入南越,违反了日内瓦会议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第十六条巳款的规定。
费耳特去年9月在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军事顾问会议以后,在去年9月19日从曼谷到达西贡。他在西贡接见了美国军事顾问团的人员,还会见了吴庭艳和南越的许多高级军事人员,同他们讨论了关于实施美国军事计划以进一步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应越南劳动党中央的邀请
艾地率代表团到河内访问
新华社河内28日电 以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总书记艾地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今天乘飞机到达河内。
代表团应越南劳动党中央的邀请,将在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为时一周的参观访问。
到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黎笋、长征、阮维祯、范雄,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越南劳动党河内市委员会书记陈名宣,河内市行政委员会主席陈维兴,国会代表和各人民团体的代表。
到机场欢迎代表团的,还有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临时代办莫燕忠和印度尼西亚驻越南总领事苏纳约。


第3版()
专栏: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继续进行
我男女选手都已三战三捷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中国男、女乒乓球代表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女团体冠军赛第一天(27日)的后两场比赛中又获得胜利。至此,在他们参加的第一天四场比赛中,分别以五比零、五比零和三比零、三比零的良好成绩全部获胜。这四场比赛是:男子队对葡萄牙和澳大利亚,女子队对西班牙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中国男子队出场的有容国团、王传耀、杨瑞华和徐寅生,女子队出场的有孙梅英和丘锺惠。他们每一盘的成绩都是二比零,只是王传耀在与葡萄牙的卡卢阿对抗中,由于失误较多,打了一个二比一。
男子队对澳大利亚和女子队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每盘比分如下:
男子队对澳大利亚
容国团—罗宾森——二比零(二十一比十四,二十一比十)
徐寅生—麦克唐纳——二比零(二十一比十二,廿一比十二)
王传耀—威尔科克斯——二比零(二十一比十一,二十一比十)
徐寅生—罗宾森——二比零(二十一比十八,二十一比十三)
容国团—威尔科克斯——二比零(二十一比十四,二十一比十二)
女子队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孙梅英—巴那赫——二比零(二十一比九,二十一比十)
丘锺惠—孔兹——二比零(二十一比十,二十一比十四)
孙、丘—巴、孔——二比零(二十三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八)
28日下午的男子团体比赛中,中国队再次告捷,以五比○击败爱尔兰队。
中国男队出场的是:徐寅生、容国团、杨瑞华;爱尔兰队出场的是:布里德、帕平和卡弗里。
徐寅生胜布里德——二十一比五,二十一比八
容国团胜帕平——二十一比八,二十一比十三
杨瑞华胜卡弗里——二十一比四,二十一比六
容国团胜布里德——二十一比九,二十一比八
徐寅生胜卡弗里——二十一比九,二十一比四
至此,中国队已经先后同澳大利亚、葡萄牙、爱尔兰队进行了三场比赛,都以五比零获胜。
截至下午三时(多特蒙德时间),已经举行的男子团体赛其他各场比赛结果如下:
捷克斯洛伐克胜马耳他—五比零;
西德胜阿联——五比一;
南斯拉夫胜卢森堡——五比零;
日本胜加拿大——五比零;
南越胜黎巴嫩——五比零。
在28日下午举行的女子团体比赛中,中国队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都以三比○的比数分别击败了瑞士队和美国队。
中国队击败瑞士队比数如下:
孙梅英胜卡兹多尔夫——二十一比十,二十一比八;
丘锺惠胜哈斯勒——二十一比十四,二十一比七;
孙梅英、丘锺惠胜卡兹多尔夫、哈斯勒(双打)——二十一比八,二十一比十三。
中国女队现已三战三捷,先后都以三比○战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班牙和瑞士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以三比○击败美国队。至此,美国女队已经三战三败。
此外,西德队以三比○胜奥地利队。
在29日的比赛日程中,我国男子队对牙买加和西德;我国女子队对瑞典和丹麦。


第3版()
专栏:北极通讯

他们的生命在北极夜中放出光彩
本报记者 李楠
提到北极地区,人们最先联想到的自然是冰雪、风暴和严寒,但是许多人也许没有想到这里有一年比一年变得比较温暖一些的趋势。科学家们研究出温暖的来源是因为大西洋的水流注入北冰洋的水量增多。但是居住在北极圈内的人们却另有一种说法。他们说,开辟的科学站和城镇越来越多,来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北极也就逐渐温暖起来了。
人们带来光和热,温暖和光明,这一普通的道理在北极地区更显得非常的突出和鲜明。不是别人,正是英勇豪迈的苏维埃人在改变着北极地区的面貌。他们在北极中心建成了科学的村镇,他们在漫长的黑夜和荒凉的岛屿撒下了明亮的珍珠。他们日日夜夜在为地球其他部分的人们发出气象材料,他们不知疲倦地在发掘着北极地区的宝藏。
该怎样来描述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苏维埃人啊!在第七浮冰站,他们的人数不多,一共才二十八个。半年的北极夜是漫长的,难以忍受的,风暴是凛冽的,冰块随时可能破裂,凶恶的白熊会出其不意地迎面扑来。但是他们不但没有畏惧,没有疲倦,反而每逢提到北极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时便神采奕奕,精神百倍。浮冰站上的气象工作者歇皮洛夫已经在北极地区工作二十多年了,但是他照旧被这些气象仪表,被浩繁的科学工作所吸引,年复一年地来北极地区。他说:“如果我现在才二十岁,再一次选择职业的话,我一定还是选择作一个极地工作者”。歇皮洛夫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新地岛上过冬,一连几年,岛上的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有一次他在外边工作时遇到风暴,风势大得使人站立不住,只好伏在地下,虽然看得见小屋中的灯光在前面不远处闪烁,但是却不能前进一步。后来风势减弱,同志们发现他已经冻得半死了。又一次他出发去为站上人员取面包,临行时满天星斗,月色皎洁,但是走上半路却又遇到了风暴,他只好用随身带的猎枪来帮助前进。他至今还不明白这次又是怎样走出来的,但毕竟这个体格坚强精力旺盛的人又一次战胜了北极自然的暴力。二十多年来,他经历了多少风暴寒冷和漫长的北极夜,他又发出了多少科学资料供人们利用啊!
二十多年来,歇皮洛夫看到北极地区的科学网越来越大,自然的淫威在节节退却,人类在步步前进,技术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越野车代替了雪橇,鲜肉代替了咸肉,第一号浮冰站一共只有十吨物资,而现在一次春末运输就是两百吨物资;原先的帐篷里面也冷到零下二十度,现在的帐篷内是零上二十度,温暖如春;从前小飞机只能载两人,行李要吊在机身下面,现在现代化的大飞机在北极各科学站间来来去去。他说:“我二十年来看到北极地区的进步非常惊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每次离开以后,又像游子希望回家一样,又回到北极的科学站上来了。”
最使我们感动的是北极工作人员的忘我劳动精神,这是一种俄罗斯人民所特有的忠实于祖国任务、对事业抱献身态度的高尚品质的体现。我们在站上访问的日子,天天看着他们迎着风雪,把皮衣往身上一披,然后就迅速消逝在一片迷蒙中;看着他们回到帐篷里来,一身变白,满面冰雪,胡须上也挂着冰条;看着他们每隔一个小时拿着火炬去纪载气象仪表上的纪录;看着他们放送探空气球时被狂风卷得站立不住,似乎将要随着气球飞去。他们在这些日常的艰苦的劳动中创立着功绩。
站长别洛夫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他的身上兼有学者、领导人员和普通劳动者的优秀特色。我们伴着他坐在一间装配式的狭小的木屋里,这是他的工作室和寝室,书桌上堆满了科学资料和书籍、显微镜和图表。他给我们看了一张他用了十年的劳动绘成的北极地区地面形势图。注视着这件色彩纷纭的图面,我们仿佛透穿了北极的冰层和数千公尺的海水,看见了那海洋底下的错综复杂的地形。山脉、深谷、平地,历历在目。别洛夫告诉我们,这张地图曾经使英美的科学工作人员感到惊异,他们不但惊异苏联人民已经把北极洋底了如指掌,而且更加惊异的是俄罗斯人这种坚忍细致、埋头钻研的精神。给我们看完了地图之后,别洛夫又坐到书桌旁边,俯首在显微镜上面,仔细观察从数千公尺深的洋底取上来的泥土和沙砾。十几小时过去了,我们还看见他小窗上的灯光在狂风卷起的雪团中闪烁。
在我们生活在站上的第四天,原来冻合了的裂缝又活跃起来了,冰原上响起了尖锐的警报声音。在这样突发的紧张时刻,我们看到了这些冷静的科学工作者们突然变成了像战场上的敏捷的战士,站长别洛夫变成了临危不乱、镇定有方的指挥人员。这时天地是昏暗的,分不清狂风吼声和冰层破裂的声音,但是富有经验的站上人员能够立刻判断出危险的方向,二十八个人一起集中在一个地区,从事一场征服北极最前线的战斗。等到危险已经肯定过去了的时候,他们的全身已经变成似乎是冰雪铸成的了。大家聚集在俱乐部里,喝上一杯热茶,又立刻分散到各个观察岗位上去。
生活、工作和战斗都要结成一体,这是每一个极地科学站的传统。这种精神是多少年代积累和培养起来的。科学工作人员在谈话中告诉我们,这种传统从远处来说,可以追溯到伟大的俄罗斯北极探险者塞多夫时代,近一些来说,应该提到1934年的车留斯肯号轮船事件。这年2月份车留斯肯号考察船被冰山撞毁,人员撤到冰块上面,飘流待救。但是车留斯肯号人员没有消极等待,他们一面和困难恶劣条件作斗争,一面把避难的冰块变成科学研究的基地。他们飘流了两个多月,进行了庞大的研究工作。等到结束飘流,回到大陆的时候,他们不仅庆幸生还,而且把大量的科学材料搜集起来了。
车留斯肯号事件奠定了以后浮冰科学研究站的基石。车留斯肯号人员这一把工作、生活和战斗结合在一起的苏维埃式的方法和作风在今天北极地区的工作人员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生活、工作和战斗把浮冰站上的二十八个人变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向困难和自然暴力作斗争的英雄主义、集体的友爱和团结使这一人数很少的集体仿佛拥有无限的力量,使每个人都变得高尚和勇敢。有一次浮冰站的医生,一个热情活泼的青年人和我们谈到浮冰站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时说:浮冰站上的一切工作和生活是按照共产主义的精神组织的。
浮冰站的人们目标一致,思想一致,在生活上不分彼此,在工作上不分巨细。这里的工作除按专业分工外,又共同负担一切劳动任务。我们第一天看到这位马卡连科医生时,他是在搬运物资,第二天又看到他变成了厨师,第三天又在电机房遇到他,他变成了给机械师递送材料的助手。但是他又是医生,只要有哪个帐篷里有人不舒适,他立刻就到哪里去了。在野外的时候,我们发现医生在注意每个人的面孔,原来他是怕谁未曾留心,让北极寒风把皮肤冻坏。多么细致的关心同志的人啊!
在极地工作者的大家庭中,马卡连柯还是一个新的成员,他去年才来工作。但是他的熟练和热诚已经使他在同志们中间获得了信誉。他告诉我们说,看起来,他已经被北极地区的磁力吸引住,将来的生活不会和它分离了。
在站上的工作人员中,地质工作者桑姆松洛夫是一个特别热忱好客的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抽一点闲暇来我们的帐篷中谈话。他才三十来岁,但已经在北极地区工作了十多年的时间。作为青年地质工作者,他抱着青年人的热爱新鲜事物的幻想来到了北极边远的地区。年复一年,他愈加懂得了一项真理:越是站在最艰难地方战斗的人,越是容易显示出生命的价值。他说:“我抱着好奇的心理来到北方,但是在北方我却了解了生命的价值。当生活在北极工作站的友爱的集体中间,当在地图上点完了最后一点,正在这时,喝到一杯远从祖国心脏运来的浓茶,听到一曲莫斯科专门为北极工作站播送的歌曲,这时你又会想起下一步的工作,你会涌现新的力量,你会感到你得到了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支持和幸福。把生命和青春献给祖国的人才能理解到这种支持和幸福的意义。”
比起各地的边疆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来,北极的困难是要大得多的。但是对于苏联的北极地区工作人员来说,一切困难却都仿佛没有什么,我们看到,因为气候恶劣,飞机每次起飞和降落都很不容易,偶然和飞行员莫斯卡林科谈起能否让北极的气候变得理想一些时,这位沉静的白俄罗斯人回答说:“就让北极永世永代这样狂暴和严酷吧,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前进是挡不住的。”
任随北极海洋上的寒风多么猛烈都不能动摇苏联北极工作人员的顽强意志。飞行员阿希波夫驾着四发动机的图四式重型飞机降落在一浮冰块上,这种飞机需要一千五百公尺长的跑道,但是飞机还没有来得及飞走,突然一阵烈风震动冰块,飞机下的冰块破裂了,一千五百公尺的冰块变成了九百公尺。但是阿希波夫一点没有犹豫,他钻进机舱里去,把飞机冲向九百公尺的跑道。在最后一段地区,飞机离开了冰块。
这是我们在浮冰站上所听到的一件北极飞行员的英勇事迹。这样的事迹的创造者们立下的无数功绩汇合成苏联人民征服北极的光荣事业。在这个人民的事业中,不少北极工作者的名字已经成了新时代英雄主义、坚强勇敢的象征。
迷蒙雪野数千里,漫漫长夜大半年。在这地球的北国边疆,苏联北极人员,就像坚固的大树一样,挺立不拔;就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奋勇前进。他们的生命在北极夜中放出光彩。给北极广大的土地和海洋带来温暖和光明。(附图片)
这是在北极浮冰上一个苏联科学站的全景
弗·叶高罗夫摄(塔斯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