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社论

法国人心所向
3月8日和15日,法国先后举行了第一轮和第二轮投票的市政选举。这是法国人民从去年9月“公民投票”和11月国民议会选举以来,第一次通过全国性的投票来表明他们对法国当前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也是对戴高乐几个月来“政绩”的一次民意测验。
早从去年5月13日法国军事暴乱分子在阿尔及利亚放出簇拥戴高乐上台的第一枪那一天起,在戴高乐和他的资产阶级右翼联盟者作为一方,同以法国共产党为首的法国民主力量作为另一方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独裁和反独裁的斗争。戴高乐依靠军事暴乱分子和大规模的欺骗运动,在法国人民群众中散播了所谓唯有他能解决法国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幻想;这样才攫取了政权和取得了去年的两次“投票胜利”。紧跟在攫取中央政权之后,戴高乐就积极准备把法共和其他民主力量排挤出市政机构,夺取全部地方政权的控制权,为此,制定了目的在排斥法共的市镇选举法。戴高乐分子的政党“保卫新共和联盟”叫出了“向市政委员会进攻,驱逐共产党人”的狂妄口号。法国共产党则号召法国人民用他们的选票来表明堵塞个人军事独裁和法西斯冒险道路的决心。这次市政选举正是在这种激烈斗争的形势下举行的。
这次市政选举已经以法国共产党取得巨大胜利和戴高乐夺取全国市政委员会的计划遭受严重挫折而告结束。尽管戴高乐分子和他们的联盟者向法共实行围攻,尽管不民主的选举法使法共得票多而席位少,法共仍然获得了和上届市政选举时大体相当的市政委员的席位,保持了许多原来由它领导的市政委员会,并且在新的一些市政委员会中取得了优势。特别是在戴高乐分子称为“红色地带”的巴黎郊区,打败了“保卫新共和联盟”的进攻。法共在这次市政选举所得票数比去年议会选举时大有增长,获得总票数的29.1%(去年议会选举时法共得票占总数的19.5%),比1953年还多了三十万张,这样就加强了它作为法国第一大党的地位。至于支持戴高乐的保卫新共和联盟比起去年的议会选举来,丧失了几十万张选票,仅仅在巴黎一地,就减少了近六万四千七百票;根据人口超过十二万人的各大城市的选票总计,从去年的25%降到第一轮投票中的18%。维护民主的政治力量在种种受压制的情况下顽强地上升,而支持独裁的政治力量则尽管拥有执政者的一切有利条件仍然显著地下降。这鲜明地反映了人心的向背。“巴黎日报”惊呼这是“选民们拉了警铃”,美联社报道说,许多法国选民“回到红色的队伍中”是“最惊人的结果”。
戴高乐在这次市政选举中遭受严重的挫折,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政策日益不得人心的必然结果。谁都知道,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人民生活不断恶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历届法国政府坚持进行殖民战争,追随美国的扩军备战道路,却又把由此而来的灾难性后果完全转嫁于法国人民。戴高乐上台以来,变本加厉地执行了这种危害法国人民利益的反动政策。
戴高乐指望以消灭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运动,来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他提出什么帮助阿尔及利亚经济复兴的计划,高唱“法兰西共同体”的滥调,来瓦解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志;与此同时,增拨战费、调兵遣将,加紧进行野蛮的殖民战争。戴高乐又指望从“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来捞取政治资本,加强自己对国内的统治地位。他继续扩张军备,竭力发展原子武器,要挤进大国的“原子俱乐部”。戴高乐还指望依靠在国际资本主义市场上,为法国垄断资本打开一条出路,以缓和法国国内的经济衰退。因此,他不惜放弃传统的保护法国工业的关税制度,加速实现“共同市场”,甚至饮鸩止渴地实行法郎贬值和自由兑换,加强法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把英国赶出西欧大陆市场。而为了进行这场力不胜任的竞争,戴高乐不惜靠拢阿登纳,换取西德的经济支持。
所有这一切,使得原来已经十分困难的法国财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加紧殖民战争和扩张军备的结果是财政赤字急剧增加,从去年的六千亿法郎增至目前的一万亿法郎以上。法郎贬值和自由兑换在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方面未见多大成效,倒是使得必需的进口工业原料价格大大提高,法国的黄金美元储备更加空匮,加剧了通货膨胀的趋势,物价飞涨。为了弥补赤字,制止经济的继续恶化,保障垄断资本的利润,戴高乐政府宣布了所谓“节约的经济计划”,增加新税、冻结工资、削减社会福利补贴、取消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提高公用事业的收费等等,向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动了凶猛的进攻,每年从劳动人民的收入中夺去了八千五百九十亿法郎。这就不能不使法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起来。最近,法国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经济要求而开展的斗争,规模越来越大。戴高乐的政策也导致了在经济上和外交上依附西德,把法兰西民族的命运交给在七十年中三次侵入法国的德国军国主义者之手,使法国人民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几个月来的事实,证明了戴高乐这个所谓“强有力的人物”完全无能解决法国的问题,也完全暴露了这个所谓“超阶级的最高仲裁者”正是法国垄断资本集团最忠实的仆人,法国殖民主义集团的代理人。戴高乐的“神话”开始破灭了。戴高乐在这次市政选举中所遭受的挫折,正是表明了不少过去为戴高乐所欺骗的人,已经从亲身的经验中,逐渐清醒起来。
成为鲜明对照的,是法国共产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了。从一开始,法国共产党就向法国人民敲起警钟,指出戴高乐的统治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并反复揭露戴高乐的虚伪面目和他的政策的实质。法国共产党始终以法国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最高利益,对法国人民有着无上的信任。即使在戴高乐取得“公民投票”的“胜利”而气焰万丈的日子里,法共也没有丧失它对法国人民的信任,而是正确地指出:“人民群众从自己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并受到法国共产党的启发……他们不久就会识破戴高乐政策的真正性质”。法国共产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向戴高乐的对内对外的反动政策进行不懈的斗争。法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正确的主张和英勇的斗争,证明了自己是法国人民利益的最忠实捍卫者,是戴高乐专制统治的最坚决的反对者。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成千上万的法国人民响应了法国共产党的号召:“使这次(市政)选举成为保卫民主和自由、反对贫困、争取和平的战斗”。在这次市政选举中,不但有许多曾经迷失方向的选民重新投了法共的票,而且有为数不少的从来不投共产党的票的人,也投票支持法共提名的候选人了。
这里特别应该提到,在法国共产党的倡议下,法国社会党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些地方组织,不顾它们的上层右翼领导的命令而同法共结成了联盟,在几十个城市里提出了联合候选名单,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胜利。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表明在社会党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内部有了进一步的分化。出现这样的联盟,是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分子对戴高乐的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的政策不满的反映,也是对勾结戴高乐出卖法国工人利益的摩勒、盖伊阿之流的沉重打击。法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在右翼社会党首脑的支持之下,原来打算在市政选举中孤立法国共产党,结果却是想孤立别人的人,自己倒是陷于孤立了。广大劳动人民越来越紧密地团结在法共的周围,甚至连一部分中小资产阶级者也日益醒悟到只有和法共联盟才是出路;工人和民主力量必须结成联盟的主张,已经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这次市政选举中出现的左翼联盟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随着戴高乐的反动政策日益碰壁,法国人民的觉悟日益提高,团结着法国一切民主力量的联盟将会得到广泛的发展,而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然,一切反动派都是不甘心于失败的。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反动势力必将加紧向法国民主力量进攻,以图巩固其目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统治局面。但是,在这次市政选举中所表明的法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不是反动势力的任何挣扎所能改变的。


第5版()
专栏:

世界工联发表声明
向尼亚萨兰和中非人民致敬
新华社布拉格21日电 世界工会联合会今天在这里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表示,坚决支持尼亚萨兰和中非工人和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并且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在这些地区的新罪行。
世界工联在声明中向尼亚萨兰和中非工人和人民为反对强迫并入人为的联邦而进行的英勇斗争表示敬意,并且谴责英帝国主义对他们的残暴迫害。
声明强调指出,尼亚萨兰和中非的人民并不是孤立的,非洲和全世界的工人和人民将永远支持他们。
声明最后号召全世界工人和工会支持尼亚萨兰和中非工人和人民要结束殖民主义奴役和剥削的要求。


第5版()
专栏:

加纳总理向中非人民表示
非洲争取自由的斗争扑不灭
阿克拉群众高呼“帝国主义者滚出非洲”
新华社阿克拉20日电 加纳总理恩克鲁玛今天在国民议会中说,“我已经再三明白地说过,加纳的自由如果不同非洲大陆的彻底解放联系起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已经致力于这个目的,我们将提供除了暴力以外的各种援助来帮助非洲其它附属地摆脱殖民主义。”
恩克鲁玛驳斥了中非联邦总理韦伦斯基和某些外国报纸提出的关于他“煽动”非洲人起来为争取民族自由、种族平等和人类尊严而斗争的指责。这位总理指出,“对我提出的这种指责事实上是企图为殖民国家和在非洲的欧籍居民目前正在奉行的镇压政策寻找替罪羊。”
恩克鲁玛说,“在中非这个问题上,甚至在加纳取得独立之前,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的绝大多数的非洲人就反对联邦,因为他们担心,南罗得西亚的种族政策将扩大到他们的地区。尽管他们反对联邦,但是联邦还是被强加在他们头上,以满足一少部分欧籍居民的政治目的。各种狡猾的手段都被用来证明这种少数人的专政是合理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能够欺骗被褫夺了公权的非洲人。”
恩克鲁玛最后说,“非洲觉醒的同胞的领袖们可能受到迫害,他们的组织可能遭到禁止而不得不转入地下,但是自由的风气已经在非洲兴起,争取自由的斗争决不会被扑灭的。”
新华社阿克拉21日电 阿克拉市民20日在南罗得西亚白种移民戈登·哈普尔在这里主办的妇女服装展览会的馆址前举行示威,抗议殖民主义者在中非和非洲其他地区屠杀非洲人,并且要求哈普尔滚回去。
哈普尔不得不收起他的妇女服装展览品,准备不久就离开这里。
这次示威是在哈普尔准备宣布他的展览会开幕前十分钟左右发生的。示威者拿了写着“非洲人的非洲”、“帝国主义者滚出非洲”的标语牌,并且高唱非洲人团结的歌曲,向哈普尔要举行展览会的展览馆前进。示威者大部分是人民大会党的党员和工会大会的会员。
示威者高呼,“卷铺盖滚蛋,加纳没有帝国主义者立足之地!”


第5版()
专栏:

印度总理尼赫鲁重申
同情尼亚萨兰人民斗争
据新华社新德里讯 印度总理尼赫鲁17日在人民院辩论外交部预算时重申,印度的政策是同情处于殖民统治下为谋求独立的非洲国家。他说,他特别对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着的尼亚萨兰人民表示同情。
尼赫鲁总理在发言中谴责了南非联邦的种族歧视政策,并且对英国政府在联合国中投票支持南非联邦政府的政策表示遗憾。


第5版()
专栏:

伦敦举行群众大会
要求给予尼亚萨兰独立和撤退殖民军
新华社伦敦20日电 一千五百人今晚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中央大厅举行了一次大会,要求给予尼亚萨兰完全独立和立刻撤退殖民军,参加大会的包括许多非洲人。
这次大会是由争取殖民地自由运动和非洲组织委员会召开的。现在正在伦敦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大会领袖之一卡尼亚姆·丘梅和南罗得西亚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乔舒亚·恩科莫讲话时受到热烈的欢迎。
丘梅代表尼亚萨兰人民要求立即从尼亚萨兰撤退殖民军,结束尼亚萨兰的紧急状态,并派遣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去调查所谓非洲人阴谋杀害欧洲移民的真相。他说:“我国人民决心实现我们的事业,任何武力都不能阻止我们的事业”。
这次会议的主席、工党议员芬纳·布罗克威说,“中非的局势是自从印度争取独立的长期的斗争以来,英帝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除非改变政策,否则灾难性的暴动和种族冲突都可能发生。”


第5版()
专栏:

国际妇联致函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要求尊重非洲人民的基本人权和独立愿望
新华社柏林21日电 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写信给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刚果和尼亚萨兰人民遭受迫害表示愤怒,并且要求尊重人权宣言。
国际民主妇联在它发表的公报中说,国际民主妇联要求立即停止镇压行动,尊重刚果和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当愿望。


第5版()
专栏:

末代寡人
方成


第5版()
专栏:

英国在马尔代夫制造叛乱扩建基地
马尔代夫向英国提出严重抗议
本报综合报道 英国最近在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煽起了反对政府的叛乱,同时又借口“保护英联邦国家”提出了扩建军事基地的要求;英国这一行动侵犯了马尔代夫的独立和主权,而且威胁了这一地区有关国家的和平和安全;马尔代夫政府已提出严重抗议,各国舆论也一致表示谴责。
马尔代夫政府驻锡兰代表20日发表新闻公报说,由于英国政府煽动叛乱蓄意直接干涉马尔代夫的内政,马尔代夫政府不得不中止同英国政府在科伦坡举行的谈判。公报说,在谈判期间,英国政府通过它在甘岛的所谓联络官菲利普斯少校在甘岛和邻近两个岛屿的人民中煽动不满情绪。公报说,这种行动的目的是要胁迫马尔代夫政府在屈辱和非常不公平的条件下同意交出基地。公报在谈到目前争端的历史背景以后说,很明显,最近在科伦坡谈判期间,英国政府打算把马尔代夫当作它的属地看待。公报说,在所谓英国人“保护”期间,马尔代夫是处在不幸和受人忽视的状态,它被粗暴地剥夺了一切社会、文化和经济利益。公报说:“英国政府在过去七十二年同马尔代夫打交道的期间,阻挠了马尔代夫在各方面的任何进步。”公报最后表示,如果英国政府停止在马尔代夫制造混乱,马尔代夫准备恢复谈判。它还呼吁一切相信小国的权利和法律统治的人同情马尔代夫,它正迫切地面临着要摆脱大国的控制的问题。
据马尔代夫政府驻科伦坡办事处现有的情报表明,叛乱分子新组成的“国家”以苏瓦迪夫群岛为名,但叛乱仍限于大约有五千居民的阿杜岛上。叛乱领袖和甘岛的英国当局继续保持接触,并正在从他们那里得到给养。
英国在印度洋中制造的这一紧张局势引起了印度官方的关怀。尼赫鲁总理17日在人民院谈到英国驻军马尔代夫时说,“我们反对到处建立这种基地的政策。有关国家人民的意愿必须最后决定一切,任何东西都不应当强加在它们身上。”他完全否认英国在马尔代夫建立基地是保护印度。他说:“我们不要任何这样的保护。”


第5版()
专栏:资料

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位于锡兰西南六百四十公里的印度洋上,是由六百多个小岛组成的国家。总面积为二百九十六余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马尔岛,是首都所在地。人口九万三千人,大部分是马尔代夫人,其余为阿拉伯人、马来亚人和印度的达罗维荼人,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马尔代夫居民多从事渔业和海外贸易。
马尔代夫有八百多年的伊斯兰王朝的历史。当殖民主义者向东方扩张的时候,马尔代夫和其他东方国家一样遭到了入侵和奴役。十六和十七世纪,马尔代夫曾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侵占;十九世纪末叶,又沦为英国的附属国。1952年马尔代夫宣布为共和国;1954年2月,马尔代夫国民议会宣布废除共和制,改为苏丹国。
1953年1月1日,英国和马尔代夫签订条约,规定马尔代夫是英联邦成员国,英国继续控制它的外交和国防,并有权使用它的海岛作为基地。自从英国被迫同意从在锡兰的军事基地撤出后,就更加想长期占领和扩充在马尔代夫群岛的基地。1957年初,英国即与当时的亲英首相签订了一项条约,规定英国可以在马尔代夫建立军事基地。但是在人民的反对下,这项条约未得国民议会批准,亲英政府也因此下了台。1957年12月,易卜拉欣·纳西尔出任马尔代夫苏丹国首相,直至今日。纳西尔首相执行的和平中立政策反映了马尔代夫人民的愿望。从1958年2月起,马尔代夫政府即开始同英国政府谈判,要求英国承认马尔代夫为独立自主国家,并且表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进行英军基地问题的谈判。但是,英国代表坚持殖民主义者的立场,谈判始终未能获得任何进展。(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法国总理德勃雷谈市政选举结果
承认选民对政府不满
本报讯 巴黎消息:法国总理德勃雷在21日电视广播中答记者问时承认,法国这次市政选举结果,说明了“至少在大城市”的选民中存在着“某种不满情绪”。但是,他立即表示,“这种事实毫不意味着政府应改变政策”。德勃雷说,法国政府将在几个月内公布行政改革和捐税改革的措施,并表示要继续执行对阿尔及利亚的现行政策。他说:“不能把阿尔及利亚同法国分开,我们也不会把它们分开”。


第5版()
专栏:

在苏联一连串建议造成西方十分被动的形势下
美英首脑被迫同意举行最高级会议
西德、法、意首脑也频繁会晤力求弥补分歧
据新华社22日讯 塔斯社纽约22日讯: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谈判已经进行了两天。
美国和英国的新闻发布官昨天向记者发表声明说,麦克米伦和艾森豪威尔就今年夏天举行讨论柏林问题的最高级会议达成了协议。从这个声明和美国报纸第一批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艾森豪威尔被迫放弃了他不久前提出的条件——只有在外长会议取得必要“进展”的情况下,才同意召开最高级会议。
合众国际社评论员汉斯莱在这方面引用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即使外长会议没有取得什么较大的成就,例如就政府首脑将讨论什么问题达成协议,艾森豪威尔也将同意举行最高级会议。“纽约时报”记者密德尔顿也指出:“据权威人士说,最高级会议的召开并不以外长会议的成败为前提”。
同时,从报纸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英国首相在同艾森豪威尔会谈中在应当同苏联进行讨论的一系列问题上从他以前的立场上后退了。许多评论员说,会谈是在“互相让步”的基础上进行的,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所商定的两个西方国家的立场是美国和英国之间的一个“折衷”。据报道,英国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在即将举行的会谈中提出“不现实的目标”将不会得到良好的结果,因此西方应该对会谈表现出更现实的态度。但“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杜诺万说,严重的问题在于:西方能够使自己“灵活”到多大程度。他写道:“例如,有一些建议美国是愿意讨论的,但是,美国对这些建议将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
据新华社22日讯 在苏联政府就柏林问题和缔结对德和约问题提出了一连串建设性建议之后,在外交上处于十分被动地位的西方各国政府正在频繁地进行首脑级会谈,以寻求摆脱目前西方的外交危机的办法,并弥补一下它们在如何对付苏联的建议的作法上由于各自利害不同而暴露出来的分歧和矛盾。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在华盛顿附近的戴维营总统别墅进行的会谈是西方会谈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一般认为,这次美英首脑会谈将就东西方会谈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决策性的讨论。
麦克米伦同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是在19日从渥太华到达华盛顿的。他们在20日和21日同艾森豪威尔等进行了会谈,预定今天还要继续会谈。
据报道,东西方最高级会议的问题、柏林和德国的局势问题以及西方对停止核试验的态度是两天来会谈的讨论中心,此外,会谈还讨论了英国提出的一项所谓在中欧地区“把军队和武器冻结在一定水平上”的建议。
预定双方将在今天讨论中东局势,消息说,负责中东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朗特里将参加这次讨论。
在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进行会谈的时候,一直对英国的态度心存疑惧的西德和法国政府正在密切注视着会谈的进展。据说,美英会谈的情况已经“立即”通知了波恩和巴黎。
同时,在麦克米伦启程到美洲去的那一天,意大利总理塞尼和外交部长贝拉也到达巴黎,同戴高乐和德勃雷举行了两天的会谈。随后又到波恩同阿登纳和勃伦塔诺举行会谈。而在麦克米伦去美洲以前,意大利外交部长贝拉也曾去伦敦同他会谈。据西方通讯社透露,在这次会谈中,意大利政府主要关心的事情是:使意大利在可能举行的东西方会谈中也能插上一脚。
另外,据法国政府21日宣布,法国总理德勃雷和外交部长德姆维尔将于4月13日去伦敦,再度同英国政府进行会谈。


第5版()
专栏:伦敦通讯

麦克米伦的旅行
本报记者 潘非
在访问了莫斯科之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曾先后前往巴黎和波恩。现在,他又到了华盛顿,同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麦克米伦几乎绕了地球一圈,使自己成为西方国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
以莫斯科为起点,以华盛顿为终点——这一精心安排的旅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麦克米伦把他访问苏联的目的,概括为:只是“探测”,并非“谈判”。换句话说,他只是去探听苏联对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特别是德国和柏林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以便西方国家有可能制定出它们的共同政策。
事实上,苏联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一向十分清楚和明朗,早已为西方国家所共知。
麦克米伦既然把他的访苏目的局限于“探测”的范围之内,就不能不使这次访问的作用大大降低。例如,麦克米伦没有接受苏联提出的缔结两国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而缔结这样一个条约,正是他不久以前所主张过的。对于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麦克米伦也没有决心去试图解决。
但是尽管这样,麦克米伦访问苏联仍然有其积极意义。英苏会谈公报,肯定了以和平协商的方法,而不是以战争的方法,来解决国际争端。正在那个时候,美国的一些领导人则进行着讹诈与恫吓,扬言要在柏林问题上使用核武器。英苏双方并表示希望从速停止核武器试验。公报还提到,双方讨论了关于在欧洲一定地区限制部队和军备的可能性问题。
1955年由艾登提出、后来由波兰的腊帕茨基计划具体化了的在中欧建立安全区的思想,第一次在政府首脑一级的水平上进行了讨论。
此外,在麦克米伦访苏以后,英苏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文化往来,有了新的进展。
所有这些,对于国际局势的发展,起了有益的影响。而对于英国本身来说,由于麦克米伦访苏的结果,由于它多多少少进行了独立的外交活动,使得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有了改变。
作为访问苏联的逻辑结果,是麦克米伦同戴高乐和阿登纳分别举行会谈。英国解释举行这些会谈的必要性:麦克米伦把访苏的结果告诉它的西欧“盟国”,并商订对策,而且,不论戴高乐也好,阿登纳也好,在目前情况下,他们都不可能或者不宜于前往苏联。
英国虽然还谈不上身价百倍,但是,他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显然已提高不少。而在此以前,即自从自由贸易区计划失败以来,英国在西欧已陷于十分孤立。
目前英国同西德和美国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阿登纳希望麦克米伦澄清英国在欧洲安全区问题上的态度,并担心英国在这方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阿登纳竭力反对建立这样一个安全区的计划,不论这个区域内的部队全部撤出也好,减少也好,或者冻结在现有水平上也好。因为这样一个计划的实现,将打断西德重新武装的进程,阻挠西德获得核武器,并且为德国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的气氛。
在过去谈判自由贸易区计划时,西德在英法的争执中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在,情况正在开始改变:英国竭力摆脱旧日的被动地位,并想尽办法来压低西德的气陷。
在同美国打交道时,英国的嗓门比过去高了一些,气也壮了一些。英国对美国在贸易上所采取的某些措施,进行了公开的抨击。麦克米伦并在议会中拍胸脯保证:当他到达华盛顿后,一定向美国抗议,要艾森豪威尔“注意这个国家中强烈的反对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以前,同保守党和英国官方有密切联系的一些英国报纸,一致宣传麦克米伦已成为西方阵营中的第一号人物。它们说:杜勒斯已经病倒,戴高乐自顾不暇,阿登纳老朽不堪;麦克米伦现在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英美会谈,就是在上述的背景下开始的。
麦克米伦到达华盛顿后的第一次发言,就直截了当地提到了英美关系问题。他说:
“当我们面临着一些严重的和紧急的问题时,互相依赖没有比今天更为必要了。”麦克米伦进一步解释:互相依赖的主要因素或基石,“是英美的合伙关系”。
“互相依赖”这一西方政治中的术语,一年来早已消声匿迹。现在,麦克米伦又加以重申,并赋予它新的涵义。
艾森豪威尔当然并没有沉默。早在麦克米伦到达美国的前三天,艾森豪威尔在一次广播演说中说道:“我们不能够仅仅为了表示所谓的‘灵活性’,而接受会破坏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的任何协定或安排。”
大家知道,正是麦克米伦,最近不断地强调西方国家在策略上必须有“灵活性”。
每当美国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导地位”而进行反击的时候,英国往往向后退缩一下。例如,艾森豪威尔曾亲自出马,反驳英国报纸把麦克米伦捧为“第一号人物”的言论。艾森豪威尔说,美国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它仍然是西方阵营中的“领导力量”。紧接着,“泰晤士报”就发表社论,把麦克米伦改称为“中间人”——他起的不是领导作用,只是“通”的作用。
一个月来的事态表明:英国曾在个别问题上采取了一些外交上的主动(如访问苏联);但同时更应看到,这根本谈不上英国在对外政策上有什么重大的转变。事实上,麦克米伦自己就说得很清楚:英国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的立场,同美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策略。他也想改变西方国家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所处的不利地位。
如果注意到英国今天还不能不依靠美国的贷款过日子,还不能不在镇压民族解放运动中寻求美国的“合作”,就可以知道,英国还不可能同美国分道扬镳。
但是,重要的事实是:美国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已处于十分孤立和极为被动的境地,它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已大大削弱;而另一方面,西德和法国已结成联盟,正在把英国排斥于西欧事务之外。这就使得英国必然会、并且将继续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打击竞争中的对手,竭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第5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外国公司排挤加纳商人
阿克拉讯:据“加纳时报”21日报道,加纳全国商会主席奥塞·邦苏在加纳商会代表同英国贸易和工业代表团会见的时候指责在加纳的外国公司正在用种种手段排挤加纳商人。
邦苏举例子说,一种名叫“钥匙”牌的肥皂过去一直是由加纳商人进口的。现在除了在加纳的一家外国公司以外,没有一个加纳商人能够输入这种肥皂。
国际抵抗运动战士开代表大会
维也纳讯:抵抗运动战士及受法西斯迫害与囚禁者国际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20日在维也纳举行。
在开幕会议上,联合会总书记勒罗瓦作报告说,德国问题是一个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抵抗战士特别关切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切身经验知道德国军国主义对各国人民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苏联代表团团长马里歇夫在发言中表示了苏联退伍军人委员会对联合会的支持。
苏丹和摩洛哥建交
喀土穆讯:苏丹部长会议已经决定同摩洛哥建立外交关系。
苏丹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大使将兼任苏丹在摩洛哥的外交代表。


第5版()
专栏:札记

挖“穷疮疤”
戴高乐政府决定自己掌管法国地中海舰队时,振振有词地辩解说:英国和美国的舰队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有特殊的关系,他们可以自由的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些舰队。譬如美国的第六舰队就是。为什么法国却不能这样做呢?
美英对此无词以对,恼怒之余,顾不得绅士风度,揭起法国的“穷疮疤来”。一则说法国的舰队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或英国出的钱。再则说法国有三艘航空母舰,其中两艘是美国给的,第三艘是英国赠送的。这意思是,给了法国钱和舰只,法国和它的舰队就应受控制,不能有任何自由。
但看来,法国这个“穷亲戚”并不那末甘居屈辱的地位。挖“穷疮疤”的人未免也挖了高唱“大西洋团结”的人自己的痛处。


第5版()
专栏:札记

吓唬自己
最近美国发动战争叫嚣,北大西洋集团还举行海军演习。阿登纳也少不了来一番配合,在西德的德芒市进行所谓心理战演习。这一切无非想借此制造紧张空气,以挽救它们在西柏林问题上的狼狈处境。
但这除了吓唬他们自己以外,会有什么结果呢?西德的心理战演习,就是一个可笑的例子。这次演习事先并没有通知当地居民,就出动飞机大批散发传单,说什么“胜利的红军正在破除一切障碍向前挺进,难民正在被阿登纳警察‘像疯狗一样’开枪打死。”结果当地居民捡到传单后,“大为震惊”。他们震惊的当然不是所谓“红军”“挺进”的谎言,因为这种谎言不戳自穿。西德人民倒是可以由此看到拖得长长的西德军国主义灾难的阴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