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李天柱——一人做活顶两人
壶关掀起人人学天柱
个个多做劳动日运动
本报太原22日电 山西省壶关县的广大农民,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一个人人学习李天柱,个个多做劳动日的竞赛运动。截至目前为止,全县参加这一运动的人数达到九万余人。
李天柱是平顺镇红旗人民公社川底生产队的社员,这个四十七岁的中年人,在去年大跃进中,由于他合理利用时间,科学安排活计,勤劳苦干,把主要劳动和辅助劳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去年做了六百一十五个劳动日。最近,他在全县广播大会上说,今年特别要努力改革工具,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全年做到六百五十个劳动日。并向全县农民群众发出了一人做活顶两人的竞赛倡议。
这一运动开展后,各人民公社社员们的出勤率和劳动效率很快得到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春耕生产。李庄、北社等公社的出勤率都由原来的80%左右提高到了95%以上。李庄公社辛安生产队张保全等十二个青年社员,往四里远的地里送粪,原来一天只送六次,参加竞赛以后,每天送到十次。全社和李天柱竞赛的一千四百个社员,十天内就多做劳动日一万多个。
李天柱为什么一年能做六百一十五个劳动日呢?首先由于他的政治觉悟高,树立了“以社为家”的思想。他出身在河南省林县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六岁上就被父亲担着逃荒来到了壶关县(原平顺县),当他刚刚能劳动的时候就给地主当了长工,直到共产党来了才彻底翻了身。他从漫长的经历中懂得了过去为什么贫困和现在为什么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他常常对别人说,公社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就是公社的主人。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去干,别人不想做的事他抢着做。去年社里有五头又瘦又小的牛没人喂,他便挺身而出,决心把这五头牛喂好。他喂养牲口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久,这五头牛喂得又肥又胖,他也被群众评为社里的模范饲养员。
李天柱一年四季都按“日日勤,事事勤,处处勤”;“人不空走,时不空过”的精神劳动着。不管在农忙农闲、天阴天晴,总是起早搭黑辛勤劳动。劳动中他跑的快,赶的紧,作活多,质量好。每天总是超额完成定额。如往芣纳于(地名)等地送粪,别人半天送四担粪,他送六担。仅这一项,就多做了劳动日七十个。春天,他上地捎担肥料,回家捎担土(给牲口垫圈);夏天,他上地也是捎担肥料,回家捎割蒿草(积肥、喂牲口);秋天,从地里往回捎庄稼;冬天往回捎秸秆。这些活儿都不耽误整工,全年因此多做了七十五个劳动日。他还利用空隙时间给社里喂了五头牛、一头马驹,作了一百三十五个劳动日;看羊卧地,给羊工送饭作了三十个劳动日。就是天阴下雨,他也不肯把时间空空放过,总是找活干,如铡草、垫圈、剥麻、修理农具等,作了十五个劳动日。就这样他在去年大跃进当中,为社为国家也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李天柱每天都有个劳动计划,他说:“我做完今天的事,往炕上一躺,就想着明天干什么和怎样干,想好了才睡觉。”他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劳动,同时也很注意休息,真正做到了有劳有逸。比如看羊卧地是一件重活,他就采取看一夜、休息两夜至三夜再看的办法,合理调剂劳动和休息时间。这样,他既多做了活计,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人们都叫他“金钢英雄”。


第3版()
专栏:

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广东省以工具改革为中心
开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运动
本报广州22日电 广东省力争在今年内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保证今年跃进规划的全面实现。
省委认为: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是实现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跃进的主要矛盾。这个困难的具体表现,就是劳动力的紧张。因此,省委认为,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在今年内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乃至一倍半,使各种作物不仅单位面积产量能比去年大大增加,而且按每个工作日平均计算的产量,也能比去年大大提高。因此,除了必须把全省农村劳动力按适当比例进行分配,分战线包干完成任务外;还必须对每个劳动力一年生产多少东西,平均每个工作日生产多少东西,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奋斗目标。如去年全省约有70%的农业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每个劳动力一年生产的粮食约达六千八百斤,按一年三百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约生产粮食二十三斤。如果今年以55%的农业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而总产量要比去年增加60%,这样,每个劳动力一年就要生产粮食一万四千斤,平均每个工作日就要生产粮食四十七斤,即比去年翻一番多。其他各部门生产的情况也是一样。因此,劳动生产率翻一番,是夺取今年更大胜利的关键。
为了实现劳动生产率翻一番,省委认为必须采取如下的措施:
第一,大搞工具改革,大闹技术革命。抓住几项本地区使用最广、最笨重和投放劳动力最多的工具,特别是运输工具和加工工具,认真加以改革;并在碾米、切薯、切菜等工作上,充分利用水力、风力、沼气等自然动能代替人力劳动。其次,要切实加强工具改革的具体领导,在材料供应、设计制造、质量检验和技术训练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具体的、细致的组织工作。为此,各级党委必须指定一个书记专管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措施。省委指出,目前劳动力一方面是紧张,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很大的浪费。因此,精确计算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使用上的浪费,在当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在目前积肥、送肥运动中,除大力改革采肥、制肥、运肥的工具以外,采取就地积肥、就地制肥等办法,就可以大大节省运肥的劳动。
第三,采用不增加工作量或增加较少的工作量而能较多增产的技术措施。这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有效办法。如采用良种,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时耕种,做好植物保护等等,并不需要增加很多工作量,产量就能显著增加。反之,如果在这方面措施失当,那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还可能减产。因此,为了使每个工作日能创造出更高的产量,就必须广泛改进技术措施。
省委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已成为今年能否取得更大胜利的关键,因此全省必须以最大力量来抓好这个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运动,为今年更大的胜利提供牢靠的物质保证和技术保证。        (周方晹)(附图片)
贵州仁怀县茅坝公社的社员们在小麦丰产田里支防倒伏架。
新华社记者  田建之摄


第3版()
专栏:

使用劳力要核算
曾志
我们的农业生产,去年虽然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粮棉总产量都翻了一番;但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大任务。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先算算账。中共广东省委在计算了去年一个劳动力、一个劳动日生产多少斤粮食,今年每个劳动力、每个劳动日应当生产多少粮食以后,提出今年广东全省要努力争取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这是实现今年农业生产的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的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很多,诸如:进行工具改革,提高机械化、电气化的程度,改善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改良耕作技术,提高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加强政治工作,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都可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使每个劳动力和每个劳动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公社和生产队制定生产计划,不但要计算生产多少东西需要多少种子、肥料等等,而且要计算需要投入多少劳动日;还要计算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某种农活,需要多少劳动日。可能有几种做法都能达到目的,这就要选择一种花费劳动最少,而又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的做法。计算时应该通盘考虑整个工作过程,不能只看到一个片断的工作。例如:用粗制的肥料和肥效相同的精制肥料虽然增产的粮食相等,乍看起来好像精制肥料需要多用劳动力,但是在运肥上却能节省更多劳动力。又如,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一时看起来会觉得所花费的劳动对增产是无益的;但是,如果不预防,等灾害发生了再挽救,就要花费更多的劳动力;受了灾害,还会使在培育作物方面所花费的许多劳动成为白费力气。对各项增产措施,都要通盘考虑,仔细核算。经过这样核算,就可以做到合理使用劳动力,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劳动力使用上实行精打细算,中心目的是有利于发展生产。一般地说,单位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所花费的劳动也越少。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本来生产三百斤粮食,只需要十个人工,再增产三百斤粮食,却需要十五个人工,比生产原来的三百斤要多花费五个人工。在这种情况下,是投入增产所需要的这样多人工呢、还是不投入?答复是肯定的,只要有这样多的人工,就应当投入。因为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增产主要还是靠人工而不是机器,能够以较少的人力增产更多的粮食,当然很好;不能,则稍为多花一些劳动力也是值得的。只能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劳力,而不能为了节约,把应当使用的劳动力也不使用。
劳动力使用上的精打细算,主要是为了避免浪费,把劳动力使用得更合理,在力求增产更多东西的条件下,做到少花费劳动力。


第3版()
专栏:

工厂专业制造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四川工具改革质量好成本低
本报成都22日电 四川省在工具改革中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使工厂专业制造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不断地巩固、提高工具改革的成效,保证规格质量,降低成本。通过这一途径,全省要在今年内推广各种新式工具两千万件,滚珠轴承两千万套,把劳动生产率从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
加速农业机械基本建设的速度,大搞农具制造工厂化,建立制造、修配工具的专业队伍,是四川省今年工具改革高潮中的鲜明特点。现在全省已新建起了农具厂、修配厂一万零六百多个,制造了各种土、洋机床四千多台,大型机具八万四千多件,初步为工具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即将到来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创造了条件。今年,全省就要在广大的城乡之间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农业机械制造修配网,实现社有农具厂、队有修配站。现有的农具厂、修配站,目前已按设备情况,逐级分工,安排生产。这样就切实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经常供应。乐至县从去年10月到现在,依靠县农具厂和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制造出了二百三十多台机床和六千多件大型机具,建设和武装了六十一个农具厂,四百多个农具修配站,已经实现了农具小修不出队,大修不出社,基本上建成了全县的农具制造修配网。到现在为止,该县已为农业生产创制、改良了各种工具一百九十种,其中推广的一百五十七种五十二万件工具,一般都提高效率数倍,共节省劳力四千多万个。
各地专业队伍在加紧创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农具、机器设备的同时,还对群众发明创造的工具进行评比定型,适用的采用,基本适用的加以改进,然后绘出图纸,成批生产,普遍推广。许多县农具厂在工具推广以后,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了解使用情况,对社员进行技术辅导,这种把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的作法,不仅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同时加快了运动的速度,提高了工具改革的质量。乐山县紧密结合当前生产,依靠农具厂职工的技术和群众的实践,在最近两个月内,就创制成功了两万件新式工具。
四川省今年在工具改革中,贯彻了创、产、用、管、修、改一整套措施,以确保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执行。这套措施是从去年全省大量制造、推广新式工具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上,使工具改革运动沿着更细更扎实的健康方向前进,克服去年制造多、推广少、普及没有提高等缺点。目前,四川各地的工具生产部门和使用单位正在大力贯彻这套措施,各地农具厂已经或正在建立与健全产品验收制度,做到不合规格的返工,质量不好的不准出厂,出厂的工具包用、包换、包修理。
(李绍伊)


第3版()
专栏:

精心培育茶园桑园
力争茶叶蚕丝产量超过战前
据新华社讯 茶叶和柞蚕茧要力争在今年超过战前的最高年产量,桑蚕茧要力争翻一番左右。这是最近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茶叶、蚕丝生产会议提出的生产指标。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出产茶叶和蚕茧的国家。但是,解放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茶业和蚕业就已日趋衰落。以致1949年茶叶的产量仅八十二万担多点,桑蚕茧不到六十二万担,柞蚕茧不到二十四万担。解放以来逐年恢复,但都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最高年产量的一半。主要原因是茶园和桑园的垦复和发展,都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事。
1958年大跃进中,茶叶比1957年增产了27%,桑蚕茧增产了19%,柞蚕茧增产了27%。全国茶叶和蚕业生产会议认为,1958年的跃进不仅表现在产量方面,而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都为今年更大跃进打下了基础。
会议认为:完成今年跃进任务的关键,是照农业八字宪法的要求加强对茶园和桑园的培育,力争实现大面积高产。茶叶方面当前要突击抓春茶,以后还要抓夏秋茶的采制。桑蚕方面当前要大抓桑园施肥和饲养春蚕,首先争取桑叶和春蚕高产,保证春蚕完成今年跃进指标的60%以上;然后广泛地推广饲养夏秋蚕,推广快省养蚕法和革新养蚕技术。柞蚕茧方面要大力垦复柞坡和发挥柞坡潜力,大量放养。
为保证实现今年的大跃进,会议还通过了给全国人民公社的关于茶叶生产的八项倡议和蚕茧生产的十项倡议。会上,江苏省代表还提出要与浙江、四川和广东等主要养蚕区开展竞赛。江苏省提出今年的蚕茧产量要追上浙江,超过四川和广东。


第3版()
专栏:编后

可贵的劳动态度
充分的物质准备以及日益高涨的群众觉悟,是实现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跃进的基础。有了去年大跃进的经验,人们的生产劲头越来越高,生产工作也越做越细,可以断定,今年的农业生产必将比去年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前进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最主要的是劳动力不足。
怎样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发表的几篇新闻,对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办法,值得重视。
广东省计划以工具改革为中心,全面合理地调整劳动组织,改进生产技术等,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湖南衡山南岳公社通过工具改革,不仅补足了一百多万个劳力的缺额,反而有余。山西壶关县李天柱勤勤恳恳,实干巧干,去年一年做了六百多个劳动日,一人做活顶两个人;现在全县正开展着“人人学习李天柱,个个多做劳动日”运动。所有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解决劳力不足的有力措施。
这里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李天柱爱社如家的风格和主人翁的自觉的劳动态度,这是发展生产、战胜困难的最根本的条件。人是生产中最活动的因素,一切生产工具要人来创造,一切劳动组织和制度也要人来建立和改进,因此只要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什么困难也可以克服。
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群众运动的基础上,李天柱式的人物将在各地大跃进的运动中普遍出现。


第3版()
专栏:

全面贯彻棉花增产十项措施
湖北猛攻“播种关”
本报讯 湖北棉区农民全面贯彻十项增产措施,大攻“播种关”,力争实现全省棉花亩产籽棉千斤。据有关部门估计:由于各地准备工作进度较快、质量好,今年棉花播种期可望比去年提早一个节气左右。
湖北省棉花增产的十项措施是:肥、水、光(通风透光)、保、早、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全、土、种、密,而播种又是贯彻这些措施的首要关键。为此,各地都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深耕肥足播种好。棉花高产区的麻城等县,根据十项措施和本地经验,已订出具体的增产措施和棉田操作规程,特别细致地安排了播种期技术标准,并将操作规程和播种、管理责任下达到组。黄梅和锺祥两县,通过技术夜校和短期训练方式,已训练能掌握十项措施的植棉能手,就有三万多人。
去年获得平均亩产双百斤皮棉的荆州专区,今年的播种质量要求得更高。全区准备播种一百万亩左右的高矮作物间作的棉花,这种间作能使棉花株行开阔,通风透光,合理利用水、肥营养。这个专区还开展了消灭越冬棉虫的运动,要求作到“先天无病害”。
最近,全省籽棉千斤丰产竞赛已经形成高潮,许多县和人民公社纷纷把棉花的增产指标和措施进一步加码。许多县大搞大面积高额丰产,要求棉花丰产田占全县棉田三分之一以上,每亩密植四、五千株左右,早播七至十天,棉田管理做到园田化。(徐士杰)


第3版()
专栏:

高垅栽培阳畦育苗
城安镇公社改革种棉技术
本报讯 河北磁县城安镇人民公社,掀起了种棉耕作制度大改革的高潮。改革中心是大搞高垅栽培和阳畦育苗法,以解决在密植情况下的通风透光和促使棉花早熟问题。
城安镇人民公社今年要种十万亩棉花,计划平均亩产籽棉比去年提高一倍多到二倍。其中五万亩五个大面积高额丰产方,计划平均亩产皮棉一千斤。公社党委普遍召开农业技术干部座谈会,对历年来棉花增产的情况作了认真的分析。过去,每年播种棉花都在4月5日左右,开花期正是雨季,加之,大部分棉田地势较低,容易积水,使棉花减产。因此今年决定采用高垅栽培和阳畦加温育苗移苗法,并提前一个月播种。目前,各管理区、生产队和社员之间开展了夺红旗的竞赛。


第3版()
专栏:

调运种籽 传授技术
云南新老棉区协作生产
本报讯 云南省老棉区大理白族自治州根据“一盘棋”的精神,协助新开拓的棉区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发展棉花生产。
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相毗邻,同属于亚热带地区,有着发展棉花生产的良好条件。但是过去,由于耕作技术落后,有时连籽种都收不回来。去年全州棉花平均亩产皮棉只有十斤左右。今年,全州计划播种棉花十一万亩,单位面积产量要提高到皮棉五十斤,增产的主要措施在于更换品种和加强技术指导。大理白族自治州今年虽然种棉任务繁重,仍然千里迢迢调运了二十多万斤优良棉种支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并抽调一百名植棉能手去进行技术指导。     (田良耕)


第3版()
专栏:小常识

小常识
棉花高垅栽培法:在深翻的土地上培土打垅,一般垅高八寸,底宽三尺,顶宽二尺,沟底宽五寸。这样,每垅上面可种行距一尺二寸的两行棉花,两个高垅之间棉苗的行距是二尺三寸。垅沟通渠道,既可浇水,又可排水。
阳畦加温育苗法:在地面上打一个高三尺、东西长六丈、南北宽三尺、座北朝南的簸箕形的半围墙,然后在围墙向阳的土地上,翻五寸深,作为温炕,温炕的下边,挖一个用棉柴棚顶的“二龙戏蛛式”的过热道,中间打一个直通过热道的烧火道,作为烧火用。这样就把一百斤细土和一斤过磷酸钙、四十斤马粪粉、一斤硫酸铵加水混合成泥作成的营养钵,放在温炕上,种下棉籽,用草帘盖上,每天烧三次小火,经常洒水,保持地温在十五度左右,几天之后,棉苗便出土生长起来,可移栽到棉田高垅上。


第3版()
专栏:

广西争取三年内用棉自给
本报讯 历史上很少种植棉花的广西僮族自治区,今年计划种植二十万亩,并决定在三年内逐步做到棉花自给。
去年12月,自治区有关部门已陆续从湖北、辽宁、江苏等省调入大批岱字棉十五号、关农一号棉种。为了解决种棉的栽培技术问题,各地分别组织了现场会议和训练班。玉林、柳州、梧州、南宁等四个专区共训练了三百四十一人;南宁专区举办的植棉训练班,特从河南新乡专区和安阳农业科学研究所,请来一批富有植棉经验的棉农和技术干部,传授种棉栽培技术。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着手种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3版()
专栏:

他们走在计划的前面
——记南岳人民公社工具革新的成效
本报记者 周荣
田间即景
3月,湖南省衡山县春耕已进入了繁忙的阶段。前几天我访问了这个在我国五岳之一的衡山脚下的南岳人民公社。
进入公社纵横数十里的地区,宛如置身在一个万马奔腾的战场。积肥、运肥、沤肥、培育春收作物、精犁细耙的春耕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社员们在劳动中使用的很多是经过改良或新制的新工具,正向春收作物田里送肥的是数以千计的板车、土火车、鸡公车。青年社员胡文宣,推了八百斤肥;后面一串青年人,推的比他不相上下。
步过田垅,很多社员正在加高氹沿、翻氹。看到他们使用的都是一种新式的木制“打沟翻氹器”。一人在前拉索,一人在后操作。社员们说,这比原来要提高工效两倍。果真,我在田边停留还没有五分钟,他们就搞好了一个氹。
在水田里,这里也普遍推广了一种运肥的新式工具,叫做“污船”。社员李春汉把三担肥装入污船里,用力一推,污船像脱弓的箭,“哗”的一声从田边滑到了田中。在二十丈长的水田中,从这头到那头,只需推两下就到了。社员叫这为“水上梭”。
从田垅直朝山坡走去,见山上有一百多人在积肥,却不见人运肥下山。仔细往前边一看,空中架有一条运肥索道,从山头到山脚,还有两条土木混制的滑溜槽,槽有丈把宽,槽圳两尺深,槽底是光滑的木板。正注视中,山头上几十担肥,一下就从槽子里流到了山脚边的田里。社员们兴奋地告诉我,有了“索”和“槽”,肥料再多也不用人运了;一百个人从山上往下挑,还顶不上一个槽运肥的那么快、那样多。
在那两个山坡狭窄、弯曲的山道,以及从田边到田中心等地方,都用凳子、木头架起了桥,可以直达,社员们称此为“天桥”。有了它,使人少走了很多的路。九关桥队在一条弯曲的山道上架起了天桥,原来绕道四里,现在只需走一里。一群挑着重担的社员,走在天桥上笑逐颜开,都说这确是“天桥”。
我站在高山上俯视田垅,亲眼看到了巧干苦干的人们,他们在春耕中做出了多么大的成绩:六万亩水田里,肥氹星罗棋布,每亩打上了星子氹五至七十个,共沤上了氮磷钾优质混肥六百担;九千亩春收的油菜和麦子,长得又浓又密又高,油菜田里开满黄花,真是花香十里。社党委会的同志曾经告诉我:“全凭群众性的工具革新赢得了劳力。”此刻,我对这句话更有深刻的体会。
这个公社在春耕中展开了工具革新运动,共推广了车子八千部,山头运肥流槽四百九十三条,天桥一万处,污船千多个,打沟器七百八十二个,空中索道五十三条。就是这些工具,帮助公社出勤的一万一千个劳力,每天做了三万五千到四万个劳力的事,平均提高工效两倍多。原来计算从2月初到4月底止,春收春播共缺劳力一百一十万个;通过工具革新运动提高工效后,现在已经提前多做了二十万个劳动日的农活了。
因地制宜革新工具
要问这个公社工具改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效果呢?还得提到公社的党委会。那是元月下旬的一个春夜,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文贵,坐在办公室,专心在思考和分析自己几天来在检查备耕工作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他一时高兴,一时又锁着双眉。这到底为什么呢?
原来,他在检查中看到,社员们正根据“八字”宪法和保证稻谷亩产三千斤指标的措施和要求,拼命苦干。这是他高兴的原因。但想起群众在生产中苦干的多,巧干的少,根据生产进度,屈指一算,从2月初到4月底插完秧为止,六万多亩田的春收春播共需工二百二十万个,全公社一万一千个劳力只能出勤一百一十万个劳动日,足足相差一半。于是,他又锁起了双眉。
他锁眉,并不是表示畏缩,而是在深思熟虑地谋划解决劳力奇缺的办法。想来想去,主要的办法还是有成效地把工具革新普遍搞起来。
第二天,刘文贵、刘作明、刘威风三个公社党委书记,来到了师古桥大队,邀请了大队的总支书记、大队长、木工、社员十多个人,一边从田垅走向山坡,又从山坡走向田垅,一边察看地形特点,一边根据这个队的特点想出了工具革新的办法。当天下午,书记们和社员们就架起一华里长的木火车木轨,木匠连夜赶制了一个土火车箱,第三天开始推肥,一个中等劳力一次推了十八担,而同等劳力只能挑一百二十斤。旁观的社员,个个拍手称好。接着,用竹子做成一种轻巧灵活、能推三五百斤重、适于走田垅的鸡公车,又在山上创制了提高工效百倍的运肥流槽,肥多的山头上架起了空中索道,弯路、山沟、两坎之间架起了直达的木桥,打沟氹翻氹也创制了“打氹翻氹器”,水田还推行了污船运肥。几天中,师古桥队能革新的工具都革新了,全部使用了起来,工效显著提高了。公社党委立即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十五个大队的党支书、队长、社员、土技术员一百多人都参观,当场进行了表演,同样的几种工具作了比较,当场定型。队长、支书和代表们回去后,工具改革运动就迅速开展起来了。
各队都因地制宜地革新工具,山区的队着重多挖山头溜槽,架空中索道,架天桥;平地着重推行了土火车、鸡公车;水田运肥污船和打沟翻氹器,普遍推广。公社三个农械厂和十六个大队的修配站,根据定型的式样,日夜赶制。这样,工具革新又快又好,制出一件就使用了一件。
全公社春耕中缺少的一百多万个劳力,就是这样依靠群众性的工具革新解决了。
更大高潮在前边
群众性的有成效的工具革新运动,不仅解决了春耕中的劳力不足问题,而且为下一步田间管理革新工具作好了准备。我访问公社党委书记刘文贵同志时,他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他告诉我,在大搞群众工具革新时,从社党委到生产队的党支部,都成立了以书记为首的工具革新办公室,打算把工具革新坚持到底。同时,又有意识的培养了敢想敢做会使用工具的一百一十多个土技术员。通过这次运动,全公社已有九千多个劳力成了推车能手,还修了公路和大车路三十华里,田间车道一千多条,这都是为下一段革新工具作了准备。
在这个基础上,公社初步计划在下一段生产中,再革新具有普遍性的工具五到七件,能节省劳力一百万个左右。一百一十个土技术员,在各大队党支书的亲自指导和帮助下,正积极设计和试制各种模型。九关大队土技术员李唤民和党总支书赵少峰,正在研究试制新式杀虫喷雾器、快速锄草中耕器、水田旱土两用播种器,公社技术革新办公室主任杨新生也正在改制一种新式轻巧的插秧机。一个更大的工具革新高潮正在形成中。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万能接泥器
辽宁海城县马风人民公社王振甲打井小组最近创制了一种山地打井用的“万能接泥器”,使山地打深井速度提高十四倍。这种万能接泥器是根据山区土层薄、地下砂砾大、卵石层厚的特点设计制造的。它使用起来很方便,在打井扩眼时,只要把“万能接泥器”吊在打井锥下面一公尺多的地方,就可以把打井时脱落的泥砂、卵石全部接住,装满后便随打井锥一起提上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凿井速度。
陶轨运肥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子午人民公社烧制陶器轨道成功。目前,公社田野上已铺设起第一批陶轨,运肥斗车在轨道上往来如梭,效率比过去人背肩挑提高十七倍。这种陶轨是公社里陶器厂的工人在党委具体领导下烧制出来的。方法与烧制其他陶器一样。它省钱又坚固,据试验,重达五百公斤的肥料斗车在上面来回推运,陶轨丝毫没有受到损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