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钢都之春
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 谷正荣
时间过的真快,屈指一算,我在钢都已经度过了十一个春天。
1948年2月19日,春节刚过,钢都从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解放了。次日早晨我随着机关进入鞍山,那时的情景是:车马绝迹,人烟寥寥;屋塌房漏,窗破门残;高炉破碎,机器坏完。街上,很多面黄肌瘦的人群,以含着泪水的笑眼,注视着解放军和工作人员。当时,敌人曾经这样的讽刺和挖苦我们说:“十年、二十年,让他们永远在高炉旁边去种高粱吧!”可是,钢都,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抚育下,一日千里的成长壮大起来了。1949年7月9日,第一炉铁水,像是滔滔不绝的红泉,汹涌澎湃的向下喷吐和倾泻,第一次染红了祖国的天空。
十一年过去了。钢都的面貌早已完全焕然一新。十座高炉犹如十个摩天巨人耸立云霄;二十四座平炉整整齐齐的排成三行。东鞍山顶端的两座山峰早已不见,密如森林的烟囱布满地面。白天,一片云海荡漾;入夜,满天红光闪闪。特别是经过了惊天动地的1958年,来到了万花似锦的1959年,十五万钢铁大军,正以更大的雄心和壮志,更大的干劲和跃进,装点着1959年的春天。敲起跃进鼓,吹响迎春号,拔步跨天岭,展翅大飞跃。
矿山上的春光来得早:东鞍山矿在春节第一天就出现了日产矿石一万八千二百吨的高产纪录,上半个月增产矿石六万余吨。“二月二,龙抬头”,大孤山矿就在这一天高产矿石三万二千二百吨。这叫做:春雷一声响,高产数万吨。
那顶天而立的十个钢铁巨人,入春以来,就都在摩拳擦掌、修容整装,为生产更多的钢铁而备战。二号高炉1月份出色地超额完成计划15%,夺得了全厂冠军,正在和荣获1958年冠军的九高炉比武。2月上半月二高炉完成计划一百零六点六,九高炉完成计划一百零五点三五,一场高产优质的友谊赛,正在辽阔平坦的跑道上进行。号称高炉王的十号高炉,独自立在两排高炉的最前面,显得更加魁梧,入春以来精神焕发,在2月15日创造了投入生产以来日产二千一百八十吨的最高纪录。现在正以更大更快的步伐向前迈进。
直接为钢而战的炼钢工人,更是干劲十足,志气昂扬,都表示要在为一千八百万吨钢的大战中,打个最漂亮最出色的仗。三座青年号平炉——青年友谊炉、青年团结炉、青年二十号炉,又在16日的全鞍钢青年积极分子代表誓师大会上,提出新的战斗口号和措施,把青春的活力,全部献给党。春光无限好,钢花更鲜艳,力争大跃进,优质又高产。
春风吹动着轧钢机,分秒不停地演奏着美妙动人的音乐。第一初轧厂掀起了高产优质大战,在大年初一头一天,就夺到了“一厂变两厂”的第三次突破日产万吨大关的最大胜利。第一、第二两个中板厂,是一老一新的姊妹厂,在提前完成1月份的生产任务后,乘胜前进,越跃越高,2月上半月又都奏了凯歌。第一中板厂更是出色,经过长期钻研苦干,解决了最根本性的轧机晃荡问题后,越干越起劲。为此,工人同志特题了一首“老厂新气象”的贺诗:
老厂又出新气象,年初打了大胜仗,
春暖花开无限好,再争二月红满堂。
2月22日,是钢都入春以来最红火热闹的一天。标志着钢都人民永远走向胜利的“胜利广场”上,聚集着数万坚强勇敢、久经锻炼的钢铁大军。春风摇动着万面红旗,在暖和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多彩。从红色的人的海洋上,从矿山、冶炼、轧钢……各个阵地上,唱出了响彻云霄的战歌,发出了震撼山谷的誓言:坚决保证提前完成今年的艰巨而又光荣的钢的生产任务!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向毛主席献礼!
鞍山,祖国的钢都,这儿也永远是百花盛开的春天。你看那排山倒海的冲天干劲,你听那震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豪迈动人的嘹亮歌声……啊!说她是日日如过年,处处是春天,一点也不夸大。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光更秀丽,春色更媚人罢了。


第8版()
专栏:

我们创造幸福
孟万昌


第8版()
专栏:

打响连珠炮
——上海工人的豪言壮语
如果我们每个人用同样的时间生产出十倍、百倍的产品,那么,祖国就能更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就等于缩短了到达共产主义的路程。
(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
子 池正岭)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一定要打响连珠炮。
(第一机床厂工人)
全国一盘棋,就是我们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至每一个工厂,就像棋盘里的每一个棋子一样,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首先保证重点建设过关,才能实现更大的跃进。
(锻压机床厂 陈逸诚)
个个动脑筋,人人出计策,时刻不忘提建议。为了提高生产力,人人都要献妙计。
(电缆厂技术员)不怕任务加又加,咱们工人妙计多;大伙脑子转一转,霎眼定额跳几跳!
(第一制药厂 李成荣)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国棉一厂工人)机器不加油,容易损坏,人不学政治,思想会生锈。
(试剂厂工人)只有旧思想,才有旧机器;有了新思想,没有旧机器。
(精业机器厂工人)


第8版()
专栏:

春雷动战鼓响
江西萍乡煤矿 王崇鼎
春雷一声,大地回春,在高坑矿矿井里,更大跃进的战鼓却擂得比春雷更响。
是谁第一声擂起这一场为煤而战的战鼓呢?就是回采三区的青年共产党员、曾被称为采煤能手的曾大舜。人们该会记得,去年的春天,也是他第一个擂起竞赛的战鼓,首创一班产煤九十八点二吨的新纪录,在全矿掀起了一个追赶曾大舜的生产热潮。今年,曾大舜虽已担任生产组长了,可是,想不到这第一声战鼓又是他擂响的。
那一天,曾大舜早上四点钟就到了井口进班室,他拿定主意,一定要向区长要求一下:让他拿起风镐,亲自采一班煤。值班区长彭祖生来了,曾大舜很恳切的说:“今天我要求担任一个风镐采煤工,采一班煤和大家比比武。”彭区长考虑了一下,点点头说:“行!你打算采几根杠子呢?”曾大舜说:
“我就采二十根杠子吧!”在进班会上,彭区长把曾组长要求采二十根杠子和大家比武的事介绍了一遍,即时,进班室里响起了一片争先恐后的宣布战斗计划的声音,它预告着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进班汽笛还没有鸣,人们就拿着工具匆匆下井。曾大舜一进班,就拍拍拖料工梁石生和铲煤工周明杰的肩膀仔细叮嘱了一番。梁石生说:“你放心采吧!我们保证配合!”曾大舜拿起风镐,就向煤层猛扑过去,他采用了从上而下的采法,采完一根杠子,就架起一个棚子。时间过去一半,曾大舜恰好采了十根杠子。可是,他又变更了计划,要采二十四根杠子。
到出班的时候,曾大舜终于采完了二十四根杠子,产煤一百一十吨。
竞赛并没有结束。曾大舜擂起今春第一声战鼓后,战鼓越擂越响了。第二天,共产党员李文义比平日来得更早,他想:“曾组长都这么大的干劲,拿起风镐一班采了二十四根杠子。我们天天拿风镐的人反落在他后面,这还行?一定要在今天赶上他!”他选了几根又长又尖的风镐钎子,和几个小工提前下井了。这天,他运用循环作业的办法,真的采得更快,小工段福林和林义生,手不停歇的铲着煤,连腰都没有伸一下。下班时,李文义采完了二十七根杠子,产煤一百二十吨,超过了曾大舜。
风镐工杨友才,看到李文义超过了曾大舜,心里很不平静:“人家能超过,我同样是两只手,为什么不能超过?”他下定决心不但要超过曾大舜,而且要超过李文义。第三日,他同小工林文金和曾现文商量好,利用上下交错采煤的办法,做到了小工八小时都有煤铲,两下互不窝工。但是,这天因为工作面条件有些困难,只采到十八根杠子,产煤九十吨,没有赶上曾大舜和李文义。
革命的干劲是越鼓越足的,杨友才虽然还没有赶上曾大舜和李文义,可他并没有泄气,下定决心要赶上去。现在,不仅是杨友才要赶上李文义,还有更多的风镐工也都立下了这个壮志雄心。今春的雷声刚动,战鼓刚响,矿井里的战斗还只是开始,到底谁是竞赛中的被追赶者,现在谁也不敢说,只有让这些永远被称为英雄好汉的煤矿工人自己来做答案!


第8版()
专栏:

再建一座水力井
中共开滦唐家庄煤矿委员会副书记 王力争今年跃进花更红,唐家庄矿气势雄,国家安排工业化,乌金生产作先锋。水采水运水提升,再建一座水力井,材料不当伸手要,设计施工自担承。二月中旬动了工,迎日送星齐劳动,红旗招展工地上,大战五周定落成。新生蛟龙投生产,翻江倒海力无穷,水采产量再翻番,国家计划早完成。(注)开滦唐家庄煤矿现在积极建设第二座水力化矿井。


第8版()
专栏:

厂报上的消息
李学鳌墨迹未干,油香扑鼻,一张刚出版的铅印小报,在工人手里传递。短小的文章,醒目的标题,鲜明的思想,动听的字句,像一支最响的喇叭,向人们宣告大跃进的最新消息;昨天谁领先?今天谁第一?哪组乘火箭?哪组坐飞机?他为什么落后了?你怎样帮他赶上去?人人是采访的对象,人人又是记者、编辑。厂报上的消息,是最强的火炬,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是它燃烧得车间内外,喷着一片腾腾热气!厂报上的消息,是最红的红旗,在春暖花开的春天,是它给人们脸上,扬起永不散落的欢喜!墨迹未干,油香扑鼻,一张张刚出版的铅印小报啊,在工人手里传递,传递!


第8版()
专栏:

柴达木春讯春风远度玉门西,冷湖油香飘千里,昆仑山下油成海,万千乌龙逐浪飞。
——冷湖誓把马海变油海,也像江河向东流,今日滩头活气田,油海岸边创绿洲。
——马 海白天遍地人,夜晚满山灯,红旗迎风飘,高炉连成群;山上飘铁花,地下采乌金,鱼卡好地方,风光迷煞人。
——鱼 卡踢翻祁连找油海,劈开昆仑寻万宝,快马加鞭乘火箭,天安门前传喜报。
——昆仑山


第8版()
专栏:

包钢人(外一篇)
于俊
每当我写信,信的末尾都要带上这三个字:“包钢人!”包钢人!这是多么美丽的名字!
每当我走上白云鄂博铁山,操起风镐或是点燃炮焾,每当我来到包钢工地,用一块块砖头垒起厂房,或是把一桶桶水泥挑上大厦的顶端……我总要想起,我是包钢人!
每当我来到飞转的机床旁,做出一个个光滑的零件,每当我坐在驾驶室,在钢铁大街上飞行……我总是想起,我是包钢人!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它曾激动过多少青年人的心弦。啊!包钢人!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基地,是谁用双手把它立在黄河的北岸! 超武钢,赶鞍钢,勇往直前!包钢人!有谁能忘记,那来自全国各地的包钢人!
这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像磁石一样吸引每一个人的心!
辽河水
这事是在三个月前,从北京开往包头的快车里边,一群小伙子高声谈笑,好像还在家里一般。
“你们都是东北人吧!可是去建设包钢?”我笑问身旁的青年。
青年人把我围在车厢中间,让我把包钢讲述一番……。
“我们远离了故土,远离了亲人,建设包钢是我们的宏愿。”
车厢里欢笑一片,像永不停止的辽河绿水,在车厢里翻腾着永不休止的波澜……。
在白云铁山的风雪中,在包钢工地的猛烈的北风里,我不止一次地看见这样的青年。
不!这已经分不出这一群或那一群,一群群都有着相同的特点,要把包钢建成花园一般。
不!这不单单是辽河水,这来自天南地北,一个目的,万千雄心,誓把沙漠的容颜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