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财贸工作要为生产服务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 杨易辰
1958年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空前大跃进的局面。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为财贸工作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财贸工作大跃进,而财贸工作又从分配和流通方面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从这一年财贸工作的经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生产是市场供应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的发展,就不能保证市场的供应。同时,生产和市场又是相互依存关系,市场对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逐步把它确定成为一个公式——从生产出发,作好流通和分配的工作。促进生产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贯彻执行这个公式上,我们采取了三个办法:
一、通过购销活动,价格政策和筹集资金来支援和促进工农业生产,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二、对商品性大的牧副渔业和轻工业产品,财贸部门要主动地配合有关生产部门进行规划,安排生产,签订合同,培养和建立各种类型的生产基地,发展商品经济;三、根据补助不足,示范指导,带动群众的原则,结合采购网点,举办一些与业务有直接关系的生产企业,出技术、出经验、出良种、出干部,以指导群众生产。
在推行这一个公式和三个方法的过程中,曾有人认为这样作是“多管闲事”,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购、销、调、存的业务”。也有人觉得,“配合、支持生产不过瘾”,“小干不如大干”,“搞零星的不如搞大宗的”。我们批判了这两种想法和作法,说明工、农、商,要有分工,有结合,光有生产没有分配和交换,光强调结合的一面,不注意分工的一面是不行的,财贸部门都去搞生产,而放弃流通和分配的手段,放弃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基本任务,其结果必然使经济停滞,使生产陷于瘫痪。同样的,财贸部门只孤立地去搞本身业务,而不参与生产,配合与支援生产,光强调分工的一面,而不注意结合的一面也是不行的。生产和分配,产供销是不可分割的总体,财贸工作本身就是和生产密不可分的,财贸部门结合生产,参与生产,完全可以结合本身业务进行;参与生产,不仅不会影响本身的业务,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贸工作的水平,扩大货源,增加财源,发展财贸业务。
财贸工作的群众路线,同党的其它工作一样,必须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但是,财贸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也有与其它工作不完全相同的特点,这就是因为财贸工作不仅有为数众多的职工群众,而且绝大部分还直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这样,财贸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就具有内部职工群众和外部广大人民群众的两个方面,不仅要充分发动与依靠职工群众,还要发动与依靠广大群众,才能把财贸工作办好。双城县去年第二季度的农副产品采购任务,经过八十天才完成不到30%。后来大搞群众运动,采取突击收购的办法,只十天就超额完成了70%。这一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从推广中我们概括了这样一条经验,即:围绕中心,结合生产,经常收购和突击收购相结合,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在生产资料的供应上我们根据中央指出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方针,提出了“工商协作,武装农村”的口号,并从“二包、三化、十帮助”发展为五包(包设备、包资材、包安装、包教、包修)、五化(牵引化、轨道化、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十帮助,建立起人民公社自修自造的能力。这样就可以逐步使人民公社做到:“小的工具能自造,大的机器能自修”;就可以使生产工具的生产和群众的技术革命结合起来;就可以多快好省地做好生产资料的供应,就可以为逐步实现公社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打下基础。
由于财贸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具有内部职工群众与外部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财贸工作就必须放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加强党对财贸工作的领导,使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使内部群众与外部群众相结合。在这个问题上,常常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基层党委领导干部放松对财贸工作的领导,不问或很少过问财贸工作,使财贸干部孤立的搞“自己的业务”,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基层党委领导干部为了抓中心,抓生产,把财贸干部调离业务岗位,同生产部门的干部一样使用去搞生产。这样做,好像是对中心工作增加了几个人,但却失去整个组织的有力配合与支援,既不利于财贸工作,也不利于生产和中心工作。
国民经济各部门是一个总体,产、供、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在一个总体中有各部门;在一个产品上有产、供、销的过程,这又是必须分别的。又不能分,又要有分,这是对立的统一。针对上述的两种倾向,我们提出了战线分工,战线协作的领导方针,实行既分工,又协作的办法,对解决上面说的两种倾向很有效,对这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也适应。
1958年上半年,我们帮助尚志县总结他们进行规划的经验,提出依靠党,依靠群众,有中心,有骨干,全面规划,全面跃进的方针,解决了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的矛盾。把财贸工作、生产工作拧成一股绳,这样既抓了中心,又照顾了全面,使财贸工作不仅不冲淡中心工作,而且还为中心工作服务,促进了中心工作。同时也结合中心发展了财贸业务。松花江地区,提出了一个口号“下去一把抓,中心带其它,各记一本账,回来再分家”。这种既抓中心,又带其它,全面安排,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领导方法,不论对财贸工作,对工农业生产都是十分必要的。
去年下半年全民大搞钢铁,要求财贸部门大力给以支援。但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去支援呢?一种是挤上前去,积极的支援。另一种是懒汉思想,说“让路”就是支援,借口让路,离得远远的,使“元帅”孤军作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援、让、挤”三个字。“援”,是积极地支援中心,围绕中心,结合生产,不仅支援了中心,同时也把业务开展了,这才是积极的支援,才对生产有利,对中心有利。“让”,是应让的必让。你走大路,我走小路,不是应让的不让,妨害“元帅”走路,也不是一让就躲得远远的不靠边;“挤”,中心是经常有的,生产是根本,大跃进就要发动群众大搞运动,不挤上去财贸工作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不能很好的支援中心。但所谓“挤”绝不是提倡妨碍中心的硬挤,而是善于利用工农业生产运动的空隙,有缝就钻,见空就挤,采取短促突击,搞小运动。这样做,既不会妨碍生产、妨碍中心,还作了很多工作,支援了中心,促进了生产。去年我省中心工作分量比历年都重得多,但我们运用了这种方法,农副产品收购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上年提高了三倍多,各项跃进指标都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无论战线分工,战线协作也罢,无论援、让、挤也罢,这些都证明了必须加强党对财贸工作的领导才行。谁能够既组织战线分工,又组织战线协作呢?谁能够掌握好援、让、挤的时机和分寸呢?谁能够那么适时的抓住生产运动的空隙,挤上来钻进去呢?只有党委才能够做到并做好这些工作。
1959年是苦战三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财贸工作的任务是很繁重的,我们必须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面向生产,依靠群众,发挥财贸工作的纽带作用,为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


第6版()
专栏:

争取主动 面向生产 依靠群众
黑龙江财贸工作有力地促进生产
本报讯 在1958年农业大丰收的同时,黑龙江省又获得了农村商品性生产的大丰收。这个大丰收的成果是巨大的,仅以多种经营这一项,即为黑龙江省农民增加了六亿元的收入,按全省农村九百多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收入就达六十元,它相等于去年一年农村所创造的商品粮价值。
黑龙江的农村遍地都是财宝。在土地肥沃,以生产农作物为主的平原区,不仅获得粮食大丰收,而且农民们还扩大了副业生产的门路,如养猪、养牛、养蜂、种白瓜子等,平均每个农村人口收入达到四十元之多。在土特产异常丰收的山区,每个农村人口,平均收入达到七十元。在草原区资源更为丰富,每个农村人口平均收入竟达到九十元。
农民生产价值六亿元的副业产品,除自己消费外,绝大部分供应了城镇、工矿地区,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据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局计算:去年出口的四十四种土特产品的总值,若是换拖拉机能换一千四百八十架。同时,从农村收购来的废品,又成为工业上有用的原料。人民公社有了副业生产这笔收入,就有更雄厚的资金来武装自己的工业。全省已有十个县用这笔钱装备了公社的电站、机床。尚志县苇河人民公社,利用副业生产的一部分收入,办了五座发电站,购置了十八台制米机,一台磨面机,和七台饲料粉碎机,同时,这笔收入,对活跃农村经济,也有很大作用。它有助于人民公社发放工资,改善农民生活。
黑龙江省财贸部门在组织农民生产和收购这样多的副业产品中,是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统一安排下,使农业生产和财贸工作妥善的结合起来,不仅没有影响中心工作,相反的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财贸部门根据以往几年的经验,采取了从生产入手开展财贸活动,又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因此,积极地扶植农民扩大副业生产门路,并带头示范,采取了“原来没有的品种让它有,少的让它多,生产慢的变快,死物变成活物,自然条件有限的变成人工培育,野生野长的变成家植家养”的措施,试办了各种养殖场、试验站和生产基地。全省有三十九个县市开展了养蚕的试验工作,有的县份还人工饲养了田鸡。各地在发展生产中都组织了专业队,这种专业队在农业生产的空隙上,从事各种活动,而到农事季节繁忙的时候,这些专业队全部投入农业生产。在收购工作上,采取了经常收购和突击收购相结合,专业人员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在野果、药材盛产期,财贸部门的工作人员,同农民一起入山,就地收购,大大便利了群众。在农业生产紧张的时候,为了使财贸工作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既支援中心工作,又保证财贸工作任务完成,就在农业生产的空隙时间里,用群众运动的方法突击收购。双城县采取这种办法,用七天时间突击完成上半年70%的收购任务。中共黑龙江省委及时总结和推广了这一经验,使全省商业职工学会了全面安排工作,充分发挥群众,串空隙、挤时间分项分段突击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使财贸工作和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附图片)
成包的大豆正在装车外运 新华社记者 刘景园摄


第6版()
专栏:

帮助工业部门解决生产困难
哈尔滨工业器材公司收购地方产品额增加十八倍
本报讯 哈尔滨工业器材公司的党组织在发动职工总结1958年跃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论形势、谈任务、查思想、鼓干劲,掀起了以支援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购大销红旗竞赛运动,由于职工干劲冲天,苦干和巧干结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帮助工业部门解决了钢铁原料五千五百五十吨,各种机器设备一百二十台、工具一万二千多件。使许多工厂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原料、设备、工具的难关。这个公司也扩大了商品货源,1月份的收购地方产品额比去年同期增加十八倍。为全年工作打下了极为有利的基础。
从年初开始,该公司党委在研究分析了今年生产资料商品需要和货源情况之后,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更大跃进的新形势,针对当时在某些职工和干部中存在的思想障碍,采取召开工商协作会、商店干部会、职工大会、小组会、个别访问等形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反复辩论,边辩论边实践,批判了那种认为:去年地方工业产品和原材料挖光了,再挖也没有多大油水的“潜力到顶论”;多了也怕,少了也怕的“机械平衡论”和“搞运动也运动不来货”等右倾保守思想和畏难情绪,使职工们明确了商业部门只有从生产出发,培植货源基地,把工业的困难,看做本身的困难,才能够争取更多的商品货源。
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该公司在原来一百五十名采购人员的基础上,调兵遣将,抽调了有党团、工会干部以及各类人员参加的四百名采购大军,分赴各厂各县,做到厂厂有专人,县县有驻在员,并且采取了每日一碰头、三日一检查、五日一交流经验、十日一评比的方法,使运动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地猛烈地向前发展。
这个公司的职工们给自己规定了很艰巨的任务,作为奋斗目标:地方没有的产品让它有,产量少的使它多,质量次的叫它好,价格贵的让它贱。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帮助工厂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如:工业大学避雷器厂因缺少钢丝,生产发生困难的时候,电工商店就组织了六名人员,从四个单位找到七百公斤,解决了生产的困难。某些工厂由于国家调拨原料未到,生产急需原材料的时候,他们就采取为工厂承揽加工的办法,解决了原料上的急需。如:哈尔滨制钉厂、太记工厂等都是采取这种办法解决的。有些工厂因为急需部分设备、工具,该公司就积极组织人力东奔西跑帮助解决。
哈尔滨工业器材公司职工在工作中充分运用了商业部门“眼宽、腿长、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当好“红娘”,发掘各方面的物资潜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作会,组织工厂与工厂之间的物资调剂,解决了此多彼少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苇河商业部门积极促进公社发展多种经营
公社生产和商业购销齐跃进
本报讯 黑龙江省尚志县苇河人民公社商业部门采取各种办法促进公社多种经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商业购销工作,商业购销工作又反转回来保证公社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58年这个公社多种经营的总收入达到三百二十二万多元,按全社农业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有二百多元;今年,公社商业部门又已经和十九个管理区、十三个专业队订了合同,收购额达到四百二十九万元。
苇河人民公社位于山区,采山、狩猎、养蜜蜂、种果树和饲养家畜、家禽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商业部门从发展公社生产出发,在促进公社多种经营方面采取了各种办法。去年入秋时候,供销社的两名主任带领八名干部和老农一道进入深山老岭,勘察副业生产资源,发现了十余处有大量贵重树苗、树籽可以采集,成为去年公社采山的一个重要项目。这项勘察,使采山项目在原有一百二十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六十多种。在公社挖塘迭坝大修水利中,商业部门从各地采购进货二十五万尾鱼苗,全由公社放养起来。最近他们又购进大批的种猪、种兔,增加公社家畜饲养的生产资料。而在公社多种经营到了生产旺季,商业部门除积极作好大宗产品的统一收购和外销工作外,还积极组织群众性的分散收购,把镇市里的理发员、商店营业员、饭店和旅馆服务员、供销社采购员和公社畜牧员组成“五大员收购小组”,分片深入山村,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登门收购分散生产的副业产品。
苇河人民公社的多种经营已经发展到一百多种,仅是常年生产的就有“十大养”:养猪、养马、养牛、养羊、养禽、养鱼、养兔、养蜂、养蚕和养蛙。有“十大种”:种菜、种果树、种草梅、种山葡萄、种人参、种平贝、种黄烟、种大麻、种白瓜籽和培养蘑菇。而发展多种经营的结果,不仅提高了社员生活,更为公社工农业生产增加了雄厚的力量,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商业部门根据公社发展生产的需要,使用公社多种经营的收入,仅在1958年内,就为公社开办了铁木农具厂等七个中型工厂和建立了六处小型水电站,购买了两台拖拉机和一百多部旱田除草机、四十多部水田播种机,以及各种农具,双轮双铧犁五百多件。使全社的工业比重由原来的5%提高到30%,从而使全公社基本上实现了照明电器化、加工机械化。


第6版()
专栏:

过去外地支援 今日支援外地
黑龙江蔬菜生产自给有余
本报讯 黑龙江广大城乡人民,在去冬今春漫长的严寒季节里,也像祖国的江南一样,能吃到大量的鲜菜。历来依靠外地支援蔬菜的黑龙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调运出大批蔬菜支援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等大城市和工地矿区。
过去,人们总认为黑龙江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生产蔬菜困难,无法自给;就是生产多了,也难以储存和保管。因此,认为每年冬春蔬菜供应依靠外援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旧的观念改变了。黑龙江的商业和农业部门,通力协作,大抓蔬菜“种”“收”“储”“销”等工作。农业部门扩大了蔬菜播种面积(比1957年增加六十四万公顷),增加了施肥量,加强了技术指导。商业部门也在主要蔬菜生产地区,都派有专职驻社干部,根据市场需要,有计划的培植货源,分期组织上市。有的商业部门还组织人力为蔬菜公社抢种、送粪、施肥。各地蔬菜人民公社也通过搞试验田、组织参观等办法,消除了“怕种蔬菜风险大”等顾虑,大量试种了洋葱、窝笋等蔬菜,还扩大了温室、温床生产的面积。这样,虽然在秋季蔬菜遭灾的条件下,全省蔬菜还全面大丰收,产量比1957年提高了一倍多。
各地在党委领导下,全民动员,组织各种力量对秋菜进行了抢收和储存工作。去年全省仅八个城市统计,共组织和动员了干部、学生、工人和街道居民等就有一百多万人次,车辆二十五万次,经过十多天苦战,就抢收了二百多万吨蔬菜。
为了把蔬菜保管好,各地商业部门还根据蔬菜生产时间短,冬春全靠储存秋菜供应的特点,采取了谁种谁储、谁吃谁储、谁供谁储及按照需要储足留够的办法,组织分散储存,去年全省八个城市储存蔬菜即达四十多万吨,保证了这些城市冬春蔬菜供应。另外,各地还大搞酱、干、碱菜等,以利蔬菜保管。在蔬菜供应上,各地商业部门除设立供应点,做好经常的供应外,还组织机关、工厂、团体等伙食单位和各地蔬菜公社直接挂勾,供应蔬菜以减少流转环节,减少损失。
黑龙江省商业部门正在规划1959年蔬菜工作。现在,各地已着手培育和播种春菜,温室和温床里也正生长着各种新鲜的细菜。今年大量春菜将能提前在“五一”节前上市。 (宋云仓)


第6版()
专栏:

黑龙江土特产
飞龙
听名字飞龙像是会飞的猛兽,其实它是和草原森林里常见的沙半鸡那样大小的一种飞禽。它生长在我国最北部的黑河地区呼玛县和逊克县一带。飞龙肉是名菜之一,是吃火锅的珍品,摆在餐桌上的火锅里的开水翻滚了,锅底(各种作料)和用刨子削得纸一样薄的猪肉和羊肉下过之后,锅里就冒出了很多泡沫,这时放上飞龙肉,火锅的味道非常淳厚鲜美,成为珍贵的佳肴。清朝时,逢年过节都要这里人民以飞龙肉作为贡品;现在则成为人民自己所享受的东西了。
罕达犴
罕达犴是大小兴安岭林区稀有的动物,样子像牛,但比牛高大,善跑,喜欢吃嫩柳枝。犴不伤人,对人也没有特殊的恐惧,当它看到人时,常常站下看看再跑,因此,猎取较为容易。犴皮可缝柔软的长统靴,当地人叫它“翁得”,配上毛皮袜子,穿起来又轻便又御寒。犴肉像牛肉一样的好吃。鄂伦春猎人除吃犴肉外,还晒成犴肉干,留作打猎时食用。犴鼻子是一种名菜,可溜可扒,味道鲜美。
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又名鲑鱼,是黑龙江的特产。这种鱼的形状很像一个纺锤,是鱼类里异常美丽的一种。体长大约三尺,头部带翠色,背部呈蓝灰色,并有黑色的斑点,腹部是银白色的,它的样子有一点像鳟鱼。
大马哈鱼肉味鲜美,是熏制罐头的佳品,盛产大马哈鱼的黑龙江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沿岸的居民,还用它包饺子吃,大马哈鱼籽和一般鱼籽不同,它几乎有鱼干油丸那样大,粉红色,非常好看。这种肉生食、熟食都可以,营养很丰富。
金线蛙
金线蛙是黑龙江的一种特产。它是田鸡的一种,因为背上有金线故名叫金线蛙。从金线蛙身上榨取的油,是贵重的医药材料和营养滋补品。
金线蛙本来是野生的,河沟、泡沼到处都是。去年许多县的人民公社,已把人工饲养金线蛙作为一项新的副业生产内容。
尚志、五常和穆棱等十多县,就饲养了二千多万只金线蛙,每年可提取十万多斤油。这项副业生产收入相当可观,如尚志县苇河人民公社,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管理办法就饲养二十万只金线蛙,一年增加收入就达一万四千多元。
紫貂
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貂就是三宝之一,多产在大、小兴安岭森林里,是举世闻名的珍贵毛皮。貂的绒毛非常细密,柔软,光泽美丽,颜色黄黑或带紫色,故名紫貂或黑貂。紫貂尾巴很长,绒毛也最多。相传在汉朝的时期,曾用紫貂的尾巴,作为高官佩带的冠饰。
貂皮具有高度的防寒能力,如果用貂皮包上一盆凉水,放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气温下,一天也不会结冰。貂皮多半用做大衣领子,或用作妇女帽子的装饰品。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为了发展紫貂的生产,已经开展了人工饲养。去年在宁安县横道河子和阿城县玉泉等地就饲养了大批紫貂,已经生了许多小紫貂了。(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三八”妇女饭店
本报记者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苦干加巧干,行行出奇迹:这里创造一种什么机器,把原来手工操作机械化了;那里又在机器上装置一个什么部件,就能使它变成了高效率的自动化。可是,在人们常来常往的饭店能不能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呢?最近,在哈尔滨繁华的靖宇大街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家饭店,它从切菜、蒸馒头、包饺子到给客人送饭菜等,几乎全部是用机械。这就是由几十名妇女经营的“三八”饭店。
大凡一件新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正因为这样,这家饭店每天往来吃饭、参观、访问的人,川流不息。记者也怀着新奇的心情,来到这家饭店。
你们看过杂技团表演的“空中飞人”吧?但我相信你们没有看过“空中飞菜”。这个精彩的节目却出现在这家饭店的餐厅里。这个饭店的餐厅和别家没什么两样,穿戴着洁白衣帽的服务员,殷勤而又热情地接待顾客,送茶倒水。但当你点完了菜,一杯热茶还没有喝完,只听得天花板上发出“咝咝”的响声,仰脸观看,只见一个圆形的木盒沿着顶棚特制的轨道迅速地滑行着。当滑行到临近餐桌的地方,木盒的两扇浮白色防尘盖缓缓张开,里边盛着热腾腾香喷喷的菜。饭店把这个玩艺叫“空中滑行送菜机”。它比服务员在人群中跑来跑去送菜要快得多,有时菜送到桌上盘里刚烹炸出来的菜还发出“卡巴、卡巴”的声音。有些知道底细的老顾客,兴致勃勃地向人们介绍,这还不算新奇,如果到厨房里看看,新奇的玩艺更多了。
记者作为一个顾客,破例的走进了饭店的厨房。一进门就使我们钦羡和赞叹不止!这里哪像是厨房呢?从灶台到餐具,从天棚到水泥地面,到处是那样干净。衣衫洁白的厨师和工作人员,在灶台上,在机器旁,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刀勺响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音,倒很像一个讲究的食品化验室。
一位名叫班翠霞的女厨师正在万能灶旁炒菜。这个万能灶是一个灶口进煤,四个火口上架勺作菜,因为减少了燎烟落灰的灶口,所以它不像一般煤灶那样脏。再加上灶台上砌的雪白瓷砖,经过了女厨师细心拂拭,显得异常干净清洁。这个万能灶还有个蒸汽包,它连带着万能蒸屉、两口大锅和一个蒸汽消毒器,蒸馒头、煮饺子和炒菜可以同时进行。另外,用过的餐具,还可以利用蒸汽消毒。
在这家饭店里,几乎所有的笨重的和繁琐的体力劳动都由机械来代替了。捞面条用的捞面机、切肉丝和肉片用的切肉机,剁饺子馅用的绞肉机,切菜、洗菜,甚至于很复杂的包饺子的工作,也由机器来代替。这些机器,不下三十多种。这对减轻体力劳动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作用。仅空中滑行送菜机一项,就使服务员免去每天来回送菜饭走的四、五十里路程。
经营这家“三八”饭店的,都是些平凡的妇女。她们之中过去没有人作过厨师,更没有人搞过经营管理,有的甚至还是刚离开家庭的妇女。但这些都没有难住她们,就凭她们那种为社会服务的冲天干劲很快就掌握了烹饪作饭的技术。但使她们苦闷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年代里,每个来吃饭的客人,都想争取时间快些吃完,好为社会主义多干些工作。因此,在过去用手工操作的时候,顾客一进门就问“快不快?”有些性急的人坐一会儿,等得不耐烦了,起身就走了。开头,她们还以为是自己的服务态度不好,于是给客人说快板、唱歌子,想以此来减少客人的急躁心情,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么办?这时党支部书记张树荣告诉他们说:“人家都在大闹技术革命,搞机械化,你们也应该在这方面打主意,不就会使作饭作菜的效率提高了吗?”这下大家的心里亮堂了,一条宽广但又很艰巨的道路,在她们眼前展开了。
在每天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里,她们不顾一天的疲劳,四出学习参观,求师访友,到兄弟饭店学习,到各种展览会上参观;看到适用的就模仿,受点启发的就创造。我和栾桂华谈了她创造捞面机的过程。她是去年8月到这里工作的,当时负责煮面,因为客人吃面多,每锅要煮二十多斤。这样,在捞面时就发生了问题:因为面多捞的时间长,先捞的面条八分熟,后捞的面就煮烂了,而且在捞面时还累得腰酸臂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栾桂华和大家一起在大闹技术革命运动里苦苦地钻研开了。她们一同想办法,经过反复研究、改进,终于创造出来一个状如简易起重机似的滑轮吊车捞面机。这个捞面机,节省人力,减轻体力劳动,并且操作极为简便。它利用滑轮车,吊着一个锅形的大筛子,煮面时把筛子沉进锅里去,煮熟了摇动吊车往上吊筛子,一筛子面条一次就全部捞出来了。她们还仿照脚蹬打稻机制造一台打菜叶机,把需要打掉叶子的青菜往上一搭,转眼之间打得精光。
或许有人会怀疑像她们这样做,一定要花很多钱,其实“三八”妇女饭店因为工作人员动脑筋想办法,她们所制造的机器,都是既省钱又适用。现在这个饭店已安装了三十二种机器设备。
“三八”妇女饭店获得了顾客们广泛的好评。许多客人说:“在三八饭店吃饭,又快又好又舒服。如果你有什么急事,坐下就吃,吃完去办事,一点也不耽误。”
这些在技术革命战场上打了个大胜仗的女战士们,现在又在准备一个新的战役。刚从北京、天津参观回来的刘纯珍说:她们将要在叫菜叫饭方面实行自动化。服务员问过客人想吃什么之后,按照自己编好的号码,就像发电报似的按下电钮,厨房就会把饭菜准备好,并且用空中滑行送菜机从空中送来。到那时候,她们的“叫饭叫菜不用口,端饭端菜不用手,送饭送菜不用走”的愿望,就全部实现了。(附图片)
服务员从“空中滑行送菜机”中取菜送给顾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