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给扫盲和推广普通话开辟捷径
许多地方利用汉语拼音字母取得良好效果
新华社18日讯 一年多来,全国许多地方利用汉语拼音字母帮助扫盲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有关的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之下,获得了重要的进展。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注音扫盲(即用加注拼音字母的方法扫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现在正在逐步走向全面推广。福建、广东、江苏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已经形成群众运动。通过注音扫盲和推广普通话,工农群众中已经学过和正在学习拼音字母的人数,估计全国已在五百万以上。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五次会议批准之后,江苏、山东、河北相继进行了利用拼音字母来帮助扫盲的试点工作。山东省教育厅于6月下旬至8月初在平原、历城、泗水、莘县、济南五个市、县进行试点。训练了民校教师一千七百九十九人;开办了一百四十一个班,十三个小组;参加学习的学员共有五千二百七十四人。河北省教育厅于6月10日至8月20日,在保定市的二百六十一名工人和定县的二百五十九名农民中进行试点。江苏省教育厅于3月间在南京市栖霞山的一个生产队和江浦县的一个农业社各办了一个试点班,合计学员四十六人。三个省的试点经验证明:(一)群众是欢迎拼音字母的;(二)工农群众学习拼音字母并没有什么困难,一般在一、二十小时之内可以学会;(三)利用拼音字母确实可以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山东省委和河北省委分别于10月和11月批转了两省教育厅党组织关于试点工作的报告,指示各市县训练师资,逐步推行。教育部于去年12月发出了“关于介绍山东、河北两省拼音字母扫盲试点经验的通知”,建议各省、市、自治区考虑开展注音扫盲工作。目前山东、河北两省各有十几个市县,已经全面展开注音扫盲工作,多数县市也在着手进行。江苏省的推行拼音字母工作,由于语音的关系,重点在推广普通话,同时结合巩固扫盲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于去年11月间调训了一批扫盲干部,作为在全省推行注音扫盲的骨干。河南省委于去年12月批转了省教育厅党组织“关于今冬明春在全省广大工农群众中用汉语拼音字母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的意见的报告”,指示各地、市、县委加强领导,做好这一项工作。现在全省大部分市县已作出规划,三十来个市县已经全面开展。例如叶县,青壮年已全部学过拼音字母。2月间召开的河南省扫盲及红专学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提出的“十项倡议”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全体扫盲学员和红专学校的学员积极学习和运用拼音字母,以巩固扩大扫盲成果。
黑龙江省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于3月7日至10日在拜泉县召开了“推行拼音字母巩固扩大扫盲成果、推广普通话拜泉现场会议”会上介绍了拜泉县和其他市县的先进经验。拜泉县有八万八千余名青壮年学习拼音字母,占全县青壮年总数的82%强。宁安县有七万余青壮年学习拼音字母。现在,黑龙江省已培养了一支十余万人的师资队伍。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的注音扫盲运动即将在全省展开。
辽宁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于去年12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学习拼音字母和普通话运动的联合指示”,要求在全省的青壮年中普遍教学拼音字母,以巩固扩大扫盲成果,并推广普通话。目前这个省的庄河县等地区正在进行注音扫盲工作。
去年3月,福建大田县吴山乡苦战五十天,全乡普及了普通话。现在大田县正在推行拼音字母,以巩固和提高普通话。8月间,福建省教育厅在大田召开福建省推广普通话现场会议,推广了大田县的经验。10月间,福建省委发出了“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一个“人人学习普通话,人人讲普通话,人人推广普通话”的热潮。各市县根据省委指示都订出了规划,全省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宣传和推广普通话的运动。现在说普通话在福建很多县市正在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
广东省从去年8月开始,出现了推广普通话的群众运动。潮阳、佛山、江门、汕头、中山、揭阳、普宁、潮安等县市的成绩比较显著。省教育厅准备在4月间召开全省推行拼音字母和推广普通话的评比会议。
江苏省昆山县在去年8月间开展了全民学习普通话和拼音字母的运动,得到很大成功。9月间,江苏省教育厅在昆山召开了全省现场会议,总结交流经验。10月底,新沂县又成为江苏省的第二个普通话县。金坛、丰县、溧阳、武进、江阴等地相继掀起群众性的学习普通话热潮。
以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还有辽宁省的开原,黑龙江的通河、泰来、宁安、克东,河北省的河间、保定、怀安,山东的邹平、范县、济宁,山西省的临猗、万荣、稷山,四川省叙永县的五星人民公社,贵阳市的桃源乡,济南市的大观园商场,上海市新成区的饮食业,安徽省歙县的岔口人民公社等等。


第6版()
专栏:

把生产劳动纳入教学计划
哈尔滨十九中改进教学和劳动生产工作
本报讯 记者纪静如报道:哈尔滨十九中学,这学期采取了多种具体措施,把生产劳动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全日制学校以学习为主的精神,合理安排了教学、生产劳动和文体活动时间。
十九中学在去年勤工俭学活动中,曾经办了很多小工厂。现在把这些工厂重新排队作了整顿。对于大部分能密切结合教学的工厂,充实设备、调整生产,使之与教学环节更加合拍;另外增加了几个符合教学要求的工厂,减少了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工厂。现有工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基本上作为本学期“生产劳动课”的实习工厂,使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有益劳动,学会基本生产工具的使用,为将来参加生产劳动打下良好基础;另一类是与物理、化学、手工艺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蒸馏水厂、丙酮厂、淀粉厂、制碱厂、安瓶厂、制瓦厂、大理石厂、刺绣缝纫及亚麻纺织厂等,基本上成为这些课程的扩大实验室。这样,学生在理化课上讲的物体三态变化、提纯、工业制蒸馏水、有机化学的丙酮、乙醇制法和原理等,通过实地操作就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同时,为了补充课程教本的不足,哈尔滨十九中学的各个小工厂,这学期都结合教学与生产自编了教材。内容包括课堂讲授过的知识原理的应用、生产方法、操作规程,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具备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等,使学生从内容上把参加生产劳动看成是与教学有机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些工厂的生产劳动时间,全部列入课程表。学校规定每个班级级生每周参加两次,每次不超过三小时。全校老师也按任课年级、讲授课程或个人擅长,固定与一定班级的学生,一起跟班劳动,全面负责对这个班级生产劳动的讲课、管理、检查督促。师生都有劳动手册,定期考查劳动成绩。
哈尔滨十九中学还科学地安排了教学、生产、文体活动及政治思想教育的时间,充分利用每个教室和工厂,每节都有班级上课和生产,把这个有二十六个班、级一千二百多名学生的两部制学校变成了一部制。这样,每个班级每周在教室上课二十八到三十节,在工厂劳动六节。每天有四十五分钟自由活动时间,作为文体活动和团队活动。这些教学、生产、文体、团队活动都安排在每天上午七点半到下午三点的时间之内。老师在这个时间内除上课和参加劳动外,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辅导和教学研究活动,下午五点以后就可以个人进修或休息。(附图片)
安徽蚌埠第三中学结合教学进行劳动和科学研究。图为高中二年级的科学研究小组,正在作提炼稀有元素的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文礼摄
安徽蚌埠第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结合动物饲养课,在鸡场里饲养鸡群。这是学生们在给“九斤黄”种鸡注射葡萄糖,作催肥试验。
         新华社记者 张文礼摄


第6版()
专栏:

给农民除疾病 给自己添知识
武汉医学院和湖北医学院师生下乡除害灭病
新华社武汉18日电 武汉医学院和湖北医学院四千多名师生经过下放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在教学、科学研究、政治思想等方面都获得了丰收。
这两所医学院是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在去年11月底组织师生下乡的。在几个月的农村工作中,师生们根据普遍检查和重点治疗原则,给农民作了八百九十多万人次的检查和进行了一部分治疗工作;结合积肥、消灭七害,帮助农民整顿食堂、厕所和环境卫生。此外,他们为各地培养六万多名卫生人员。
师生们在农村工作时,采取集中练兵分散治疗,白天看病夜间讨论,以及手术示范临床讲课等方法,边作、边学、边研究。湖北医学院师生在农村工作时,曾进行了上千次的现场教学。两所学院的师生还通过比较治疗方案、鉴定药物疗效、总结群众除四害讲卫生的经验等方式,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写出科学论文、专题报告一千多篇,其中不少论文具有科学价值。如武汉医学院枣阳工作队采用拔竹罐的方法治疗晚期丝虫病,不但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疗效也大大提高。
经过在工作实践中边作边学边研究,学生们的业务知识显著提高,刚入校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现在一般都能掌握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高年级学生一般都能单独担任门诊和较繁重的治疗工作。
北京市宣武医院的大夫在北京钢厂和该厂医务人员一起把预防流感的药水送到车间。(附图片)
北京同仁医院小儿科大夫刘蕴恭到大兴区安定人民公社给小孩治病。       冯文冈摄


第6版()
专栏:

云南七个少数民族
“语言志”初稿完成
新华社昆明17日电 聚居在云南边疆的哈尼、傣、佧佤、纳西、拉祜、傈僳、景颇等七个民族的“语言志”初稿,已在最近完成。
这七个民族的“语言志”是由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文调查第三工作队,从1956年底起开始进行编辑的。
在编辑工作中的工作人员,首先深入边疆各少数民族村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依靠群众,广泛搜集了语言素材。接着,他们又邀请各民族中熟悉本民族语言的人,共同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6版()
专栏:

卫生为生产 生产讲卫生
上海医务人员下厂下乡为生产服务
本报讯 上海市卫生部门为配合今年工农业生产更大跃进,决定大力开展除害灭病工作,继续抽调和下放医务人员到工厂、工地和农村去,加强生产基层单位的预防保健组织。
今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长55%,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要求一个人抵去年一个半人。全市的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学院校的中西医师、教授,在3月上旬全市卫生工作跃进大会上,围绕着这个振奋人心的指标,根据“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方针,满怀信心地订出了今年全市卫生工作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规划,要在去年展开的大规模除害灭病和已经控制了几种常见职业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争取在今年内全面控制危害工人健康最严重的矽肺病,以及重症中暑、苯中毒、汞中毒等职业病;同时通过医务人员下车间调查研究,协助工厂改进劳动卫生条件和环境卫生,进一步降低工人因病缺勤率。
在1958年,上海全市十个与矽尘有关的行业,已有玻璃品、搪瓷、电焊棒等七个行业一百零一家工厂采取改进操作和做好保健、清洁卫生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把车间里的含矽粉尘,减少到了每立方公尺二毫克左右,基本上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使工人们摆脱了由于吸入矽尘而生矽肺病的危害。目前,工厂较多的铸铁行业,在翻砂中试用湿式操作等综合措施,防止矽尘飞扬,也得到了初步成功。到今年国庆节以前,这个问题将在各个行业中解决。
对于有十多万工人接触到的高温作业,各医务单位决定首先在今年生产任务最重、人数较多的钢铁、机械、电力三个行业,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主要推广去年工人群众创造发明的各种通风、隔热的土办法,争取今年夏秋季在这些行业的工厂不发生重症中暑,保证出勤。
一些卫生研究机构,针对着上海工业生产逐步向高级、精密、大型、尖端的方向发展,已陆续建立了含放射性物质生产及应用中的防护监督小组,以及研究防治生产中跌伤、压伤、脱骱等软组织损伤、关节复位手法等六个小组。广慈医院确定以上钢三厂、上海电机厂、申新九厂为重点进行调查研究,控制工业烧伤、轧伤、皮肤病等疾病。
对于迫切需要加强医务力量的新建、扩建工厂,以及新近划归上海的各县(郊区),市区的各医院、诊所、防治所已抽调出和即将下放医师、护士、药剂人员等四百七十多人去支援。上海市各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同各县挂钩,负责为各县和人民公社的医院训练初级和中级的医务人员,同时区(医学院)县之间建立了固定的相互支援力量、经验交流和会诊的联系制度。在春季里,全市各医务单位还将组织力量对全市的公共食堂、托儿所、饮食行业进行全面检查,继续培训保健员、炊事员、保育员,进一步巩固提高集体生活福利事业的卫生工作。    (陆左华)


第6版()
专栏:

结合生产支援生产
向东
上海市卫生部门,决定继续抽调和下放医务人员到工厂农村去加强生产单位的预防保健组织,或是同各县挂钩支援人民公社的医疗卫生工作;这是加速消灭病害提高劳动出勤率的重要保证。
1958年,上海市的医药卫生部门,配合生产大跃进,已经作出了不少成绩,取得了良好经验。主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明确了“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思想,真正作到了卫生工作为生产服务。许多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学校,奔上生产前线。他们深入工厂、农村,主动了解生产和卫生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了解劳动群众的疾苦和要求;他们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和广大群众一起,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劳动卫生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从而基本控制了许多职业病,如矽肺病等;逐步解决了某些长期未得解决的卫生问题。据统计,去年上海工厂企业系统,因病缺勤率由1957年的6.1%,降低到3.25%,等于全市在1958年内增加了五百二十多万个劳动日,相当于增加了一万四千五百个工人。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令人兴奋的数字啊!
这个生动的数字启示我们,工农业生产单位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跃进指标,在抓生产的同时,还须抓好劳动卫生和防护工作。上海市产业系统在去年生产大跃进中,取得了大大降低因病缺勤率的事实证明,生产越紧张,就越需要加强劳动卫生和防护工作。上海很多工厂为了提高劳动出勤率和劳动效率,把劳动卫生和防护工作作为措施之一,订入生产工作计划中,统筹安排,加强领导,经常检查。这样,消灭病害的斗争,就能和紧张生产的战斗,密切地结合起来。
在生产单位把“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这一工作抓起来后,医药卫生部门就需要更密切合作,加强卫生工作。今年上海的工业生产总产值要求比去年增长55%,因此要求每个劳动力抵得上去年的一个半劳动力。这就要求进一步地降低工人的因病缺勤率。现在,上海市卫生部门已经在去年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贯彻“卫生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继续抽调和下放医务人员到工厂农村去,必将更好地保证生产单位消灭病害的卫生和防护工作。全国医药卫生部门如果都能紧密结合生产,贯彻为生产服务,同生产单位协作,那么,各地工农业生产单位的卫生和防护工作必然能够大大加强,消灭病害的工作必然能够大大加速,无论城市、工厂、农村的劳动出勤率必然能够大大提高。


第6版()
专栏:

公社里的科学技术研究室
本报记者 于振瀛
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农丰人民公社农丰管理区科学技术研究室里,贴着几条标语,其中有一条写着米丘林的话:“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恩赐,要向大自然索取!”在这个科学技术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党、团员,有老农,有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他们都是公社的社员,很普通的庄稼人。但是当他们讲起怎样研究科学、运用科学,怎样大胆探索新的科学知识时,讲得头头是道。
农丰人民公社共有十七个科学技术研究室,农丰管理区的研究室是其中之一,领导这个组织的是科学技术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是主任,团支部书记和中学植物教员是副主任。他们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研究室,把当前生产的中心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农丰管理区的科学技术研究室,成立虽然不到一年,但对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人们对我讲述了科学研究室,揭破了村北头那块土地秘密的故事。农丰村北头,有二十公顷地,前年种的谷子,长得叶肥穗大棵高,过路人都啧啧称赞道:“好一片谷子”,社员们也都互相估量说:“一公顷地起码能打二十石”。可是到秋熟收割,打下粮食一过斗,一公顷地只打六石多。产量这样少,有人说是秋天的冷雨灌的,有人说是北风吹的。到底什么缘故,谁也闹不清。科学技术研究室成立后,土壤肥料组对这块土地进行了勘察、化验、分析,发现原来是多年来土地耕作太浅,土壤形成一层坚硬的犁下层,植物的根扎不下去,同时这块土壤中氮肥多磷肥少,因此茎叶繁茂,籽粒不饱满,产量不高。管理区王主任听到这个报告后,高兴的一拍大腿说:“这个考察可真有功,解决了多少年没猜着的谜。”他们对这块地立即进行了深翻,多施磷肥,种上了大豆。虽然夏天遇到七十多天的大旱,这块地里的豆子仍然获得大丰收,平均每公顷地打五千多斤。
6月,天久旱不下雨,大地缺苗断垅,若是在地里补苗,长出来仍然要枯干,人们犯愁了。这时,作物栽培组的年青的女研究员文丽珍,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看到同院的老农用泥制成碗,里边盛着土和粪,种上花,栽在地里,长的特别茂盛。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个办法育苗呢?她在田里劳动时,把这个主意和研究室的同志一商量,大家认为有科学道理。于是在中午休息时,她们顶着火热的太阳,不管汗珠直流,制了很多泥碗,种下种子。不过三天,种子出芽了,小苗长的既茁壮又能耐旱。全管理区推广这个办法,昼夜不停的育出包米苗二十二万多棵,仅此一项就增产包米六十六万多斤。机械农具组在夏锄时,试制成功了跃进式除草机,加快了铲地进度。畜牧组推广了猪打牛奶针,割甲状腺等速效育肥法,一天使猪长二斤肉。我在这里的几天当中,刚好研究室的人员和中学植物教员伊室臣在一起,用紫菜、小麦粉加土豆粉等,试制成功土法制造土霉素,给猪吃上这东西,可以催肥,而且一年能给公社节省一万多元。现在正准备大量制造。
“老树回春”,这是果树园艺组创造的奇迹。北山上的果园里的果树年头太久了,每年都结不出多少水果,特别是东坡上那三棵梨树,光开花不结梨已经四年了。果树园艺组把果园接手过来之后,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看了很多有关书籍,到别的果园去参观、访问,然后分析了不结果的原因,找出了办法,就是对果树进行了科学的加工培育:刮去老树皮上的硬壳,对树根进行了松土、施肥、浇水;还进行了合理剪枝,让阳光和空气能透过去。到秋天,果树上结的果实累累,压弯了枝,获得大丰收,最高产量一棵树结五百一十斤。东坡上那三棵老梨树也结了一百五十多斤梨。
大种试验田,研究和掌握作物的生长规律,已经出现了遍地开花的景象。研究室的一百一十名研究员,组成了二十八个试验田小组,分别搞大豆、包米、谷子、高粱、甜菜等作物试验田六十公顷。经过精心的培养加工,创造了大豆亩产七百五十斤(比一般田多二倍)、包米亩产千斤(比一般田多二倍多)、甜菜亩产六千斤(比一般田多二倍)、水稻亩产一千三百斤(比一般田多一倍半)、谷子亩产七百斤(比一般田多将近两倍)的纪录。据统计,六十公顷试验田,各种作物平均每公顷产量达九千斤以上,比一般田多出一倍多。七十一岁的老研究员张玉发兴奋的说:“人家都不乐意种糜子,说是低产,我偏要试试。种了三分地糜子和包米,你说长多高?”说到这,老人霍地站起来,伸直了腰,高高的举起一只臂提高嗓门说:“像我这个身量不算低,扬手有六尺多,还够不到糜子梢,打下粮食一过秤,糜子三百斤,包米一百二。我的经验就是:深翻地,多上粪,勤浇水,勤伺弄,地不亏人。”
多少年了,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认为:有什么根结什么果;大豆只能长在豆根上;土豆秧结不出倭瓜来。可是,在生产实践中,研究室的人们已经用事实改变了这种现象。到了秋天,在试验田里,人们看到了高粱嫁接的苞米,活了;倭瓜和土豆嫁接,一棵种结了两种作物;土豆芽种土豆,结的土豆更大;大豆和苍子嫁接,开花结荚,而且比一般的大豆荚多粒亮。在这些事实面前,原来那些不相信科学的人,不能不哑口无言。
春天姗姗地来到了祖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冰封的土地开始融化,嫩绿的草芽在滋长。农丰管理区科学技术研究室的副主任赵淑清,一个有着一双浓眉大眼睛的二十岁的姑娘,高小毕业后就当上了农业合作社的女生产队队长(现在是公社生产队长),她说,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大发展,给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也对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今年他们将要根据公社的生产方针和农业“八字宪法”,研究出一套增产技术措施;继续大搞试验田;大搞植物嫁接、杂交;大搞家畜家禽杂交;大搞工具改革。她满怀信心地说:研究室的全体人员坚决要在今年创造更大的成绩,献给党和毛主席。


第6版()
专栏:

为了劳动人民的健康
一定要多下工厂
上海市立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杨冠,面对着因为铁屑飞进眼睛不断流着眼泪的车工,既同情又烦躁。他埋怨工人:“为什么不戴防护眼镜?”
后来杨冠到第一机床厂劳动锻炼。他一到车床旁,看到铁屑从刀口处喷射出来,工人斜着身子眯缝着眼睛,竭力避着飞溅的屑渣,不让它飞进眼睛。他还竭力劝工人同志戴上防护眼镜。工人告诉他:戴着眼镜不方便,热气雾花了眼镜片,常常要停下工作来擦镜片,这样会耽误生产。杨冠是个近视眼,本来就戴着眼镜,他俯身凑近车床,不久果然镜片雾花了。他一边擦镜片,一边惭愧地想:“我过去实在太武断,不接触生产实际,在医院空想一套,还以为自己了不起呢。”杨冠想起眼科主任曾经为刨床做过防屑罩,车床是不是也可以做呢。杨冠和厂里的劳保委员一起研究,做了一个四寸宽三寸长的双层玻璃防屑板。
防屑板插在刀台前面的螺丝钉上,机器转动的时候铁屑被挡得纷纷落地,操作的工人可以正对着刀台看,不用偏着身子躲避了。工人很高兴,杨冠也很高兴,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一定要多下厂。
“你们太好了”
上海中医学院师生下乡帮助除害灭病,有一天,女学生陈以萍在一间偏僻的小屋里,发现床上躺着一个女病人,脸色惨白,身体枯瘦,不说话也不动弹。这是勤丰人民公社社员陆悦梅,幼年时在旧社会的“育婴堂”受尽摧残,虽然解放后有了幸福的生活,但因身体太弱,去年7月间生了一个孩子后,患了高度营养缺乏症,奄奄一息,一些医生都已认为“回春无术”,婆婆和丈夫也已失望。发现这样严重的病人,陈以萍马上告诉了党支部。党支部立即派人去详细检查,诊断出陆悦梅的病是:高度多种维生素缺乏,肺结核并发胸膜炎、支气管肺炎、风湿性膝髋关节炎还有结核性膝髋关节炎。用中医的话来说,是到了“气阴极度亏竭”的地步。面临着这样危急的情况,党支部决定:一定要尽力治好这个病人。党员、团员以及所有大夫都纷纷提出了庄严的保证:要发扬高度的共产主义风格,把陆悦梅从死神手边夺回来。
抢救陆悦梅的战斗马上展开了。老年医师和青年医师携手合作,中西医疗法结合,抢救组为买强心剂,医生们跑到十里外的闵行去买,护理组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端屎倒尿,不嫌脏臭,陈德铭把自己的新被给病人盖,换下她因大小便失禁而弄脏的被子,他们按时煎药、喂药、打针,经过几个不眠之夜,顽强的医务工作者击败了死神,陆悦梅逐渐好转,脱离了危险期,能自己吃饭、喝水,并且已开始和人微笑着说长道短,她说:“医生呵,你们太好了!”。
农民们奔走相告:毛主席派来了“仙人”把悦梅救过来了。
抢救垂危的病孩
天黑的时候,雨越来越大,住在上海县北陆帮助勤丰人民公社防治麻疹的任家维医生,正准备休息,肺炎病孩徐国华的祖父,提着个小方灯走进来,着急地说:“大夫,孩子病重了……。”任家维没等说完,背上药包披起雨衣就走。
三岁的小国华躺在床上,眼睛紧闭,缺氧,呼吸急促而有痰声,鼻翼不停地搧动着,脸色青紫,烧到四十度以上。根据这样严重的状况,一般都应该转送医院,输氧、输水。但是转院需要步行十多里,那么大的雨,对病孩很不利。任家维想:自己是个医生,应该尽一切力量挽救病人。这时,孩子的家长们也在犹豫,任家维果断地对他们说:
“雨那么大,不能送医院,就在家里由我来治疗。
任家维一面给小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一面根据中医化痰的原理,给他吃麻杏甘石汤,小孩缺水,设法输水,任家维就按验方给孩子不断喝清热的茅根汤。一天两天,任家维一直没有离开过孩子的床边,第三天,孩子呼吸平稳能吃东西了,任家维才放心地走了。
(苗地插图)(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