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吉林师大数学系师生深入工厂矿山
从生产中找出数学研究课题
本报讯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二、三、四年级六百余名学生和部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分别深入到长春、吉林、四平等地厂矿、企业和科学研究机关中,调查生产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有力地解决了高等数学如何联系实际的问题,推动了教学工作。
过去,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曾有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根本不能联系实际”,或者说:“初等数学可以联系生产实际,但高等数学就不可能”,经过深入实际以后,这种观念改变了。生产实际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而且也有不少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高等数学问题,数学系前后找到四百多个有研究价值的题目。
深入生产实际以后,师生们碰到最多的问题,是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概率论、运筹学等高等数学。但这些课程由于过去数学脱离实际,没有重视。因而在深入实际的初期,普遍感到找题困难。但经过一段学习,反复研究、探讨,提高了分析能力以后,便从复杂的生产中,抽出有价值的高级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参加长春水力发电设计院研究网格法加细问题的四年级学生,为了给即将在松花江上游兴建的龙王庙水力发电站大头坝计算应力,用边学边做的方法,短时期内学习了微分方程、力学、似微分积分、数学物理,还学习了苏联有名的数学著作“拉格朗日内插法”和逼近论,从而精确地计算出龙王庙水坝大头坝的应力,现已为长春水力发电设计院采用。四年级于胜海等七名学生,为长春电力设计院研究“正立杆塔”施工手册时,曾经对某些问题,演算到三、四千次以上,不得要领。但是经过讨论,认识到这种研究对生产建设有重大意义时,便顽强地继续钻研,并分段分章地学习了微分方程等,终于找到了新的方法,提前一周完成了任务。
结合实际学习,学生进步很快。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劲头大,速度快。有的小组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运筹学”,有些数学知识没有学过,便采用突击方法,找书本,翻资料,集体阅读,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或与老工人协作,把以前要几个月才能学完的知识,在几天内学完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
结合生产实际学习数学,学生们获得的理论知识比较深刻系统。仅两个多月,就完成了二百三十多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研究题目,据初步审查和有关生产单位验收,其中有三十多项属于重大的或尖端问题。过去系里一直想筹办一个刊物,但总因提不出科学论文而未能实现。现在短短两个月中便出版了两期集刊,写出论文和报告二百多篇。根据深入实际了解的情况,现决定增设微分方程、计算数学等十六门课程,设立计算技术专业,培养制造电子计算机人材和师资。他们还根据工人的建议,由学生与工人、技术人员、教师合作,编写出一套几何与三角结合在一起的新教材。
最近,全系师生总结了这次结合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后,普遍感到过去学到的知识太少。现在,他们无论在课堂或课外,都积极主动钻研理论,不少学生正在研究改进学习方法,并提出了各种方案,以加强理论学习。        (王文琏)


第6版()
专栏:

把研究成果迅速运用到生产中去
贵州农学院师生结合生产开展科学研究效果良好
新华社贵阳17日电 贵州农学院下放到贵阳市郊花溪人民公社的师生,紧密结合当前小麦和油菜的生产,开展科学研究。
这批下放师生共有三百多人。学生们过去在学校对小麦和油菜等作物也有一定的研究项目。但是题目是照书本确定的,研究活动多在花盆和温室中进行,研究内容局限于对农作物的根、茎、叶各部的变化方面。学生引不起兴趣,有好些研究题目都半途而废了。现在,学生们直接参加生产,实践为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油菜的早花、小麦的三类苗和倒伏等。研究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学生们一方面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为生产服务,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学农科大有可为,因此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研究活动。
两个月来,师生们研究的项目有许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四年级学生廖昌礼等九人研究防止小麦倒伏的办法,已在大寨的小麦丰产田里作为重要措施来推行。学生夏学渊、陈朝芳等人研究的使油菜多分枝、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也收到良好效果。
这些下放的师生,都是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的研究工作也是以公社专业队为单位,和社员一起建立研究小组来进行的。这样,由于有了富有生产经验的社员参加,就使研究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研究成果也能迅速推广。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师生们已订出了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符合科学原理的小麦和油菜的培育措施。
此外,学生们通过两个多月的结合科学研究的生产劳动,除印证了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了学习成果以外,还普遍感到知识缺乏,要求进一步学习。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学校已采取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聘请土专家和教师共同教学的方法,来加强指导学生的学习。(附图片)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师生在学校实验站采用阶梯式方法栽培黄瓜,经过两个多月试验,他们所种的黄瓜比一般栽培的黄瓜提早成熟二十多天。这是园艺系蔬菜栽培教研组教师在绑扎瓜藤。      
  新华社记者 纳一摄


第6版()
专栏:

选拔优秀西医离职学中医
北京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开学
新华社17日讯 北京市第一次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6日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开学。
参加这个学习班学习的七十五名西医,是从北京市各医院、防疫卫生单位选拔出来的,其中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也有副院长。他们一般具有高等医学院校毕业水平,并有二年到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有的学员,在这次入学前是学习中医的积极分子,曾参加过业余中医、针灸等学习班的学习;有些医师在临床中曾试用中医中药治好过一些病人。他们从亲身的体会中增强了学习、研究祖国传统医学的迫切要求。
这个学习班在教学上要吸取中医研究院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教学经验,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中医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自学、佐诊和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员们将首先学习党的中医政策和毛主席的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等,以便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分阶段学习中国医学史、内经、本草经、伤寒论、温病、金匮要略、方剂以及内外科、针灸、按摩等临床课程,通过学习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的基本法则。最后,学员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并总结部分病例的治疗原理和进行一些中医药的整理研究工作。


第6版()
专栏:

山东省建立农业科学院
新华社济南17日电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于日前正式建立,并在14日举行的建院会议上确定了今年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农业八字宪法”,系统地总结农业高额丰产经验、特别是大面积的丰产经验;组织有关科学技术人员深入高产地区建立基点,同农民一起劳动,共同创造更高额的丰产经验;对各种作物进行系统的观察记载,掌握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规律,编写农业理论著作。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在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成的,它包括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蔬菜、蚕业、林业、园艺、畜牧兽医、棉花、花生、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水产等十六个研究所。


第6版()
专栏:

大家为孩子创作好作品
两个儿童出版社发起儿童读物征文
新华社17日讯 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联合向全国各地发起儿童读物征文,希望全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业余作者、广大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各方面工作的干部以及各个战线上的积极分子,共同努力来写儿童读物,以繁荣儿童读物的创作,逐步满足一亿二千万少年儿童的阅读需要。
这次征稿的阅读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三岁)到初中的学生
(十五岁)。征稿范围是:儿童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特写、诗歌、剧本、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科学知识读物,包括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游记、历史故事、传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幻想小说、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散文;学龄前儿童文艺和知识读物;供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儿童阅读的画册及各种儿童读物的插图、封面设计等。
优秀的儿童读物,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随着全国工农业的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日益普及、农村幼儿园的普遍建立,儿童读物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有关方面认为,近年来,虽然儿童读物的创作和出版都有所发展,但还远不能适应这个新的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创作和出版质量更高和数量更多的优秀儿童读物,是一件迫切需要也值得各个方面来大力完成的工作。


第6版()
专栏:

大理白族自治州编写白族简史
新华社昆明16日电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正积极编写白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反映白族人民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十年来获得的光辉成就。
白族“简史”主要是反映白族和各民族劳动人民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特别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简志”主要是反映白族和州内各民族当前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面貌及其特点。“自治地方概况”主要是反映自治州基本情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这三本书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学院、云南大学、中共云南省党校和中共大理地委共同组成的调查组编写的。他们在去年年底分赴自治州大理、剑川等县,深入农村,在群众中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访问,这三本丛书将在4月底写成初稿。


第6版()
专栏:

普遍调查深入研究临床实验
西医中医一齐向肿瘤进军
本报讯 我国的抗癌工作,在调查研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工作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
子宫癌是我国妇女的癌瘤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妇女所有癌瘤的54%。为了防治子宫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于去年8月开始在北京东城区三十到三十六岁的妇女中进行了普查,作为全市开展普查的试验田。在接受检查的二千七百一十二人中,子宫癌发病率为0.88%。在北京市党委和卫生局的领导下,北京市的普查工作,随后就扩大到十万人的居民区。防癌普查工作在上海、成都等地也先后开展。
为了研究我国人民发生癌瘤的原因和寻求防治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对该院四十年来全部肿瘤病例,计二万七千多例进行了统计,对其中子宫颈癌病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分级方法。在全国其他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抗癌活动,如上海第一医学院将二十二万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中的四万七千多个肿瘤病例进行了分析统计,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去年秋季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大会以来,许多医院采用了中医中药治疗子宫颈癌、食道癌等。如北京肿瘤医院、阜外医院用针灸治疗食道癌,上海用“消瘤丸”治食道癌,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吞咽困难的症状消失了,营养状况因此改善了。北京肿瘤医院使用成都、德州、大连等处的处方治疗子宫颈癌也能使一些症状减轻。去年底,国内许多单位都已经展开对临床有效的中药如神农丸、官贯郎散等的研究。已经可以肯定,中医中药对某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去年秋季北京肿瘤医院首先在国内使用钴炮作放射治疗。现在国内使用钴炮的已有上海、广州、天津、武汉、南昌等处。
肿瘤的实验治疗工作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使用体内方法检查了一百五十三个中药复方和八十八个单方的抗癌作用,结果发现对动物肿瘤生长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药物共有八种,目前正在陆续推广临床使用。
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对放线菌素K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也找到了对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的抗菌素,已证实对动物肿瘤有显著疗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系在实验性癌瘤的血清治疗研究中,以小鼠艾氏腹水癌为对象,初步抽提出比较纯的抗元(即在体内能引起抗体产生的异物)。以免疫方法制出的抗癌免疫血清,也初步观察到对癌瘤有疗效,尤其是对早期的疗效更为显著,如接种艾氏腹水癌的小鼠的生命能从平常的十天延长到二十四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实验形态学系已做了二百五十多人次的恶性肿瘤的异体移植,现在已有神经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和食道癌在大白鼠内传到第三代,但还没有获得恒久瘤株。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也在进行这项工作,他们的纤维肉瘤已传到第三代。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实验形态学系已做了一百二十五个人瘤的组织培养,一例神经纤维肉瘤在试管内已传到第十一代,一例软骨肉瘤和一例纤维肉瘤已传到第四代,但对上皮的恶性肿瘤还没有成功。
由于党对防治肿瘤的重视,在北京成立了具有现代设备的专收肿瘤病人的医院,在上海成立了肿瘤研究所,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处也成立了肿瘤研究委员会。目前我国癌瘤防治实验研究工作已迅速开展。                         
 (胡正祥)


第6版()
专栏:

“补充天气预报”准确及时
云南省镇雄气候站创造的方法在全国推广 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对发展生产作用很大
本报讯 记者叶子健报道:云南省镇雄气候站创造和推广的补充天气预报的新方法,自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后,去年全国气象预报的准确率较1957年提高了10%。
1957年6月,云南省镇雄气候站从收音机中收听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气象台关于大范围的天气形势预报和区域预报,仔细观察镇雄县气象要素的变化、地形地理情况和影响,收集各族农民的看天经验和天气谚语。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了一百三十次试验,首先正确地做出了补充预报。这种方法有机地结合了大范围的天气形势和地方性天气演变的特殊规律,准确性很高。镇雄气候站从1957年到现在,平均每月的准确率在90%以上。在云南省推广后,平均每个月也有一半左右的气象(候)站的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1958年7月,中央气象局在桂林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气象会议上,决定在全国开展补充预报。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补充预报就在各地普遍建立起来,全国二千八百多个气象(候)站有70%已经开展了这一工作。使1958年全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比1957年提高了10%,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只提高了0.4%。像这样迅速地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我国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
补充天气预报准确及时,在农牧业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去年云南省发生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旱象,气象部门及时地预报了这种情况,全省几百万各族人民奋起抗旱,赢得了丰收。镇雄县气候站在几次天气大变化时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就提供了八万多亩田的灌溉用水,抢收了七亿多斤粮食,保证了全县三十多万头牲畜免受冻害。
过去,天气预报工作,只是由技术人员用天气图的办法来做,直接从事这个工作的全国只有一万多人。开展补充天气预报以后,全国的人民公社普遍建立气象(候)站、哨、组。仅云南省就建立了十五个气象台,二百多个气象(候)站,一千五百多个气象哨,二万四千多个看天小组,基本上形成了“专州有台、县县有站、公社有哨、队队有组”的局面。现在全国从事气象工作的已增至二百四十三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不脱产的具有丰富天气科学知识的农民。
补充天气预报充分地运用了动物、植物、非生物对气候反映的特征和天气的光、声现象,为天气预报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根据和泉源。如久晴欲雨,许多老农能从水里的鱼向水面翻腾,蚂蚁在洞口修筑围堰、蛇和蛤蟆的鼓噪声、蜜蜂、苍蝇如何飞等现象来判断。
以前,全国的气象台做天气预报都用的是天气图的办法,这种办法只能预报大范围的天气形势,解决不了具体地方的天气预报问题。而补充天气预报就能解决这个不足,能及时地为生产服务。
最近,云南省气象部门在昆明召开了专业会议,中央气象局和全国各省市共派出了二百五十多名代表前来参加。会议根据“依靠全党全民办气象、提高服务质量、以农业服务为重点,组成全国气象服务网”的方针,仔细地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开展补充天气预报,更好地为生产服务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永新赣县县级机关搬到基层
龙溪海鹰公社党支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本报讯 江西永新县委和赣县县委为加强基层领导,县委各部都搬到基层单位办公。
在春耕生产评比检查中,永新县委发现有些公社以下干部,缺乏领导公社生产的经验。为了适应春耕生产的要求,永新县委决定把全部县委委员分工到片,县委第一书记除了照管全县的工作外,也深入到全县最大、产量要求最高的泮中公社去亲自掌握。除开少数负责钢铁工业的人员外,所有政法、宣教、工交、财贸等部门,只留一到二人在家坚持必要的上下联系外,自现在起至完成插秧止,机关工作全部下到公社、干部下到管理区或生产队,配合公社党委搞好中心工作为主,就地兼搞业务。在哪个公社,业务就以哪个公社为重点,搞好农业生产、业务工作两个试验田。部门与部门之间,实行大结合,树立全局观点,完成春耕生产和本身业务,结合推动其他工作。
现在,已有十多个部门、二百多名干部带着行李和日常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下到公社办公和参加生产。财贸部门下到里田公社后,除领导群众做好春耕工作外,在业务上帮助该社搞好财务账目、总结公社建立财务管理的经验。县委会搬到泮中公社南塘管理区办公和干部参加生产以后,这个管理区的支部书记吴志海看到县委干部带头生产的行动后,立即改变过去只领导生产不参加生产的作风,和社员一起去犁田。县监委会搬到石桥人民公社长溪管理区后,发现群众有一种“无肥可积”的论调,他们便上门访问老农户,亲切地交谈,找出了十种肥源。
赣县县委除轮流下放干部到公社当“五好”社员和充实基层领导外,又把全县各机关搬到公社办公,公社则搬到管理区办公,全县所有干部一律配备生产工具,县委也划分战线,固定包干。据统计,全县深入下去的办公室有二百七十多个,进入第一线的干部达二千多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90%。在干部深入的领导下,全县已掀起了以肥料挂帅、整理秧田为中心的备耕高潮。
本报讯 福建省龙溪县海鹰人民公社紫泥耕作区党支部,在领导春季生产中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干部和社员跃进思想牢,干劲足,大大加快了春耕生产的步伐。
紫泥耕作区党支部从去年大跃进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作好政治思想工作,是保证大跃进的关键,有跃进的指标必先有跃进的思想;有积极的措施又必先有冲天的干劲。因此,他们在领导争取今年更大跃进中,特别注意抓政治思想工作。他们经常发动社员讨论大跃进对国家和对每个人的好处,为了实现大跃进每个人应作些什么等问题。同时他们还经常围绕各个时期生产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发动群众想办法,献计策;并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教育那些满足已有成绩、安于现状的人纠正不正确思想,不断地鼓足干劲。如,在开展春耕积肥运动时,有的社员说肥源少,说劳力不足。党支部一面就这个问题发动社员讨论解决办法,一面派人四处找肥源,从思想上和用具体事实提高这些社员的信心。在讨论中,许多社员提出:“积肥如积金,运肥如运粮;人要吃饭,地要下肥。”同时社员们找到了一百多处新肥源,提高了大家的信心,参加积肥的人数很快增加了一百八十多人,由原来日积九万多担激增到十三万二千多担。全耕作区几天内每亩平均积农家肥激增到一千五百担,成为全县的积肥冠军。
最近耕作区党支部把指挥部搬到田间,一面组织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成立了秧田技术指导组,为密植准备好秧苗;一面发动社员想办法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许多社员积极进行工具改革来节省劳力。老农吴芋头、吴戽斗等人研究改进了直播机、插秧机等十多种新工具,大大提高了直播和插秧的效率,可以节省四千多个工。
紫泥耕作区由于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干部、社员个个雄心勃勃,干劲冲天,各生产队展开了热烈的劳动竞赛。


第6版()
专栏:

盘龙河畔访苗家
本报记者 王传国
“苗家蹲山头,僮族占水头,汉人霸街头”
这是滇、桂、黔边区人人皆知的一句话,它也是对这里旧的民族分布和那时的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如今,时代变了,民族关系也全变了。就在这个各民族彼此分裂、隔阂极深的地方,山头上已很难见到苗人,他们都迁到那富饶的平坝里,河岸边,或繁华的街镇上了。
人民公社化后的第一个春天,记者来到了滇东南角的文山地区。在盘龙河畔,我访问了十多个新出山的苗族村寨,见到了很多刚从高寒山区和原始老林搬来的苗族人民正同僮族、汉族兄弟一道,积极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他们将山坡改作了牧场和林业基地,把盘龙河岸的沃土变成了双季稻、棉花和甘蔗区,平坝的良好自然条件正在充分利用,山区也根除了“刀耕火种”和陡坡开荒。生产全面大发展了,民族关系也全改观了。在共同的劳动中,已使他们结下了新的民族友谊。
红鱼村是盘龙河畔新出现的村庄之一。原来只有几家汉人在这里居住。六七十户过去在山头上常见的苗式草房,就排在汉族住宅的南边。村子周围是一片水田和甘蔗园。这几天,人们都忙春耕和积肥去了,村里显得静悄悄的。我走出村南,来到了生产积肥的地方,人们正在用杂草、人畜粪制造高温堆肥。人声鼎沸,烟雾腾腾。苗族种地世世代代是不施肥的,今天积肥的劲头却和汉族社员一样大,坝子里又是头次大种双季稻和各种技术作物,需要的肥料比往年多好几倍。所有的苗族社员都和其他民族社员一样,决心要完成每亩施肥三万至五万斤的指标。
在红鱼村的2月的一个早晨,这里已开始播种了。我随着播种的人们来到田间,在七八个撒种的人里,也有刚下山的苗族社员。生平头次参加播稻种的陶万明,今天特别兴奋,几十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老鸦无树桩,苗人无地方”。这位年近半百的老贫农一开口就先讲出了这句话。从小他就住在这西山背后的大山上。每年挖遍全山,才能在那石缝中种出几担包谷和荞麦来,结果还要把大部分交给城里的汉族地主。最好年景,全家十口人每顿能有一碗包谷面拌南瓜叶和野菜汤喝就算不错了。有时也想:多开些荒地,多积点粮食,到那一天能买上两块田就好了。但锄头总挖不过地主老爷的算盘,挖呀,挖呀!锄头不知磨坏了多少把,日子依然和从前一样。自从解放大军来到这里以后,一切才完全变样了。随着民族关系的改善,苗族也经常下坝了。去年冬天,山区和坝区组成了统一的人民公社后,僮族和汉族都热烈欢迎苗族搬到坝子里来。陶万明就是他们山寨中第一个带头搬下来的。如今,他真的在这西山脚下播上稻子了。
千年万代民族隔阂的物质基础早没有了。今天它留给人们精神上的影响也正在很快地消失着。红岩村苗族社员李正发,搬家前还有种种顾虑,夫妻俩曾多次商量,红岩村全是僮族,新房子又未盖起来,要是搬在僮族家里,他们喜欢吗?搬家这事使他们又高兴,又耽心。怎么办呢?最后确定搬下来试试,不行再搬回去。谁知下来后竟是另一个样子。僮族社员王明充把自己的房子让了一半给他住,事先还专门作了修理,连地也重新捶整了一次。搬家那天,红岩村的僮族群众跑到十多里外去迎接,帮助抬家具,搬东西。现在李王两家除白天出去劳动外,在家时总互相帮助照料鸡、鸭,领娃娃,妇女们还一道学针线、学织草鞋、学文化、简直变成了一家人。
在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各民族社员彼此了解和学习的机会多了,大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都很快得到了提高。同时,又互相尊重、照顾各民族习惯,也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苗族人民过去没有种水田的经验,妇女们从来没有下过水田。但在红鱼村,我却见到了几个苗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一道,正在耙水田。大水牛拖着铁齿耙在田里兜圈,机灵的苗族妇女立在耙上操作自如,泥水溅湿了那左右飘动的“百折裙”,嘴里还不时哼着山歌。刚搬下来的那几天,当他们看到其他民族妇女都会犁田、耙田时,内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心想:别人都会,自己能不能学会呢?结果,在汉族妇女热心的帮助下,自己勤学苦练,没好久就学会了。红鱼村生产队的养猪场,养着一百多头肥猪和母猪,还有一大群小猪娃,饲养员全是苗族妇女。这个队原来养猪也不多,因为这里的汉族和僮族养猪经验都很差,更没有养母猪的习惯。当苗族社员下山后,专门抽出了几个苗族妇女养猪。结果,增加了母猪,管理细致了,大小猪都长得又快又好,使这个队成为全公社养猪的旗帜。
团结起来的苗人、僮人和汉人,革命干劲空前高涨,盘龙河两岸的春耕生产闹得热火朝天。今年准备来个更大的跃进,总收入要比去年再翻一番半。从今年开始,山区正在变成“遍坡牛羊,满山花果”。
一天,我和红岩村社员共度了公社休息日。在休假日里,村中沸腾起来了。一大群人在看一个苗族青年“跳芦笙”,他时而旋转,时而翻滚,悠扬的歌声娓婉动人,把所有僮族观众都吸引住了。僮族喜爱的舞蹈“跳纸马”也上场了,表演者是六个年已半百的老妈妈,个个都是一派古老的打扮。她们迎着一阵缓缓的“铓锣”声起舞,两匹彩色纸马也随着翩翩的舞姿左右奔腾。在欢乐的高潮里,六十四岁的僮族大妈妈马贵珍便带上孩子们玩的猴子面具,跑到场中跳起老猴来了。接着,苗族王有福老大爹也空手迎了上去。这两个不同民族的老人,一男一女,在一起互相追逐,嬉戏。苗人、僮人情不自禁,盘龙河畔长久荡漾着芦笙、铓锣声和欢笑声……。(附图片)
云南省文山县红旗人民公社,是由僮、苗、彝、汉四个民族组成的。公社对坝区和山区的发展作了统一安排。四个民族在一个公社里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上图为红旗社新建的苗族村庄,大批的苗族社员从高寒山区搬到这里。
左一图:红旗社新坪坝生产队的僮族、苗族、彝族社员们在一起播种黄豆。由于山区的大批劳动力下坝,今年播种期提前了一个月。
左二图:红岩村生产队的苗族和僮族社员正在领工资。他们一道劳动,取得同等报酬,个个笑逐颜开。
王传国摄


第6版()
专栏:

吉林试验大面积人工降水成功
新华社长春17日电 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最近在吉林省试验大面积人工降水成功。单机每次飞行降水的受益面积可达二百平方公里,降水量为一点二公厘。
这个部队去年曾经和吉林肥料厂、吉林气象部门等单位紧密协作,试验人工降水成功。但当时由于干冰撒布装置没有达到自动化,降水效率不高,受益面积不大。今年,这个部队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干冰撒布装置和半自动化碎冰装置。把这种设备安装在飞机上,载冰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公斤,一次就可以在二百平方公里范围内降水一点二公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