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按“八字宪法”订“农事皇历”
沁县结合当地特点全面系统贯彻增产措施
本报太原13日电 中共山西省沁县县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事活动的特点,研究订出一套全面系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指导今年农业大跃进的“农事皇历”,已经在全县普遍推广。
沁县人民在去年由于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结果,获得了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三亿一千二百八十四万斤,比1957年提高66%。今年计划每亩粮食产量要达到一千斤,总产量要达到八亿四千七百万斤,比去年翻一番半还多。他们为了保证实现这一宏伟的计划,在中共沁县县委的领导下,细致地检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的成就和经验。检查中发现,去年在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中,存在着不全面、不具体、不彻底等问题,致使各种增产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共沁县县委接受了去年的教训,首先具体分析了本县自然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事活动特点,制定了全面贯彻执行“八字宪法”的“农事皇历”,指导农业生产。
这个县是由原来的沁县、沁源、襄垣三县合并的。西部地区,大部分是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的石山区;中部是气候温和,无霜期达一百六十多天的丘陵区;东部地区大部分是气候较暖,无霜期较长的平原区。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植作物也各有特点。因此在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时候必须分类进行。县委根据这些情况,选择贯彻执行“八字宪法”较好的公社召开了现场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这方面的经验。接着又分别召开了有经验的老农、积极分子、基层干部、科学技术人员等座谈会,系统地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制订出了具体化、地方化、群众化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农事皇历”。
这个“农事皇历”是紧紧围绕全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令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地规定了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具体安排是:1月“种”上阵;2月“肥”挂帅;3月“土”为纲;4月“密”当先;5月“保”苗成;6月“收”为重;7月“管”掌印;8月“肥”升帐;9月闹“收种”;10月“土”为纲;11月“水、肥”上马;12月“工改”先行。这个“农事皇历”,还具体规定了各个农事季节应该抓“宪法”的每个中心环节,抓住这个环节,就能带动各个季节的农业生产全面跃进。同时也规定了各个季节完成各种工作的质量标准、时间和具体措施。例如:3月正是土地解冻加紧春耕的好时节,全县今年尚有三十万亩土地需要进行深翻,任务大,时间短,抓不紧这项工作,就会直接影响适时下种。因此在“农事皇历”中就规定了3月
“土”为纲,以园田化为中心大抓水利和整地,要求在清明节前把全部春播的土地做到:地平如镜、土细如面、埂直如线、大片成方,渠道成网,片片有水,自流灌溉。并且要结合早耕、深耕、普耕的活动,消灭地下虫害,修边垒堰,里砌外垫,调剂和改良土壤,细致耙耱做到防旱保墒。
通过“农事皇历”的制定和推行,进一步帮助全县干部和群众挖掘出巨大的增产潜力,增强实现今年亩产千斤的信心。同时,也帮助基层干部改进了工作方法。不仅使他们对每季、每月、每个节令的工作心中有数,还避免了顾此失彼,轻重倒置的现象发生,做到了及早制订计划,规划劳动力,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全面彻底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全县七个县委书记对“八字宪法”的每个“字”,分别亲自挂帅,包干负责,及时检查解决执行当中的问题。县、公社、管理区都成立了贯彻执行“八字宪法”指导委员会,另外,县委还成立了“八字宪法”技术研究所,分设了“水、肥、土、种、密”五个研究站,既研究新的技术,又负责全县的技术指导。各人民公社和管理区都成立了由老农、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八字宪法”技术研究所或技术研究小组,全县参加研究的约计二千三百多人。县委还计划通过训练的方法,把各公社的研究人员,在今春扩大到五万人左右,即占全县劳动力的一半,以便把“八字宪法”的研究工作,变成全民性的群众运动。
沁县制定的“农事皇历”,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他们一致赞扬说“八字宪法是个宝,农事皇历订的好,样样措施细又巧,亩产千斤还嫌少”。


第3版()
专栏:

“八字宪法”胜“八仙”   石兵(原载山西日报)


第3版()
专栏:

山东建立大批肥料基地
山西阳高县国光公社看地看作物施肥
本报济南13日电 山东各人民公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积肥造肥运动的指示,在田间修建了大批的畜棚畜圈、田头造肥坑以及土化肥厂。这些永久性的积肥设备,在部分地区的田野里,已经形成一个星罗棋布的肥料基地网。仅据范县、诸城、日照、寿张、平原、五莲等六个县的统计,在春节前后的积肥浪潮中,即新建田头造肥坑一百五十多万个,田间畜棚畜圈五千多处,田间土化肥厂七千多处。
各地修建这些设备,都是从建设永久性的肥料基地出发的。因此在事先都根据多快好省的原则,作了科学的规划,并且是因地制宜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去建设。如平原县在五十多万亩大硷坡上,划方划片建立简易土化肥厂,利用天然碱土,就地制造氮肥和磷肥;寿张、范县规划千亩左右建一猪场,一亩地有一头猪,三、五头猪修一圈粪坑。五莲山区实行移畜上山,就山建圈,就地施肥。所有这些厂、圈、坑、池,都固定专人负责,定时定质定量定地片,经常不断地为农作物供应“食粮”。
山东各地在田间建立肥料基地网的措施,大大节省了运肥的大批劳、畜力;远地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肥料;牲畜迁往田间或山上,使役方便,村庄卫生。
现在这些地区,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肥料基地网的巩固工作。     (胡雷、吕兴魁)
本报太原13日电 山西省阳高县国光人民公社开始实行因地因作物施肥,大大发挥了肥料的增产作用。
去年11月和今年1月间,这个公社对五千多亩耕地和六千多亩荒地的土质、肥力、酸碱度,进行过两次普查、化验。同时,总结了农民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改良土壤、因地种植、合理施肥等方面的经验。这就使得因地施肥有了依据。例如,把猪粪施在黄土坡地、砂板坡地,把牛马骡驴粪施到盐碱湿地,把羊粪施到果林里。同时,还根据“土加一层皮,顶上一层肥”的经验,大力进行了倒土换土,使各种各样的土也变成肥料而运到地里。如在四百零五亩缺乏团粒结构的砂质地上,已经施入了一万二千车富有粘性的黄土,在五百多亩粘性太大的澄泥地上,则施入了一万五千车可以疏松土壤的“口头土”,还在有机质较少的坡地,普遍撒了一层滩土。
根据作物早期需要氮肥多,晚期适当需要磷钾肥的规律,在种植山药、玉米、谷子、高粱、小麦等作物的底肥中,加施八十到一百二十斤固氮菌肥。而追肥时则适当加含磷含钾较多的灶土、草木灰。
在追肥方法上,除去年秋天有三千三百亩结合深翻进行分层施肥外,今年国光公社对于多年来相沿成习的大铺大撒,也将加以改变,而采用垅施、窝施等科学施肥方法,这不但可以收到集中施肥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失去肥效。
为了在群众中普及肥料知识、掌握合理施肥技术,公社专门举办了肥料训练班。参加训练的六十多名技术副队长,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因地因作物施用不同肥料。


第3版()
专栏:

样样有良种 处处种良种
黑龙江良种繁育工作成绩显著
本报哈尔滨13日电 黑龙江省今年将有九千万亩、即占全省今年计划总播种面积96.7%的耕地,种上优良种子;而且从粮食、油料、甜菜到麻、蔬菜等作物,样样都有良种。这些种子现在已经备齐。
黑龙江省多年来就注意种子工作,特别是去年大跃进中,建立了完整的良种繁育推广系统,认真贯彻了“科学研究和群众选育相结合”的育种方针。
去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进一步推动了良种繁育工作。在四十七个县五百二十六个人民公社中,已有四十三个县四百三十三个人民公社建立了固定的良种繁殖场。人民公社的良种繁殖场,和国家良种繁殖场、科学研究部门紧密挂钩,全省就形成了一个良种繁育推广网。
去年秋收前,全省农村开展了良种鉴评工作,鉴评科学研究所、试验站、良种场推广给农民繁殖的良种。单是木兰、双城等十八个县一百六十个公社,就有二十六万人参加良种鉴评工作。此外,各地还举行选种、留种运动周(旬),对已经推广多年的良种存精去劣,淘汰带有退化现象的种穗,使良种保持标准化。
黑龙江省去年种子工作大跃进,不仅给本省准备了足够的良种,而且大力支援了兄弟省份。仅去年秋后,支援外地的优良品种一共有二亿三千多万斤。                      (马新仁)


第3版()
专栏:编后

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处理任何事物要恰到好处,在农业生产上也是如此。福建南安县五星人民公社订出今年水稻在不同田地的密植规格;山西阳高县国光公社,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施用不同肥料;沁县全面制订1959年“农事皇历”,使农业“八字宪法”更加具体化、地方化。这些措施,是由于各地认真总结了去年大跃进的经验,因而抓住了一条重要的规律: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来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上要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这一点十分重要。只有科学地细致地掌握了这一条规律,才能够使“八字宪法”大显神通,事半功倍。只要不断地总结生产经验,就能够巧妙地运用“八字宪法”,就能取得更大的农业丰收。


第3版()
专栏:

创造性地运用“八字宪法”
李玉秀
农业“八字宪法”,是去年大跃进的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有史以来种庄稼的经验的总结。要保证农业生产更大地跃进,必须全面地执行这“八字宪法”。如何全面地实行农业“八字宪法”呢?中共山西省沁县县委针对当地农事特点,把“八字宪法”具体化,有领导、有计划、大规模地实行“八字宪法”,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沁县县委针对当地自然情况和农事活动特点,把“八字宪法”和当地的情况挂钩,从而使“八字宪法”具体化、地方化、群众化。因为农业“八字宪法”,是总结了许多年来,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它对农业生产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是,在每一个地区应用它就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沁县县委按照全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制定了每个时期以“八字”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为中心带动其他工作的具体计划,订出具体要求、指标、措施和完成的时间。这就使“八字宪法”的贯彻执行有了可靠的基础。还有些地方把“八字宪法”中的某个字,又进一步具体化。例如有的地方在“工”字方面,又订出“修(补)、改(革)、推(广)、归(丢失的工具要归队)、保(护)”五字。所有这些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八字宪法”的办法,都收到了显著效果。
实践还告诉我们:要使“八字宪法”全面地彻底地执行,一方面要形成群众运动,另方面要和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起来。这就要做一番认真、细致的组织工作,建立和培养科学技术队伍。这样,在执行“八字宪法”中,既有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也有科学技术基础,就会使农业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好。
各地都应该创造性地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使它适应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发挥更大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敢想敢为的人
——记简易插秧机的发明者贺继生
本报记者 胡坚 李国华
最近,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一位“黑脚杆子”的青年农民站上讲台,向一千二百多名教授、科学工作者作关于简易插秧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报告。
这位报告人,就是简易插秧机的创造者、醴陵县清水江人民公社社员、共产党员贺继生。这是一位仅仅读过半年书的青年农民,在去年生产大跃进中,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经过四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在去年7月6日终于试制成第一部竹木结构的简易插秧机。这部插秧机试验结果,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三倍左右。去年9月,这部插秧机参加了农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插秧机会议上的表演比赛,被评为目前全国比较好的五台插秧机中的一部。它的优点是:竹木结构,简单易造,工效高,成本低,质量好,轻便灵巧,大田小田、山区平原都可以使用。
“天鹅肉”也是人吃的
几天前,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访问了这位农民发明家。当他了解到我们的来意时,再三谦逊地说:
“都是因为有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3月间,清水江农业社订出亩产双千斤的水稻丰产计划,要求密植由8×8寸改为3×5寸。这样密,全部劳动力要插二十多天,还难赶上季节。一些人对密植动摇了。可是贺继生却向党表示决心:一定要制成插秧机。
贺继生制造插秧机的消息很快传出去了。社里多数人了解贺继生是个心眼灵巧的人,但毕竟对想制造插秧机的事半信半疑,可是人们还是抱着热情赞同的态度。少数保守派,却放出一些冷言冷语,说什么“想发明插秧机,真是黄鼠狼想天鹅肉吃”,“还不是年青人想出风头!”这些刺耳的话,弄得贺继生有些心灰意懒了。党支部书记张冬林知道贺继生是个急性人,就耐心的鼓励他,对他说:“天鹅肉,也是人吃的”。
一把木梳子
贺继生反复回味着党支部书记说的话。
晚上,他坐在一盏小油灯下面,开始画图样。凡是他生活接触到的东西,他见一桩,画一桩。按照划行器的滚子,他设计过滚筒式插秧机,失败了。他把房里摆的桌凳,连小孩坐的椅子、摇篮都想到了,画尽了,可是怎么也不能解决夹秧、分秧问题。天亮了,他的爱人丁雪梅起床煮饭,走到梳妆台前,看到贺继生还坐在那里画个不停,满肚子火气。她一边拿着木梳子,一边发着无名气:“看你,发了疯,着了魔,饭也不吃,觉也不睡,画这些东西,能当饭吃么?”贺继生没有哼一声,只是呆呆地望着妻子梳头发,木梳子把大把的头发,梳得向后面甩,木梳子夹着头发很有劲,有时还咯咯地作响。当他看得出神的时候,妻子把木梳子向桌上一丢,就走了。贺继生拿起木梳子,看了又看,在自己的头上梳了又梳,他好像在沙漠里发现绿洲样的。“对了!木梳子能夹住头发,也能夹住秧苗。”他拿着木梳子往木工张友秋家里跑,他们按照木梳子的式样,又设计制造了一部梳子式的插秧机。试插结果,虽然能插秧,但是分秧不匀,伤秧,又漏秧,还是不能用。这时许多社员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老年社员丁武生提出:“要能用一个东西夹住就好了”。这句话给贺继生的启发很大。
手,万能的手
5月下旬,乡里召开党员大会,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大家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新风格。乡党委书记吴金元的讲话,一句句打在贺继生的心坎上,他感到自己没有完成任务,对不起党。他脸上一阵阵发烧,呆呆地坐在屋角里,独自在念着老社员丁武生那句话:“要是能找个东西把它夹住就好了。”猛一下,吴书记讲话时把手晃动了一下,贺继生把这两件事联在一起,想了又想:“对!手,就是这双万能的手。”他从9岁起帮地主家看牛,就下田插秧。插到现在已经插了二十多年,手上不知插起过多少血泡,为什么倒把一双手忘了呢?他想着想着,右手的三个指头,就做起插秧的样子,他呆呆地望着三个指头出了神,独个默默地自问自答:“是呀,插秧用这三个指头夹秧又分秧,要是两个活动的木片片来代替它,不是秧夹的问题就解决了么?”他越想越对头。
火钳的秘密
贺继生连夜赶回社里,连家门也没有进,就到木工张友秋家动手试制起来。
当他们把梳式插秧机改装成秧夹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能使这些秧夹同时启开,不差分毫呢?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双手长成十双手,甚至几十双手,才能提高工效。
为了这个问题,贺继生苦思了好几个晚上。一天早上,他正帮着爱人烧火弄饭,看到火钳启闭自如,很有意思,他想,如果把秧夹都变成火钳式的启闭,不是由一个人操作就行么?当他想到这里,早饭也不吃,跑去和张友秋商量,就按照火钳的式样做起来。
两个人苦战一通宵,就按照三个指头夹秧的式样,利用火钳启闭的杠杆原理,做成第一个插秧夹。开始,一次能插四蔸秧,后来逐渐增加夹齿,一次能插二十多蔸秧。但是因为秧夹开始是用木片做的,容易磨损,有时夹不住秧,还会漏秧。贺继生的老父亲贺义芳这时提了一个好建议。他说:“竹片炒过后,耐磨耐用抵得上钢铁,过去做推子齿都用这东西。最好换上竹片做夹齿”。他的建议被采纳了。秧夹是由夹齿和左右手柄两部分组成的,它等于人工插秧时的一只右手,是简易插秧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秧夹试制成功,插秧机就成功一大半了。 还需要一只“左手”
但是秧夹还是只能代替一只右手,而人工插秧时,是右手插秧,左手拿秧和协助分秧,两只手配合动作才能进行插秧的。于是,问题就转到如何给插秧机添一只左手。
他们用灰船盛着秧苗,用秧夹夹着秧去插,灰船能装秧,但不能分秧,也不能送秧。因此,夹的时候,不能整整齐齐地夹住秧的基部,插不正,有时夹多夹少,还有漏蔸现象。
贺继生又开始为突破最后一道难关苦思。一天,他在车水,发现龙骨车叶子转动得很有规律。他想,如果把灰船改装成秧箱,按照车叶子形式,安上一个压秧板把秧苗慢慢地送到秧夹引导板上,不是送秧、分秧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只灵巧的秧箱不就能给插秧机添一只左手么?他想着想着,忘记自己是在车水了,跳下水车,一口气跑到张友秋家里,两个人拿起锯、刨子就动手做起来。
问题又来了。龙骨车叶子是脚踏着转动的,压秧板要它慢慢移动,靠什么带动呢?他们两个人商量,要是在秧箱两头能安两根有弹性的皮带带动一下就好了。贺继生连忙跑到家里,把自己的一双胶鞋拿来,剪成皮带安上。试验效果很好,压秧箱推着秧苗慢慢送到向下斜的秧夹引导板上,一个人操作着秧夹,张开夹齿,沿着引导板的斜度放下去,正好夹住秧苗的基部,把秧苗端端正正地插到田里。
插秧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秧夹、秧箱做成了。也就是说,插秧机左右手都有了,夹秧、分秧的问题都解决了。后来,他们根据群众的建议,又做了一个秧箱架,把以上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联成一体。秧箱架下面安上一个船形的拖泥板,在水田中滑动着插秧。
这样,从去年3月间起,贺继生和木工张友秋经过四个多月的刻苦钻研,终于试制成第一部插秧机。初步解决了在水稻田实现机械化的一个难题。
现在,贺继生创造的插秧机,不仅在湖南省开始推广,而且全国有些水稻地区也开始采用了。


第3版()
专栏:

五星公社总结去年增产经验
因地制宜确定水稻密植规格
福建日报以“推行密植的关键所在”为题发表社论
本报福州13日电 福建南安县诗山乡五星公社运用去年密植增产的经验,与群众共同讨论,因地制宜地订出了水稻密植规格。
诗山乡五星公社去年获得空前丰收,变历史上缺粮乡为余米乡。群众在总结去年增产的经验时,认为除了水利、肥料等增产措施外,密植是增产的重要关键之一;但是密植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采取不同程度的密植,绝不是越密越好。美山大队去年许多山田都是下三百三十多担土杂肥,采用“红米早”稻种,但采用5×3寸密植的(即行距五寸,株距三寸),比采用5×2寸密植的,每亩多收一百斤;比5×4寸的多收五十斤。溅晞大队去年一千多亩山田多数是采用5×2寸密植,只有少数采用5×3寸、4×4寸密植,收割时5×2寸的山田比1957年稀植大大增产,但比5×3寸、4×4寸的密植田每亩少收二百多斤。许多社员在讨论中还认为,密植还要和肥料、种子和改良土壤等增产措施配合,不能孤立地研究密植。
在总结去年密植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群众的讨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订出了今年全社的密植方案。第一,平原洋田大多采用5×2寸,一部分采用5×3寸,每丛插秧八到十株。根据金淘、山头、马头等平原洋田较多的大队的群众分析:平原洋田一般较肥沃、水利好、气候温暖,插秧应该密些,株数多些;只要注意了空气流通和中耕除草等工作,保证可以增产。第二,山田和半山田,一般采用5×4寸,有的也采用5×3寸和7×4寸的密植法。山田较多的美山、观山、蓬华等大队,根据山高水冷、气温低和土壤较瘦薄,需要中耕、追肥的特点,他们都主张采用5×4寸密植;蓬华大队一部分水田,需要种间作,决定采用7×4寸密植。第三,平洋田和山田中还有一些特殊田,也逐丘根据实际可能,确定了密植规格。此外,各个队还根据各丘土地采用不同品种而确定了不同的密植规格。
干部和群众共同讨论订出了密植的规格后,大家立即行动,从各方面来保证实现这个规划。从公社到大队、小队,分别成立了密植技术研究机构和领导机构,指导生产。群众对实现今年的密植规划的信心很高、干劲很足。
3月7日,福建日报以“推行密植的关键所在”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摘要如下:
去年是福建省广泛推行密植的头一年。就全省水稻密植的情况看,虽然较前几年密了一些,但很大部分田地还是密得不够;只要是采用合理密植的,就能获得显著增产。
怎样才能进一步搞好密植?特别是密植规格应当怎样制定?这是进一步推行密植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去年的经验,这不能靠规定一个笼统的划一的规格来解决,而要强调因地制宜,保证各种田地都能得到合理的和足够的密植。田地有千差万别,不仅闽北和闽南的土壤气候条件不同,即使在一个公社里,往往山田、半山田和洋田也各有差别;同样在洋田中,水旱田地有差别,熟土深浅有差别;另外,各种田地施肥、品种等也都有所不同。土地、季节、肥料、品种等等的差别,形成了庄稼成长的差别。它们相反又相成,只有重视了这些差别,照顾到这些差别,根据这些差别确定方案和措施,才能实现全面大增产的要求。南安县五星公社正是根据因地制宜、因种制宜的精神,订出了不同田地的各种密植的规格,他们的这种作法是完全正确的。另外,在因地制宜规定密植规格的时候,还应当进一步对密植的数量和质量作统一的考虑。也就是说,不要只停留在限定几寸乘几寸,和亩插几株几穗上,还要考虑到能有多少有效分蘖,如何保证穗粗枝壮,穗大粒肥等问题。因为在同样密植的情况下,如果分蘖少,穗小粒瘦,就会减少产量,削弱了密植增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在确定密植规格的同时,注意解决围绕密植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保证密植增产。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们来到坞坪人民公社第一管理区。到春浇指挥部一看,空无一人。我们顺着远处的灯光走去,原来有二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在挖一条引水上高地的沟渠,个个头也不抬,一铣一铣地在挖泥。谁是书记呢?站在旁边连喊几声,这才有人答应。原来站在没膝的水中,弄得浑身上下好像泥人,挖土最快,出汗最多的那个红脸汉,就是公社党委副书记李连仲同志。在收工回来的路上,他还同社员们挑战,看谁明天干的快、干得好。
晚上,我们同指挥部的同志们住在一起。第二天早上,大约五点多钟,夜色还未退尽,他们又都上工去了。我们也连忙起床,赶到修渠的工地上。这时,社员们又已展开了紧张地劳动。我们问社员:“今天谁挖得多?”他们说:“我们要和李书记竞赛,晚上收工时你再来看吧!”             河南商丘县委办公室通讯组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提早处理果树防寒土堆
北京地区的幼年果树,每当越冬之后,便有许多枝条干枯而死,俗称“抽条”。它严重地损害了树形,限制了树冠扩大和提早结果。“抽条”愈严重,果树管理的人愈不敢扒开防寒土堆,往往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才扒开,但是,仍不能制止“抽条”。
根据以往的观测,我们认为,为了防止果树“抽条”,应该提早处理防寒土堆。因为自2月份起,由于气温和地温提高,树枝上的水分逐渐从树冠蒸发掉,但土堆内部仍有冰冻,树干也处于冰冻状态,水分不能向上运输,以致枝条干枯而死。因此,目前应先把土堆南半部扒开,使树干解冻;有条件的还可以浇些水,以补充水分,就可以防止“抽条”。
北京市农业科学院林业
果树研究所南口农场
钱万杰 金洪乐
张维孝 杨中华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河北沧县捷地公社陈家院社员给梨树整枝(沧县报供稿)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加强保肥工作
为了争取今年农业的更大更好更全面地跃进,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积肥造肥高潮,积造了不少肥料,这是实现今年农业增产的重要保证。
可是,有些地方对已积的肥料,却注意保护不够。最近,我因事到江西九江县的农村去了一趟,发现有不少肥料放在田里没有遮盖好,受着风吹雨淋。根据农民的经验,凡是放在外面的肥料,如果不用泥封住,就要及时把它翻入土内。不然,就会使肥料中的氮素遭受更多的损失,就会减低肥效。我建议各地人民公社,进行一次保肥工作检查,及时把已积的肥料保管好。
江西九江市 胡任兴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送给公社的礼物
农历正月初四,天刚蒙蒙亮。湖北宜昌市建筑公司的八百多个职工和家属,在党委副书记毛云峰的领导下,组成一支送肥大军,运送着职工们在春节假期中积起的大量肥料。他们从八码头渡了江,直向点军公社七里冲大队进发,去向农民兄弟贺春节。
送肥队伍中,有年老工人,也有才十多岁的小孩;有近百对的夫妻送肥,也有几十户全家大小都出动了的。邓大海同志全家四口人,谁也不愿留下,他的两个小孩都才十多岁,也跟大伙儿一起去送肥。韩启俊同志挑了满满一担肥料,由于太重,刚出门不远,就把扁担压断了。同志们要分担他的肥料,但怎么说他也不干。以后,他又跑回去找了一根更牢实的扁担,挑起沉重的担子,很快地赶上了前进的队伍。
送肥大军一进入七里冲,就听到锣鼓声和鞭炮声,农民兄弟的热情欢迎,更加鼓舞了大家的干劲。到的较早的老工人陈启富同志,把担子一放,马上又回来迎接后面的人。可是谁也不肯把自己的担子让给他。走在最后面的许国德同志,很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公司出发时,他挑的是一担渣肥,但到了七里冲大队,却变成了一担尖尖的干大粪。大家不觉有些奇怪,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老许在路上,一见路旁有大粪,就把它拣了起来,边走边拣,等挑到目的地时,箩筐里就堆得尖尖的了。
工人送肥下乡,给农民兄弟以极大的鼓舞,他们表示要用搞好农业生产,争取更大丰收的实际行动,来感谢工人老大哥的支援。
湖北宜昌市 金三(附图片)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城市也可推广烟中取肥
在城市里,每天从烟囱里散发出去的煤烟不知有多少。如果把这些煤烟加以合理利用,不仅能使城市空气新鲜,有益卫生,并为城市支援农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城市的公共食堂和工厂等,凡有烟囱设备的,都可为积肥贡献出一分力量,最好以后在城市建筑设计上,就可在烟囱上安装取肥设备。
烟中取肥的办法很多,万县人民委员会食堂烟囱的吸收装置较好,方法简单,制作容易。这种方法,就是在烟囱中部的外面,设一个水桶,用一根竹管通到烟囱里,一端连着水桶,另一端安上喷咀。有自来水的可安装自来水喷咀。喷咀是用白铁皮作成的,它的直径为烟囱直径的一半,安装时喷咀向上,这样喷出来的水比较均匀。
在烧煤时,烟不断往烟囱里去,当它遇上喷水即起化学作用(烟中含二氧化硫、铵),变成煤烟和水的混合物流出。以后,用杠炭滤的渣滓,再经过加高温度,冷却后,即成硫酸铵(未去胶质时是黄色,颗粒)。          中国农业科学院  陈示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