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神话和现实
林默涵
我国旧时候有一种迷信:谁家生了孩子,为了怕他夭折,就给他取一个阿狗阿猫之类的名字,以表示轻贱,这样可以避免引起死神的注意。这个方法,现在也被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们所采用了。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的灭亡,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给资本主义另外取一个名字。所不同的是:一个给刚生的小孩取难听的名字,一个给快死的家伙取好听的名字,前者为了瞒过死神,后者则为了欺骗人民。
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就给资本主义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做“人民资本主义”。他们以为只要给资本主义戴上一顶“人民”的帽子,人民就会喜欢它了。那些卖身投靠的资产阶级学者们还为此编造了一套神话。他们用各种虚伪的论据,企图证明似乎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已经属于人民了,因为许多职工都有了股票,他们已经成为大厂矿大企业的股东,是这些厂矿和企业的“主人”了。资产阶级的说客们像煞有介事地大吹大擂,那些背叛工人阶级的修正主义乌鸦们也装着黄莺的声调赶紧帮腔。
神话是美丽的,可是一碰到现实,它就破产了。“人民资本主义”的神话也是根本经不住事实的对证的。
事实怎样呢?
一方面是一些小职员或者一些工人,他们用好容易积蓄下来的几块钱,买了某家公司一两份小额股票,就算是那家公司的所谓股东了;另一方面是洛克菲勒和摩根之类的大老板,据统计,前者所控制的资本有六百一十四亿美元,后者所控制的资本有六百五十四亿美元。谁会相信,这两种人是美国的同样的“资本家”,是那些大厂矿大企业的同样的“主人”呢?
赫鲁晓夫同志说得好:“那些上了当的工人和职员,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储蓄购买了若干小额股票而成为股东,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主人’,实际上他们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当危机现象来临的时候,真正的主人就揪住这些‘主人’——股东的耳朵,把他们从那些有他们股份的企业中抛出去了。股东变成了几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于是轮到这种‘主人’来殷殷期望:也许他有幸重新获得工作,也许他自己不致饿死和使他全家陷入绝路一条。”
事实正是这样。而且,不仅在危机到来时,就在他们的所谓“再度出现繁荣局面”时,工人失业率也是有增无已。3月3日的英国“新闻纪事报”登载了该报特派记者从华盛顿发回的一篇报道,其中说,在底特律这个大工业城市中,“尽管在去年的严重萧条后现在有了复苏,但是仍然有十九万四千名工人失业。这比一年前增加了三千人,占全市劳动力的12%以上。”这位记者又说:“这说明美国的一种残酷的新现象:在生产率上升的时候,失业人数也在上升。”而“这种现象并不神秘,美国各地情况都是一样。”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形又怎样呢?我们再举一个法国的例子吧。据2月19日巴黎“快报”周刊说:“在工人方面,没有一个部门,没有一个地区不遭到失业的打击和威胁。任何一个被解雇的工人都很难再找到工作。因为大公司不再雇人了。另一方面,它们也不再弥补由于死亡、生病或退休而空出来的位子。有些企业正在解雇或准备解雇工人。”
谁又会相信,这些勒紧裤带在饥饿线上挣扎的法国工人,跟法国最有钱的二百个家族是享受着资本主义所“赐与”的同样的“幸福”和“快乐”呢?
恩格斯说过,人们可以任意把鞋刷子叫做哺乳动物,但是,你从鞋刷子里面是怎么也挤不出一滴奶汁来的。资产阶级的辩护士们也尽可以给资本主义取各种动听的名字,什么“人民资本主义”呀,“资本民主化”呀,但是它既不会给失业工人带来面包,也不会给失业工人带来房子。事实的教训,比任何迷人的神话都要有力量。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们已经明白,他们的责任是把那个腐朽透顶的、肮脏的“鞋刷子”——资本主义制度,跟过了时的马车一样尽快地送到博物馆里去!


第8版()
专栏:

又慈祥 又严厉
——读高尔基“文学论文选”
栋榕森
高尔基的政论文字,我们的读者是很熟悉的,因为有许多重要的篇章,早已有了瞿秋白的翻译。譬如现在常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句名言:“假如敌人不投降,就消灭他!”——就是这些政论中的一篇的题目。但是高尔基的文学论文,辑译成像样的集子的,只有抗战前天马书店那一本;如果我记得不错,那本书译自日文,句子着实难懂得很,当中怕还有不少错译,例如把法国作家法朗士译成法兰西之类。前几天看到新出的高尔基“文学论文选”,确实很高兴,虽则还是很不满足,因为这里面只收了二十八篇论文,可是译文是好懂的,从这些文章里不难学到很多东西。无论你是饱学之士,还是知识很少的初学者,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汲到各种各色的养料。读着读着,你不以为是在读理论文章,你还以为在跟一个亲人面对面谈话。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装腔作势;是那么深入浅出,那么循循善诱。
拿“谈谈民间故事”这篇来做个例子吧。这篇文章是应“少年先锋真理报”的要求写的;那时“少年先锋真理报”收集了几百篇民间故事,发表了其中一部分之后,便请求高尔基把他儿童时代从民歌和民间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告诉孩子们。高尔基写了这篇十分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把你抓住,读完了还想再看。在这篇短文里,他是那么技巧地讲了好多民间故事,讲得简单,有趣,动人。然后他告诉读者说,他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三个神:外祖父讲的神是严厉的,他要孩子服从长辈、恭顺和驯服(“外祖父依照自己的神的意志,一心想把这些品质注入我的肌肤里去”),外祖母讲的神是
“善良的,然而有点软弱,不中用”;还有奶娘的故事里的神,“是愚笨的,任性而淘气,它也没有引起我的同情,然而是最有趣的。”高尔基说,第三个神住在地上,常常在乡间走来走去,他干预人间各种事情,而没有一次是成功。他说,奶娘和外祖母的故事和歌曲在那时给他提示了一种模糊的信心,使他相信世间有人能够看透一切事物,能够看清楚“受贿的法官,残酷的地主,贪婪的商人”等等,“这个人是不信神、鬼、沙皇和神甫的,这个人是很聪明而勇敢的。”高尔基就这样回答了报纸提出的问题。多么深刻,可是一点也不觉得深。
向读者复述这个集子里的二十八篇论文的内容,那是不必要的。这几天读着读着,有一点却使人感受得十分强烈,那就是高尔基对年青一代的爱护。所谓爱护——一方面是用全力来保护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同情他们,安慰他们,甚至可以用“抚爱他们”这样的字眼;可是另一方面他又那样的严厉,一点也不含糊,督促他们,鞭策他们,像父亲和老师似的批评他们的缺点,他们犯了错误,甚至于声色俱厉地、可又带着那样多的同情心来责备他们。他没有溺爱。他没有盲目的捧场。他没有说假话。他写这些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苏维埃文坛的领导人了,可是他却没有半点儿架子,苦口婆心的在那里劝导。他批评有些人对于生活总是“听不清楚,看不明白,懂不透切。”他三番四次指责“语言不够,技巧不够”。他提醒青年的作者知识不多,要用功虚心学习。可是当他一看到对新生的一代采取粗暴态度的时候,他就挺身而出,保护他们。他尖锐地批评过绥拉菲摩维支,因为这位老作家讲到当时两个新作家时断然说:“他们完啦。”高尔基甚至于斥道,“这样蔑视人是不行的”。愤怒之情,跃于纸上。他认为批评家有义务去“教导”作家,而没有权利去“责备”他们;他认为批评家要“恳切地给他们指示一条道路,使他们能够迅速而蓬勃地成长起来。”
但是当有些初学写作者写信给他,向他抱怨说:“没有功夫创作”,而且抱怨说“生活困难”呀,等等,这时高尔基也被惹得万分不满意。他宣称:“这些牢骚没有引起我的同情。”接着他分析了时代的特征,驳斥这种因为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时没有时间创作,产生“抱怨”是如何的不智,他反对所谓“生活困难”的论调,引证旧时代的经历,证明从前的生活比现在不知道困难多少倍。
伟大的灵魂——高尔基对于绝大多数的后生一代却是具有十分坚定不移的信心的。1928年3月,当孩子们向他祝贺六十寿辰的时候,他回答说:“我知道,你们当中将成长许多比我更优秀的人。”
上面这一点是“文集”各篇中突出的思想。当然,文集还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议论,不同的读者可以得到种种的启发。(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解放之路(木刻组画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作品〕捷克斯洛伐克 格洛什尼克


第8版()
专栏:

春夜随笔
木林
江南的早春天气是多雨的。
一连下了二十多天的雨,刚刚露出蓝天。桃花还没来得及开放,又下起雨来了。夜里室内相当冷,但是,案头两个包裹却像两盆火,使我感到热呼呼地……
一包用黄色牛皮纸包着的“老鹳草”,是刚从山东济南寄来的治关节炎的中药。我患关节炎已经五六年了,几年来服过不少中西药物,总是治不好。不久前看到医刊上公开的河北名医的一个祖传秘方,我就连忙到药店里去配,可是其中主药“老鹳草”全城都找不到,查了一下药典才知道原产山东,可是又不知道山东什么地方什么药房有,于是就写信给济南大众日报请他们帮忙。半个月以后的今天,居然收到了这包不远两千里而来的药。
尤其可感的是寄药的济南宏济堂的店员同志还给了我一封信,信上说:
“您的来信,是山东大众日报转到中药批发部介绍到我店的。老鹳草治关节炎,我们相信定有奇效,我们相信您有此秘方,一定能痊愈,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谁能说这是一般的店员与顾客的关系呢?为了一个人的疾病,多少人在深切的关怀!
另一包是学校里的小组长交给我的大字报底稿。小组长亲切地说:“这是同学们在鸣放争辩阶段送给你的礼物,不一定都正确。但即使只有5%的正确性,也希望加以吸收,目的在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我打开纸包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同学们的声音、笑貌,就像在我眼前:
“老师:您教课时,有时候美化了封建时代隐士们的生活方式,而没有对他们进行批判,对我们起了不好的影响……您看这危害性有多大!”
“老师,我们希望您进步,就像孩子希望母亲健康!”
人非草木,看了这些热切的语言,谁能无动于衷呢?一个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人,染上的病毒是不少的,毛病如不及时治好,做教师的就会直接传染给年轻一代,党的整风运动,的的确确起了治病救人的作用。想想自己在教学中应该负的责任,真是又惭愧又兴奋!
两个包裹偶然的巧合,使我得出一个完整的概念,也加深了这个概念: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亲密啊!当你患了疾病,数千里外素不相识的人知道了,也会安慰你鼓励你,为你效劳!当你犯了错误,同志们会热情地劝导你,帮助你,促使你进步。不论是你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都希望你身心健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在冷酷无情的旧社会所不能想像的,这一切多么令人振奋!
春天是万物生机蓬勃的季节。今年的春天,又是全民争取更大更好更全面跃进的春天。那末,就让我写下这篇短文来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春天吧!


第8版()
专栏:

张师傅和他的徒弟
黑龙江鸡西矿山机械厂 成士忠
早上八九点钟下夜班的时候,老张师傅领着一大帮青年小伙子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车间朝着工厂大门走去。他今天显得特别高兴,好像一个旗开得胜的将军似的红光满脸;他身后的这些青年徒工也一个个嘻笑地围在老张师傅身边,不断地哄发出愉快的笑声。
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呢?
原来,老张师傅这一小组一共有四个工匠,可是昨天却只有他一个人上了班,其他三个工匠,一个上北京参观工业展览会去了,一个因扣箱任务紧张,临时调了去,另一个却因为重感冒病了不能上班。当昨天半夜十二点钟上班的时候,老张师傅进了车间来到工地一看,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看着围在他身边的十几个徒弟,这十几对带着稚气的眼光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半响没吭声,认真的思索了起来,可是突然他高兴地松开眉毛笑着说:“孩子们,来,都坐下来,咱们先来开个班前会吧,怎么样?”
“好啊,开会吧!”这群年青人齐声回答说。
“今天你们的师傅都没来,可是这些任务又不能不完成,你们看怎么办?依我看,你们大伙能不能自己大胆的动手干它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我来作指导,怎么样,有信心没有?”
老张师傅热情地望着这些小伙子们,他高兴地看到从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惊喜而激奋的眼光。
“我们能干,只要老张师傅随时指导纠正,咱们就敢干。”一个年纪显得较为大些,神气显得较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回答说。
“那太好了,这才是工人阶级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咱们就一言为定。现在马上就开始行动。”
这一个夜班,可真是把他忙坏了,他不但自己要干着一个重要的活,又要不停地跑到这头,又跑到那头,而且又要回答好多看来是极其简单但又是那么有意思的问题。他满意的看到这些小家伙们虽然有些笨手笨脚,可是毕竟是干出活来了,而且有些活还干得挺干净呢,他不时的点头,带着赞扬的神色说:
“对了,就这么干,一点也不错。”
这些小伙子们受到了赞扬,劲头更大了,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脸孔红通通的,愈干愈有劲。
老张师傅望着这些可爱的生气勃勃的小伙子,一个个像个小老虎似的,从心里高兴。他看了看表,离八点下班还差半个小时,窗外的天已经大亮了,他说:“孩子们,别干了,现在收工吧,你们大伙看看咱们这一夜收获可不小呢,这是你们学徒做出来的。好了,现在马上回去睡觉,这一天够你们累的了。”
在他们快要离开车间时,一张鲜红的大字报贴在车间最醒目的地方,表扬了这些学徒们的创造,并且还表扬了老张师傅,说他创造了快速培养学徒法的经验。


第8版()
专栏:

驯海英雄赞
丁力
一古代英雄可数,如今英雄到处有;要问海河有多少?请看满天星斗。
二不怕地冻天寒,英雄挥汗苦战。苦战!苦战!要叫大坝稳如山。
三车子快如风,机器轰隆隆。英雄闹渤海,闹翻水晶宫。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对“木”弹琴
朱相远
俗话说“对牛弹琴”,就是徒劳无功的意思。不过现在发现音乐能刺激乳牛多产奶,于是在牛舍里定期播送轻音乐。“对牛弹琴”就不再是徒劳无功,而是增产措施了。
最近报载竟又有人发现音乐能刺激植物生长,这么一来似乎“对木弹琴”也成了增产措施。
印度的一位植物学家singh博士,常爱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两支交响乐唱片,天长日久,竟发现音乐刺激了园中花草树木的生长。他就开始正式试验,在一块六英亩大的稻田里,每天播送二十五分钟交响乐,一月后发现这块田中的水稻,比同样一块田而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繁盛茁壮,株长要高出十五英寸。接着又依此法去请烟草欣赏小提琴的演奏,结果一样良好。
他得出结论,植物也能听音乐,并且女声比男声效果更好。
又有些印度科学工作者请含羞草来欣赏古典的印度歌曲,每天清晨进行二十五分钟,结果这些羞答答的草儿,听了古老的歌曲后,好像心情更加舒畅似的,生长速度显著加快。
这些有趣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想像:如果植物真的能听音乐,而且听了以后还加速生长,那么农业生产就不仅要机械化和电气化,还要加上一条“音乐化”。在庄稼地里架起扩音器,每天举行“增产音乐会”。作曲家就能直接为生产服务了,创作各种作物爱听的乐章:水稻发育交响乐,小麦生长进行曲……。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就更富有现实性了。为了消灭杂草,人们可以用难听的噪声来折磨它们……这些想法有可能实现吗?
音乐是一种和谐而有旋律的声音。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歌唱家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在空气里以每秒三百四十公尺的速度,传到听众的耳朵里,引起鼓膜的振动。由一万条横向纤维组成的鼓膜,只有0.1平方厘米大,上面却布有三万条神经末稍,振动通过它们而传至大脑,人们就欣赏到歌唱家优美动听的歌声。牛也是一种有高级神经活动的动物,它有听觉、有记忆力,我国南方农民在犁田时常爱唱“牛歌”,一边扶犁一边高歌,牛听了就十分高兴,摇着尾巴使劲的拉犁。在乳牛场里,轻松愉快的音乐,再加上挤奶人温顺的揉摩,当然就引起产乳量的增加。
上面说的是动物,植物可就风马牛不相及。植物根本没有神经系统,更谈不上有听觉,为什么音乐能刺激它生长呢?
前面谈了,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声音,这种有节奏的声波能引起植物细胞内部物质的振动,就像振动耳朵的鼓膜一样。这种振动可能引起一种机械刺激的作用。适当的机械刺激是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的。例如我国农民用竹签来替玉米
“针灸”而能得到丰产,就有一种机械刺激的作用。由此可见,能对植物引起刺激作用的声音就不一定要是什么悦耳的音乐,而难听的声音也不会折磨植物。
含羞草为什么听音乐后效果特别好?这是因为它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的植物。它就因为一碰就把叶子合起来而得名,对声音的刺激当然就格外敏感了。
女高音效果显著,不是植物爱听女高音,是由于女声的频率要比男声高得多,往往可达好几千赫兹
(就是每秒钟振动好几千次)。频率愈大,引起的振动愈快,刺激也可能愈大。比如高频率的超声波,目前在苏联已运用于农业,效果很好。这种超声波,频率在二万赫兹以上,超过了人的听觉范围,所以叫超声波;若低于二十赫兹,人也听不见,叫低声波。苏联农学家用一定频率的超声波来刺激马铃薯的块茎,种下以后能增产3.4%。若刺激一下萝卜种子,可增产32.7%—40.6%。其它如麦类、蔬菜、树木,都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由于种子受到声波的刺激,使蛋白质等储藏物质发生变化,加速了氧化过程。实验证明:少量的超声波可以刺激细胞分裂;中量就会抑制;大量就会引起死亡。因此,超声波已被用来杀菌。
音乐到底是否能显著的刺激植物生长,还有待研究。但肯定地说,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声、光、电、电离辐射等物理刺激,将在未来的农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