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加强领导力量 提高教师水平 增加教学设备
天津整顿新建高等院校
本报讯 天津市正积极整顿巩固在去年大跃进中新建的十六所高等院校。
这十六所院校有工科、师范、医学、体育等不同类型,共有学生一万多人,它们的特点是勤俭朴素,学生政治质量较好。这些学校成立以后,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方面,都取得相当的成就。但是这些新建院校由于适应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一般都只经过很短时期的筹备,就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担当起了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有些院校在教学设备上还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干部配备不齐,在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上也有重复或不够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针对新建高等院校出现的这些新问题,这次整顿巩固的重点是根据当前国家建设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把一些院校和专业设置重复的进行合并,并且新增加一些目前迫切需要的院校和专业,特别是着重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同时,对原来干部配备不齐、师资不足的院校适当调配了干部和教师,增添了教学设备。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成立了党委会,配备了专职党委书记和总支、支部书记,加强了党的领导力量。在行政干部方面,也都调配了院长和系主任等主要负责干部,省、市委并且挑选了一批能力强的老干部和有经验的专家担负这些新建院校的领导工作。天津机电学院就是由天津市机电局局长、党组书记李中垣兼任院长,天津市建筑工程局也把副局长、老建筑工程师阎子亨调到天津建设学院担任院长。天津化工学院、建设学院、师范学院等院校还加强了集体领导,建立了校务委员会,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开始步入正轨。
各院校也采取了多种办法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一方面是由原有基础好的高等学校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学校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支援一批师资。一方面新建院校也采取了到重点学校进修、老教师带徒弟、举办师资训练班等办法,自力更生培养师资。天津机电学院除了把三十多名新教师送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进修外,还组织了八十七名新教师分别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数学、物理、制图和力学等师资训练班,由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难问题。现在有的新教师已能开课,而且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这样多方采取措施以后,基础课和专业课师资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情况已大为改善。河北工学院采取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办法,收效也很大。由于这些新教师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并能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进步很快。
现在,这些新建高等院校也正在巩固提高中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天津机电学院在整顿中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妥善安排了教学和劳动时间,并且加强了基础课,增加了学生的自学时间。为了取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德钧还在机械制造系和电机系的四年级搞了“试验田”,和教师、工人、学生的力量相结合,摸索在教学、科学研究、劳动和思想改造等方面的经验。天津建设学院一方面派人到天津、上海等地的兄弟院校吸取改进教学的经验,一方面在全院师生中开展大鸣大放,务虚和务实相结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修订了教学计划,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使教学、劳动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河北工学院在党委的领导下,采取教师、学生和校外力量三结合的办法,通过广泛鸣放辩论,拟定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草案,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并编写出了机械、化工和电机三个系九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一部分教材。 (朱泽民、黄人晓)


第6版()
专栏:

聋人用手说话更方便了
聋人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公布
新华社9日讯 内务部和教育部最近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各地试行“聋人汉语手指字母方案”。
这个方案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用右手的二十六个指式分别表示二十六个汉语拼音字母。聋哑人可以运用这些指式,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成普通话手语,作为聋哑人手语之一种。这个方案是由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于1958年7月间邀请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心理学家、聋哑教育工作者以及对聋人手语有研究的人士,组成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方案制定后,曾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正。
通知要求各地先在聋哑学校、聋哑业余补习学校、扫盲班(组)作为识字拐棍和发音教学的辅助手段试行这个方案。聋人福利组织或聋人生产单位的聋人,也可以试行使用手指字母来改善手势语的表达方法。通知还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在试行过程中,应及时搜集和反映试行中遇到的问题,按系统报内务部、教育部、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并于半年内做出全面试行总结,以便再加研究修正,求得进一步完善。


第6版()
专栏:

加速整理和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
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大协作
本报讯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开始实行科学研究大协作,加速整理和提高祖国医药学。
中医研究院的三十多位研究人员最近分别到医学科学院所属阜城门外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和西医研究人员合作,确定了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医专家赵锡武领导的十多位中医和针灸大夫,与阜城门外医院心脏科和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的生理系,共同进行中药和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的探讨。由阜城门外医院心脏科负责西医方面的诊断与临床观察,中医研究院医师负责中医方面的诊断和治疗。除每星期一、二、五进行门诊治疗外,有数位中医师住在这个医院进行医疗工作。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由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系负责,他们计划在高级神经活动、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和液体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高血压发病机制及中药、针灸治疗机制的研究。在中医专家岳美中、沈仲圭领导下的研究小组,与协和医院内科进行肝脏疾病、白血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等病的研究。中医妇科专家钱伯煊及其研究小组与协和医院妇产科合作,进行盆器脱垂和妊娠中毒症的研究。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将与协和医院外科、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系合作,进行针灸治阑尾炎的机制研究。眼科方面,由西医专家罗宗贤和中医专家韦文贵合作,研究视神经痿缩等眼科疾患。对以上疾病的研究,首先是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机制研究;对临床疗效已经肯定的疾病,即开始机制研究。
在这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各研究所普遍开始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学到了一些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工作经验。但由于院内中医师极少,只好由西医自己摸索,在研究工作中普遍感到困难。西医专家们学习了人民日报“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的社论后,进一步认识到要作好我国医药学的研究整理工作,必须通过中西医密切合作。经过两院协商,在2月上旬就开始进行制订协作研究计划。两院中西医专家认为,协作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是有效地进行中西医结合以战胜疾病的重要措施。   (郭少军)


第6版()
专栏:

检阅测绘工作成就
解放军测绘先进工作者会议闭幕
本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8日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检阅了去年国防测绘工作的成就、广泛地交流了经验,并对全军更好地完成今年的测绘工作任务起了良好的动员作用。
会议期间,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到会讲了话,勉励全体代表在国防测绘事业中作出更大的成就。
测绘局副局长赵之焱在闭幕会上讲话。他号召大家要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搞技术革新、开展“一专多能”运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国防测绘工作更高速度的发展。
去年一年中,国防测绘工作有了空前的发展。地图编绘和制印等各项业务都出色地超额完成了任务。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全局提出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二万多件,其中许多件已经被采纳和推广,推动了国防测绘事业的发展。
出席这次大会的共有四百多名测绘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的代表。他们都是长年累月地奋战在荒山旷野中的英雄。他们和广大官兵、民工一起,在国防测绘工作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参加大会的某部技术助理员杨定国,去年提出了重要的合理化建议十件,其中他和一个工程师合作创造的经纬图解法,可以使测量兵很快掌握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
这次大会共开了五天,会议期间,十七名先进单位代表和先进人物作了典型报告。国防测绘科学技术革新展览会也在会议期间开幕。


第6版()
专栏:

帮助搞好集体卫生 保证农业生产跃进
湖南一万七千医务人员深入公社
本报讯 记者李进挺报道:为了帮助农民搞好集体卫生工作,保证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湖南省抽调了一万七千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和组,深入全省每个人民公社。
这支医疗大军,于去年12月,已全部到达全省各地人民公社。他们深入农村后,首先结合群众性的冬季积肥运动,对公社居民点的沟渠、厕所、粪凼、猪、牛栏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大扫除,做到厕所有防蝇、蔽雨设备,并修了粪池和垃圾坑,建立了猪、牛场。长沙卫生学校下到新宁县的师生,帮助三个公社一次就清除了一千万担垃圾,疏通了污水阴沟六百五十一条,填塞水坑四十四个,还修建了厕所,加修了街巷道路。广大医务人员还不分白天黑夜、天寒地冻,风里雨里给社员治病,受到群众欢迎和赞扬。湖南医学院的二千五百名师生,组成了七十六个医疗队,深入到七十六个县市的公社水利工地和生产劳动场所,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充分依靠群众,积极进行了防治。一个多月中,就给四十一万七千多个社员治好了病,还组织了一百多万人预防服药,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深入在辰溪县的三十多名医务人员,一个月为胜利人民公社二万六千名社员进行了体格检查,还发动群众白手起家建立了十三个土药厂,制出三十四个单方,六千多斤药剂,迅速扑灭了钩虫等疾病。担任临湘县詹家桥人民公社水泉大队巡回医疗的女医生张世纯,带领群众翻山越岭,挖了几千斤管仲和其他土药,又说服社员服土药预防疾病,使这个大队基本上杜绝了冬季传染性疾病。社员陈金元由于治好了多年未好的疾病,在修水库时干劲冲天,一天挑一百多斤的担子,从不停歇。
为了做好饮食和妇幼卫生工作,他们普遍为公社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工作人员,保证了社员和后一代的健康。仅省级下放的医务人员,一个月中就为各地公社培养和训练了十三万多名炊事员、保育员、保健员。他们还亲自深入食堂、幼儿园,担任炊事员、保育员,学习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各医疗卫生队、组,还普遍利用大字报、黑板报、漫画、展览会和口头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卫生宣传,使广大社员受到一次卫生知识的教育。
在开展医药卫生工作的同时,各医疗卫生队、组,还结合除害灭病工作,采取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方法,运用会诊、单独传授、巡回传授、集中总结、病案讨论、带徒弟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了过去低年级学生两三年未见过病人的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结合实际的学习,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掌握了一些农村常见病的防治常识。高年级学生通过实践,也巩固了理论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医疗技术。另外,他们还广泛采集了农村流传的单方、秘方、验方,通过防治疾病的实例,学习了中医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除害灭病的群众运动中,他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还帮助中医总结经验。仅湖南医学院的师生,就写成了中医中药研究论文一百九十五篇。
和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参加了劳动锻炼,从而加强了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提高了思想觉悟。


第6版()
专栏:

柳玉森创造女子二百公尺蛙泳全国新成绩
新华社上海9日电 十七岁的女子游泳运动员柳玉森8日在上海以三分九秒一的成绩,打破了黄紫颜保持的女子二百公尺蛙泳三分十秒四的全国纪录。


第6版()
专栏:

奋战在天险黄河上的女英雄
——记三门峡的女建设者
本报记者 张丽君
在征服黄河的第一个天险——建设三门峡水利的枢纽工程中,妇女和男子一样,开着推土机移山填海,驾驶着载重汽车飞驰,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或者在惊涛骇浪上搏斗;也有的像持家的主妇一样作着精密的计划,使每一件建筑材料,都能合理使用,发挥它最大的效用。三门峡大坝的每一块基石,每一根钢筋,每一方混凝土,都包含有她们心血的结晶。
和惊涛骇浪搏斗
女电焊工田素芝就是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上搏斗过的一个。那是在截流的日子里,神门泄水道管柱工程进展得最紧张的时候。
去年汛期,第一个洪峰就把神门泄水道的一个六百吨重的闸墩冲倒了,这给工程进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要恢复闸墩,必须等待另一个枯水季节,所以就决定在河槽上插一排钢筋混凝土的管柱,让它们像栅栏一样挡住抛掷下去的石块,最后堵住河道。但是,孤零零的一根根管柱,无法承受河水的冲击,截流指挥部接受了老河工的意见,决定用两根钢轨把十四根管柱夹住,钢轨的两头插进神门岛坚固的岩石里。这样,将管柱、钢轨和岩石就联结成一个整体,就可顺利堵塞河道。
一切都停当了,需要四个电焊工把钢轨和管柱焊接起来。田素芝听着这个消息高兴得心都要蹦出来了。她对电焊班长张树林说:“我要参加截流!”张树林这样想:悬空着站在管柱顶上焊接,脚下就是浪涛翻滚的黄河激流,青壮年男工也真要挑几个大胆的。这么个小姑娘怎么能去呢?
以前,有高空作业,他也总不分配女电焊工去。田素芝却坚持要上高空,说:张班长就知道照顾照顾,以后尽是高空作业,那叫我们干啥?应该让我们锻炼锻炼。这次,田素芝又坚持说:水上操作又怎么样?男的能做我也能做。第二天,田素芝和三个男电焊工一起,各人腰里都拴上一根绳子,带着电焊机从架设在神门岛上的钢索吊桥上到管柱上去。虽然,脚下的管柱被激流冲击得发颤,汹涌咆哮的波涛疯狂地向她扑来,这一切,田素芝都置之不顾。她把面罩往下一拉,就开始工作了。浪把面罩打湿了,她摘下来,擦一擦,再戴上;手套湿了,就脱了手套干;全身上下已经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可以擦手了,她仍坚持焊接。钢索吊桥上,张树林看见小田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调她上来休息。田素芝说:不用调,一班干到底。
等到她完成焊接任务被拉上吊桥时,爱开玩笑的人对她说:小田,你掉进黄河里去了吧!她却像是完成了一件平生最大的快事,浑身轻松,笑着跑回宿舍去了。这时候,她才发觉自己的手脚冻得有点麻木了。
田素芝在1957年8月从官厅来三门峡时,还只是一个刚刚学习了几个月的学徒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她已经是带领三个学徒工的小师傅了。由于她出色的劳动,她被评为1958年的先进生产者;去年12月,她被批准为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两个“穆桂英”
和田素芝一样的女青年,在推土机队有三十多个。上班的时候,一个个都把头发紧紧地裹在帽子里,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擦机器,抬油筒,什么活都抢着干。除了说话的声音,简直分辨不出是男是女。可是一下了班,长辫子露出来了,花衣服穿起来了;又舞蹈又唱歌,一个个又那么活泼。
孙树英和勾清娥是推土机队两个出名的“穆桂英”。她们都是1956年底从官厅来的学员,现在已经提拔为独立掌握一台机车的司机,并且自己开始带徒弟了。
孙树英健壮有力。全队女司机中就她一个开一百六十马力的推土机,一般人连它的操纵杆都搬不动呢!勾清娥长得小巧玲珑,坐在车厢里,还不露头呢!可是你到那个工作面,一提“小勾子”,人家都会伸大拇指。她是班班超额完成任务的先进生产者。
勾清娥说,她第一次上机车的时候,急得满身是汗。她的师傅叶成,是官厅水库截流时的十八勇士之一。叶成见她那种慌张样子,就说:“我是个放羊倌出身,一天书也没念过,可是党决心培养我,我就下决心学,结果还是学会了。我要是个例子,你们就安心学习。”在叶成的耐心培养下,勾清娥成长起来了。现在,勾清娥带徒弟也是叶成的办法,把着手教。她们之间尊师爱徒的风气成了全队的典范。
孙树英的体力和机智、勇敢是全队称道的。截流的时候,所有的公路都要服从截流的需要,大坝右翼的浇筑,必须另从山坡上开出一条公路来运送混凝土。孙树英这个机车就担任了开路先锋。山坡上复盖着爆破下来的石碴。坡那么陡,路那么窄,技术员看着孙树英开车去推石碴,都为她捏一把汗。孙树英想:车开过去吧,很可能掉下坡去,我一个人掉下去了还是小事,可是就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所以必须胆大心细,保证顺利成完任务。遇到大石块扒不出来,也推不动,按照通常的办法,就是把它爆破得小一点再推,可是爆破要影响截流。孙树英说:用钢丝绳拴在推土机后面拉一拉看。一试验果然行。就是她这个机车一直坚持了两三个月,而且就是她一个女司机,把这条要道打通了。
右岸基坑的河水抽干以后,展开了一场清理淤泥的战斗。淤泥挖起来很费劲,所以党支部没让女同志去参加。可是孙树英悄悄地去了。抬淤泥还专门找体力强的男壮工一起抬。
有人问她:你那来这么大的干劲?
孙树英说:共产党员就是人民的勤务员,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力量。
无形的桥梁
在三门峡工地,经常可以碰到一些穿着军装的女青年,跟苏联专家作翻译。她们大多是1951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参军的一批初中或高中学生。1957年“三八”节那天转业来到三门峡。她们因为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春夏秋冬四季都喜欢穿着军衣,人数一多就特别显眼。
三门峡工程是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设计的,从设计到施工,有很多设计方案、措施、图纸要翻译;在建设过程中,各类专业的苏联专家还不断地来工地亲临指导,也离不开翻译工作,她们就成了三门峡翻译工作上的一支生力军。
1957年10月初,苏联专家、总机械工程师拉赫诺来三门峡了。这是一位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老工程师了。组织上分配王慧珍去为他担任翻译。和专家第一次见面,王慧珍就向专家说明自己的俄语基础很差,至于机械技术知识那就更少了。她请求专家在以后工作里给予具体帮助。
工作涉及的面很广,除了一些基本知识以外,她主要是靠工作中去学习。新的问题很多,而且经常可能遇到第一次接触到的东西。王慧珍总是尽可能地事先作准备,查有关参考书熟悉专业知识,准备好可能用到的专门名词;或者争取专家先给她讲一次。王慧珍说: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专业,那只有碰到什么问题时就把它学清楚,从不懂到懂。有的时候可能耽误专家一点时间,专家却很愿意这样做。在她听不懂时,专家还经常用图纸来说明,每一个小问题都不放过。因为专家知道对她讲清楚了,可以更好地达到工作的目的。
在翻译工作中,王慧珍在每一个名词上都要求准确。有一次在工地,专家提到要用一根“橇棍”。这个词俄文可以作“一堆垃圾”或者是“一根铁条”等几种解释,而王慧珍过去只学过“一堆垃圾”这个解释。这样就讲不通了。最后在工地上找来实物。王慧珍问了工人叫什么,才把专家准确的意思翻译出来了。有时候,名词和工人习惯用的术语不一致,甚至南方工人和北方工人叫法也不一样。她尽量先了解工人们用的术语,使工人听起来亲切易懂。
由于王慧珍的勤学、细问,所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她不仅俄语翻译水平提高很快,对水工建筑工程上的一套专业知识,特别是施工机械方面的知识,她都相当熟悉了。王慧珍说:我们这里每个翻译同志都有我同样的情况。她们为三门峡的建设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她们是联结着苏联和中国友谊的无形的桥梁。


第6版()
专栏:

普及和提高结合发展职工业余教育
第一拖拉机厂和江陵机器厂工厂与车间办学取得显著成就
本报讯 记者张健虹报道: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根据工厂统一办学与车间办学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精神大办业余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拖拉机厂办学的规模是宏大的。全厂有工厂统一开办的夜大学、高中、初中和中等技术学校,系统地讲授正规课程;也有按“缺啥补啥”的原则,以车间和处室为单位开办的学校,另外,还有五个专业研究院、所。这些学校共分四十八系、五科、二百八十四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整教育体系。全厂共有一万五千多人参加了各类业余学习,占全体职工的75%以上。为了保证职工们的业余学习,厂党委宣传部门特在生产学习两不误的前提下,统一安排了授课时间,使日夜三班工人,都能在每日八小时工作之外,得到二小时的学习,每周每人都能学习十二小时。各个车间工人,每日分两个班次进行学习,每一班次为二小时,科处室干部的学习时间,全部在下晚班后的下午七时到九时。全体职工对这样既不妨碍生产又不侵占他们休息的学习时间安排,感到十分满意。
一年来的经验证明,参与各项学习的职工,都有着显著的进步,人人能够学以致用。原来缺少文化、缺乏工厂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的现象,都起了根本的变化,业务技术理论水平也提高了。他们在技术革命中,依据自己学得的知识,大搞发明创造,大提技术革新建议,因而先进的生产事迹不断发生,新的生产纪录不断涌现。冶金科学院的学员们,在去年10月,创造性地掌握了在冲天炉内安装循环水套的尖端技术,他们改装成功的一吨、三吨到十二吨的碱性水套冲天炉,代替了用镁砂搪的碱性冲天炉,克服了镁砂缺乏的困难。这个科学院的学员们,最近还以最低的成本试验电流“换向电镀”成功。有了这个发明创造,全厂四个电镀工部的生产效率都将提高数倍,工艺质量也将随着提高。正在高中学习的工人刘耀,过去制造拖拉机拉杆衬套时,需四十分钟加工一个,现在由于他在学习中掌握了“三角”知识,能事先精确地计算出角度,因而每加工一个拉杆衬套,便只要四分钟就够了。在全体学员中,已经有不少的人懂得将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阶段,或是用科学技术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
本报讯 记者黎素芬报道:重庆江陵机器厂采用几种办法巩固车间学校,全厂十八所车间办的学校,校校都坚持了学习。
去年10月起,江陵机器厂各车间都办起了学校,工人们纷纷报名入学。在江陵机器厂各车间办的学校学习的人数,很快就达到了全厂办的各类学校学员总人数73%以上。但是,有的车间学校在开办以后不久,学习人数渐渐地少起来。工厂党委作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主要是因为职工中还有一部分人对车间办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同时有的车间在办学的具体工作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对工人文化程度高低摸得不透,有些人编班不合适等。
针对这些情况,工厂党委决定必须将车间学校加以整顿和巩固。为此党委专门成立了教育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领导,并向各车间派出专职教员,还选了一些积极热情、能力较强的工人或干部来担任教学工作。车间学校又根据每个工人的文化程度给他们重新编了班。党委还将职工们的业余学习时间作了统一的规定:每周至少要保证学习两次(分两个晚上学)。
其次,工厂党委还在职工中间继续深入地反复地开展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宣传,使每个小组、每个工人都透彻认识车间办学的必要性。现在,许多车间、工段、生产小组布置生产任务的时候,都要布置完成学习任务;并以保证双跃进作为车间或工段、小组评比的条件之一。许多工段长、生产小组长带头积极参加办学工作和学习。这样,工人们都努力创造学习条件,争取按时参加学习。
另外,还采取了两种办法来提高车间教学质量:一是把厂办学校的一部分专职教师下放到车间,除参加定期的劳动外,还收集和了解工人的意见和要求,帮助车间学校的教师成立教研组,建立与健全定期备课和集体研究讨论制度。二是厂办学校加强对车间办的学校的业务指导,经常短期地轮训车间学校的教师;并且帮助车间办的学校改革教学内容,编写结合实际密切的教材。
车间办的学校逐步巩固起来后,江陵机器厂出现了许多生产好学习也好的积极分子。木工车间的老工人李世金坚持学习,很快就由识几个字达到高小毕业程度。他想了三年而没有成功的企口机,因为学会了计算皮带轮大小、转速、进刀等的方法,很快就做成了。


第6版()
专栏:

妇女干劲大 盛开跃进花
牧场一对好夫妻
贵州黔西县工牧学试验场,有一对非常和睦、互敬互爱的夫妻。男的叫梁树成,女的叫刘光秀。由于他俩工作一贯认真负责,曾两次被评为场里的模范。
记得,去年6月,当他俩刚从农村调到场里,领导上分配梁树成学木工、刘光秀学养猪时,他们毫不犹豫,接到活路就干。夫妻俩,总是那样地刻苦好学。在午夜两点多钟的时候,你还能经常看见梁树成在半明半暗的煤油灯下,学推刨、解元木……。前些时候,在梁树成的建议和带动下,七个木工利用旧废料,十五天功夫,完成了十櫺屋架等任务,并节约了元木一百二十根。
当人们都为他的成绩庆贺时,他的妻子刘光秀,也向他祝贺,可是她却暗地里下了决心:“夫做英雄,妻也要当模范。”从此,刘光秀的工作就更见起色。有一天,一头母猪生了七个崽,当时天寒地冻,母猪的乳又缺乏,刘光秀想尽办法,亲自烧火给小猪烤,每天挤牛奶喂小猪。七头初生的小猪,在她的照管下,一天天的长大了。当他俩胸前悬挂着大红花的时候,人们赞扬地为他夫妇俩编唱起一首山歌:
牧场有对好夫妻,
两人互助又相亲。
鸾凤和鸣干劲大,
一个不比一个差。时刻不忘生产白淑云从北京市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会场出来,已经下午六点多了,家就在附近,明天还要开会,本来可以回家休息了。
“不!”白淑云边走边想,离月底只有几天了,工厂的生产任务很紧,她出来开会,代替她的新手技术不大熟练,如果不回去赶一赶,计划就有完不成的危险,想到这里,她迅速地搭上去南郊的公共汽车,回到金属工艺厂。这时,已经八点多了,她顾不上坐下来吃饭,嚼着馒头就走进炭精车间。代替她的新手正紧张地在炭精棒上打印商标,工作台上堆了几千支炭精棒,看来打印工作接不上去,包装工人很可能窝工。白淑云检查机器后就动手操作起来,一直干到深夜两点,打印了六千多支炭精棒。在开会的一星期中,有四天她都是白天开会,晚上赶回二十里外的工厂生产。白淑云是个爱厂胜过爱家,责任心很强的女工。她为了提高打印效率,在业余时间苦心钻研,把手推式的打印机改成脚踏式,使劳动效率提高20%以上。
白淑云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不久前被评为1958年全厂的先进生产者,最近还被选为出席东城区1958年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代表。一支石笔
在北京市察院胡同幼儿园的办公室里,一位孩子的家长正和园长王秀珍谈着他孩子的情况,他说:“幼儿园教育,关心孩子真胜过我们,教育工作做得真细致,在家里我们只知管他吃、穿,从来顾不上、也不懂得怎么教育他,整天让他自己在院里玩。”
有一次,大班的两个孩子为了争一支石笔又哭又嚷,“这是我的!”罗弟元拿着石笔不撒手,“是我的!”李立兴呜呜地哭得很厉害。
石笔到底是谁的呢?看李立兴哭得那么厉害的样子,估计石笔可能是他的,也有的老师主张把石笔给他。可是王秀珍却不轻易处理,她想:一支石笔只值一分钱是件小事,可是要是处理错了,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损害,不该得到石笔的孩子得了会养成撒谎、贪小便宜的习惯,失去了石笔的孩子会感到老师不公平,不信任老师,那样以后老师就无法对他进行教育。他把罗弟元叫到一边问他石笔是谁买的?多少钱?什么时候买的?罗弟元回答得很清楚。之后他又叫出李立兴问他同样的问题,李立兴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接着她又拿着石笔问班上其他小孩子,“你们认得这支石笔是谁的?”“认得,是罗弟元的。”
问题已很清楚了,王秀珍还不急于处理,她把李立兴拉到一边,和颜悦色地对他讲了一个说假话有什么坏处的故事,又说,你要喜欢石笔,老师给你买一支,但千万别说谎。孩子受到了教育,承认石笔确实不是他的。
为了使这件事处理得千准万确,第二天王秀珍又特地去访问了这两个孩子的家长,证明石笔确是罗弟元姥姥花一分钱给外孙买的。这样她才把石笔给了罗弟元,孩子因此乐得跳起来,从此对王老师也更亲热了。
由于王秀珍培养孩子这样认真,李立兴的家长特地跑到幼儿园来表示感谢。(附图片)
 肖林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