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学植棉技术 学协作精神
陕西开展“学秋香、赶秋香”竞赛运动,保证棉花更大丰收
本报西安9日电 陕西省今年要更大规模地深入推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张秋香的植棉技术,进一步掀起“学秋香、赶秋香”的棉花丰产竞赛运动,保证实现今年棉花产量的更大跃进。
陕西省去年在“学秋香、赶秋香”的竞赛运动中有四万多个“秋香”组达到了亩产籽棉千斤以上,对保证去年全省棉花增产一倍起了极大作用。省级领导机关要求全省各地在今年把这个竞赛运动推向新的高峰,并以此为中心全面贯彻保证棉花大面积丰产的各项措施。
目前陕西各地正在加紧进行棉田播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共陕西省委最近召开的一次常委会已经作出决定,要在张秋香所在的渭南县或者西安召开一次棉花会议,大力推广张秋香的植棉技术。省人民委员会农业厅以张秋香的植棉经验总结为主,正在筹划印刷植棉手册四万本,发给各专区、县和人民公社。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在2月19日召开的全省妇女广播动员大会上,曾着重向全省妇女发出大搞棉花高额丰产田和大面积丰产竞赛的号召,要求各专区和县的妇女组织推动各地成立更多的秋香植棉组,大搞五十万亩高额丰产田,并以此带动全省棉田的大面积丰产。张秋香在大会上宣读了她今年的跃进计划,向全省妇女植棉组提出竞赛。
在“学秋香、赶秋香”的植棉竞赛运动中,省级各领导机关要求各地不仅要大力推广张秋香的植棉技术,并且要学习张秋香在竞赛中无私地帮助别人的精神。去年,由于张秋香的认真帮助,同她在一个生产大队的薛俊秀植棉组,获得了亩产籽棉三千一百零四斤的高额丰产纪录。省级领导机关要求各地在竞赛中要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广泛组织经验交流,大力开展竞赛中的互相帮助和互相学习,以达到共同跃进,保证超额完成全省今年的棉花增产任务。
抓住一项有普遍意义的先进增产经验,连年推广,一贯到底,这是陕西省在过去领导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经验。张秋香在1957年前就连续三年创造了亩产籽棉千斤左右的全省最高纪录,去年四亩三分地又获得了亩产籽棉二千九百九十三斤的优异成绩,其中最高的一亩达三千四百斤。早在1956年底,陕西省有关部门就总结了她的植棉技术经验,1957年就在全省普遍推广,去年更在各地掀起了“学秋香、赶秋香”的竞赛热潮。大批“秋香”植棉组纷纷建立,去年前后到渭南学习张秋香植棉技术的“秋香”组组长就有四千多人,去渭南参加棉花丰产现场会议和实地参观的有十二万人;张秋香还到大荔等六个县的棉产区作过十几次经验介绍,因而去年全省已有四百七十多万亩棉田采用张秋香的植棉技术,并且有四万多个秋香组达到了亩产籽棉千斤以上,这对去年全省棉花总产量比1957年提高一倍,起了很大作用。今年省级领导机关要求全省所有产棉区要进一步普遍推广张秋香的植棉经验。


第3版()
专栏:

开源节流 勤俭办社
吴县光福等公社生产资金由不足变有余
本报讯 江苏吴县光福、黄埭和唯亭三个人民公社,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积极开辟财源,平衡收支规划,使公社的每一笔资金都能有计划地用在刀口子上,这对保证今年农业生产更大跃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始,三个公社对今年发展各项生产虽已有了大体的规划,但对实现这些规划究竟需要多少钱,领导上却心中无数。对当前生产上某些迫切需要的开支也很难保证。可是另一方面,因财务管理不严,又出现了许多资金用之不当的现象。光福公社从去年秋收到春节前,非生产性开支竟占总支出的50.1%。这种情况对发展工农业生产显然是不利的。
三个公社的党委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地委工作组帮助下,着手整顿财务工作。通过排队算账,发现财务支出的规划很大,但公社分配后可用资金却远远不足此数;同时又发现三个公社的支出项目中,非生产性开支占很大比重。
公社的资金真是入不敷出吗?能不能设法自力更生地扩大资金积累呢?公社党委抓住这个问题,经过群众鸣放辩论,从增加收入和减少不必要开支这两个方面挖掘出了巨大的潜力。
一、分别轻重缓急,在保证生产资金需要和合理使用资金的前提下,能缓办的就缓办,可以少用的就少用;对各项支出要做到精确核算成本,合理节约支出。三个公社可以缓办、节约和精确核算后可减少的支出就达九十四万八千元。
二、大搞以旧代新,废物利用,挖掘物资和资金潜力,减少现金支出。这方面黄埭和唯亭两个公社就可挖掘出四十万元。
三、发展多种经济,开辟财源,扩大资金积累。此外,群众还提出了组织存款,扩大信用贷金等办法。
经过积极挖掘潜力后,三个公社在夏熟前所需要的资金不但不缺,而且还可多余二十五万元。
这一次精细的排队和算账,把人与物的因素都充分估计进去,不仅使领导上初步摸清了家底,而且积极开辟了财源,杜绝了浪费,使收支平衡有了可靠的保证。(张竞)


第3版()
专栏:

用大钱 算细账
张竞
吴县光福等三个公社合理安排资金的消息里面,讲了一些可喜的数字。说它可喜,是因为它体现了公社的优越性,说明公社有雄厚的资源,有很大的潜力。只要在某一处积极发展一下,就可以增加很大一笔收入;而在另一处节制一点,又可以省下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开支。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经营得法,安排合理,懂得如何开源,如何节流,把每一块钱都用在骨节眼上,公社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将是无可限量的。
问题是现在还有很多同志不会“当”这个大“家”,用起钱来,大手大脚,恨不得一下子就百业俱兴。也有的是该用的地方不用,不该用的地方却花了不少钱。还有的是用钱没有精确核算。
我们并不一般的反对用大钱,而是反对盲目无计划的用钱。公社的家大业大,必要的生产投资是一定要用的,没有生产的发展,就谈不到经济的繁荣,更谈不到生活的改善。因此吴县三个公社提出的“在保证生产需要和合理使用资金的前提下,分别轻重缓急,能缓办的就缓办,能少用的就少用,能节省的就节省”这个用钱的原则是正确的。
对于必须用的开支,也得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那就是一定要算细账,要对各项支出做到精确核算成本,合理节约开支,这样就能一块钱顶两块钱的效用。唯亭公社今年造防风林,需要十万棵树苗,原估每棵六角钱,经过精确核算后,每棵只需三角钱。一棵缩减三角钱,十万棵就是三万元。由此说明,管理一个大公社的财务,即使几角钱的账,也得精细地算一算。
光福等三个公社由党委书记挂帅,把制定财务收支规划和合理安排资金结合起来,并且用它来促进公社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及时防止和克服了不必要的支出和铺张浪费的现象,这种做法很好,而且很及时。普遍认真地做好财务工作,就能使今年的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获得更可靠的物质保证。


第3版()
专栏:

张秋香和薛俊秀植棉竞赛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吴钢 袁木
张秋香下车后,家也顾不得回,直奔薛俊秀家里去。她迫切地要知道她的竞赛对手的棉花产量究竟怎样。
薛俊秀和张秋香同在渭南县城关公社的双王生产大队。当她离开家乡,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和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时,薛俊秀的棉花还没有全部收完。按当时估算,薛俊秀的棉花产量和她的差不多。在一个多月的开会期间,她曾连连写信问过,都没有可靠的消息。现在,她必须马上问清楚了。
“俊秀,你的棉花收成怎样?”她跨进门槛,来不及寒暄就问了。
“平均一亩收了三千多斤。”
“你撵上了我,大喜事啊!”
“哎呀!这还不是老师你教我们作务的!”俊秀这句话里,充满了对秋香的感激。两个人完全沉浸在共同跃进的欢乐之中。就在那天傍晚,她们又说着笑着走到村外的一块地头。这块地是她们今年各自负责一半的二十亩棉田。为了更好地互相学习和互相竞赛,才连了畔。她俩看着已经深翻过三尺和刚春灌过的肥沃土地,并肩坐在地边,谈着今年的竞赛计划。
一次小小的误会
张秋香和薛俊秀之间的植棉竞赛,早在1957年春天就开始了。那时,张秋香已经连续两年创造了亩产籽棉千斤以上的全省最高纪录。而薛俊秀因为不懂技术,一亩才拾了四十多斤籽棉。在当时乡党委书记杨文焕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学秋香赶秋香。她们的竞赛就从这里开始了。
由于她俩彼此不了解,在竞赛开始的那年,曾发生过一次小小的误会。
一天黑夜,薛俊秀同另一个女伴拿着手电筒,悄悄地到秋香的棉花地里。她们从地这头看到那头,仔细地数着棉桃。多好的棉花啊!棉桃密密累累,像马串铃一样。“秋香的桃子为啥比我的多呢?”薛俊秀疑惑不解,可也没有去问秋香。他倒不是不愿意向别人请教,只是耽心秋香不教给她。而张秋香呢,她乐意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任何人,可是别人不去问她,她也不好意思主动地去教别人,生怕人家说她“好为人师”。第二天,秋香一听说薛俊秀黑夜到她的地里数棉桃,她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
“这是干啥呢?又不是我不教给她。”事后,秋香向杨书记抱怨说。
“这是好事嘛!”杨书记说:“要是全乡的妇女,都争着黑夜去看你的棉花,人人争先赶秋香,那才更好啊!”
杨书记的话,给了秋香很大的启发,她想: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算好,只有找张秋香一个人棉花高产不行,全国的棉花都高产,那才是真好哩。张秋香很快就主动地到薛俊秀的棉田里去了。
不光学到了技术
去年薛俊秀在竞赛一开始就碰到了严重的挫折:喷洒防虫药剂时用过了量,四亩已经出土半尺的棉苗烧死了一大片。刚刚几天几夜冒雨突击把棉苗补上,眼看新苗就要赶上老苗,又遭到了严重的虫灾,棉苗被地老虎咬得七零八落。
那时,秋香刚从大荔县传授植棉经验回来。她一听说俊秀的棉花被虫咬了,顾不得回家,连忙到俊秀的地里去。她找到俊秀,告诉她地老虎最爱吃油渣,油渣里拌和上六六六药粉,洒在地里,就能消灭地老虎;同时,她又帮助俊秀张罗拌药粉。
“一个多么无私的人啊!”俊秀真不知道怎样感激秋香才好。她从秋香那里得到的不仅是植棉技术,还有这高贵的思想。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俊秀虽然觉得自己没有甚么经验可以帮助秋香,但只要她想到或者做了那些想要超过秋香的新措施,她都毫不保留地全部告诉给秋香。而当刘述贤的棉田发生虫害时,她就曾停止了自己的棉田治虫,主动去帮助刘述贤治虫。看到吴淑倩的棉田需要油渣而没有油渣,就把自己的分给她。
热烈的竞赛 丰硕的果实
两个对手在竞赛中,互相帮助而又力争超过对方的心情,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争夺棉花高产红旗的劲头,在去年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在渭南县召开的十四个县的妇女植棉竞赛现场会议上,表现得最突出。
“保证今年棉花亩产一千五百斤”,秋香第一个提出了最高的生产指标。但是,她万万也没有料到,她的对手薛俊秀紧接着提出要“亩产二千斤”。
会一散,她立即召集组员们追加措施和指标。“棉花高产红旗非保住不行。”张秋香这样向组员讲。薛俊秀也向她的组员宣称:“我的决心下定了:那怕天上下碌碡,也得赶上张秋香!”她们这样想,也就这样做。薛俊秀请教过秋香棉田如何施肥以后,秋香每亩追八十斤油渣,她就追一百斤;她看到自己棉桃没有秋香的多,向秋香学习了推迟打尖多留担枝的办法后,决定在秋香打尖之后几天再打尖。秋香的劲头也不下于俊秀。当她在外地看病,知道俊秀的棉花长的比自己的高,赶紧带着药包回来,连夜给棉田整地加工,直到超过俊秀的棉花。当她看到俊秀因为推迟打顶,棉桃比自个的多而大,在已经不能增加新棉桃的情况下,立即采取种种措施,力争在桃大、纤维长上来超过俊秀。
这种竞赛本身就是彼此很好的支持和鼓舞。正像秋香和俊秀两人时常相互讲的:我赶你呀,你的劲更大;你要超过我嘛,我就更有劲了。这两个对手因为都具有为祖国增产更多的棉花,希望对方都丰产的意愿,虽然力争超过对方,但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加强了彼此间的帮助和友谊。当秋香知道俊秀磷肥不足,棉叶长得绿一片黄一片的时候,她马上把自己的过磷酸钙送给她;当她在河北参观,学到用洒白糖水防止落铃时,又马上写信告诉俊秀。俊秀也在每次比秋香多施肥时,或在比秋香推迟几天打顶时,都详细地告诉了秋香。
一年的紧张竞赛,这两个对手去年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秋香的四亩三分棉田平均每亩产籽棉二千九百九十三斤,最高的一亩达到三千四百斤。俊秀的三亩九分地每亩产籽棉三千一百零四斤,虽然最高的亩产量还不如秋香,可是平均亩产却超过了秋香一百多斤,在火热的竞赛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是最牢固的。现在她们一起开会,一块制订计划,在一块连畔的土地上进行今年的竞赛。


第3版()
专栏:

“劳动日基本工资制”的好处
介绍雄火公社雄火管理区的分配办法
边草
山西省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在分配制度方面,由于正确地贯彻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除实行伙食供给制外,对社员工资部分采取“劳动日基本工资制”,使社员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大大地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是由原来的雄火高级农业社转成的。这个管理区在实现公社化后,执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经过一个时间的实践,并集中广大社员群众的意见,最后肯定了采取“劳动日基本工资制”的办法。他们合理地吸收了以前高级农业社的经营管理和劳动报酬的有益的经验,并在新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劳动日基本工资制”,也叫做
“评工记分的劳动日基本报酬制”。它的特点是,根据每个社员劳动能力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以自报公议,管理区委员会批准的办法,具体评定每人每月必须做到的基本劳动日数,然后以总劳动日数去除预计可靠的工资总额,算出每人每月的基本工资。这种
“劳动日基本工资制”,既不同于过去高级农业社时期的按件定额、评工记分、平时预支、年终结算、按劳动日分红的办法,也不同于曾经试行过的定级别、发工资的办法。采取按件定额、评工记分、平时预支、年终结算、按劳动日分红的办法,好处除了大家都熟悉、都习惯容易执行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劳动积极性,保证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但缺点是不能按月发工资,社员对自己收入不摸底,有些工种不容易定额计工等。采取定级别、发工资的办法,好处是便于控制工资数、实行经济核算、简单易行;但缺点却是不能准确考核每个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因而不能更好地鼓励社员的劳动积极性。采取等级工资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死级别、活工资,它比前一种办法进了一步,好处是虽然各个社员都有自己的工资级别,但月终发工资时必须经过评定,劳动好的提级发工资,劳动不好的降级发工资,可以比较好的鼓励社员的劳动情绪;但缺点还是不能准确地考核每个人的劳动实绩,特别是对不同级别的社员不能做到同工同酬。而“劳动日基本工资制”,则吸取了上面一些办法的长处,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目前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所采取的“劳动日基本工资制”,包括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第一、关于定额。首先根据农业活、副业活、杂活等等的轻重、技术性强弱、里程远近,定出一个中常劳动力一天所能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一个劳动日(十分工)的定额。再以统一的劳动日定额和各单位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每个单位的计划用工数,以达到队与队之间的任务、劳力、用工基本平衡。
第二、关于基本劳动日工资额。要使现行工资可靠,首先要使预计的工资总额可靠。在确定工资总额的时候,有两种方案:一种以1959年的计划纯收入,除去积累和供给部分,即为今年预计工资总额;一种以1958年的实际纯收入,除去公共积累和伙食供给部分,再加10%即为今年预计的工资总额。前一种方案不如后一种方案可靠性大,而且1958年的生产水平并不低,再加10%,又能保证社员收入逐年增加。因此以后一种方案为准。在确定了预计工资总额后,计算每个劳动日工资额时,还需从工资总额中抽出10%作为奖励工资,按月评奖;另抽20%作为积累工资,秋后决算时发。抽20%作为积累工资,不但可以保证社员工资可靠,而且还有以下几点好处:一、社员年终多分配,可以适应农民秋后用钱多的习惯;二、能够增加管理区全年经常的周转资金,便于扩大再生产;三、某些单位因经营不善而减产,管理区便于统一结算。因此,社员叫这是“三保险”。
第三、关于奖惩。对社员,除确定出每个社员的基本劳动日外,还规定每个男劳动力在通常情况下,每月要出勤二十八天,女劳动力出勤二十五天(雨天、病假在外),作为考勤依据。每月实做劳动日超过一至四个者,每超过一个劳动日按一个半劳动日发工资;超过五个以上者,每超过一个劳动日按两个劳动日发工资(增发部分从奖励工资中开支)。少做几个劳动日,则扣减几个劳动日的工资。基本劳动日虽然达到了,但无故缺勤者,要适当批评教育或处分,以严格劳动纪律。管理区对各个生产队实行定任务、定投资、定工、定商品生产的“四定一奖”制。超产单位的超产部分,管理区只抽30%,其余30%归队作为公共福利基金,40%奖给社员提高工资水平。减产单位则按成扣减工资,但为了照顾社员生活水平,最高不能扣减全年工资的30%。
第四、关于炊事、饲养、保育、缝纫和外出等人员的工资。规定按在食堂吃饭人数、饲养牲口的头数、保教的幼儿数、纺织衣服件数,实行以单位定额包工。在每个单位内部,按每个工作人员的基本劳动日数去分定额包工所得的工数,求出每个人和一般社员等价的劳动日。外出参加钢铁生产和水利建设的人员,如果工厂另有工资规定,由工厂按规定付酬;如果没有规定,按照每人的基本劳动日去分所完成的定额数。一月一评,好的奖励,不好的扣减。
第五、关于干部误工。以前实行的补贴工办法不够好。补的多了,干部参加田间劳动少,社员有意见;补的少了,影响干部工作和家庭生活。现在确定干部实行两种基本劳动日:一种是按照职务简繁,工作态度,定出每个人的工作基本劳动日;另一种是按照劳力强弱、技术高低,评定出生产基本劳动日。每月实作生产劳动日超过者奖,达不到者扣减。工作基本劳动日一月一评,根据工作好坏同样实行奖励或扣除。对因特殊原因误工而少作生产劳动日者,经社员代表会核准适当照顾。
第六、关于病、伤、孕、产者的工资。对因公负伤人员和在假期的产妇,按基本劳动日工资全部发给。对十天以上的长期病号,有一周岁以下婴儿的乳妇,怀孕半年以上的孕妇,发给半数基本工资,如实作劳动日超过全月基本劳动日半数以上者,超过部分给予奖励。
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的经验证明,实行“劳动日基本工资制”,这是目前情况下比较好的一种工资制度。因为它充分体现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利于农村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现在全体社员人人心情舒畅,干劲冲天,正在加紧准备深翻棉田和其他春耕播种工作,今年的麦田管理也比往年做得更细致、更出色,人们正为争取实现今年小麦亩产一千五百斤而努力。
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的经验也证明,任何一种先进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作保证。因此确定在执行“劳动日基本工资制”的同时,继续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开展以积极劳动、富有革新精神、爱护公社、维护公社利益而勇于向坏人坏事作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优秀社员运动”,定期评比,表扬先进。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高速度发展人民公社的生产建设事业。


第3版()
专栏:

植棉技术大破陈规
1958年棉花大面积丰产经验总结
农业部经济作物生产局第一处
1958年我国棉花获得空前大丰收。全国棉花总产量比1957年增加了一倍,并出现许多高额丰产田,单产达到一百斤皮棉以上的棉田约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左右。1958年棉花丰产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现就土、肥、水、种、密、管六方面介绍一些主要的经验。
棉田也要深耕
棉花是深根作物。深耕的棉田,棉花主根扎得深,侧根分布广,吸收肥分和水分的面扩大,棉株生长健壮,结铃多,棉铃重,因而产量也就增加。
过去认为棉田深耕不宜超过三十厘米,而且不能一次增加耕层太多。1958年的经验已经打破了这些保守的观念。根据河北省衡水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深翻一尺、一尺五寸、二尺、三尺四种土地的试验结果,以耕一尺深的亩产四百五十一点三斤为基数,深翻一尺五寸的增产5.5%;深翻二尺的增产11.1%;深翻三尺的增产25.7%。事实证明,一次深翻到三尺,产量增加的更高。
棉田深耕应该在秋冬进行。如果冬季来不及耕翻的,也可在早春进行春耕。春季耕翻必须在土壤开冻后及早进行,耕后随即耙耱保墒。深翻时要注意不打乱土层。深翻在二尺以上的,翻地后必须灌一次“蹋地水”,使土层密接,并增加土壤含水量。
麦棉两熟栽培的地区,为了克服麦棉间作棉田不能深耕的缺点,可以采取在麦行里深挖的办法,对棉麦增产都有作用。据湖北江陵县荆西乡凤凰社的调查,麦行里深挖一尺的,比浅挖三寸的棉花产量增加23%。
肥多不会疯长
过去认为棉田施肥多了,棉花就会由于疯长而减产,因而不敢多施肥。1958年的棉花丰产经验证明,增施肥料,在正确的农业技术配合下,非但不会造成疯长,而且是棉花增产必要的物质基础。1958年棉田施用基肥大量增加,一般每亩施有机肥料一万斤以上,多的达五万多斤,同时增加了追肥的次数和数量。这是促使棉株健壮生长,桃多桃大,实现大面积丰产的重要条件。
棉田正确的施肥技术,首先要在深耕深翻的基础上,分层施足基肥(上层多些,下层少些),并使肥料和土壤均匀混合,创造深厚的肥沃土壤。另外,在棉花生育期间,还要根据棉株不同时期的需要,分次增施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追肥。1958年的丰产经验证明:棉田施肥必须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对于追肥的时间,过去认为7月中旬以后就不能再追肥,否则就会造成晚熟减产。但是去年的经验证明,不但苗期、开花期应该注意追肥,就是到了吐絮后也同样需要追肥。许多地区去年适当追施了秋桃肥,不但没有引起徒长晚熟,而且对争取多结秋桃,增加铃重,起了显著的作用。
从1958年的施肥经验中,进一步看出了氮磷钾肥料适当配合的重要。随着棉田产量要求的提高,氮素肥料的增加,必须相应地增加磷、钾肥料的配合施用。根据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在邯郸对十九块丰产棉田的调查结果,施用肥料都注意了三要素的配合,氮、磷、钾三种肥料的比例约为1∶1∶1。棉田施肥不单纯在多,而且要得当。1958年的许多丰产经验证明,每亩施用纯氮量四十斤左右,配合相应的磷、钾等肥料,即可获得千斤籽棉的产量。合理施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而且对于解决蕾铃脱落问题,是很重要的关键。1958年在这方面取得的经验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苗期应控制少追氮肥,增施磷肥;开花期棉株下部开始坐桃后,再分期多施氮素追肥;结铃后,并根据需要补充适量的氮、磷作“桃肥”。这样,可以使棉苗发的稳,不猛长,节间紧凑,早坐桃,中期发棵有充分的肥料,后期结铃成熟时也不脱肥。从而有效地减少蕾铃的脱落,不仅多结伏桃,而且还多结秋桃,产量显著增加。
合理用水好处多
季节早的棉区,为了使棉花播种时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棉田冬灌颇为重要。冬季没有冬灌的棉田,可以进行春灌。但春灌必须及早进行,不能过晚,以免降低棉田地温,影响适时播种。无论春灌或冬灌后,都要注意做好耙耱保墒工作。
水和肥一样,有了水还必须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棉花生长期间的灌溉技术,根据1958年取得的经验,在进行了冬灌或春灌的基础上,应该适当推迟棉花现蕾前的苗期灌溉。如果这一阶段灌水过早,会影响棉株根系的向下发展,棉苗长得过快,节间长,增加下部蕾铃的脱落。开始第一次灌溉时,一般应采取隔沟灌的办法,减少灌水量。棉花现蕾以后,要逐步增加灌水次数和灌水量。进入开花期以后,棉花需要水分最多,必须保证及时供应充分的水分。过去棉花开始吐絮以后就不再灌水,认为后期灌了水就会使棉株疯长、晚熟。1958年也突破了这一陈规,许多棉区都创造了后期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水分而取得增产成效的成功经验。当然,后期灌水如果灌得太多太晚,也会延迟吐絮,增加烂铃,这是应该避免的。灌溉的方法,一般以开沟轻灌的方法较好,可以便于控制灌水量,减少田面的板结。
良种增产作用显著
在深耕、增肥、水利化、提高栽培管理技术的条件下,棉花良种也进一步发挥了增产的作用。从各地创造的高额丰产事例来看,现有的棉花良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后,产量还可极大地提高。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一定品种只能有一定的生产力,每株棉棵上能利用的果枝数和能结成的棉铃数都有一定限额的保守观点。
1958年许多地区对棉种贯彻了“自繁、自选、自留、自用”的方针,对提高棉种的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广大群众和科学研究机关参加选种的基础上,已出现了一些新的适应当前生产需要和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省临漳县群众选育出的“多桃棉”,江西彭泽芙蓉农场选育出的“芙蓉棉”,都是适合密植的新品种;山东临清县群众选育出的“大桃棉”,铃重比一般良种大一倍,只要五十个棉桃就可收一斤籽棉。这些新品种,经过进一步培育繁殖后,将能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密植要适当配置株距行距
推行合理密植是1958年棉花跃进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每亩总成铃数的显著增加。但一定品种,在一定栽培条件下,合理密植也有一定的范围。如果密度过大,就会因棉田郁闭而引起蕾铃脱落和霉烂,总成铃数反而减少。因而棉花密植也不是愈密愈增产的。
既要保证棉田有较多的株数,又要尽量减少棉田郁闭的影响,这是密植增产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加强综合性的技术措施,适当控制水、肥,使棉株紧凑发育避免生长过盛外;改进种植方式,适当配置行株距也是一个主要的途径。1958年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如山东临清县大新庄的经验,同样每亩四千四百四十四株的密度,但是由于行株距不同,效果两样。它们的实践证明,适当放宽行距缩小株距的排列,利于棉田透光通风,操作管理方便,脱落和烂铃减少。行距二尺的较行距一尺八寸的增产8.6%,较行距一尺五寸的增产18%。有些地区实行棉花和矮生作物间作,也是解决棉田荫蔽减少蕾铃脱落的很好方法。在甘肃、辽宁等地,有采用宽行双株密植而取得高产的。在新疆实行机械化耕作的棉田,采用方形穴播法,也取得成功的经验。
多中耕晚打顶
棉花是中耕作物,1958年棉花丰产经验证明,早中耕、多中耕、深中耕并加强后期中耕,随时消灭棉田板结,彻底清除棉田杂草,对棉花增产是起重大作用的措施。广大群众对中耕的体会是:“早中耕,地发暖;多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抗涝又抗旱”。过去棉田中耕,一般是间苗定苗时才开始,棉花封行时即停止。1958年许多棉区在棉苗开始出土能辨出棉行时,即开始“锄梦花”,棉花封行以后还继续进行后期中耕,这对争取高额丰产是很必要的。棉花封行后,为了减少棉田郁闭,便于进行田间管理,许多地区推行了推株并垅的技术,收到一定的效果。
棉田管理的另一重要工作是整枝。棉花整枝是调节棉株养分,保铃,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过去棉花整枝一般在7月中下旬,就早打顶;打果枝尖的时候,每一果枝上只留三、四个果节。1958年在棉花整枝技术上,突破了旧的范畴,有许多新的发展。大部地区根据棉田生产条件的改变,适当延迟打顶的时间,一般到8月里才根据霜期推算有效的生育时期来进行打顶。经验证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期,争取多结秋桃,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革新。对于打果枝尖,许多地区也根据条件改为少打多留果节或完全不打的办法,证明也是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的正确做法。许多棉田在肥大、水足、密度增大的条件下,加强了打大叶、剪空枝等整枝工作,对减少棉田荫蔽,克服棉铃脱落和霉烂现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部分高产试验田,在棉田管理工作中实行了人工辅助授粉,雨前夹花冠,雨后摘败花等管理措施,这对增加成熟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