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春天
方纪
雪落在田野上,春天却在一座新建的大厅里开始了。人们踏着雪,正从车间、从工地、从火炽的炼钢炉旁,从雪白耀眼的纺织机的弄档里,走向这座新建的礼堂。
礼堂座落在有名的干部俱乐部里。十年前,正当英国商人和他们的吃得肥胖的太太,在这个俱乐部里的弹簧地板上舞兴方酣的时候,解放军的炮声响了。从那以后,十年过去了,第十个春天来了,在这座旧的、英国式的建筑旁边,新出现了一座礼堂。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来参加这个盛大的宴会——说是“盛大”,并非专指吃的东西而言,主要在它的意义上。参加这个宴会的,是1958年大跃进中涌现的、天津市的一千多名劳动模范。昨天开过了发奖大会,通过了干劲十足的倡议书,今天夜晚,天津市委和市人委又邀请大家来这里聚一聚,谈谈心,看看戏。
一千多劳动模范,请到这里来看看吧!正是这些英雄人物,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带动了1958年的大跃进。1958年,将在我们的历史上大书而特书。因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全体农民,在这一年里,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把钢铁和粮食翻了一番。这是史无前例的速度,史无前例的壮举,史无前例的英雄事业。现在,1959年来临了。1959年,是苦战三年决定性的一年;四大指标,要如期实现。当你看到这些以自己的肩膀推动了历史前进的人,你会想些什么呢?这些人,对于我们的社会生产,就像钢筋之于这座建筑,大理石柱之于这座大厅一样。怎么可以想像,没有齐子升小组,天津钢厂一炼平炉,能够每炉平均缩短十三分钟,并创造出三点二十三分的纪录呢?新兴钢厂没有田祯祥的大胆破除迷信,怎么可以用普通转炉炼出矽钢来,并且在浇铸矽钢时,推翻了全世界遵守的十吋模铸锭法,用四吋模来代替呢!
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党的领导,党的总路线。当市委书记讲话以后,这些人的热烈的鼓掌,响亮的笑声,快乐的交谈,坚毅的目光以及充满信心的语言,震动着这座新建的大厅时,就仿佛是一团火,一个太阳,把大厅外面正飘落的雪花,把田野里冰封的土地,以及,不管工作中还有多少困难,都一齐融解了。我找不出适当的语言来形容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气氛,于是,我想到了春天。
是的,春天,春天来了,从工人阶级的不知疲倦的身上。和我坐在一起的,有有名的钢铁工人刘长福。纺织工人王德山(他在去年暑假成为了天津大学纺织系一年级学生)。被服工人李兆珍(她现在转了“业”,是天津大学电机系的学生了)。以及四年零一个月没有出过一匹次布的织布工人孙桂珍;在去年修建海河工程中,她还领导了一个有名的钢铁妇女排。相玉兰,看上去还像个小孩子,但她领导的国棉四厂细纱乙班三组,在生产上和文艺活动上,早已闻名全市了。还有,轧钢工人单书,建筑工人卢珊。这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仅单书同志创造的五大革新,就为国家节约了两千两黄金。卢珊同志领导的青年突击队,三年三个月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一百五十天完成全年计划,并且节约了价值十万元的钢筋,获得了青年共产主义突击队的称号。
和这些人在一起,你就会感觉到春天;不用喝酒,心里已热烘烘的了。正是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热烈的春天的气息;他(她)们就是青春的化身,永远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现在,谈谈心吧,谈谈工人们的大跃进的心情。但是关于这方面,对于工人阶级,仿佛用不着多说什么。春天的太阳,就在他们心里;跃进的火种,就在他们身上。
相玉兰只是咯咯地笑。在这些老大哥,老大姐面前,这个年轻的姑娘,谦虚到不肯开口。但是谁也能听出来,她的爽朗的笑声,就像是春暖花开时节,潺潺奔流的溪水。刘长福又粗壮又高大,又是钢铁工人,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称他“元帅”,要他“升帐”。方才在喝酒的时候,李兆珍就聪明的利用了这一点,每次碰杯,她都要求“按比例”发展。这样一来,我们的“元帅”就吃了这个小个子姑娘一点亏。现在,刘长福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便说:
“我要升了帐,先给你铸一根钢拐棍,让你拄一辈子。”
李兆珍有个秘密,就是到现在不肯结婚。熟人见了面,总要关心地提到。老刘说给她拐棍,也是刺一下的意思。但是,李兆珍不慌不忙地说了:
“拐棍我可用不着,我是有计划发展:大学三年级恋爱,毕了业才结婚。”
刘长福一听,逮住理了,说:
“哼,你可是真成了知识分子,又是有计划,又是按比例,吓唬咱们大老粗!”
这一下,李兆珍急了。她不肯结婚,就是为了要给工人阶级长志气,要不辜负党的培养,要攻下科学技术堡垒,但她怕人说她知识分子。老刘也知道这底细,抓住这点一攻,果然有效,兆珍嘴巴像机关枪一样说开了:
“工人成了知识分子,有什么不好!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我们考大学时,孙桂兰填志愿,一连填了五个纺织系,还不是不忘本吗?后来校长说,不许这样填,她才一赌气,填了五个服从分配。现在可好,分配去学原子物理工程了,再也不回纺织厂了。可是,你倒说说,这有嘛不好?这才是咱们工人阶级的长进呢!”
她说得又急又快,又很认真,人们却早已忍不住笑了。只有刘长福,憋住气,不肯笑。
孙桂珍老成得像个大姐,其实也才只二十五六岁。现在她出来打圆场了。便说她们棉纺厂如今原棉怎么充足,怎么好,几个国棉厂子1月份都超额完成了计划,“高速化”正闹得有劲。相玉兰一听谈到棉纺,也有话说了。说她们厂子1月份完成计划105%,棉花供应充足,应该感谢农民兄弟的支援。过春节,她们小组又有戏演了。我忙问,什么戏?她却顽皮地回答:
“现在保密,等三十号晚上,到厂里看吧!”
大家听了直高兴。于是,你谈你的厂,他说他的车间,有说有笑,乐个不停。老刘这回可摆出来个老大哥的样子,说:
“你们光知道笑,也不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些事,到底说明了什么?单书同志,卢珊同志,还有孙桂珍,相玉兰,去年一年你们给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李兆珍,王德山,你们都成大学生了——当然是咱们工人阶级的。这说明了什么?1958年,光是钢和粮食翻一番呀?人呢?人的精神,思想,翻了几番,你们算得出来吗?”
这一来,人们不笑了。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看老刘。老刘倒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痛快;洪亮的笑声,从他那宽阔的胸膛里发出来,在大厅里引起回响,就像是春雷滚动。
真的,在过去一年里,人,长得多高,多大呀!
这就是我们1958年取得成就的根源,1959年继续更大跃进的保证,动力。
这时,礼堂里开戏了,舞厅里奏起音乐。但是,上夜班的人们,却悄悄溜出来,急着赶回厂去。外面,雪停了,空气又潮润又温暖,土地和树木,在夜空里散发着春天的香味。
是的,春天,春天来了。


第8版()
专栏:

发扬愚公精神
何明
“列子”所载“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这个故事富有深刻的哲理。现在把它摘译出来,并发一点议论。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有万丈。这两座山本来是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北山住着一位叫愚公的,快九十岁了。他家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他深感被两座山挡住了去路,出入不便。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最大努力把这两座山搬走,开辟一条直通豫州的大路,好不好啊?’大家都说好。唯有他的妻子表示怀疑,说:‘以你的力量,连一座小土山也搬不走,怎么能搬走太行、王屋这样两座大山?而且,那么多的土石,往哪里放啊!’大家说:‘把它投到渤海的尾巴里就是了。’于是,愚公率领他的儿子、孙子,挑着担子,到山上挖石掘土,往渤海里运。邻家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也跑了来帮助。他们一直掘个不休,只在换季节需要换衣服的时候,才回家一趟。在河套上住着一位叫智叟的。他讪笑着制止愚公说:‘你太傻了!以你这么大年纪的余力,连山的一根毫毛也毁不了。这么多土石,怎能搬净呢?’愚公叹着气说:‘你的心太顽固了,顽固得这么不通,连七八岁的小孩子也不如。我死了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又生孙子。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能增加,怎么不能把它平掉呢?’智叟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山神听到了,害怕愚公他们挖个不休,报告了上帝。上帝被愚公的决心感动了,于是命令大力神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搬走了。”
这段故事,不仅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愿望和英雄气概,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愚公回答智叟的话,很合乎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法。每一个人,每一辈人是有限的。但人类是无限的,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就是说,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可是,山再大再高,它却是有限的。它不能增长,掘它一分就少了一分。以无限对有限,怎么不可以终于把它平掉?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同地球作战、作自然界的主人的伟大时代。“要河水让路,让高山低头”,已经成了现实的伟大斗争,再也用不着上帝帮忙了。可是在这伟大的时代里,却还有极少数有保守思想的人。在他们看来:“订高指标不如订低指标,订低指标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完成,这多么保险?指标订高了,就可能有个万一完不成。这多么傻!”在他们看来,好像自己很聪明,因为按照他们的作法,就可以苟且偷安、不必奋斗。再例如,去年有的积极分子大搞“试验田”,对于他们的干劲、智慧、经验是应该如何热情地鼓励和重视啊!那些有保守思想的人也曾嘲笑过他们,笑他们“傻”。因为要实现试验田的产量指标,必须要付出空前繁重的劳力。可是去年大跃进的经验证明,取得最后胜利的,正是千千万万有着愚公移山精神的广大人民,而不是保守主义者。今年是更大跃进的一年,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愚公”的苦干精神,反对那些苟且偷安而自以为聪明得计的保守思想。


第8版()
专栏:

春节里你愿意看什么?
春节携带着生机蓬勃、百花怒放的春天来临了。在春节休假期间,你一定愿意去看看新演出的文娱节目,休憩休憩,为来年的更大跃进蓄养更充沛的精力吧?在这里,你将看到首都春节上演的新戏新影片的节目单。你喜欢看哪一个戏或哪一部电影,不妨挑选挑选。
百炼成钢 艾芜的小说“百炼成钢”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了舞台。这是在去年全民炼钢的热潮中,由该院第四队的全体同志改编修整出来的,主要的执笔人是焦菊隐和于是之等。
剧本基本上保存了原著的面貌,原著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打出钢口、炉顶掉砖、炉底漏钢等几个惊心动魄的场面,都再现在舞台上面了。也有些剪裁,这就是略去了原著中特务破坏的线索,而集中了笔墨描绘工人阶级内部在劳动、荣誉、爱情这三方面两种态度的冲突;同时,也把在工业建设中是大搞群众运动,还是依靠少数专家的两种领导思想的斗争,做了一些反映。
火星游击队 这是苏联基辅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影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战火迫近了美丽安静的村庄——克里木卡。成年人都跟着军队走了,只剩下老年人、妇女和孩子们。十多个爱国青年组织了“火星游击队”,在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和敌人展开了斗争。青年们创造出了那么多不朽的战迹:炸铁路,毁桥梁,拯救俘虏……侵略者被搞得惊慌失措。但是因为一个队员不遵守纪律,暴露了,最后组织终于被敌人发现。除了队长巴尔芬等几人突出重围外,其它队员们都为祖国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白手起家 合金是国防、机械、电讯等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影片“白手起家”详尽地反映了本溪合金厂建成的经过。这个工厂开始只有一把杓子,两口锅,三个模子,四个人。没有厂房,人们就在破庙里生产;缺乏设备,就自己动手制造。就这样,工厂办起来了,生产了二百七十多种优质合金。影片能使你受到深刻的教育和莫大的鼓舞。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的故事长期以来在人民中传诵。影片记叙的就是他们壮烈的史实:八路军的一个班为了牵制敌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班长带着四个战士固守在狼牙山上和日寇及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弹药尽了,石头也被当作武器。最后,他们毁坏了枪支,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了下去!他们英雄的事迹,他们忠节不屈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头。
列兵邓志高 一个精瘦伶俐的小伙子,戴着大红花,喜气洋洋地入伍了,这就是影片的主人公邓志高。邓志高热爱祖国,热爱部队,热爱同志;不过他的脾气很倔,又缺乏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因此入伍以后,虽然大错不犯,可是却小错不断。首长耐心地教育他,同志们真诚地帮助他,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一心要作一个永不脱离集体的好战士了。通过这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紧张愉快的生活情景,和官兵之间的平等友爱的关系。
静静的顿河 (第三部):看过“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的人,一定都迫切地希望看到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结局,在第三部中,我们看到了。葛利高里的头发花白了;美丽诱人的婀克西妮娅脸上也有皱纹了。当顿河地区的白军受到红军的打击节节败退时,在白军中的葛利高里回到了村中,后来又参加了佛明匪帮。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带着婀克西妮娅准备逃到南方去。途中,婀克西妮娅被打死了。埋葬了自己的爱人,葛利高里流落在异乡……旧的制度被摧毁了,新的制度已经诞生壮大!
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和情探
这是两部戏曲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包括“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两出戏。梅兰芳先生在“贵妃醉酒”中的卧鱼身段、“霸王别姬”中的舞剑,以及他的优美的歌唱,都是精彩绝伦的,使人百看不厌。越剧“情探”写的是大家都熟知的王魁负桂英的故事。敫桂英和王魁分别由著名越剧演员傅全香、陆锦花扮演。
根据“我的一家”改编的两个话剧 陶承同志所写的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是一部有极大教育意义的、感人至深的好书。书中记载的革命烈士欧阳梅生、欧阳立安等人的形象是那样真切的、栩栩如生的突现在我们眼前。现在中国儿童剧院和北京市实验话剧团都根据这本书的故事编成话剧上演。中国儿童剧院主要是给孩子们演出,因此改编的话剧中也着重描写了立安(即剧中的志雄)的革命活动,突出了这个红色少年的光辉的形象。


第8版()
专栏:

一对铜镇尺
长辛店机车厂工人 赵崇祐 张铁桥有一位老师傅叫刘永年,在工厂里干了三十年;经验丰富手艺好,不言不语爱钻研。只因为大跃进要把内燃机车造,旋车轴的工序出了困难。车间里的旋床不够用,领导上号召改革技术多钻研。就为这件旋轴的事,前几天他心里就打了算盘:想起来解放前的一台破旋床,一直扔在了烂铁堆里边,虽然说这台床子老又破,修理一下还能有贡献。这一天,刘师傅下了班,急忙忙来到废铁堆跟前。顾不得铁刨花扎破了手,顾不得出汗湿透他的衣衫,搬开一堆废铜铁,果然床子就躺在他眼前,手摸床子自言又自语:“老伙计,这回翻身见了青天,大干内燃机车要你显身手,别看老掉牙的床子也不平凡。”第二天一早他见了主任,把他利用废料的主张谈。主任听了不住把头点:“有什么困难我支援。”当下叫来人几个,还有两个徒弟和技术员。不多时把床子运进车间内,技术员忙检查零件全不全。发现缺少两块黄铜防尘板,材料科里也货不全。技术员和徒弟们都没有主意,刘师傅对着徒弟开了言:“你俩帮着技术员把齿轮都安好,我出去一趟马上就回还。”刘师傅走出了工厂门,迈开大步连跑还带颠,心急如火走的快,不觉来到家门前。刘大娘正在屋里来擀面,抬头看见老刘把家还,“你今天脸没洗衣裳也没换,为甚么这么早就下了班?看样子是不是有了病,想必是昨天晚上受了风寒。”老刘支支吾吾说了两句话,脱鞋上炕就把箱子搬。老刘把箱子里的东西翻得乱,大娘一见好心烦,“找什么东西我来给你找,翻得乱七八糟诚心给我找麻烦!”老刘不吭声继续来寻找,翻完箱子又把柜来翻。忽听老刘喊了一声“哪里跑!”大娘急忙来到老刘跟前,“是不是柜子里有老鼠?怪不得这两天唧吱咯吱咬得欢。”老刘说:“这两个老鼠是一对,到了我手就把宝贝变。找了半天就为了这对铜镇尺,折腾我出了一身汗,东西小来用处大,拿进厂里解决大关键。”提起这对铜镇尺,刘家祖传已经百余年;古董商人出过价,一对能换一袋面。技术员和徒弟正在把他来叨念,看见刘师傅手拿镇尺转回还。刘师傅说:“咱们的关键已经解决了,用不着大家再为难。”三人一齐把刘师傅问:“哪里买来镇尺用了多少钱?”刘师傅说:“这东西值钱可不少,可是我没花一分钱,拿它当防尘板准合适,这本是我们家传的老古玩。”接着就把镇尺往床子上比了比,不长不短也不宽。一切工作准备好,上好车轴就试验,主任支书也来看,工人围了一大圈。刘师傅把车开得飞又快,不多时一根新轴出现在眼前,霎时车间一片掌声响,大家抬起老师傅祝贺刘永年,主任说:“这回咱们的任务有保证,内燃机车的大轴一定提前完。刘师傅就是我们的好榜样,敢想敢干苦心钻研大家都要跑在前。”


第8版()
专栏:

打靶去(剪纸)


第8版()
专栏:

·西洋景·
艺术创作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