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苏联钢铁工业建设规模空前宏伟
今年钢产量将达五千九百万吨 生铁产量将达四千二百多万吨
新华社莫斯科25日电 苏联七年计划(1959—1965年)期间钢铁工业发展的宏伟规模,在今年就已显示出来,根据计划,今年苏联钢铁工业的建设规模将超过往年,生铁产量将从去年的三千九百六十八万吨增加到四千二百七十万吨,钢产量将从去年的五千四百九十万吨增加到五千九百万吨,钢材要从四千二百九十万吨增加到四千六百万吨,铁矿砂年产量将增加到九千二百七十万吨。这将使苏联的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同美国的这些产品的生产水平间的距离在今年进一步缩短;而铁矿砂产量则将十分接近美国的水平。美国的铁矿砂年产量在去年以前的几年中都保持在一亿吨上下,而1954年只达到七千九百一十万吨。
今年,苏联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往年。在1958年以前的几年中,苏联用于发展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每年平均增加3%至8%。去年,苏联急剧加快了钢铁工业企业的建设速度,用于这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比1957年增加了21%。然而,根据今年的计划,苏联用于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将达一千零九十八亿卢布,比去年多33.6%;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工作量将比去年多33%。在今年一年内,将要建成和投入生产五座新高炉、十座平炉、五座炼钢电炉、一座转炉和六台巨型轧钢机。今年将在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大力开展苏联第三个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这个基地的重要工业企业之一——卡拉干达钢铁联合工厂在今年将开始投入生产,它的建设工作量将等于去年的三点七倍。
今年,苏联铁矿开采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去年增加了54%,要投入生产的新的选矿联合企业、矿山和矿井每年总共可以生产二千二百万吨以上的铁矿砂。在哈萨克、乌克兰、库尔斯克等地区,都将建成一批新的采矿企业。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地区的南科罗勃科夫斯克矿和列贝金斯克矿都要在今年投入生产,前者在今年将开采一百万吨以上铁矿砂。伊尔库次克和斯维德洛夫斯克都在开始动工建设选矿联合工厂。在乌克兰,新克里沃罗格的选矿联合工厂也将在今年投入生产,现有的联合工厂将进一步扩充。
为了充分供应钢铁工业需要的焦炭,苏联今年还将建成八座新的炼焦炉,焦炭产量将达到五千三百五十万吨以上。此外,在发展烧结矿的生产方面也将采取新的措施。


第4版()
专栏:

金一副首相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全会报告
力争短期内提高工业品质量
新华社平壤25日电 平壤各报今天刊载了朝鲜内阁第一副首相金一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报告。
金一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目前朝鲜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要动员全党全民来努力在最近几年内把朝鲜的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金一在报告中说,人民经济的飞跃发展过程,不仅是数量增长的过程,也是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斗争的过程。目前朝鲜的工业生产水平已经相当于战前1949年的四倍。但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落后于产品数量的增长。
金一说,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因此,在继续坚持高速度发展生产的同时,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就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任务之一。
金一说:目前朝鲜的机械工业生产水平已经增长到相当于战前的八倍,能够自己制造各种生产设备、工具和零件,满足各经济部门的需要。另外,科学技术力量也增长到相当于战前的四倍多,职工的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一切事实说明,目前朝鲜已经充分具备了在短期间内决定性地提高产品质量的可能性和条件。
金一指出,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不是要提高生产成本,而是要有计划地降低成本,生产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坚固的产品。
金一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高度重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运输、商业等各个部门的一切生产和分配的环节,各个部门和单位要很好地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推广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另外,每个职工要以共产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金一指出,劳动党各级组织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贯彻到群众中去,动员劳动人民为生产更多的、同社会主义时代相适应的质量良好的产品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金一最后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人民经济,不仅要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并且一定要提高产品质量,以最后压倒资本主义,登上社会主义的高峰。


第4版()
专栏:

越南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今年将动工兴建二百零一项工程
基本建设投资额比去年增加五倍
新华社河内24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建筑部长裴光造23日在建筑部的工作总结会议上说,越南北方1959年的基本建设规模将比去年进一步扩大。今年将动工兴建二百零一项大小工程。基本建设投资额比去年增加五倍。
裴光造说,在二百零一项工程中一百项是工业建设工程,一百零一项是文化建设工程。工业建设工程中有六个发电厂,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和七个矿产企业以及磷肥厂、化学工厂、建筑器材厂、制砖厂、食品加工厂、自来水厂和日用品工厂。
文化建设工程包括二十三所学校,其中有工科大学、师范大学、农林学院、水利学院等以及医院、住宅区、疗养区和人民戏院等。
裴光造说,在建成了上述各项工程之后,越南北方的工业生产将更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同时也将大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裴光造说,必须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才能保证良好地完成今年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


第4版()
专栏:

调整组织 革新技术 加强纪律
波兰工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新华社华沙24日电 波兰工矿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最近一年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显著。
在煤矿工业中,1958年每个劳动日的采煤量,按所有参加体力劳动的人数计算是一千三百一十八公斤,如仅按在矿井下工作的矿工计算是一千六百九十九公斤,而在1957年,这两个指标分别是一千二百三十九公斤和一千六百零七公斤。在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方面,劳动生产率也都有很大的提高,1957年平均每季每个工人炼铁二百二十六吨,炼钢一百二十四吨,而在1958年则分别提高到二百三十四吨和一百三十七吨。在纺织、电力和其它工业部门中,劳动生产率也有显著的增长。从全国范围来说,1958年公营工业部门中就业人数只增加了1.1%,而产品总值却比上一年增加了8.2%。
波兰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波兰统一工人党进行了一系列工作的直接结果。1958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十一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任务后,全国各地为了实现这一任务进行了巨大的工作。在去年一年内,全国的工厂企业中精减了二十余万人,其中一部分人被调到了需要人手的地方。工人流动现象减少了,劳动纪律加强了,缺勤率比1957年下降了15.3%。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地在改善劳动组织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例如弗罗兹瓦夫车辆厂重新调整了生产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改革后,去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今年将要提高25%。华沙许多工厂在不增加工人人数的情况下,由于技术革新和调整了劳动组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90%。
现在,波兰全国80%以上的工人都卷入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迎接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生产运动,许多工厂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4版()
专栏:

前往苏联访问
伊经济代表团启程
新华社讯 塔斯社巴格达24日讯:伊拉克共和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在经济部长易卜拉欣·库巴率领下,24日乘飞机离开巴格达,前往苏联访问。
据巴格达报纸报道,伊拉克政府经济代表团到苏联将和苏联政府签订一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第4版()
专栏:

应保共邀请作友好访问
伊共代表团抵索非亚
新华社索非亚24日电 由中央委员会书记赛兰·阿迭勒率领的伊拉克共产党代表团今天到达索非亚。代表团是应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前来作友好访问的。在这以前,代表团曾经应邀参加了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
当天下午,保共中央第一书记日夫科夫接见了代表团全体人员。双方就两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真挚的交谈。


第4版()
专栏:

乌布利希在德农业合作社社长会议上讲话
号召全民建设社会主义农村
新华社柏林23日电 历时三天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国第六届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和积极分子会议22日在来比锡闭幕。
会议一致赞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委员会和农林部提交第六届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和积极分子会议的报告提纲”,会议还通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条例草案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
在22日会议上讲话的有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穆肯贝格尔。他在谈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前的任务时说,主要的注意力应当放在吸收中农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产品的生产率方面。他指出,要注意加强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同个体农民之间的同志关系。
穆肯贝格尔强调说:在和平竞赛中,我们在农业生产中要在每一百公顷土地的生产水平方面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超过西德。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在闭幕会上作了总结发言。
他在谈到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时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队长的任务不只是指挥生产,还要帮助社员提高科学知识水平,目前准备实行的十年制综合技术教育,就是为提高人们的生产知识水平。
乌布利希特别强调改变工作作风和发扬群众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性。他说,应该使所有的人都来参加建立社会主义农村,所有干部都应该注意群众中进步的因素。以后,国家在某些方面的投资要减少,但工作应该做得更好,要多和劳动人民商量,多发挥地方积极性。
乌布利希在谈到德国问题的时候说,阿登纳对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没有回答一句话,他企图转移世界对西德和西柏林这个战争策源地的注意力。但是,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危险地方的问题来谈起。
乌布利希接着谈到签订对德和约以后的问题。他说,裁减军备可以用互相谅解的办法来进行,如果西德裁减军备,那么,战争的危险将减少。
乌布利希说,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妨碍德国统一。我们是为和平而工作,但阿登纳却不谈和平问题,相反地,却掀起反共高潮。乌布利希又说,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议都提出要在德国消除军国主义,这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愿望。
乌布利希还强调说,假如西德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将退出华沙条约。


第4版()
专栏:

西方舆论对麦克米伦访苏议论纷纭
英报表示欢迎 美报深感不安
法报保持观望 西德表示冷淡
本报讯 目前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苏联进行的访问,引起了西方报纸舆论的普遍重视。
英国的大部分舆论都对麦克米伦访问苏联表示欢迎。据路透社消息,保守党议员对麦克米伦所采取的主动步骤普遍表示满意。工党议员也非常希望麦克米伦同苏联和解,同时他们认为这是为了使保守党在下次大选中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的行动。不少英国报纸对麦克米伦这次访问的前景作了预测。极端帝国派报纸“每日快报”说:这次访问“应该有可能就扩大英俄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它又说:“关于德国前途问题,两国之间是有不同的意见的。但是,在欧洲实行军事脱离接触和从德国撤退军队,对英国来说,却会是一项通情达理的政策”。同时许多英国报纸在评论中指出:由于杜勒斯正在患病,现在已使麦克米伦“处于一个独一无二的地位”。(“星期日泰晤士报”)。
美国报纸强调指出,麦克米伦此行目的是进行“试探”而不是谈判。“纽约时报”在谈到麦克米伦访苏时说,麦克米伦首相前往莫斯科是为了找出苏联政策的真正意图和性质,这对于制订西方政策比进一步研究苏联照会的措词会提供更好的指针。不少美国报纸也提到,在杜勒斯请假期间,麦克米伦将成为西方国家的“首席发言人”。“纽约时报”不安地说,人们对英国首相的这次访问“抱着一种十分怀疑的态度”。“纽约邮报”也写道:“我们反对这样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麦克米伦进行这次访问是合适的……麦克米伦的访问的确加重了全世界的怀疑,他们不知道美国是否还处于领导地位”。对于这次访问的前景,“纽约时报”说,除了在文化和贸易关系问题上看来会取得某些有名无实的结果外,其他关于柏林问题、德国问题和裁军等问题都不见得会取得任何结果。“华盛顿邮报”甚至要求麦克米伦“不能在首要的柏林问题上妥协。”
法国“回声报”在一篇文章中说,麦克米伦不仅可以了解苏联领导人的看法,而且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说“他可以促进两个阵营之间举行谈判”。但是巴黎“法兰西观察家”周刊却认为:“麦克米伦前往莫斯科,除了试图为缔结一项英俄贸易协定奠定基础并设法再一次试探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的真正意图之外,将难于作到别的事情。至于向赫鲁晓夫‘伸出手来’,即使麦克米伦真正有此希望,对这位英国首相来说,实际上将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向杜勒斯许下了诺言,巴黎方面态度冷淡,波恩则有所保留,所以他受到约束”。这家周刊又说:“麦克米伦根本无意牺牲英美联盟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外交体系……他不能独断独行”。
西德统治集团对麦克米伦的访苏表现特别冷淡。西德社会民主党新闻公报说:麦克米伦这次旅行对阿登纳来说一点也不值得高兴。阿登纳认为这次旅行有着使“西方统一阵线”削弱的危险。亲政府的“总汇报”也说,看来英国是无视阿登纳对苏联的坚定政策。而西德影响很大的“世界报”虽然表示麦克米伦到莫斯科的探测,有助于弄明白苏联对东西方关系问题上的态度。但是它又说:麦克米伦这次访苏不会使东西方关系发生神奇的变化。麦克米伦除了会在苏英两国的贸易和文化关系这一狭隘而比较不重要的方面进行谈判之外,不会进行其他谈判,因为他知道,他绝不能通过匆匆提出的建议来危害西方的谈判地位。德意志新闻社在报道中还特别指出,麦克米伦这次访苏是要为英国在德国问题的谈判中“赢得一个优越的地位”。


第4版()
专栏:

宫本显治参观农业展览会
新华社25日讯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宫本显治,日共中央干部会委员春日正一,日共中央副部长西泽富夫,今天下午由全国农业展览会总馆长魏震五陪同参观了全国农业展览会。


第4版()
专栏:

感谢匈牙利专家对我国建设的帮助
我驻匈大使授予纪念章
新华社布达佩斯24日电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郝德青受中国政府的委托,24日将“友谊纪念章”发给曾帮助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二十三位匈牙利专家。
发给“友谊纪念章”的仪式是在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举行的,参加仪式的有匈牙利外交部长西克·安德烈等。
郝德青大使在讲话时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匈牙利政府和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


第4版()
专栏:

赫鲁晓夫同麦克米伦
在莫斯科市郊继续会谈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英国首相麦克米伦25日在莫斯科市郊的苏联政府别墅,继续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举行会谈。
参加会谈的,苏联方面有米高扬、葛罗米柯、苏联驻英国大使马立克;英国方面有劳埃德、英国驻苏联大使赖利。


第4版()
专栏:兄弟国家建设

建设中的莫斯科第一个卫星城
不久以前,苏联首都的第一座卫星城,还只能在设计图上看到。如今,在克留科沃车站附近,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建筑物的轮廓了。卫星城正在动工兴建,在1962年或1963年就可以基本建成。那时,莫斯科市的一些企业,主要是电器制造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一些工厂,就要迁到这里来,同时还大约有六万五千居民也要搬到这里来住。
目前卫星城中已经落成的第一所建筑物是变电所。现在正在建筑混凝土构件工厂,这个工厂要供应新城市建筑所需的各种构件。此外,青年工人学校、两所中等技术专科学校、商店和食堂等,也都在打地基。
卫星城座落在距莫斯科三十多公里的风景优美的林区。这座占地二千公顷的小城市,用于建筑的面积还不到一半,有一千零二十公顷都将是树林和果园。
卫星城的住宅区真是再好不过了。住宅区同工厂区之间有树林隔开,而且住宅区还都要傍着树林、水池建造。每一个小住宅区约住六千五百人,学校、商店和其他文化设施应有尽有。住宅用楼基本上都是四层的,每座楼都附有小花园,每家一套房间。除此之外,市中心还有剧院、电影院、大百货商店、运动场等。可以想像,莫斯科第一座卫星城,将是花园般美丽的城市。(附图片)
卫星城的一角将是这样的


第4版()
专栏:北极通讯

生活在北极浮冰站上
本报记者 李楠
1958年深冬,在一个北极地区稀有的晴朗日子,我们访问了离北极中心三百公里的第七浮冰站。到达的时间正是上午,但抬头一看,满天星斗,一轮满月,银色光辉照耀着万顷冰原。空气清新凛冽,寒风刺人肌肤。这是至今只有少数科学工作者到达过的地区。
一刻多钟后,我们跟随着主人进入浮冰站的营地。首先来到营地中心,走进一幢狭长的装配式房屋。里面放着一张长条形的桌子,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图表,张贴着浮冰站的文件。这间屋子显然就是浮冰站的集体活动中心、俱乐部和会议室。
浮冰站站长,一个年纪约四十来岁、短小精悍的海洋地质学家别洛夫,已经先来到了这里。他微笑着说:“北极今天非常驯良安静地欢迎你们。周围环境是这样的宁谧,也许很难想像已经生活在北极,生活在冰块上,脚下的浮冰正在向着东南方向流动,而浮冰下正是罗曼诺索夫山脉,这里北冰洋的深度是二千公尺!”
等到大家抖去身上的冰雪,脱下厚重的外套,围聚在条桌四周以后,别洛夫给大家生动地介绍了第七浮冰站的建设和成长。
第七浮冰站的经历
那是一年多以前,1957年4月,北极地区整天整夜都是白昼,飞行员马斯林尼可夫在接连几天的不断飞行之后,终于飞到了这块冰层上空。从飞机上一看,冰块在阳光下面呈深灰色。根据多年的经验,马斯林尼可夫从冰块的色彩和冰垒的投影,很快就断定这是多年的浮冰,面积、厚度和平滑程度都允许重型飞机降落,它是未来浮冰站的理想基地。
马斯林尼可夫的判断完全正确。学者们一致同意在这块冰上建站。很快地冰原上升起了帐篷,鸣响着马达的声音。为人类服务的又一个科学村出现在北极中央地带,人类又一次坚定地站在北极心脏中了。几天以后,全苏联的天气预报中出现北极第七浮冰站的名称。
别洛夫站长走向旁边的一张北极方位图,把一条曲曲折折的黑线指点给我们看。他说:“这就是浮冰站的漂流路线,漂流了一千海里,从东半球北纬八十二度经过北极,到了西半球北纬八十六度。第七浮冰站的研究范围,比以前各站都要广泛得多,研究气象、大气层、日光辐射、地磁、海洋水文、海洋地质、电离层、北极光,包括地球物理年的全部项目。”他把阔大的手掌在北极图上一挥,仿佛把整个的北极广大地区都展示在我们面前似地说,“看吧!北极中央地带这么辽阔!如果只有海岸和岛屿上的科学站,再多也不能完全掌握冰情和气象,更不要说消灭地图上的白点,进行科学研究了。”
第七浮冰站的工作人员,从开始时二十三个人,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八个人。他们每天每小时都发出观察材料、气象和冰情预报。他们度完北极昼,现在又在度着半年的漫漫长夜。夜晚、暴风和严寒,一直要延长到明年夏天。“明年夏天后又怎样呢?”我们问别洛夫站长,想弄清楚明年第七浮冰站是否能存在下去。
这位海洋地质学家肯定的说:“第七浮冰站要坚持到地球物理年结束以后,虽然冰块已破裂过几次,但我们相信这块坚冰。”他又转向我们说,“你们住在这里,那么也请你们相信北极飞行员马斯林尼可夫的经验和判断力吧!”
无线电化的科学村
主人们把我们安置在一排整齐的帐篷里,正对着俱乐部。左右两边是两座最容易辨认出来的房屋:右边是发电机,隆隆响声昼夜不息。这里有一部十二瓩的发电站,保证整个浮冰站的电力,并且供应热水。左边是无线电中心,在那高高的桅杆上,闪亮着一盏灯光,像是星星一样。
我们环顾四周,浮冰站的营地竟布置得这样整齐美观。老远就可以望到营地入口处的一幅红布,上面写着“北极第七号浮冰站”。
在俱乐部的背后,飘扬着一面从浮冰站建站以来从不降落的红旗,下面的聚光灯把四周的雪堆染成红色,这儿是浮冰站的中央广场。
从中央广场经过布满脚印的“街道”到各个工作室和帐篷中去。我计算了一下,一共有十二座装配式房屋和二十座帐篷。离中心最远的是海洋水文工作者的两座房屋和外科医生的手术室,到那里已经没有“街道”,必须踏着深雪才能前去。
这座冰上的科学村是无线电化了的,每处帐篷和房屋都可以听到莫斯科的广播。每座工作室里都有电话机可以互相通话。
帐篷和房屋都很温暖,宜于过冬。帐篷缜密地裹上两层绒毛衬垫物,可以防止冷风侵透,下面铺着木板、兽皮和地毡。
每座帐篷和房屋的小窗透射出明亮的灯光,正是浮冰站紧张工作的时候。但是下午突然吹起了狂风,卷起雪团,窗上的灯光和低矮的帐篷都迷糊消失了。这种景色给人以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地区和童话世界似的感觉。
晚上进入帐篷,钻进睡袋里去以后,每个人都睡得异常香甜,尽管外面风声怒吼,冰块似乎在震动。
奇丽的冰垒和冰原
第二天,我们随着别洛夫站长,携带着照明弹一道去查看冰原。这块浮冰经过一年多来的漂浮已经损失了一半,至今身上还有着两条危险的伤痕。
冰垒围绕着营地。爬上冰垒,北极浩瀚冰原无尽无止地展现在面前。到处可以看到强大冰块互相挤压的痕迹,孤独的冰山,连绵的冰丘,高大的冰岩。
冰垒把这一片绵延数百公里的冰原分开来,分得清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堆得高高的冰垒,好像是古代防御敌人的古堡,又好像一片城廓的废墟。历来只有海豹和白熊在这冰垒间活动,而现在人类的足迹伸展到这里来了。
一颗接着一颗的照明弹升向夜空,强烈的光芒照明了空阔的冰原,冰垒上零散的冰块反映着一层耀眼的银色的、绿色的、蔷薇色的、蓝色的光彩。
在一处高达二十多公尺的冰垒上,别洛夫站长指着外边告诉我们说,这里相邻原来有一块像白熊形状的冰块,站上人员给它取名为“熊岛”,但在8月里的一次强烈的冰爆破中,浮冰站的一小片冰块连同“熊岛”一并丧失掉了。
我们沿着一条最大的裂口向前走去,用手去探索了裂口的情况。裂口显然还没有完全结合起来。别洛夫站长说,这条裂口是在休息的状态中,不久又会爆裂开来。在这数百公里的冰原上,冰层在流动,在互相挤压,爆裂总是不停止,而且是突然来到,像任何突起的灾难一样。
周围是神秘的静寂,月亮整天整夜地在头上四周旋转,营地已离得远远,没有一丝声响。但谁也不知道甚么时候,远处会传来像列车脱轨似的声音,脚下的冰块会突然破裂开来。这时候浮冰站上就会响起“冰上警报”的尖锐警号。
辛勤的科学研究工作
可是不管“冰上警报”的威胁,也不论帐篷下的冰层是否会突然破裂,更不论最经常的暴风和严寒,都不能阻碍站上的工作人员,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紧张劳动。
在海洋水文工作者的帐篷里,我们看到深蓝色的北冰洋水流。这里凿开了一个四平方公尺的窟窿,青年学者蒂托夫静静地坐在机器旁边,一公尺一公尺放下钢索,测量深度、流向和流速。他对我们说:“测量工作昼夜不断,这样日积月累我们就可把整个北冰洋完全摸熟了。”
在相邻不远的帐篷里,别洛夫站长正在和另一位地质学家放下钢管,抽取洋底的泥土。这是一桩要在冷冻的窟窿旁边劳动六、七小时的沉重工作。
高空气象学者一天要放几次探空仪器,在他们的工作室里,不断接受探空仪发回来的高空气象资料。我们看见有一部仪器上的绿色小灯闪闪烁烁,高空气象学者科尔比奇说,这是在进行天空摄影。
气象台的工作更加忙碌,因为每一小时都要发出气象报告。领导气象台工作的是副站长吉尔波维奇,他说,我们已能大体掌握北极地区的多变的气候。
电离层的观察工作每隔半小时或十五分钟进行一次。每天都积累着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就当前来说是无线电联系的重要依据,就长远来说,是未来星际飞行的参考资料。
在研究北极光的房屋里装置着最新式的仪器,不断摄制高空极光活动的照片。我们看着这些成堆的照片,深感苏联科学界的目光远大。
科学研究是浮冰站的主要工作,但还不是站上二十八人的全部工作。春天里运来一年所需要的物资的时候,他们二十八人全部都变成了搬运工人。今年,站上全年所需要的物资因为降落场跑道不够,只能运到七十公里外的一块浮冰上,然后由直升飞机运来。一共两百吨物资都及时运到并且储藏起来。
夏天是浮冰站上最活跃的时节:可以打猎和划橡皮艇。但温暖的夏天也带来不少的劳动。夏天里,整个浮冰站变成了许多湖泊和水潭,连帐篷与帐篷间的交通也变得困难起来了。
在浮冰站的日子里,我们不止一次听到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起苦干一个月修好了飞机跑道的故事。春夏天,因为溶水和爆裂,跑道全部破坏了。8月底,二十八人全体出动,用铁镐劳动了一月修好了跑道。当我们在长九百公尺宽五十公尺的平坦跑道上走过的时候,不由得赞叹说:真不知费了他们多少劳动啊!
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直升飞机驾驶员库兹涅佐夫是浮冰站上特别忙碌的人物,他要经常出发侦察冰情。他为浮冰站寻到两块预备基地,做好了标志,万一紧急需要,就撤退到那里去。
在我们到来前不久,发生了一次猛烈的冰爆,裂痕直指着营地。这是11月7号的早上,当值班巡视人员还没有来得及发出警报,爆破的声音已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这次爆裂一直伸延到地磁学家帐篷的底下,幸好没有再向前发展。
如果发出了警报,那么直升飞机必须立刻发动,拖拉机立即出动拖曳处在危险地带的帐篷和房屋,全体人员首先抢救放在站长室的科学资料。
“万一有一个房屋被分开了怎么办呢?”我们询问副站长吉尔波维奇。“每间房屋都有小发电机和全套救护设备,人员可以在任何一块小冰块上生活,并且继续进行科学观察工作,直到直升飞机把他们接运出来。”这是他的答复。
在过去,北极探险队以恶劣的装备去和残酷的自然力作斗争,往往将成员引导到死亡的道路上去。过去的北极探险史充满了悲惨的故事。
苏联的浮冰站拥有足够的物资,完善优秀的设备。社会主义国家以强大的力量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浮冰站人员的安全和生活。
浮冰站有充分的粮食、新鲜蔬菜、肉类、牛奶。这些物资一年也吃不完。我们在这里吃到了鲜肉、鸡和鱼,还吃到了保加利亚的水果罐头和来自中国的香菇。浮冰站上有用不完的汽油、柴油、煤和天然气。
经常有飞机到来,带来书报、信件和物资。浮冰站上居然有一所邮局,可以寄出信件。
在访问浮冰站的第三天,我们同站上的人员一道听了一次莫斯科对浮冰站的专门广播。每个帐篷里都听到北极工作者的歌曲,听到远隔的亲人的声音。
浮冰站上有良好的医药条件。医生马卡连柯的帐篷里有全部的外科设备,可以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站上人员每星期照射一次太阳光灯。虽然半年不见太阳,但浮冰站上的人员却脸上红红的,显得格外的健康。
像任何有苏联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一样,浮冰站上的生活幸福愉快,工作紧张丰富。苏联人民一步步地征服着北极,日日夜夜地站在地球的最高点,把北极浮冰变成人们可以居留的地方,使北极浮冰为人类服务。(附图片)
北极浮冰站的夏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