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首季生产抓当前
二月日日要高产
鞍钢化工总厂上半月超额完成计划
天津造纸总厂十五天增产九十吨纸
大连化工厂日产量超过去年的水平
据新华社鞍山20日电 鞍钢化工总厂发动群众展开以增产优质冶金焦炭为内容的高产周运动,保证钢铁元帅吃得饱、吃得好。从1月下旬开始,高产周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把生产水平推向新的高峰。据统计,1月份冶金焦炭的产量完成计划101.9%;2月份上半月完成计划102.7%;冶金焦炭的质量也稳步上升,2月上旬的平均焦炭强度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2.3%。
在高产周运动中,职工们的情绪越来越旺盛。第二炼焦车间四个班的炼焦工人展开竞赛,丁班工人一马当先,在上班前就首先解决炉门冒烟的关键问题。他们认真清扫和修理炉门,堵死了炉门冒烟的空缝。乙班工人看了,也积极地提前参加修理活动,让炼焦炉煤气畅通,丙班工人不甘示弱,同样地提前掏挖好粉焦池堆积的粉焦,以免粉焦外溢,影响生产。这样,四个班的工人争先恐后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使全车间的生产情况显著好转。配煤车间组织干部和工人抢卸煤炭。在第二次高产周战役中,六天共卸煤三千五百零五车,平均每天卸车高达五百八十四车。
各车间在每次高产周战役结束后,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总结战役经验,展开大评大比,激励先进,并且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布置下一次高产周战役。
据新华社天津20日电 纸张产量占天津市纸张总产量四分之一的国营天津造纸总厂的职工们,开展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生产竞赛,2月上半月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增产了九十七吨纸张和二百九十七吨纸浆。
这个厂为了满足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大力地解决原材料问题。职工们发起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竞赛,节约原材料。职工们在竞赛中,创造了很多节约原材料的先进方法。第二车间十三号机的老工人李承喜,为了节约木浆,改进操作技术,全部使用苇浆制出有光纸,经过试验,质量合乎要求,现已大量生产,全年可以节约木浆六百多吨。三号机工人们很快学习这个经验,将凸板印刷纸的木浆配比由15%降低到5%,到年底可以节约木浆一千二百多吨。职工们还自己动手利用废料建立起两座沸腾炉,回炼机械焙烧锅用过的矿渣(其中含硫10%),一天可以节约硫铁矿三吨,保证了纸张的正常生产。
据新华社旅大20日电 大连化工厂自从去年大跃进以来,职工干劲始终饱满,生产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今年1月份,生产条件虽然困难,天寒地冻对化工生产不利,也影响到运输,但是纯碱、合成氨、块焦、硫酸、硝酸、硫铵等主要产品,1月份以来的平均日产量仍然超过了去年12月份的水平。
这个厂的干部和职工去年大跃进以来的优良作风,今年继续得到了发扬,有的已成为经常的制度。工厂党委书记、厂长、工会主席和各车间的领导干部,保持了去年的苦战精神,每晚仍然轮流值班,及时处理各项问题。厂一级和各车间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职员,每周轮流参加一天劳动,这已经成为经常制度,现在平均每天参加劳动的干部有二百三十七名。去年苦战期间那样热火朝天的宣传鼓动工作,也一直保持到现在。车间里面敲锣打鼓跟班送喜报,大字报,红旗,以及广播新人新事等,仍然热闹非凡。(附图片)
鞍钢化工总厂炼焦工人在保证煤气畅通,不冒火,不冒烟,不堵塞的条件下增多装煤量,使结焦时间平均缩短到十三小时(设计为十五小时),焦炭的质量也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这是炼焦工人在炼焦炉上炼焦。 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苗明摄


第2版()
专栏:

集中力量分批建设 调配人员指导技术
河北建焦炉求快又求好
本报讯 为了尽快地保证钢铁元帅吃饱、吃好,河北省各地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建快建“二号”简易焦炉,计划到今年3月底,全省就可以建成年产八千吨的炼焦炉四百座。这批焦炉投入生产后,一天可以生产出七千多吨至八千吨质量好的焦炭。
2月初以来,河北省各级党委都把推广“二号”简易焦炉列为一项紧迫的工作,并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建设焦炉的各项事项进行了布置和安排。从省到专、市以及有关的县都成立了焦炉建设的专门领导机构。同时,还抽出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分赴各地具体帮助建炉工作。
过去,河北省炼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全省只有二座小型的机械化焦炉。为了克服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他们采取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先搞试点炉,作为摸索经验和培养干部与工人的基地,然后全面开花。目前,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邯郸、唐山等地区兴建的十四座试点炉正在加紧施工。这批试点炉预计到2月25日以前全部建成后,各地就开始大批动工兴建。
为了确保焦炉的施工质量和加快建炉的速度,河北省冶金局一方面抽调了一些有砌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砌炉技术指导小组,研究制订了砌炉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以及检查、验收的办法,颁发各地执行;同时,还组织了一批熟悉砌炉技术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分赴各地作砌炉技术的巡回指导。各专、市也已组织参加建炉工人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二号”焦炉的设计图纸,熟悉焦炉的性能和构造,以便掌握施工的重要环节,保证建炉的进度和质量。
各地对兴建焦炉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都列为当前基本建设的重要项目,优先保证供应。同时,各地都积极贯彻自力更生的原则,除了焦炉需要的水泵、鼓风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以及钢铁、水泥等设备材料由全省统一生产供应外,其他的建筑材料由专、市自行解决,或通过协作的办法来解决。唐山、邯郸、保定、石家庄等地区正在积极赶制耐火砖。预计到3月10日,全省四百座焦炉所需要的耐火砖就可以生产出来。保定、石家庄等地区已作好了青、红砖等材料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焦炉建成后立即投入生产,各地还积极开始了操作人员的培养工作。全省集中在唐山、石家庄、张家口三个地区举办的为期十天的训练班,第一期已于15日开课。(附图片)
涿州钢铁厂的二号简易炼焦炉
本报记者 方辰摄


第2版()
专栏:

迈开快步
王朴
高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党提出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及全国一盘棋的原则等等,都是为了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所以,生产也好,建设也好,工业也好,农业也好,都必须力争高速度。在各条战线上奋战的每个战士,都必须有“快”的思想。
快,当然是多快好省中的快,不能以为快就不能好省。好省和差费,并不决定于快或慢,而决定于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庖丁解牛,由于掌握了牛筋骨结构的规律,顺着牛的筋骨纹理下刀,刀锋所到,骨肉相离,很快地就肢解好一头牛。庖丁解牛不仅快而且好省,他连解数千头牛,十九年不换一把刀,刀锋仍和刚磨过一样。而那些不懂得牛筋骨结构规律的“良庖”和“族庖”,乱肢解一气,不仅解得很慢,效率低,而且很费刀(因为刀经常碰到骨头上去),所以一年就得换一把刀,或者一月换一把刀。
(故事见庄子“养生主”篇)。我们搞建设,搞生产,当然跟解牛不一样。但是,“庖丁解牛”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凡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就既能多快,又能好省;凡是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就既不能多快,又不能好省。多快和好省、数量和质量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快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先进的计划指标上面,还表现在先进的措施、先进的方法上面。所以有了快的指标,还要有快的措施和快的方法做保证。那么怎样的措施才算快的措施?怎样的方法才算快的方法呢?河北省要在3月底以前,建成四百座年产八千吨焦的简易炼焦炉的措施和方法就是一个例子。河北省只有二座小型的机械化炼焦炉,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也不多。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他们采取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先搞试验炉,作为摸索经验和培养建设队伍的基地,然后全面开花。同时把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集中起来,研究和制订砌炉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巡回各地指导砌炉。他们采取了缩短战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就可以转弱为强,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在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不足的条件下达到了加快建设速度的目的。
为了在一个不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把我国建成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不但各种工作都要快,都要高速度,而且自始至终都要快,都要高速度。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什么“在于春”呢?就是说从春天开始就要迈开快的步伐,立定决心,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跃进指标。


第2版()
专栏:

改造小窑 增产“乌金”
四川河南甘肃小煤窑搞土机械化
据新华社成都20日电 四川省有近百个县正在广泛改造小煤窑,提高煤炭产量。今年计划改造小煤窑七千个以上,并在小高炉群附近和交通沿线,重点改造每个年产能力在一万吨以上的小窑二千个。
小煤窑是四川省煤炭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去年从9月到12月的短短四个月中,四川省小煤窑从八千多个猛增到三万六千多个。去年,这些小煤窑共生产原煤一千八百多万吨,占全省原煤产量的70%以上。
四川省各地根据钢铁工业的布局,本着重点改造、普遍提高的原则,正在积极进行小煤窑的定点、定型、定员、定组、定领导的“五定”工作,以资源丰富、煤质好、交通和电源比较方便的矿区作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对一般小煤窑加以整顿巩固,维持生产。在改造小煤窑的同时,要相应地发展简易洗选、炼焦生产,就地洗煤炼焦,供应钢铁工业。
现在,小煤窑的改造工作进展很快。内江专区部分矿井在扩大井下工作面,利用木质风簸、绞车等土设备,改善通风、排水、提升条件后,生产能力平均比去年12月份提高了一倍以上。永川县李家沟煤矿原来是一个日产煤只有三吨左右的小土窑,矿上职工自己动手制造了木制绞车、碎煤机、筛煤机等土机械和创造了鼓风快速炼焦法,使井下提升、运输、碎煤、炼焦等主要环节实现了土机械化,没有用国家投资,原煤的年产能力就达到一万吨以上,每年还能生产焦炭数千吨。
据新华社郑州20日电 河南省依靠群众大搞技术革命和自制设备,对小煤窑进行技术改造的工作已经做出成绩。
据新乡、洛阳、许昌等专区的不完全统计,有三百五十八个小煤矿和小煤窑基本上实现了土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目前正在改造的还有四百多个。经过改造的小煤窑,不仅节省了许多人力和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而且煤炭产量大大提高。据河南省煤炭工业局统计,目前全省小煤窑平均日产原煤二万吨以上,赶上了1957年全省煤炭工业的生产水平。
在整顿和改造小煤窑中,河南省采取了哪里有“小土群”和“小洋群”钢铁基地,就重点改造哪里的小煤窑,这样,使专区和县经营的钢铁厂所需要的煤炭,能够在当地得到供应。
据新华社兰州20日电 甘肃省本着“全面改造、重点提高”的原则,正积极改造小煤窑。
甘肃省去年开办了二千三百多个小煤窑,露天采区达一百多处。小煤窑的产量占全省产量一半以上。今年,甘肃省煤炭工业的更大跃进,主要还是依靠这些小煤窑。
甘肃省对小煤窑的进行“全面改造”,就是用土办法、土机械对所有小煤窑进行工具改革。“重点提高”,就是对重点矿井采取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办法,逐步实现土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做到改造后的矿井一般能生产三、五年,年产量增加到三万到五万吨以上。
全省已经选择了一百多个小煤窑进行重点改造。
一些进行工具改革的小煤窑现在已初见成效。如山丹县东水泉戴家四号井,过去没有排水设备,有时一天只产煤十多吨;最近职工们制造了二台手压水泵,很快排除了井下涌水,日产煤增加到一百八十多吨。新河煤矿安装了两台四十瓩发电机后,两个生产井已经使用电泵排水,原来用手工排水的几百个工人都参加了采煤,因此提高了煤的产量。(附图片)
四川永川县红新人民公社办的李家沟小煤窑,技术改造有成绩。他们创制的土碎煤机每天可碎煤三十二吨,较人工锤煤工效提高二百八十四倍。这是工人正在将打碎的煤运到一边。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2版()
专栏:

煮饭、发电、取暖三合一
鞍山建成万能蒸气发电灶
本报讯 国营鞍山饭店的职工在万能蒸气灶的基础上,建成了万能蒸气发电灶。
万能蒸气发电灶,是一个既能煮饭做菜,又可取暖、发电等用途广泛的炉灶。它的结构主要是由蒸气发生罐、盘环管、蒸气机、电动机和排气管五大部分组成,由十个炉眼作发热动力。这个灶的每个炉眼发出的热能,除供烹炸炒煎使用外,其余的就通过炉膛里的盘环管传送到蒸气罐中去,使之经热处理发生蒸气,再通过同蒸气罐连接的排气管将蒸气输送到所需要蒸气的不同设备中去而发生作用。据统计,由盘环管吸收的热量所发生的蒸气,可供三个煮锅、一个蒸锅、一个淋浴室、五个食具消毒箱、五个顾客擦脸毛巾消毒箱和十马力蒸气机带动的七点五瓩电动机所需要的全部热量。
这个灶的建成大大的改变了这个饭店的工作面貌。做饭的速度加快了;由于以蒸气代替烧煤,消除了灰尘烟雾等不卫生现象,改善了劳动条件,并且节约了大量资金。仅就用煤一项的统计,全年可以节省二百五十四吨,电费每年可节省一千三百二十元,加以节省劈柴、职工洗澡费等,一年可以节约资金一万五千多元。(附图片)
万能蒸气发电灶


第2版()
专栏:

炼焦炉能取暖
新华社鞍山20日电 鞍钢房产福利处,最近建成了一座炼焦采暖炉。它用炼焦炉的余热供人们采暖,可以节省采暖用煤。现在这座炉子每天产焦炭三吨多,同时供应四百户居民采暖。
这种采暖炼焦炉,构造简单,就在炼焦炉的炭化室和加热炉的顶部,安上一排水管,利用炉顶的辐射热,把管子里的冷水加热,即可用水泵送到住宅。建设这样一座年产焦炭一千四百吨,又可以采暖的炼焦炉,只用五吨多钢材,全部造价两万元左右,与建筑同样一座采暖能力的锅炉房比较,造价低75%,钢材节省80%。它的煤耗比用锅炉采暖的煤耗还低20%。同时,它还可以回收煤焦油和其他副产品,达到综合利用煤炭的效果。这种炉子如果用于农村,除了生产焦炭以外,回收的副产品可以制造化学肥料,产生的蒸气,可以用来带动机器或供浴池、食堂用。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微型汽车上街接客
上海制造的微型汽车在春节前开始试点行驶,像三轮车一样,随时随地都可雇乘,每公里只收费一角五分。
三分钟纳一双鞋底
布底鞋经济、轻便,穿着舒适,我国人民都很爱穿。可是手工纳鞋底,最费时间,又很吃力。
上海第一缝纫机制造厂生产出一种专纳鞋底的“鞋底缝纫机”,这种机器每分钟可转四百转,不到三分钟即可纳成一双鞋底。它的结构坚固,机上装有小电动马达,既可用脚蹬,又可用电力发动,有电源或无电源地区均可使用。这种机器的价格与一般缝纫机差不多。
茧衣制肺病特效药
浙江省德清县大搞蚕桑综合利用,全县兴办了三十多个蚕桑综合利用的工厂,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的有布、纸、油、药和化学制剂等十大类三十二种产品,他们把蚕桑资源中的茧衣、蚕蛹、蚕粪、桑皮、桑枝、桑果、桑籽和枯桑叶等都利用起来,制出各种各样可吃、可用、可穿的新产品。
他们利用茧衣提炼出珍贵的肺病特效药丝氨酸;利用煮茧下来的废水,提炼出丝胶,又从丝胶中提炼出丝氨酸。
不碎的搪瓷
北京市搪瓷厂最近也试制成功了钛白搪瓷。这种搪瓷是用氧化钛(通称钛白粉)为基本原料烧制成的瓷釉(普通搪瓷是用石英粉烧制的),比普通搪瓷坚固耐用,从二、三公尺的高空中抛到地上,也不掉瓷。因此有人称它做“不碎搪瓷”。


第2版()
专栏:

塞外钢城英雄多
本报记者 林田 吕南新
初春的早晨,天色将明未明,大青山隐藏在淡墨似的雾里,塞外的晨风还相当冷。这时候,从昆都仑区和张家营子通向包钢厂区的路上,便出现了潮水般的人流。这些人,有的来自附近地区,更多的是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和旺盛的激情,来建设祖国新的钢铁基地。
永远年轻的老高头
1955年春天,第一批建筑工人来到昆都仑河两岸的时候,几十里之内,只有几处小村,一些零零散散的田地,再就是连绵的沙丘和草地。人们在席棚里安下了身,夜里一觉醒来,被子上落了铜钱厚的一层土;白天正吃着饭,刮起了大风,饭碗里撒上了黄沙。但任何艰难困苦,也动摇不了人们建设包钢的决心。
那时候,一位老工人鼓励大家说:“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打先锋,先‘受屈’,后享福,这样才能建设起‘铜梆铁底’的强国呀!”
这位老工人是谁呢?他是老抹灰工、工长高德成。这位老人,六十岁入党,六十二岁学文化,今年已经六十四岁,每天早晨还是顶着星星,走十里路到工地上班,天黑以后才回家。这里人们都敬爱地称他“老高头”。
他来包头那年,已经是六十一岁的人了,领导上劝他:包头天冷,风大,你老人家还是留在北京吧!“吃点苦不怕,建设包钢的光荣俺不能没份儿!”老高头就这样雄心勃勃地到了包钢。
从那时以来,不管天阴下雨,风里雪里,他总是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去年夏天,老高头在包钢厂区修完房子以后,又去建设白云鄂博铁矿山。
冬天,他冒着风雪,一夜出去两三次,检查刚抹灰的楼房。有一次深夜,他披了个羊皮袄走出去没多远,一阵暴风雪刮得对面不见人。他迷了方向,猛一下跌到一个雪坑里,雪没到大腿根。老高头费了好大力气挣扎出来,摸到了楼房跟前,到每间房子里,瞧瞧火炉旺不旺,摸摸墙冻了没冻,再三嘱咐看火炉的人注意防火,然后才回住处。
这位老人,就这样兢兢业业,三年如一日地为包钢建设辛勤操劳。可是更感动人的,是老人那颗充满青春活力和燃烧着创造热情的心。往往,当他家里的老座钟敲过十二下以后,老高头还坐在小凳子上,钻子、锯子、钳子等各式各样的工具摆满了一屋地。他那皱纹满布的脸上,架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钻呀,磨呀,刻呀……。去年,他为了创造那已经钻研了三年的自动筛沙器,熬过了多少个夜晚,手指头也不知割破了多少次!他的老伴催他睡觉催不动,就起来帮他烧烙铁焊铁皮,刻模型。几年来,老高头创造了十几种抹灰新工具和小型机械。
是什么力量使老高头这样全心全意地从事祖国的建设事业呢?去年,当组织上动员他退休的时候,他说:“我感激党对我的关怀,可是俺还有两桩心事没了。一桩是,党把我从火坑救出来,步步上天堂,党的恩情俺还没有报完,哪怕我活到一百岁,只要身子骨还硬,就要干活。第二桩,俺还要多教些徒弟,为包钢建设。”他的话,说出了这位在旧社会受苦受难,有着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对党的一片赤诚和对包钢事业的热爱。从1952年到现在,老高头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亲手培养了五十多名徒弟,向成千人传授过抹灰技术。徒弟们像对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那样尊敬他。
一代新人
在沸腾的包钢建设工地,我们老一代的工人青春长在;而我们年轻一代工人又成长得这样快,成熟得这样早。他们二十多岁的年纪,就作了师傅,领着一大帮徒弟干活。他们热爱艰巨的开创事业,作每件工作,总要有新的创造。
青年钳工组长于长玉,从鞍山来包钢的时候,就抱着一个愿望:能够从头到尾参加安装包钢这样一个大钢铁企业的机器,该是多幸福啊!去年夏天,他们到包钢不久,第一台起重能力四十吨的塔式大吊车,运到了高炉工地。于长玉虽然在鞍山、本溪参加安装过六座高炉,可还是第一次安装这种机器。那些天,他白天干活,晚上,半夜半夜地研究安装图纸,吊车的三千多个零件,几乎每件都记在心里,这真是费尽了苦心!吊车提前安好了,于长玉又给自己提出一个新的难题:怎样能使吊车不必前后移动,就可以吊运它背后的东西?这需要把吊车的最大转动限度,从二百七十度改为三百六十度。这问题,连工程师也曾经认为是办不到的。可是只上过小学的于长玉,在党组织支持下,经过仔细观察和几夜苦思后作出了设计,只把一根钢绳加长一段,在一根轴上多绕一圈,就使吊车能转到了四百五十度,成为全国的一项创举。
这个敢想敢干的年轻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把他的全部创造热情和精力,倾注在包钢建设上。安装热风炉的时候,铆工不足,他就带领小组去作铆工;焊工紧张的时候,他又去作焊工。二十三岁的年纪,他已经掌握了车、钳、铆、电、焊等十种技能。可是他最擅长的,还是安装电器除尘器。这是自动化高炉上的一项新的技术设备。设在鞍钢和本溪的中国头几台电气除尘器,就是在一位到苏联学习过的工程师的指导下,由于长玉小组安装起来的。包钢第一号高炉的电气除尘器快要安装了,于长玉又天天忙到深夜,他一面熟悉图纸,一面教徒弟。
我们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在给徒弟们讲电气除尘器安装规程。他站在灯下一块小黑板前,细高的身材,突出的前额下一对睿智的眼睛。他打开一张图纸,看了一眼,在小黑板上边画边讲。从设备的构造、原理,直讲到各部分的安装方法,每个难懂的技术名词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每个细节他都记得那样准确。从八点一直讲到十点,结束了第一课。他的小女儿已经由妈妈拍着入睡了,六、七个小伙子还在个个全神贯注地边听边记。连我们这些完全外行的人,也听得入了神。这个两手终日粘满油泥的青年工人,多么像一个学识渊博的教授啊!
在我们成了朋友以后,他向我们谈到了他们迎接高炉早出铁的一个大胆的计划:要在安装高炉电气除尘器的时候,在质量和速度上,创造一个国际水平的纪录。党总支和工会已经指定他在进行准备。这些天,他挤晚上的时间,研究着一百多张施工图纸,已经想到了几项加速施工的办法,准备让大家讨论。他还打算在电气除尘器安装过程中,写一本又有实际经验又有理论的书,书名叫“电器除尘安装手册”,书的提纲已经作好了。我们谈到他的理想,他说:“作个钳工,最大的理想是摸会全世界的机器,好为祖国作更多的事。”从这个年青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工人阶级一代新人的灵魂。
英雄的潜水手
人们也许想像不到,在包钢八万人的建设大军里,还有几名潜水手。他们从长江大桥工地,从渤海岸上,赶到了黄河边。这是一些勇敢、沉着而又有多种技能的人。他们凭着一双手可以摸出岩石的构造,也可以在水下安装拆卸机械,和作各种工程。他们是包钢黄河水源地水下工程上的重要角色。
从旅大来的潜水手邢连希和张福有,已经在黄河上战斗了八个多月。去年6月,邢连希一到河边,就穿起了潜水衣,潜到滚滚浊浪里。混黄暴怒的河水,对这个在平静透明的海湾里工作惯了的人,来了个下马威。这个身着一百二十斤“水甲”的彪形大汉,几次被高流速的黄水打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抓不住河底。邢连希还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整整用了半天时间,在河底上,从北岸爬到南岸,又从南岸爬到北岸,摸了摸黄河底的地形构造。7、8月间,突然有两场特大的山洪奔入黄河,吸泥船的排泥钢管被冲走,淤在河底流沙里。邢连希和张福有潜水去打捞。水流太急,他们潜下去,身子就被打平,有时被打下去好远。但他们还是百折不挠地一次次下去,在河水里奋战了三天,直到把最后一根管子摸到。冬天,黄河上封上了三尺多厚的冰层,挖泥船还在继续工作着,每次水下发生了故障,邢连希和张福有都要钻到冰洞里,到水底去排除故障。春节期间,他们还下了几次水。一次在封闭沉井底的时候,邢连希在冰层下坚持了两个钟头,这是在潜水手们的经历中少有的,可是为了包钢早通水,早出铁出钢。什么困难能挡住这些水下英雄呢?
包钢的建设吸引了许多英雄男女,而这些英雄又吸引了不少的作家诗人。一位黑发中已见银丝的诗人说,他常常考虑写一个“新群英会”来歌颂这些英雄。的确,我们今天的英雄们不但比得上当年群英会上的人物,而且比他们还要胜过一筹呢!(附图片)
(苗地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