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水肥双攻小麦返青关
河南以积肥为中心开展浇水运动
陕西建立机构传授技术加强春灌
本报郑州17日电 河南省决定大力开展以积肥造肥为中心的浇小麦返青水运动。自党中央提出“肥料挂帅”的号召后,全省掀起了群众性的全民积肥造肥高潮,仅在上月下旬到现在的二十多天里,全省共积肥二万二千多亿斤,加上冬季积肥,全省共积肥六万亿斤,相当去年同期的十倍多。目前90%以上麦田都已施了一次以上的追肥,其中60%多的麦田施追肥两次以上。
现在小麦即将返青,必需供应充足的水分。去年入冬以来由于雨雪稀少,中共河南省委认为,目前必须把水利和积肥拧成一股绳,突击开展群众性的大浇返青水运动,保证小麦在“吃饱”以后,能够“喝足”。
中共河南省委最近召开了地、市委第一书记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党委以大办钢铁的劲头,第一书记上马,全党全民齐出动,日夜轮番苦战的精神大干苦干二十天,普浇小麦返青水,保证产量比去年翻一番。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委员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制,一包到底;各专、县、社都要组织指挥部,由专员、县长、社长任指挥。小麦返青水要浇透浇匀,一般麦田每亩浇水五十公方左右。在有灌溉基础、浇地习惯的老灌区,不但要浇完,而且要提高灌溉质量;对新灌区,特别是在很多结尾工程未做完的地区,要一面抓工程,一面抓灌溉;山区、丘陵区水源缺少的地方,要采取水和人粪尿混合点浇的方法,要求普遍点浇一遍;最近落透墒雨和麦田不缺墒的地区,要继续大搞积肥、造肥、追肥,并同时积极作好灌溉准备工作。
会议还要求各地首先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讲明今年大浇小麦返青水的重要意义,同时要进行检查工作:如水源不足,要积极扩大水源;要检查水利工程,凡目前不能发挥效益的工程,需要修理的马上修理,有尾工的限期做完;要检查工具,凡提水工具不足的,各县、社要建立修配厂,工具损坏了的立即修理,同时大量制造简易提水工具,达到井井塘塘有提水工具。为了保证适时浇灌,要求全省动员一千万人投入浇麦运动,组织社与社、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大协作。 (周君谦)
本报西安17日电 陕西省紧接冬灌之后,展开春灌以保证夏田作物丰收和棉田等早秋作物适时播种。目前陕南的安康、汉中两个专区和关中地区的春灌已经全面展开。各县小型渠道都在陆续放水春灌。大型的洛惠渠在完成渠道整修之后,在11日已开始放水。泾惠渠、渭惠渠也正在突击整修渠道、马上就要放水春灌。
陕西省在抓春灌中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各地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确定今年春灌任务共一千八百万亩,其中小麦一千三百万亩。各地根据今年水利大发展而过去又没有春灌习惯和缺乏经验的情况,在各级干部会议和渠系灌溉委员会议上,进行鸣放辩论统一思想认识;其次,各地在春灌前都建立与健全了灌溉用水的组织机构,各个公社还组织专业浇灌队,互相支援连夜轮班灌溉。很多地方还举办灌溉训练班,组织新灌区到老灌区学习经验。突击整修了提水工具和渠道,以保证春灌顺利进行。
各地还研究了春灌的时间、方法及用水量等问题。根据过去小麦早灌比晚灌增产以及预测今后雨量情况,关中地区一般渠道要在返青、拔节、抽穗、灌浆结合施肥春灌三至四次;气候干旱而较冷的陕北地区,决定从3月到6月灌水六次;在高产田及山坡地区还推广了喷灌和地下灌等先进办法。
各地在布置春灌中还十分注意了发挥灌溉设施潜力,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水源感到不足,因此在有渠井结合等双套设备地区,除合理利用河水外,还要充分利用地下水;在有蓄水条件的地区,提倡随灌随蓄。(附图片)
江苏淮安县林集公社联盟大队党支书领导社员破冰罱泥积肥。
赤 布摄(新华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人民公社大造颗粒肥料
娄世棠


第3版()
专栏:小资料

小麦浇水效果
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试验:小麦浇了水的,地温升高一度,株高一二点一公分;不浇水的,株高九点七公分。浇了水的比不浇水的分蘖率增加18%,分蘖根增加93%。滑县调查:小麦只追肥不浇水的,分蘖十四个头;不浇水又不追肥的,分蘖只五个头;施了追肥又浇了水的,分蘖达二十一个头。
安阳调查:浇过两次水的小麦试验田,每百株分蘖四百六十五个头;浇一水的每百株分蘖四百二十六个头;不浇水的,每百株只分蘖三百九十七个头。一般麦田,浇水的每百株分蘖三百五十个头;不浇水的,只有二百八十个头。 (君谦)


第3版()
专栏:

为水稻开辟新肥源
万年肥——固氮蓝藻培养成功
本报武汉17日电 为了大力支援今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给水稻开辟了新的肥源,这就是固氮蓝藻。
固氮蓝藻是一种低等水生植物,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下来,成为藻体内的有机物质。它的生活期间或在死亡以后,都有大量的有机氮分泌或溶解在水中;它在干旱、炎热和寒冷时不会死亡,一旦条件合适,又可大量繁殖。因此,把它种在稻田中,就像在那里设立了一个永不停工的氮肥工厂,人们称这种肥料是“万年肥”。
水生生物研究所经过分离培养试验,找出四种固氮蓝藻(即鱼星藻686、678、670、念珠藻508)。其中以“鱼星藻686”固氮量最高。据试验,施用固氮蓝藻的水稻和施用硫酸铵的水稻相比,粒数增加10%,重量增加15.4%。
为了便于在农村中大量推广,水生生物研究所最近正积极在试验室外土池子内培养固氮蓝藻,还到孝感地委举办的农业技术训练班讲解培养和使用固氮蓝藻的道理、方法,举办了小型固氮蓝藻展览会。
 (张碨)


第3版()
专栏:

制细菌肥料
有了新原料
本报重庆17日电 西南农学院师生刻苦钻研,已试验成功用土壤浸提液做培养基制造细菌肥料和用麸(或米糠)代替棉籽饼制造抗生菌肥料。这两种制造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原料来源易找,设备和操作方法比较简便。目前四川省各专、县已有三百多个农村技术干部学会了这两种方法,准备普遍推广。
普通做细菌肥料先要用价格较贵、来源不多的化学肥料等做成合成培养基。现在西南农学院师生试验成功的办法只要用泥巴水加糖就能做成培养基。用麦麸(或米糠)代替棉籽饼,可以解决非植棉地区制作抗生菌肥料原料问题。
(黎素芬)


第3版()
专栏:

要自然动力为生产服务
本报评论员
1959年是我国工业农业更大跃进的一年,人民公社的工农业要同时并举,农林牧副渔要全面发展,劳动力紧张情况就更严重。因之,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对保证1959年工农业生产更大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但是,现在我国拖拉机、柴油机等动力机械还很少,而且短期内还不能大量生产供应,因此当前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根本办法,必须依靠工具改革,实现农业半机械化。改进工具本身结构,使它更合理更科学,可以几倍、十几倍地提高劳动效率;但是,任何工具都需要有动力来带动。因此在改革工具的同时,大搞各种自然动力能源,用它代替人力来直接带动各种作业工具,不仅是解决劳动力不足、减轻劳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我国由改良农具进入半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将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准备下可靠的能力资源。
对自然动力的利用,我国农民在很早以前,就有利用水力风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验。解放以后,特别在1958年工具改革运动中,更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地区利用风力和水力为农业生产服务取得的成绩很大。吉林洮安县1958年半年共推广各种风车七百四十七部,代替二千多匹马力,全年共灌溉一万六千多亩土地。浙江省嘉兴县推广风车四千三百部,灌溉稻田三十余万亩,节省四百三十余万工。江苏省江都县双沟乡,在渠道上建立一个水力站,发出十马力动力,两人管理,每天能磨面一千三百斤到二千二百斤,节省五十多个劳动工日。湖南武岗县现已建成水力站一百八十余处,全部安装上木制水轮机,并装有碾米机八十一台,红薯切丝机四十五台,磨粉机五十三部。发掘和利用沼气虽是最近的事,但由于安徽省阜阳、广东省鹤山、河北省威县等地区积累了成套的经验,给我们大量推广利用沼气提供了有效的办法。目前不少地方已推广这一经验。
我国自然能源是极为丰富的。就水力资源说,我国南方北方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沿海潮汐多,加以几年来大搞水利建设,兴修了大量涵闸、塘坝、水库。在风力方面,全国不少地区,常年多数季节有三级以上风力,沿海滨湖靠江河的地区,风力还要大些。至于沼气,不分什么地区到处都有。因此不论是风力、水力和沼气都大可利用。现在的问题是要迅速行动,根据有风用风、有水用水、有气(沼气、天然气)用气的原则,因地制宜地作出具体规划,开展一个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利用自然动力的运动,在短期内利用风力和水力代替大量人、畜力劳动,使一切固定加工作业如提水、脱粒、磨粉、碾米、切片、铡草、锯木等,尽量利用自然动力;在有条件地区,还应大力利用能源发电。我国近几年来已建成许多小型水电站,它的好处是动能便于运输、电能使用方便。有条件地区应大力发展,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分“两步走”,先建水力站,后建水电站。
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在制造利用自然动力的工具和机械时,应以土法为主,选择那些效率高,质量好,制造简单,便于就地取材的进行制造。现在各地群众创造的风车和水轮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应加以精选,定出规格,保证质量;现有的风力或水力工具也要注意改进,进一步发挥作用。江苏省估算,全省十五万部风车只要略加改进,就能发出一百万以上的马力,以一马力抵五个劳力计算,每天可节省五百万个劳动力。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利用自然动力是多快好省开展工具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一项具体准备工作,有很大的政治经济意义。自然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便宜的,不仅在目前,就是在将来在各种动力机械可以大量供应的情况下,风力、水力和沼气等仍是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各地应积极的从各方面发掘利用,在短期内做出成绩,使水力、风力、沼气在农村中普遍利用起来。
完成以上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和贯彻群众路线。各级党组织在大搞工具改革的同时,要抓紧自然动力的发掘和利用,向风力、水力要工,要自然动力为人类造福。


第3版()
专栏:

莲花公社制订全面跃进规划
群众干劲倍增生产出现高潮
本报兰州17日电 甘肃秦安县莲花人民公社制定出今年工、农、林、牧、副、渔的全面跃进规划。
这个规划贯彻执行了工农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公社实现这个规划以后,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将要达到六百斤,平均每人有粮一千六百斤;农具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产值将达到一千多万元,其他林、牧、副、渔都将有很大增长。
莲花公社位于渭河北部,地势高气候寒,而且干旱。经过去年的大跃进,这里的面貌已有显著改变,仅兴修上山渠道和筑塘打坝,扩大灌溉面积即达二万六千多亩,去年虽遭旱涝和病虫灾害,粮食总产量仍比1957年增长,使绝大部分社员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公社积累。
公社为了保证今年跃进指标实现,在充分发挥公社优越性的同时,党委确定书记挂帅,分关把口,通过竞赛评比,现场会议,抓两头带中间来领导生产。要求脱产干部个个种试验田,并以不断革命的精神,把专业队伍经常生产和兵团作战的突击方式结合起来;把全年生产任务按季节、有重点地组织几个阶段来突击;同时要全面贯彻“八字宪法”的各项措施。
这个规划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先后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有一千二百条,这些意见都补充到规划里去。例如,“卫星田”亩施肥五万斤,经群众修改为施肥八万斤。群众还提出了扩大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由于群众性的讨论这个规划,全社生产劲头空前高昂。
全公社已建起农、副专业队一百多个,并分阶段地掀起深翻土地,麦田管理,积肥送粪,背冰扫雪的生产高潮。目前完成深翻土地有四万二千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一般深度达到一尺五至两尺;积肥任务已完成全年需肥量二十六亿斤的70%以上。
(翟其寅)


第3版()
专栏:

怎样给小麦追肥
梁德印
春节以后,天气逐渐转暖,小麦即将返青。根据分析,小麦从返青到抽穗,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在这个时期,需要分数次追施肥料,才能促进麦苗迅速恢复生长,巩固冬前的分蘖,使这些分蘖都能抽穗,从而获得高产。
1958年各地小麦高产田经验证明,小麦分期追肥应根据肥料的性质,分别在冬季和春季施用。土粪、厩肥、堆肥、猪粪等迟效性的肥料,应提早在小麦返青以前追施,撒铺在麦田上(即蒙头粪或暖肥),当早春麦地化冻的时候,土壤水分充足,肥料中的养分即被水溶解渗入土中,供小麦吸收。人粪尿是速效性的肥料,用做追肥,效果更好。当前是用尿浇麦的好时节,从目前浇施到小麦拔节,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每亩浇尿一千五百斤,可增产一百斤小麦。一千人的生产队,每日可排尿二千斤,两个月可浇地八十亩。这是一项很大的肥源,应充分利用。小麦春季追施氮素化学肥料,如硫酸铵等,增产效果最好。但是目前氮素化肥数量较少,应选择最适宜的时间,合理施用。试验证明,小麦拔节期是营养的关键期,此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可以提高有效分蘖率及增加每穗结实粒数。
磷素化学肥料,如过磷酸钙等,原则应做基肥施用。如果用做追肥,也应提前早施,并应结合灌水。草木灰是速效性钾肥,1958年有很多丰产田都曾在春季施用草木灰。河南省梧桐县曾做过调查,追施草木灰能减轻小麦的倒伏。在增施氮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草木灰做钾肥,是有积极意义的。
究竟分几次追肥?每次用多少?这应按照不同土壤条件、肥料的来源和产量的指标而定。根据1958年河南等省亩产千斤以上的小麦高产田的调查,分期追肥的次数一般都在六、七次,冬季三、四次,春季三、四次。冬季以施用土粪、堆肥等农家粗肥为主,春季以速效肥料和化学肥料为主。粗肥的用量很大,每次施用五千斤到数万斤不等。追施人粪尿的用量,每次在一千斤左右。硫酸铵、硝酸铵等化学肥料,每次追十五斤,最多不超过三十斤。
除了根据小麦发育时期追肥以外,还需要看苗追肥。看苗追肥是根据麦叶的颜色、生长强度,进行追施肥料。如果颜色浅绿或发黄,生长缓慢,就是缺肥现象,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如果麦叶生长浓绿,叶子发卷下垂,麦秆细长软弱,这是氮肥过多的现象,应停止追施氮肥,或施用一些钾肥。掌握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期,是合理施肥最重要的一环。增施氮肥能增产,但过多了会发生倒伏,或贪青徒长、晚熟而减产。春季追肥必须结合灌水,才能发挥更大的施肥效果。


第3版()
专栏:

高寒山区春意浓
本报记者 翟其寅
我在春节前几天来到秦安县莲花人民公社。这里冰雪还封冻着深水河面,可是莲花公社的田野,街头,村庄里,却是热气洋溢的春天了!姑娘们在莲花街上搬运着肥料,小伙子在河沟里破冰保墒;有人在筑坝,有人在危崖削壁间造林;管理区的办公室里,响着算盘声,这是在节前给社员赶发工资……。人人繁忙,充满信心、无比欢乐,这一切征服了严寒的冬天。
我来到明星管理区的主任办公室,主任陈耀德和总支书记郭孝业同群众一道背粪去了。
提起这两个人,社员告诉我,他们无论是去检查生产,或者是参加会议,总是带着粪筐,每天要拾上三五筐粪。在他们的影响下,这个管理区一百多名干部,没有一个不背粪筐的。明星管理区已经成为全公社积肥的一面红旗,他们进度快,质量高,办法多,截至现在,已经完成全年积肥总量的80%多。
这几天,全公社的工农商学兵,都卷进了积肥高潮。风声传进敬老院,使年迈的老人也坐立不安,他们组成了“黄忠积肥队”,要与小伙子们比高低。桑世仁大爷今年六十五岁了,他精神饱满,满山遍野去拾粪。孩子们也不落后,他们组成了“罗成连”,成为生产和积肥的一支强大力量。
在莲花城里,妇女们踩着矫健有力的步伐,抢运着肥料。她们迎面鱼贯而来,一个不让一个。一位同志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妇女卫星连——百花战斗团”。
去年,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贫瘠”的高寒山区放了玉米和谷子的高产卫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她们一起来到山梁下。这是一大片开阔的田野,被瑞雪复盖着的园田化工程,平整地展开在眼前。我蹲下去,拨开轻盈的白雪,下面是肥厚的粪土和茁壮茂密的小麦苗。她们花了多么巨大的劳动呵!我深深地相信,她们今年的“卫星”一定会比去年放得更高更亮!


第3版()
专栏:

云峰生产大队赶造春播工具
本报兰州17日电 甘肃省秦安县云峰人民公社云峰生产大队,大闹技术革命,使全队每个劳动力平均有一件先进工具,工效普遍提高。
1958年春天,在县委的重视下,云峰大队即建立了农具革新制造厂,这个厂先后创造推广先进工具十五种共一百五十四件;同时仿制了绳索牵引机、深挖器共一百八十七件;二百多辆轻便车辆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全队基本实现了运输车辆化、索道化、种田新式工具化、磨面半机械化。这个农具厂还结合各个生产运动和农事季节,不断进行工具改革。例如在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创造了长途高线过送器,运送矿石;在秋季水土保持运动中,创造了翻土车、自动装卸车、木火车、拍埂器和筑埂器;在秋播中,创造了播种、运肥、碎土、磨平四用播种机;还创造成功了风能动力发电机,给偏僻的云峰山撒下了夜明珠。现在,该队在大搞以积肥为中心的全面备耕运动中,正积极创造春播作物间种播种机、麦田锄草机等先进工具,迎接春播夏锄。
 (孙民)


第3版()
专栏:

变风害为动力
中共洮安县委会
吉林洮安县地处沙荒地带,素称“八百里旱海”。这里,四季多风,平均风力达三级以上。人们常用“一年一次风,年始到年终”,“立夏鹅毛住,石头磙子刮上树”这样两句话,来形容这里的风多风大。特别是春风刮起来,真是黄尘弥空,席卷沙石。全县三十余万亩跑风岗、沙包地,每年春季播下种子,都几次被风刮跑;夏季又常出现暴风雨,将高秆农作物刮倒;秋季粮食成熟时,又往往被风磨坏胞子,折断秆茎或搂掉子粒。每年被风刮跑的粮食不计其数。
变害为利
解放以来,洮安县党组织和人民,不断与风沙干旱进行斗争,除大兴水利和营造防风林制止风害外,又积极地采取了“变害为利”的方针,充分利用风力提水灌田、磨米、铡草、发电。在这里风害已造福人民,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利用风力行不行?怎么利用?这在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以前,还是个问题。当时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洮安县从外地买进一台风车,试用结果每天可提水灌田三亩,为全县利用风能开辟了道路。1956年,县委布置县农具厂以锦州“五五”型风车为基础,根据当地风力情况,修改了原来的设计。二级以上的风就可以带动扬程二公尺的解放式水车,每小时提水十二吨左右,深受群众拥护。从而掀起了群众性的利用风能运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劳畜力不足的情况更显得突出,因此在春夏大规模的抗旱灌溉运动中,共推广各种风车七百四十七部,灌溉耕地一千一百公顷,相当两千多马力。由于及时供水,估计每公顷平均增产粮食一千五百斤左右。许多农民编了诗歌,来歌颂“风”和“风车”像牛马一样为人们造福的情景。他们唱道:
小风车,真不善,
能铡草,能磨面,
能抽水,能发电。
白天用它带机器,
晚上点灯把书念。
东西两头接电话,
桌上摆设无线电。
大风胜过好骡马,
毛主席领导无灾难。
在开展利用风力运动中,还充分发挥了群众智慧和创造性。如洮东人民公社一个铁匠炉的五名工人,用刀、锤、锯制成一种立式挂帆风车。洮南镇木工社,在钢铁缺乏的情况下,制成一种全部用木制的风力动力机。工业局、农具厂、合营机械厂大协作,创制成功“卫星号”、“跃进号”、“八一号”等六种型号不同的大型风力发电机。使风车由专用往万能方向发展。
综合利用风力
我县利用风力还只是开始,在工作中有不少缺点和问题。首先是对优越的风力条件利用的还不充分,不全面;其次对风力利用缺乏系统的研究,不论利用的广度上和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今年,洮安县将要更广泛利用风力代替人、畜力,同时提倡综合利用风能。我们的初步规划是:
(一)1959年在现有七百六十二部风车的基础上,以“五五”型为主,发展到三千部;(二)改制一千五百台风车,作为加工动力;力争铡草、饲料粉碎、米面加工等动力的80%利用风能;(三)1959年风力发电风车推广二百部,发电量一千一百二十瓩,争取每个作业区用风力发电、照明、放映电影和广播;(四)积极试验和推广用风车牵引深耕犁翻地、脱谷等。


第3版()
专栏:

水从延吉过 都要给干活
延吉县人民委员会
吉林省延吉县境内有大小河流一千五百多条,图们江、海兰河、布尔哈通河、朝阳河,纵横串流,河床较陡,水量丰富,水流湍急,水利水能条件优越。
1957年前,我县偏僻地区的群众,自发地建立四十多处水电站和水能动力站。1958年我们贯彻以生产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方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小型电站二十四处(其中二处是火力发电),水动力站二百三十七处,另外有三处水力抽水站。
利用水力脱谷机的工作效率比人脚踏脱谷机要提高六至七倍,全县因此节省十九万六千个工日。全县二十五台水力碾米机共省四万七千三百个人工,畜力二万七千多个工。老头沟镇桃源作业区,利用水力带动五台解放式水车,抽水灌溉六垧水田,年增产粮食五万多斤。从上述水动力站的实施效果看来,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同时给延吉县今后走向机械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以下是我们利用水能为动力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在领导水动力化的建设中,必须由书记动手。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工具改革委员会主任。明确建站任务服务于农业生产,推广建站经验。以前许多干部和群众认为,落差不到一点五公尺,不能建站,没有水泥不能建站。领导上批判了这种保守思想,发动群众,大闹技术革命,事实在落差零点五公尺就可以安装冲击式水轮机,土建工程全都可用干砌块石。通过训练培养一百五十名技工、电工,做为建设的骨干力量,并在建站过程贯彻了“五自”即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安装、自己管理、自己修理。
第二,认真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在建站中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器材不足,缺乏圆钢(轮轴)、皮带、木材、滚珠。这时有人想等待国家援助,但是群众发动起来后,他们利用板杖子等木材做水轮机,利用洋井管代替圆钢(水轮机轴)就这样解决了缺乏器材,把大部分的动力站建立起来。
第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从我县目前的水动力站建设情况来看,因为贯彻了“三主”方针,大部分动力站就是利用原有渠道和建筑物的落差,安装了木制水轮机建成的。这样设备简单,技术容易为群众所掌握,花钱少(一个站仅花一百元左右),收效快。另一方面我县属山区,沟谷比较多,容易取得水头,木材、石头都不缺,这些都提供了建立水动力站的有利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