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形势不饶人
张文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在工人群众中引起的反应是什么?工人群众当前最大的要求是什么?
让我先举一个从调查中得到的例子。
青岛一家针织厂汗衫车间的生产,去年比1957年提高了66%。今年的产量,初步确定要比去年再增长41%。车间主任接到计划后,认为新年刚过,先歇几天再说,就没有向群众公布计划,生产里有不少技术问题,他也没有及时组织解决。到1月中旬,厂党委传达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有一天,车间主任刚进车间,就被一位老工人拉住衣服问他说:“主任,咱们今年还跃进不跃进?”他马上随口答道:“大跃进?,怎么不跃进?”他回到办公室一思索,觉得那位老工人话中有话,猛然想起了生产计划。一检查,才发现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完成日产量了。于是当天就召开了全车间大会,自己作了检查,发动全体工人讨论了今年的生产任务,采取了技术措施,开展了红旗竞赛。说来也快,从第二天起生产就上升,第三天就超额完成了当天计划。结果1月份计划提前完成了。这位车间主任认为又受到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教育。
“今年咱们还跃进不跃进?”这句话问得深刻,问得恳切。工人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广大职工对于1958年的大跃进充满无限自豪和欢乐的心情,对于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满怀信心。这位老工人受到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的鼓舞,看到了另外厂和别的车间都摆开了跃进的阵势,对本车间冷清的局面和车间主任的做法不满意,心里发闷,才提出这个问题来的,他代表了车间工人的意见。这不是偶然的,他们知道今年棉花要有更大丰收,全国人民穿衣的需要应该更好地满足,他们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他们要求更大地提高生产。其实,不光是针织厂,哪一个工厂的职工不这样呢?只要到工厂里去问问,便会明白:现在职工群众要求知道在全国钢煤粮棉计划中本厂的生产计划是多少,比1958年提高多少?自己的生产任务多少?每天全厂和个人计划完成多少,比别人怎样?这些指标那样地吸引人心。凡是发动群众讨论了今年生产计划的厂,制订出来的计划不仅比国家要求提高了,而且有切实可靠的措施。群众用实际行动向党回答: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计划,是绝对必须完成和完全能够完成的。
今年春早。广大职工群众经过1958年翻天复地的大变化,思想觉悟比去年大跃进开始时又大大地提高了。到工厂中去体验一下,到处是热气奔腾,到处是一场新的战斗的气氛。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掌握群众的脉搏,更迅速更勇敢更积极地带领群众,掀起一个更大的跃进浪潮,这个任务,迫切地摆在每一个企业领导同志的面前了!
对于一个指挥生产的人来说,时间不饶人,形势不饶人,倘不主动向前,便会错过时机。


第8版()
专栏:风土新志

鱼乡帆影怀海陵
白原文 郁风图
在我们祖国辽阔的疆土上,海陵岛属于广东省的阳江县。如果从地图上去找,也许很难找得到,因为在地图上,它只有那么小的一丁点。可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多么使人怀念的地方!
从闸坡渔港出海的一群一群的白帆,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上飘荡。海陵岛上的闸坡镇,就建筑在海岛的西端。居住在这个镇子里的,差不多全部是渔民。从闸坡码头上的一条窄窄的街道走进这个镇子里去,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一种很特异的现象:在这个镇子里,妇女特别多,小孩也特别多。妇女特别多是因为男人都随着渔船出海去了。他们每次出海,常常要四、五十天才能回来,而每次回来以后,在岛上修理修理渔网和其他捕鱼工具,在家里住两三天,就又到海上去了。他们的小孩特别多,不知是不是和渔民的不太安定的生活也有关系?和镇上的人们拉起家常来,他们就会对你说:“在我们这里,哪一家没有四、五个小孩?”因此在这个镇子里,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是一群一群的小孩。那些妇女们,头上戴一顶帽沿向下罩过额头的用桐油油过的竹帽。这是为了预防海上的狂暴的风雨。帽子下面有一根帽带子套在她们的脖子上,同时也是一件精致的装饰品,整条带子都是她们用细玻璃珠子串起来的,一颗颗彩色的玻璃珠子串成各种各样的花彩,显得十分美丽。男人们到海上去了,妇女们留在家里,她们编渔网、打整各种各样的船上用的家具。由于生产大发展,现在闸坡渔港的渔船都不用绳子编的渔网了。去年春天改用尼龙渔网的时候,妇女们很快就都学会了编尼龙渔网。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在编尼龙渔网。到了黄昏,这是镇上的居民学习班进行文化学习的时间。小孩们因为都在学校里学习,所以在居民学习班里,那就几乎全是妇女们的天下了。她们在一些宽敞的屋子里,或者就在门前的场子上搬张小凳子坐在一起,墙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山歌,由一位教员教上几遍,大家就一起唱起来。于是在整个黄昏的镇子上,到处响遍了歌声。
说到唱歌,恐怕很少有别的地方能像海陵岛上的人们那样会唱的了。去年夏天,我们在闸坡参加了次宣传工作会议,经过两天的小组讨论,到大会发言的时候,完全都是唱的山歌。大会的会场就在一片海滩上的一个搭着席棚的广场上。海水在沙滩上从早到晚一阵阵喧响,海潮退了又涨了,山歌从早上一直唱到夜深。有的人在山歌里对工作提意见,有的人在山歌里进行挑战和应战,有的人就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面貌和将来生活的美景:
……村村修起车路网,
遍种桑槐竹与桉,
路边还种鲜花衬,
河流竹影水云乡……
从海陵岛的西端到它的东端,一共不过四、五十里,而南北最宽的地方只不过十来里。从海岛上耸立起来的好几座高高的山峰,使整个海陵岛显得这样瑰丽,这样雄伟。沿着狭长的岛屿向前走去,一路上经过厚厚的海沙堆积的道路,穿过那些散布在岛上的一个个绿荫掩映的乡村,风车迎着海风在田野上旋转,新建的水闸连接着从海滩上修筑起来的长堤,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海滩上,在峡谷里经营起一片又一片美丽的田园。呼啸的海风追忆着那些遥远的古老的故事,奔腾的海潮唱着英雄的人民的歌曲。据说在从前,海陵岛只是一个荒凉的海岛,因为岛上缺少淡水,而且常常天旱,庄稼无法生长,居住在岛上的一些渔民想尽各种办法,开辟了一些小小的田地把庄稼种下,却常常得不到一点收获,而且常常遇到巨大的海潮,一下子就把房屋、田地都通通吞没了。去年夏天,岛上来了一次巨大的台风,狂风暴雨刮了几天几夜,滔天的巨浪在海上呼吼。等到台风停了以后,到外面一看,所有的树木、庄稼、青草就像被一场烈火烧过的一样。许多巨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庄稼都吹倒了,所有的绿叶、庄稼、青草变成了一片焦黄。已经组织起来的勤劳、刻苦的海陵岛上的人民,由干部带头,在田头搭起无数小棚,通通把家搬到田头上。他们把吹倒的庄稼一棵棵扶起来,日夜进行护理。结果海陵岛在去年一年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一年两熟的稻穗使海陵岛变成一片金黄。
也就在去年的夏天,早稻收割了以后,晚稻插完秧没有多久,正是晚造稻田施第一次肥的时候,我们在海陵岛上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那一天,我们来到了一片田野上,看见一堆堆像小土堆一样从海上打上来的鱼堆在田头上,在每个鱼堆的旁边坐着一个人,每人拿着一把大刀,把一条条手干一般粗的鱼搁在木钻上像砍木柴一样地砍。怎么回事?原来那是他们准备施到田里的肥料。像这样的“小鱼”,在海陵岛,只要架上几只小船到海上去,一捞几千斤,不当一回事。有一次,我们来到一个村子里,已经是黄昏,需要在村子里吃一顿晚饭,在村里找好锅灶,把米下了锅,一位村里的干部跑来告诉我们说,海滩上的渔船刚靠岸,问我们要不要买条鱼做晚饭。我们一听,就请他在海边上替我们买条鱼,等他把鱼提回来我们一看,却是一条十几斤重的鱼,弄得我们十分惊讶,对他说怎么吃得完?可是他说:“没有更小的了,不要紧,在我们这里,比这更大的也吃得完,我帮你们弄……”他一边说着一边就动起手来,结果炖了一锅还不算,又焖了一瓦盆,煎了一大钵,我们几个人费了好大劲才把它吃完。以后,想起海陵岛,总不能不想起那一顿丰富的晚餐。在海陵岛的集镇上,经常有一百几十斤的鱼宰开来卖。有一种大鱼,当地人叫做海猪,除了没有腿,没有毛,尾巴是鱼尾巴以外,样子也的确像猪,黑色的皮肤,圆滚滚的肚皮,嘴里还有两排雪白的牙齿。我不止一次在海陵岛的集镇上看见人们在宰海猪来卖,一头普普通通的海猪就有一百多斤,宰下来的血也有一大盆。一头海猪宰开来,在集镇上很快就连鱼肚、鱼肠、鱼血一起都通通卖光了。
富饶的海陵岛,就像在我们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一样,哪里有我们勤劳勇敢的聪明的人民,哪里生活的奇迹就会出现。在晴朗的日子,在海陵岛上,看岛外波涛万顷,岛上一片飘荡的稻浪……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不管海角天涯,处处都有我们人民建设的乐园。


第8版()
专栏:

绿色的长蜥蜴
(外二首)
古巴 尼·纪廉安的列斯群岛的海洋,也叫做加勒比安海,无情的浪涛冲击着,温柔的泡沫点缀着,后面被太阳追逼,前面被海浪抵挡,古巴在地图上航行:一条绿色的长蜥蜴,石块似的眼睛盈满了水珠。高耸的甘蔗,给她织成了一顶高高的冠冕;但不是自由的皇冠,却是奴隶的头枷。穿上了锦袍,外面看来像女皇,解开锦袍,原来都是奴婢。伤心人中的伤心人,古巴在地图上航行:一条绿色的长蜥蜴,石块似的眼睛盈满了水珠。在海洋的岸边,你,海上的狱卒,紧紧地监视着,但你瞧瞧瞧瞧长矛的光锋,听听浪涛的怒吼,听听烈火的呼号,瞧瞧觉醒了的蜥蜴;把你伸到它地图上的爪子缩回去:一条绿色的长蜥蜴,石块似的眼睛盈满了水珠。
〔注〕古巴岛的地形像一条蜥蜴。


第8版()
专栏:

春光好(歌词)长城内外雪花飘,大江南北春雨浇,五岭红梅翻红浪,海南岛上卷波涛。波涛卷向五指山,笑声朗朗歌声高;波涛绿遍全中国,处处都是好秧苗!好秧苗,要肥料,长龙飞舞人如潮,车轮扁担作伴奏,合唱一曲春光好!春光好,春光妙,春风含笑在舞蹈,举起锄头挺起腰,干劲好像猛火烧!春光好,春光妙,我和春天来赛跑,摇钱树上摘金花,聚宝盆里挖财宝。春光好,春光妙,燕子在把春讯报:今年全面大跃进,英雄模范把战挑!
放平


第8版()
专栏:百花坊

希望再开一朵花
李季
春日无处不飞花,在甘肃辽阔的山野间,“花儿”像和煦的春风,飘荡在每一个劳动工地的上空,鼓舞着、滋润着千万颗跃进的心灵。这种既长于抒情,又适于叙事的民歌形式,是甘肃、青海一带劳动人民,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欢乐忧伤的重要艺术创作形式。同时,它也是劳动人民在文艺创作上的极可宝贵的贡献,也是所有文学艺术工作者学习、创作的重要源泉。这是一片汪洋无际、川流不息的海洋。它以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日新月异地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就像所有能够在人民中长期传诵的文艺形式一样,“花儿”有它自己的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不论你是否爱它,群众却像“心头肉”似的喜欢它,把它看作自己的珍宝。这是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最近,我在引洮工地上,更是特别突出地感觉到这一问题的重要。不论是在古城拦河坝的施工人群中,还是在各种运输工具百花齐放的定西工区的渠线上,不论是在艰险难坏飞鸟的九甸峡上,或是在移山倒海的宗丹深劈的民工行列里,到处是一片“花儿”歌声,此起彼落,遥相唱和。“花儿”在这个共产主义的工程中,简直成了鼓舞人们进行忘我劳动的重要的宣传鼓动的武器。
在和工地上民工中男、女“花儿”歌手,以及从事文艺工作同志们的多次谈话中,许多人都直接、间接地表示了这种愿望和要求——把“花儿”搬上舞台,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我们的大跃进服务。
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只要我们的音乐家们,能把现在流行的十几种“花儿”曲调和传唱在甘肃民间的几十种其他民歌,收集、整理起来,在音乐上给以加工、提高;只要我们的作家、戏剧家和为数众多的劳动人民中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共同合作,创作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反映当前现实生活的剧本,并给予它以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戏剧形式,我相信,一个有着强烈生命力并为甘肃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新的剧种——“花曲”,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在舞台上。事实上,在引洮工地上,最近已经出现了“花曲”的第一个剧目,这就是临洮工区民工中的男、女“花儿”歌手们,在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协助下,所创作和演出的“修路”。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尝试,也是一个可贵的开端,它的第一次演出,就赢得了民工们热烈的掌声和衷心的喜爱。
有人说:“‘花儿’艺术性低。”这不是由于无知,就是那种丑恶的“艺术至上”者的自大狂。
“‘花儿’曲调单调,唱来唱去就是那一个调调。”这是既没有调查研究,又缺乏分析的说法。“花儿”曲调仅就大系来分,就有莲花山、临夏、青海三类各不相同的曲调,在“花儿”流行的地方,往往每个县就有两种以上的不同的唱法,假若再加上甘肃各地的其他民歌,我们的“花曲”,就将是一个拥有几十种以至百多种曲调的新型的剧种了。
“‘花儿’只流行在甘肃少数地区,群众性不大。”甘肃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都有人吟唱“花儿”,这是“少数地区”吗?按人口来说,有近千万人都在传唱“花儿”,这和那些终日醉心于创作群众视为“天书”的艺术家们的作品相比,到底哪一个“群众性”大呢?
“目前舞台上的剧种,已经不少,何必再标新立异地另搞一个剧种。”是的,目前剧种的确不少了,但是,花不厌多,越多越香。比如你要修建一座公园,除了芍药、玫瑰,再种上一株牡丹,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况且,这里还包含着一个甘肃大部分地区近千万人口的群众文化生活问题。
从鼓舞千百万人民举红旗大跃进,从丰富和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从“花儿”本身的艺术性、群众性等方面考虑,“花儿”上舞台,这已是一个极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希望有志于此的专业、业余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的“花儿”歌手们,共同努力,辛勤培育,为甘肃人民劳动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唱得更好,笑得更好而开放出一朵香气袭人,色彩鲜艳的新花来!
〔原载“甘肃日报”〕


第8版()
专栏:杂志架上

“戏曲音乐”创刊
我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音乐在戏曲中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而且有着特别广泛的群众性。全国三百六十多个剧种,它的区别主要也在音乐方面。过去,大多数演员和戏曲音乐工作者虽然有很多经验和成绩;但是对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钻研,对戏曲音乐传统及其发展规律缺乏更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戏曲工作者早就希望有一块园地来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和讨论。
新创刊的“戏曲音乐”,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它刊载戏曲音乐工作的述评,知识技术的讲座和唱腔曲谱的介绍分析。创刊号中刊出了吕骥同志的“几点希望”和费克同志的“一点体会”,以及刘吉典同志的“京剧‘白毛女’音乐设计上的几点做法”,在指导和探索戏曲音乐创作上和发展规律上已经有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很好的开始。吕骥同志的文章指出了戏曲音乐的发展和改革,必须根据剧情和角色所表现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必须按照各剧种音乐的特有风格和人民的喜爱,逐步加以丰富和发展。梅兰芳先生在“热望和期待”一文中,以他自己长期的经历和成功的试验,说明戏曲演员、乐师和音乐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对于发展戏曲唱腔及提高演员的音乐修养都有很大的好处。
(志)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海水变淡水 
学颐
只有在海岛上住过,或长期在海轮上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淡水是多么的宝贵;沿海的城市也是时常感到淡水供应不足,工农业的发展因而受到阻碍。
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能。平均每百斤海水含有各种盐类三斤半。要想去掉这些盐,最简单和彻底的办法是蒸馏:把水蒸出来,盐留在锅里。不过这得耗费许多燃料,不可能广泛使用。近几年来已有人设计出用太阳能来蒸馏海水的装置。但是因为设备成本高,淡水产量低,又要受天气的影响,所以还不能大量应用。
离子交换法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海水通过离子交换剂,其中的盐就分别被阴阳离子交换剂吸去,变成了淡水。
离子交换剂是一种做成颗粒状或球状的物质。这种物质不溶于水,但能电离出阳离子或阴离子。当含有盐分的水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剂时,水中的盐分(盐在水中电离成阳离子及阴离子)即和离子交换剂上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发生交换作用,水中之盐分即被脱除成淡水。交换到交换剂上的盐分,可以再用其他溶液冲洗下来,而使离子交换剂“复活”。“复活”后的离子交换剂可以再使用。
但是,用离子交换剂来脱除海水中的盐分时,由于海水中含盐量很高,很容易达到“交换饱和”。必须经过冲洗“复活”才能再使用,所以这个方法也不经济。用离子交换膜可要经济得多。它是将离子交换剂粉碎以后用其他粘合剂粘起来做成的膜(也有将离子交换剂直接做成膜的)。这种膜同样不溶于水又具有交换能力。当含有盐分的水溶液从两层阳离子交换膜及阴离子交换膜中间通过时,交换膜虽然也能达到交换饱和的情况,但由于膜外侧加有外加电场,可以将交换到膜上的盐分离子吸引到膜外边去,而使离子交换膜能继续产生交换作用。故离子交换膜可长时间使用,不须要冲洗“复活”手续,只是多耗费点电罢了。
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使膜内侧的海水变淡,同时还可使外侧海水变浓(实际上是使用多层重叠的装置,分不出那是内侧,那是外侧)。
现在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短期苦战已掌握了使用离子交换膜淡化海水的技术。把海水变成淡水,在我国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理想,而是很快变成大规模生产的现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