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万世长青
葛德
“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喜庆的日子也越来越多。我们刚刚欢呼过苏共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转眼又到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九周年了。
“中苏同盟无敌于天下”。九年来,中苏同盟越来越巩固,我们两国人民越来越高兴,帝国主义越来越惊慌。
中苏两国近九亿人民、两国的党和两个国家的政府,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珍视中苏友谊和团结,把巩固和增进两国的友谊和团结当作自己的国策。致力于和平民主,致力于民族解放,致力于建设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谁能不为中苏友好团结而衷心的欢喜呢?反之,帝国主义和它们的一切走狗,谁又不是把中苏友好团结看作他们的眼中钉,而把破坏中苏两国的友好团结,当作他们的最高国策呢?
用不着再对中苏两国友好同盟的作用和意义作什么更多的说明和解释,人们完全可以从一个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和感情上,判断出他的立场来。
我们越团结,我们就前进的越快,东风越盛,我们的日子就过得越好。这是九年来屡经证实了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帝国主义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相信世界上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团结一致。为了破坏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艰苦奋斗”了九年。他们一年年地盼望祈求,但一年年总是落空、碰壁,眼看着我们一年年好起来,他们一年年烂下去,急得发疯,哀嚎,但也毫无办法。
帝国主义者和铁托集团,去年以来,曾经有过一个梦想,希望在中苏人民并肩大踏步前进的路程上,找到一点什么可以利用的东西。可是,他们忘了抬起头来看一看,我们走的是同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奔向的是同一个目标,我们是手挽手在共同前进的。可怜的东西们,从我们鞋后跟上能够找出什么来呢?苏共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给了他们一记耳光,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周恩来同志的致词,又使他们沉没到水底去了。连杜勒斯也不得不说起“我认为没有任何分歧……”来了。中苏签订的扩大经济合作协定又是一记耳光:中苏扩大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团结和威力。
帝国主义者和铁托集团总该明白一点了:苏联人民衷心欢迎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切成就,中国人民衷心欢迎苏联的全面展开的共产主义建设,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给两国的团结和友谊,建立了更好的物质基础。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毛泽东主席在九年前就说过的话吧:“人们可以看得见:业已经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团结将是永久的,不可破坏的,没有人能够分离的。而这种团结,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友谊,万世长青!


第8版()
专栏:

乌苏里江上
冯忠良
海兰号轮船驶过了三江口,船行驶在乌苏里江上了。
江的两岸,静穆得很,呈现了一片和平景象。
我们的船还在松花江上行驶的时候,心早就飞到了乌苏里江那儿。船尽管行驶很快,我们这只船赶过了前面的四只船,但,我们总认为船还走得慢。快点吧!让我们早点见到苏联,到底是啥样子啊。
船舷的左边,站的人最多,都在指手划脚地嚷嚷:
“看,那就是苏联!”
“那是集体农庄!”……
人声十分嘈杂,都被这新奇的景象吸引住了。我也站在船舷的左边,远眺苏联国土。
苏联的边疆居民,比我们国家边疆住的居民多些,据说是大批共青团员来到这里开发边疆。
这时候,江面上吹来一阵阵寒风,刮到脸上,就像一把把小刀子。可是,没有一个人舍得离开船舷,好像看三天三夜也不过瘾似的。
突然,船舷的右边“呵”的一声,许多人欢呼起来,挤在船舷左边的人,又挤在右边船舷上来,我也使劲地挤了过来。我道是什么新奇事儿,呵,原来是苏联的一只小轮船迎着驶来了。眼看船与船要擦身而过了。顿时,我们船上的同志不知从那儿学来的苏联话:“乌拉”,“乌拉”地喊起来。我也跟着大声叫起来,我们的心好像飞到了苏联老大哥的船上。有的同志在挥手,有的拿出手绢在挥动,有的脱下了帽子,在寒风中挥动起来。由于人大部集中在船的右边,领航的船长赶忙广播:“请同志们移动些到左边去”。但,大多数同志都像未听着一样,还一直地“乌拉,乌拉”叫着,手舞足蹈地蹦跳着。
在苏联轮船上的老大哥们,虽说人数不多,也热烈地叫起来,我们不懂俄语,只听到江风送来一阵阵的喊叫声,无疑地老大哥也在向我们叫好。使我们深为感动的还是老大哥船上的一位驾驶员,一手扶着方向舵,整个上半身都探出驾驶室外,用手扶着帽子,直喊不很清晰的“毛——泽——东”,其他的老大哥们也齐声喊:“毛——泽——东!”我们的船与老大哥的船已擦身而过了,不管是在我们海兰号上的同志或苏联船上的老大哥,还在狂喊,挥舞着。
船自然平静的行驶着,可我们的心还不平静,心一直还跳着。多好呵,我们看到了苏联国土,农庄,轮船上的苏联老大哥。
乌苏里江平静地流着、曲曲弯弯。海兰号日夜不停地行驶着,我们中苏弟兄的友谊像江水一样地永远也流不尽……。


第8版()
专栏:

“中苏人民是永久弟兄”
苏联电影导演 叶·吉甘
“中苏人民是永久弟兄”,这句歌词在苏联和中国是如此流行,有时我觉得它就是人民自己的创作。用这句话来表现我们两国伟大人民的关系的实质,可以说再深刻、再恰当也没有了——我们是弟兄,而且是永久弟兄。
九年前,我们两国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光辉的日子已经载入苏中两国人民的历史,成为我们的伟大节日。然而,我以为,我们的友谊本身比这个条约还要悠长得多。
我们的这种友谊,将在苏中两国合拍的第一部艺术片“风从东方来”里得到描写和歌颂。
中苏电影工作者已经有了合作拍电影的经验。“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阿拉木图—兰州”,都是中苏两国电影艺术家共同的创作。但是,这些都是纪录片。我们对于能够参加中苏合拍的第一部故事片的拍摄工作,感到十分荣幸。在未来的影片的字幕上,我们的中国朋友——编剧林杉,导演干学伟,摄影包杰,演员田方、马精武等人的名字将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剧作家科热甫尼科夫,摄影卡尔查托依以及我自己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影片“风从东方来”是以一个水电站建设地区的人民与洪水进行斗争的故事为题材的。这地区的全体人民——农民、工人和人民解放军部队都奋起与洪水展开了搏斗。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也和中国兄弟们一起,投入这场战斗。
两个形象——中国和苏联的两个建设者是影片的中心。这两个建设者是俄国国内战争时期的老战友。后来,他们一起在莫斯科军事学校学习;有一个时期,还在克里姆林宫一起守卫过人民委员会。这两个好朋友在那里同列宁见过面,列宁和他们谈过苏中两国伟大人民的友谊,谈过这一深厚友谊的源泉。这是我们影片中重要镜头之一。
我们苏联电影工作者曾经到过中国,和中国同行们一起研究过材料,会见过中国农民——我们影片的主人公的原型,我们一起选择过外景拍摄地点。在首次放映影片“革命的前奏”时,我们会见了周恩来同志。他对我们刚刚开始摄制的影片“风从东方来”,感到极大的兴趣。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同周恩来同志这次会见。
现在影片拍摄工作正在莫斯科制片厂的摄影棚里进行。我们同时摄制两种拷贝——普通银幕拷贝和宽银幕拷贝。我们在互相了解的气氛中,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工作。
不久,我们这创作集体就要前往中国。我们苏联电影工作者急不可待地想再次看到你们伟大的国家。
亲爱的朋友们,过些日子我们再见吧!


第8版()
专栏:

巨手 
王亚凡两支创造幸福的巨手,紧紧地握起来,同挥一支朱笔,写新的历史,写新的时代。两支创造幸福的巨手,紧紧地握起来,我们的敌人垂头丧气,费尽了气力也分不开。两支创造幸福的巨手,紧紧地握起来,我们的朋友兴高采烈,争把身上的镣铐抛下海。而我们,像保卫自己的眼珠,保卫中苏牢不可破的团结,这世界上最珍贵的花朵,永远开不败。


第8版()
专栏:

孩子们的好朋友
——向少年儿童推荐几本书
孩子们是喜欢读书的,这里向大家介绍几本书,它们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红色少年 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艺性丛刊。它的主要内容有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的回忆录,有历次革命战争中儿童团、小红军、小八路的斗争故事,有当前共产主义少年儿童运动中的模范人物故事和优秀事迹。去年11月,已经出版了第一集,第二集也快要出版了。
“红色少年”第一集,内容丰富多彩。第一篇文章就是陈昌奉同志讲述的“在毛主席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尽管只是一些片断,却生动地记述着我们的革命领袖毛主席对孩子们的关怀和教导,读来使人加倍感到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少年儿童是多么幸福。这一集“红色少年”里,还刊载了讲述三十年前一个红色少年宣传员八嫲子对敌斗争故事的“红色歌手”。此外,“勇敢活泼一支兵”“少年英雄山”“十五朵红花”等,都是讲的今天的少年儿童在党的教导下一边生产、一边读书、勤工俭学、热爱劳动的优秀事迹。
儿童文学丛刊 是繁荣儿童文学创作、贯彻“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的园地。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着重刊载歌颂祖国各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人新事,以及体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短篇作品。丛刊已经出版三集。在第三集里,有“反对美国侵略者”、“歌唱党的好领导”、“光荣啊!十三陵水库”、“工人干劲冲破天”等四组诗文。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不怕战争的决心和力量。其中“毛主席用过的铁锹”这篇特写和“第一台拖拉机出世了”等工人诗歌,让我们看到了敬爱的毛主席和工人同志们热爱劳动的光辉榜样,也看到了祖国工业大跃进的新的宏伟气象。此外,还刊有许多短小生动、表现少年儿童们在大跃进中的多方面的生活和干劲的作品。
从小跟着共产党 (黄庆云著)这本书是一个共产党员叙述他少年时候的经历。1929年,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活动。他忠实于革命、坚定不移地和敌人进行斗争;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一直跟着共产党走,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书中描写了革命初期儿童团的活动,他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侦察敌情……。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描写,生动地对今天的少年儿童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
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 (刘知侠著)人们对轰动一时的“铁道游击队”是十分熟悉的。“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们”是它的姐妹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道线上,铁路工人的一群孩子们在大队长刘洪的领导下参加了铁道游击队。他们阻拦火车,夺取敌人的物资,在枣庄的战斗中协助长枪队,消灭了全部敌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群铁道游击队的小英雄们又协助解放军出色地完成了一次侦察任务,击败了蒋匪军。小队员们在战斗的考验中,坚强地成长起来了。
牛仔王 (阮章竞著)是用诗的形式写出的一篇优美、动人的传说。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年牛仔王,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母,跟着一个善良的老爷爷给地主放牛过日子。老爷爷教牛仔王唱追求自由幸福的歌,歌声触怒了地主和他的狗腿子胖土地,地主和胖土地就设计来害牛仔王,罚他整天放牛,又不给他饭吃,晚上还得挑九十九缸水。好心的老山鹊告诉他一个寻求自由幸福的秘诀。有了秘诀,牛仔王找到了金芦苇,作了个芦管。靠着芦管和好朋友的帮助,克服了骄傲情绪,终于战胜了地主、胖土地和皇上派来的五万大兵。
老公公的大萝卜 这是一本适合低年级小朋友阅读的童话故事。它描写一个老公公种了棵大得拿不动的大萝卜,小姑娘帮助他在车轮上装上了滚珠,很轻快地就把萝卜拉回去了。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说明了苦干加巧干的重要,对于启发孩子的智慧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春”“夏”“秋”“冬” 是一套综合性的知识丛刊。这里不仅向少年朋友们介绍了每个季节大自然的变化,而且反映了祖国一年来大跃进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贯穿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精神,介绍了许多科学技术活动和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第8版()
专栏:

三毛和阿廖沙
叶菲莫夫 张乐平 合画
袁 鹰 配诗我叫小三毛,你叫阿廖沙。相隔几万里,没有说过话;今日喜相逢,好像亲哥俩。两条红领巾,相互胸前挂,挂好瞧又瞧,同声笑哈哈。红日当头照,绽开双红花。暖暖东风吹,清清春雨洒,中苏友谊种,岁岁发新芽。请看两幼苗:三毛阿廖沙。料想两人心,半点也不差:都想永不离,都想快长大,同骑千里驹,走遍全天下!


第8版()
专栏:

一幅好画(图片)
上面这幅画,题目叫“前夜”,作者是苏联画家科斯马切夫。这是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的展品。
画面上,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站在小木船上背着双手,凝神地眺望着远方。远方,就是正处在革命前夜的俄罗斯祖国。1917年,在拉兹里夫湖避难的列宁,日夜关心着祖国的革命。现在祖国就在面前,翻天复地的革命风暴临近了。面对着此情此景,怎能不“心潮逐浪高”呢?
这一切,在画面上是看不到的。在木船的周围,只是一片茫茫的烟水,什么也没有。然而,我们随着列宁的眼神,看到许许多多景物;在这寂静的画幅中,孕含着即将到来的惊天动地的声音。
这是一幅尽在不言中的好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