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国人民把巩固中苏同盟当成神圣义务
我国各地人民热烈集会欢庆中苏友好团结日益发展
上 海 新华社上海13日电 上海市中苏友好协会今晚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举行盛大庆祝会。上海市党、政府和军队的负责人和各界代表共一千多人参加了庆祝会。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人员和在上海帮助我国建设的苏联专家,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驻上海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和在上海的专家,都应邀参加了庆祝会。
上海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在会上讲了话。他首先代表上海人民热烈祝贺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巨大胜利,祝贺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祝贺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同盟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陈丕显对全面无私地帮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政府和在上海的苏联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特别提到今年2月7日中苏两国签订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的协定,指出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中苏两国兄弟般的互助合作的新的重要环节。陈丕显强调指出,中苏两国的团结,是社会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堡垒,也是世界和平最强大的堡垒。我国人民和苏联人民一样,像珍视自己眼珠一样珍视中苏友谊和团结。我们两国的伟大友谊和团结将永不褪色,万古长青。
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叶林也在会上讲了话。他叙述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的宏伟的七年计划。他说:过去九年的事实证明了苏联和中国的同盟合作和团结一致,是我们两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要保证,也是阻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叶林说:美帝国主义者和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企图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引起猜疑,并企图分裂和削弱社会主义国家,让帝国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白日做梦吧,中苏两国人民以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定将永远团结在一起,以雄伟、整齐的步伐走向共产主义的顶峰。庆祝会上还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文娱节目。
广 州
新华社广州13日电 广州各界人士一千多人13日晚在南方剧院举行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的纪念晚会。
参加晚会的有广东省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广东省省长陈郁,广州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广州市市长朱光,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区梦觉,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王德,以及省、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理事,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和各界人士。各兄弟国家驻广州领事,苏联商务代表处负责人,及在广州的苏联和其它兄弟国家的专家等也参加了晚会。
庆祝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广州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孙乐宜在会上讲话说,在庆祝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九周年的今天,我们兴奋地看到过去一年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真是桃李满园、万紫千红。更使我们加倍感到欢欣鼓舞的是最近召开的苏共二十一次大会的成功。这次大会是一次划时代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生动地显示了苏联的强大、繁荣,现实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共产主义的美丽前景。
孙乐宜最后兴奋地说:最近中苏两国又签订了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协定。我们广州人民和全中国人民一样热烈欢呼这个协定的签订,这件事再一次地说明苏联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说明苏联人民对我国人民的巨大的和兄弟般的友谊。
讲话结束后,晚会上演出了精彩的节目。
重 庆
新华社重庆13日电 重庆市今晚有二千人举行集会,热烈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唐彬在会上讲话说,重庆市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十分高兴地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并且衷心祝贺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成功。他说,苏联的七年建设计划充分证明了苏联的强大。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不但将加速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而且将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和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李唐彬说,九年来中苏两国团结合作的加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苏两国的繁荣,并且构成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支柱。2月7日,中苏两国又签订了扩大经济合作的协定,这个协定更有助于我国胜利地实现工业化,并将大大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威力。我们衷心感谢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支援我国的隆情厚谊,决心继续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团结,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1959年更大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
近几天来,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空气压缩机厂、重庆发电厂、六一○纺织染厂等许多厂矿、学校以及市郊人民公社,都举行了讲演会、座谈会,宣传和讨论苏联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的伟大意义。重庆市中苏友好协会和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等单位还举办了介绍苏联宇宙火箭的报告会和苏联摄影艺术作品,北京—莫斯科版画家作品等展览会。
天 津
新华社天津13日电 河北省和天津市的中苏友好协会今晚在中苏友好馆大厅联合举行庆祝晚会,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
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各界代表以及在天津工作的苏联专家等出席了庆祝会。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王亢之在庆祝会上的讲话中,热烈祝贺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伟大成就。他说:苏联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忠实的朋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于促进两国特别是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起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人民把巩固同苏联人民的团结、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当做自己最神圣的义务。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始终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苏联专家代表、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化学家马尔丁诺夫也在会上讲了话。


第3版()
专栏:

上海职工在苏联援助下猛攻技术堡垒
试制成功许多高级、大型、精密、尖端新产品
新华社上海13日电 上海广大职工群众在大搞技术革命向高级、大型、精密、尖端产品进军当中,得到苏联全面的、无私的援助。
上海机械、电机等工业几年来走过了修配和仿制的阶段,开始自行设计和独立制造;特别是去年生产大跃进以来,试制成功了许多新产品,并且初步掌握了一些尖端技术。这些成绩的获得都和苏联对我国的无私援助分不开。
上海仪器厂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去年试制成功了二十一种新的计量仪、物理光学仪和显微镜,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产品的总和,今年还要试制二十二种;上海机床厂已经成为我国制造精密磨床的著名工厂,今年还要试制多种高精度的产品;上海工具厂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制造多种高级、精密工具的现代化工厂。这些厂的工作都曾经得到苏联兄弟般的帮助。当上海机床厂准备设计一种高精度螺丝磨床的时候,帮助这个厂工作的莫斯科内圆磨床厂主任设计师拉鲍脱基娜,利用休假回国的机会,把她们厂刚设计好的一部分图纸带来上海。上海柴油机厂试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东风牌万能柴油机时,苏联专家沙季洛夫、西巴乔夫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设计资料和数据,并且提出了很重要的建议。这种柴油机用油省、寿命长、体重轻,达到了先进水平。
在上海工业生产大跃进当中,苏联专家以极大的热情,同中国工人、技术人员一起苦干、巧干。当全国掀起全民炼钢高潮的时候、上海仪器厂要在短期内生产大批检验钢的质量的验钢镜支援全国各地,这个工厂的计量仪器设计专家纳雷什金主动参加验钢镜的设计工作,有时一直工作到深夜。在这个厂工作的另一个专家吉洪诺夫,还把自己在工厂、科学机关工作约三十年的笔记,交给工厂翻译出来。他很快就要回国了,这几天还在为工厂赶写有关新技术的经验材料。
上海广大职工在大搞技术革命,向高大精尖进军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上钢二厂一位工人在苏联红十月钢铁厂参观时,看到这个厂的自动出钢机很好,就准备学习。这家工厂没有等他回到上海就把自动出钢机的图纸寄来了。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经常有大批职工在埋头阅读苏联的科技书籍。去年一年里,上海收到苏联的科技书籍有十五万册,其中不少是有关和平利用原子能、放射性同位素、半导体、超声波、工业自动化等尖端科学的书籍。很多书刊在苏联出版后一、二个月就寄到了上海。


第3版()
专栏:

炼钢怀盟友
友谊坚似钢
新华社重庆13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炼钢工人在12日炼出三炉“中苏友谊钢”,作为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的礼物。
在这种日子里,最容易使人们回想起苏联朋友们珍贵的友谊。炼钢工人们至今还十分清楚地记得,苏联冶炼专家和优秀的冶炼工人科列斯尼科夫、米尔戈罗德斯基等来到炼钢车间传播快速炼钢等先进经验的情况。如今,这些经验已经在这个公司的炼钢车间开了花。现在,全公司的几个平炉的炼钢工人都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先进经验进行操作。这个公司的炼钢工人们在春节期间就酝酿着要炼出几炉“友谊钢”,以此来表示他们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这一天,天还没有亮,一号平炉的早班工人就来到了车间。工人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一定要炼好这炉钢,来感谢苏联冶炼专家和先进冶炼工人对我国炼钢工人的无私的援助。两天以前,老班长郑兴万就向党支部书记提出申请,要求把炼“中苏友谊钢”的重要任务交给他。这天一早,他就同老炼钢工人王银武等一道做好了炼钢前的材料准备工作。煤气工人刘启明本来应该在这天轮休,他却一早跟爱人高成碧一道奔到车间来。高成碧是小平炉车间的行车工。在路上,她关心地问刘启明:“你今天不轮休啦?”他说:“不啦;我要参加炼中苏友谊钢”。说着,他们两人就相约:一个要搞好炼钢的煤气供应工作,一个要做到安全生产,及时吊运铁水。车间主任、炼钢能手张文金不仅在前两天就领导工人清除了炉灰,并且还亲自指挥炼这炉钢。
还没到接班时间,炼钢的战斗就开始了。戴着蓝色眼镜的车间主任张文金、谢坤和老班长郑兴万,来回不停地指挥着工人们补炉和进料。工人们精心地运用苏联冶炼工人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了自己创造的脱硫等办法,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他们一会儿造渣、出渣,一会儿加石灰、加锰矿等,炉内钢水始终保持活跃。高温烤得炉旁的工人满脸流汗,他们顾不得擦,手脚一刻也不停。结果用六小时零二十八分炼出了这炉钢,比平常的冶炼时间缩短了一小时多。
这个公司三号平炉的炼钢工人也在这天炼出了“中苏友谊钢”。


第3版()
专栏:

中苏工人冒寒战斗在黑龙江上
清除“兴东”浅滩岩石的工程进展迅速
新华社哈尔滨13日电 中苏两国的航道工程人员正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积极整治黑龙江中游的“兴东”浅滩工程。
这个浅滩工程位于我国黑龙江省萝北县兴东镇,是个长三千公尺、宽八十公尺的岩石浅滩,每年枯水季节,对黑龙江航运有很大妨碍。整治浅滩的工程,就是要清除掉这里十万立方公尺的河底岩石,使水深由一公尺加深到二点二公尺。
工程是利用北方冬季适于冰上作业的四个月时间进行的。去年11月底黑龙江水结成了坚硬的冰层后,中苏两国工人采用“水流冻结法”,一层层地清除河床上的冰块,露出河底岩石以后,用钻机向坚硬的岩石钻孔,再在钻出的孔中灌入炸药进行爆炸。现在,靠近下游方向的一千公尺浅滩工程已经完成,其余的二千公尺浅滩,预计在1962年可以完成。到那时,中苏两国的船只,从乌苏里江口和黑龙江会合的苏联的伯力,到黑龙江中游的海兰泡;从我国哈尔滨、佳木斯,到我国最北方城镇黑河,即使在枯水期间也可以畅行无阻。
在中苏两国共同整治浅滩工程中,中国的航道工程人员得到了技术高超、装备精良的苏联航运部门的无私帮助。中国工人初到工地时,由于没有经验,不会炸滩,苏联的航道工程人员就一边工作一边热情地指导,使中国工人很快掌握了技术。工地离哈尔滨很远,地区偏僻,交通不便,苏联友人在物资供应和疾病医疗方面也对中国工人进行了及时的支援。
整治黑龙江中游的浅滩工程,是根据1951年签订的中苏国境河流航行及建设协定,在1957年12月正式开工的。在这以前曾进行过两年的试验性工程。


第3版()
专栏:

中苏两国图书交换频繁
北京图书馆同苏联五十多图书馆建立关系
新华社13日讯 最近,北京图书馆和苏联白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哈萨克国立图书馆和敖德萨国立科学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了图书交换关系。到目前止,北京图书馆已经和苏联的五十二个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研究机关和出版社等建立了图书交换关系。
随着中苏友谊的巩固与发展,北京图书馆和苏联图书馆的图书交换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增加。1958年,北京图书馆收到了苏联寄来的书刊达四万二千四百一十册。其中一部分是新出版的有关人造卫星和原子能方面的尖端科学书籍。这些书籍对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情况下,北京图书馆寄给苏联的书刊也日渐增多。今年寄往苏联的杂志有三百七十八种。1958年,共寄往苏联书刊三万七千七百六十五册。北京图书馆经常把我国新出版的书籍和新近影印的古典书籍寄给苏联。不久前北京图书馆把反映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有关书籍寄给了苏联。
从1949年到1958年的统计,北京图书馆收到苏联的书籍二十五万二千一百五十四本。同期,这个图书馆寄往苏联十八万六千五百二十一本书籍。


第3版()
专栏:

中苏交换奇禽异兽日益增多
新华社13日讯 随着中苏友谊的发展,我国和苏联的动物交换也日益频繁和扩大。几年来,我国从苏联交换到七百二十多件珍贵和稀有动物,有黑猩猩、大袋鼠、白熊、狮子、斑马、角马、野牛等,占我国交换输入动物总数的近三分之二。在同一时期内,我国交换给苏联的动物达二千四百多件,其中包括东北虎、云豹等。


第3版()
专栏:

真诚的合作 永久的友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 李强
我们以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纪念日。九年前,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人们可以看得见:业已经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团结将是永久的,不可破坏的,没有人能够分离的。而这种团结,不但必然要影响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九年的历史,完全证明了中苏友好同盟的这种伟大意义。
1958年已经过去了,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各方面都在大踏步前进。苏联的钢产量约为五千五百万吨,苏联的煤和小麦的产量都远远超过美国而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钢产量增长一倍以上,煤产量已经超过英国,粮食平均每人达到六百公斤左右,棉花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苏共中央公布1959年—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计划,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公布的1959年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和一些主要指标,必将使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建设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光辉的成就。
1958年对帝国主义来说的确是不好过的。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正在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蔓延,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非洲觉醒了,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燃起了民族独立的火炬。美帝国主义对中东人民的侵略和在台湾海峡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破坏世界和平的侵略政策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一致反对下,已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中国人民十分感谢苏联人民在中国人民巩固自己祖国的安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所给予的兄弟般的支援。正当美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海峡地区扩大侵略的时候,赫鲁晓夫同志断然警告美国帝国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也就是对苏联的侵犯”,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这种亲如手足的情谊是永远感念不忘的。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中苏同盟和牢不可破的团结,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深远。这个伟大同盟已经成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支柱。
在东风吹得日益劲疾的日子里,我国同苏联的贸易往来和科学技术合作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1958年4月签订的中苏通商航海条约,把中苏两国八年来在平等互利、互助合作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贸易关系通过庄严的条约形式固定下来了。它将大大加强两国人民间的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有力地促进两国经济关系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中苏两国经济的共同高涨。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1958年中苏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1958年对苏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30%左右,增至1958年的40%以上。中苏两国间贸易额逐步发展的事实,反映了两国经济有计划的高速度的发展,雄辩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优越性,它与危机正在继续发展的帝国主义阵营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在进口方面,苏联供应我国大量的工业设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金属切削机床、各种动力机器、农业机械、仪器、机车、卡车、石油、农药等。1958年我国在大跃进形势下,对于某些机器设备和原材料需要量大大增加,因此在中苏两国1958年货物交换议定书签订以后,还向苏联提出了补充订货,苏联各有关部门都以兄弟般的精神,满足了我们的需要,例如,为了支援我国生产大跃进,在我们十分需要的时候,补充供应我们大量的工业原料和载重汽车,这对我们发展工农业生产,加速商品流转,调剂市场供应是十分及时的帮助。
1958年苏联对我国工业建设方面给予很大的帮助。根据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苏两国签订的协定,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巨大工程共有二百一十一项。1958年8月中苏两国在莫斯科又签订了关于苏联在对我国建设和扩建四十七项工业企业的技术援助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将供应我国冶金、煤炭、石油、电站、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企业的成套设备。其中部分企业将由苏联负责勘测、研究和设计工作,派遣优秀专家来华在安装,调整和开工生产方面给以技术援助。苏联还将接受上述企业的实习生在苏联有关的厂矿和科学研究机构中进行生产技术实习。
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国各种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很多设备国内还不能充分供应,苏联也给了大力支持,供给了我国急需的很多设备。如小型电站、各种机床、绞车和电铲等等。保证了一些企业能按时投入生产。在提出武汉钢铁联合企业第一号高炉提前在国庆节前完成的指标以后,苏联把刚刚生产出来的第一台七十吨的称量车供给我国,并派专家帮助安装,对保证武钢一号高炉提前投入生产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十分感谢苏联人民对我国伟大的兄弟般的无私援助。
在出口方面,我们供应苏联大豆、大米、食用油脂油料、各种有色金属和矿产品、丝绸、茶叶、猪鬃、羊毛、各种皮张和皮革制品、冻猪肉、冻牛羊肉、冻家禽、水果、蛋品、罐头、麻、烤烟、各种化工原料、各种轻工业品和手工艺品等。这些物资基本上是适合苏联需要的,对于苏联发展国民经济、满足苏联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也是有所贡献的。
中苏两国的科学技术合作,自从1954年签订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来,无论在合作的规模和合作的形式上都有了极其迅速的发展。1958年在中苏两国经济、科学、文化全面跃进的形势下,两国间的科学技术合作有了更大的发展。中苏两国在1958年1月又签订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中苏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议定书。根据这个议定书的规定,苏联将帮助中国实现1958年到1962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并将共同合作研究一百二十二项科学技术问题。这个议定书的签订使中苏科学技术合作有了新的发展。
从1954年到1958年这个时期中,苏联供应我国很多科学技术资料,接受我国许多考察专家赴苏学习,对提高我国各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起了很大作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资料不仅使我们大大缩短设计时间,节省投资,并且使我们掌握了很多新的技术,从而促进了我们的建设速度。苏联还在原子能及其他尖端科学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大家知道,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已经在1958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并且移交生产,这对于促进我国原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一项极其珍贵的帮助。我国也同样提供了一些建设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给苏联。如武汉长江大桥施工经验,提炼某些有色金属的技术资料和工艺资料,活性染料合成和利用的研究报告等。苏联已经有不少医疗部门用针灸疗法来医治神经炎和支气管炎等疾病,并已获得比较显著的疗效。而中国供应的苗木种子也将对丰富苏联农作物起一定作用。与此同时,中苏两国相应的科学机构和设计机构之间也建立了广泛的、直接的联系,对及时交流中苏两国的建设经验,起着有益的作用。根据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八届例会1959年1月的决议,1959年中苏两国之间的科学技术将有更大开展。苏联将供给中国的资料有:生产冶金、矿山、选矿、钻探、地球物理测量、化工设备、各种机器和金属加工机床的制造图纸;由转炉渣提取钴和镍的工厂、硫化氢气体净化车间的技术设计;煤气管道、洗煤厂的初步设计;石油加工设备和石棉选矿厂的设计;玻璃纤维厂的纺织车间的标准设计;一系列重要化学制品的生产工艺,以及各种问题的著作和科学研究报告等。中国方面供应苏联的资料有:内河客货轮和海洋干货轮的技术设计;各种无极绳,内燃灌溉水泵和煤矿掘进设备的制造图纸;有色、贵重、稀有金属矿的精选台、焦炉炉顶用耐热混凝土板和有关工业建筑的技术资料;提取某些稀有金属矿的选矿科学研究报告;若干农业机械的设计和研究报告;医药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资料等。此外,中苏双方还将互派专家考察科学技术成就和经验。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苏两国间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同志于1959年2月7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关于双方进行合作在1959年到1967年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冶金、化学、煤炭、石油、机器制造、电机制造、无线电技术、建筑材料等七十八个大型工业企业和电站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机关根据苏联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研究和设计工作,供应设备、仪器和某些专用材料,派遣必要数量的苏联专家在企业的施工、安装、调整和开工生产方面给予技术援助,并且接受中国的专家和工人到苏联的相应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学习。由于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发展机器制造业和培养本国熟练工程技术干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方面将自行创造协定中规定的企业所需要的大部分配套设备,并且担负上述某些企业的勘察设计工作。同过去一样,苏联方面把规定由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的生产特许权无偿地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以便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生产和制造协定中规定的企业所需要的配套设备。这个协定必将进一步扩大中苏两国间经济和技术合作,有助于我国顺利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的宏伟任务,并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团结和威力。
中苏两国人民这样全面、无私的兄弟般的合作,显示了一种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自从有历史以来,任何国家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社会主义国家间这样休戚与共,这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这样互相援助和互相鼓舞”。在庆祝中苏友好同盟的伟大节日的时候,我国人民衷心地感谢苏联人民对我国的无私帮助,并将继续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鼓足干劲,加快步伐进行我国的建设,并且更加密切我们两国在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团结全世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为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中苏两国人民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第3版()
专栏:

伟大的友谊 真诚的援助
苏联人民热情帮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依·西弗罗夫在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研究所指导中国研究生柳林春(译音)进行研究工作。 
塔斯社稿(新华社发)
北京电子管厂在制造半导体的过程中,得到了苏联半导体专家聂维任的无私帮助。这是聂维任(左)和中国工程师、中国工人一起研究半导体电参数测试设备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杜海振摄
武钢一号炼铁高炉的年轻炉长——王洪顺,前些年到苏联学习时,曾在炼铁专家尼可莱·伊万诺维奇·沃诺夫指导下学习和工作过。沃诺夫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在前些日子,王洪顺由鞍钢调至武钢来工作了;不久,炼铁专家尼可莱·伊万诺维奇·沃诺夫也由苏联来到武钢工地。他们又相逢在这钢铁基地上。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苏联内燃机车专家索洛乌辛在交通大学为学员解答苏联新型大功率内燃机车构造问题。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