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大搞文娱活动 官兵一起联欢
解放军热热闹闹过春节
新华社10日讯 今年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部队过得比往年丰富热闹。几天来,从将军到士兵都欢聚一堂,亲热地纵谈跃进,畅述进步。去年大闹文化革命以来,各部队成立的战士演出队、歌咏队、体育队等,在春节期间都大显身手,使部队春节文娱活动全面开花。
北京地区许多部队,在农历除夕的晚上,战士们一面包饺子,一面开谈心会,老战士回忆着过去一年的进步,刚入伍的新战士谈着入伍后的感想,军官们和战士们畅谈着新的跃进计划。第二天早晨,各部队都举行盛大的联欢。某部萧选进大校向大家祝贺新春以后,勉励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奋发前进,取得更大的胜利。在广东,8日早晨四点多钟,许多部队的首长就起了床,率领机关干部到连队向士兵祝贺新春。驻守在沿海地区的空军和炮兵,这天都坚守在机翼下和阵地上,首长们特地赶到机场和阵地,向大家问好、同大家谈心,一起过节。福建前线的部队,节日前就把自己的阵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许多地方慰问团、拜年队和部队指挥员都敲锣打鼓向他们贺节。空军某部还在某机场上举行了庆功授奖大会,三十七名在作战和训练中有功的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受到奖励。
在各地下连当兵归来的许多将军和校官,这几天都做了丰盛的饭菜,邀请当兵时的战友来家里作客,欢叙别后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有的还跑到当过兵的连队,和战友一起欢度佳节。
驻上海部队各个连都举行了文娱晚会、电影晚会,有的还举行了体育、射击比赛和文艺节目会演。某连演出的三十多个节目中,大部分是战士们自己创作的。某部业余漫画组在节日前还画了许多表扬新人新事迎新春的壁画,贴到营区的墙壁上。某团举行的群众性的诗画活动中,还出现了一批新的“战士诗人”、“士兵画家”。北京地区部队某连组织的百人春节文娱大队,演出的节目从踏高跷、摇旱船到跑驴,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各部队墙报的春节专刊栏上,有诗歌、散文、漫画等。战士们说:在这大跃进的日子里,欢笑之歌唱不尽,英雄事迹写不完。某军事学院的一批老将军,还组织了一个合唱团,他们从红军时代唱起一直唱到今天。某部举行的赛诗会上,战士们欣喜地唱道:枝头鸟鸣迎春曲,歌唱跃进五八年,快马加鞭再加鞭,更大成绩在今年。


第6版()
专栏:

在军官中普及中等高等教育 在士兵中普及高小教育
解放军官兵猛攻文化堡垒
本报讯 在士兵中普及高小教育,在军官中普及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已将人民解放军的文化教育工作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全军官兵正在捍卫祖国和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奋勇猛攻新的文化课程。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和支援国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化教育战线上也掀起了一个大跃进的运动,获得了大丰收。这个大跃进首先是从士兵扫盲开始的。到年底为止,据一些部队的统计,原来的文盲已经有90%以上,基本上摘掉了文盲帽子,并开始向高小进军。原来达到高小程度的,正向初中课程进军。在扫盲中许多士兵不仅在正课时间学习!而且“走到哪里,学到哪里”,“有一分钟,学一分钟”。没有教员,就“以高教低,以强带弱”,许多领导干部都亲自担任教员。某连四十七个新战士是文盲,连干部就分工包干,先突击文盲中识字较多的,然后采取以强带弱,现学现教的办法,识五百字的教识二百字的,识二百字的教识一百字的,这样只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扫盲任务。在扫盲的基础上,全军各个部队都普遍展开了写诗的活动,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扫盲成绩,也起了很大作用。某部士兵杨智君,扫盲后第一次写了一封信给他爱人,他爱人在农村也刚摘掉文盲帽子,当即给他写了回信,杨接信后还写了一首诗表示自己的心情:“一对夫妻是文盲,知心话儿没法讲,自从来了总路线,多年哑吧开了腔”。
随着士兵扫盲工作的开展,干部的文化学习也出现了新高潮。特别是总政治部去年11月提出在干部中普及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倡议,受到了广大干部的热烈欢迎,某部营长张丙学组织上批准他去休养,他听说要学文化,就放弃休养要求参加文化学习。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专门召开党委会作了认真的研究。作出了规划,团以上各级领导机关都成立了文化教育办公室,各级党委还分工有一名常委掌管文教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领导下,群众办学到处展开,各种文化业余学校如雨后春笋,仅据沈阳地区若干部队的统计,在去年12月间就办了业余大学二十所,中学四十三所,参加学习的人占干部总数90%以上。这些学校大都把教学班和基层行政单位(如部队的营连,机关的部、处、科)结合一致,这样教学班小,人数少,便于因人施教和利用工作间隙学习,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比较容易解决。不少干部除了利用假日、节日和休息时间外,还抓紧了各种间隙,如开会前的间隙,外出在火车上、船舱里、候车室里进行学习。某师政治部主任苏鉴就这样七年如一日,从原来的初中一年级程度,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大学的高等数学和解析几何,此外还读了毛泽东选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按高级党校的提纲学了哲学。上海警备部队某机关干部用中午和晚上每天平均学习三、四小时,经常是放下饭碗就学习,书本习题装在口袋里。时时研究时时谈,不是做习题就是漫谈讨论。
根据在职干部的特点,许多部队对于若干课程采取了单门突进,突击一段巩固一段,集中突击分散巩固的办法。突击的目的是求懂不求精,然后进一步通过自修复习来巩固加深。这样就时间集中,精力集中,短期学会一门课程,立竿见影,提高了学习信心,因而加快了教学的进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并和军事、政治、生活等各方面活动多边结合,大读、大写、大演、大算、大用。在解决教员不足的问题上,各部队除了充分发挥现有专职教员的作用外,还按“能者为师,以高教低”的原则从干部和战士中挑选了大量兼职教员。有的部队还得到了地方大、中学的大力协助。桂林师范学院曾派出了师生近百人包教一个师的干部学文化十七天。驻京某部队,也得到了师范大学的协助。
根据上述情况,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最近总结了文化教育工作的经验后,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规划,要求从今年起,以十年时间做到使大多数干部,按照本人的业务需要,在专业知识方面达到高等教育的水平。实现这个规划的第一步是先用三、四年的时间使所有尚未达到初中毕业程度的干部达到初中毕业。然后进入高等专科的学习,总政治部同时提出,学习的方法应以在职为主。学习必须照顾工作,应该根据各个时期工作忙闲紧松的规律,有节奏地组织学习,实行闲时多学、忙时少学、紧张时暂时停学、紧张过后继续学的原则,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误。学习内容要与干部的业务紧密结合,做到学用一致。在学习组织上要采取业余文化补习学校、自修、轮训以及进学校学习、参加地方夜校、举办函授等多种方式并举,按地区或部队为单位组成教学网,统一加以管理。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干部中的青壮年,年过四十的人,不作统一要求。
现在人民解放军正按照这个规划,大搞文化教育。全军官兵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昂,订报刊买书籍,讲科学,求知识之风成了高潮。“鼓足干劲,持之以恒”是他们的口号。十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1959年是实现这个普及教育宏图大业的第一年,他们决心奋发努力,打好基础。在攻占文化科学堡垒方面获得更新更大的胜利。
(附图片)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供稿


第6版()
专栏:

努力攀登文化科学高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政治部主任 苏鉴
我在参加革命前,只有初中一年的文化程度。从参加革命到1949年这段较长的时间里,都处在行军作战中,只能从实际工作中学一些东西,成绩很差。
形势逼人 急起直追
1949年夏天部队入城以后,学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二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的文章都指出,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过去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而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强迫我们去作,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又亲眼看到随着国家工农业和其它各种事业的飞速发展,军队的技术装备得到不断改善,现代化的兵种一个一个地建立起来,新的技术兵器日益增多。在这大量的新事物面前,自己所不懂的东西是愈来愈多了,因此感到形势逼人,必须很好学习。
1952年,全军开始了现代化训练,总政治部进一步指出了迅速提高部队文化水平、培养大批工农知识分子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时我已调到师里工作,每天都要阅读审批许多材料,有时还要亲自写东西,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效率低,感到吃力,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连自己也不满意。这使我愈来愈感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急起直追,赶上形势。
决心有了,随之而来的是从哪里学起?是泛泛地见什么学什么呢?还是系统地有计划地学习呢?经过反复思虑,觉得革命工作是长期的,应当从头学起,并从长远着眼坚持系统地有计划的学习。从1951年冬到现在七年多的时间里,在文化知识方面,我复习了高小算术,学了初中和高中的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物理、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另外,还学了语法修词讲话、形式逻辑、初步高等数学教程,阅读了三国志、红楼梦、水浒等古典作品。在政治理论方面,我反复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苏共党史教程,社会主义教育课程(最低限度部分),毛泽东选集等。在军事技术知识方面,随着部队的训练进度,我利用参加教学法集训和下部队等时机,对步兵、炮兵、装甲、通讯等兵种的技术和战术有了粗浅的了解,并掌握了初步操作技能,如驾驶汽车、坦克,使用无线电等。
文化提高 好处无穷
七年来的不间断学习,使我深深感觉到文化科学知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帮助很大。拿军事技术的学习来说,由于自己掌握了初步的文化科学知识,对于许多技术兵器的学习比较省力,一经教员指点就可以懂得。如射击当中为什么常常发生轻弹远重弹近的现象,自己就能够理解到这是由于受了地心引
力和物体的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惯性定律作用所产生的;坦克发动机的全速调整器的工作原理是比较难于弄懂的,自己从它的构造就可以从力学上所讲的离心力向心力的基本原理,找到解释。又如在技术革命中,发现某团自行火炮营连长邵继清发明了射击米位换算表,自己看了以后知道他是按对数原理制的,就可以予以鉴定,肯定其价值。
经过学习掌握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理论知识以后,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思路打开了,这对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和影响。我参加革命后的很长时间里,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凭热情、凭经验进行工作,有些工作表现不稳不准,往往是工作完了,对就对了,错就错了,不能比较迅速、准确地找出成败经验来,上升到一定高度。经过学习,近几年来的工作就比较好一些,心中有了一点数。
安排时间 解决矛盾
在坚持自学学习中,除了党的领导,上级的鼓励,同志们的帮助以外,切实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一个带有决定性的问题。在职自修,工作和学习总是有矛盾的,矛盾的中心是时间问题。只要认真地去分析处理,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加强工作组织计划性,并尽量做到今日工作今日完成。工作安排好了,学习时间就有了。同时,我们的工作有时在机关,有时下部队,不可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也必须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哪怕有十分钟时间,也要争取作一个习题、看一段书。总之,实践证明,只要培植起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把学习看成同工作、吃饭、睡觉一样的重要,就可以成为时间的主人,消除没有时间的忧虑,就能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空隙时间进行学习。
端正态度 拜人为师
端正学习态度,拜人人为师,克服学习困难,这一点也十分重要。毛主席教导说: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又说: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一点东西,必须老老实实下苦功夫。在我长期自修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这些话曾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为了学习,就要放下架子,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当学生,拜人人为师,课文学习,机关里很多同志都是我的讲师。理论联系实际时,分队里技术兵器、装备、教具均为学习工具,技术军官、技师、电工、修理工、驾驶员、司机均为我师,每逢接触就向其学习。当课程较深时,拜中学教师为老师,讲解难点,到试验室看模型或作试验。总之,只要有其长就为我师,登门拜访,不耻下问,让其传授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思想上产生的懒惰情绪进行斗争,使自己坚持下来。这种情绪不外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工作忙,一天工作后精神比较疲倦,精力负担过重,再加上学习的时候经常有电话或来人中断学习,往往产生不想学的念头;其次是自修不断碰到困难,如学习牛顿二项式定理多项式的应用、反三角函数时习题解不开,产生了急躁情绪。每当我遇到这些问题,我就尽量克服自己,安静下来,从这房间走到那房间,看看墙壁上马克思的名言,高尔基、奥斯特洛夫说过的话,想想党的教导,于是又振作起来。马克思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只有在攀登上不畏劳苦,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攀登到光辉的顶点。是我学习中的座右铭,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要坚持在职自修,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没有充沛的精力,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行的。因此,我每天按时睡,按时起,起床后到野外跑二十分钟,春夏秋每天打打篮球,进行种菜等生产劳动。总之,每天都进行一些体力活动,使脑神经和整个身体得到适当调剂,对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好处。
几年来,我坚持了自学,比过去也有了一些进步,但按党的要求来衡量,仍然作得不够,今后有决心在党的领导下,把学习搞得更好,力争大踏步前进!


第6版()
专栏:

下厂下乡和群众一起欢度春节
许多省的领导干部参加劳动
本报昆明电 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和省人民委员会各部门负责同志9日在昆明钢铁厂参加义务劳动,和工人、干部们一起欢度春节。
当省委第一书记谢富治、书记马继孔、副省长刘披云和七十多位负责同志来到昆明钢铁厂时,一号、二号高炉正吐出缕缕浓烟,鼓风机发出震耳的轰鸣声,铁水从炉口滚滚奔流而出。春节开始时,有八百多个机关干部来昆明钢铁厂参加劳动,把凡是能替换的工人都替换下来休假。9日这天,省委负责同志到了钢铁厂后,都拿着箩筐和扁担,来到二号高炉旁边,挽起袖子和大家一道干起来。在负责同志参加劳动的鼓舞下,职工们干劲越来越大,这两天,他们已经分别创造了高炉炼铁、转炉和电炉炼钢等三项高产纪录。
本报郑州11日电 郑州郊区一片麦绿。
旧历初三是郊区社员春节的最后一天假日,可是这里却飞腾着积肥的劳动大军。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书记处书记史向生、李立,副省长张柏园等带领省直机关的许多干部,扛着铁锨来到这里和群众一块劳动积肥。
吴芝圃同志抬着粪筐积肥,有点闲空就和社员聊聊家常和麦田管理。许多社员都称赞史向生是庄稼内行,他抬粪筐感到不过瘾,就脱下外衣赶粪车,挥着鞭子拉着套绳和一个普遍的能干社员一样。
中午十二点多了,还有几万斤土肥没有抬完,社员们一定要书记们休息,史向生挥着铁锨说:干吧!彻底消灭光。
这天省委领导同志参加劳动的这个关虎屯,劳动出勤率达到100%,一个上午就积肥一百多万斤,给六十多亩小麦上了追肥。
(陈健)
本报南昌11日电 江西各地喜气洋洋,人们连日兴高彩烈欢庆新春佳节。
9日,南昌市人民穿着盛装,在新修的“八一”公园举行了“庆丰收、迎跃进”的十五万人联欢大会。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邵式平、刘俊秀、白栋材和工人、农民、学生一同扭秧歌、耍龙灯,欢度节日。10日,一支由南昌市各工厂企业的一千八百多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组成的下乡访问团,分别到新建、南昌县各人民公社访问农民兄弟,与农民兄弟热烈联欢。
春节期间,许多地区的党政领导亲自送肥下乡,向公社社员贺节。8日上午,中共抚州地委第一书记王敬民和书记李子良率领三百多名地专机关干部推着肥料贺到临川县孝桥公社,向社员们祝贺春节。


第6版()
专栏:

情深似海
——海军某部海上抢救渔民记
吴铁民 乔颂新 魏艾民
1958年12月25日下午,西北风由三级骤增到八级以上。海面上掀起了冲天的浪柱,到处是白花花的怒涛。
某基地作战值班室接到报告:在嵊山渔场作业的三十余艘渔船,因为赶上退潮,迎风顶浪,有的被风浪折断了桅杆,有的被怒涛夺去了船舵,渐渐飘向外海。海军某部首长胡绵第大校看了报告,立即召来几个军官,向他们交代了任务,并斩钉截铁地说:“不能丢掉一个渔民,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军队!”
一场惊险的海上搏斗开始了。
六一八舰的水兵们首先战胜惊涛骇浪,在浪岗附近救起了十三个渔民。
六一一艇也接到了出航救渔民的命令。大风远远超过了艇的抗风力。小艇像只水球,一忽儿被举到浪尖,一忽儿又被扔到深深的浪谷。海水打在人的脸上、身上,像无数尖细的针刺,刺的浑身麻煞煞地疼。艇已摆到四十七度,生活在海洋上的人知道,艇的处境十分危险。艇长文桂友和副艇长贾本玉对望了一下,决定和大海争夺渔民兄弟的生命。只要机器不发生故障,救不回渔民不返航。这时,文桂友从望远镜里发现东北方向有三条渔船正向外海漂泊,立即命令加速驶向外海。风浪更大了。一向不晕船的人也吐出了黄水。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战斗岗位。报务员刘守业初次出海,因为呕吐过多,脸色蜡黄。但他仍侧卧着,左手抓住扶手,右手打动电键,和基地联系。当他实在支持不住,右手渐渐下垂的时候,一只有力的胳膊托住了他:“小刘,坚持点!”这是副艇长。他一头倒在副艇长的怀里。口多渴呀,如有一杯冷茶该多好。突然,一块又甜又脆的蜜饯菠萝塞到他嘴里。这是炊事员沈龙昌送来的。小刘突然觉得浑身是劲,翻身坐起来继续打着电键。
小艇穿过层层浪山,逐渐接近了渔船。船上的渔民早已精疲力尽,抓着舵杆,躺在漫着海水的舱面上。当他们看到小艇时就拼命地呼喊起来,文桂友钻进驾驶室,亲自掌舵,向渔船靠近。枪炮兵郑水久用救生圈系着钢缆抛入大海,漂向渔船。渔民得救了。
六一一艇拖上了两条渔船,正想靠近第三条渔船时,一个比桅杆还要高的大浪狠狠地打来,甲板上的人身不由主地向右舷滑来,有时双腿没入海内,只是两手死抓住系柱,才没有掉下海去。当小艇接近渔船时,从机舱里发出推进器打空车时的响声。艇不但没有前进分寸,反而被渐渐地卷向外洋。每个人都焦急得脸上冒出豆大的汗。一位老渔民着急地喊:“海军同志,这样不行啊,解掉一只渔船吧!”文艇长急忙喊道:“不能解!就是再多几条船也要拖!要紧紧地连在一起!”水兵们激昂地说:“对,要紧紧地连在一起!”突然,“砰”的一声,一根四寸粗的钢缆被拉断了。刹那间,艇身被巨浪掀向高空,断缆一下子缠住了打着空转的推进器,主轴也脱节了。六一一艇失去了前进的能力,剧烈地晃荡起来。
艇长命令立即沉下双锚排除故障。双锚沉下了,可是另一条系着的渔船被风浪刮到左下风去。失去自制力的六一一艇被拖着一下子倾侧到六十度,横浪拦腰扑来,眼看有复没的危险。船上的渔民一面紧张地打着招呼,一面动手解缆,艇长制止时,系渔船的钢缆已经解脱了。
水兵们眼看着渔船渐渐飘远,心中十分着急。这时,艇长命令信号兵刘周聚在舱面了望渔船,其他人进舱帮助抢修机器。
一夜过去了,风浪仍然没有减弱,六一一艇和三条渔船毫无控制地向外海飘去。
基地得知了六一一艇和三条渔船垂危的消息,先后派出了十多艘舰艇和飞机去抢救。当六一一艇看到前来抢救的军舰时,艇长马上命令信号兵发出了要求先去抢救渔船的信号。渔船得救了。六一一艇也光荣地回到了基地。


第6版()
专栏:

北京矿业学院下放干部春节探亲
据新华社11日讯 北京矿业学院的干部在春节那天到他们曾经下放劳动过的北京郊区辛店村给乡亲们拜年。乡亲们都出来欢迎。
生产大队长高明儒把他们带到家里,高大妈赶紧沏茶招待他们。下放干部把带来的年画贴在墙上,乐得高明儒向自己的老伴夸不绝口。
这个村的一位康大妈曾经像待自己的亲生子一样地照顾过下放干部陈家树,现在下放干部们都来看康大妈,女同志给康大妈戴花,男同志在康大妈怀里塞满了水果。康大妈像看到自己儿女一样乐得嘴都合不拢。
另一个下放干部丛会英被托儿所的小孩子们包围了,丛会英在这里当过保育员,孩子们亲切地叫她阿姨,她把带来的小哨子送给了孩子们。


第6版()
专栏:

满载荣誉
在甘肃省庆阳县钢铁前线得奖的八百多名钢铁战士中,有一位年岁最大的老英雄。虽然这位老人的脸上已布满皱纹,但从他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里却使人相信,在他身上还蕴藏着用之不尽的精力。这位老人就是曾荣获平凉专区荣誉退伍军人标兵光荣称号的老共产党员、老红军王怀臣同志。在这位全身满载荣誉的老人身上,今天又添上了一枚闪闪发光的金色奖章。
王怀臣同志今年已是五十开外的人了,但无论那项艰巨的工作,他总是站在最前列。1933年他在故乡——四川参加了工农红军,第二年就加入了共产党,1935年参加了光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部队里,他任过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曾经九次流血,因受伤成为二等残废,但他仍然坚持斗争。1948年组织上为照顾他的身体,他才和自己爱人落户在温台张家河村。
1958年秋,县上组织钢铁生产远征军到华亭大炼钢铁。组织上为照顾他的身体,想留他在家里领导生产,但他倔强地说:“我年纪虽老了,但我是共产党员,我的心并没有老。”他再三地要求到钢铁战线上去。他扛上行李、工具、经过七天的行军,刚到工地,就遇到倾盆大雨,运输困难,炭运不来,影响装炉。这时工人都在为连续生产赶着运炭,王怀臣同志就参加担炭。
到工地不久,他就担任了红旗营七连指导员,当时该连负责运输,他总是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回担炭他都去,一次他最多担到一百七十七斤。在休息的时候,他就给战士讲长征的故事。李耀山原来觉得工地苦,想回家,在他的感染下,一下变得积极起来,并受到地委表扬和县委奖励。
王怀臣同志就是这样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一贯保持着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他曾五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梁中元


第6版()
专栏:

轻便输氧器的诞生
一个任务交给了高立民,要他尽快购买几套氧器设备,以供病人需要。
高立民,是武汉商业系统职工医院的药房主任,复员军人。他好像接受命令一样,要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事情出乎意料之外,跑了好久,也没有买到。怎么办?他的脑子里一直在盘旋着这个问题。有时,他好像亲眼看到了缺氧病人的惨景;有时,又好像亲眼看到了由于输送了氧病情好转的情况。他也想到自己是个复员军人、共青团员,曾在部队里受过严格的教育,不能对这样严重影响病人生命的问题无动于衷。他,下定决心要创造一种“轻便输氧器”。在创造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困难,有时就动摇起来。领导上知道后,就鼓励他,支持他。在他的刻苦钻研下,大胆地用双氧水通过二氧化锰的接触制造氧气的原理,一次一次地进行了试验,终于创制成了“轻便输氧器”。高立民同志的这一创造,受到领导的表扬和重视。“轻便输氧器”现在已经送到中央卫生部技术革新展览馆和武汉市卫生局跃进展览会中展览。 吴商文


第6版()
专栏:

一言为定
胡震老大爷门前的那堆粪,一天天地高起来,活像一座小山。可是,一天这堆粪突然被分作两下,人们一时摸不着头绪。好事的人,不免要打听一番。
胡震老大爷是个烈属,家住在辽宁省新民县三道岗子乡,六十岁,是社里的林业委员。他的老伴五十八岁,是生产队长。入冬以来,他俩几乎每天都在天没亮的时候,就一块背着粪筐拣粪。党提出争取更大丰收的号召以后,他俩的干劲就更大了。老俩口子都想,青、壮年挑战应战搞的热火朝天,自己也绝不能服老,非得想法好好干干不可。虽说两个人都想在心里,看在眼里,可谁也没问谁。一天晚上,老大娘再也蹩不住了,就问老大爷:“党提出农业生产大跃进,青年们都干的热火朝天,咱俩年纪也都不算太大,我跟你比试比试,你敢应战吗?”
“你就提条件吧!有什么不敢,还保证超过你……。”胡老大爷说完话,还挑战似地瞧了老大娘一眼。但是老大娘一点也不在乎,微笑着说:“那么首先就比比拣粪,看谁拣的多!”
第二天,胡震老俩口子门前共同拣的一大堆粪,就分做了两堆,并且一言为定,今后再拣的决不掺杂在一起。
两个粪堆,一天天地增长着。二十天后,有人估计:胡老大爷那堆足有二千五百斤,胡老大娘那堆,也有二千二百斤! 崔云鹏(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万水千山寄佳音阿根:
我要告诉你两个好消息:我已被评为杭州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前几天,我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预备党员。
去年4月,你从部队寄回奖状以后,我就决心向你学习,要赶上你。进了公社的炼焦厂后,我当了妇女队长,领导七十来个妇女日日夜夜炼焦炭,支援钢铁元帅升帐。为了拾砖头盖窑,我们几个妇女比男人干得还起劲。夜里天下雨,我们就想到露天晾着的煤饼,赶到厂里去盖芦扉。
我怎么能够不好好的干呢!办起公社以后,日子真是越过越甜。爸爸和大哥、二哥在公社打铁,妹妹在读书,我一个农村妇女也能进工厂,学会了技术,并由四级工升到五级工。社里办起了许多托儿所、幼儿园、食堂,我们生产小队里也有一个食堂、一个托儿所和一个幼儿园。吃饭在食堂,小孩进幼儿园,连过去从来不参加田里劳动的妇女,也欢天喜地地去田里做活了。隔壁的文龙嫂,你总知道的吧!她过去拖儿带女连家务也忙不过来,现在四个孩子都进了幼儿园、托儿所,她自己也和我一起进了炼焦厂,工作得挺起劲,已有二次评上了厂里的积极分子。她说:现在真是享毛主席的福。社里对妇女照顾得特别周到,男人一个月休息两天,妇女可以休息五天。放了假,大家就从托儿所里领回孩子,在家里洗洗缝缝,生活得真是有条有理。妇女们都说:过去是“人在田间心在家”,孩子乱窜无人管,又怕水来又怕火,好比夏天蚂蚁爬在石板上。现在是托儿所来幼儿园、管吃管穿管睡觉,生产休息都安心,妇女好比活神仙!因为解决了妇女的家务和孩子的牵累问题,大家都一心去搞生产。
阿根,家里的事情你尽管放心。希望你进一步努力,练好兵,学好本领,保卫祖国的建设,保卫我们的幸福生活。我自己呢,一定要更好地干,提高焦炭的质量,多出炭、多出铁,支援你们!
子仙
编者注:尤子仙是杭州市亭趾人民公社炼焦厂的妇女队长,她的丈夫俞阿根,是1956年入伍的战士,现在人民解放军某部当通讯兵。


第6版()
专栏:

中汉 昌五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