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竞赛成网 经验成套 红旗成林 标兵成列 互助成风
榆中开展“五成”运动促进生产
本报讯 甘肃省榆中县在今年的继续跃进中,充分运用和发展了1958年大跃进中开展全民大竞赛大评比的经验,成功地开展了竞赛成网、经验成套、红旗成林、标兵成列、互助成风的“五成”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比1958年增加31%,工业总产值提前六十天超额21.5%完成今年计划。交通运输和商业也都提前六十天跨入1960年。
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行行争上游、人人争当红旗手,已经成为榆中县的社会风尚。全县各个战线、各个角落都开展了竞赛运动,有运动赛、对口赛、对手赛、打擂台、夺红旗、下战书、评比台等多种形式。仅高崖人民公社今年就开展了夺红旗竞赛九十六次,以生产和工作为内容的长期赛有三十二项,社员评比台二百一十个,参加对口赛的生产组以上的单位共三百一十个,参加对手赛的社员达一万五千多名,占全体社员的70%以上,形成了广大群众参加竞赛的热潮。全县在群众性的竞赛运动中,出现了三千多个红旗手或红旗单位,还树立了五百七十一名标兵,各行各业、各个人民公社、各个生产队、每一件事,都有红旗手、红旗单位或标兵。工业、农业、商业、交通、文教、林业、水利、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工具改革、集体福利事业等方面,都至少各有三个红旗手(或红旗单位)、两名标兵,最高的有一百六十九个红旗手(或红旗单位)和三十六名标兵。
在大搞竞赛运动中,由于加强了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因而互相帮助、共同跃进的共产主义精神,有了普遍发扬。贡井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在大搞协作中,提出“三弱(弱劳力、弱牲畜、弱农具)不出队,三强(强劳力、强牲畜、强农具)帮别人”的口号,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胜利当作自己的胜利。全县开展的规模较大的协作即达一百四十三次,参加的劳动力有二万七千多人,牲畜二千二百余头,车七百一十辆。富队以等价交换原则支援穷队的牲畜总计有一百二十二头、种子六万六千余斤、口粮三百七十多万斤、猪羊八百口。全县从1952年到1958年,平均每年由穷变富的生产队只有十一个多。今年由于在人民公社化基础上穷队争上游、富队帮穷队,一年间就有三十三个穷队赶上了富队。
榆中县在全民性的竞赛运动中,认真地总结和推广了先进经验,从党委如何领导全面跃进到农业生产的各个具体环节,从保证生产高产优质、低成本到牲畜饲养配种,从巩固发展食堂到办好中医联合诊所等各个方面,都分别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这些经验都经过反复试验,并在全县范围内开花结果。
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是榆中县开展“五成”运动的基本方法。中共榆中县委把开展“五成”运动,作为推动继续跃进的重要措施,经常进行研究,抓思想、抓重点、抓中心进行具体组织领导。在进行每项工作以前,县委就召开委员会、扩大会或积极分子会,讨论研究,解决思想问题,提出行动口号,指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措施,采取预夺红旗和最后裁判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大竞赛。同时又通过组织检查团召开现场会和广播评比会,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深入重点树立标兵,总结推广经验,以推动全面跃进。县委在今年初发出开展丰产田运动和红旗手运动的决定后,提出“一项工作,一面红旗”的方法,组织全体社员开展竞赛,并从各个方面选定十几个重点,作为县委创造经验指导全面的典型,公社和大队党委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各行各业的重点。7月上旬,县委又召开举红旗立标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千人活动分子大会;会后又在全县评比出“三好社员”一万三千多名、“五好干部”一千多名,使运动向更高的高潮发展。
中共榆中县委鉴于“五成”运动是推动全面跃进的良好方法,是实现多快好省的有效措施,并具体贯彻了党的大搞群众运动方针,因此正在积极地总结经验,使这一套工作方法更加完善,争取明年各项工作的继续跃进。


第4版()
专栏:

把文盲帽子丢在工地上
河北三个水库近二十万民工学文化
据新华社天津7日电 河北省岳城、岗南、王快等三个水库工地的民工们掀起了扫盲和业余学习的高潮。有十三万七千多人参加了扫盲学习,四万八千多人参加了业余小学学习,五千二百多人参加了业余初中学习。
民工们的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生产组也就是学习组,领导干部既管生产又管学习,学习和生产是一套组织两项任务。他们普遍推行了“四跟四走”办法:学习跟着生产走,教师跟着学生走,书本跟着民工走,课堂跟着工地走。这样,一般每周能学习文化三至四次,政治、技术各一次,每次上课一时半至两小时,分别在班前班后学习。
民工们本着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原则,采用统一学政治、分班学文化、按工种分班学技术的办法进行学习。各工地都按照工程需要,编写了识字和业余高小的补充教材。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利用工棚、食堂等场所,采用写大字报、标语、街头诗、生字表、画漫画、实物贴条等办法布置学习环境,做到抬头见字,张口认字,增加复习时间,帮助民工巩固学习成果。
这三个水库工地的民工学习是在党委领导下,实行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开展起来的。在组织民工学习时,工地各级党委都对生产、学习进行统一布置,统一领导,各级都确定一名书记挂帅。(附图片)
河北省岳城水库的曲周县肥乡公社的民工组成的扫盲学习组,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种文化学习活动。图为曲周县肥乡人民公社副大队长马英奎在给民工读报。 本报记者 盛果摄


第4版()
专栏:

北京各界青年八百多人集会
欢迎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
本报讯 北京各界青年八百多人今晚集会欢迎以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崔缵浚为首的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胡克实、梁步庭参加了欢迎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第一书记王照华和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团长崔缵浚在会上讲了话。王照华和崔缵浚都指出美帝国主义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一定要从台湾和南朝鲜滚出去!团结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中朝两国青年将永远携手前进!王照华在会上介绍了北京青年继续跃进的事迹,并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青年目前正在蓬勃开展的“按共产主义精神工作、学习、生产”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表示无限兴奋。他说,他深信,由代表团带来的朝鲜广大青年的友谊,将鼓舞北京的青年在继续跃进中更加奋勇前进。崔缵浚在会上介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青年在改变国家面貌中的重大贡献。他在讲话的最后高呼朝、中两国青年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接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和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互相赠送了礼品。会后一起看了电影“无名岛”。
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是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代表团一行七人,于本月3日到达北京。他们将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上海、吉林等地参观访问。(附图片)
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进入会场时,受到北京青年的热烈欢迎。前右是朝鲜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员长崔缵浚
 新华社记者 塔吉古勒摄


第4版()
专栏:

法记者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7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法国地方报记者代表团一行三人,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代表团成员有:里昂“进步报”总编辑马赛尔·里维埃、“马赛曲报”总编辑马赛尔·加拉索、“哈佛尔自由报”总编辑安德列·法特拉。


第4版()
专栏:

保革命诗人瓦普察洛夫诞生五十周年
首都文艺界举行纪念会
新华社7日讯 今天是保加利亚革命诗人尼古拉·瓦普察洛夫诞生五十周年,首都文艺界举行了纪念会。纪念会由中国保加利亚友好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图书馆联合举办。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诗人萧三在会上致词说:瓦普察洛夫是保加利亚杰出的天才的革命诗人,是坚贞的革命家和反法西斯战士。1942年英勇牺牲时只有三十三岁,他火一般热烈的诗句从游击队、从监狱、从刑场中传播出来,被人民广为传诵。萧三说:瓦普察洛夫是诗人,是共产党员(曾是保加利亚工人党中央委员),战士和诗人的品质融合在瓦普察洛夫身上,这是我们时代新型诗人的榜样。萧三说:保加利亚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家,给予世界文化宝藏以珍贵的贡献。他最后祝保加利亚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益繁荣,祝中国保加利亚人民间的伟大友谊日益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戈宝权在会上介绍了瓦普察洛夫的生平和他的诗集“马达之歌”中的不朽诗篇。他说:瓦普察洛夫终身献身于革命,用自己英勇的革命斗争和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作品,在保加利亚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革命诗歌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篇页,他说: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追赠瓦普察洛夫国际和平奖金的荣誉奖。瓦普察洛夫的诗歌正在我国人民中广泛传诵着。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潘切夫斯基在会上讲话说:今天的纪念会又一次生动地表现了我们两国人民日益加强的文化联系和牢不可破的保中友谊。他说:瓦普察洛夫的诗歌已在中国出了好几个版本,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它说明这些诗篇有着不朽的艺术力量,而它的泉源在于诗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在于他所受的革命锻炼和对于新时代的坚强信念。
会后朗诵了瓦普察洛夫的诗作“信念”、“祖国”、“我们要建设工厂”等,并放映了描写诗人生平的影片“人之歌”。与举行纪念会同时,还展出了有关诗人生平的画片。
在北京的保加利亚诗人扬可夫和农业阵线报副编辑保切夫出席了纪念会。
参加今天纪念会的还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老舍、中国保加利亚友好协会秘书长夏霆、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张铁弦和文化艺术界人士五百多人。


第4版()
专栏:

挤时间抓空隙 学习跟着生产走
岗南水库民工创造许多学习方法
本报讯 在几万人集体劳动的工地上能不能开展业余文化教育?能不能开展得好?河北省岗南水库用事实作了肯定的回答。水库的全体建设者在修建水库工程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文化学习也获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工地已经有三万零三百一十四人在扫盲班结业,升入了业余初小班,一万零二百十六人达到高小水平。
水库工程开始不久,中共岗南水库党委就建立了业余文化教育指挥部,各级党组织把业余文化教育列入了党的议事日程,民工学习好坏列为评选先进生产者的条件。
但是在民工业余文化教育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有些人认为工地劳动紧张,业余教育搞不起来;有些干部认为:生产任务完不成交代不过去,文化学习搞不搞没关系。面对着这种情况,中共岗南水库委员会组织全体民工和干部进行了大辩论。在辩论中,大家认真分析了水库工地的形势,认为水库工地生产是紧张,但是青壮年多,他们劳动积极,迫切要求学习;水库工地生产集中,劳动时间统一,容易组织学习,只要加强领导,妥善安排时间,一定能够学好。经过大争大辩,统一了思想认识,群众性的业余学习运动就有领导、有组织地迅速开展起来。
为了提前在今年汛期拦洪蓄水,各施工单位都由三班改成两班,工作时间增加,业余时间相对减少,如何使业余学习坚持下去,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这时水库党委及时发现总结了深县、藁城、衡水等施工营的“四跟四走”的学习经验,即:学习跟着生产走,教师跟着学生走,书本跟着民工走,课堂跟着工地走。这些经验妥善地解决了学习和生产的矛盾。水库党委召开了现场会议,及时推广了这个经验。各施工营实行这一办法时,又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创造了许多结合生产的学习形式。如衡水施工营创造了“四挤”(挤饭前饭后,会前会后,上工前下工后,生产间歇时间学习)、“五抓”(抓上、下午休息时间,抓夜班白班的休息时间,抓不开会的时间,抓整队和走路的时间,抓做啥工学啥技术的时间)的新方法。由于学习形式适应工地生产的特点,即使在劳动最紧张的日子里,学习也没有间断。
由于业余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广大民工的文化水平,也促进了水库工程的进度。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民工们提出较大的革新建议七千七百多项,生产效率成倍增加;同时还有四千八百多名民工通过学习文化、技术成了技术人员,分别掌握了土方机械、皮带运输、钻探、电工、交通运输等四十三种技术。


第4版()
专栏:编后

水利工地上不要放松文化学习
有一些人碰到甚么事情,都要先摆出一堆困难条件,摆的结果,好像除向困难低头外,别无其他办法。今天发表的河北省岗南水库工地民工学文化的新闻,又给这些人上了一堂课。
在几万人集体劳动的水利工地,生产是那样紧张,要开展业余文化教育而不影响生产,当然会有许多困难。假如光看到这些困难的一面,则只有放弃文化学习。但是,也正是在这些不利条件的另一面,有着许多有利条件,这就是像新闻中所讲的:民工中青壮年多,他们迫切要求学习,水库工地生产集中,劳动时间统一……。岗南水库工地党委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建立了业余文化教育的指挥部,加强了领导,妥善安排了学习时间;由于民工迫切要求学习,他们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创造了“四跟四走”“四挤”“五抓”等学习方法,限制了不利条件的影响,结果业余文化学习迅速开展起来了,在劳动最紧张的日子里也没有间断,到现在已经有三万多人摘掉文盲帽子,一万多人达到高小水平。
事实也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生产任务完不成交代不过去,文化学习搞不搞没关系。南岗水库工地民工提高文化水平以后,大搞技术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几千人掌握了一种或几种技术,大大促进了工程的进度。如果只看到不利条件,不去搞文化学习,那么生产任务就很可能当真交代不过去哩!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大兴水利,集中几千人、几万人在一起劳动,正好借此机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大搞业余文化教育。岗南水库的经验可资借鉴。


第4版()
专栏:

表彰在地质学等方面的贡献
苏科学院赠李四光金质奖章
据新华社7日讯 苏联驻中国大使契尔沃年科今晚代表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把1958年度的卡尔平斯基金质奖章授给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苏联科学院国外院士李四光,表彰他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岩石学和有用矿物学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苏联杰出的前辈地质学家卡尔平斯基被誉为“俄罗斯地质之父”,他是苏联地质科学巨大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并且对全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也有过重大贡献。苏联科学院专门以卡尔平斯基的名字设立金质奖章,颁发给对地质科学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契尔沃年科大使在今晚于苏联驻华大使馆举行的授奖仪式上致词,他代表苏联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体人民,热烈祝贺李四光同志和中国全体科学工作者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李四光副院长接着致词,感谢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给予他的荣誉。他说,这一奖章的授予,表达了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和巨大的鼓励。他还说,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地质事业也和其他生产事业、科学事业一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大跃进形势,获得了空前的矿产资源和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的大丰收。所有这些成就,是和苏联政府、苏联学者和专家慷慨无私的热情帮助,以及中国地质工作者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分不开的。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也在授奖仪式上讲话。他说,苏联科学院授予李四光金质奖章,是对整个中国科学界的鼓舞。郭沫若希望中国科学工作者努力向苏联科学家学习,并且祝贺中苏两国科学技术工作和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参加今晚授奖仪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武衡,地质部副部长卓雄,以及我国地质科学方面的许多专家和教授。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动态

把建明公社的红旗举得更高
很多人民公社中都存在着一部分穷队。帮助这些穷队赶上富队,这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和促进公社的巩固和发展都是必需的。鼓舞穷队赶上富队,介绍这方面的经验,各地报纸都作了不少工作。最近河北日报关于学习建明公社的宣传,就是一次比较有计划和比较深入的报道。
建明公社是河北省人民公社的一面红旗。它是在过去被人称为“穷棒子”社的基础上成长壮大起来的。去年由高级社发展为公社以后,这个社的农业生产又获得很大的跃进。今年这个社的粮食亩产量,预计将比去年继续增长近13%。多种经营也日益繁荣兴旺。几年来社员的生活由贫困走向富裕:他们从吃糠咽菜到出卖余粮,从欠债到储蓄。昔日的三条驴腿今天已变为骡马成群、牛羊满圈,还有拖拉机、汽车……。
河北日报在宣传如何把全省公社办得更好,和鼓舞穷队赶富队的整个报道中,高高举起了这面红旗,有意识地在全省范围内树立起标兵。10月中旬,报纸先后报道了唐山市委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开展学赶建明公社运动的经验,以及唐山市各公社鼓起干劲进一步掀起学习热潮。报纸发表社论赞扬了唐山市的作法,指出其他地区也有必要这样做。社论充分估计了开展学习建明公社运动的意义,认为这实际上是一次反右倾、鼓干劲的政治运动。开展这个运动,对于实现省委所号召的“苦战三、五年,根本改变我省农业生产面貌”是十分必要的。
这以后,报纸发表了河北省委“关于开展学习建明人民公社的经验,把全省人民公社办得更好的决定”,报道了各地广大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热烈响应省委号召,树立雄心大志的情况。
报纸在开展学习建明公社运动的过程中,很注意解决思想问题和学习方法问题。如有些条件差的社、队,觉得被建明社丢得太远,没法赶上;有些条件好的社、队,认为自己的生产水平已经不低,没有什么可学的。报纸在题为“学什么?怎样学?”的社论中,一方面批判了各种“悲观论”,另一方面指出了学赶建明社不是单纯从生产水平上去学赶,而是要学赶建明社的革命精神,如永远听党的话,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依靠集体力量迅速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雄心大志;永不自满、勇往直前的不断革命精神;始终一贯地坚持勤俭办社原则的高尚品德……所有这些,不仅穷社穷队应当学习,就是富社富队也应学习。
树立了标兵,解释了学习的一些思想问题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学习呢?河北日报继续以树标兵、解释思想的办法来推动学习运动。报纸报道了交河县在开展学习建明公社的运动中,根据本县情况,狠狠抓住了对穷队的领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三分之二的穷队赶上富队的情况。这个事实不仅说明了穷队的面貌是可以迅速改变的,而且说明了在运动中领导方面必须抓住主要环节。报纸还报道了生产条件较好的新乐县城关公社在克服自满情绪后,订出了追赶建明社的先进计划,并同另一个公社——邯邰社展开了互相支援、共同跃进的“携手赛”。报纸对这种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给予了崇高的评价。现在这种竞赛方式已得到推广。
河北日报宣传这次学习运动,不仅仅停留在穷队赶富队的问题上。它还善于结合当前工作,以及提出在各项工作中都应该学习建明社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勤俭办社的精神。例如报纸报道束鹿县的许多公社在水利建设中发生物料不足的困难,后来学习了建明公社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很快找到了办法,困难问题迎刃而解。这个报道把学习建明社同推动当前的水利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近报纸发表了建明公社争取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消息。他们不是等待机器,而是积极地为机械化创造条件,例如大搞水利、平整土地,为使用机械耕作和浇水作准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为购置机器准备资金。报纸指出,建明公社这种积极主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的做法,值得所有的公社和生产队学习。
在学习建明公社的运动中,河北日报迄今已发表了六篇社论。这些社论阐述了学习建明社的意义,解答了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并结合典型报道论述了帮助穷队赶上富队、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自力更生办水利等问题。显然,这许多社论对于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第4版()
专栏:

过去当红军 还乡当农民 苦干十年整 穷村变富村
红色英雄永远红
本报记者 姜文品 朱曰梅
在最近召开的山东省烈军属和残废、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会议上,有位代表叫熊家凤,被人们称为“不老松”的老英雄。他原是老红军,回家当农民十年,领导本社、本队的社员,为改变山区落后的面貌,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熊家凤,现在是中共沂水县夏蔚人民公社王家庄生产大队党总支书记。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共产党,今年五十七岁了。他经过长征,爬过雪山草地,负过三次伤,立过两次功。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已担任团一级的领导职务,上级为了照顾他那残弱的身体,决定让他长期休养。他说:“我的年纪不算老,不能让国家白白养活我一辈子,请党批准我回乡种地吧。”党为了他的安全和生活,给了他一匹马、两支枪,派了一名战士照顾他。他想,我是回家生产的,带着枪、马和警卫员,会增加国家开支和脱离群众。他一到家,就把枪和马交给政府,把十七岁的警卫员刘英,送到学校读书。当他把刘英培养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就动员刘英回家去好好工作。
“老红军的本色没变呵!”村上的父老都这样谈论着熊家凤。他回乡以后,靠自己劳动,养活着七旬的老母和供给刘英上学。生活虽然困难,但从未吐露过。政府每次拨下的救济款虽然都有他的份,他一次没有接受。他常说:“我不能为国出力,再让国家救济,于心不安。”他对党的事业一直是忠心耿耿。从最初的互助组,到去年的人民公社,他都起了积极地宣传、组织和领导作用。尤其是从1957年冬由治山治水开始的大跃进以来,这位老英雄更显示出他的英雄本色。
王家庄,四面被穷山秃岭环绕。年轻时的熊家凤和祖父、父亲一起给地主种地时,曾踏遍了周围的每个山头。他热爱这些山,同时也和乡亲们一起吃过穷山恶水的苦头。1957年冬,王家庄还是一个农业社,他担任了这个社的党支部书记。当上级提出了向穷山恶水进军、改变山区面貌的号召时,他兴奋得一次又一次地跑上山去观察、琢磨,拜访熟悉山地的老人。为了免除水土流失和战胜旱灾,最重要的是在山脚下筑起一座水库。熊家凤一面广泛征求社员的意见,一面请示乡党委。党委书记带着一个勘察队来复察,认为熊家凤的治山计划妥善而周密,批准了。于是全社兵分三路,副支书率领五百人上山治山,社长率领三百人修建水库,熊家凤率领积肥队大搞积肥。当时熊家凤和十二个生产队长挑了战:他保证每亩供应万斤肥,各生产队长保证亩产千斤粮!
熊家凤领受任务回家,第一夜没睡觉,第二夜又坐在黑影里不停地抽烟,琢磨着怎样完成任务。亩施万斤肥,可是全村粪圈里的粪都抬出来,每亩也不过一千五百斤啊。他妻子提醒他说:粪不够,不好挖圈底吗?这一句话给他开了窍。他想:圈底可挖,天井(院子)也可挖?没等天明,他就在自家天井里刨开了。几百年的天井没换土、鸡屎鸭粪都积在里面。他捧起一嗅,腥臭。他乐得敞开大门,领着积肥队,挖出一千多挑肥。挖完社干部的天井,又挖社员的天井,把天井全换上新土。既积了肥,又改善了环境卫生。
在积肥头一天,熊家凤带头挑土,队员不肯,说他胡子老长,光跑也够呛。第二天他又抢着挑,社员又是那套话。第三天他索性把胡须剃得净光,到小伙子跟前笑着说:“怎么样,我是不是也和十八岁一样啦?”社员们一看,又感动,又好笑。不几天,庄里庄外,肥料堆积成山。后来,每亩地施肥万斤,庄前庄后的好田还有施三四万斤的。
这位意志旺盛的老人,积完肥就又去治山,深冬了,雪花纷飞的时候,他才领着社员下山,与修建水库的大军会师,共建水库。当时,有人提议,冬雪降地,天寒手冷,是不是过了春节再修。
“士气不高,对完成任务不利”。熊家凤洞察出这一情绪后,立即建议休息一下。八百多人围坐一起,他站立起来,说要拉个故事。大家要他讲长征故事。他依题讲了起来。他说:“我当日怎样出去当的兵,在座的要怕只有一、二十个人知道。我家要了三辈子饭,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压迫,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我讨着饭奔到江西,参加了红军。红军长征时,历尽千辛万苦。我所在的那支部队到了大西北一座大山上的时候,正是11月20日,部队穿着单衣,与敌人作战三天三夜,歼灭敌人一个师。那时部队三天只吃一顿饭不说饿,穿着单衣与敌人作战不说冷。咱们为了建设新中国,一天吃着两顿热饭,穿着棉裤棉袄修水库,碰上几片片雪花就叫苦,这样想对吗?”
大家一讨论,回忆起过去的痛苦和解放后党给的幸福,八百人中哭了一半。他们表示,别说下一场雪,就是今冬天天下雪也要修起这座水库;不但白天加劲干,晚上也要掌起灯来干。从此,白天晚上分班交替着干起来了。熊家凤干到第二十三个夜晚,身体有些不舒服。社长劝他回家休息。他说:“我在豫旺堡作战一天挂了两次彩,还没离开阵地。在这里干活淌了点汗,受点感冒,就退出战斗,那算什么共产党员。”他一直坚持到腊月二十八,基本上修起了水库,才和大家一起收了工。
刚过了春节,这位老英雄又带上八百人返回山顶,先后用了八十四天,治好了七座山头,开荒一千一百亩,获得第三次大捷!
1958年,他继续按照党的指示,领导全社大抓水、肥、土,获得了农业全面大丰收,使穷山沟出现了富裕村,第一次由缺粮队变为余粮队。
继续跃进的1959年,熊家凤领导自己的生产大队,利用建好的水库、水井、泉子和闸好的河流,战胜了五十三天的大旱,在瘠薄的山地,取得了平均亩产八百三十二斤粮的丰收,进一步改变了山区面貌。
熊家凤回乡十年,誉满乡里。仅1958年,他领导的生产大队,就获得十六面奖旗和奖状,个人当了炼铁的一等功臣。1959年,他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会议,他的英雄事迹深深留在人们的心里。(附图片)
苗地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