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组织健全 管理得当 饲养有方
张坡大队万头猪场办得好
母猪高产 仔猪健壮 菜猪膘肥 年增七倍
据河南日报消息 商水县固墙人民公社张坡大队万头养猪场办得出色,头头菜猪肥壮,母猪没有空怀,平均每窝产仔猪十头,仔猪全部成活。一年来卖给国家肥猪一千八百七十四头,支持兄弟社、队一批仔猪。现在全场存栏猪六千一百多头,较去年10月增长七倍多。
这个场是怎样取得这样大成绩的?首先是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挑选和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全场一百二十五名饲养管理人员中,贫农和下中农占90%以上,党、团员占20%。党支部为加强饲养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举办了饲养员红专学校,每天晚上上课两小时,学习政治、文化和养猪知识。同时,全场开展了“比猪膘、比繁殖、比防疫、比积肥、比干劲、比发明创造”的六比竞赛。在党支部提出的“一员变五员”(饲养员、防疫员、配种员、接生员、饲料加工员)的口号下,掀起了争当多面手的学习和竞赛高潮,全场已有七十六人达到“五员”标准,全部饲养人员都摘掉了文盲帽子。
其次,对饲养管理工作,一年来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制度。全场共设三个场,下设饲养、防疫、繁殖、饲料加工、保卫等五股和一个饲料田种植专业队。对猪采取分群管理、分类饲养的方法:把猪分为母猪、菜猪、仔猪、种猪四群,每群为一个饲养小组;各猪群根据大小、强弱、吃食快慢、性格好坏,分类定圈、定槽喂养。场对饲养员实行六定,即:定圈舍、定头数、定饲料、定膘情、定工具、定工分。饲养母猪的还有定怀胎率、繁殖率、成活率。同时,规定奖惩标准。在喂养上采取定时、定量、三添、三不喂和六照顾的办法。定时即冬季每天喂两次,夏季每天喂三次,春秋放牧;定量即百斤以下的猪每头每天喂加工饲料四至六斤,百斤至二百斤的猪每头每天喂加工饲料八斤,其余大小猪酌情增减,放牧季节相应减少饲料;三添即喂时勤添,少添,吃完再添;三不喂即:饲料不加工不喂,不清洁不喂,不到时间不喂;六照顾是:对病猪、瘦弱猪、残废猪、怀胎猪、刚出圈仔猪、胆小猪分别照顾,增加精料或单槽拌食。在饲料加工管理上,推广了花草搭配,不喂单样草;夏季喂发酵的饲料,多加水;冬季喂煮熟饲料,要热要稠。并且根据各种猪的营养需要,饲料加工房准备了不同的饲料,保证了各类猪的需要。因此,这个场做到了菜猪肉肥,母猪奶多,满月仔猪一般体重十八斤,并消灭了出圈掉膘现象。
关于饲料来源,他们除采集野生饲料和由生产队按比例分配农作物副产品外,还开辟了二百亩饲料田,培养了一百八十亩水面的水生植物,建立了饲料基地。今年下半年已收获五十亩地的瓜、菜和豆类。有十三亩地是采用矮瓜、米谷和菜混作,每亩单产四万多斤。现在又种苜蓿五十亩,冬菜五十亩,麦豆混作一百亩。
为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全场职工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技术革新高潮。现已实现用水自流化、运输车子化、加工饲料暖缸化、铡草切菜半机械化。大大节省了劳力,改善了劳动条件。
第三,这个猪场在贯彻执行自繁自养的方针中,抓紧了两个环节:
(1)积极选留母猪和种公猪。采取普中选良、良普结合的办法,母猪由去年的四百二十头发展到七百六十八头,其中良种白猪六百五十头;种猪由去年的八头发展到二十三头,其中约克夏、乌克兰良种猪二十一头。明年全场即可实现生猪良种化。(2)改进配种繁殖技术。除全面运用双配、复配、人工授精、药物催情等先进经验外,还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配准、保胎、多生、不死的经验。主要经验是:母猪发情、配种期必须保持二类膘,太瘦太肥均不易受孕;怀胎两个月内,掌握膘情不上升,以免脂肪过多,伤胎化胎;两个月后开始加料追膘,三个月后单圈喂养,停止放牧,防止挤碰流产,保证仔猪有充足养分;临产时进繁殖圈,专人照顾接生,这时母猪必须是一类膘,奶汁多;母猪产后在二十天内多喂精料,二十天以后逐渐减少,以便到满月后再配种时,仍保持二类膘。仔猪出生二十天后开始教吃饲料,出圈后加强养护,并使一窝一圈,照顾习性。由于采取这种方法,消灭了空怀母猪,全场母猪平均每窝产仔十头;仔猪成活率上半年达98%,下半年达到100%。
第四,大型猪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这个场首先建立了防疫组,设立医疗室,配备五名兽医和防疫员,并把防疫、治疗知识传授给饲养员,实现“饲防合一”。这个场还总结出猪易于发病的季节、天气等特点,例如:春、秋猪瘟易于流行;夏季猪易于受热;冬季易于受寒发生猪气喘;连阴天或气候突变容易闷圈,得皮肤病或猪丹毒,特别是易于引起仔猪白痢和副伤寒的流行。只要适时抓住防疫、防热、防寒、防雨等措施,就可使猪不生病或少生病。在这方面,他们特别注意作好了以下四项工作:第一,保持猪场、圈舍清洁卫生,做好生猪保健工作。如经常喂食盐增进猪食欲,一月喂一次青灰水进行肠胃消毒,冬季喂桑白皮、白萝卜、洋金花防止气喘病,夏季喂石膏、皮硝清火,温度高时喂车前子、竹叶、柳叶,屙干屎喂扫帚苗等。第二,建立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防疫注射,一猪三针,防止猪瘟、猪肺疫和猪丹毒;夏季采取防雨、防热措施,冬季增加圈舍保暖设备。规定三天一次小消毒,用石灰撒圈,青灰水刷槽;七天一次大消毒,用
“六六六”喷撒圈舍,翻晒铺草。在疫情流行期,实行紧急封锁,停止放牧。第三,隔离治疗病猪。猪场设有观察圈(有病未确诊以前的猪送观察圈)、治疗圈、疗养圈。第四,重科学也相信群众。在生猪防疫和治疗中,既运用了科学验方,同时也访问群众,搜集单方四十多个,发动饲养员采集土药材一百多种、一千五百余斤,不少猪病就是用这些单方和不花钱的药材治好的。全场上半年即已消灭了猪瘟、丹毒、肺疫、脑炎、仔猪白痢等几种主要猪病,下半年连最缠手的气喘病也消灭了。


第3版()
专栏:

“养猪迷”
——记饲养员刘清才
本报记者 蔡明
刘清才,是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公社蔡家管理区养猪场的饲养员。这个人真正做到“以场为家”,“爱猪如子”。公社社员看到他十分热心养猪,都很尊敬他;有人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养猪迷”。
远在1956年农业社时,这个地方就开始了集体养猪,不过为数不多,只有二十多头。1957年夏天,不幸发生了一场猪瘟,社员私养的猪死了三分之二以上,集体饲养的猪也只剩下两头。因此,好些人都不愿养猪了。农业社为了坚持集体养猪,又由外地买了十八头猪回来,并且挑选勤劳能干的刘清才当饲养员。刘清才也害怕再闹猪瘟,不过他不是拒绝不干,而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千方百计把猪养好。
果然,这二十头猪在刘清才的精心饲养下,不仅没有发病,不到半年工夫还下了三十多个小猪。社里看到猪能养好,便正式建立起养猪场,加派了饲养人员。这一来,各生产队也开始了集体养猪,社员们的养猪情绪逐渐提高,陆续养起猪来。到现在为止,蔡家管理区的猪已经养了九百多头,平均每人有猪一点二头,比1957年提高八倍。其中集体饲养的猪占总头数的70%以上,成为吉林省发展养猪事业的一面红旗。
去冬办起公社,集体养猪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当时因木料缺乏,猪舍盖不起来。猪舍不够,怎么能保证母猪、仔猪安全过冬呢?那时节,刘清才日日夜夜挖尽心思想办法,有时夜晚也睡不着觉。一天晚上,他在猪场开完会回到家,刚刚睡着,只听得大猪小猪被满天的风雪刮得乱叫,眼前出现了乱哄哄的景象。当他走近猪栏,几头老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向他扑来。他吓得猛一转身,却掉到一个菜窖里。醒来才知道是在作梦。但怎么也睡不着了。他边穿衣边琢磨:是呀,把菜放到窖里就不怕冻了,挖一个菜窖要比盖一间房舍省工省料得多,如果把猪弄到地窖里喂,不是很好吗?他急忙返回猪场,这时正是午夜一时。他在猪场比划来,比划去,天还没亮,一幅地下猪舍图就绘成了。管理区领导上看了他的设计都说好,既能保温,又不费材料,积极支持他。接着,他和大家一起苦干了两天两夜,兴建了五间地下猪舍。这年冬天,共挖了四十多间地下猪舍,使全场瘦弱猪、母猪和小猪,安全度过了严冬。这种地下猪舍,受到了吉林省广大干部和社员的好评,一直有人前来参观学习。
养猪场建立不久,就有一批瘦弱猪进场。管理区把这批猪买进来时,不少人都认为没法喂好,但刘清才却自动领去了十五头皮包骨的母猪。这一下他更忙了,他日夜研究每头猪的习性、特点。有一次,一头猪一天没有吃食,他担心是否病了;可是第二天又恢复正常。他一连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原来是头“抢食猪”,一顿饱一顿饥,吃的过饱了,下顿当然就不爱吃了。于是他采用了定食定量法,让每头猪吃食均匀,问题便解决了。就这样,他把每头猪的习性摸得烂熟。经过一个多月的饲养,这些瘦猪不但没死,还渐渐的肥起来。
有人说刘清才像本养猪的活字典,真是不假。哪头猪怀孕了,哪头猪什么时候下崽,他都了如指掌。只要是有猪下崽,不管白天黑夜,雨雪无阻,他都要到场接生,常常整夜不得合眼。去年11月末,一头只有十二个奶头的母猪下了十九头小猪。母猪的奶不够小猪吃,急得他什么似的。恰巧第二天有一头母猪只下五头小猪。于是他想:将小猪分几个给这头母猪喂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可是,当他把那些小猪放在这只母猪身边,母猪混身上下嗅了一嗅之后,却张开嘴巴咬起来了。他急忙将小猪抱回来。可是这一来,刘清才却悟出道理来了,他想:大概母猪嗅觉较敏锐,可以判别是不是自己生的小猪,他便试用那只猪的胎盘擦抹小猪,果然,母猪就让小猪吃奶了。但是,一个胎盘擦不了几个小猪,他又想出用母猪尿洗小猪的办法,也收到同样的效果。刘清才在饲养当中,还注意研究母猪乳腺的分布,他发现正中间那两个奶头的奶汁比一般多,于是他就根据小猪不乱吃奶头的习性,将比较弱的小猪定在奶汁多的奶头上。因此,经他手喂的小猪,个个健壮。
刘清才在工作中不仅埋头苦干,还注意钻研养猪的科学知识。自建场以来,他饲养的猪从没发生过瘟疫,母猪达到了全配、全怀、全产、全活,仔猪达到了全壮。


第3版()
专栏:

革新养猪工具 改善劳动管理
大布公社仔猪场腾出劳力自种饲料
据新华社讯 山东寿张县大布公社仔猪繁殖场,大搞饲养工具改革和改善劳动管理,饲养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劳力不足的困难迎刃而解。
这个公社的仔猪繁殖场,是本着就地养猪、就地积肥和就地施肥的原则,在田里建立的。去年10月建场时,配备了八十五名饲养员,养猪七百多头。到今年春天全场生猪已发展到二千多头,又添了六十五亩饲料地。这时,饲养员顾了种地顾不了喂猪,顾了喂猪顾不了积肥,在这种情况下,人人动脑筋,大搞工具改革和改善劳动管理。
根据饲养员的建议,场里增加了一部饲料粉碎机,三个人操作,每天粉碎饲料一千五百斤,比用石碾轧料提高工效七倍;在运输上,增加十辆小胶轮车,用这种车运土垫圈和往外运肥,比小土车提高工效一点五倍;在饲料加工方面,改革加温变糟方法,这样三人就能顶过去十五人的活,还能节省大量烧柴;在沤肥上,改担水为引水灌圈沤肥,全场六百个圈坑,过去担水沤肥,每天需水一千二百担,十五个人才能完成,后来在附近水库上安一个手摇水车,把水垅沟直通各圈,每天只用两个人便完成了任务;在喂猪上,训练猪群能够听哨音集合,一齐吃食,节约了喂食时间。另外,在全场工作人员中开展多面手运动。通过现场参观,实教实学,都学会四种技术,由原来饲养员、防疫员、技术员、配种员“四员”分工,变为“四员”结合,节约了劳力。
全场在大搞技术革新的同时,还改进了劳动管理,推行了定人员、定猪数、定饲料地、定积肥、定膘肥、定繁殖、定工分等十定责任制,饲养员的劳动效率又提高了30%左右。
这个场采取了上述办法以后,克服了劳力不足的困难,没有增加一个饲养员。一年来全场共繁殖仔猪一万零四百多头,达到仔壮母肥,全生全活。并且积了圈肥二千二百多万斤,饲料地也种的很好,收了大量瓜类饲料和粮食,再加上饲养员采集的粗饲料,全场达到了饲料自给。


第3版()
专栏:

集体养猪场
懋祥 (原载河南日报)


第3版()
专栏:

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生产
本报评论员
几年来,我国油料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为了迅速解决油料问题,除积极发展动物油和草本植物油的生产外,还要大力发展和提高木本油料的生产。
木本油料有很多优点。木本油料作物一般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区,不与农业争地;发展木本油料所需的投资小、劳力少,而收益大,对繁荣山区经济、增加公社和社员收入有积极作用;木本油料都具有一次栽植多年收获的特点,树栽下后,就能结实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木本油料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产量较稳定。因此,发展木本油料有重大意义。
山区群众有经营木本油料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群众开展了林木速生丰产运动,不但获得了木本油料空前的大丰收,而且创造了丰富的丰产经验;公社化的实现,更为木本油料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这些都是发展木本油料生产的有利条件。
我国木本油料种类很多,当前主要应抓紧油茶和核桃的发展。
油茶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分布,并且是某些省区的主要食用油。1958年全国茶油比1950年增产了三点六倍。但是,目前在全国三千五百万亩现有成林中,还有四分之一的油茶林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迅速把这些荒芜的油茶林垦复过来,是一个迫切的任务。经验证明,荒芜的油茶林一经垦复,当年和次年就能增产20%—30%,第三年后就可提高产量几倍。希望各地在今冬将所有荒芜的油茶林全部深翻一次,为明年油茶更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使油茶产量持续上升,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新造幼林只要抚育得法,可以提前结实。现在正是冬季造林的大好时光,各地应在积极营造用材林、防护林的同时,大力营造油茶林。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应该有计划地建立木本油料生产基地。
各地都要大力种核桃。核桃仁是珍贵的副食品,而且含油量高,油质好,核桃树的木材更好。各地应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一个种植核桃运动,不仅要成片营造,还要充分利用四旁隙地种核桃。
此外,工业用油中的桐油和柏油,目前都很缺乏,需要大力发展;对现有成林,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量。对于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的野生木本油料,也应积极采集利用,这是增产油料的一个潜力巨大的新途径。目前,正是冬季造林、开展小秋收运动和多种经营的最好季节,各地应该结合这些活动,把木本油料生产抓起来。我们相信,只要反透右倾,鼓足干劲,就一定能够完成建立木本油料生产基地的任务,就一定能够争取木本油料一年比一年更大的丰收。(附图片)
广西陆川县良田公社油茶丰收 周连贵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小常识

油茶
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之一,分布在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区)。
油茶树是多年生的乔木,适宜在山区生长,因此管理用工较少,不和其他农作物争地争工。一棵茶树,能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果实。
油茶春季结实,秋季成熟。籽实榨出的油就是茶油。茶油属不干性油,可以吃用,也可以作某些工业用油。榨油剩下的渣饼可以作肥料。


第3版()
专栏:

一手抓草本油料 一手抓木本油料
四川农村大种油茶
本报讯 四川一手抓草本油料生产,一手抓木本油料生产。目前广大农村在掀起一个“万亩社、千亩队、一人十窝”的大种油茶运动。今年春天以来,各地已造油茶林一百五十多万亩。
四川省气候和土壤都适合种植油茶。过去全省只川东、川南部分地区有种植油茶的习惯。解放以来,四川省油茶生产开始得到发展,先后植造新油茶林三百多万亩,相当解放前面积的七倍。过去油茶要七、八年开花结果,现在证明这种生长缓慢的现象可以改变。如宜宾市黄桷坪人民公社,1957年种的油茶,今年就开花结果了。
现在正是油茶直播造林的季节。四川全省各级党委抓紧这一时机,大力开展突击造油茶林运动。泸县在“社社种油茶、户户种油茶”的口号下,开展了一个“二五”运动,即每人利用屋前屋后种油茶五株、竹子五株。全县人人动手,采取专业队和突击运动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林业队造成片林,家家户户造零星林。瓦子、天洋等公社的社员上山安营扎寨,两天内造茶林一千多亩。原来没有油茶树的乐至县,已种了五万斤种子。全县机关干部、城镇居民都利用假日植造油茶林。
和大力发展新油茶林的同时,油茶老产区还抓住荒芜茶林的垦复工作。泸州、宜宾等地都建立了大批林业专业队经营油茶林。泸县在垦复中全面贯彻了肥、水、抚育、防治病害、改良工具等增产措施,推行了许多垦复的先进经验,力争做到头年得利,二年增产,三年丰收。为了完成发展油茶生产的计划,各地都做了规划,经过群众性的讨论,由各级干部带头种植和管好油茶林。许多地方干部还种了油茶试验田。全省商业部门大力调进种子,开展技术传授等工作。各地今年收购的油茶籽已全部停止榨油,以便供应缺种地区种植油茶。 
(文传兴)


第3版()
专栏:

用少量的人养更多的猪
——广兴洲公社因陋就简改革养猪工具
养猪事业高速度发展,饲养人员是不是一定要按正比例增长?
湖南岳阳县广兴洲公社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只要发动群众,对猪饲养工具大力进行技术改革,就可以节省大批的劳动力。工具改革之前,这个公社养猪八千四百七十四头,平均每人养猪八头,占用饲养员一千零六十名;最近全社的猪已经增加到一万七千三百九十五头,平均每人养猪二十六头,因为大搞喂猪工具改革,饲养员减少到六百七十九名。
问题的提出
广兴洲公社的劳力比较紧张,平均每个劳动力要负担二十亩地的耕种任务。公社化以前,群众养猪是敞放敞养(把猪整天放在野地里),任其自找食料,所以养猪并不占用劳力。公社化以后,集体养猪事业发展得很快,养猪的习惯也彻底改变了,由敞放敞养改变为存栏喂养。集体养猪给公社社员带来了许多好处:一是积了更多的优质肥料,增加了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社员收入,社员吃肉也显著增多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新的矛盾,这就是集体养猪所需要的劳动力比过去大大增多了。
如何解决呢?如果增加饲养人员,必然要影响粮食、棉花的生产。公社党委研究的结果是,解决劳力紧张的矛盾只有从饲养工具的改革方面着手,要用少量的人养更多的猪。
因陋就简 自力更生
公社党委首先引导群众从占用劳动力最多的切料、用水、运输等项目入手,改革工具。从今年5月份以来,公社集中群众智慧,设计、改装、新制的碎料机就有六种。
公社农具厂厂长邓光远和全厂铁木工人在改革喂猪工具上表现了很大的热情。邓光远利用旧打稻机、根据铡药材机的原理,在打稻机滚筒的左端安装了两把用来铡饲料的柳叶刀,还配上了一些零件,终于改装成功了切料、打稻两用机。第一台切料机试制成功后,党委书记和畜牧水产部门的同志召开了现场会,亲自操作和讲解给大家听。全面推广以后,各个大队的干部和饲养人员都积极开动脑筋,陆续发明改装了很多新式工具。普兴大队总支书记章权银和铁木工人组织了一个饲养工具技术革新五人小组,试制成功了全社的第一部“六刀切料机”,比人工切料提高工效五倍。
在改革工具运动中,公社党委明确地指出了工具改革必须遵循“从土到洋、土洋结合,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依靠群众、自立更生”的原则,改革的工具都应该具有“花钱少、工效高、制造简单、推广容易”的特点。
目前,这个公社已经推广使用了如下一些工具:
在切料方面:有由打稻机改装的切料、打稻两用机三十三部,利用弹花机改装的切料机三部,滚筒式切料机八十五部,还有切片、刨丝、切料三用机、六刀切料机和手摇切料机十三部,工效比人工提高五倍至十倍,成本有的只花六元,最高的是八十二元。
在运潲方面:全社已经使用的有轨运潲车和无轨运潲车六十六部,一个车可以装五百到一千五百斤猪潲,一两个人就可以推动,成本只二三十元。
在用水方面:全社各猪场已经安装了土自来水九十四处,每处每小时可抽水五十担,比人工担水(距离五丈远)提高工效二倍以上。只花四元成本就行了。
其他方面:全社还做了猪栏消毒喷雾器,洗栏浇水桶,搅潲棍,三用扫帚(洗栏、洗槽、洗猪)等工具共一千三百多套。
由于充分运用了这些先进工具,全社各集体养猪场从今年5月到目前为止的七个多月时间内,共节省了劳动日十一万六千多个,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原材料怎样解决
饲养工具制造过程中,首先碰到原材料缺乏的困难,他们是这样解决的:
一、清理仓库,充分利用积存旧料和暂时可缓用的原材料。仅公社农具厂就从仓库里清理出木材二十立方米,废铁一千多斤。
二、向本地群众收购。公社农具厂收集的社员家里的零星樟木就有二十立方米。公社的供销部门也向社员收购了废铁三千多斤,有力地支援了农具厂的新工具制造工作。
三、地区、部门协作,互通有无。这个公社在山区的七个大队就支援了松木十五立方米。凉亭大队制造工具有铁没有钢,公社工业交通部门有钢缺少铁,通过协作,凉亭大队拿出一千斤铁换回了一部分钢。
四、充分利用代用品。在本地钢铁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这个公社在制造切料机的各个部件的时候,凡属能用木头或其他东西代用的就坚决采用代用品。切料机要用皮带带动滚轮,本地皮带缺少,他们就用纱带代替。这些纱带都是群众用本地出产的土纱织成的,很像帆布带,效果很好。
五、节约原材料。这个公社最初制造的滚筒式切料机,木架较长,架身较高,大家想方设法压缩了长度和高度,调整了笨重规格以后,每部切料机能节约生铁二十斤和一部分木材。全社的木工还提出了“小材大用、寸料寸用、废物利用、改斧为锯”等节约原材料的办法。
巨大的收获
现在不管在哪一个大队或生产队的养猪场,都出现了增猪又减少了喂猪人的情况。广兴大队各生产队的养猪场,在工具改革前后,猪和劳力的变化非常明显。全大队各个猪场在运用了切料机、土抽水机引水、运潲车运潲等先进工具以后,生猪由一千二百八十头增加到一千九百六十二头,饲养人员却由一百六十个减少到一百二十个。其中切料的劳力由七十五人减少到四十二人,挑水由三十二人减少到十一人,煮潲、运潲和喂潲的由二十八人减少到二十四人。
在公社养猪场的饲料间里,记者看到了饲养员们紧张而愉快的劳动情景:一个中年妇女坐在两部滚筒式碎料机中间,用双手往车斗里塞上成把薯藤、白菜等饲料,已经切碎了的饲料就从两个漏斗里往下掉,不一会地上就堆起一堆又一堆的碎饲料。这部土机器根本不要人力推动,是用牛力推动转盘机作动力的。在煮饲料的房子通到各栋猪舍的道路上,都铺了木轨道,猪潲煮好以后,饲养员把煮潲锅的活动闸门抽开,让猪潲流到潲车里,每部可装猪潲四、五百斤,两个青年妇女很轻快地就把它推走了。饲料推到猪栏边,她们只要把车上的活闸往上一提,潲就流进了槽里,根本不需要人一瓢瓢的舀了。猪场里还有用竹筒安装的土抽水机,水由竹筒里抽上来,可以流进煮潲锅里,也可以流到猪舍里去,猪舍的每个猪栏边都有用竹子做的土自来水管,什么时候要洗猪栏,拔开木塞,水就流出来。
本报记者 黄叶(附图片)
岳阳广兴洲公社的简式切草机立体图
切草、刨片、刨丝三用机立体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