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吸收群众参加工程设计
多快好省进行水利建设
雷南采取三结合方法修改不合理设计
本报讯 广东雷南县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运用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三结合的工作方法,大破陈规旧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可以大大加快工程建设速度。
根据初步统计,从目前已修改的十宗万亩以上的工程设计看来,已经节约出钢筋二十吨、水泥三千三百包、二百一十万个土方、一万四千五百五十个石方、一百三十立方木材,减少了九十五万个工作日。
雷南县前一段设计各项水利工程的时候,没有采取三结合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因而有部分工程在坝址和渠道的选择方面,没有很好利用地形地物;在取材方面,没有做到就地取材,造成了多填或多取土方、多用石方、多用器材等等浪费现象。县委在发现这种情况以后,要求各地不仅在施工过程要大力发动群众,在工程设计方面也要发动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县委第一书记李振兴、县委书记王天才和副县长姚家儒、工程师等立即组成工作组,深入各个主要工程的现场,一面访问群众,一面观察地形,与工程师、技术员再三研究、再三比较,共同想办法,甚至作出几个方案,叫大家选择质量最好、灌溉最多、用人力物力最省的方案。
工作组到了储水五千万立方米的龙门水库,检查了这个水库主渠的几个关键工段的现场,反复征求当地群众和工地民工的意见,发现由于缺乏实地调查,这个工程在设计上存在不根据地形、不从实际出发定线的错误。例如,在平湖大队的金泊湖主渠工段,有一段庞大的填方工程需要在五百米以外的高地取土,填方二十四万立方米,同时要用大批材料建造五个钢筋混凝土大涵。整个工程需六十万个工作日和一千包水泥、六吨钢筋、十万斤石灰、六百立方海沙。
经过工作组实地观察,逐一推敲,反复征求当地民工的意见,最后决定了利用天然地形,绕道开渠,以挖方代填方的新方案。这个方案虽然要挖土三十万立方米,但是可以就地挖就地卸,全部过程仅一个工序;而填方则要经过起土、装土、运土、卸土、打夯四个工序,相当四倍于挖方的工作量。而且用挖方比用填方还可以节省五个混凝土大涵,为国家节约大批材料,节省三十万个工作日,比原定完工时间提早一个半月。
工作组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还发现原设计方案中主渠全线不利用天然坡斜的位置破土,而是千篇一律地要求在一条直线上破土,这就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工作组和群众共同研究后,决定充分利用天然坡斜破土,推广半挖半填或多挖少填的办法。这样,全程九十七公里、原设计为三百万立方土的渠道,经过修改设计方案,不但加强了质量、不减少受益面积,而且节约一百万立方土,还可以提前一个月完工。
工作组到达南兴公社的东吴水库,听取了汇报,了解到这个水库工程所需的八千万立方石,需要在十公里以外取运。这项任务依靠工地民工就需要半年时间,即便是全县全部汽车出动也需要十天突击才能完成。工作组立即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访问群众,研究资料,经过反复审查蓝图,实地对照观察,最后认为只要做好节水墙,保护坝身,就可以节约石头二百二十个立方米。
在工作组到过的十大水利工地,由于充分发动了群众,更好地利用地形地物,已有六宗万亩以上的水库工程修改了原设计方案,做到了多快好省。


第3版()
专栏:

平顺县战胜百年大旱和七次雹灾八次虫害
提前八年实现农业纲要粮食指标
一万多亩秋田损失严重农业收入仍比去年增五成
本报讯 以石厚土薄、十年九旱著称的低产区——山西平顺县,今年战胜百年大旱和多次风、雹、虫灾,获得了空前的农业大丰收,提前八年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粮食亩产四百斤的指标。
平顺县今年粮食作物面积二十万二千多亩,总产量八千一百多万斤,亩平均产量为四百零二斤五两,比1958年提高了27%。其中秋田十四万六千多亩,总产七千二百八十五万多斤,平均亩产四百九十八斤,比1958年提高30%。全县农业总收入比去年增长五成多;林、牧、副总产值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半。
今年的灾害十分严重,虽然经过了艰苦的抗灾抢救工作,全县仍有一万三千多亩大秋作物损失严重。有一部分公社管理区因灾减产;有部分公社经过开展“大秋丢了晚秋补,粮田丢了菜地补,旱地丢了水地补,农业丢了副业补”抢救运动,使重灾化为轻灾,基本保持了去年的产量。
今年,平顺县灾害频繁。夏季正当秋作物绣穗期间,从初伏开始,连续遭受了七十二天的大旱灾,比历史上光绪三年发生的大旱灾时间还长。玉米叶子都干枯了,用火柴能够燃着,玉米脑缨也普遍发生了“堆锈”现象(绣不出穗)。从5月开始,先后又发生七次雹灾和八次较严重的虫害,这些灾害的危害程度也是空前的。在麦收和秋作物生长盛期和秋收中曾刮三次大风,这都为作物正常生长和细打细收造成了很大困难。但是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大,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灾害,使大灾变小灾,重灾变轻灾。
今年的旱灾发生在作物绣穗阶段,当地称作“卡脖子”旱。当旱灾露头的时候,中共平顺县委充分利用公社大集体的力量,在全县掀起了百日抗旱大战。各个公社在保苗中采取了水掺肥担水点浇的办法,既浇水又施肥,一举两得。在“保苗如保命”的口号鼓舞下,有的公社到十里以外去担水,许多社员肩膀压肿了,都不肯休息。在抗灾斗争中,公社、管理区之间的协作搞得很好。石城与北耽车两个公社协同作战,集中劳力、水车,把漳河水引到高山,使一万多亩旱田得到了灌溉。石城公社竇口管理区还用绳索吊管的办法,空中运水,把南山的水调到北山灌溉。经过全县五万抗旱大军昼夜突击,充分利用一切机具、水源,使全县受旱作物在大旱之际普遍点浇或沟灌一次。
为了保证作物在受旱后期迎头赶上来,各公社提出“越旱越要加工”的口号,使秋田普遍浅锄四次以上,比往年增加一次;平均每亩地多施追肥七至十担。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农作物耐旱能力,同时更为作物正常发育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中共平顺县委提出充分发挥洪水效益的措施后,各人民公社在抗旱保苗的同时,又掀起了“百万条水渠”运动,作到了地地修引洪渠、块块有引洪沟,大收洪水之利。8月19日全县开始降雨,降雨时,全县男女老少齐动员,冒着雨拨水挡水,使雨水灌溉了十五万亩耕地,作物基本上摆脱了干旱的威胁。
全县各公社坚持不懈地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对抗灾丰产起了很大作用。去年各公社大协作,耕地深度由以往三、四寸提高到五寸以上,有五万多亩地深耕七寸到一尺,使土壤增加含水能力,作物扎根深。今年播种量一般比过去多20%—30%,作到了合理密植。每亩耕地全年施肥量普遍达到了一百六十担,比过去增加了六十担。特别是全县开展“红、勤、巧”劳动竞赛,劳动效率空前提高,全县总劳动工数比去年提高47%,因而每亩耕地的投工数由平均二十多个增加到三十个。


第3版()
专栏:

不断改革工具提高工效
湖北省水利总平均工效比去年提高一倍多
黑龙江因时制宜推广冻土爆破和冰道运输
本报讯 湖北省今冬明春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小水利工程共达一百二十七万多处,需要完成的土石方将达十五亿立方米,工程任务很大。由于大搞工具改革,全省总平均工效已比去年提高一倍多,许多工程都可能提前一两个月完成。
坚持不断革命精神,使各种工具不断改革,不断升级,是今年湖北省各地大搞水利工具改革的新特点。1957年冬修水利中以大搞运土车子化消灭肩挑出名的当阳县跑马乡(现在的跑马公社),今年在大兴水利中,群众已不满足原来“车子化”水平,在平地大搞铁、木轨斗车运土,搞坡地滑丝、滑板运土,还采用了压路磙、打硪架等工具,使全公社各水利工地的平均工效比1957年冬提高一倍多。汉阳县奓山公社今年在实现运土车子化以后,又提出“工具再改革,工效再加番”的口号,先后创制了动力草带运土机、畜力运土机等工具,代替了原来的手推车,工效一下提高十几倍到几十倍不等。
各人民公社办的工业在工具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安县烟宝坑水库在大搞工具改革运动中,把公社办的铁、木工厂搬到工地,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罗田县大河岸人民公社的东安河水库工地,依靠社办工业的支援,办起二十八个车子厂,现在大坝回填工作已全部消灭了肩挑。
据新华社哈尔滨讯 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在水利冬修中推广冻土爆破和冰道运输等先进方法,开挖土石方的工效一般比夏季施工提高40%以上。
黑龙江省每年冬季气候酷寒,地表冻上一层三尺厚的坚硬土层,一个人用镐刨冻土,一天刨不上一立方米,工效很低;但是,这种情况却便于爆破和修建冰道,使用冰撬运土。因此,有些地区把去冬水利施工中采取的冻土爆破和浇冰道运土的办法,今冬又进一步推广。五常县开挖的红旗运河,由于采用这两种方法,平均每人每天挖土工效最高达到七立方米,比夏季施工效率提高了一点三倍。延寿县新城水库工地采用横洞式大爆破方法,用四百个工、二吨炸药,就炸土一万多立方米,比人工刨土效率提高二十五倍。
为了推广冻土爆破和冰道运土,各地早就进行了准备。在秋收前,各地就建立了土炸药厂四十八座,秋收一结束,又陆续兴建一百二十多座。人民公社办的土炸药作坊更如雨后春笋,仅五常县双兴公社就有七十个炸药作坊正在生产炸药。制造的冬季施工工具也很多,各地计划制造各种类型的运土冰撬、劈冻土器等工具约二十八万件。


第3版()
专栏:短评

自始至终贯彻群众路线
广大农村已经掀起了大规模水利建设高潮。怎样才能把水利建设搞得更好?每一个参加水利建设的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很多工地在这方面已经想出了办法,找到了经验,取得了成绩。
为了多快好省地进行水利建设,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工地积极改善劳动组织,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真正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许多工地发动群众,大闹工具改革,使劳动效率成倍、几倍地提高。今天本报介绍的广东省雷南县在设计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吸收群众参加设计,这又是一个使水利建设获得更大成就的好办法,好经验。
雷南县在设计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因地制宜制定工程设计方案,节省了大批人力物力,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建设时间。仅据已经修改的十宗设计来看,就可以节省钢筋二十吨、水泥三千多包、木材一百三十立方,尤其重要的是由于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节省了大量的土石方,从而节省了九十五万个劳动日。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把设计方案制定得更好更科学,是贯彻多快好省建设方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雷南县的经验还生动地说明:只要在设计过程中走群众路线,很好地实行科学技术人员、群众和领导“三结合”,就能把设计方案制定得更好。工程设计好不好,有很多条件或标准,但是这个设计是否适合当地的条件,是否最节省人力物力而又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却是一个根本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固然需要设计人员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经验和智慧。群众是最熟悉自己家乡的,他们知道哪里有水源,哪里可以开渠、修水库;他们知道哪里地势高、哪里地势低,渠道和水库怎样安排才最合理;修水利需要很多器材,群众知道哪个山里有石头,哪里能开采石场,哪里能建石灰窑。雷南县的领导干部深入龙门水库工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根据群众意见把原设计的一处填方工程换了一个位置,改为挖方工程,工程质量不仅更加坚实,还可以节省大量钢筋和混凝土,少用三十万个劳动日,使整个工程提早一个半月完工。
从雷南县的事实可以看出,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设计过程中同样要走群众路线,吸收群众参加设计工作。只有自始至终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使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进行得更加多快好省。


第3版()
专栏: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上高山入草原
大量采集利用野生植物
据新华社讯 在富饶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小秋收”运动成绩巨大。有些人民公社做到精采细收,百宝归仓。广西僮族自治区到11月上旬,仅造纸原料龙须草一项,就收购了三十六万担,比去年全年收购量增加34%。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自治区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各人民公社,已经采集大量的野生纤维、野生油料以及各种药材。青海各族农牧民采集的野生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三百多万担。果洛藏族自治州各人民公社的采挖药材队,采得大黄、贝母、虫草等药材近六百万斤。在山多宝多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农民干劲冲天,到11月中旬已采摘各种山货二千四百六十八万担。
各少数民族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广泛采集和充分利用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以后,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加强领导,迅速组织了专业队,带锅背粮,上山、入林、进草原,采集各种野生植物。在农事间隙或假日,有的地方满山遍野都是采宝的人。有些县还成立“小秋收”指挥部,先调查研究、作规划,然后发动群众突击。这一规模空前的“小秋收”运动,为少数民族地区今后扩大野生植物的资源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小秋收”的丰收,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和消费资料,并且使人民公社和各族人民增加了收入。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仅马尔康、大金、茂汶等六个县平均每人收入二十五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卖给国家的山货价值八千二百六十九万元,按人口平均计算,全州每人增加收入四十四点二元。
许多地方的人民公社,做到了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把野生植物更快更好地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利用三十多种野生植物,编制出抬筐、背斗、麻袋、麻绳、笤帚等,支援了冬季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各地的公社工业正在随着“小秋收”的广泛开展而发展,大批简易的野生植物加工厂和作坊建立起来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各人民公社已有三千多个芳香油厂和五百个酒厂。在采集、加工的同时,很多地区的短途运输十分活跃,一些长期积压在偏僻山区的松香、药料等都已运到县城。


第3版()
专栏:

新疆边修新渠边改旧灌区
甘肃在高山和沙漠兴水利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冬修水利工程进展迅速。两个月以来,各地已经完成土方四千三百七十八万七千多立方,占计划水利工程量的26.3%,新修水利的工地上已经开垦出了二百一十万亩渠系整齐的荒地。
新疆今年兴修水利的规模比去年和前年大一倍多,已经动工的三百多项水利工程中,重点工程多集中在新疆北部兰新铁路沿线一带。现在,沿天山一千多公里的水利施工点上,十万多名各族农牧民正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修水渠、挖水库,要把几十条天山融雪的河流全部引下山来,减少在中途戈壁滩上的渗漏流失。这些工程中包括三十八条防冲防渗的干砌卵石渠道和两条混凝土渠道,四十七座中小型的蓄水库,共可扩大灌溉面积二百八十五万亩地。其中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呼图壁河等河流,经过今冬明春的治理,河道流水便可得到全部控制。天山南麓规模宏大的叶尔羌河、盖孜河、策勒河的渠首防冲、防渗的干砌卵石工程也正在进行。
在兴修大批新的水利工程的同时,新疆各地农牧民也把改建旧渠区当作今年水利运动的重要方面。经过改建的旧灌区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做到了渠系工程化。沿河大小渠道都设立进水闸、分水闸,为计划用水、改良土壤、扩大灌溉面,打下了基础。各灌区土地经过平整后,也出现了土地连片、水渠笔直、沟畦整齐的新的园田化的景象。
据新华社兰州讯 截止11月24日统计,甘肃省新修水地二百六十一万亩,整修水地四百四十九万亩,冬灌面积已达八百九十五万亩,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一万八千九百六十一余平方公里,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二余平方公里。
今年各地兴修的渠道、水库和水土保持工程,大部是在高山大塬或沙漠上施工的。被腾格里大沙漠三面包围的民勤县,已在沙漠上挖成“地下水库”一千三百七十四个;临洮县全长六十五公里的洮惠渠,跨越了九十五条沟壑和四公里长的经常塌陷的泄山,其中有艰巨的鸦狐咀石山爆破工程,皇后沟大填方和大碧河的渡槽工程,共有大小建筑物一百六十八座,需做土石方达七百多万立方米。现在第一段工程已全部完工,已把淙淙的洮河水引上海拔一千九百米的旱坪,冬灌三万亩土地。
高工效施工运动是甘肃省高速度进行水利建设的重要保证。仅据定西、天水、平凉三个专区统计,已经办起水利工地工厂六百个,创制推广先进工具五十万零四千二百件,促使工效飞跃上升,质量节节提高,劳力大量节约。(附图片)
湖南永兴县湘阴公社在水库工地上用木制“土火车”运土比人运土提高工效十四倍。 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摄


第3版()
专栏:

哪里采集就在哪里加工
内乡县把野生植物及时制成成品
据新华社郑州5日电 河南省内乡县在“小秋收”运动中,发动群众大搞加工利用,把采集的各种野生植物,及时制成成品和半成品。在10月到11月两个月时间内,全县已建成各种加工厂(组)三千三百五十四个,参加加工的人数达二万七千多名。
在采集初期,内乡县就把各种野生植物分类站队,确定了“依靠人民公社、就地加工、土法为主、小型为主”的方针。各地本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出产什么建什么厂,在哪里采集就在哪里建厂的精神,把大量的厂(组)都设在原料产地的中心。为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各厂采用了国营工厂带社办工厂,社办工厂带队办工厂,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师傅带徒弟和请进来、派出去,开展厂与厂的互助互赛等办法,并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内乡县近两个月来,从“小秋收”的采集和加工利用中,使全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增加收入七十六元。


第3版()
专栏:

引人的光彩
红叶
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人定胜天”的理想,在站立起来了的英勇勤劳的六亿人民面前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今年广大农民在同严重的自然灾害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就是一个最生动的证明。
今年我国遭受了解放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是人们依靠人民公社这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组织,用坚强的意志和行动,同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重灾化轻灾,变减产为保产;有的地方甚至在大旱之年赢得了大丰收。山西平顺县就是其中的一例,这个县战胜了百年大旱和多次风、雹、虫灾,获得了亩产四百斤的大丰收,比1958年增产27%,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粮食指标。
请看看劳动英雄李顺达的家乡——平顺人民和旱灾作斗争的情景,这是多么惊天动地的斗争场面,多么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平顺县今年发生了“卡脖子”旱,玉米叶子干枯得可以用火柴点燃。在这样严重的灾害面前,人们没有泄气。中共平顺县委充分利用公社大集体的力量,领导群众展开了“保苗如保命”的抗旱斗争。在抗旱斗争中,石城和北耽车两个公社协同作战,集中劳力、水车,把漳河水引到高山,使一万多亩旱田得到了灌溉。石城公社竇口管理区还用绳索吊管的办法,空中运水,把南山的水调到北山灌田。经过全县五万抗旱大军昼夜突击,充分利用一切机具、水源,使全县受旱作物在大旱之际普遍点浇或沟灌一次。在抗旱保苗的同时,平顺县各人民公社又掀起了“百万条水渠”运动,作到了地地修引洪渠、块块有引洪沟,因此,今年大大收到了洪水之利:充分利用雨水浇灌了十五万亩耕地,使作物基本摆脱了干旱的威胁。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七十多天的干旱,检验了人民公社的回天威力。几万人的抗旱队伍,没有人民公社这样“一大二公”的组织是不可能组织起来的;远处水源,没有公社的统一规划、全面安排是流不到近田里来的;没有人民公社举办大量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就不能使成千上万的妇女投入抗旱战斗,抗旱斗争的劳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这些都是人民公社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的有力表现。
现在,在喜庆平顺县在大旱之年获得大丰收的时候,让我们向奋力战胜灾害的广大社员致敬,向在抗旱中显示了回天之力的人民公社欢呼!


第3版()
专栏:

爱马的故事
本报记者 丁文
马不吃夜草不肥
农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马不吃夜草不肥。”凡是喂马的老手,都懂得这句话的重要。可是究竟怎样才能把马喂好?光凭记着这一句话不行,还得想许许多多办法。
新疆北部呼图壁县红光人民公社和庄大队副业队的杜永福,就是一个既继承了民间积累起来的喂马经验,又想了种种办法把马喂好的饲养员。
从高级农业社到人民公社,四年多来,他一直当饲马员。为了把马喂好,每年春天,当地里的青草一发芽,只要自己喂的马夜间没出差,他总是把马赶到北边芦苇湖旁的草湾里,陪着马度过漫长的黑夜,直到天亮前马吃饱了新鲜的露水草,才赶回来。今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正当他习惯地把一匹匹马的缰绳盘在马脖子上往外赶时,突然西北方向刮起了遮天避日的大黄风。这是暴风雨的预兆,队里的干部忙劝他今夜不要出去了。他说了声:“马又不怕风雨。”翻回身到家里拿了一条破口袋,便赶上马出去了。倾盆大雨整整下了半夜,他回来时,浑身上下淌着水,可是他还是把马一匹一匹拴在槽上,才回家换衣服。为了让马多吃一些新鲜草,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都和这一夜一样。
冬天草枯了,他每夜便和衣睡在马圈隔壁的一间小屋里,一夜要起来三、四次,把马喂的饱饱的。
他不单让马吃好夜草,平时对马也管的特别细致。他常说:马有相好的,也有合不来的,各有各的脾性,合不来的拴在一个槽上不是踢伤咬伤,就是吃不好草。根据他的观察,他把能合在一起的马固定在一个槽上,口大的和口大的拴在一起,免得有的马吃不好,吃不饱。马干了活回来,他总是先放开马活动一会,然后才喂草,喂上几成饱就给马饮一些水。他说:马干了活总是又渴又饿,一次吃喝得过饱,容易得病。同时他也十分注意马圈的卫生,由于他勤快、细心,他喂的马从来没耽误过生产,年年还能给队里节省大批饲料。因此,他年年被评为模范饲养员,今年国庆节又被选为全县的劳动模范。
一个寒风刺骨的清晨,我在和庄大队的马棚下找到了这位人人夸奖的饲养员。这是一位五十八岁的老年人,多年的长工生活,使他的脸上布满了饱经风霜的皱纹,可是干活的样子还完全像个年青人。在结冰的早晨,他全身上下还没穿一件棉衣,正在用两个特制的大粪筐,一担一担往外面挑马粪。趁着这个空隙,我看了看马的棚圈,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马槽、马圈和外边的马棚,都修理的整整齐齐,一干二净。等他收拾停当,便领我到院子和磨房里,看他喂的马匹。他一共喂了十八匹马,十二匹顶好的都到山里拉炭去了,家里剩下六匹作零活,可是这六匹马中也找不出一匹瘦弱的。当我们走进磨房,这匹双眼戴着按眼的灰白马立即竖直两只耳朵,叫起来。我问“马叫什么?”磨面的人回答:“沙皮马(杜永福给这匹马起的名字)听见他的主人来啦!”他说:凡是杜老汉喂的马,不要说听见他说话,就是听见他的脚步声和咳嗽声,也会叫起来,马和杜老汉的感情可深厚啦!
崇高的感情
提起他和马的情感,和庄大队的社员便会告诉你他救活这匹沙皮马的故事。
今年夏天的一个黄昏,赶车员艾山从山上拉木料回来,一卸车,别的马立即欢腾的跑开了,只有现在这匹套磨的沙皮马滚也不想打,走起路来没一点精神。他忙问:“马在路上出了什么事?”艾山说:“没什么,大概是乏了吧!”他不放心,等把别的马安置妥当,便把沙皮马拉在身边,周身上下细细抚摸了一遍,发现马肚子涨得像鼓似的,脖子上也肿起拳头似的一个大疙瘩。他立即断定马吃停了食,又受了热,得了嗓?,不立即治疗就有危险。可是附近的兽医又偏巧到别的村去了。怎么办呢?他立即回家取出清油,让妻子将油熬热,把一碗黄糜子下在油里,爆成糜子花,放凉后,小心翼翼地给马灌下去,然后又给马扎了针,拿了一条大口袋搭在马背上,慢慢牵着马溜去了。一边溜马,他一边想,只要能给马清清火,泻泻肚,让马出点汗,不要卧倒,就有好的可能。就这样,歇一会,溜一会,一直到天亮前,马果真泻起肚子来,他才松了一口气。正在这时,他的妻子气喘喘地跑到马房里说,喜兰(他的女儿)得了病,让他帮着抱到医院看一看。他瞅着沙皮马沉思着:我走了马的病怎么办?他决定不回家,便对妻子说:“你去想想办法吧。”他三天三夜都没有离开马,一直守到马的病好了,才抽出身来回家看了看自己的女儿。
他不光对这匹沙皮马这般爱护,而是对大队所有的马都很爱护。去年夏天,他们队里新添了四匹马,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肩上、背上生着浓疮,连六、七百斤重的东西也拉不动。有些人主张把它们卖掉,免得死了赔本。他把马详细地检查了一番,发现主要是喂得不好,便主动地把它们管起来,天天给这几匹马上两、三回药,又把草料制作得细细的,一天多喂几次,一次少喂一点,一闲下来便拉着溜一溜,给马梳洗皮毛。护理了一个月,马身上的浓疮全好了,膘也催起来了,现在这几匹马已和他所喂的马完全一样,长得十分健壮了。
我问起杜永福为什么这般爱马?他意味深长地给我讲起爱马的故事来。
他说:我们这个地方,地多地肥,可是没有牲口;地再多再好,还是长不出多少粮食来。从十六岁起,我就给地主打短工、扛长工,整整当了三十二年牛马。那时也常开垦些地,种上庄稼,可是买不起牲口,地里长的庄稼总比地主的庄稼矮一半,地主也讥笑我是长工命。直到土地改革时,才和另外一个雇农伙分了一匹枣红马。我因为爱马,就用一部分地把这匹马换过来,喂得又肥又壮。可是穷人种地光靠马也不行,缺这缺那,直到我入了合作社,才还清了从前借的债。
说到这里,他稍停了一停,又说:我明知道入了社好,可是转高级社时,一提到马也要入社,心里真有些舍不得。有少数人还给我出主意,说这匹马能换三匹马,让我卖了,随便买一匹入社算了。那几夜,我连觉也睡不好,想来想去,还是不能卖了这匹马。旧社会我当了一辈子长工,想了多少年马,也没挣下一个驴尾巴。毛主席领导我们成立高级社,发展生产,我能把这头牲口卖了吗?后来我就把马牵进了合作社的马圈里。社里人都说我喂马喂得好,让我担任饲马员。种过地的人都知道,没有得力的牲口,还能多打粮食?社里人人相信我,我又怎能不爱社里的牲口呢?(附图片)
江宁铁岭县种蓄场繁殖的优良马群 新华社者 萧野摄


返回顶部